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长春社会调查实践报告总结(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长春社会调查实践报告总结(大全)》。
第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一、课题提出:
这也许是一个老掉牙的课题,可是这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曾经优美的环境已不复存在,曾经的调查结果也已不符和现在居民的想法,况且目前龙湾区确实面临着环境质量普遍下降的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居民的环境意识到底如何,还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旧思想占上风吗?因此,作为地理调查组组员的我们针对龙湾区的河流污染、生活垃圾等的处理做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与分析。
二、研究内容:
1、了解永强一带的环境质量,垃圾筒及清洁工人的状况;
2、根据存在的问题,列表调查(附后)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1、敲醒环境意识正处于“朦胧”状态的居民,从而提高他们的警觉性:
2、让居民了解有关单位的工作情况,从而更好的配合好政府工作,同时也让单位人员掌握居民的看法意见,进一步改进工作制度、措施;
对提高龙湾区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素质有一定的帮助。
四、研究过程:
(一)调查步骤:
1、走访附近街道并取景拍照
2、设计问卷,发放填写
3、访问环保局职能部门
4、分析并总结调查结果
(二)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1、调查方法
设计问卷(共15题)发放204张并全部收回
具体方法:在龙湾区踩点永中、状元、永昌、瑶溪五个街道的部分居民采用现场答题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当面填写并收回。
2、调查对象
我们调查的对象为龙湾部分居民的沿街的经商者,另外还有学生、农民、工人、医生等。
(三)问卷调查及分析:
我们的调查内容主要有居民对周围环境的满意程度,对当前环境问题的一些看法,日常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对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建议等等。
本次我们调查的居民为204人,从被调查者的态度来看大部分居民还是对环保问题感兴趣的,而且在调查过程当中也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填写了问卷。但仍有少部分人对环保问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当前的环境状况视若无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从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有49%的人对乱扔垃圾的行为感到气愤,而且69。6%人对自己乱扔垃圾感到惭愧,如此看来,环境问题已经日益唤起了广大居民的重视。
现如今的白色污染已成为重要的污染源。为什么白色污染如此严重呢?从调查结果中不难得出答案。问卷上有这么一道问题:你上街买菜是否会带上篮子?有86。8%的人回答没有,且直接使用塑料袋。而使用一次性用品的人也占很大一部分比例。针对这一现象,有人就提出应该在菜市场口摆放篮子,以减轻白色污染。
对于生活污染的.处理方法,有80。6%的人表示会将垃圾丢于垃圾箱,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然而在令一个问题的回答上又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其中有54。9%的居民反映在周围找不到垃圾筒;他们提出要增加沿街垃圾筒的数目。据我们组成员的走访调查,确实发现这一问题,如永兴的下洋街,衙城街,永昌的纪兴路等均无垃圾筒,而有些所谓的垃圾筒也早已经面目全非。所以,我们觉得环保部门应该多深入了解群众的生活,对居民提出的好建议要采纳并付诸行动。
清洁工是我们城市的美容师,仅龙湾区人数就有1000多人,很多人对清洁工都抱感谢的态度,但也有大约半数的人对政府的环保工作不太满意,认为太过于形式化。
问卷的最后一道民意题“您对政府、环保职能部门今后的环保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很多人都建议政府加强宣传力度,将口号落到实处!
但是把环境污染的原因全都归咎于政府也是不合理的,因为政府毕竟只是一个以行政为职能的机关单位,居民的实际行动才是主题,提高居民自身的素质和环保意识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比如问及对自家门口的河道被污染后的反映,虽然有38。2%的居民表示会自觉监督,组织附近居民进行保护,但持“与我无关、爱理不理”的态度竟占19%,据前述情况来看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迫在眉睫。
总体的居民调查结果显示,龙湾区居民已初步形成环保意识。但这只是单方面的结论。为更好的对此次课题进行深入了解,我们小组成员一同走访了龙湾环境卫生局,与那里的负责人娄长贵娄主任交流了近一个小时。
时间:20xx/5/7PM3:4:00~4:40
地点:龙湾区环卫局3楼
对象:娄主任
问:您认为龙湾区哪部分的环境较好?
