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范文三篇)

时间:2022-03-23 09:36:47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9167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mba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范文三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mba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范文三篇)》。

第一篇:mba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西北油田基于KPI的绩效考核体系设计与实施

一、 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和依据

1. 本文研究的背景

目前,绩效管理已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管理手段。随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地位的日益重要,如何建立完善卓有成效的绩效管理和考核体系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油田企业要想在世界经济舞台中获得生存空间,就要具备足够强的竞争力,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与跨国能源企业或是国内先进企业相比,部分油田企业还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企业绩效考核观念落后、对绩效考核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制度建设不完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尽科学合理、考核程序不尽完善、过程监督缺失、考评制度执行不严格、正面引导作用难以发挥、绩效考核方法不科学、量化考核指标比重较低、绩效考核中缺乏必要的沟通、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在企业层面的KPI设计往往考虑当期的多,长远的少、在绩效管理体系向基层延伸过程中,绩效考核指标与EVA关联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制约油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油田企业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绩效管理作用,最大限度挖掘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增强团队组织战斗力,使关键绩效指标不断得以改进和提高,确保“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中国石化提出利用十至十五年时间着力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企业的战略目标,西北油田是中石化第二大油田,国内陆上10大油田之一,目前年产725万吨,储量达到12亿吨;人均原油产量1750吨,排名中石化第一;投资资本回报率、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多项重要经济效益指标连续三年在中石化上游板块排名第一。集团公司对西北油田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上产增效”提出了很高的期望:产量更上一个台阶,年产冲击1000万吨;在增储上产的同时将盈利能力保持在目前的高水平,同时显著提高勘探效率和探井成功率,缩短建井周期,进一步提高“油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因此新的使命、新的任务对完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 本文研究的目的

基于西北油田绩效考核现状和特点,通过分析研究如何选择绩效考核方法、如何设计关键绩效指标、如何设计指标权重、如何保障绩效考核的有效运行、如何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如何实现绩效考核的信息化等,以期设立了一套相对科学、系统、全面、有效的适合西北油田企业特点的绩效考核体系,有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率先打造一流油公司奠定基础,也为国内其他油田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3. 本文研究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绩效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真实评估组织的工作状况和绩效表现,引导和激励员工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组织战略目标实现,已成为各级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尽管国内各油田企业在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和生产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实践中体现出的水平却参差不齐,效果也大不一样。如果能成功实施绩效管理,目前企业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都将逐步化解。面对来自市场各个方面的竞争和挑战,油田企业如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研究探索更好的对组织绩效进行管理的途径与工具,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必将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如何解决油田企业的绩效管理问题,已成为当前油田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和进步,绩效管理方法的完善和创新,为我们解决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拓展了管理思路,增添了提升组织绩效的手段,也必将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推行绩效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更是企业谋求发展的需要,对于引导广大干部员工集中精力创造更佳业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四、研究大纲

五、研究工作中面临的难点和拟采取的解决办法

六、研究的创新点

七、预期结果

八、论文工作进展安排

九、参考文献

[1] Hartel How to Reengineer Your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ocess[M], London: ClaysLtd.StIvesPle,1995,45

[2] Armstrong, M. Performance Management[M], London:LoganPage,1994,35

[3] Williams, R. S. Performance Management[M], London: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Press,1998,17一18

[4] Fletcher. Roures to Improve Performance[M], London: Institut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1999,67.

[5] Appelbaum, E. T. Bailey, P. Berg. Why High Performance Work Systerms Payoff[M],NY:eornellUniversityPress,2000,33

[6]李仕洋,黄孝年.绩效管理专题[M].销售与管理,2012.05,11

[7] 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6

[8]李士安.KPI+360收获考核果实[M].人力资源,2013,02,56

[9]金燕,白皓,林锐标.平衡积分卡应用实务[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3,45

[10] 中国人力资源网.中国企业绩效考核现状调查报告[R],2013-13

[11] 李虹.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03:36

[12] 吴兴宁.电监会扩权[J].商务周刊,2013,07:32

[13] 冉斌.高绩效管理五步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5

[14] 麦斯特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员工绩效考核[J].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3,34-39.

