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格式》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格式》。
第一篇: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与课题的提出
我校是20xx年5月新建的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建校伊始,没有现成的德育活动模式和德育环境,如何有效开展班级德育活动,是摆在学校领导和班主任面前的一大课题。为此,我们学校在学生一入校就开始了对学生德育方面的众多尝试:对新入校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和上下楼疏散演练活动,规范学生的言行,要求学生见到师长要问好,不在楼内打闹,做到“入楼即静,入室即学”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我们课题组在德育活动研究方面进行的大量尝试打下了良好基础。有效开展德育活动是学校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成长和学生成才的要求。
二、课题的目标、价值
目标:通过研究与推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班级德育工作,落实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德育职能,建设好学生品德提升工程,逐步构建学生德育日常生活化、德育校内课程化、德育校外社区化、德育资源特色化、德育家庭同步化的德育新格局,使我校初步形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工作局面,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节约校园、和谐校园,营造积极、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培养学生“安全、礼仪、诚信、勤俭、学习、健体、卫生”等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为国家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价值:“德育的本质是实践”,探索具有针对性、实践性的班级德育途径与方法体系,其终极要求是达到培养现代的“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目的,也就是德育的功效性。本课题研究就是要按照这样的要求,认真研究、扎实运作,整体构建出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体系,指导德育工作实践,提升德育工作水平,求得课题研究和育人的“双重”实效。
三、课程研究内容
1.要对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功效进行研究。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功效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立足于本班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长期的良好品德,从而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让学生长期形成良好的品德,是研究的重点。
2.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功效的现状及原因的研究,明确现状,寻找原因。
3.使广大班主任逐步掌握与德育相关的基础性理论,如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等,并坚持以这些德育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通过班主任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总结出符合武威第二十三中学实际的且行之有效的班级德育的方法及途径,并形成理论。
4.探讨优化班级管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功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班主任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之目的。
5.探讨班主任的隐性德育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个性特征起着非预期的、隐蔽的、不规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主要侧重研究班主任的人格因素和情感因素。
6.探索班级德育教育的最佳模式。让学生了解掌握中学生行为规范,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尊感、友谊感、正义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从而达到激励人、教育人、塑造人、规范人、指导人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水平,推进学校德育内容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建设,形成最佳的德育教育模式。
7.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及评价体系,构建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新模式。从学生自身行为习惯出发,引导学生团结友善、和谐合作、自主进取、积极探索,努力创造的情感体验、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武威二十三中八年级学生,分实验班、对照班。
2.研究方法:
(1)问卷法: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了解不同年龄、年级学生特点,了解学生思想品德水平、个性特点,针对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2)活动法:班主任、家长协同一致,开展丰富多彩的、针对性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班主任、家长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全面实施全程分层德育,力求收到成效。
(3)理论研究法:钻研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德育理论,探索初中班级德育的新途径。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来总结出一些班级德育活动的操作方式和评价方法。
(5)经验总结法:建构符合本校、本学科实际的方式,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研究经验和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2.成立课题组,确定成员及分工,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使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和任务。
3.查阅文献,开展前期调查,收集与整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篇:课题开题报告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教师课题开题报告。
(一)什么叫开题
开题论证是在课题被批准之后,开始实际工作之前的一个重要步骤。由课题组写出反映课题研究的全面设计和构思的开题论证报告,请专家评审组来评审、指导。专家评审组通过之后,课题组根据专家评审组的意见,将开题论证报告进一步完善,然后才能正式开始课题的实际研究。
(二)开题论证的意义
开题论证是课题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课题研究工作,与能否在开题论证中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一,有利于课题组有目的、有步骤地安排和开展研究
其二,有助于研究者按期获得阶段性成果和按时完成科研任务
其三,有利于科研部门对课题进行管理和评价
(三)开题论证与立项论证有何区别
立项论证的重点是研究的意义、价值,目的在于立项。
开题论证的重点是如何完成此项研究,目的在于怎样完成这个课题的研究。
第三篇: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进行了旨在培养学生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教学改革。
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应用知识,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教学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取得的很多宝贵经验。
现在,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开展,在自然课变为科学课的同时,我们的立足点已从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向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科研部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来。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世界科学发展的总趋势。
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是人综合素质发展的最终体现。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提出,如何让小学生玩的天性走进小学科学课堂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的预期突破
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国外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等国重视并起步较早。
受历史和如今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科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国家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中很少涉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虽然有一些研究,但也只停留在表面,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注意到课外活动或兴趣活动一个方面,多以描述已有事实、观察现象、仿制手工作品为主,没有形成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成果不多。
本课题的研究预计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一些突破:
