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西柏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西柏坡社会实践报告》。
第一篇:西安延安社会实践感想
试验班暑期社会实践感想
20114310王春光
我们只有走进历史牢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只有学习前辈,传承前辈们的优秀品质,才能做到开拓创新,把机要事业推向更高层次;只有走进社会的大课堂中,才能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正是秉承着这些理念,我们试验班在甄老师的带领下,组织了一次外出社会实践考察学习。此次社会实践,总共历时七天,分别到了古城西安和革命老区延安。此次社会实践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机要工作学习,第二部分是红色思想教育,第三部分是历史文化考察。
一、机要工作学习。机要工作学习,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核心目的,重中之重。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是要到机要部门工作,所以在校其间学习了解机要工作的发展情况与现实需求,对于日后更好的胜任机要工作是很有必要也非常有帮助的。
来到古城西安,我们在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陕西省省委机要局。我们先是参观了网络科,了解到了我们的省委省政府的网络建设的相关情况。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们的网络建设的所有硬件设备,全部采用国产设备,统一配发建设,严禁使用国外设备,绝对消除泄密隐患。另外,所有设备的更新都比较及时,采用最先进的设备和网络技术。网络科的工作人员,也给我们提了一些建议,他们建议我们在校学习其间,要着重学好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建设网络攻防等方面的知识。
紧接着,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机要人员的工作场所,收发报室。我留心了一下其结构设置,外面是一个网络监控室,机要室的所有角落都在监控范围之内,所以任何情况的发生都能及时的被掌控,防患于未然。收发报室是一个金属屏蔽室,采用的技术是物理隔离,保密性最高。里面的传真机,计算机等设备全部是由中央办公厅统一配发,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产品可靠,技术先进,另一方面是保证所有机要部门工作的统一性。据介绍,收发报人员只负责收发,文件的送达另有人做,这是分工负责,权责明确。当然,机要工作也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所以需要机要人员有默默无闻,甘于寂寞的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
二、红色思想教育。要保证机要工作的顺利开展,机要人员的政治素质可靠是必备前提。只有绝对忠诚,才能保证机要工作不出问题,不出纰漏。毛主席曾经说过,“保密工作九分不行,九分九不行,非十分不可”。因此,这次外出实践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培养革命热情,提升政治素质,提高思想觉悟。我们来到了延安革命圣地,参观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深切勉怀革命前辈们,学习他们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并在张思德广场进行了学习,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厚重,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信仰。延安是中共七大的召开地,历史上著名的“延安整风”也是在这里上演的,这是红色教育的圣地,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三、历史文化考察。学习,不应该是仅仅局限在知识上,思想上,也体现在生活上。此次实践活动,我们也体会到了陕西的自然景观与文化特色,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自然景观方面,我们主要是去了壶口瀑布。站在瀑布前,看着滚滚黄河水,其势之宏大壮观,让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进而产生无限敬畏之情。在人文景观方面,陕西可谓是富饶。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随处可见,非常丰富。最有名的当属秦始皇兵马俑了,千人千面的兵马俑,面东而立,英姿勃发,昭示着大秦帝国的强胜,侧面印证出我璀璨的古代文明。另外还有一些驰名中外的人文景观,如华清池,古城墙等等,都让我们体会到了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中华美食是我们特有的文化,在陕西再一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西安回民街的臊子面,羊肉泡馍和延安的抿节等各具特色的小吃充分反映了陕西的面食文化特点。
此次外出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的非常顺利,与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在此表示感谢。此行不虚是我对此次实践考察的总结。既大饱眼福,也大饱口福。身体得到了放松,心灵也得到了净化,觉悟得到了提升。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把此次实践所学到的东西贯彻下去。此次实践,让我知道,机要工作仍然需要大批有志青年有才之人去开拓,仍然大有可为。我也会再接再厉,学好本领,奉献机要密码事业,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保驾护航,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二篇:延安之行社会实践报告陈晨
延安之行社会实践报告
