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法(大全)

时间:2023-06-06 22:29:35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6816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法(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法(大全)》。

第一篇:课题开题报告

一、开题活动简况:

时间、地点、报告人、评议专家(姓名、单位、职称,不少于3人)、参与人员等。

二、开题报告要点:

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简况;研究目标、实现目标需研究的问题,针对问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进度、预期成果、组织分工、经费分配等(3000字以内,可加页)。

学科作文: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历程,让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为学习而写作――介绍美国的一种写作实验方案》一文中介绍: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的教师正在探讨一个新的课题――把写作作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工具。他们认为:写作不但是写作课上的练习,而且是学习其他课程的一种手段。写作应该成为跨课程的学习工具。写作是“书面上的选择”。(作者使用“选择”一词。意在排除像抄书这样的书写活动)包括记录要点、列出纲目、记下观察情况、表达感受,它们和写散文、写故事等的写作行为是一样的。每一个写作者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们正在学习的东西,写作练习实际上是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方法。他们认为:语文教师和各科教师相互配合,只要方法得当,就能成功地运用写作这一手段去促进学习。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和聂恰耶娃强调作文训练与各学科教学的联系。他们认为: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作文形式。同时,他们还要求让学生在各个学科中寻找丰富的写作素材。他们认为:作文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而且应该成为加深理解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专家评议要点:

专家组通过审议开题材料、查看相关资料、听取主持人报告、课题组答辩,对课题开题报告进行了可行性评估,形成一致性意见:

小学学科作文教学研究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切入点,开辟了新的写作资源,形成跨学科教学理念,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内涵。该课题的研究开创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新路子,是一个颠覆性的新的教学实验,指导学生用另一种视角看世界,了解世界,提升了学生生命的成长素质。课题主持人从2001年开始思考学科和作文整合,并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实验,取得了丰厚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科作文理念,在国内类似的研究不多,通过中国知网搜索,仅有两篇关于学科作文的论文,其中一篇是莲花小学课题组的文章,该课题从作文的基本特征出发,从学生的作文困惑入手,符合新课改精神。该课题采用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恰当适用,课题研究方案切实可行,课题预期研究成果令人期待。为了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确保课题顺利达成课题目标,专家组建议:

1、进一步明确学科作文的内涵,从学生、学科、作文三个层面切入,准确定义学科作文的概念。

2、课题研究目标高了一点,整合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学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学的合力这是可行的,但形成大语文、大作文教育思想不是一个实验周期可以做到的。课题需解决的问题不能太多,应该少而精。学科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放到下一个研究周期进行,学科学习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更是理论性强,作为小学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

3、应该加强个案研究,选好个案研究对象,及时收集个案的信息,不断分析总结,确保课题实验数据真实、有效。

四、重要变更:

根据专家评议意见,结合课题实际,课题组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讨论,对课题研究作出适当的调整:

1、关于概念界定:学科作文: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历程,结合语文课标要求的年级作文训练点,教会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

进一步明确学科作文要结合语文课标的要求,兼顾学生的作文训练要求,把作文训练要求和学科内容结合起来。

2、关于课题研究目标:第一个目标删去“形成大语文、大作文教育思想”。对应的研究问题删去两个:学科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学科学习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

重新调整为:

研究目标:

整合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学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学的合力;转变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强调作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师作文教学的研究能力。

让学生逐步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积累学科生活素材,善于把握课堂上精彩内容。能在各科的学习中有意识地把作文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能把各科学习中的见闻、感受、思考、想象、困惑、探索、研究用文字如实记录,在快乐作文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实现目标需研究的问题:

(1)作文教学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研究;

(2)学科作文教学的一般流程研究;

(3)各学科作文形式研究;

(4)学科学习和作文关系研究;

3、研究方法突出个案研究、行动研究,把方法顺序重新调整为:个案研究、行动研究、调查问卷、文献研究。

第二篇: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恰当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励其前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对于课堂评价来讲,评价语言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课堂评价是师生情感交融的无形通道,是促进知识建构的有效阶梯。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后,如能及时地得到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层次需要作出积极努力。

