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社会调查实践报告免费下载(范文五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社会调查实践报告免费下载(范文五篇)》。
第一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时下,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
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学生50名,其中重庆学20名,西南学10名,四川外国语学院10名,西南学5名,重庆交通学5名。年级分别为一学生5名,二学生30名,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第二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在学校学院的指导下,该实践小分队特组织“赴宁波滕头村实地考察服务团”通过对滕头村的实地范文调查,研究其成功的原因,并对此进行总结反馈同时增强广大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了解、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养,充分发挥教育和科技优势,使其主动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滕头村基本概况
滕头村位于浙东沿海开放城市奉化市城北6公里,占地1.1平方公里。1993年,滕头村被联合国命名为“全球生态500佳”;1997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教育基地”。此后又被评为“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三农工作典范入编单位”、“全国农业科普先进集体”。滕头人民在时间中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路子,为中国农村改革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这就是中国新农村共同追求的共同足迹,新农村范文发展的共同目标。
二、目的明确,准备充分
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是“寻求经济模式,追求共同发展”。并通过活动在基层的生活从而达到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目的,同时能够在感性上了解生态农村的经济模式,从实践中宣传这种模式。既然口号喊出来了,该小分队认为就必须做到深入、扎实、有效。
这次滕头村之行也是实践小分队精心选点的,活动受到学校学院的充分重视,特安排学长们对实践队员进行时间培训,观看前几年的暑期社会范文实践的录像、成果,学习以前暑期社会实践的相关经验。听指导老师分配任务,分头寻找资料,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三、实践过程
经过一天的路途劳累,疲惫并未消减大家的兴致,队员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沿着村里的林荫大道,渐渐深入,呼吸着空气中田野青草的气味,听着潺潺的流水声,他们知道这是一个诗情画意般的村庄,“田成方,屋成行,清清渠水绕村庄;桔子堤,葡萄河,绿树成荫花果香”。
在组长的安排下,实践队员们首先拜访了几位滕头村的村领导。听着村领导对奉化滕头村大致现状和经济发展模式的介绍,不得不慨叹滕头村的神速发展。村领导介绍了滕头村从昔日“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两百零,有女不嫁滕头”的贫困农村,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农村的奋斗历程。并详细介绍了滕头村的自然人文、社会经济情况,他们非常自豪的告诉队员们滕头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走上了一条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滕头村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探索创新的过程,又是一个产业领域不断拓宽、产业间相互依存促进的过程。全村已拥有各类企业60家,走上了以高效农业为基储村办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协调发展路子,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总算可以歇下脚,停贮在这片美丽的村庄,享受眼前的美景。紧接着的一天,实践小分队参观了农业示范区和滕头农民公园。
进入滕头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放眼望去,一马平川,耕地被分割成无数个方块,横平竖直,整齐划一。机耕路直通畈中,两旁辟有绿化带,栽着桂花、罗汉松、茶花,包围着一块块庄稼地,形成花园式农田格局。在绿化带下面,是用块石垒砌成的暗渠,供灌溉排水之用。偌大的―片农业示范区,耕、种、收、管全部机械化操作。同时实践队员们还参观了组织培养实验室,一行行一排排整齐的组织培养皿,一台台显微镜,还有很多说不出名字的仪器,这都无不体现了科技在农业方面的伟大贡献,正说明科技兴农埃
绿树成荫芳草遍地的农家乐园,既有观赏性实物,又有参与性项目,在久居城市的人们看来,简直是换了一个世界。随后他们又参观了这里展示着从古到今农具的陈列馆。
次日,实践小分队走进了滕头书画馆。那里珍藏了全国各地名家的字画。书画馆作为展示滕头的文明窗口,以“精益求精,服务于民”为宗旨,为繁荣滕头文化艺术,促进滕头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服务大众,成为人们与滕头沟通的一个桥梁和纽带。