延安,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党中央、毛主席曾在这里度过了13个春秋。再一次来到延安,踏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感受改革开放给延安带来的全新气息。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一说起延安,人们都会感到分外亲切,油然而生敬意。这不仅是因为,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是我们的抗战根据地。还因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7月的这个不平凡的月里,我有幸参加学院组织的暑假社会活动延安之行。7月3日早上8点,草草吃了点早点,向窗外望去。一马平川的田地里冬小麦吐着绿色,长势喜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汽车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忽而穿山洞而过,忽而在平地上飞驰。在下午一点终于到达了延安圣地,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简单的收拾了下行李吃了顿便饭。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参观了延安干部学院、杨家岭、王家平、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枣园等。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大家的思绪又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大家再次感受了延安时期那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深刻领略了延安精神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体会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
在延安干部学院,在这里我们进入报告厅,观看短片深入了解共产党的成长历程和为新中国所做的贡献。在参观学院的教学楼时,大家都感到了窑洞与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绝不亚于欧洲的经典建筑。
在这里我们有幸聆听了赵教授的讲座,通过讲座我第一次认真的学习了延安精神,也让我有了一个深切的体会,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经历1935至1948这几年间在延安的考验,也许就没有能力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能力进行现如今的现代化建设,也就没有能力带我我们现如今的幸福生活。
站在干部学院的大门前,看到了沟谷交错的黄土高原,看到了原梁相间的窑洞群落,使延安这片神秘的土地更加让人敬仰。只有真真切切的站在了这片土地上,才能深切的感受到延安的革命精神。于是在窑洞广场前,我们发自内心的交流着,用那一首首陕北民歌表达着。歌声悠扬,传的很远很远,一如陕北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很深很深。
杨家岭,是毛泽东等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所。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这里生根、开花;在导游的解说中和崎岖的山路下,我深刻的领略到国家领导人的艰苦朴素,这是我们21世纪青年所或缺的。王家坪,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同时也是中央领导的居住地之一。在毛泽东的故居前,讲解员声情并茂的为同学们讲述毛泽东和长子毛爱英的父子情深,令在场的同学们不禁动容,在这里我们听到了地道的信天游,看到了精彩的安塞腰鼓,被这种热情吸引,老师和我们一起打起了腰鼓,仿佛又带人回到了战争的年代人们欢聚的情景。为了躲避敌人的袭击,领导人又将住所搬到了枣园。在这里,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抗日战争,整风运动和大生
产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毛泽东在这里写了《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关于重庆谈判》等许多文章。看到那些旧的不能在旧的桌椅和被炸毁的窑洞,可以想到当时革命前辈顶着多么大压力工作,才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安逸生活。
这些地方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几乎都保持着原来的风貌,看着这些老一辈革命领导人生活工作过的地方----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然而就是在这里他们创造了奇迹的十三年、一个伟大的时代,一段国人永远不能忘却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在这里有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这里有了“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诞生,在这里有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论持久战》的横空出世,鼓舞起民族的信心和斗志;在这里有毛泽东思想的最终形成,指引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我们肃立在大刀、长矛、土地雷和步炮前,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战火硝烟,听到了当年的战火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情景。还有那一件件简朴的甚至有些简陋的珍贵历史遗物,一张张黑白的甚至有些残破的照片,一副副泛黄的甚至有些模糊的文字,仿佛无声的历史,向我们倾诉着它们曾经历过的峥嵘岁月,它们所折射出的就是一种被称作延安精神的中华民族最伟大、最可歌可泣的精神财富。没有延安窑洞的灯,哪有祖国东方红?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盏小小的煤油灯。当年,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办公桌上,都放着一盏这样的灯。在灯下,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卷卷雄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的158篇文章中,有112篇是毛主席在延安和陕北的窑洞里写的。
要了解延安革命精神,最好的是向老一辈红军请教。在八一敬老院中,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当年长征的种种艰辛,她将起爬雪山,过草地,仍心里无尽的感慨,也令我们在场的每一位同学为之动容。我们以最简单的方式关心着这些脆弱的老人,洗洗衣服,剪剪指甲。微不足道,却发人深思,当今社会应该如何善待这些孤寡老人,其实他们并不需要优越的居住环境,也不需要丰厚的金钱回报,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心,世界将变的更加美好。
