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大一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大一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第一篇:大一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这是我进入大学以来第一个暑假。在这个火热的暑假,我们暂别象牙塔中舒适的生活,带着特有的蓬勃朝气,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社会。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少之又少。刚开始在公司实践的时候,真的很不习惯。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甚至连经常使用的计算机都让我感到陌生。但同时也因为是在策划部,与自己的专业有关,所以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策划的含义,知道了策划包含很广的范围,而不仅仅只是大家围坐着为了一个想法而激烈的商议。
还记得实践的第一天,工作竟然是审片。刚听到“审片”,都会以为是一件幸福的,又加一点技术的事,可是后来才发现其实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样。或许刚开始看片的时候会觉得很新鲜,但是渐渐的,随着不断的审片,眼睛不停的盯着电视,手不断的按着按钮,没有一本电影是完整的看完,再加上有些电影是老的不能再老的时候,就产生了厌倦感,于是就没了开始的耐心。
每天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本来一天的审片量可是达到八九十本,可是因为真的受不了这种反复,于是一天的审片量被我缩减成五十几本,而且在中午就可以搞定。当有一天,主管说让我做别的事的时候,那种新鲜感又跑了出来。接着我的任务是找影片资料,然后上传。说实话这个工作比前面的有趣多了,虽然有时候会为找不到影片资料而烦躁。今年暑假有奥运会,因为这是一届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同于以往的奥运会,所以在还没开幕之前,四周已经充满了奥运的味道。
在奥运期间,办公室里到处充斥着奥运气息,连中午吃饭有时候都要等到比赛结束才去,我想这就是奥运会的魅力吧!坐在我旁边的同事是主管体育节目的,所以奥运期间,整个办公室就属他最忙,整天跑来跑去的。他人也很热情,在我实践期间帮了我很多。他还和我说因为做体育的人加起来只有仅仅的十几个,所以他们的有些节目只得跟随其他一些网站的跟新。还有得说说办公室一个“独特”的人,说他“独特”是因为整个办公室就他的办公桌周围用板隔开,不用说他就是头儿。
就我实践期间的观察,办公室里的人,尤其是女的都有些怕他,或许是因为他暴躁的脾气吧,呵呵。可以说这次实践让我看到了很多“景象”。
一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比如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同时搞好和同事之间的关系,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而对于大学生而已,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最基本的素质。虽然一个多月的实践活动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这些是我在大学课本上不能学来的。它让我明白什么是工作,让我懂得了要将理论与行动结合在一起,让我知道了自己是否拥有好的交流技能和理解沟通能力。而交流和理解将会是任何工作的基础,好的沟通将会事半功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我一个多月来的感受。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
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通过社会实践,让我们大学生提前了解社会考试吧,为将来真正走上社会提供宝贵的经验和阅历,也为将来从事任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是我们大学生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大众的真实契机。
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有了上班族的味道,还有那种忙碌,那种盼望双休日的心情,这种感觉真的很不一样。真的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第二篇:大一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决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歌德说过。众所周知,大学犹如一个《准社会》,而个人所遭所遇的林林总总,只不过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故通过社会实践,踏向社会显得尤其重要。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自身的不足,从不足之处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更好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寻找自身人生价值之所在。
