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时间:2022-06-23 00:40:51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1003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教育实习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第一篇: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很荣幸的有机会在兴山县水月寺中学度过了我三个多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三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在实习数学课,对数学这门学科调查起来很方便,便对学校里面的数学这门课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数学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数学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参考。通过进教室听课,观摩老师们的教案,以及同学们的反应。得出以下结论:

我是学习理科的,要教数学应该没什么太大的难度,通过这三个月的认真实习,发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还真不少,不管是数学的、英语的、还是语文的。正如我们高中语文老师说的那样,“凡事就怕认真二字”。

带领我实习的是一位姓张的老师,听过他上课,可以发现,他在讲解数学的同时还贯穿了很多的课外知识,能够提高课堂气氛,增加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故事中学习数学,这是他讲数学课经常的教学方法,由于数学课作为他们的主修科目之一,知识作为一种额外知识的补充,这样的教学方法还不错。从他的上课中,发现张老师的学识还是很渊博的。课外知识很丰富。其幽默的讲课风格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观察发现,其实大多数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念比较新、能体现课堂教学的“二主”模式――教的主导和学的主体作用。能较好的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从宏观上让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之树,从微观上让学生了解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分析、理解、掌握数学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因果关系。创设的问题情景和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坡度和层次性,能注意到分层教学;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全方位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教师的引导、点拔、归纳到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以“问题教学法”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以问题的创设来构建知识体系,再通过基础知识、知识结构来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情境,让“问题教学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注重“论从史出、史由证来”思维方法的有效训练。

有些优秀教师能以学生为本,师生活动频繁,注重教学实效,在教学中不是把现成的数学结论抛给学生,而是一环套一环,步步诱导学生感受数学、感悟数学,让学生自己悟出结论、得出结论。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思维的交流与碰撞,让学生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回答内容进行点评,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评价意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状态良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和思考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时发出会心的的笑声,课堂教学效果较好。以上说明这些教师能钻研教材和大纲,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教学思路和策略的设计。他们对教学的执着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令人感动。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个别教师讲课缺乏激情,仍以知识的罗列和知识的疏理为主,以自己的讲述和分析数学概念、数学事件、数学现象为主,甚至整个课堂教学一讲到底,没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没有很好地或很少地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情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教学观念依然很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的了无兴趣、索然无味。

有的教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认真设计了教案,但由于学生长期以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而学生的思维不能被激活,有的教师教学的应变能力较欠缺,教学的预设和生成关系处理得不好,教学效果不明显。

有的教师上课时只顾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太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状态。

有的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的时间太少或没有,没有形成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对学生思维过程或回答的内容不能够作出很好的点评或点评不到位。学法指导的力度不够,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学生所想所做。

数学试题讲评课的教学模式陈旧,有的教师没有进行认真的统计和分析,没有在课堂上向学生总体讲明这一次测试结果的基本情况,基本上是一讲到底,有的甚至还停留在讲答案对答案的层面上,取几个典型的错误教师自己讲答案、自己分析,很少甚至没有让学生展示自己错误或正确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起来

讲述发言的机会极少,不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进行解题思路及方法的指导。

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数学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我们要承认传统上我们习惯于让学生记忆真理般的数学内容,不允许有“问”和“疑”,记忆就是最终的目的。这种教学,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用处。数学对人的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就被简化为考试和空洞的政治道德说教了。这样的数学教学怎么可能让学生感受到“每一时代的人类在反思自己往昔经历的过程中,对数学之本质和意义的一种理性追问和情感体验”?怎么可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水源头”?加上课堂上讲究“师道尊严”和“上下尊卑”,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泯灭,潜能得不到开发,数学的魅力荡然无存,成了苍白和死的。数学教学就成了枯燥,无用之学了。

解决对策:

