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旅游论文的开题报告(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旅游论文的开题报告(合集)》。
第一篇:旅游开题报告
一、论文名称及项目来源
论文名称:xx城市旅游形象分析与传播浅议
项目来源:自选题目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xx市旅游形象以及城市旅游形象对xx旅游业的影响,并对xx市旅游形象传播提出建议和意见。
理论意义:本文通过理论研究,试图找出目前xx市旅游形象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实践奠定理论基础,为今后xx市旅游形象建设提供借鉴。
实践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加快xx的城市形象传播提供借鉴,为加快xx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研究现状:关于旅游形象的研究,国外又称旅游地形象(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19xx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J.D.Hunt(19xx)撰写了一篇题为《形象――旅游发展的一个因素》(Image:a factor of tourism)的博士论文,被认为是旅游形象研究的先驱之作;之后,许多学者也开始研究旅游形象问题。从70年代至今,国际上研究旅游形象的学者和文献源源不断。
国内研究现状:最近几年,关于企业形象设计(CIS)在国内异常活跃,启发了部分学者将之用于区域研究和旅游研究,出现了《CIS:地区形象论》的专著(罗治英,19xx)城市形象研究(张鸿雁,19xx;徐根兴,19xx;居易,19xx;高文杰等,19xx;张学荣等,19xx;李明友等,19xx)和城市旅游形象研究(金卫东,19xx;庄志民,19xx;曲海林等,19xx)的论文,也有少量专门探讨旅游形象策划和设计的论文。进入21世纪,关于城市形象和旅游形象的研究的各种论文与著作开始大量出现。但是从时间上看,我国对旅游形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发展趋势: 随着旅游业竞争的加剧, 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逐步成为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快更好的发展旅游业,各城市必须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塑造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创建自己的旅游品牌。可以这么说,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城市形象是旅游目的地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法宝,塑造上佳的城市旅游形象十分必要和紧迫。
第二篇:旅游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现在正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着问题是必然的,但我国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加之政府和农民对发展乡村旅游业的重视,乡村旅游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蓬勃发展起来。本文选择长岛乡村旅游作为研究对象,对乡村旅游,体验营销作了合理的界定,并且为体验经济下乡村旅游的体验营销策略。游客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追求闲适的环境,体验式、享受型的旅游方式会是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客源市场和发展前景。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出的欧洲,如英法意是乡村旅游发展最早的国家。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乡村旅游更是蓬勃发展,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兴趣,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进入90年代,乡村旅游研究的内容更加广泛,在研究的过程中对管理,产品设计、居民态度,发展战略级乡村旅游的空间布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分布在整个欧洲的乡村地区,更多的结合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我国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在90年代初期才开始,研究成果很少。在90年代末期,对乡村旅游研究开始涉及管理、产品、营销、规划等诸多方面,但更多的是对乡村旅游的现状、问题和策略粗略的总结。进入21世纪,对国外总结性的研究逐渐增多,结合案例地区的实证研究也逐渐增多,但基本上以定性为主。研究内容更多的集中在观光农业和农业旅游方面,这也说明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停留在简单的农业观光水平上。
发展趋势
研究方向更广泛,研究内容更细化,而且越来越关注乡村旅游的体验性特征。
主要研究内容及解决的问题一、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乡村旅游的内涵
二)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乡村旅游的特点二长岛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我国的乡村旅游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值得社会各界予以关注并加以正确引导。
一、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乡村旅游由于起步晚,存在着经营管理粗放,服务层次和水平低,服务设计落后,流放产业的类型单一粗糙,对旅游景区、家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及传统节庆活动过分依赖,经济效益低等特点。正确认识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是发挥以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
1、缺乏正确观念和认识,发展思路不清。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对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性质等知识了解不够全面;一些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把握不准,对乡村旅游重视程序不够,主导意识不强,未能形成系统的乡村旅游发展观。其表现为农产经营理念陈旧落后,一些地方政府角色不到位,未能完全站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将乡村旅游作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对乡村旅游的经营农户缺乏有力支持。