在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评价语言过于贫乏。教师的课堂评价总是“很好”、“真棒”、“好极了”等语言。

2、评价语言夸大其词。“棒、棒,你真棒”的夸奖声。一些简单的问题,也会掌声雷动。

3、评价语言过于苛刻,对于学生回答的答案与自己预设的不一致时,教师不仅没有给予肯定和引导,反而给予讽刺意味的消极评价。

4、评价语言含糊敷衍。学生回答问题时,常出现矛盾或不确切的情况。对于学生模棱两可的答案,教师常常会把问题抛给学生讨论,或者干脆就不了了之。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或学生回答得不太准确时,教师一般都置之不理,或者含糊的给予评价。

针对现今课堂中教师评价用语存在的一些弊端,改变教师评价观念,把握评价的时机,合理的、充分的运用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及时的激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使数学课堂呈现勃勃生机,充满活力。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课堂评价用语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教师以口语形式,对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做出的即时反馈性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它具有针对性、指向性,是旨在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言语。小学数学教学评价除了具备一般课程评价的.特征外,还受小学数学独特的学科性质和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水平的影响,在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类型、评价分析等方面都表现出其独特之处。评价的方式也有多种: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等等。

本课题研究以考察目前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用语的现状作为探讨的起点,旨在通过调查当前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用语的现状,分析其特点,对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评价用语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对已有的良好课堂评价用语经验进行总结,并对今后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用语提出策略性建议,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第三篇: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已不再重视板书。甚至上课不写一个字,只用鼠标一路点击,一堂课就结束了。久而久之,没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教师也不再使用黑板。即使用板书,也毫无章法,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杂乱无章。学生得不到规范化书写的示范,对课堂内容无法把握,更得不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研究此课题能引起语文教师对板书的重视,使这项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提高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板书对于教师来讲是一项基本功,对于语文教师来讲更是如此,规范、工整、美观的书写更能展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精巧的板书设计更能显示语文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2、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优秀的板书设计必定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完成的,课堂上,随着板书的逐步呈现,教学思路、知识体系、文章结构、文章思想内容、文章美点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把握也就更容易,教学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3、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影响与熏陶作用。语文教师长期坚持规范、工整、美观的板书,对学生能起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学生也会模仿老师的书写,从而使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工整。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板书设计是指教师上课前制定的在黑板上书写的计划,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设计。它运用教学直观性原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精心构思,以精要、形象、醒目、简洁的文字或图形显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本课题主要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2、艺术性是指人们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所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那么,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是指语文教师在板书设计的过程中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它主要包括板书布局艺术、板书书写艺术、板书构思艺术。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水平的高低显示了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和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3、研究方向和角度。本课题从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出发,力求通过学习、讨论、实践,着重探索语文教学板书的布局艺术和构思艺术。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开题阶段(选择课题,申请立项,搜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负责人:董贵钰)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1、研究初期)完成当前本校语文教师板书设计水平及现状调查(座谈、问卷调查;贺娟维老师负责),语文板书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习(制作课件、座谈交流;董贵钰负责),语文板书设计案例交流(语文教师自己设计板书并附设计说明;参与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2、研究中期板书设计艺术研究。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板书布局艺术探索。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板书的布局艺术,写出小论文,并附自己板书设计案例和设计说明。(康小刚老师负责)

(2)板书构思艺术探索。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板书的构思艺术,写出小论文,并附自己板书设计案例和设计说明。(张利老师负责)

(3)中期汇报。准备汇报材料(前段研究工作记录资料以及汇报ppt课件;董贵钰负责)

3、研究后期(参与研究教师撰写论文,参与研究教师汇报课。(参与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完成结题报告。(董贵钰负责)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预计包含以下内容:语文教师板书设计水平及现状调查问卷及报告、语文板书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习材料、语文板书设计案例、板书设计布局研究小论文、板书设计构思技巧小论文、汇报课板书设计及说明、板书设计艺术研究论文。