答:就目前是状元镇搞的较好,永强及其他地区还是较差。
问:龙湾区的居民环保意识又如何?
答:还是比较差的。但已有所进步。
问:谈谈你对某些地方绿化带被拆用于道路建设的看法?
答:拆掉的绿化带是为了拓宽道路,而且我们政府提倡绿化建设,他不单单指公共场所的绿化,更在于家家户户都能在自己居住的周围环境都能搞绿化,这样才达到他的真正目的―美化环境。
问:针对目前的不法厂商违法排污却没有遭到有关部门的制止的现象,许多的居民认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只是拿纳税人的钱做表面工夫,比如河道污染,你能谈谈自己的观点。
答;这主要于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有关。我们把中心放在经济建设上,而目前龙湾区的工厂尚未达到小污染甚至无污染的水平,可我们又无法完全的扼杀。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适当地予以整治。至于河道工人每天的河道清理,绝对不是表面工夫,而是非常有必要的,龙湾区每天的垃圾量很多,若这项工程不实施,那样会更脏更乱。所以我希望大家尤其是河道周围居民能够理解并且支持这项工作。
问:对于小摊小贩,机动三轮车,为何没有部门进行彻底的整治?
答:对于这方面涉及的部门太多,大家懂得分工又不清晰,以致于这项工作不能细致、完美的完成,这是我们工作的一大失误。
问:目前的垃圾处理的方法是什么?
答:主要是焚烧和填埋。而我们比较赞成的是填埋,就是将垃圾堆于一处,再盖上七层土,种上树木。这种方法相对于焚烧更环保。
问:龙湾区的清洁工有多少,他们的待遇又如何?
答:大概1000多人,我们正努力提高他们的待遇,但基于种种原因,能做到的只是对他们精神上的支持。不过,近几年也有些日子,带他们出去旅游,不过数量有限。
根据该部门的反映,龙湾区部分居民对环境保护意识是欠缺的,人们大都只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对公共场所的环境保洁意识不强。正因为没有很好的重视,致使生活环境受到污染。整个龙湾除状元还算不错,大部分地区不容乐观,由于现在龙湾正处于经济建设高峰期,对今后的环保问题考虑欠佳,环境污染程度还在进一步加深。政府自身也正在加大各方面管理力度,比如安排清洁工每天分时间段对各大街干道进行清扫,整洁,并将垃圾运到指定地点处理;派出技术人员进行大气污染的治理;河道上漂浮的生活垃圾也经常雇人打捞以防止更严重的污染;适时地作宣传工作。如此看来政府部门显然已经在采取一定的措施了。但也有不足之处,对机动车及汽车围气排放的管理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就是为扩建道路而被拆掉的绿化带没有及时重建。对此,负责人的回答是他们要搞的是大绿化,是人均绿化带的比分,并非我们平时看到的小绿化场地。
五、总结:
经过这次的调查,结合多方面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文化程度与环境意识明显地呈正比关系,文化程度越高,环境意识越多,环境意识越强。居民环境意识比农村强;青少年环境意识比成年人强。多年来在学校开展的各种环境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青少年环保知识来自于学校课堂,他们在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自然观和参与环保活动等方面都明显高于成人;公众的环境意识呈“依赖政府型”,公众对于自身及其他社会组织应该做的和能够做的环保工作缺乏清晰的认识,可见,“谁污染,谁治理”的环保责任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公众环境意识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宣传教育活动和新闻媒体传播,大部分人主要是从电视、广播中获得环保信息的。环境宣传教育要在公众中的认同程度在调查中得到多方面的显现。看来要想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而我们龙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正在逐步加强,但是面对未来任务重,另外就是居民和政府没有很好的合作,居民对政府所做的工作没有给予一定的关注,以致错误的认为政府一直没有进行管理;而政府虽然抱怨居民环境意识差,也同样有不周之处。所以我们希望两者能够相辅相成,共同努力,为龙湾今后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尽一份力!