自然(科学)课课堂教育中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尝试,研究在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搜集分析事实,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
积极开展自然(科学)课的课外兴趣活动研究在自然(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农科教结合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然(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研究怎样利用农村广阔的自然环境和已有的科学教育资源以及先进的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革自然(科学)教学的评价机制。研究在自然(科学)教学评价中如何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研究的主要阶段及活动安排
课题研究时间:20XX年8月20XX年12月
第一阶段:初步开展阶段20XX.820XX.12
②填写《第三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书》。
③制定研究计划。
④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⑤确定跟踪研究的对象。
初步完成在几方面的实验,形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过程、方法、手段的雏形结果。进行行动研究一次科研工作报告第二阶段:重点研究阶段20XX.120XX.7
①进行具体实施课题的研究。
②不定期举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的评价状况。
③开展教师评价征文活动,探索评价的新机制。
⑤撰写案例和论文,展示优秀课例、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论文。
总结成果阶段20XX.920XX.11
②接受课题鉴定组的评估鉴定。
四、研究的方法
文本研究:制定近期和长远计划,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案例。
案例研究:对不同年级、班级及学生个体的具体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研究:通过教学成果验证此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调查研究:在与学生交流中观察、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行动研究:以学生具体参与为主,通过参与前后的比较,验证其价值。
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组单位的科研氛围浓,教师科研意识强,课题组聘请曾参与或承担过省、市级课题研究的实践和经验的老师,有一定研究时间和研究条件,对研究过程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课题成员系县级骨干教师,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作风扎实,态度严谨。
学校长期以来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能够在组织和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因此,该课题必能取得预期成果。
五、预期成果
研究报告:课题阶段性成果报告、课题结题报告科研课题
论文:评价研究论文、案例、教育故事等。
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主持人:李永红
六、课题组成员:
李永红: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规划,并担任甚而理论的研究和指导工作,各阶段工作计划的制定、行动研究的指导、总结工作。负责最终的结题工作。
马玉清:协助做好课题总体设计和规划,研究怎样利用农村广阔的自然环境和已有的科学教育资源以及先进的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李富丽:担任自然(科学)兴趣小组的辅导教师,负责研究在学生的兴趣活动、农科教结合活动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及相应部分的总结工作
张润红:专门负责自然(科学)课教学评价研究及学校自然(科学)课评价方案制定。
马静:负责自然(科学)课教学各环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第四篇: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强调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课文阅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又发现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阅读量不达标,有许多学生不能主动去阅读课外书籍。
2我们的语文教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更是一个重要因素。学生所获得的课外阅读经验严重缺失。
3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指导,只看些订阅的报刊,作文书,对于经典名著的领悟,望而却步,也很难坚持写读书笔记。
鉴于我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我们确立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纠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误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享受阅读过程。
3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
4全校开展读书活动。
5家校共建,建立班级阅读库。
6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们研究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可直接影响着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
教师自己对阅读充满着欲望,必会潜移默化使得孩子也热爱课外阅读推荐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让他们的童心被喜爱的故事浸染,利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让孩子喜欢上“书”这个充满趣味与想象的东西,真切地感受阅读的成功与快乐。一旦他们把阅读不再动作沉重的负担,他们就会热爱语文,从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循环。
(1)创建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
我们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多渠道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打造书香学生,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并营造书香家庭,让家长也参与其中,这非常重要。通过立体式的互动交流,营造家长,孩子,教师全员参与的氛围。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自觉阅读兴趣,唤醒家长的亲子共读意识,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2)各年级语文实验教师互相合作,选择课本中经典的文章,设计拓展性阅读指导方案,进行共享,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3)课题组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使读和写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4)科学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强化管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倡导学生以及家长,少买一样玩具,少吃一次零食,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图书,并和班级同学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这样,学校和班级互相配合和补充,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手边时时有书可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又完整的知识。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5)各实验班级确定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认真填写课外阅读记录卡,每学期根据学生实际,分年级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会,评选小书迷,读书笔记评比,读后感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6)创造平台,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阅读评价。开好阅读交流课,体验阅读的成就感,并适当加以引导,捕捉学生阅读交流的共性体验及时地予以点评和鼓励。以读促写,架起阅读和作文的桥梁。教师引导和要求学生积极作文,将自己阅读的体验和心得用观后感的形式表达出来,也保证学生鉴赏实践课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7)通过加强教师课外阅读的指导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进程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
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指出:“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
1997年2月,克林顿提出“美国教育行动”,其目标就是让每一位儿童都能阅读,每一位成年美国人都能进行终身学习。
20xx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
日本文部省把20xx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
五课题研究成果预期
针对此现状,我们期待“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能取得以下成果:
1制定学生阅读指导课常规。
2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经验交流会,并有大量作品呈现。