大学,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平台,而大学生活则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试想一下,当我们走出象牙塔的校园,置身于一个叫社会的地方--一个不同于校园的复杂世界,你将会惊奇地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同样很无奈。有时候,校园内外形成的反差,令我觉得茫然,不知所措,甚至倍感不适应。但是这个社会不因为我而改变,而我必须为这个社会改变我自己。通过这次xx饮料的促销活动,不仅使我增加了社会经验,而且是我意识到:怎样使自己发展成为社会所需之才。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源于实践。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面面俱到。可是,纸上觉来终觉浅,所学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达到融会贯通。在促销活动,有幸结识了一名来自广东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四学生,据他所说:凡遇见的事,几乎书本上的知识一点也没有用处。这使我尤其感慨:学校与社会的脱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我们有关理论的学习,毫无用武之地,学而不用,使所学理论为零;唯有使自身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承认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从自己不懂的地方学习;更新自己的只是、观念,你将发现:你将大有不同,改变自己,然后改变世界。于是,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通过这次在xx的促销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如下
(1)挣钱不易
不经社会实践,怎知挣钱的辛苦呢?早上8点工作,下午6点下班,中午半小时休息时间,劳作时间之长,其中辛苦自不待言,而为之换取地却是少的可怜的薪水。一分一钱都来自不易,需要你付出努力,时间,心血,汗水。心酸中,悲凉中,恍惚中,听见了,那来自多少父母内心的呐喊:谁知挣钱难?滴滴血汗钱
(2)自力更生
当我们离开那个叫家的避风港,踏向一个叫社会的江湖,自力更生显得十分重要。出门在外,远离家乡,酸甜苦辣,人情冷暖,自己自知。在实践期间,渐渐的明白了: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身在社会,你不能什么都依靠他人,你必须学会:自力更生,自立自强。
(3)口才重要
二战以前,人们公认为:当今社会,生存与竞争的三大法宝:口才,金钱,原子弹;二战以后,当今社会,生存与竞争的三大法宝:口才,金钱,电脑。由此可见,电脑取代了原子弹,而口才始终放在第一位,足见口才的重要性。说话要将就技巧,不能什么话都说,毕竟: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不错的口才,可以为你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受到他人欢迎,迅速走向成功。‘发生在成功人生上的奇迹,至少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美国某行为科学家曾经这样说过。
(4)人际关系
社会人际关系复杂,不想你想象的那么简单。然而,你身在社会,又不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故你必须学会:为人处世的技巧,待人接物的策略。唯有如此,才能左右逢源;否则,处处碰壁。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流传美国大街小巷:一个人的成功,15%来自专业知识,85%来自人际关系。
(5)专业至上
智慧之书的第一章,也是最后一章,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专业乃安身立命之本,唯有精通专业,方能为自己赢取更多的午餐。在李开复《致中国大学生的一封信中》曾经提到,有关学习的四个层次:熟记硬背,举一反三,无师自通,融会贯通。专业至上,你必须学会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自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据世界留有组织有关报道:21世界,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的中心;另外,中国旅游发展日新月异,而旅游专业犹如朝阳,欣欣向荣。
人生只有经历才会懂得,只有懂得才会感悟。通过此次大学生社会实践,让我了解到:挣钱的辛苦,自力更生的必要性,口才、专业的重要性,人际关系的复杂,为我走向社会搭起一座桥梁,使我对自身乃至社会有更深的了解。在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你必有居安思危,有危机意识,提高自我竞争力,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备注:
1、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而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的晚上;我们旅管专业,必须见到后天的夕阳。
2、请记住,这样一句话: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人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他的能力迎合了多少市场需求。
第三篇:回到大学母校的演讲稿
[回到大学母校的演讲稿]
回到大学母校的演讲稿
尊敬的肖明华校长及各位校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我的师弟师妹们:
大家下午好!