第二篇:社会调查报告
响应上级组织号召,我校自6月份开展“下基层、访民情、听民意、解难题、促和谐、保发展”活动动以来,根据市县各级组织的意见,由校长廖善星、书记郭惠勇等5人组成调研小组,在组长的率领下,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就拟定的相关内容开展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重点走访了割畲村、慈悲村、朱地村等五个自然村。本次调研活动在具体实施上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体方式上,我们主要通过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走访各类典型对象、到田间地头并进村入户与农民交谈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村情村况。
一、走访挂点帮扶对象概况
割畲村距离宁化县城区60多公里,与所在的安远乡政府所在地相距15公里,与江西广昌县塘坊乡毗邻的偏远山村。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牙梳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村共6个自然村,400余住户,1600名村民;耕地面积2500亩;山林面积27000亩,其中14000亩划归“牙梳山”国家自然生态保护林。xxxx年人均年纯收入约4500元。收入主要是种植烤烟、冰蓝芋、莲子和水稻,自然保护区补助款,300余人在外打工工资。村财年收入不足20000元,收入主要是自然生态林的一小部分补助款,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穷山村。村级两委组织今年完成换届工作,机构健全,共有30党员,党员老龄化突出,支委人员年龄结构较合理,两委主要干部对摆脱目前较为落后的经济现状和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充满信心。
二、调研基本情况。
1、走访主要对象。这一次下基层调研,我们走访慰问了三类对象,一是困难老共产党员;二是慰问特困户;三是慰问孤寡五保人员。在 朱地村,我们走访了1974年入伍,1978年入党的老党员谢启州同志,他早年丧偶,又患有较严重的支气管炎,与独子谢世雄相伴生存,35岁的儿子常年在外务工,由于家庭贫困至今没有娶上媳妇。但谢启州同志始终不忘党的教诲,保持着党员军人的气质,能大力支持村两委工作,并能力所能及地做些村里修桥补路的善事,在调解村民矛盾方面有较高威信。在朱地村我们还走访了87岁高龄左眼失明的五保人员谢太荣;体弱多病生活困难的王立兄村民。在割畲村我们走访了特困户谢学桂一家,家里共五口人,但只有其妻黄水秀是正常人,谢学桂本人有腿疾干不了重活,儿子和媳妇均为聋哑人,唯一的9岁孙子又患有癫痫病,至今没有上学。还有因公致残且被丈夫遗弃的的张连香、还有因中风导致下肢糜烂性溃疡常年无法行走的王启良。同时还走访了一些发展经济的带头人等。每到一处,工作组都能与村干部和群众深入交谈,或与群众一起参加劳动,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对困难户嘘寒问暖,亲切询问他们生活、身体情况,了解其家庭成员和收入情况、以及子女教育就业情况等,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并给每户送上300元慰问金,鼓励他们要有生活的勇气,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在党的帮扶下走出生活困境,创造新生活。在走访中我们发现,群众对党的政策是拥护的,对“大走访”活动是肯定和支持的。
2、村级财务运行紧张。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割畲村的村财比较紧张,缺少村级企业的支撑,从以往来看,整个村财年收入有时还不足20000元,今年换届以来各种欠费达3000多元。
3、两委班子有一定战斗力。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个村村干部的配置比较合理,班子运作情况正常,村干部之间能团结协作,工作积极主动,工作热情较高,能较好的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能根据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制订富民帮扶工程计划,经常上门开展活动,通过帮助了解市场信息、提供致富信息、介绍就业门路,与农民接对交朋友,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来帮助困难户脱贫致富、示范户发展壮大,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出了较强的活力。 但也有个别村干部有时对集体决策理解不够,在工作中出现分力情况,造成工作较被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割畲村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村里超过一半的山林被划为自然生态保护林,农民失去了靠山吃山的大部分根基,政府补助款较少,每亩每年补助11.6元,其中35%还要用于保护区的管理费用,到村到户钱不多,村里、村民得到实惠有限,对政府的意见也比较大。二是拆点并校后,造成100多小学生上学困难。全村小学生甚至是学前学员都要到5公里远的营上学校上学。路程较远,没有校车。学生早去晚归靠租用私人运营的面包车。私营面包车一是不安全,二是费用很高,一学年每个学生要支付租车费用900-1000元,高年级学生只好在没有大人监管安全情况下骑自行车上学。三是村部借用原来的小学校舍办公,建构不配套,功能不齐全,且年久失修,条件简陋,不利于工作开展,急需筹措资金对村部进行一次整修。四是用水困难。大部分自然村没有修自来水,个别村子修了自来水,因资金问题基本上是半拉子工程,没法用或不好用。五是有4个自然村没有闭路电视,大部分村庄手机通信信号不强。六是村里因难户较多,其中残疾人家庭和五保户等特困户就有5户。村财收入低,增收潜力不足。七是年青党员基本在外打工,留在村里的老党员大多卧病在床或基本失去劳动力,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带领乡亲致富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八是基础设施需要加强。