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研究(大全)

时间:2023-06-06 22:30:31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0835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课题开题报告研究(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课题开题报告研究(大全)》。

第一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 、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其内容:

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

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

主要内容:

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 、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 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3、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 基本格式

书籍类 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

报纸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成果汇编

一、封面

说明课题来源、立题编号、课题名、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立题时间和结题时间等

二、目录

三、主报告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一一般不纳入汇编,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加上相关的点评,以说明该个案对主成果的联系)

第二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名称 对我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跟踪调查

----兼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必要部分,是培养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关键。同时初中课改已进行好几年了,而且大部分老师都能够采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对本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跟踪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以及作业布置的看法,了解他们历史学习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力求为我校初中历史教学和改革实践提出适合校情和学情的可供参考的依据和建议,并进一步提高我校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该课题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资料查询和网上搜索,发现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也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大多只是理论上的论证,泛泛而谈,而且调查范围也很广,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针对性。近些年人们也发现了这方面的问题,开始走校本教研的路子。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符合当前的教学理论,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校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体水平。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向独立,走向终身学习的道路,只有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被培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走向自觉学习,才能实现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乐于学服务。

五、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研究目标: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期使得我校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内容: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历史学习、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和作业的看法,了解他们历史学习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找到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方法:

⑴调查研究法。从我校20xx级学生历史学习现状调查研究入手,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典型访谈和专题调研,获取有效的信息与分析问题的数据。

⑵统计分析研究法。即从学生中获取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并做成统计图表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结论与改进意见。

⑶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分析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及时总结实验的经验和亮点,及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课改实验的工作意见和具体对策。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课题参加人员的分工时间内容

第一阶段:20xx、3~20xx、7准备阶段:搜索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交流、讨论,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确定研究课题,确立课题组负责人和实验教师,撰写实施方案,申报课题。

第三阶段:20xx、3~20xx、7总结、结题阶段:汇总、整理课题实验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呈现研究的理论成果。

第三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是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国前年已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许多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且大多是在中学以上的学段进行,在小学阶段进行校本开发研究的我校尚属少数。美国1789年为感谢印地安人的救助英国移民度过难关,把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正式确立为感恩节,至今延续,节日前后各种感恩活动较多,主要是商家赚钱的需要,真正懂得感恩的尚少,许多华人认为“养儿防老”的心态在美国是行不通的,孩子一旦成年就杳无音信,偶尔打个电话问侯都很少。这就说明了当前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感恩教育是人类社会共同的需要。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研究价值: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学校往往是天天说德育,天天抓德育,德育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校从反思小学德育现状入手,执著地探索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积极创建凝聚我校特色有着极高实践价值的校本德育课程。

(1)力争通过开发和实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在德育过程与方法、德育途径与资源方面有所创新,让学校德育工作贴近学生生活现实,贴近学生思想道德需要,通过构建课程的“校本化”“课程化”“体系化”实现学校德育工作新的突破。

(2)使教师在先进的课程开发思想指导下,开发出以德育实践为主体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同时使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增强校本课程实施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最终在全校教师共同努力下形成现代校本课程实施理念。

(3)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开发感恩教育课程,实践“知行统一”的德育灵魂,积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主体道德素质的人。

二、相关概念解读

1、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具有三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

2、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教育是让学生一学会品味这种美好的感情,让学生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3、感恩教育校本课程

本课题对“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的界定:它是德育校本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校本课程通常是指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课程以外,根据本校的教育资源特点和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所建立的,通过实施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德育不同于智育。德育的价值取向在于:不是刻意去落实多少知识与能力,而是如何将国家对青少年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外显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德育课程是一种大课程的概念。是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使学校的一草一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成为有目的、有步骤甚至有评价的教育行为。德育课程体系化的目的在于克服“盲点”,整合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德育。德育课程体系庞大科目众多,本课题的研究则力求通过整合国家课程标准、上一级部门下达的工作要求以及多方位的教育资源,将感恩教育融入我校德育课程的整体规划,以创新主题与内容、创新过程与方法、创新体验与收获三大渠道进行课程开发研究,建立一种具有本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让德育回到学校生活中去,让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真正使德育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本课题研究计划分“感恩亲情、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四大主题来开发感恩教育课程,培养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人文素养与美德,为他们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通过亲自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3、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形成学校教育特色。