艳阳高照的下午,在一位热心阿姨的带领下他们参观了小康住宅区。“小康别墅区”是滕头的第三代房子。这些别墅是彩色的,红色的琉璃瓦,配上蓝白相间的外墙显得十分和谐。
当实践队员们拿出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问卷开展调查时,村民们的热情回应给了他们更多的鼓动。并且与村民就对农村建设的意见进行了长达2小时的交流。
在返回的前一天,实践小分队前往了滕头村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实践基地以学军、学农、学工为载体,开设“爱国主义、生态环保、科学普及军事国防、劳动技能、磨难拓展”六项教育,并结合农俗风情游乐等100多项活动,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五自”能力的理想场所,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是广大学生体验生活、磨砺意志的难忘经历。在那里,他们看到了一群身着迷彩服的军训学生炎炎烈日下站立的是永不言败的灵魂,更让他们看到的`是滕头明日的希望。
翻阅查询大量资料,总结此次社会实践活动。
四、总结经验,收获累累
该实践小分队不仅实地考察,而且翻阅大量资料搜集。
滕头村发展模式:改土和科学施肥相结合,建立“以田养田”的循环系统;改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种养循环系统;结合开发农村能源,实现“种、养、加、沼”四结合的物质循环系统。而生态农业要得到持续发展,必须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以增加经济实力,反过来生态农业又为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提供原料。
1、发展状况
通过查阅资料实践队员了解到,滕头村发展生态农业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发性阶段,其出发点为治理农田的脏、乱、差。别看现在的滕头环境很好,以前的滕头自然环境很差,地势低洼,河流不畅旱涝灾害不断,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后来该村提出“要致富,先改土”的口号,迈出了以改土治水为中心的农村生态建设第一步。第二阶段为自觉性阶段,发展的主要内容为对山、水、天、林、路、河、村进行综合管理,对耕地进行地址改良,道路、河道进行加固,对山林进行综合开发,协调好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关系。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滕头村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高效、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态循环系统。今日滕头耕地成方,道路成行、果树成林,暗渠暗沟,屋舍整齐,俨然不是当初的滕头了。
2、发展模式
2.1改土和科学施肥相结合,建立“以田养田”循环系统。滕头村在大规模耕地改造以后,为了保持耕地图纸进入良性循环,建立了专门的小组探索科学施肥方式,研究土质改良方法。经过长期实验,多次实验总结,终于找到了一套科学的施肥方法。
2.2改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种养循环系统,传统的农业生产以平面种养为主,容易找成水土流失。为了解决传统农业的不足,滕头村经过多次实验,总结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种养模式,大大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2.3结合开发农村能源,实现“种、养、加、沼”四结合的物质循环系统。过去村民用柴草作燃料,既破坏山林,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又污染环境,浪费大量生物资源。为改变这一不良物质循环系统,滕头村就着手建起了一坐大型沼气池。
3、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为做到持续发展,滕头村领导认识到必须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以增加经济实力,反过来生态农业又为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提供原料和吸引旅游。于是,村里先后办起了饲料加工尝服装厂、电工设备厂等。
4、经济发展原因
4.1比较好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好,每年有很多游客被“生态农村”所吸引前来观光游玩(实践队此行体会最为深刻的一点)
4.2有好的领导群体。和滕头村差不多状况的村子有很多,而唯独滕头村有如此成就,这和领导群体是分不开的。“唯才是用,量才录用”埃
五、实践感言
通过这次实践让队员明白了很多,也学到更多。滕头村这一整套富有中国新农村特色的经验是非常值得借鉴的。这就是中国新农村共同追求的共同足迹,新农村发展的共同目标。
实践队员都在这里学习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在学校学习好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这方面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准备到时候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时间如流水般悄然离去,实践的帷幕也慢慢落下,只留下那一份持久于心的眷恋,挂在心头,不能消散……
实践万岁!