村里还有约1.5公里的泥巴路没有硬化;人口密集居住区的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影响村民生活质量,现急需装置约30个垃圾箱和添置一辆垃圾转运车等。九是机关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有群众向我们反映,现在政府机关干部下基层次数比较少,和群众直接面对面的机会更少,无形中拉远了与群众的距离,不利于干群关系。十是农户负担尤其是隐性负担加重,降低了农户实际收入。比如说撤点并校后无形中加重了农民负担;高昂的非义务教育开支;人情交往、封建迷信和其他民俗文化活动支出负担重等。十一是村务公开要进一步做实做好。村务公开,农民最想了解什么?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也有侧重点的向群众进行了了解,调研结果显示:被访的群众都赞成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农户对村务公开的普遍看法是:通过公开村务,增强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有效地防范了部分村干部假公济私等腐败行为的产生,同时使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得到增强。从调研可以发现,村务公开中农民关心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财务公开的相关内容。因此,做好财务公开工作,保证公开内容的全面与真实,才能真正给村民一个明白。十二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处于空白,需要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挖掘生态资源,做好农民增收工作。
四、几点思考
通过调研,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做好帮扶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觉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是要进一步做好“身到心到”的`调查走访工作。要抓住关键,全面掌握基本情况,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割畲村存在的矛盾和突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准工作的突破口。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帮助群众克服自然生态保护林给自己带来的暂时困难,理解生态保护的宜居环境的长远利益。帮助群众正确理解政策。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协助解决拆点并校带来的孩子上学难的暂时困难。呼吁有关部门给予相关政策的倾斜和适当的优惠措施。引导家长、学生重视交通安全和理解集中学习有利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的好处。帮助化解群众与政府间矛盾。三是要进一步协同安远乡挂村领导和挂村部门共商共订割畲村的发展规划。共同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开展和完善项目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共同争取技术扶持,利用生态保护林带来自然环境尝试珍希动植物的特种养植;扩大冰蓝芋、莲子、烤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改善农业产业结构,适当引导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村办企业,大力做好生态旅游这篇文章,努力帮助群众增产增收。四是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和充分利用职校的优势,引导挂钩村孩子接受职业教育、接受技能培训,逐步让家长和孩子形成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事业的理念。特别是困难家庭,学校可给予全免费接受特色专业、强势专业和企业订单专业学习教育的优惠政策。让群众确确实实享受到帮扶益处。同时有重点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五是要对困难群众实行结对帮扶。动员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等形式,一个支部联系一个困难家庭,引导一个或几个干部、党员、老师联系一个困难学生或残疾、五保户农民进行实实在在帮扶活动,解决一些具体困难。六是学校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挂钩村所在地的实际困难,为割畲村的公益事业给予适当的物质和资金帮助,力所能及办些实事。学校争取能办到的及时办理,不能办到的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加强对割畲村的扶持力度。七是要帮助村两委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示范作用。
第三篇: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研背景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分为五个部分,乡村振兴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这五个方面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乡村产业振兴的经济基础好,才能建设好乡村环境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并最终实现生活富裕的民生目标。通过切身实际的调研活动,我们真正的走进农户,了解村民的现状。我们小组负责调研辽宁省北镇市常兴店镇河北村,进行了实际的调研和走访,通过不断地深入了解得到了如下的报告。
