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大全)

时间:2022-05-25 23:49:07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7870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课题开题报告(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课题开题报告(大全)》。

第一篇: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进行了旨在培养学生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教学改革。

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应用知识,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教学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取得的很多宝贵经验。

现在,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开展,在自然课变为科学课的同时,我们的立足点已从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向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科研部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来。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世界科学发展的总趋势。

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是人综合素质发展的最终体现。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提出 如何让小学生 玩的天性 走进小学科学课堂研究 这个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的预期突破

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国外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等国重视并起步较早。

受历史和如今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科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国家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中很少涉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虽然有一些研究,但也只停留在表面,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注意到课外活动或兴趣活动一个方面,

多以描述已有事实、观察现象、仿制手工作品为主,没有形成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成果不多。

本课题的研究预计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一些突破:

自然(科学)课课堂教育中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尝试,研究在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搜集分析事实,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

积极开展自然(科学)课的课外兴趣活动研究在自然(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农科教结合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然(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研究怎样利用农村广阔的自然环境和已有的科学教育资源以及先进的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革自然(科学)教学的评价机制。研究在自然(科学)教学评价中如何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研究的主要阶段及活动安排

课题研究时间:20XX年8月 20XX年12月

第一阶段:初步开展阶段20XX.8 20XX.12

②填写《第三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书》。

③制定研究计划。

④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⑤确定跟踪研究的对象。

初步完成在几方面的实验,形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过程、方法、手段的雏形结果。进行行动研究一次科研工作报告第二阶段:重点研究阶段20XX.1 20XX.7

①进行具体实施课题的研究。

②不定期举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的评价状况。

③开展教师评价征文活动,探索评价的新机制。

⑤撰写案例和论文,展示优秀课例、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论文。

总结成果阶段20XX.9 20XX.11

②接受课题鉴定组的评估鉴定。

四、研究的方法

文本研究:制定近期和长远计划,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案例。

案例研究:对不同年级、班级及学生个体的具体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研究:通过教学成果验证此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调查研究:在与学生交流中观察、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行动研究:以学生具体参与为主,通过参与前后的比较,验证其价值。

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组单位的科研氛围浓,教师科研意识强,课题组聘请曾参与或承担过省、市级课题研究的实践和经验的老师,有一定研究时间和研究条件,对研究过程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课题成员系县级骨干教师,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作风扎实,态度严谨。

学校长期以来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能够在组织和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因此,该课题必能取得预期成果。

五、预期成果

研究报告:课题阶段性成果报告、课题结题报告科研课题

论 文:评价研究论文、案例、教育故事等。

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主 持人:李永红

六、课题组成员:

李永红: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规划,并担任甚而理论的研究和指导工作,各阶段工作计划的制定、行动研究的指导、总结工作。负责最终的结题工作。

马玉清:协助做好课题总体设计和规划,研究怎样利用农村广阔的自然环境和已有的科学教育资源以及先进的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李富丽:担任自然(科学)兴趣小组的辅导教师,负责研究在学生的兴趣活动、农科教结合活动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及相应部分的总结工作

张润红:专门负责自然(科学)课教学评价研究及学校自然(科学)课评价方案制定。

马 静:负责自然(科学)课教学各环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第二篇: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辽宁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方法研究》

开题报告

本报告共分三个部分:课题的提出、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课题的组织实施与管理。

一、课题提出

1.课题的界定

教学方法,是指在完成某种教学任务时,师生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教学方法是更为实在、具体的“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狭义上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方法。广义的教学方法也称教学方式,是综合性教学方法。初中数学先进教学方法,是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和活用教学方法。

2、课题研究的意义

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强调学生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既是学生认识和学习数学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普遍存在着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基础差,见识少,知识面窄,反应能力较低,缺少创新意识

和创新能力的情况,所具有的知识一般源于书本知识,很难把书本知识结合在一起;另外,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的比例较大(我校达60%左右),多数家长文化素质较低,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教育好子女;农村学校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方法单

一、落后,缺乏教学反思,教师队伍整体建设水平提高缓慢,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厌学倾向严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方法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先进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把课堂变成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的舞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克服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中,开展先进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价值。