5、以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开发课程,形成综合性学习的教育格局。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是对小学的感恩教育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并有效地开发利用,研究感恩教育校本课程正是试图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使德育校本化、德育课程化。我校德育课程的研发要的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演绎,而是来自于实践的归纳。让学校德育课程汇聚集体的合力,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主要进行学生感恩教育专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将于学校的德育工作相挂钩,全面带动学校少先队工作,以“围绕感恩育德”为指导,努力形成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将以“唤醒真情、回归生活、关注细节”为策略,积极探索学校教育影响学生文化心理的策略,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一方面,学校成立“感恩教育”课题组,进一步完善“感恩教育”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大胆探索“感恩教育”的实践操作策略,在全面孕育“感恩情感”的基础上,着重抓好“学会回报”这一环节,增强学生自主成长的动力。本课题的研究侧重于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同步进行,努力形成小学德育的有效策略。

(二)研究方法:

本项目拟采用调查研究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等科研方法相结合,根据学校实际来进行的行动研究。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同类课题的相关文献资料,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了解国内外及本地区的先进经验,转变观念,提高科研水准。

2、方案编制与教材设计。从学校层面来说,主要是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这种规划是校本课程开发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它有这些好处:(1)体现课程是一种科学的探究过程,不是随意的想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2)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有助于协调与国家或地方课程的关系;(3)有利于集中培训教师的课程知识与能力;(4)有利于统一开发具体课程的教师的思想和认识;(5)便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审议。

3、认真组织研讨活动。研究期间每学期要组织课题组内交流、学科组内研讨、校级观摩等活动,使培训与开发有机结合,通过反复的实践、观摩、研讨、碰撞,提升开发能力。

4、制度与管理。制定课题研究进度表,并严格按课题进度组织实施。

5、课程审议。由校长负责,健全组织网络。通过审议发现课程方案中的一些问题,把这些问题反馈给教师。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校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1、20xx年7月参与由市教研室领衔的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子课题《校本教研基本特征与模式的研究》,我校被作为安徽省“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学校,20xx年9月我校作为全市唯一的一所小学校本教研基地接受省课题专家鉴定组的验收。

2、20xx年我校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校本教研特色学校”。

本课题组研究人员都经历过和正在经历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他们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尤其在校本研究方面有过尝试,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本课题将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域中进行拓展和创新。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本课题的负责人:王晓燕,女,大专学历。市数学学科骨干教师,现任本校行政校长。曹克俊,女,大专学历并顺利完成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市幼教学科骨干教师,现任本校大队辅导员。两人均参加过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教师信息素养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研究》。研究人员平均年龄37岁左右,均为一线骨干教师,教科研实力雄厚。本课题组成员的学历层次、技术职称层次、研究能力都较高,大都是大专、本科毕业。课题成员中有担任过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策略。有的科研成果在全国级和市级报刊上发表、获奖。他们有创新精神,对课题的设计和研究有独到之处。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负责本课题研究的是学校行政校长,研究经费学校能主动承担、大力支持,并为课题的研究订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学校与多家单位鉴定了校外实践基地,健全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学校将建立健全教科研工作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学校――大队部――班主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具体落实到人。并大力支持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时间保证。

另外,我们将请市、区教科所、教研室领导、专家给予课题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七、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最终研究成果

(一)阶段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讨论稿、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主题实践活动、班队会案例、阶段研究报告、总结调整、班级自治记录、环境建设资料、学生及家长访谈记录等

第三阶段:研究论文、结题报告、课题成果集

(二)最终成果形式

1、形成德育校本课程的教材;

2、研究报告;

八、本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九、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从20xx年3月开始启动,研究周期初定为3年,计划在20xx年2月结束,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1、围绕德育、德育课程、德育工作、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由大队部组织全体班主任采用“头脑风暴式”找出我校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的主要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2、成立课题组,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

3、组织调研,分析学校现有的德育课程现状,在这个基础上撰写研究方案和研究实施方案。

4、课题组负责人积极组织课题研究申报。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全面开展课题实验,各项子课题进行开发与利用阶段,要定期做好实验计划,积累材料,记录研究情况,根据进展情况,对课题实施进行评估,并定期举行培训会。

第三阶段:全面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对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及时对教材的不当处进行修改。

第四篇: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缘由及课题研究的背景

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层面上来说,本课题的选择是基于以下的一些主要因素:

(1)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是新课标教学要求颁布以来,由于新教材留给老师的空间很大,不少老师对现在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要求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教学目标和要求还存在着“新教材老要求、新要求老套路”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度的达成。

(2)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将此下降为记忆水平,“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面上。

(3)课堂教学的预设设计与课堂动态生成性调控脱节。当堂的`学习质量和效益明显偏低。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中学数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近期还逐渐趋热。有的侧重于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有的侧重于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特别是最近郑毓信教授的研究文章“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见课程教材教法20xx第7期P.28),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兴起,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需注意的问题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和剖析。这些研究对本课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但从总体上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成功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本课题着力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案例剖析,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入手,通过对案例的收集、分析、反思、提炼等,形成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方式方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有效性:“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性亦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本课题中的预期目的即指省中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要求。

有效性教学:以省中学数学教学要求为基准,教师在实施单位时间的教学行为后,引起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有效性教学包括以下三重涵义:一是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二是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的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三是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这里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还有思维水平的发展和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案例研究:案例是包含了一个或多个真实疑难问题的情境描述。本课题中的案例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实录。这里的典型课例有成功的,一般的,也有不成功的。案例研究就是通过收集、整理典型课例,分析其中影响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因素,并提出改进的策略和具体的方法。

2、研究的主要观点

⑴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主要取决于教学设计(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设计)。我们认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对教学的达成度、对当堂效益有着显著的和最直接的影响。

⑵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主要应关注目标设定的有效性、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师生思维互动的有效性、练习反思的有效性。

⑶教师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研究的水平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显著的和直接的影响。

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体现在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精英”,教学目标及要求的落实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维目标的和谐落实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

三、研究的主要视角

(1)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文献研究

从多角度来收集、研究并组织全学校中学数学老师学习有关文章,在讨论中提高一线老师的理论素养和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意识。

(2)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和把握研究

着重于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教师课堂调控的有效性。

(3)教学行为现状的分析研究

当前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研究;融合先进教学理念的良好教学行为研究;不同教师群体教学行为的差异研究;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分层要求的研究。

(4)典型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新教材中的概念课、定理公式推证课、章节习题课、新高考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主要课型的典型课例进行案例剖析,形成有指导价值和推广意义的操作策略与模式方法。

四、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制定阶段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还可以用之作为培训老师的素材,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际效用。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五、研究的途径与目的

(1)通过省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学习,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及具体的教学要求,借助典型案例的收集、分析、研讨,剖析中学课堂影响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构建符合我学校实际的评价指标。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从现实存在问题人手,以中学数学教师为主体,立足解决本学校的教学问题,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案例分析与模式构建相结合。在研究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校数学教研组的教科研水平,使教研更贴近教师的实际。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我学校中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智力支撑。

六、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20xx.12.

乐京科负责拟定课题研究计划,王桂喜、、姜文成、张洪华等负责有关学习材料的汇编

《学校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村料汇编》

文献集

研究阶段(20xx年01月-20xx年7月)

20xx.7.

王桂喜负责,其它成员协助。

谢建国、姜文成负责。

张洪华、高品荣负责。

《学校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状况的调查》调研报告

《典型课例的案例分析与研究》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指标》

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20xx.12

姜文成负责

王桂喜、乐京科、王劲松、张洪华等协助。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操作操作策略与模式研究》

《中学数学典型教学案例汇编》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1、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与模式研究;研究论文,1本

2、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研究。研究论文,1篇。

3、中学数学课堂典型教学案例汇编,1本。

4、课题结题报告,《报告》

在论文评比,优课评比中获奖

教师提供教学范例,部分论文案例在业务刊物发表,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乐京科、姜文成等.

张洪华等

王桂喜等

乐京科

本课题预计完成的时间:20xx.11

本课题研究组的成员都是来自学校内各个学校的教学骨干,有学校的领导,有市、学校数学学科带头人,也有中青年教学骨干,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他们中的多数人主持或参与过省、市课题的研究工作,也有着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课题主持人是学校中学数学教研员,在组织课题研究活动方面有着便利的条件,因此,我们有信心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取得课题研究和数学教学的双丰收。

第五篇:开题报告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课题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案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咳嗽痹谡娇寡芯恐爸贫┑恼隹翁庋芯康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第二部分 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还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理论基础,就很难深入研究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加强理论学习,这样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第三部分 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内容、方法

(六)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如何。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

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

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课题开题报告研究(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