二、数据来源
调研人员从1月25号到1月29号历时五天入户走访,与村民面对面进行访谈,将所获知的数据填写电子问卷并上传,收集真实有效数据。为弥补数据的不足,还同村支书、妇联主任和三户村民进行了访谈。本次调研一共收到“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普查”专项调研问卷117份,“乡村振兴情况认知”调查问卷5份(富裕程度好、中、差农户各一份和两名村干部)。
三、村庄的基本情况
河北村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常兴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河北村附近有青岩寺风景区、医巫闾山、大芦花风景区、大观音阁景区、北镇大朝阳温泉山城旅游区等旅游景点,有北镇葡萄、中安蔬菜、北镇猪蹄、北镇鸭梨、沟帮子熏鸡等特产。
(一)村内人力资源方面
河北村总共有六百五十户,总人数达到了两千人,根据镇区和村庄的规模按人口数量划分,河北村为小型村落。本村的适龄劳动力(即16岁~60岁)约为一千两百人左右。其中常年外出劳务的人员大约是四百五十人。建立档案的贫困户人数为22人,约占全村人口比例1.1%。
(二)村内土地种植方面
村里的人均耕地面积约为每人1.5亩,总耕地面积为3000亩左右。此外,村内耕地均为旱田。
村内耕地主要用来种植葡萄,当地葡萄产业规模较大。大田作物方面,主要种植玉米和花生,其中玉米占比较大。水果种植方面,北镇“巨丰”葡萄名声远扬,且村内大部分农户均有种植葡萄的经验。村民对于巨丰葡萄的种植技术也在逐年提高,未来有望实现产业化基地。
(三)村民的收入与支出
本村村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种植业,一部分人依靠外出打工,个别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收入主要依靠出租土地。村民家庭年收入平均在4-5万元左右。
村民种植大田作物每亩地的收入在800元以上的居多,平均收入在700元左右。
村民的支出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其次就是盖房、供子女上学、看病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等方面。
(四)新型经营主体
本村内的种殖或养殖大户数量较少,大多数均为散户种养殖。村内并没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未来的新型经营主体上还有待开发。
(五)基础设施及其公共建设
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村内土地道路硬化做的非常好,村里基本的主要干道均为水泥板路,并且主干道上安装了路灯,使村内的交通更为便利。在村内建设有广场,一方面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加强了邻里之间的交流。同时广场内有运动器械的安装,旨在提高村民的身体素质。
在村内的医疗卫生方面,村内设有医院,在看病诊疗方面给村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快递的兴起,村内的快递点建设逐渐完善, 几乎每个快递都有专门的快递点 ,村民邮寄快递或是取快递非常方便快捷。
(六)村内环境卫生
村内的主干道上有环卫工人进行维护,清扫。村内的禽畜粪便也处理得当,无污染土地的情况。村庄附近无矿场,砂石厂等,空气质量良好。
四.存在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常兴店镇近些年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从总体水平上看,受多种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还有许多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导产业优势产品没有培大扶强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河北村内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产业优势效益并未充分显现,对乡村产业发展带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
一是种养模式相对简单、如河北村村内共有650户,共2000人,村里人均耕地面积约为1.5亩地,总耕地面积为3000亩地,全镇现有恒温保鲜库1200多座,年储藏葡萄4000万公斤,如此巨大的产量下,尽管葡萄种植整地环节和打药已经实现机械化,可其他方面依然依靠人工,精力投入大,价格普遍较低。加上近几年极端天气及病虫害影响、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土地流转费用相对较高,导致种养大户种植利润持续下滑。
二是关键技术无法突破、1997年以来为了发展壮大葡萄产业,从市内还引进了用巨丰葡萄造酒的先进技术,建立生产原汁干红系列葡萄酒厂,然而仍然存在冷鲜贮存和运输售卖等方面的问题;
三是地域品牌少、目前常兴店镇由政府扶持,可真正代表村内特色,拿得出、叫得响的地域化品牌较少,如‘“巨丰”葡萄粒大穗满,清甜爽口、“秋锦”苹果早已成为国宴上品’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产品,因缺乏系统的生产、宣传、销售商业程序,没有形成统一的地域商标,营销方式也是以分散型市场销售为主,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经济效益带动不明显。四是产业链条较短、如常兴店镇素有水果之乡美誉,是全国葡萄栽培的最佳园区,然而果树种植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鲜果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且上下游产品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五是产业融合度不高,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不充分。如果蔬采摘,农家乐等项目开发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农业发展与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此外,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采摘农业等的办法不多,普遍存在低水平模仿、模式单调等问题。