3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论文在市级获奖。
4学生能将阅读成果运用于课堂学习中,使减轻语文学习负担成为现实。
5建立教师阅读指导教学视频资源库和内部发行教师阅读教学指导论文集。
六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
本课题组人员人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其中有国家级、市级、区级优秀论文获奖教师等等。所有人员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都很高。
2资料准备
我校有校园图书室,收藏了多样的的课外阅读类书籍,这些将是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准备的最大保障。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问卷调查法
(2)经验总结法
(3)学习成果展示法
(4)教育观察法
4经费保障
我校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学校成立科研组,由中心小学教科主任组织牵头,学校给予本课题研究正规活动经费保障。
七、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一)规划实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1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及对目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分析,使每位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并决心将这种理念转变成为具体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行为。
2确定实验班级、实验教师和对照班级。
3确定研究人员,研究人员强化课外阅读指导理论的学习。
(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做好开题及相关工作。
2多渠道收集适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主要是拼音读物和绘本读物等)。
由课题组成员通过上网寻找、到儿童书店寻找、向学生或家长做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适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以备研究之用。
3制作问卷调查表和《小学生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及童心读书卡。
4开展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语文水平统一测试。
第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氛围营造。
2提高巩固。
(三)、总结和成果展示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阅读成果展示。
2实验总结,资料归类,成果结集或制盘。
3撰写结题报告。
4推广研究成果。
八、成员分工
组长: 全面负责课题工作。
副组长:负责收集、归档研究资料,负责课题组会议的人员召集,负责通讯联络,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组员: 负责保障课题研究的经费,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适时调整研究方向,从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组员: 负责制作和印制各种调查表格、文本及摄像、照相事务,课堂调查材料的整理及典型案例展示,进行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评价和激励机制的研究。
组员: 负责课外调查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及典型案例展示,进行亲子阅读和建立班级阅读库的尝试研究。指导中心本部的老师的研究工作。
组员: 进行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策略的研究。
组员:张秀琴、徐年华负责摘录并借鉴和提供先进案例、研究成果,进行课题数据分析。进行课题研究的开题和结题工作。
报名参与的其他语文老师同时开展本校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工作。
第五篇:课题开题报告
教研课题开题报告格式
课题名称
激发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于这一文化瑰宝的传承则在于语文的学习与研究。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教材中文言文的比例由过去的20%增加到40%,文言文的教学引起了空前的关注,教学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语文教师都在致力于文言文教学的创新研究。然而,目前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有高中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对于文言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没有养成自主阅读或自学的良好习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很差。
学生获得文言文的知识的形式:缺乏主动性、方法性和习惯性,仅仅靠在老师指导下的训练、讲解、归纳和总结,这种学习情况的学生约占90%。认为文言文阅读的核心应为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句式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的习得和应用的学生占68%,选择多读多背,形成语感的学生有占24%,只有8%的学生选择多品多悟,自然天成。
文言文学习在语文学科中的地位:大多数学生不甚关心,以“置身度外,置之不理”的认识层次来对待文言文学习。这表明学生的学习观念仍停滞在应付“考试”上,缺乏长远的眼光,大语文的胸怀。
2研究的价值及重要性
文言文是高中生接近传统经典的最直接的载体,这一载体应该最大限度在“学文”与“立人”的双重责任之中发挥作用。文言文简洁,优雅,有着独特的词法、句法、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这些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灵魂所在,带着既有的认知结构和对母语特殊的情感体验,学生自从进入初中,就走进了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已经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并且中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正确有效地学习这些经典作品,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健全人格。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文言文
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第一个“文”,是美好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中国在1919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 学习兴趣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间接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当一个人意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或与自己的关系时,学习兴趣就随之产生。例如,为了集体的利益,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或任务,因而支配自己去坚持学习。或者为了得到父母、教师的赞赏,同学、朋友的尊重,在考试中得到好分数,在竞赛中取得胜利等等,也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4.课题研究的步骤
4.1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必要性
4.1.1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4.1.2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意义
4.2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2.1在文言文学习中选择研究课题
4.2.2指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研究性学习
4.2.3进行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4.3进行文学性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3.1提倡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3.2以教材为基础,拓展阅读,专题阅读
4.3.3对经典文言文赏析、评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4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4.1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4.4.2充分利用学习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5学生文言文学习阶段性成果检测
4.5.1文言文知识竞赛
4.5.2经典文言文赏析展示
4.5.3文言文作文
2.课题研究举措:
(注:其中,第6.7.8项研究程序并不是先后进行,而是可以同时进行。)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5.1结题报告,
5.2附件(相关论文、参考文献、随笔、叙事、设计、课件、)
5.3研究预期(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笔者通过三个方面的过程,即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进行进行文学性教育、以及自己优化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在观念认识上有所改变,把文言文学习作为自己开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之门的钥匙,睿智人格的塑造、树立民族精神的基石。学生在行动上也有所改变,积极行动起来,掌握文言文知识、进行经典文言文赏析、试着进行文言文作文。
但是,不排除有一部分学生基于认识上的多元化或者视野的狭隘、行为上的差异化,依然对于文言文学习持有顽固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