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实践课总结小编推荐(优秀范文三篇)

时间:2022-03-17 00:45:14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8073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马原实践课总结小编推荐(优秀范文三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马原实践课总结小编推荐(优秀范文三篇)》。

第一篇:马原课社会实践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4年第二学期实践安排

一、分组调研,完成调研报告

每个自然班分为3个调研小组(不能跨班级分组),每个小组根据选题开展社会调研活动,调研后每小组撰写一篇调研报告。

(一)调研报告要求:

1.论文格式参考正式发表论文格式:内容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 2.字数在4000字左右。

3.论文要求A4纸打印,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

4.加封面。封面上写明课程、班级、小组成员姓名及学号(由小到大排列)、论文执笔人及分工。

5.要求每小组上交调查问卷模板及统计数据,附在论文后面。 6.论文提交日期为第12周。 7.题目可参考已给题目

(二)调研题目(任选一个)

1.中国梦与大学生责任意识调查

2.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3.智能手机文化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4.关于女大学生安全意识的调查研究 5.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研究 6.大学生职业理想调研

7.大学生读书状况的调查分析。 8.天津城市文化建设状况调查 9.我校周边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10.城中村居民“幸福感”状况调查

二、读一本书、观一部影、看一处景(任选一项)

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情况应与调研活动的分组一致)开展以下活动之一:

(一)读书: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传记及著作选读

1.推荐书目:《马克思传》、《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矛盾论》、《实践论》、《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或自选《马恩文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某些文章阅读等等。

2.以小组为单位就所读书籍或文章进行交流、讨论,上交读书、讨论的电子版照片3张。

3.上交一篇纸质版读后感,字数1000字以上。

(二)观影: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任课老师推荐的教学视频。 1.推荐视频:《大国崛起》、《世界历史》、《复兴之路》、《宇宙与人》、《摩登时代》、《百万英镑》、《走向英特纳雄奈尔》、《列宁在1918》等等。

2.观影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上交观影和讨论的电子版照片3张。

3.上交一篇纸质版观后感,字数1000字以上。

(三)看景:参观天津历史文化遗迹、博物馆、纪念馆、滨海新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等等。参观后要求制作活动PPT,要求如下:

1.参观考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上交考察和讨论的电子版照片5张。(考察照片包含小组成员在景点前的合影)

2.上交一篇纸质版参观考察总结,字数1000字以上。

注:读后感、观后感、考察总结要求A4纸打印,字体为宋体小四,班级及小组成员的姓名学号写在题目下方即可,不用封面。

第二篇:马原心得体会

马原心得体会

摘 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可从把握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策略等方面不断努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正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大学生一门重要的政治必修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少不了枯燥与乏味,但是却的确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相比,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的对象、内容和作用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成为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成为彻底的唯物论,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成为彻底的辩证法。第二,在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企图构造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和建立“科学之科学”的幻想,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化,正确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把哲学对象规定为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第三,在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的局限性,强调哲学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作用的科学化和革命化,成为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作为一种自然观,辨证唯物主义是指自然具有自在性、规律性、联系运动的矛盾辨证性;作为一种认识论和实践论,辨证唯物主义是指正确认识最终来源于感官的感觉和主体的物质实践活动,认识和实践在认识、实践、认识、实践的辨证运动中相互促进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生活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的本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以社会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种一般规律,半空中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和起作用的规律,也包括在某些社会形态中长期存在和起作用的规律。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主体、以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价值观。它的显著特点是:1.高度的科学性。它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2.彻底的革命性。它是为了彻底改造旧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3.强烈的人民性。它是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谋利益的;4.广泛的包容性。它在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处理事情的时候。就有助于我们确立社会主义信念,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矛盾,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发展相结合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含义,关键在于区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要做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我们更加了解中国及国际现状,而且为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上提供更好的方针和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本课程的教学略陈管见。

一、把握原理课程体系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事实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艺术的整体”或“一整块钢板”。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可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 ] ( P5) 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目的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定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只有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讲授“原理”课的目的要求之一就是要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是在对人类文明成果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现了唯物史观,并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人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基础。[ 2 ]据此我们设计和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应该是以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为逻辑主线和主要内容,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根本目的和理论归宿,最后落脚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工具,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握真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的自觉性。