3、国内外研究现状

就目前国内外数学教学形式来看,教学程序基本一致(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预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所学的内容;巩固所学的内容;检测所学的知识),讲授法是各国中学数学教学普遍采用的基本方法,普遍重视启发式教学。但是,从数学教学实际来看,由于受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大部分的教学方法都是以老师为中心,有“重教轻学”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尽管我国的教育改革努力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但由于中考、高考对学生的影响仍然很大,使得大多数学校教育自觉或不自觉地滑向了题海战术、应试教育,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个性的培养,因而分层次个体教学方法使用得比较多。我国一般采用集中统一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教师统筹安排,教师易于把握节奏,但是容易造成优差生的严重分化,不利于因材施教,实际上忽视了个性的差异。

教学方法的研究,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的方法的多样性。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绝对最佳的,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一种方法为主,多种方法为辅,或者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目标

1、本课题的最终目标是要形成一种“激趣--分层--互动--反思”的数学教学方式,体现“情境化”、“学生主体化”、“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反思提高”等先进的数学教学观念。

2、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教学学业成绩。

3、促进我校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并期望以此带动其他学科的科研热情,提高数学乃至相关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研究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数学教学先进方法的研究,必须依赖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改进和完善。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精神应贯穿在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应处处体现启发式的精神。

2.激励性原则

本实验自始至终都应贯彻激励性原 则。一要注意调动实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二要实验教师在组织 教学中,注重贯彻激励教育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 为主动学习。把教师

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做为本课题研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3.创新性原则

实验教师应是研究型的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并总结出教学的闪光点,拓宽思路,在激发兴趣、分层次教学、学习方法指导等方面探索出新方法、新路子。

4、发展性原则

研究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学力成长,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三)研究内容:

1、激趣创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创设问题情境,既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按照实施素质教育这个大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就能使教学效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2、分层施教:针对不同智力发展水平、不同教育效果的近乎同一年

龄段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既能使学优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又可以使学困生在一定条件下得以转化,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的教育目标。

3、互动探究:一方面是教师的活动要引起学生相应的活动,另一方面是学生的活动又引起教师相应的活动。

师生互动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既引发学生思考,又唤起学生探究欲望。生生互动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流思想的过程,这种方式因学生心理宽松,所以对学生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反思教学 : 教师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四)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我校七年级全体学生。

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对比法、文献资料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与管理

(一)研究过程与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限预期三年,即2010年9月――2013年9月。研究步骤及措施: 1、准备启动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申请立项、实验前期测试,撰写研究方案,做好开题工作。

成立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科研小组,市区教研人员组成的指导组,在理论和实践上予以保障。

2、实施研究阶段(2011年3月——2012年12月) (1)激趣创境(2011年3月――2011年6月)

通过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教学情境,加强个案研究,以课堂教学导言设计为突破口,提出问题,形成智力思考场;提供有启发意义的材料,为学生琢磨数学思想提供必要的时间;重视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

(2)互动探究(2011年9月——2011年12月)

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对话、合作、共建等交往活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和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掌握数学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3)分层施教(2012年3月——2012年6月)

通过分层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多样化,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价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新课程提出的课程目标不是固定的,它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最低要求,把原来统一的教学内容变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宜自己的目标要求,并在学习中表现为达成目标所作出的积极行为。

(4)反思教学(2012年9月——2012年11月)

通过教学反思,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5)综合研究(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形成“激情创境――分层施教――互动探究――反思教学”的数学

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区中学进行推广。

3、课题总结鉴定(2013年3月――2013年9月)

加强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进行后测分析,总结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邀请专家组对课题的研究工作予以验收。

(二)成果展示

1、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2、研究论文集

3、教学设计及课例

4、教学案例

5、音像及相关实验资料

(三)课题组织管理及保障条件 课题指导组成员:朱家猛 王翠红

课题研究组成员 :李丹、孙凯、邱雷、张颖、詹萍、孙捷 在学校数学教研组中,选择工作积极认真、年富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进取心的教学骨干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实验者,由校长牵头,担任课题负责人,从领导到教师,统一认识,同时,加强人力、财力、物力的保障,制定了相关科研工作的教师考核奖励制度,以确保此项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细则及子课题实验方案,细致地介绍了课题组成员的分工情况、课题研究的基本进程与任务分解,以使实验参与人员明确职责。总之,我们要紧密结合实