我叫王骏纬,今年22岁,是母校曾经和永远的学生,现在的校友和同学们的师兄,回到大学母校的演讲稿。 六年之前,我和在座所有的师弟师妹一样,毅然决然,而又日复一日地,在母校过着普通而单调的生活。瑰丽的梦幻似乎远在天涯 ,遥不可及;通向理想的路,云雾缭绕,缥缈迷茫。四年之后,我已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取得了计算机科学和金融双专业荣誉毕业。去年初,我加盟世界著名咨询公司(美国)德勤金融集团入职分析师,成为华尔街的一员,成功地降低了在此地占绝对优势的犹太人的比重,增加了中国人的份额,为华人增了光,添了彩!回眸这充满了欢笑,汗水和奇迹的六年。数不胜数的故事和感想,点点滴滴地积累在心头,真有不吐不快之感。更重要的是,今天我想将自己跌爬滚打的酸甜苦辣麻,整个心路历程讲述给大家分享,只希望同学们少几分坎坷,多几分坦途。留学之路,毕竟跟世界上其他路一样,有弯道,有死巷子,可是更有科学的捷径。希望我的演讲成为一盏灯,照亮自己的同时,更照亮学弟学妹们。
所以我今天走进实外西区美丽的麓山新校区,我就由衷的、发自内心地感谢所有的校领导,所有的老师,以及所有的同学为学校有这么好的发展,有拥有整个西南地区设施最齐、校园最美、环境最好的全寄宿制学校的美誉而做出的巨大贡献。所以我觉得,学校发展得越好,我们越开心,越自豪。所有在座的每位同学也一样,等你们毕业以后,你会觉得,学校的发展就是你们的发展,你发展了,也应该帮助母校的发展,相辅相成,反哺有义,我们才会有更加值得期许的未来。
今天我回到母校主要目的是和大家沟通交流和分享。我坚信,规划的人生一定更精彩。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最主要是要发现自己独有得价值。就像我父亲时常告诉我的话:“眼光有多高,天空就有多高,世界就有多大。”回想起来,从成都到美国,到华尔街,再到麻省理工,我走过了一条非常顺利的求学和生活之路。一路上有掌声和鲜花,更有自己默默经历的,不为人知的艰辛和挑战。我希望把这些经历和心得体会,分享给正在这条路上行走的各位学弟学妹,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快乐或是一点小小的启示。其实对于现在每一个在外奋斗的年轻人来说,生活就像一个战场,充满了未知风险,也充满理想主义的激情,我思,故我在!胜败一念之间,人生的轨迹可能会从此不同。从十二岁进入西区读初中到现在,正好是十年。十年里,我吃了很多苦,但幸运的是,我超额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收获了许多惊喜:自己刚满十七岁就留美,二十一岁从全美综合排名十三的顶尖大学本科毕业,曾获得十八家不同领域的全球前100强跨国公司聘用,最后选择,进入美国华尔街著名金融管理咨询公司担任分析师。或许此时很多人认为我该有一种满足的心情,但自己的个性并非如此,从小到大,我成长的轨迹很像是带着梦想去爬山,一座山一座山地往上爬,一个梦一个梦地接着做。每当爬上一座山峰,还来不及回望走过的路,又看到了另一座更高的山峰,于是开始一次更艰苦的攀登。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九月份,我会放弃现职公司薪酬丰厚的安逸生活,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金融工程硕士学位的动因。因为接近两年的美国职场生活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差距,也让我看到了其它更高的山峰该优雅转身了,别华丽撞墙!所以我决定锁定新的目标,开始新的奋斗。如果满足现状,也许我仍然会过上稳定的生活,但是,一两年之后,一定会有很强的挫折感;十年以后,一定会有彻底的失败感。这就是我的个性,不愿意过一眼就可以看到尽头的生活。于我而言,重回大学深造,意味着不可预知的风险,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比如,工作签证的变更,意味着绿卡申请流程的自然中止,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选择,改变我们的命运。正确的选择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我初中直升高中,未参加中考。高二进入美国大学,未参加高考。我亲身经历了考托福,考sat,面试,出国读书,在美求职和考研的全过程。虽然很难说这条路是不是最适合我的,或者说这样的选择是否是最佳的,不过很幸运的一点是,从中国内陆的一个城市,从一个没有任何资源和背景,只有背影的平民家庭,踏石有痕,抓铁有印,一步一步地进入了世界顶尖大学读书,然后入职华尔街,在年轻的时候获得了最宝贵的教育机会和职场经验,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体验,不敢说最好,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跨出去了!
我并不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如果是,我早在十四岁就该作为神童进入中科大少年班了。进入初中以前,没有太多人注意过我,我也没有显示出任何“人才”的迹象。我是以一个很普通的成绩,作为咱们西区第一届的新生考入实外西区的。初一上学期期末,我的成绩都很一般,学科基本排名在班上中后。但初一下期的一次生物考试后,我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对话。我不知道要用怎样的份量,来感谢我当时的班主任兼生物老师吴朝江老师,因为不是他的一席话,我绝不会有以后的成绩。记得初一下期因为我英语比较好的原因,我有更多余的时间用在其它科目上。其中对生物尤其感兴趣,结果一次普通的生物考试后,我居然考出了95的高分-------全班第一名。显然谁也没有预料到我当时会考出这么好的成绩,所以吴老师就特地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里,好好表扬了我一番,让我继续保持这个状态,不要让他失望。