2、缺乏科学规划。有些地方政府急于发展经济,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一哄而上,盲目开发,造成旅游布局不合理,功能雷同,无法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乡村
旅游的巨大潜力不能有效发展;一些农民急于致富,既不做市场调查和投资分析,也不做产品规划设计,只是简单地利用现有的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发展旅游,市场定位不明确,只利用了资源的原始价值,不能创造资源的再生价值,开发层次低,产品品味不高,因而逐渐衰落停业。
3、政策措施不到位。尽管以旅游促进“三农“发展是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认识,但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还很不完整,甚至是一片空白,如投资开发优惠政策、保护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鼓励吸引外资政策等等方面,还有待于出台并完善。这些配套政策措施的滞后或空白,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4、监管力度弱。目前乡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地方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协调难的问题,常常出现“两张皮”现象,从而使旅游监管出现“挂空挡”现象。另外由于乡村旅游处于“小”、“散”、“杂”的局面,使得乡村旅游管理部门难以形成中心角色,监管力度较弱。许多旅游项目的开业、停业都较随意,居民旅馆、餐饮店等项目无证(照)经营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农户开办多年而极少上缴税费;有些政府对旅游项目考察不认真,跟踪管理不经常,缺乏定期评估和淘汰,造成乡村旅游整体服务质量较低。
5、产品缺乏特色及品牌。我国现阶段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常规项目上,产品单一雷同,各地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势较严重,缺乏精品和亮点,致使游客重游率低。一些“农家乐”、“民俗游”、“村寨游”等活动内容趋同,缺乏体验、休闲项目,缺乏文化内涵,地域性、个性化特色不突出,难以满足游客的深层次需求,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消费支出受抑制。
6、服务设施落后。因为缺乏规划,许多景区没有相关配套的设施设备。有些景区道路凹凸不平,狭窄难行,可进入性非常差;有些景区村户面貌落后,屋内摆设陈旧,卫生及住宿条件让人望而生畏,让游客感觉是在花钱买罪受。
7、专业人才匮乏,经营管理不规范。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是乡村居民,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又因多未受专业培训,旅游服务意识较差,服务质量较低,经营过程简单粗放,而作为主管部门的旅游管理部门也普遍缺乏专家型的管理人才,现有管理者对乡村旅游理论掌握不够,实践研究不足,往往凭经验办事,缺乏对乡村旅游经营特点和规律的深层认识,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8、缺乏产业链,综合经济效益低。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集中在吃、住、游等几个主要环节,而行、购、娱等环节的产品尚为空白或严重缺乏,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乡村旅游上下游相关产业缺乏融通,无法进一步产生更多的延伸产品和服务,影响了乡村旅游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
另外,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生态环境的恶化、文化的变异以及物价上涨等。
二、对策与借鉴
1、制定扶持政策,建立鼓励机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扶持乡村旅游。如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投入,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广开渠道多方筹资,形成以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开发,鼓励准许当地居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等方式进行开发,全面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首先必须解决可进入性问题。各级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利用各种社会资金,搞好交通、邮电、通信、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容村貌既是乡村文明的载体,也是乡村旅游的
重要依存,村级集体、乡村旅游经营者和村民要摒弃将乡村环境的“脏”、“土”等同于“返璞归真“的思想,搞好村庄环境整治,美化村庄环境,切实实现以乡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3、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乡村旅游的投资经营主体是农民,要使乡村旅游健康发展,避免出现一些景区常见的村民为争客源而强行拉客、兜售等破坏景区秩序和旅游环境的现象,就必须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者、从业人员及村民的教育和培训。首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职业道德、民俗文化、旅游接待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技能和水平;其次还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途径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促进乡村旅游的科学化经营、规范化服务方面发展。
4、规范接待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政府要逐步健全规范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完善乡村旅游行业分类标准,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接待能力和卫生状况等方面规范农民家庭的接待服务标准,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接待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旅游经营者“合法经营、诚信服务”观念的形式。