“为人民服务”张思德一生都在为此奋斗。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在发生崩裂的煤窑中,他舍己为人,将生还的机会让给队友,自己却英勇牺牲,年仅29岁。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面对国民党的封锁,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就这样靠小米加步枪打赢了这场硬仗。即使现今生活水平又所提高,我们也应该勤俭节约,向老一辈红军战士学习。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战争年代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楷模,像张思德、雷锋等,他们用自身的事迹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这个宗旨,是我们党和军队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党总结经验,改变片面的理论错误,联系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而今天我们要在新形势下弘扬延安精神,仍然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在学习上也应坚持这种精神,把专业理论知识结合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素质。
延安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我们在生活学习中也是应该如此,正确的认知,理智的实施,不能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而陷入空虚的错误中。
“延安精神”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在与时代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延安精神不断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只有从整体上、从联系中辨证地认识和把握延安精神,才能科学理解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它的全部价值。“一种精神力量,惟有强大才会有吸引力,惟有广泛才会有凝聚力,惟有深刻才会有感召力。”精神的力量在成就一项事业中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更是如此。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更是又深刻的教育意义。
时间会带走一些该带走的东西,也会留下一些该留下的东西。历史在延河中转了一个弯,又大步东去,但在延安,杨家岭的灯火和枣园里的灯光,已经成为一种信仰的象征,将永远在中国青年心中闪耀。我们并不需要身临其境,到延安去亲自触摸每一片厚重沉实的黄土,去穿越革命家们的旧居和窑洞,我们需要在延安精神展览现场,走一走,看一看,去感受那改变历史的精神力量,我们更需要在人生事业发展和理想实现的过程中践行延安精神。今天,我们被感动,我们会行动,青春的激情被延安精神所点燃,而延安精神也将在青年心中永放光芒!
第三篇:西柏坡社会实践报告
西柏坡社会实践报告
2011年5月8日,着对革命圣地的向往,怀着对以毛主席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革命的深厚感情,我们前往西柏坡,感悟革命真理。一路风尘仆仆,在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了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抬眼望西柏坡满眼青翠,前临碧波荡漾、水光潋滟的西柏坡湖,后倚满坡翠柏、松涛阵阵的西柏坡岭,进入这里,人们立刻感受到一种返回精神家园的亲切和熟悉,一种远离尘世喧嚣与浮躁的美。
我们先后瞻仰了中央军委作战室、毛泽东、任弼时、周恩来、朱德、刘少奇、董必武的旧居和旧址。大院里的建筑全是普通的民居式土坯房,简朴而亲切。室内木桌木椅,油灯土炕,朴素简陋一如山区的农家。只是多了笔墨、书籍、地图等物品,寻常中又显得不同寻常。一间间普通的土屋、一张张斑驳的桌椅、一幅幅用红蓝毛线标注的作战地图以及毛泽东推过的碾子、周恩来雨夜救乡亲的马灯、董必武纺线的纺车……留下了“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土屋里奏响胜利凯歌”的等美誉。这些珍贵的文物、感人的故事,昭示着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事业的执着忠诚,处处表现出艰苦奋斗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旧址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岗南大水库,阳光在水面上映出了一片金黄,跳跃的金光仿佛在向来者讲述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历史。水库对面是一抹远山,连绵起伏,回环曲折,让人想到中国革命漫长而艰苦的历程。
随后我们到了西柏坡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纪念馆门口的一组五大书记的雕像,望着那高大的领袖群体塑像,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我们的领袖们正是在这里,组织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纪念馆,我们依次参观了每一个展厅,首先是序厅:"光荣的平山"。这里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平山的光荣历史;然后是
一、二展厅:"中央工委在西柏坡"。介绍了工委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领导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军工生产和经济建设等重大事件;三展厅:"决战前夕"。介绍了大决战前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形势;