(二)当地缺少种养殖服务组织
调研过程中村民普遍反映 ,当地没有土地托管组织和服务社。政府公益性生产服务体系不健全,很难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加之农民主动接受服务的积极性不高,村户大部分都是四五十岁老龄化劳动力,大多依赖传统经验和习惯,缺少体力也缺少接收新事物的能力。村民选择种植品种时,基本是随大流,没有好的选择方法,导致对种植品种的满意度不高,产量低。
(三)农业人才资源匮乏、
科技支撑相对落后。
1.人才资源匮乏。本村农民年龄偏高且文化程度不高;由于工作地点偏远,待遇不高,使得聘请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难点。
2.机械化程度低。购买和打理机械的成本高;有部分耕地较为分散不便使用大型机械耕作,所以本地农业种植方式比较原始,主要依靠人工。
(四)村民对补贴政策的认知,不足参加保险险种较少,抗风险能力弱。
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地百姓能拿到的农业补贴只有粮补和直补。但是在与村支书谈话过程中了解到当地还有种植玉米大豆的补贴、起垄补贴和新农合补贴,但本村百姓对此并不了解,村民对补贴政策的认知不足。村民参加保险险种较少,农业保险只有一种,为此前由当地市政府与保险公司共同推广的惠农保险,这个保险赔付条件比较严格。如玉米收成保险,按照受灾百分比进行赔付,且赔付金额不多,需要颗粒无收才可以获得完全赔付。
(五)生产资源利用不充分
1.土地分散、碎片化。从村子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户还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村里在划分土地之时一般一个家庭会分到3块地左右。分散性、碎片化耕地仍然占主要部分,很难形成种养大户,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
2.对当地人力和地理资源的利用不充分。这里风沙灭迹,气候温和,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发展水果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是当地的水果产业仍然停留在提供原材料方面。对水果产业发展的开发不够,没有进行水果深加工。只是低价售卖原材料,这大大的降低了当地百姓的收入,也不利于当地周边产业的发展。
(六)村干部队伍现状令人堪忧
虽然调研过程中,村民对本村村干部的评价普遍很高。但是,本村村干部的平均年龄偏高,工作思路局限,工作热情不高。不能更好的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其次,由于村干部工资偏低,主要工作重心放在家里耕地上,不能更好的以本村工作为重心,为本村村民谋福利寻发展。
(七)村里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村庄空心化问题严重。
村里青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或上学,村里“空心化”问题严重。目前村里的常住人口年龄组成40岁以上居多,其中60岁以上的村民占大部分。村里缺少青年劳动力,无法从事技术型劳动。
五.建议意见
实施乡村战略,扶持产业发展为重中之重。只有当地产业发展壮大了,才能吸引本地人才的回归和高知识高科技人才的到来,壮大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对于上面提出的问题,我们的建议如下。
(一)注重品牌带动,扩大常兴店镇农产品的知名度。
北镇市是闻名全国的葡萄之乡,也是全国最大的葡萄鲜储基地,种植的葡萄有巨丰、玫瑰香、白鸡心、晚红等十多个品种。北镇葡萄具有果形好、糖分高、无污染、质量好、易储藏等特点。北镇市已被国务院农业发展中心、中国农学会、中国特产报社评为“中国葡萄之乡”。所以理应科学制定扶持地域化农产品品牌政策措施,对同类产品进行整合提炼,增强当地产品的竞争优势。对于其余有特色但数量少的农产品,鼓励农户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统一的商标注册,合作创建共有品牌,共享利益和经营,有效降低品牌竞争成本,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增加竞争优势。
(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土地托管服务组织。
服务组织要引进专业高知人才,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给农民提供技术依托,为农民保驾护航。在幼苗遭受病虫害之时,给予专业且及时的帮助。也可以在周边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根据当地的水质土壤情况,培育最适合当地种植的种子和秧苗;提供农药、肥料等农资配送,农产品收购、售卖等一系列服务。
(三)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多个产业融合发展。
一方面是促进乡村产业增效。对于花生、玉米、葡萄酒水生产等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种植加工技术的产业,政府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在资金投入、货物流通、优惠力度等方面给予方便,逐步淘汰落后产业,努力提升生产绩效。另一方面是延伸乡村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批发,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第三要坚持特色产业,“虾油小黄瓜”、“海豹牌原汁虾油”已连续多年被评为省、部优质产品。“什锦小菜”也被评为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这些具有本地特色的优秀产品要继续发展下去,争取成为地标性产业。