[15] 饶征,孙波著.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1

[l6] 冉斌.如何进行三层级绩效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3,17一18

[17] 张晓彤.绩效管理实务[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34一37

[18] 李海,张德.构建完善的考核体系[M]. 企业管理,2013,04:76

[19] 林泽炎.绩效考核操作实务[M].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2,345

[20] 饶伟国.绩效沟通该怎么做[J].人力资源,2013,03:56

[21] 李剑锋.绩效考核与管理案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86.

[24] 贾强,刘新军.有效管理实务[M]. 沈阳:沈阳出版社,2013.233#236

[25] 郑邵镰,陈万华,胡君辰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77

[26] 范瑶.走出平衡积分卡在中国的应用盲区[J].人力资源,2013.01:48-49

[27] 毛军.绩效管理的四结合原则[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01:60-61

[28] 熊超群,梅志国.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实务[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13,144

[29] 魏钧,绩效指标设计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3.

[30] 徐莉,柳瑞禹.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M].经营管理. 2013.5:125-127

[31] 宋志强. 基于企业战略的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策略[J].中国市场. 2012.3:59-60

[32] Bjorn Andersen ,Bjornar Henriksen ,Wenche Aarseth. Holistic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1741-0401; Vol.55; No.1/2

[33] 钟严钢. 绩效考核的误区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2.7:84-85

[34] 夏恩君,霍海涛. 浅析绩效考核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5:106-108

[35] 刘颖 杨文堂. 绩效考核制度与设计[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1:75-79.

[36] 吴云英,林成标.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价方法选择及效用模型分析[J].科学创业. 2012.10:78-79

[37] 陈宝民. 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与研究[D].山东大学. 2013.9:43-45

[38] 中国会计学会:企业经营业绩评估问题研究-中国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5:12-14

[39] 贺海燕. 沟通-绩效管理的关键[J].财经界. 2012.1:71-74

[40] 聂相田 , 陈钰华 . 企业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2013.2:66-67

[41] 刘映. 全方位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D].中南大学. 2012.3:83-86.

第二篇:

一、研究课题

大连华信管理信息系统改进研究

二、选题背景及意义

如今的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管理的水平高低越来越成为衡量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在企业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运行和发展水平标志着这个企业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对于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劳动成本等方面都显示出了重大的作用。因此、现代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管理发展的研究也就自然形成了。他能使企业的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打下基础。

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连华信)是我国最大的应用软件产品、信息服务及行业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由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时间较早,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各个部门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建立了一个个信息系统,系统之间信息不能共享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等。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软件开发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能力上的竞争,也是管理效率和能力上的竞争。如今,在整个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变革中,企业竞争力的意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信息化产业的一部分,软件开发企业更需要通过建设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也是大连华信管理系统设计的初衷。通过改进管理信息系统,大连华信能够更高效、更科学的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管控内部流程、建设起更为高效的内部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整体效率并压缩企业运行成本,最终达到尽可能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结果。

三、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基于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和要求,本文对大连华信现有管理信息系统做了全面分析,指出了几个子系统当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改进现有管理信息系统,使其适应大连华信的企业工作情况。具体而言,本文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管理信息化的相关研究现状,研究现有多项目管理相关理论,论述了软件企业施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首先对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做了了解,然后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做了概要性介绍。

第二,针对大连华信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进行研究。对大连华信管理信息系统现有子系统中的运行现状进行勘察,运用组织结构图、管理业务流程图等方法,描述了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貌,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了现有系统运行中的不足之处。

第三,对大连华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改进。首先确定改进的可行性,并结合关键成功因素法等方法分析基于系统实现的目标和系统构建的原则,详细论述了系统关键业务模块的功能,并结合实际给出各个子系统的修改意见。