四、五、六展厅:"大决战"。介绍了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场及人民支前情况,无疑,正是辽沈、淮海、平津的大决战以及无数为建立新中国的献身者,才奠定了**广场上那五星红旗的高高飘扬。七展厅:"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八展厅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介绍了党中央毛主席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情况;九展厅:"难忘的岁月"。展出了当年领袖和工作人员的一些工作和生活照片;十展厅:"历史不会忘记"。展出了现在各级党、政、军领导及社会名人等参观回访西柏坡的历史照片。纪念馆里展出的珍贵的革命文物、历史照片和资料,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西柏坡期间的革命实践活动和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丰功伟绩。一天的参观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坐上了返校的汽车,回头望,滹沱河水潺潺,似乎在说那永远说不完的故事。群山无言,翠柏无语,仿佛在默默地向人们印证:西柏坡永远保存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绵延着一条领袖与人民同甘共苦的红线。
离开了西柏坡,我们陷入了沉思。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保证。对于我们来说,参观只是一种形式,学习才是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平常工作中时时刻刻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其中,将精神转化为物质,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我们要深深领会这次参观学习西柏坡的深深寓意,这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听、去看、去感受、去思考。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我们当今青年大学生来说,参观西柏坡,回顾党在西柏坡的历史,倾听“两个务必”的回声,再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画面,增强了当代学生的忧患意识,砥砺奋斗精神,使我们更加珍惜幸福生活,明确历史责任,求真务实,为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第四篇:西柏坡社会实践报告
西柏坡社会实践报告
石家庄西柏坡原是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的一个小山村,它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易守难攻,且这里物产较为丰富,再加上这里有较好的党群基础,1947年的中国共产党选择它作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党中央来到这里,从此,这个小山村便和中国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新中国便从那里走来。
为弘扬西柏坡精神,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品格,学校于4月12日,组织我们到西柏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听完讲解员的讲解后,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导游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和西柏坡陈列展览馆,重温革命历史,领略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当年的革命风采。
走进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我们都倍感亲切,迎面而来的是五大书记和其他革命伟人曾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以及中共二中全会的会址。那是一座座具有华北特色的土坯平顶房,它们虽然低矮却不失整洁与庄严,它们的门窗都是传统的小木门和井格窗,没有一点雕饰,地面都是用灰渣和泥土混合打成的,屋内的陈设都极其简单,几乎只有简单的生活用品—睡床、桌椅和洗脸用具(缴获的生活用具及外交购置品除外)。其中有一间简陋的不能在简陋的中央军委指挥所,屋内仅仅陈列着三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墙上贴着三幅巨大的军事地图,有谁会想到,毛泽东主席和其他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就是在这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指挥所里们的革命领导人衣着朴素,粗茶淡饭,却运筹帷幄地指挥了震惊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全面胜利。这里有革命领导人艰苦奋斗,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连的故事,有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的精神。
据解说员介绍,当时这里物质方面几乎什么也没有——没有雄厚兵力支援前方,没有武器弹药供给前方,没有军饷给养保障前方。有的只是源源不断的电报,把作战命令、指示下达给前线各路指挥员。那时,各野战军的条件都相当艰难,但接到中央的指示、命令,无一人叫苦喊困难、谈条件、讲价钱。没有兵力自己招募,没有粮草自己征集,没有弹药自己想办法。中央不负责诸如此类的具体事宜,只管发指示,下命令,收捷报。这真是:上级下达指示无商量,下级坚决执行无条件——这是怎样的执行力!这样的执行力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我共产党的党群基础。党中央来到西柏坡所做的三大事件之一即三大战役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之外的土地会议,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你中国共产党给了我生存之需的土地,我就愿意跟随党,将革命进行到底,哪怕要我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群众的力量。只要军民一家亲,再艰苦的条件我们也能战胜。
参观完旧址,我们跟随导游来到了西柏坡陈列展览馆。在展览馆广场中央,我们看到了五大书记的雕像,艺术地再现了我党历史上中央领导的伟大形象。在展馆里面,我们还一睹他们的容颜,其中有一逼真的蜡像作品,生动的再现了五大书记指挥作战的风采,让我们不禁驻足感叹。在展馆中,我们看到了三大战役、土地会议、七届二中全会等党的革命活动的详细史料。其中“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及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做出的六条规定“