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吴老师虽然看似随意的赞美,却在我十二岁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老师这样毫无保留的欣赏,是多么的美妙,他不经意的口头表扬却让我第一次享受到了只属于尖子生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奇妙,影响至为深远,竟然成为了我今后奋斗的强大动力之一。我当时暗下决心,我不想失去这种尖子生的感觉,我一定要把各科成绩全面地提升。从那以后,我就仿佛脱胎换骨般地疯狂学习。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我的的确确让所有的人真正膛目结舌了一次。是的,我考了第一名!年级第一名!知道成绩的时候我异乎寻常地平静,只是默默的对自己说:记住了,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nothing is impoible,从那以后,我就成为了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初中三年排名一直没下过年级前三,最后以直升生的身份进入了高中部,成为当时年级唯一的一个理科实验班的班长。
· 决定出国留学:高二赴美交流
很多人说,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相信这句话的道理。教育让我从中国成都走到了美国纽约。在那里我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看见过的新奇东西,也完成了人生的一次次改变。人生会经历很多选择,有时候一个正确的选择会给一个人带来很大的发展机会,而一个不切实际的选择会让我们走很多弯路。对于我而言,那个对我意义重大的选择发生在高二上学期开学。我参加了实外西区和美国伯克谢尔私立高中为期三周的交流项目。这段经历让我走遍了美国大半个东海岸,参观了哈佛,麻省理工,哥伦比亚等美国著名大学。也体验到了波士顿,纽约这些国际大都市独有的魅力。去纽约,在时代广场熙来攘往的人群中,在第五大道璀璨的五光十色中,我觉得纽约美得不可思议,也是从那一刻起,本科毕业后去纽约华尔街的想法,不期然间留驻在了我的脑海里。在和伯克谢尔中学各位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与接触中,他们开放独特的思想和见解让我认识到自己思维和视野的局限。回国后,我就开始向往一个更大的世界。我希望走出中国,看看世界到底有多大。并且做出了去美国顶尖大学读书的决定。
· 申请名校四元素
申请名校成功,是一种长期坚持和规划的胜利。当一切条件都具备的时候,也就是修成正果可以出关的时候。在我进入华盛顿大学以及申请麻省理工学院成功后,很多家长和朋友好奇的问我为什么能够同时“征服”这么多名校。刚开始,这个问题我也没想清楚,觉得运气的成分重一些。但是后来陆陆续续接触了许多申请上名校的学生,终于慢慢摸清楚了名校的标准,我把这些标准总结为几个核心元素,希望可以给在座心存名校 梦想的学弟学妹们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首先最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学术能力,也就是academic ability。对于申请美国高中或者本科的学生而言,一定要有一份漂亮的初高中成绩单。在各科成绩中,美国名校尤其看重的是数学和英语成绩。 这两门课程被认为是反映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课程。如果是申请美国的研究生院,本科成绩则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本科成绩,尤其是专业课成绩平均分在90分以上是最好的。名校录取委员会往往会通过这个成绩来估测这个学生一贯的,稳定的学术能力,从而判断这个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在美国大学的学业。
第二个核心元素是领袖潜质。这是美国大学和中国大学录取标准的又一个巨大分野,美国名校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成为未来世界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领袖级人物,因此,他们更愿意从申请材料中去发掘各种线索,来判断申请的学生是否具备这样一种潜质。一般来说,展示这种潜质最好的办法是向评委会陈述过去真实而独特的经历„„
第三个核心元素是社会责任感。这也是很多同学申请的时候最容易漏掉的地方。同学们大体是90后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着长大,加上学业很忙,很少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但是在美国,只有做足够的义工才能拿到高中的两个必修学分。美国社会是一个基督教占主流的国家,基督教本身就有很强的助人意识。另外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美国学校的财务运营机制。美国的高中和大学都接受校友的捐赠,而这种捐赠能为学校积累巨大的财富。美国最富有的哈佛大学接受的捐赠,已经积累到近300亿美元。而美国最富有的二所高中phillips academy andover and exeter,也已经积累了差不多20亿美元的捐赠。所以美国大学,特别是顶尖名校,喜欢招收那些愿意为别人付出的人,社会责任感是名校录取的一个重要标准。
第四个核心元素,那就是标准化考试成绩。一般来说,申请美国高中的国际学生需要靠托福和at, 前者主要是考察国际学生是否具有在美国生活和学习的能力。所以托福考试里有大量的美国生活和课堂场景的再现。而at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词汇及数学能力。对于申请美国本科的学生来说,需要考托福和sat.sat考试与美国研究生入学申请需要的gre比较相似,都是考察词汇,逻辑和数学能力。。对于二门标准化考试的准备,我觉得应该提前二到三年开始准备,提前一年半把标准化考试考完,这样才能够在申请的时候集中精力做材料。除了考试主干部分的成绩之外,作文也需要引起格外的注意。一般来说,名校要求托福和sat, gre作文达到5 分。如果作文分数过低,但是申请文书的水平又太高,则很容易引起录取委员会的怀疑,“为什么这个学生在申请文书中,写作水平出现了如此大的飞跃?”