最后则给出了系统实施的保障措施。

四、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典论文研究流程,以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重点分析现有管理信息系统各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和保障方案。

五、该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涉及到:

第一、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文章的研究目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阅读,辅助研究者明晓其所要研究的课题内容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能帮助了解相关问题来龙去脉,帮助确定研究课题。其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再次,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最后,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第二、定量分析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各个属性的量化研究,可以进一步的深入认识此问题的变化以及发展趋势,进而达到对事物属性的正确判断和以及对发展趋势的准确预测。

第三、信息研究方法。本方法是通过应用信息来分析系统功能的科学研究法。信息研究法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信息研究法仅指对信息内容本身的研究,也就是针对特定的问题或行业搜集相关信息,再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在研究中使用的方式;广义的信息研究法是指对整个信息系统的研究,包括研究信息系统内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规律,以及信息系统整体的运行规则等。

第四、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应遵循的要求:一是选择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二是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是要全面考察,注意多方面的联系;四是要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上升到理论高度,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五是要有创造革新精神,不受因循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六是以先进经验的总结为主。

六、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综述

2.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2.3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演变过程以及应用状况

3、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分析

3.1 大连华信简介

3.2 大连华信企业管理发展简介

3.3 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3.4 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问题分析

4、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改进方案

4.1 管理信息系统改进的可行性分析

4.2 管理信息系统改进的原则

4.3 管理信息系统改进的主要内容

5、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改进方案实施及保障措施

5.1 实施策略

5.2 实施关键步骤

5.3 系统实施

5.4 实施保障措施

结论

第三篇:mba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选题来源和论文形式

1.选题来源:自选题目

2.论文形式:企业问题诊断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

航空港(airport),民用航空机场和有关服务设施构成的整体。保证飞机安全起降的基地和空运旅客、货物的集散地。包括飞行区、客货运输服务区和机务维修区三个部分。

迄今为止,我国民用航空机场共有175个(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与此同时在临空经济成为重要经济现象、枢纽型机场所特有的集聚效应更加明显的今天,民航事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不再是传统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航空经济不仅赖以经济发展的坚实依托,而且要担当起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并融入当地经济中,因此以机场为核心的领空经济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服务经济发展这一单纯目标,而是要实现融入经济发展、拉动经济发展、服务经济发展等多重目标。为适应这一趋势, 2003年底,机场属地化管理以后,各机场着眼经济发展的大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主动进行战略谋划,纷纷把建设枢纽型机场作为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着力点。

S航空港位于国内机场进出港流量的前列,所以在航空港业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我们利用五力模型、SWOT分析模型等工具,结合公司实际生产经营及建设情况做系统、全面分析,找到S航空港在融入经济发展、拉动经济发展、服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出相适宜的发展战略,有利于其在竞争激烈的临空经济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对我国航空港的合理建设开发和行业服务标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战略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从2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它的认识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曲折的过程。战略一词原来是军事术语,英语中战略叫“strategy”。1965年,美国著名的战略学家安索夫在其著作《公司战略》一书中开始使用战略管理一词,将战略从军事领域拓展至经济管理活动。

对于战略管理的看法有两大学派,行业结构资源学派和内部资源学派。加拿大管理大师明茨伯格将战略管理划分为十个学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结构学派。这十个学派可以分成三类:最前面的三个学派属于说明性的学派,它们关注的是战略应如何明确地表述;其后六个学派对战略形成过程中的具体方面进行了思考,它们侧重于描述战略的实际指定和执行过程,而不是侧重于描述理想的战略行为;最后一个学派是其它学派的综合。各个学派都是从某个角度定义和论述企业战略。明茨伯格提出了企业战略“5P”观点,即计划(Plan)、计策(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和观念(Perspective)。