1、教学观念――构建平等、民主、和谐、活泼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往的数学教学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变成了学习的客体。现代的教学理念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个性的鲜活的个体,教师应有意识地创造环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意识到自己的力量,然后积极地去参与,让他们感到参与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所以可以在每次上课前,精心设制一些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让学生们去讨论。这样学生就在一个民主、愉快、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去学习,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主动地去动脑、动手、动口,全方位地参与,并自觉自愿地搜集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然后,各组出一个代表到讲台前去阐明小组的观点和认识,使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但有了学习的兴趣,还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他们所找的资料、知识范围已大大超出了课本,并掌握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陈述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论证式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是教和学的有机结合,学是目的,教是引导。教育者施行的各种教学手段,都是为使受教育者明确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使受教育者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教育者只是提供条件,只是帮助促进,而不是灌注,更不是替代。尤其是数学教学,我们所面对的都是过去的理论,而过去的理论推导不可能重新回到我们面前。所以,学生学习是机械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接受前人的记载和教师的讲述。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唯一可循的依据。

3、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以考试、分数来压学生,使学生成为分数的附庸,逼得学生在教师指定的圈子里不敢出来。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地解放学生呢?我认为,要真正地解放学生,首先必须改革数学考试考查办法,要把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况和表现纳入考查、评定成绩的范围,不能一卷定“终身”。其次还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

4、教学手段――由单一化、原始化向多样化、现代化转变。数学学习的最佳氛围就是要有真实或较为真实的数学学习的环境,因此,数学教学中仅靠粉笔板书,教师讲解,是无法突出数学学习的形象、生动、丰富、有趣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形象生动的数学教学挂图、数学事件的录音、录像、电视、投影以及多媒体电脑等在教学中的运用,能为数学教学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数学环境。因此,教师是否能尽快熟练恰当地掌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已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技能的重要方面。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中学数学课的教与学还处于不断地探索发展中,对于一些标准体系还需不断地深化和完善。“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真正地采取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才能真正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有将正确的政策、法规领悟、渗透,真正落到实处,数学的巨轮才会向前滚动,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地发展。

第二篇: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调查

调查目的:幼儿园存在的一些游戏缺失问题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xx幼儿园

调查对象:幼儿园小朋友

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场面: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问: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

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孩子的游戏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一位幼儿园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游戏情境:老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们戴上头饰当“小鸡”,“鸡妈妈”领着“小鸡”们到小猫家串门,小猫不在家,但在家里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让“小鸡”们找出这些卡片,并且根据这些数字在地板上绣花,卡片上写着几,就绣几朵花。

“这样的游戏在如今的幼儿园里非常典型,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游戏检查一下孩子们是否掌握简单的数字概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黄进说,“但是我们却不禁要问:孩子们在老师设计好的游戏里,在老师的带领下没有一点自己去开发新的游戏情节的想法,这样的游戏其本身有没有存在的意义,是不是成了一种点缀?”

有专家认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游戏当作“糖衣”,靠“糖衣”来诱使孩子们吞下知识这个“苦片”。“人们认为在幼儿园里游戏对学习重要,是因为人们希望游戏能赋予孩子们一些经验、技能和知识。”黄进说,“但却忽视了游戏最重要的一点,即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的、欢愉的体验。”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学者提到了当前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教授李季湄说,所谓游戏缺失,更多是从游戏被成人控制这个角度而言。不少专家认为,老师成了游戏的设计者,游戏成了老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了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里游戏是按成人的意愿在玩。经常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说: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孩子们根本不把这认为是游戏,是玩。游戏被当成了工具。”

李教授说,“当然寓教于乐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这样的所谓‘游戏’,大部分还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

让孩子们玩自己的游戏。她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吃卤花生,有孩子突然问:这种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么做出来的?于是,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很快孩子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卤花生是种出来的,另一派认为是煮出来的。曹老师提议孩子们干脆一起来做试验,看看卤花生究竟怎么做出来的。于是一组孩子开始种花生,另一组孩子则开始煮花生。答案当然很快就出来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却很有兴趣地加入到种花生的行列中。种花生的过程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怎么才能让种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说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里,但立刻又有孩子说不对,应该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浇到土里;随即又出现了新问题:用热水泡、温水泡还是冷水泡?