2.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哲学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提供了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既是哲学理论和方法的具体运用,同时,又是对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刻的令人信服的论证。科学社会主义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经济学说的必然结果。整个教学内容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有机联系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形成一条主线。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升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一般分析,而不是列举数字、图表与斧头换绵羊之类的讲解。从哲学的社会历史矛盾分析延伸到具体的资本主义的分析,再到解决的途径,兼容和合并原来的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目前,要想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学科,必须在重塑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上下功夫。着重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以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整体性。[ 2 ] [论\\\\文\\\\网 LunWenNet\\\\Com]

二、有效整合原理课的教学内容

“原理”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讲授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做到精讲,要“管用”,那么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重点必须搞清楚。而且“原理”课也要与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协调,一些重复的内容可以归类、化简。“原理”课中“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与“概论”、“纲要”中的有关内容有所重叠,在讲授中要有所取舍。

哲学部分应注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学,尤其是方法论的运用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增多了许多和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目前,就是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基本原理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教师在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注意方法论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政治经济学部分重点讲清经济学原理知识点并与现实之间关系,如价值规律,劳动价值理论中第三产业创造价值的问题,货币的形式电子货币的问题,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联系当前的金融危机) ,经济全球化等学生关注的热点。政治经济学对于我们今天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理论和方法方面的智慧启迪。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学说。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最终使学生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贡献。

三、提高原理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原理”课教师多有不同的学科背景,有原来讲哲学的,有讲政治经济学的。目前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整合在一起,要讲好这门课,可以说是一个挑战。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擅长的内容占课时多、讲得多,而不擅长的内容占得课时少、讲得少的情况。这显然违背了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因此教师知识结构需要弥补,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原理”课教师应该积累三个层次的知识:一是哲学史层次的知识,如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三是心理学、逻辑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层次的知识,并且要研读经典著作。“原理”课的导向是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但若没有其他学科的支撑,很容易造成讲授肤浅、思路狭窄或陷入空洞的说教。同时教师还要对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这是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关键所在。

“原理”课程综合性很强,要上好这门课必须发挥团队精神,课题组成员必须开展好教研活动,进行教材分析、教学法研究、集体制作课件、试讲评议等教研活动。有些高校坚持了集体备课制度,效果较好。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相互交流研讨,可增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四、提高原理课的教学策略

实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难点。哲学理论性很强,不像实用性学科,通过学习能够很快产生经济效益。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它内化到人的思维深处,其功能和效益是潜在的、不明显的。加之理论又较深奥、抽象,给人一种高高在上、远离生活感觉。哲学的这种特性使得它难以为广大学生接受和喜爱。相反,学生对实用性强的学科更感兴趣。所以,教学中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实用性非常关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它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而且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及实用价值,解决这个问题是教学的难点和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突出课程的实用性,紧密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专业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到具体的专业之中,使其具有专业特色。哲学教学围绕学生的专业进行,并力求在教学中将学生的专业及专业中的问题提到哲学的层面加以审视。哲学教学的专业化将使哲学的论证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专业化的哲学教学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联系学生专业特点,比如物理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建筑专业等等,根据不同的专业讲授不同的内容,尤其例证的引用应或多或少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在解决或讨论专业问题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的思维方法及其观点,使哲学原理在解决专业的过程中自然地实现,即在解决或讨论具体的专业问题时,运用并检验了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认识也是在这种理论的运用过程中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一般消化在具体的个别之中。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有用和有趣是加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在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必须联系实际,与专业紧密结合,启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培养综合素质,对于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总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工作严谨求实,搞好学术和教学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努力使“原理”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论/文/网 LunWenNet/Com]

参考文献:

[ 1 ] 张云飞.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机理和科学要素[ 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8, (5) .

[ 2 ] 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修订中的一些理论认识和对使用该教材的建议[ 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8,(5) .