1962年,美国著名的管理学者钱德勒发表了《战略与结构》一书,掀起了研究企业战略的浪潮,提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观点。

1971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Kenneth Andrews)教授著作了《公司战略概念》,他认为战略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内部条件因素与企业外部环境状况相匹配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他把战略分成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两个阶段。安德鲁斯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战略制定的SWOT分析框架。

美国国际大学的著名战略管理学专家安索夫被誉为“公司战略之父”,1965年出版了《公司战略》一书,其核心理论是以环境、战略、组织这三种因素作为支柱,构建战略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他认为战略的构成要素应当包括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和竞争优势。1972年,安索夫在《企业经营政策》杂志上发表了《战略管理思想》一文,正式提出了“战略管理”的概念。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迈克尔•波特是目前世界上关于竞争战略的最高权威,1996年发表了《战略是什么》,他认为战略的本质就是选择,即选择一套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活动,以提供独特的价值。1980年,迈克尔•波特出版了《竞争战略》一书,提出了用于产业结构分析的五种作用力模型,进而提出了通用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聚化战略),把战略管理研究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1985年,他又出版了《竞争优势》一书,引入了价值链的概念,用于系统识别和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认为企业经营活动可以分解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

1990年,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尔(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核心能力》一文,掀起了核心能力研究的高潮。他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它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事业发展的源泉,应该成为公司战略的焦点”。

1984年,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在《战略管理杂志》上发表的《公司资源学说》一文。他认为对于竞争优势的获取和保持,公司内部环境同外部环境相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市场变化和竞争加剧,也需要新的战略理论来挑战。

战略管理思想是指导战略制定实施的基本思路和观点,是企业战略管理的灵魂。目前西方最新的战略管理思想主要有三种:战略联盟、战略竞标和战略再造。

1996年,美国学者詹姆斯•莫尔(Moore)出版了《竞争的衰亡》,提出了一种新的竞争战略形态—企业生态系统观,明确将生态学的原理应用于商业研究,提倡使大家共同生存在一个富有协调的动态系统中,即生存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中。

1996年,纳尔巴夫和布拉登伯格(Nalebuf & Brandenbuger)合作出版了《合作竞争》一书,他们认为,企业经营获得是一种可以实现双赢的非零和博弈。

1998年,布朗与艾森哈特(Brown & Eisenhardt)合作出版了《边缘竞争》一书,他们认为,由于环境的高速变化和不可预测性,传统的战略理论将趋于失效,进而提出企业应该不断利用变革的动态本质来构建一系列的竞争优势。

2.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我国,对战略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在分析研究西方先进成果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借鉴就显得很重要。主要成果如马浩的《战略管理学精要》,从战略、战略学和战略管理诸种ABC开始,将战略管理的起源、学派历史演进和流派分野讲述得条理分明,为定义“战略管理”打下了一个扎实的语境和规则基础。由中国著名管理专家王璞主编的《战略管理工具与案例》,汇集了各种战略管理工具,成为企业做战略规划的“大夫的出诊箱”;王璞主编的《新编战略管理咨询实务》,将多年在管理咨询实践中总结的理论和方法贡献给我国各行业。陈继祥、黄丹、范徽《战略管理》,在多种层面对经济管理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这些文章通过对西方战略管理的研究,得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途径和借鉴意义。

而在航空港产业实践运行方面,我国的空港行业专家、 中国民航学院管理学院院院长曹允春发表了《中枢机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文,为我国航空港战略发展做出了深入研究。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经济活动正逐步摆脱过多依赖有形资源的约束,由重型化向轻型化、知识化转变,与此相适应,交通运输方式也开始由与工业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海运为主向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空运为主转变,空运将迅速成为世界各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之一。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重新认识S航空港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认识到企业战略管理在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就企业管理的相关战略做探讨,制定出一些适合S航空港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方案,提升其在空港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形成C地区的最大枢纽空港。