(四)引进高质量人才,以科技创新带动乡村发展。
一是积极搭建平台,与科研基地、农业技术研究所等组织合作,共同探索新型产业模式。二是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告别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建立家庭农场,积极开展高质量的农家乐。也可以同周围的村民一同合作,形成小型工坊,一起创收,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合理利用网络进行农产品销售、增加当地客流量。吸取相关的成功经验,总结推广本地的葡萄种植、红酒酿造等产业,力争在本村培育一项特色产业,围绕特色产业建设网店,引领带动本村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创业致富。
(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拓展产业类型。
一是发挥高标准农田辐射效应。用高标准农田作为农村创业的重要载体,形成辐射效应,通过市场拉动、政策推动、典型带动等途径,吸引农业科技专家、大学生、返乡能人等群体创业兴农。二是积极发展畜牧业。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地的畜牧业发展水平低,主要受技术和资金的制约。可以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提高养殖的技术水平,运用科学的养殖方法,降低养殖风险。同时畜牧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周边相关产业,提高当地就业率。
(六)建立新的年轻的领导班子,增加村干部收入。
年轻人有干劲,思想宽泛,可以更好的带动村子经济的发展。提高村干部的工资水平,可以让村干部的工作全心全意的放在为人民服务上。村子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希望党可以选择优秀的带头人,让村子旧貌换新颜,在经济和环境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六.调研感想
仍记得十几年前的村子还是土墙土路,而今都是红砖修建的房子院墙也贴上了漂亮的瓷砖,村里的土路也都铺上了水泥板,不用担心积水泥泞了。从前买东西只能等着三天一次的集市,能不能买到东西还需要看天气情况,现在随时都能去村上的超市购买。人们对网络的熟练运用也使得生活十分便利。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和电脑也不再是奢侈品了,而是成为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东西。人们的收入与几年前相比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们在采访当地的一家种植养殖大户的时候,心里真的被震撼到了。他们家主要是靠卖树苗和养猪赚钱,家里也养了一些羊,年收入一百万左右。因为他们种殖的树苗和养殖的牲畜很多,所以要雇佣很多的本地人帮忙。农忙时大约要雇佣几十个人。种养殖大户的存在带动了村里的经济,让村里很多人可以就近就业,既能挣钱又可以就近照顾老人孩子,减少了村里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数量。这个采访使我们认识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我们学习的专业是动物医学,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村里从事养殖业的人很少,大多都是家里有几只鸡,刚好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所需很少有进行系统养殖的,猪羊的养殖就更少见了。但同时也了解到村民养殖家畜不多的原因主要是:投资大、没有好的养殖技术、养殖风险高,而且家里也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我们十分愿意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村里发展养殖业,让村子富起来,成为有活力的新农村。带动家乡的人才回归家乡,一起为建设家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由于平日里经常在外上学,不常待在家里的缘故,对村子里的很多人都不太熟悉。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感觉又重新的认识了一下村里人。一开始真的没有想到调研工作会这么顺利,十分感谢村民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同时也非常感谢村支书对我们调研工作的支持,不厌其烦的回答问题。实践过程中不管走到了哪,都感觉像是回到家里了一样。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感觉自己和村子之间的联系更多了,和村民之间的感情也更亲近了!
本次社会实践中收获很多,常常被有思想、有远见、有决策的农民所感动,更被他们的勤劳、朴实的品质所折服。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对中国的农村建设有了一个更全面更广阔的的认识,乡村振兴,你我同行,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如今的我们大多生活在城市,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对于我来说乡村的田园生活更为令人珍视,通过寒假的社会实践,让我深入地了解了北镇市河北村,它的文化和特色。河北村是国内乡村的一个小小缩影,它的困境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并不能做什么。但也许未来的我能通过所学,为它的更多。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繁荣发展的时代,乡村振兴,建立美丽中国不是一句空口号。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担当起乡村振兴的重任,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