第四篇: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如何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目的

“三xx”教学模式真正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可是就中学生课堂来说,提问意识弱、提问水平低、对老师的话不敢有任何的质疑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改变不了。尤其在中学物理课上,表现的很突出,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一系列新问题。其实新课程呼唤会问的学生、会质疑的学生,更呼唤有心于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教师。但是,在本人长时间的观察和调研当中,无论是“新课改”还是“传统教育”都只是涉及到了现代教育的皮毛,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在物理课程中表现明显。

教师过多的提问压制了学生发问的欲望,阻碍了学生发问的机会。正是在老师的这种精心诱导下,学生慢慢散失了自己探究知识的动力,正是在老师的这种层层逼问中,学生逐渐失去了疑问的主动权。多元思维被一元思维所替代,致使学生没有发挥自己质疑能力的空间和动力。手段被目的化,教学成了一种过场,学生根本散失了自己的思想。

“三xx”教学模式下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因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质疑精神。只有敢于疑别人之不疑,不满足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的仲裁,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有创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通过“问题――探索――解决”强化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研究的意义

在现有的对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中,往往侧重理论性的分析,操作性不强。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对策,丰富教师教学的研究,促进该研究的全面化、深入化;具体研究不同类别的高中生的需求特点,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论对教师激励学生问题意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高中生质疑意识的发展和思想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创新性人才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能不懈地探索答疑的能力。对于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些研究是本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的形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了解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因教师授课情况、态度、时间等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的反应特点。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离不开质疑,问题意识的提高可促进学习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提问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在融入社会后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师应利用教学环节中的各种途径,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问题意识它包含四个要素:①主客体要素:主体是指具有社会性的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客体又称为认识对象,简而言之,它是人的认识所指向的目标,具体地说,认识对象可以是一种进入认识视野的自然、社会、精神等各个领域的事物和现象;可以是主体考虑加以解决的问题,包括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各行各业、不同领域、不同范围的问题,全局性、战略性的或局部性、战术性乃至操作性的问题等等;也可以是主体酝酿创造或改进的某种产品,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社会关系产品,以及塑造人才这种特殊的“产品”等等。②需要要素:认识对象要适应人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或存在于人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成为人们的思维对象,值得人们去“打破沙锅问到底”。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教授李跃兹指出:“认识到某种社会需要是在创造发明活动中迈出的第一步”。③优化要素:主体对现状的不满或否定并想方设法去改进或主体欲从被打破的,处于不平衡的认知结构状态过渡到有序的、平衡的认知结构状态。④动力要素:问题意识能否最终达成依赖于主体是否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顽强的创新意志。狭义的问题意识概念主要是针对动力要素而言的,就是指主体怀有探索情境真实问题的强烈欲望。

美国著名的认知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体现了通过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产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态度和创造思维,可以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形成一套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早在二十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重点的“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学四个阶段的观点,即:“确定问题情境―提出解决方案―搜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其策略主要是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学生学习的知识采用类似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这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造就了一大批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很强的人才。

四、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分两个层面表述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主要了解高中生听课时的思想动态,是否有过问题意识。

(二)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特征。

学生有疑问或者想提问的具体表现,和他们质疑能力的强弱。

(三)高中生问题意识与思维品质及学习效果的关系。

(四)提高高中生物理学科问题意识的对策性建议

从学生方面入手,从老师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

第一阶段:XX.3~XX.4准备阶段:

收集整理有关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

第二阶段:XX.4~XX.5实施阶段:

(1)在实际课堂教学和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经验,并随时进行反思,并及时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2)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个案分析法随时记录研究的步骤、心得体会、典型个案、案例。

第三阶段:XX.5~XX.7总结、结题阶段:

汇总、整理课题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研究在参阅学生质疑意识的文献资料的前提下,运用统计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本校师生的整体情况,同时结合性别、年龄、求知欲特点。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的中学生质疑特征,提出以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质疑能力。

《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法(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