“这些问题,我都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曹伟说,“他们完全能够解决,孩子们的能力和创造经常会让你意想不到。”

曹伟说她班上的孩子们玩的游戏主题经常是从孩子们讨论的感兴趣的话题中找出来,游戏情节怎么发展进行下去也由孩子们来决定,谁在游戏组织中扮演什么角色,不是由老师来指派,而是由孩子们自主决定,最后游戏做完了,再让孩子们自己来作评价。“那你呢?起一个引导作用?”记者问她。“严格来说,‘引导’这个词不准确,不是引导,我只需要在一旁观察和发现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帮助。”曹伟说,“我跟他们是平等的,是他们的一个玩伴,跟他们一起玩。”

学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儿全面发展,而且还要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体现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给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应当体现创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强加给幼儿。教师不能用组织作业或上课的方法来组织和指导幼儿的游戏。应当改变“重教师编制的教学游戏、轻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的倾向。

但是幼儿园的老师们也有满肚子的苦水。据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多了,认字识数少了,就会有家长找上门来提意见,“我让孩子到这里来是受教育的,不是来玩的”。

刘焱教授说,“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对于婴幼儿教育的普遍信条,望子成龙的家长希望通过这种“提前开始”的学习,让自己的孩子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尽管1989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但刘教授指出,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甚至忽视游戏,已经成为当今学前教育领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

“幼儿园教室中的游戏在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在急速增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焱教授说,“幼儿教育也已被纳入到应试教育的轨道。”

第三篇:教育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市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

问卷调查在信阳市第三实验高中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高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第四篇:教育实践调查报告

一直以来,西部的发展相对东部都极其缓慢,尤其是教育,更是受到多方关注,我们国家也不断倡导学生及社会的力量去帮助西部。我们此次支教采用家访的形式,通过和村民聊天,关于限制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发展的原因,得出如下几个调查报告结论:

一、社会环境问题

一个地方教育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跟当地的经济背景,文化背景,交通地理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被调查的垭垅村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孩子们一般上完初中就不在上学,而是出去打工,一方面是因为学习不好,没考上,一方面是当地教育质量较差,还有就是,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一般家庭的负担都比较重,当地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都在外打工,一些初中都没有上的孩子在外打工回来,盖了新房子,很是让一些家庭羡慕,一些孩子就认为上完初中也是出去打工,上完小学也是打工,同样是打工,早出去,可以早点改变家庭现状,所以就辍学了。

几乎所有家庭都是支持孩子继续上学,考不上孩子才只好去打工,因为很多村民都在外打工,也意识到文化水平的重要性,所以比过去更支持孩子教育。

从这可以看出,大部分家庭意识到文化程度与自身经济情况关系很大,考大学成为山区孩子走出山区,改变人生的最好出路。

然而,不可否认,由于山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部分山区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这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的入学率。90%以上的家庭,孩子没有继续读书的原因是孩子没有考上,很少一部分家庭选择“经济原因”,很少一部分是因为“孩子自己不愿读书了”。有很多感人的例子,有的家庭孩子多,就哥哥或者姐姐辍学打工供弟弟妹妹。有一个家庭是家里农活太多,孩子想上学但是不能去上学,有的是因为爸爸去世,为了支撑家庭,孩子辍学出去打工,还有因为心理压力太大,一学习就头疼而被迫放弃上学。