一、不做寿;
二、不送礼;
三、少敬酒;
四、少拍掌;
五、不以人名作地名;
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思平列”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
新中国来之不易呀!老一辈的伟大的革命斗士虽然不在了,但你们留在西柏坡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实事求是、立国兴邦的创造精神;严守纪律、军民一致的团结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自律精神;坚持两个“务必”把革命进行到底的。
第五篇:延安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暑假,很荣幸的成为了我校“红色之旅”赴延安社会实践活动团的一员。在为期三天的学习参观活动中,我参观了延安王家坪革命纪念馆、宝塔山、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以及路遥文学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张思德广场进行了现场教学并集体宣誓;聆听了《延安精神》的专题报告会,交流学习心得。在活动期间还参加了西安理工大学与西安石油大学在延安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的联欢晚会。
“红色扬帆,希望起航”活动体现了党和学校对新一代青年学生的的关怀,体现了对弘扬延安精神的高度重视。组织学生开展寻访延安活动,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主要组成部分。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工作生活了十三年,孕育产生了伟大的延安精神,组织寻访延安活动,就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又是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延安精神一直引领党和人民战胜困难,不断前进,同时又在党和人民的实践中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传家宝,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更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传家宝。
宝塔山、延河水,见证了成千上万革命先辈们前赴后继、追求真理的历史足迹,也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延安是全国人民魂牵梦绕的圣地。
我们一队同学登临宝塔山,参观革命旧址,建立革命友情,感受延安巨变,所到之处,都触发了我们对峥嵘岁月的记忆。通过活动,也展示了党领导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伟大历程,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革命老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激发了我们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动力。2010年7月13日14:30,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红色之旅”赴延安社会实践活动团与西安石油大学的同学们在张思德纪念广场进行了现场教学和集体宣誓。
延安大学杨延虎教授在张思德同志纪念广场为我两校同学现场讲授了“张思德精神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介绍了张思德的英勇事迹和《为人民服务》讲话的由来,杨延虎教授指出《为人民服务》重要讲话发表60多年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全国人民的幸福,前赴后继,不懈奋斗。今天,我们重温《为人民服务》,追忆张思德同志的事迹,心灵又一次受到洗礼,灵魂再次得到升华,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大家在广场上进行了集体宣誓。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这种实人、实事、实地、实景的环境中进行的现场教学,内容更加深刻、感受更加真切,使他们在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的同时,坚定了理想信念,收获颇丰。下午四点,XX大学2010年“红色之旅”赴延安社会实践活动团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的枣园村,被称为“延安时期的中南海”,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所在地。1943年10月,中央书记处成员由杨家岭移住枣园,继续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实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走进枣园,绿树成荫、芳草萋萋,保存完好的窑洞旧址复原了党中央领导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工作环境。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一尘不染的地板、整洁的床铺,还原了革命领导人当年工作时的风貌。我校学生还参观了“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景点。
晚上7:30,我校学生在延安大学报告厅聆听了《延安精神》的专题报告会。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高尚斌教授为我校同学昨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报告会,通过三个方面为我们阐释了延安十三年,分别是:
一、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中央产生核心、全党拥戴领袖的十三年;
二、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克服千难万险、创造辉煌奇迹的十三年;
三、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历史经验丰富、影响未来深远的十三年。