5、保持乡村文化本色,注重优良民风的培育。乡村环境的独特性形成了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巨大需求,乡村旅游开发应立足于自身的生态农业特色和文化特点,重点体现“真味”、“原味”。保持农村原始风貌及当地传统社会风尚、淳朴厚道的自然秉性,才是成功的乡村旅游开发。不论是产品和服务,还是各种体验活动的设计;不论是村庄环境,还是农家居所,都必须强调乡村特有的情趣和格调,避免乡村旅游发展中产品和服务的城市化趋向。 乡村淳朴的民风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力之一。然而旅游经营活动的开展,经济利益的凸现,都会给原有的朴实民风带来冲击,因此需要在关注村民经济利益与保持朴实民风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培育优良的民风,不仅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可为乡村旅游创造一个良好社会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6、打造旅游品牌,创新营销策略和发展模式。21世纪是体验经济的时代,品牌则是体 验的基础和灵魂。乡村旅游实施品牌战略,可增强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及感受强度。富有个性和内涵的乡村旅游品牌,能充分调动游客的感官,有效强化体验心理。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也是解决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向的较好方式。
7、努力拉长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针对目前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不足的状况,应着力拉长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经济综合效益: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引导雷同的“农家乐”向“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的方向发展,注重突出农村生活特点,强化乡土氛围;依托乡村特点,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拓展和深化观光型乡村旅游,强化参与性;提升乡村旅游的休闲功能,增加游客的重游率;返延伸旅游线路,实现城乡旅游线路互通,实现工业旅游产品与农业旅游产品的对接。
8、创新特色产品,扩大产品促销。针对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市场竞争激烈的状况,应重点创新特色产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开发差异化特色产品,如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结合乡村环境,推出“寻幽探险游”、“健身游”等产品;二是增加特色文化产品,结合本地人文资源,挖掘独特的文化素材,提高文化品味,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三是拓展产品组合,增加产品的深度和广度。
乡村旅游景点地理位置多相对偏僻,知名度不高,旅游地主管部门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促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广泛宣传介绍,吸引游客,增强客流量;政府部门除了采用推广节庆活动等方式促销外,还应与企业联合,有计划地建立营销网络;此外还可发挥旅行社的推销外联作用,吸引外地游客。
9、借鉴国外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泰国近年来实施的CBT(Community-based Tourism,社区旅游)项目,对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据CBT原则,游客在到达旅游目的地第一时间,就会与各自的接待家庭见面,了解当地的概貌、特点,这样可以使旅游者很快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在随后的游览中减少盲目性。这与国内乡村旅游游客只在吃住环节上与当地居民接触,对旅游地文化习俗只是走马观花的了解有很大不同。
CBT的第二个原则就是建立社区学校。社区学校的教师由村里的老人或老僧人担当,主要是告诉游客当地历史文化,告诫游客珍惜当地的树木、水、土地等。社区学校的形式可以使游客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同时通过强化游客的环保意识,可以使乡村原有的自然风貌得以保持良好。
CBT的第三个原则是集体接待原则。游客每到一个家庭参观,周围的邻居都会来帮忙接待,不会出现国内乡村游中的抢客拉客现象;游客用餐往往是集体就餐,由村里的每家女主人端来拿手好菜,让游客在品尝当地不同美味时,进一步了解“社区基础”的含义。
依据CBT的一些原则,泰国的乡村游能够健康发展,旅游给当地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富足的生活,并且泰国乡村的原有的文化特色、自然风貌依然能很好地保留下来。
【参考文献】
[1] 王时阳、刘德谦:发展乡村旅游的三个重要条件[N]中国旅游报,2007年1月10日。
[2] 曹学文:乡村旅游产品的三大文化特性[N]中国旅游报,2007年3月2日。
[3] 徐正林:乡村旅游产品营销策略[N]中国旅游报,2007年2月12日。
研究的主要方法:
1、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本校学生的上网时间、地点、内容等具体特点,详细分析其实际
情况,做出客观的分析。
2、个案研究:选取一个实验班,对个别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实地采访,作出详细的记录,进
行科学的分析,写出研究报告。
3、调查研究法,采用边研究,边调查的方法,以实际应用研究为主。
4、文献研究法,广泛查询,搜集和积累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服务。
五、研究进度安排(一)准备阶段(2007.3---2007.7)
1. 阅读了大量的初中、高中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进行理论方面的准备。
2. 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并积极进行了网络方面的学习,进行技术方面的准备。
3. 通过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总结,确定课题。
4.通过学校的大力配合,选取07.5班作为实际班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
(二)实施阶段(2007.8---2007.2007.12)
定期进行阶段性分析,汇总整理形成小结式阶段性成果。
(三)结题阶段(2008.1―2008.3)1、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并进行筛选分析。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四)实践调整阶段(2008.4至今)