虽然村里经济比较落后,村民的文化水平也不高,但大多数人都能意识到孩子上学的重要性,并全力为孩子受教育创造条件。

总的来说,从社会环境问题这一方面看,要想改善山区基础教育现状,首先得发展好经济,同时得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提高教师素质,逐步改变对教育的落后的看法,让村民们切实体会到教育的益处;其次是增加对山区教育的投资,改善山区基础教育条件,减轻村民的负担,,保障农村学生受教育的基本权利。(这点村里做的很好,还免费给孩子提供一顿午餐,学费也只是交十八块钱)

二、学校和老师现状问题

调查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当然就离不开研究学校和老师。研究学校的“办校历史、学校声誉、班子队伍状况、管理现状”,然后才能根据学校现状找出学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教师的“学力结构、学习氛围、责任感、教学实力”是学校教育改革成功的保证,因此也要对其进行调查。

当地教育是很薄弱,教师不够用,所以村里只开了一三五年级,老师也是现学先教,甚至有些老师还不是很负责任,熬时间等着调走,所以使当地孩子基础教育很差,尤其是数学和语文的写作和拼音。在整个织金县都采取的是奖惩制度,教学成绩突出的老师给予现金奖励,教学成绩差的教师给予现金惩罚,垭垅和猓猡是当地基础教育最差的两个村子,教育局每年几乎都不拨钱给这两个地方,钱都给了镇上的学校建校舍,建食堂等等,加强学校基础建设去了,这样导致了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村里的好学生有的就去镇上上学了,这样使教师的教学成绩更难以提高,所以每年都得被罚,老师的教学积极性都不高,甚至有的就是熬时间等待被调走。

学校的围墙是去年新建的,学校是两层楼一共六个教室,一间已改成食堂,一间放杂物,一间改为图书馆兼活动室,所以剩下三间教室,教学楼外观看起来还可以,里面的桌子都很破旧,学校也只是外观尚可罢了。

没有的年级,孩子们都得去别的村上学,步行要一个小时。一般家里的爸爸妈妈都在外打工,所以孩子没有家长管教,很少有在家主动学习的,村民的文化不高,所以即使爸妈在家的,也无法辅导学生学习,给予学习上的指导与帮助,能做的也只是督促学习,所以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得不到纠正。

当然,学校不免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学校的资金不足,教学设施待完善,师资流失比较严重,学生失学率不能忽视等。村里的教育还需校长和教师们以及村委会继续努力改善。

三、学生素质问题

一个地方的教育成效如何,和培养的学生素质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渴望得到关注,他们是极其缺爱的。有一个例子是这样的,两个孩子让另一个孩子哭,用哭声引我们这些支教的老师下来,那个女孩不哭,两个女孩就用钉子扎她,将她弄哭了。由此可以看出,孩子是再想一切办法来吸引老师的关注,甚至用一些不好的方法。

心理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显得都比较差,他们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成绩不好不知道怎么改变,心理有困惑不知道怎么去努力解决,意志不够坚定,面对困难往往不知道怎么解决,家庭和学习的压力让他们时常感到焦虑。有些孩子还存在攀比现象,自大,骄傲,喜欢炫耀,有些孩子还不懂得尊重人,孩子们不知道谦让,经常因为抢玩的东西大打出手。孩子们打架现象也比较常见,这些都需要老师耐心的去引导,通过让学生喜欢老师,来带动孩子向好的一面发展。

对于“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这方面,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学习压力很大,创新能力不够高,甚至有一小部分的同学抱怨他们所学的知识对他们没有多少用处。我想,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老师应当花一定的时间与同学对人生、社会、国家、责任等方面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进一步的理解,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各方面得到提高。

四、反思

不可否认,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山区基础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改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又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看到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孩子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老师用心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喜欢你,通过让孩子喜欢老师来影响孩子,改变孩子的缺点和不足,都说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所以在教学的态度上一定不可马虎,切实提高村里教师教学态度,对基础教育的提高会有莫大的帮助。

通过反思,找到山区基础教育存在的不足,经过总结和创新实践,我想这些问题以后会慢慢得到妥当的解决。也希望我们的支教能多帮助到孩子们一点,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支教吸引更多人来关注西部,支援西部。