最后教授告诉我们,只要像列宁所说的那样,善于把握历史的全部总和,善于在历史的联系中认识历史,就会真切地感受到,延安十三年克服千难万险、创造辉煌奇迹的历史经验,溶化在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理论与实践之中。同学们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了党中央在延安的生活,更加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们那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2010年7月14日,早上八点,我们到达宝塔山下,宝塔就在眼前,但还需要一段路程我们才能到下塔下。跟随者队旗,我们出发了,宽阔的石板路直通塔下,有人开着车上去,而我们要走上去。大家边走边玩,争相拍照,嬉闹、搞怪,笑声不断。我们还拍了一张经典的千手观音。
来到塔下,我们一起在党旗下宣誓,在塔前合影,然后大家各自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游的人四处观望,游的人绕塔一周跑,漂亮的导游小姐还给我们作了介绍,让我们了解了塔的历史和“宝塔山”的由来。下一站是比宝塔所处位置更高的摘星楼,我们沿着修筑的上山的阶梯,一步一步往上爬,腿好酸,但还是有说有笑,并且,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大家都没忘记拍照,记录下我们的美好之旅。到了摘星楼,在那小憩之后,我们顺着大路往下走,向烽火台进发,烽火台上,我们可以看到下面的延安城,我们还在爬上烽火台的楼梯上,拍了一张菱形的照片,因为两个楼梯连起来就是一个菱形,这是很有创意的一件事。游玩烽火台,我们的宝塔山之行就算结束了,我们是挥舞着队旗一路狂奔而下,并在宝塔山景区门口合影留念。
20世纪30年代后期,倭寇乱华,神州有陆沉之忧。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中国虽历大难而有转旋之望!在中国西北从陕西省会西安通往陕北小城延安的崎岖道路上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这荒芜的黄土高原上,一批又一批,一群又一群的爱国青年,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南洋海外,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冲破重重阻拦,络绎不绝地奔向心中的圣地延安。来自南洋的华侨青年唱着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告别南洋》,踏歌而行,义愤填膺、同仇敌忾。“你不见尸横长白山,血流在黑龙江?在这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炎黄子孙怎能隔岸观望?”“到延安去”,“到抗日前线去”。当时,印度援华医疗队队长爱德华目睹时隐时现地行进在蜿蜒山路上向延安进发的青年队伍时,由衷地赞叹道:“奇迹,奇迹,这简直就是奇迹!这是20世纪中国的耶路撒冷!
一个国家必须有精神高地,便于人们登高眺望。延安是所有还有理想的中国人心中的耶路撒冷,延安永远是这个世界上还有梦想的中国人的革命圣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毛主席指引我党我军进行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延安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次的回溯革命之旅,缅怀历史、悼念先烈,从我党我军艰苦创业、星火燎原的历程中坚定了信念,汲取了力量和智慧。
70余年弹指一挥,今日的中国今非昔比、日益强大。昔日奔赴延安的爱国志士早已实现他们心中的梦想:一个崭新、强大的中国如旭日东升,巍巍屹立于世界东方。自此至今,再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军队敢在中国的土地上耀武扬威。如今先辈们大多已含笑九泉。什么叫生生不已?什么叫薪火相传?今天我与当年热血青年一样朝气蓬勃、壮怀激烈。在迟到了70余年后,我终于踏上朝圣之路。
之前我从未到过延安,但从历史、地理中对陕北对延安早已熟悉的如同故乡。印象中的陕北有黄土高原、黄河、壶口、轩辕黄帝陵、信天游、延河、窑洞、杨家岭、枣园、秧歌、宝塔山,还有李继迁、范仲淹、李自成,当然还有关于“肤施”地名的美丽传说和无边河边飘来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作春闺梦里人”的悲凉诗句。这次来延安参观学习,心中有莫名的亲切和激动。咱也算“回延安”吧。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延安城、宝塔山、延河水、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中国革命在这里落脚,又从这里出发。在这里,形成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特征的延安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匆匆而来,依依难舍,久久不愿离开延安,回望雄浑苍莽的黄土高原,我永远记住了王家坪革命纪念馆中一块题为“边区的十个没有”的展版。上面写着: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为什么当时人们向往延安?延安时期的党风是整出来的!党纪最严明的时期才能夺取全国胜利,世之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将亡。
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迅速取得全国的胜利,不是靠自己所拥有的实力,而是靠自己所树立的榜样,不是靠强大的武装,而是靠执着的理想。或许,这是延安留给后人的最重要的启示,或许,这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的延安精神的强大之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先烈们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不能忘记他们用生命培育的延安精神,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然而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在中国大地上清除贪污腐败、洋奴买办和官僚主义的艰巨任务。贪污腐败、官僚盛行,正在把中国由强大国家变成肥大国家。此时,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延安的榜样,有必要重新焕发延安的精神,有必要重新高扬延安的理想。