现在回想当时的整个申请过程,我似乎还有一些激动。最渺茫的希望慢慢变成了现实,我越发觉得人生的很多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但是即使是最小的梦想也有可能慢慢变成现实。前提是这个梦想本身是可行的:如一只大马哈鱼的梦想是爬到喜马拉雅山上去,这只大马哈鱼这辈子估计很难实现这个梦想了,演讲稿《回到大学母校的演讲稿》。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每一个场景,似乎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当时最受打击的时候,幸好自己没有放弃和消沉下去,在老师的指导鼓励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些机会,重新找回了自信;比如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尽量避免用自己的弱项和别人的强项硬拼;比如多向身边朋友请教,很多人生重要的决定或许是在一次不经意的交谈中获得灵感的。
· 到了美国:屌丝的嬗变
其实,在美国华大读书的最大感受就是大家都会非常自觉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学习中。而且美国大学和中国的确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首先,美国是一个信用社会。这个信用也包括了academic record, 也就是你的学术成绩,不管是继续深造还是找工作,都要出示大学成绩单和教授推荐信。所以,每一个学生都非常想尽可能多地得到a, 得到老师的欣赏。这样,以后的发展就相对比较顺利。但是国内的考研和找工作似乎都不怎么在乎大学成绩,所以成绩好一点坏一点影响不大。其次是因为美国大学的自由度比较高,大家可以非常自由地选课。比如本科的时候,你可以在工程学院,商学院,文理学院跨学科的自由选课,这些学分都是被学校认可的。也就是说只要修满自己本专业的基本学分,就可以天马行空地去选自己喜欢的课,而自己喜欢的课肯定会很投入地学习。其次,我在美国很大的一个感受就是社会多元化,校园多元化。在美国,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移民社会的各种挑战,这是美国人很自豪的事情,但同时也是非常棘手的事。纽约就生活着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移民,就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也是来自全球几乎各个地方的国家。因此,每个美国人对多元化是非常习惯的。比如有一次上历史课,一个黑人女生突然站起来对着全班同学大声念了一篇谁都没听懂的经文,然后就很坦然地坐下去。我以为接下来大家会热烈的讨论一番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教授和同学们似乎司空见惯,你念你的经,我上我的课,反正老师的麦克风声音大。第三个感受就是美国学生的主动性。东方文化强调“多听少说”,所以很多亚洲学生刚来美国留学时几乎只听不说,我当初也不例外。不过后来也慢慢习惯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因为美国学生上课时手似乎都没放下来过,生怕没有机会表达自己。老师只是引导,学生讨论是最重要的课堂内容。这种方式也真的很有用,它让我有了独立思考和大胆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后来我很欣赏这种学习的主动性,我觉得中国中学、大学可以借鉴这种教育方式,应该鼓励学生更智慧、更幽默、更快乐地说话。
· 学习英语:实话实说。
我十一岁开始接触英语,和很多“从娃娃抓起”的同龄人相比,只有自惭形秽的份儿。所以万万没有想到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会在陌生的国度,给全球500强的企业做战略咨询,用并非母语的英语告诉这些全球顶尖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怎么优化他们的管理方式,怎么重组公司的资本构架,怎么打入新的市场以及给新的产品定价。
我从小生活在许多方言中,对不同语音非常敏感。可能较为乖巧的缘故,大家都对我疼爱有加,那时大人都喜欢逗我玩,我也适应了在不同的方言中“游刃有余”地应付、应对。只要一模仿大人说话,他们就会更加地喜欢我,买玩具、买零食,于是我在这种“刺激”中萌生了对语言最原始的喜爱。模仿,是学习语言的第一步,至关重要。经常有朋友向我讨教学好英文的方法,我就会告诉他们尽力去模仿,模仿正宗的英语发音,说话的感觉、腔调,模仿多了,就成自己的语言了。模仿,是我学好英语的秘诀。记得初二那年寒假,我爸带我第初次走进了位于锦江饭店河边上的英语角,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看见一位金发美女姐姐,好不容易挤进人群想和她说两句话,但当我零距离站到她身边的时候,除了简单的寒暄问语,其它什么都记不得,并无更多的交谈,只能呐呐而退。那次经历大大刺激了我。回家之后,我开始疯狂地背诵《新概念英语》二,三册,反复观看了三十多部美国原版电影,把布什总统一年一度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发表的《国情咨文》背的滚瓜烂熟。当时想法很简单,“不会说,我还不会背吗?”。布什总统演讲的题目很深刻,他主要阐述了美国政府在“新经济政策”、“医疗体制改革”和“911事件后的外交政策”等热点问题上的立场。大半年后,带着勇气和实力,我重新杀回了英语角,这次我直接找到了一个号称“角霸”的川外毕业的“高翻”。角霸哥据说获奖无数,在英语角所向无敌。我这个刚上初三,英语角没混多久的小屁孩,角霸哥根本不放在眼里。