第三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实践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践内容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思想汇报专题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第四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调查目的:
分析大学生犯罪原因以及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案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调查时间:
20xx年10月18日―20xx年11月18日
调查地点:
高校、律师事务所、交警队等。
调查对象:
老师、法律工作者、干警等。
调查方式:
本调查报告采取网上收集资料、电话、面谈等方法进行调查。
在近两年受理的案件中,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大学生。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带着这些问号,对大学生犯罪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犯罪特点
(一)犯罪类型: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之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在调查前主观认为应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没有一例;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无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盗窃罪;
(二)涉案金额(后果):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元(审查结果为不起诉);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伤偏重”,绝大多数为轻伤;
(三)侵害客体: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不认识的人被侵害权益的仅有两例(故意伤害罪一例、盗窃罪一例)。
(四)强制措施:大学生犯罪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仅有一例因传唤不到而改变强制措施的。
(五)处理结果:处罚一般都较轻。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六)人员成分: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在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现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情况。
(七)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例。
(八)犯罪主观故意: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
二、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1、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薄。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薄了。
2、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案发后都后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
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在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民办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位居第二的是成人教育学院。不可否认,某些民办大学为吸纳高考落榜学生和低分学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人教育学院也为社会上希望继续进修的人员提供了机会,但二者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3、犯罪大学生心理原因分析
(1)侥幸心理、冲动心理作祟。大学生犯罪当中,蓄谋犯罪的几乎没有,多是冲动型犯罪,即临时起意。犯盗窃罪的大学生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仅有一例是出于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窃;犯故意伤害罪的大学生多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待到把人打伤后又追悔不已。
(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在我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体全部是大学一、二年级(包括大专)的学生,尤以外地学生居多。远离家乡和亲人,周围环境变动很大,心理处于学生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涩,心理易产生失衡或彷徨,孤独感也油然而生。自制能力差或是思想一贯懒散的学生这时如果没有人从旁开导,容易走上歧途。
4、诱使大学生犯罪的“导火索”分析
诱使大学生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诱使犯罪的导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给思想不良大学生以可乘之机。在盗窃案例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随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引发了思想不良的大学生顺手牵羊;故意伤害案例中,被害人对有暴力倾向(或醉酒)的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适时避让,以退为进,结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伤害。
三、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案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1、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应以挽救为主,以攻心为上,针对个案制定案件审查方案,对不同性质的大学生犯罪要采取不同策略。
对一贯表现良好仅是一时糊涂的大学生,要给予其适当安慰,鼓励其继续学业(或是继续学习);对于确属主观恶性较大、劣迹斑斑的个别“害群之马”,承办人员也应注意将其与一般刑事犯罪分子区分,仔细审查后作出适当的结论。
2、承办人员应及时与学校、家庭沟通,深挖犯罪大学生的思想根源,不能草草结案了之。
大学时代是一个学生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办案中忽略了对犯罪大学生身边环境的了解,就不可能做好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承办人员应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学校(以民办学校为主)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校风,尤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入学引导工作,加强大学生日常法律基础教育,加大对大学生的管理力度,使学校在教育产业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3、承办人特别应注意办案后的回访工作。
犯罪的大学生主观恶性不大,多是轻型犯罪,一般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刑满回归社会,还有不少被判处缓刑的大学生回归社会时间更短。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些大学生经历了自己人生最惨痛的一次教训,凭自身的努力很难做到“哪里摔倒哪里站起来”,更多的是需要周围的亲人朋友的帮助。然而一些学生家长“恨铁不成钢”,又是断绝家庭关系,又是对刑满归来的孩子冷嘲热讽,进一步打击了犯罪大学生的生活信心,很有可能会促使这些大学生破罐破摔,再次滑向犯罪的深渊。承办人员应该关注自己经办的大学生犯罪案件,通过写信、通电话等方法了解其近况,鼓励其改过自新,及时帮助犯罪大学生打消消极的念头,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4、承办人员应针对大学生犯罪个案或同类案件及时调研,找出相似之处,及时与案发大学联系,以讲座、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强化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求大学生们平时注意保管好钱财,遇事要冷静沉着,不能意气行事等等,均能起到很好的犯罪预防作用。
通过此次的调查访问,说明犯罪趋向年轻化,高智能化,高科技化,为此呼吁社会对于年轻孩子,在学校里的普法教育和回到家里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父母的言表、家庭的环境、孩子成长心理、社会的大环境。众多因素铸就将来孩子是否走向犯罪的道路。所以要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
第五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