通过几天来的参观、座谈、走访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们那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纷纷感慨延安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祖国繁荣昌盛的一个缩影,我们为祖国的富强感到欢欣鼓舞。在延安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延安人民以及全国人民在祖国大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今后,这种精神也必将继续激励着我们用实际行动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六篇:西柏坡社会实践
“重温历史 同心同行”
--西柏坡社会实践报告
2012年7月27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重温历史 同心同行”大学生暑期社会服务团。我们一行二十一人参观了红色经典革命根据地—西柏坡革命圣地,进行了一场洗礼灵魂的红色之旅。
西柏坡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的一个普通的小山村,距离石家庄有90公里。因为西柏坡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经济,坚实的群众基础,相距适中的村落分布,所以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了“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走进西柏坡,走进这个普通的小山村,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间间土平房。当我们进入房间后,屋内的陈设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繁杂,一切都是如此的简单、整齐。就在那一刻我真正的了解到了原来革命先辈们就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工作的;也真正的感受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多么的幸福,那么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抱怨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呢?!
通过导游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就在这个普通且平凡的小山村里我们的党干了三件不平凡的事。第一件大事是在1947年7月由刘少奇主持召开了土地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它的颁布是许多农民获得了土地,解决了温饱问题,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进一步加深了人民群众的基础。第二件大事就是解决了晋察冀的军事问题。我党在清风店战役、正太路战役、石家庄战役、平保战役等取得了胜利,从而有力的抑制了华北地区的国民党军,支持了其他解放区作战,并为党中央在西柏坡建立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创造了安全可靠的屏障。第三件大事就是为建立华北财办,统一财经工作,对华北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指导。
在这里毛泽东主席还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即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歼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老一辈革命家们在西柏坡正确的领导与指挥,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导游还带我们走了防空洞,该防空洞全长232米,共有四个出口分别在毛泽东旧居、刘少奇旧居右边,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后边,朱德旧居对面。就是在这样看似简单却坚不可摧的洞中,不知曾挽救了多少革命先辈们的生命。
随后我们还参观了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在会址门口挂着一幅鲜艳的党旗和入党誓词。我们站在党旗前,庄严的举起右手,重新宣读
了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在这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身负的重任,同时也不禁为我已是一名预备党员而自豪,但我也很清楚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还需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并且做好时刻为党、为人民贡献自己。之后我们进入了七届二中全会会场,会场布置极其简单,但就在这简单之中却充满了庄严与肃穆。也就是在这里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而这如今已经升华为了西柏坡精神,它也成为我们新一代中共党员约束自己的标尺。
导游还带我们参念馆。在纪念馆的门书记的雕像,看着高塑像,心中不禁感慨的领袖正是在这里,观了西柏坡纪口是一组五大大的领袖群体万千。我们伟大组织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紧接着我们参观了纪念馆的每个展厅,在纪念馆里有较多的原件,其中革命文物有2000多件,且一级品8类15件。通过对纪念馆的参观让我们对西柏坡有了更深的了解。
走进西柏坡,犹如走进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的历史。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我们应把西柏坡精神融入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
同时,身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应该时刻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积极要求进步、做到发扬艰苦奋斗、热爱祖国,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中国共产党做出贡献。而且,身为一名学生干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该积极及时给老师反映同学们的心声,为老师排忧解难;更应该做到努力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