际,在专家指导下,既借鉴成功经验,又探索创新,力争取得最大的实践研究成果。

第三篇:数学课题开题报告张岩

“数学学科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开题报告

葛石镇教研室张岩

各位课题组成员、各位老师: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课题,08年12月申报,于09年1月8日经宁阳县教科研中心审批立项,编号为115GH108。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组织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目前,许多国家的中小学教学,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都开展了相关研究。为改革传统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个人的作用,忽视学生小组竞争的教学模式,我们构建旨在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二、本课题相关概念界定:

本课题突出数学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教学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实际将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法优化组合形成动态策略体系。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形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能力。

教学组织形式 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它包括师生组合的比例搭配关系、师生共同活动中的相互作用、组织教

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程序在时间和内容上的集结和综合。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调查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

2、 探索适合于数学教学内容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及其优化组合策略,从而归纳出带有一定规律的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

3、 制定出一套相应的数学教学形式的评价体系,用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4、 在实践中总结和完善学科教学方法的优选程度。

四、 本课题拟研究的主要思路和重要观点: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也影响着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和谐发展的能力。如果教学方式得当,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们的研究思路是从现实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问题出发,在课堂上设计和概括出一个实验框架,并在实践中论证、推广。

五、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认真钻研理论知识基础上,以行动研究为主线,采取走研究—总结—改进—再总结—再改进—出成果的路子,分实验阶段进行科学管理与操作:准备阶段主要方法:理性思辨法、调查法;实施阶段主要方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总结阶段主要方法:

经验总结法。

六、 本课题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工作重点:是依据成功案例提炼有效的数学学科教学形式的构建;难点:总结和完善学科教学方法优选难度。

七、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受到两类教学理论的影响。一类是外显的“倡导理论”(也叫信奉理论)。例如,我们目前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这类知识存在于意识水平,教师容易意识到,也容易受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这类知识不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有的教师通过培训对现代教学理论讲得头头是道,但观察其教学实践,发现其教学行为与所讲的教学理论却是两码事。另一类是内隐的“运用理论”。这类知识将深深地植根于教师的潜意识之中,不张扬,也不外显,但这类知识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并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好地调控师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我们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等方面的培养,但是如何使教师能针对课型特点,准确决策,组织切实有效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一个人学习、生存、生长、发展所必须发展的过程,寻找一系列可操作的、稳定的教学组织形式,为我镇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八、 课题研究的现有基础

现使用的青岛版教材,注重情境的创造和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为研究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本研究的基础。

本课题负责人:张岩

课题组成员共5名,均为我镇数学骨干教师,其余5人分获县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优质课奖励。多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3篇刊登在报刊杂志上。

九、 本课题研究计划

实验对象:在实验学校低、中、高年级各抽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班。 实验周期:一年200

8、11------200

9、11

实验步骤:

1、 准备阶段:(200

8、11-------200

8、12)

阶段任务:形成实验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2、 调查阶段:(2008.12------2008.12)

阶段任务:完成问卷分析和制定出阶段工作分工,落实研究任务。

3、 实验阶段:2009.1------2009.7

阶段任务:数学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报告,成专题论文。

(1) 第一阶段

a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看专家讲座录像。

b教师培训,了解各环节操作,明确课题实验要求。

(2) 第二阶段

a组织教师听课、评课。b适时总结实施情况。c研究学生对实验的反应。d定时交流体会

e根据情况进行课题中期调整。f完成中期报告.

(3) 第三阶段:

a根据调整情况进行实验。B加强研究难点问题。C研究论文撰写。D测试e组织形式形成,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

4总结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1月)

整理材料,撰写实验报告。

成果形式 《学科教学形式研究报告》及相关研究论文。

十、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

1、 实验对象: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强(展示

形式:汇报课、观摩课形式展示)

2、 实验者素质得到提高,指导能力得到加强,能从实践上提高

了教师的素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师能着呢对课型特点准确决策并组织实施有效的教学形式。(展示形式:汇报课和论文形式)

3、 课题成果探索出不同课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并进行理论升华

(展示形式:结题汇报展示课和相关成果论文集。)

《课题开题报告(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