见到我时,他只是随便地搭了个讪,用升调说:“来拉?”。“嗯,我来了”。“想说啥子?”他一如既往地升调。“聊聊美国刺激经济复苏政策如何?”我提议。他当时脸一沉地说“no”。我说“没事,我说你听好吗”,然后劈里啪啦一顿狂讲,让角霸哥非常没面子。其实,我真是背诵的。当我一口气阐述完这个话题之后又说“不好意思,要不咱们换个话题?”。“好啊,又聊什么呢?”,“要不咱们谈谈医疗体制改革如何”,我再次提议。“啊?这个比较难,我不太会说”角霸哥基本没了底气。“没事,我来讲。”我又接着一顿发挥。当然这些都不是我的原创,美国总统的演讲,自然常人难敌。背完两段总统的讲话,再加上我的一些临场发挥,四十多分钟就这么过去了。面对角霸哥的溃不成军,我信心大增,最后还想再耍一点酷。我看看手表说:“不好意思,说了这么多。你把机会都让给我了,要不你谈谈911事件后美国外交政策的走向?”此刻狼狈的角霸哥几乎晕倒。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看到角霸哥傲人的身影。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无非想强调一下,模仿,是学习语言多么重要的环节。尽力去模仿,模仿地道的英文发音,对口语来讲,语音语调模仿多了,也就变成自己的语言了。
英语是后天习得的,先输入后输出,初始学习就是尽可能得全英文环境覆盖,而学习英语必须有一个语言环境。没有环境,只有人为创造环境。于是,我父母在家里的各个地方牵着长长的音箱线,甚至到了卫生间。随时播放《剑桥少儿英语》,《走遍美国》,《新概念英语》,《老友记》。除了睡觉,任何时候都英文环绕。就这样,数年从不见断,放坏了十多磁带机。这听起来像是在搞行为艺术,然而效果明显。记得初中英语考试总是时间才过一半就交卷了。做题全靠直觉和语感,想都不用想,几乎不会错。我爸提出的概念是:将英语母语化。
英语母语化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小学六年级暑假。和外教的孩子一起玩耍,在自然的状态下玩中学,学中玩,让我形成了初步的语感。第二个阶段,初一,二。我爸每周周末定时带我到“英语角”和老美交流。刚开始的时候开口教难,我爸就激励我说“你现在要面子,以后就没面子。“于是我就真的克服了胆怯,进入人群聊了起来。聊天的内容从一开始只是寒暄,慢慢可以聊一些有深度的话题。比如,音乐,体育,娱乐,电影。第三个阶段,高中二年级,读写跟上。这一时期,我迅猛的扩大词汇量,背诵《新概念英语》三到四册,看美国原版电影,读经典文学,并不断地读写,读写。第四个阶段,是我来到美国读大学后,为了练就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在本科前二年里,我几乎与留学生没有任何来往,和汉语言环境相隔绝。校内外的朋友圈层几乎都是老美。记得刚到美国前几个月上课时,感觉特别不适应,因为美国人太会说了。同学发言像连珠炮似的,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么多想法。真心体会到什么叫“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管说到希腊诚邦,文艺复新,欧洲文明还是宗教历史,每个人必定会给出自己的独到看法和见解。而我意识到,如果想在大学里面立足,想融入美国文化,我就必须要发言,课堂上我如果没有参与讨论,不互动,我对课堂就没有贡献。渐渐的,在同学和老师的鼓励下,我和美国人互动多了起来,并且能进行研究性文学作品的阅读了。大一过后,我对美国的历史,文化,风俗都有颇深的了解。这时候,我的英语就不只说得流利,而且非常地道。交谈的内容里面也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在变化的场景和话题中,已经从听众变成插话者,再逐渐成为主讲。过了最初的文化休克关后,很多和我第一次接触的打交道的美国人都会默认我为abc, american bornchinese.这也为我毕业后能顺利进军金融咨询界打下了语言文化基础。
· 名校到底带给我们什么?
美国学校特别是华大这样的私立学校,很多事情已经非常商业化了。比如在华大,每年一度的毕业典礼,大家都得到学校的商店里去预定学术袍,学术帽等毕业生需要穿着的东西。如果购买的话是500多美元一套,如果借用一个星期的话研究生是75美元,本科生是50美元。除此之外,华大校内商店里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毕业纪念品,价格都贵得离谱。装裱毕业证书是100美元,华大校戒或是学院戒是200到600美元之间。当然还是有不少购买者的,毕竟名校的经历是人生中一段自豪的回忆,然而除了回忆之外呢?名校究竟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呢?我想,名校带给我们荣誉,但是也会有迷茫。生活中我经常可以看到陶醉于名校光环的年轻朋友。比如我有一个好友,去年考上了哈佛的研究生,今年假期回家过年的时候,在亲戚朋友的欢呼喝彩中,容易自我感觉特别的良好。名校辉煌的过去容易让我们有过多的荣誉感:北大的容易觉得自己就是蔡元培、季羡林,清华的仿佛觉得自己就是未来的朱镕基、胡锦涛。但除了虚幻的荣誉,名校真实的意义何在呢?对我而言,感触最深的在于名校让我结识许多对自己有启发的人,提供给我一个更好的展示平台,也让我更有社会责任感。
首先是有启发的人。由于名校特殊的社会效应,这里的学生更有机会遇到很多优秀的教师和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尽距离地听到他们的故事,往往能够带给自己一些独特的灵感。比如在华大,我就有机会听到很多有意义的讲座,从政府官员到商界名家,从知名人士到名牌教授。潜移默化中这些启发总能沉淀下来,让人慢慢的发生一些改变。例如历史上有四届美国总统大选辩论是由华大举办的,而2008年我就有幸亲眼目睹了当时美国副总统大选辩论在华大体育馆的召开,当时冠盖云集,现场气氛热烈火爆。