[ 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原心得体会

马原课心得体会

马原教学心得体会(共8篇)

马克思主义实践教学心得体会

马原实践作业

第三篇:马原实践课教学安排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

实践教学安排

为了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的配合理论课教学,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的实践教学确定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调研活动。通过实践调研,努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去认识社会、指导实践。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开展全学年范围内的优秀调研报告评选及汇报活动。调查的内容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以参考教师给定的调研内容。

实践教学的具体安排如下:

一、 调查时间:第六教学周

二、 参加人员:2012级全体本科学生

三、调查结果:调研报告

四、调查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35周年,对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就业问题、腐败问题、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等等,组织学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参观考察或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农村、工厂、城市社区进行实地调查,获得丰富的材料,运用所学习的哲学原理进行思考、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结束后,需上交一份3000字以上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作为实践教学的考核成绩。

本次调查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实践教学安排,对象为2012级全体本科生。学生以4-6人为一组,选出组长,组内要进行明确的工作分配,对所选题目进行实践调研,研究方式自选、题目自定,写清组内成员的姓名和学号以及明确的任务分工。所有小组应该按时完成调研作业,调研报告采用A4纸打印(含电子版)于六月初上交。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

2013年9月

附件:学生调研报告标准格式要求

1、文章采用A4纸打印,页面设置:上、下、左、右2.0。行距1.5倍行距

2、一级标题宋体三号加粗,二级标题黑体四号。正文宋体小四

3、文章封面除论文题目外,还要标注组内成员的姓名和班级学号以及明确的任务分工。

4、文章正文前要有摘要和关键词,后应附参考文献。

具体格式参看如下例文:

大众文化内涵理解的三个关键问题及反思

作者名

摘 要:大众文化作为工业社会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已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如何理解大众文化的内涵,是理解所有大众文化现象的关键。本文从什么是大众入手,分析了大众文化的内涵,进而从是什么决定着大众文化;如何看待商业化和产业化对大众文化的影响;大众文化在社会意识形态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解读,对大众文化的内涵做出了自己阐述。 关键词:大众文化; 大众; 内涵

大众文化的兴起是工业社会与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它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现代人文化生活的主要消费内容。但是,当我们走近“大众文化”时,便会感到这是个容易引起歧义性理解的概念,而对于所有大众文化现象的解读,都离不开对这个概念本身的正确理解。正确理解这一概念,首先需要对“大众”进行清晰的界定。

一、 何为大众与大众文化

1994年,奥苏利文等人编纂了《传播与文化研究中的关键概念》,写到大众文化,称大众的含义是民有、民享、为民所喜闻乐见。大众本来是“善”的同义词,就词源上看,大众不是泛指普遍民众,而是用来指民众的绝大多数,它的对立面是富人阶级、特权阶级和受到良好教育的阶级。因为后者是前者天生的敌人,所以大众一词在他们那里,自然而然就成了粗俗、低级、庸俗的同义词。法兰克福学派则是认为“大众”是现代工业组织将民众非个性化,同一化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大众化”的过程。在阿多诺等人看来,现代社会中民众的本质就是他们的固定不变的大众性。这种单质、固定不变的“大众”观受到英国文化研究者的反驳。他们认为“大众”或“民众”“人民”这类概念表述的是一种价值,一种相对的立场,而不是经验性实体或固定本质。而且,“民众”也并不是单质的整体。所谓的“民众”实际上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由具体利益关系,政治立场和社会联系形成的群体,是一个杂多异质的关系组合。美国文化批评家麦克唐纳则认为大众就是一种文化上的群氓,彼此之间毫无联系,而只是同某种遥远的,抽象的、非人文的东西发生联系,大众故而是孤立的原子,大家是千篇一律,无分彼此的。尽管对于大众的观点不同,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各派的理论阐释中看出“大众”的一些根本特性。

1、大众文化的特征 。。。。。。。。。。。。。。

【参考文献】

[1][英]C·P·斯诺:《两种文化》,陈克艰,秦少虎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2][美]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赵国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3][美]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引》,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美]约翰·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 邹广文:《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第12_16页。

《马原实践课总结小编推荐(优秀范文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