1.利用课题研究成果,在本校积极开展有关健康上网的讲座,并利用班会、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
提高自控能力,养成健康上网的好习惯。
2.潜心研究研究材料,进一步完善课题的研究报告,为课题结题作好充分地准备。
第三篇:旅游开题报告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节庆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以郑州市为例
收录日期:20xx年5月29日
节庆旅游是以节庆形式对区域特色进行策划和包装,使其产生定向吸引力,为旅游业利用,从而产生社会、经济、文化等综合效益的一种专项旅游形式。郑州市作为河南省会和重要的旅游城市,节庆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节庆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从1991年首届少林武术节举办以来,郑州已有十余年节庆文化的历史,且部分节庆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如国际少林武术节、拜祖大典、月季花会等,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提升了郑州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郑州市大力发展节庆旅游,运作形式由政府牵头办节过渡到政府指导、公司经营、社会参与,保证了郑州市节庆旅游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一、郑州市节庆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节庆经济为郑州市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活力,节庆经济也为各个地方调整产业结构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和动力。但是,郑州市节庆旅游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举办形式单一,市场营销理念薄弱。郑州市举办的节庆活动没有多角度开发和利用,主要由政府组织,举办的形式单一,市场运作明显不足。郑州市及附属县市现有节庆活动由于没有充分发挥企业与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节庆活动的组织安排呈现出很浓厚的“官气”、“官味”,使节庆效益大打折扣,往往多数节庆都是昙花一现,最后的结果都是历年效益的减少和游客的意见直线上升。
(二)特色不鲜明,难以留下持续的深刻印象。和众多国际、国内享有盛誉的节庆活动比起来,郑州的节庆活动还处于萌芽阶段,活动内容单一,没有体现本区特色,民众参与性不强,许多资源利用率不高,导致市场竞争力较低,许多节庆活动缺乏创新,特色不突出,从内容到形式,从招牌到口号,从举办初衷到营销对象,从宣传手段到包装技巧,每次举办都没有什么变化和创新,也没有突出其特色所在,所以很难形成对游客和大众的吸引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郑州市节庆活动应该有其自身特定的内涵和节日体系,根据游客的需求,对产品进行创新和改良,让其特色与众不同。
(三)忽视品牌效应,知名度低。郑州市在节庆旅游品牌打造过程中,没有找到自己独具特色的优势,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对国内外旅客吸引力不足。而且郑州市许多节庆旅游活动举办时间短,缺乏经验,有的节庆旅游活动昙花一现,没有连续举办,导致知名度低,更不利于建立品牌效应。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举办地的品牌形象,重视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形成品牌优势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重活动,轻产品,活动收益性较差。郑州市现有的大多数旅游节庆活动只是表面做做,而真正的活动做到最优的并不多,大部分节庆活动都是把活动的开头做得很宏伟,声势很大,但忽视了旅游产品的带动作用,只重视了活动的举办,却没有看到旅游产品的重要性,所以最后都是导致了活动的收益性较差,给活动的下次组织和举办都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五)缺乏足够的参与性和开放性。举办节庆旅游活动需要多个部门的参与和群众的支持,离开了民众的参与和支持,就不可能会成功。节庆旅游运作涉及部门、行业和企业众多,所以也需要政府部门出面,对节庆实行整体协作,以维护节庆期间的正常社会秩序。群众的广泛参与性是节庆活动长盛不衰的永恒主题,而开放性则是参与性的延续。如今不少节庆活动远没有调动起广大旅游者、市民群众与各企业部门的参与积极性,致使参与性和开放性受到很大限制。
二、郑州市节庆旅游营销策略
(一)完善基础设施,扩大销售渠道。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包含吃、喝、住、行等各个方面,要想举办成功的节庆旅游活动,除了向新闻媒介发布消息外,还应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如在火车站、汽车站和交通集散地设置旅游节庆宣传牌、导游图和游览手册,还可以到周边地区开展花车巡游等宣传活动,尽可能吸引游客。必须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改善交通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让每一名来旅游的游客都能够做到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从而起到巨大的宣传效果,提升知名度,促进了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宣传到位,有了知名度,才能吸引国内外游客到来。
(二)利用文化优势,突出地方节庆旅游产品特色。节庆活动作为潜力无限的旅游产品,举办节庆活动,展现的是多姿多彩的文化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节庆活动不能从某种程度上正确反映当地人一些实质和灵魂性的东西,那么它给游客的经历将是残缺不全的、易混淆的,或是空洞的。离开了文化内涵,节庆活动就会停留在较低档次上,不会有较快、较好的发展前景。郑州市在举办各项旅游节庆活动时,应摒弃过度重视经济效益的短视行为,切实从保护地方文化的高度重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渗透问题。我国许多著名的旅游地都是利用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游客。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曾是商朝的都城,历史久远。充分利用其自身文化优势,能够产生无穷的魅力。没有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是难以持久下去的。如利用千年古刹少林寺而打造的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就是一个成功的典例。