当然,实习,奖学金或者找工作只不过是名校机会中很小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机会比如找到创业伙伴,获得风险投资等等。不过仔细想想,这些机会似乎更多在于个人的潜质和悟性。名校并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展的非常好,学校本身只能给你一张门票,而走进这个门以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在于学生的个人因素了。比如人格是否完整,是否有足够的社交能力,是否掌握了真正的技术等等。如果“盛名之下其实难符”,那么名校效应也就会逐渐递减,持续一两年之后最后成为一段真正的回忆了。
除了人和平台以外,名校让我感受到了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日常教育和生活中,总会有意无意地融入很多社会责任感教育。利用大学这样一个资源平台去帮助更多的人和对社会带来的一定的影响力,其实也是名校的优势。在华大,你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研讨或者是培训活动,而很多同学也会非常愿意做一些社会调查。比如华大每年暑假都会送一批年轻的大二学生去南美拉丁美洲的各个发展中国家进行社会调查和公益活动,我的一个大学好友就参加了这个项目,然后利用暑期时间在honduras(洪都拉斯共和国)帮助一个村的村民修建一个蓄水库。回来个发表了一片关于发展中国家农村现状调查的报道,从而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在走进华大和麻省理工之前,我和所有人一样,对名校心向往之。而真正在这些学校生活和学习,并接触了大量其他来自国内清华北大等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后,我才发现,名校其实不是一个万能的保障。在光环下生活的这些学生,其实也是很普通的人,虽然都有很优秀的潜质,但是并不是想像中的那样无所不能。他们也会面临很多苦恼,比如找工作期望值和现实的反差,比如同学之间竞争的压力。不得不承认,名校的学生在年轻的时候获得了比同龄人更多的幸运。但是人的发展总是向前的,所以当你实现了一个梦想,登上了一座高山,你总会习惯性的看到下一个山峰,而不会留恋爬过的路。所以走进名校的快乐往往就会被新的目标和梦想所代替,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的自我否定和自我重建。然后瞄准下一个山峰,一步不停地向前攀登。
· 一路走来的寄语和共勉
大家在学校里都会学到很多知识,我个人认为,在急剧发展变革的新时代,学了那么多知识,毕业后进入社会后感觉到有用的并不太多。但学校的经历却给了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人生不是你学到了什么,不是你获得了什么,而是你经历了什么。中学六年可能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但也是最痛苦纠结的。虽然我们在西区的时间有三年或者六年,听起来似乎很长很长,但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等毕业后,我们可能才会意识到,这几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有人打酱油,有人打ki,有人打什么,如此这般的就过去了。
直到前几年,我还在常常做梦,梦到班主任老师宣布周日返校又要考这考那了。有时午夜梦回,汗湿衣衫,庆幸中,今天,我终于不再是一个中学生了!很美好,但是带着一点点苦涩。我的理解,真正的快乐幸福一定是和眼泪、欢笑、汗水凝结在一起的。不拼不博人生白活,不苦不累人生无味,如果你在实外西区没有眼泪、没有欢笑、没有汗水,我相信,难言你有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幸福、成功。
事实上,我非常怀念生活在西区的那段好时光,并且永远感激它。不只是因为在那段激情的岁月里我完成了自己青春的过渡和蜕变,更重要的是,那时的一切,深深的烙在了我正处于可塑期的性格养成中,成为我一生永远的财富。真的是无论多少金钱都买不来的财富。人生中再也不会有哪个时期,像那时一样专一地、单纯地、坚决地、几近固执而又饱含信仰和希望地、心无旁鹜乃至与世隔绝地,为了一个认定的目标而奋斗。当你在若干年后某个悠闲的下午,回想起自己曾经的坚忍和耐力,曾经的执著和付出,曾经的汗水和泪水,那会是怎样一种感动和庆幸?怎样一种欣慰和幸福呢?
年轻的时候希望自己的生活密度尽可能高,所以我习惯了一种状态:奔跑。每时每刻不停地奔跑,从一个教室奔跑到另一个教室,从一个城市奔跑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国家奔跑到另一个国家。跑得太快,看到了很多绝佳的风景,虽然我不知道我现在的努力奔跑最终到底会为我带来什么,但是我坚信,某一天我看到的这一路的风景会改变我的生活,或者改变一些人的生活,当然也希望改变更多人的生活。
中国未来的人才,一定是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根在中国,舞台却是全世界。对一部分同学而言,不能把出国留学理解成“结果”,它其实是一种“路径”和“过程”。不同的人走在不同的路上,因为自己的历练,悟性,运气和努力程度不同,如同西天取经一般,取回的经也不同。取得真经的人,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的职场上都会非常有竞争力。今天,感谢校领导的安排,我很荣幸能和在座的各位学弟学妹们说了这么多心里话。说真的,人有的时候需要倾诉,祈望我今天的报告是我向大家倾诉的“心灵鸡汤”,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分享同学们的快乐,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解决同学们可能面临的困惑------这些快乐和困惑,是我们共同经历的时光。我们终将一起成长,如果你们愿意,我可以成为大家心中一束温暖的灯光。最后,祝福每一位学弟学妹,好好把握生命中宝贵的青春求学岁月,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认真对待生活、对待学习,做真正的勇者,智者,强者,我相信,未来无限美好,钢铁洪流,终将滚滚开进!