第五篇: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

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

幼儿教育中的游戏缺失

关于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调查

调查目的:幼儿园存在的一些游戏缺失问题

调查时间:2016年07月02日

调查地点:xx幼儿园

调查对象:幼儿园小朋友

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场面: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问: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

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孩子的游戏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一位幼儿园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游戏情境:老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们戴上头饰当“小鸡”,“鸡妈妈”领着“小鸡”们到小猫家串门,小猫不在家,但在家里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让“小鸡”们找出这些卡片,并且根据这些数字在地板上绣花,卡片上写着几,就绣几朵花。

“这样的游戏在如今的幼儿园里非常典型,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游戏检查一下孩子们是否掌握简单的数字概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黄进说,“但是我们却不禁要问:孩子们在老师设计好的游戏里,在老师的带领下没有一点自己去开发新的游戏情节的想法,这样的游戏其本身有没有存在的意义,是不是成了

一种点缀?”

有专家认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游戏当作“糖衣”,靠“糖衣”来诱使孩子们吞下知识这个“苦片”。“人们认为在幼儿园里游戏对学习重要,是因为人们希望游戏能赋予孩子们一些经验、技能和知识。”黄进说,“但却忽视了游戏最重要的一点,即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的、欢愉的体验。”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学者提到了当前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教授李季湄说,所谓游戏缺失,更多是从游戏被成人控制这个角度而言。不少专家认为,老师成了游戏的设计者,游戏成了老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了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里游戏是按成人的意愿在玩。经常老师带着孩子

玩完以后,孩子会说: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孩子们根本不把这认为是游戏,是玩。游戏被当成了工具。”

李教授说,“当然寓教于乐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这样的所谓‘游戏’,大部分还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

让孩子们玩自己的游戏。她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吃卤花生,有孩子突然问:这种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么做出来的?于是,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很快孩子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卤花生是种出来的,另一派认为是煮出来的。曹老师提议孩子们干脆一起来做试验,看看卤花生究竟怎么做出来的。于是一组孩子开始种花生,另一组孩子则开始煮花生。答案当然很快就出来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却很有兴趣地加入到种花生的行列中。种花生的过程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怎么才能让种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说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里,但立刻又有孩子说不对,

应该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浇到土里;随即又出现了新问题:用热水泡、温水泡还是冷水泡?

“这些问题,我都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曹伟说,“他们完全能够解决,孩子们的能力和创造经常会让你意想不到。”

曹伟说她班上的孩子们玩的游戏主题经常是从孩子们讨论的感兴趣的话题中找出来,游戏情节怎么发展进行下去也由孩子们来决定,谁在游戏组织中扮演什么角色,不是由老师来指派,而是由孩子们自主决定,最后游戏做完了,再让孩子们自己来作评价。“那你呢?起一个引导作用?”记者问她。“严格来说,‘引导’这个词不准确,不是引导,我只需要在一旁观察和发现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帮助。”曹伟说,“我跟他们是平等的,是他们的一个玩伴,跟他们一起玩。”

学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儿全

面发展,而且还要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体现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给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应当体现创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强加给幼儿。教师不能用组织作业或上课的方法来组织和指导幼儿的游戏。应当改变“重教师编制的教学游戏、轻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的倾向。

但是幼儿园的老师们也有满肚子的苦水。据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多了,认字识数少了,就会有家长找上门来提意见,“我让孩子到这里来是受教育的,不是来玩的”。

刘焱教授说,“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对于婴幼儿教育的普遍信条,望子成龙的家长希望通过这种“提前开始”的学习,让自己的孩子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尽管1989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但刘教授指出,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甚至忽视游戏,已经成为当今学前教育领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

“幼儿园教室中的游戏在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在急速增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焱教授说,“幼儿教育也已被纳入到应试教育的轨道。”

出处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