2.研究内容

从经济发展的逻辑上讲,临空经济的出现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达到了一定水平,是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现象是产业形态演变和运输方式变革的共同产物。在临空经济发展的初期起步阶段,航空港或者机场的功能与区域经济的结合比较弱,临空产业除为机场服务的航空服务业外,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航空枢纽指向性弱;在临空经济发展的快速成长阶段,航空网络覆盖面扩大,机场综合型增强,临空经济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产业的航空枢纽指向明显强化,机场功能与所在区域的融合性加强,临空经济的外向型产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在临空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共同成为临空经济区的主要产业,航空制造业和航空服务业结合成为航空产业集群,复合型的航空枢纽功能与区域经济完全融合,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S国际航空港临空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快速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S国际航空港发展战略必须随之发生变化和配合,怎么样才能最有效的优化航空港资源来为“快速成长期阶段”奠定好坚实的基调。在关于“S国际航空港临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着重阐述了S空港现有问题和拟解决方案和如何在S国际航空港应对临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实施方案及其可行性

1.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查找图书馆资料、报刊等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阅读文献。检索与战略管理相关的著作和文章;检索国内外相关学术成果及其实施办法和实施效果。

(2)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提出实践方案,在现有生产设备、设施条件下进行有目的、步骤的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确定适宜的生产与运作战略方案。

(3)调查法:通过对不同空港实地了解、调查和电话垂询等形式,了解空港经营方式和现状,同时了解空港临空经济需求状况,提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措施。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体情况的归纳与分析,总结出临空经济运作、市场变化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措施。

2.实施方案

(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对S航空港战略管理进行理论分析,并形成本课题的分析研究框架。

(2)通过调研,收集调查数据和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分析结论。

(3)提出S航空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案,并形成一篇2万字以上的论文。

3.可行性

(1)理论可行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空港经济承载着引领产业升级,面临全球市场的重要使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国外在企业战略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权威理论和成果,在不同企业运作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S航空港作为首要的航空枢纽,虽然面临着临空性经济一些发展问题,但在企业战略范畴内的课题研究仍是有章可循的。同时,国内在企业战略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有很多成果,特别是类似《中枢机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专业对应研究,对本课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此外,航空港的竞争力研究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临空经济圈内机场规划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宏观调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文献资料支持:学校和学院两级图书馆藏书及报刊杂志、人大复印资料网络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

(2)操作可行性

本人

六、课题的创新性

七、论文进度安排

收集资料 20XX年9月-10月

开题报告 20XX年11月

调研及数据分析 20XX年12月

撰写论文初稿 20XX年1月

修改与完善 20XX年2月

定稿 20XX年3月

八、参考文献

1.Michael A.Hitt,R.Duane lreland,Robert E.Hoskisson 著,吕巍等译.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概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2.陈继祥,黄丹,范徽.战略管理.第二版.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3.马浩.战略管理学精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4.王璞.战略管理工具与案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5.马瑞民.新编战略管理咨询实务.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年.

6.孙林岩.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管理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7.何海燕 等.战略管理.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8.彭娟.战略财务管理.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9.(美)明茨伯格 等著,刘瑞红 等译.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10.邓富民.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

11.谭开明,魏世红.企业战略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12.赫连志巍.企业战略管理/高等学校教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13.王翔.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框架与实践技术(普通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精选教材).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14.(美)威廉.B.劳斯 著,胡平,叶军 译.战略管理的主要挑战.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

15.黄丹,余颖.战略管理研究生注记.案例.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16.龚荒.企业战略管理—概念、方法与案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7.吴照云 等.战略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18.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加里.阿姆斯特朗(Gary Armstrong) 著,楼尊 译.市场营销原理.第1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19.吴德庆,马月才,王保林.管理经济学.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20.李延喜,秦学志,张悦玫.财务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21.陈志祥,李丽.《生产与运作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22.吴德庆,马月才,王保林.《管理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mba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范文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