此时此刻,饮水思源,心潮起伏,往事历历在目,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曾经给了我各方面教诲,精心哺育我成长的众多校领导和师长:贾朝荫老领导、吴光智副校长和吴国林副校长、曾群老师、汪大国老师、吴朝江老师、车艳老师、易爱京老师、郑勇老师、冯蜜老师、李仁湘老师、董新武老师等众多亲爱的老师。我将永远铭记你们,再次感谢你们对我无私的厚爱和培养。
我今天的汇报到此就结束了,不当之处,万望谅解,谢谢大家! 《回到大学母校的演讲稿》
第四篇:大一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这次寒假我进行了社会实践,让自己在假期里有了跟以往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当前,我的实践也结束了,离开学也不久了。在这次的社会实践里,我感受到了工作真正的辛苦,也明白了实践工作是多么的不容易了。
一放寒假,我就立马在找了份服务员的工作,这份工作是我当前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离家稍远,但好在老板包吃包住,也就不用担心没有住的。我是在一家餐厅做服务员,第一天我主要是在经理的带领下熟悉餐厅工作的事务及流程,然后就是边工作边培训,把服务员要做的工作全部都学会。在第一周结束后,我就正式的进入工作了,每天我都六点不到就要起床,天都还没有亮,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学校每天都踩点上课的人来说,真的是特别的痛苦的。但是没有办法,因为第一天差点迟到,就被经理给说了,我也就不敢了,毕竟不早点起床把餐厅给打扫好,做好准备,是无法迎接顾客的,那样生意是无法做成的,所以所有人都是早早到达餐厅工作了。
现在回想起来,近一个月的工作,我是真的体会到一个服务员的工作是有多难。早起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问题是每天在给顾客报菜单工作,你不是一项小工程,不能报错菜单,并且要记住自己负责的每桌顾客的菜单,要是报错了,那就是损失了顾客的利益。这种错误,我犯了一次,差点就让餐厅损失很大,也是经历了那一次错误,我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会努力的把顾客报的菜写好之后再向顾客确认一遍,以保证不出错。采取了这个方法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出过这样的错了。但是就一次错误,也是让我懂得了做事要格外的认真,并且要负责到底。寒假一个月服务员工作主要是打扫卫生、洗碗、端菜送茶、报菜单等,这些工作虽然不难,但是却是辛苦的。由此我也明白了工作永远都不是看着那样轻松,一定要去实践后才能知道。
经历这个寒假的社会实践,我真正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及时是这样一份服务员的工作,也是要有知识的。这次实践教会了我很多,让我有一点工作经验,最重要的是更能体会工作的心酸,明白了父母的不容易,我以后会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去体谅打工的人。
第五篇:大一新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东与安徽为邻,南同湖北接壤,介于鄂豫皖三省的结合部,处于大别山北麓与淮河上游之间。全境东西长约205公里,南北宽约142公里,总面积1.8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780万,辖8县2区。其中市区中小学生接近3万。而至xx年起,信阳市教育局明令禁止中小学校假期补课,可以严峻的升学压力使学生家长的注意力转向社会学习培训班,这样就为中小学生培训班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由于培训班刚刚进入信阳市场,处于萌芽时期,相对同行压力较少,这为培训班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加上培训班自身的优势,例如能够集中市内重点学校的优秀老师,上课时间灵活多变,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部分小班能够实现一师一生,使学生真正受到良好的培养,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成绩也自然水涨船高,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鉴于以上情况,寒假期间,我有幸加入新纽约素质教育学校,并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尽自己全力为学校做贡献,使学校得到发展。
新纽约素质教育学校的创办是一位乡村教师,由在乡下办辅导班获得的成功,看到了培训类学校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于是毅然辞去了小学教师的职务,单枪匹马开拓培训班市常由于资金短缺问题,加上对市内环境的不够熟悉,在创业初期受到一些阻碍和困难。正因为如此,使我有机会能够加入其中,成为其中的一员,有幸目睹创业的艰辛,品尝到得到初期回报的甜蜜果实。
新纽约素质教育学校是一所针对中小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培养的一所专类学校。与同类学校相比,宽阔的教学地点,优雅的教学环境,完备的教学设施,更为重要的是:在聘请的十三位教学指导员里,有3位国家级重点教师,6位省级学科带头人,三位硕士生,一位曾在新东方等大型培训学校任教,拥有8年英语培训经验的老师。这些同类培训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是新纽约素质教育学校在短短的3个月里在同类学校中迅速崛起,在广大师生中拥有良好的口碑。
但是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创办时间短,前期调查阶段准备不够,社会人脉狭隘,教学地点相对偏僻,各种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对任课老师管理度不够等弱点,使新纽约面临了创办以来的第一个瓶颈期。决定一个培训类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生源,而新纽约的生源在迎接一个入学高峰后,一直在40人左右停滞不前。而寒假时间短,过年走亲访友占用时间,加上天气恶劣和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寒假得到休息等种种原因,使寒假培训一直以来成为各类培训班的淡季,新纽约也同样面临以上情况。一般类培训学校选择在寒假歇班,或者只开设较少班种。鉴于新纽约创办时间较短,前期宣传力度不够,若在寒假歇班,则会造成前期投入大部分流失。而开学后,各类培训学校均加大宣传力度,新纽约又会面临湮没于宣传热潮,不能突出自身特色的严峻前景。因此校长决定继续追加宣传资金,加大宣传力度,针对寒假时间短的现实状况,开设节前强化补习班以及寒假作业辅导班,开展补三送一活动,即若在语数外,物理,作文六个班里任选三个,即能免费参加寒假作业辅导班。在力争现有生源不流失的情况下,尽力争取新生源,扩大学校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