(三)重视形象,打造品牌。目前,旅游市场上旅游节庆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但是能形成地方特色的却很少,各地“昙花一现”的旅游节庆数不胜数。造成的后果就是既劳民伤财,又没有对当地的旅游业产生应有的推动作用。旅游节庆的开发不能凭一时兴起,而是要以品牌化开发为原则,以长时间的品牌塑造为目标,通过品牌的力量对国内外游客形成吸引力和感召力,在游客心目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节庆品牌化有利于游客及时了解旅游节庆信息、缩短选择时间,能够增加节庆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广告是品牌管家,打造郑州市旅游城市品牌形象,可以通过由政府出资,在央视等传播力比较强的大众媒体上做广告的方式,塑造郑州市节庆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目前,郑州市节庆旅游从策划设计、宣传包装、接待宴请等一系列具体业务都由政府自己操办,而较少考虑由专业的公司或群众来承办。政府主导模式虽适应郑州目前的实际情况,但政府主导变成了政府主干、政府主财,缺少了大众的参与,造成了运作成本过高,财政负担过重,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所以应当鼓励公众参与其中,部分项目由公众展示,联合社区力量,组织市民广泛参与,举办过程中鼓励公众建言献议,组织形式应贴近生活,符合公众需求,营造欢快的节庆活动气氛。
(五)重视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开发。旅游节庆活动具有影响大、参与群众多的优势,能在短时间内将人们聚拢在特定环境中,并使人们在心情舒畅之中释放较之平日更强的购买力。旅游购物的巨大潜力,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和纪念品,举办部门可紧扣节庆主题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推出能留给旅游者美好回忆的旅游纪念品,如节庆的标志物、会标以及所在地的微缩模型等。在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设计开发方面,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设计品质优秀、品种丰富、具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国庆,刘彦平.市场营销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苟自钧.旅游市场营销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3]樊传果.论节会活动与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M].北京:学术交流,2006.
第四篇:旅游开题报告
一、“论文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
1.弥补实践教学的缺失。
旅游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课程都需要大量教学,但是目前由于课程设置、实习经费等客观原因的制约,旅游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专业的需求,而使用论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很多实际的案例,并在作者的引导之下学习如何分析这些案例,从而对旅游行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弥补学科的不成熟。
旅游管理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等都不完善,还在不断发展之中。其中有不少好的研究方法、研究思想都蕴含在大量的论文、文献中,这些最新最好的东西都没有纳入到旅游管理的教材中来。而使用论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思想、方法、知识。
3.培养学生的能力。
目前,旅游管理本科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难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更多的是教学生一些常识和有限的知识,缺乏能力的培养、方法的训练。而使用论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以问题为中心去思考问题。
二、“论文教学法”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笔者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这门课程试图尝试用每周一节的时间去引导学生读论文,并讲解论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
1.由于学生的惯性和惰性,容易流于形式。
长期以来,大学本科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很舒服的方式,因此,如果让学生去读论文、去钻研一些研究方法、去讨论一些思想,对他们来讲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惰性和惯性,要从这种惰性和惯性中扭转过来非常困难。而且更有甚者,部分同学对专业课程毫无兴趣,对这些论文的内容显得无动于衷。
2.由于论文比课本更加难懂,所以讲解难度大。
学术论文涉及的概念、内容、方法等是学生平时基本没有接触过的,老师讲解起来有相当难度,比如旅游的很多论文是用数学方法分析的,而相当一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是文科生,所以对数学方法理解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还有比如,旅游的很多论文涉及到民族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很多概念,这些对于学生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
3.由于课堂的局限性,缺乏充分的交流。
学术论文是需要详细分析、仔细品读才能理解的,有时还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专著等,还有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交流、讨论,只有通过这些方法才能理解论文的思想,才能进一步深化认识、升华思想,而在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大部分学生对老师讲解的论文似懂非懂,也没有提前做好充分吸纳和质疑的准备,因此也缺乏有质量的交流。
三、“论文教学法”实施的解决方法
1.加强师生沟通,让学生接受“论文教学法”。
首先要让学生对“论文教学法”有比较透彻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对一些教学方法的抵触很多时候是由于不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造成的,他们把老师的要求当成是负担来对待,而对其中的益处知之甚少,再加上老师平时很少和学生有交流的机会,更多的是课堂上单向交流,所以必须建立师生之间双向沟通,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一些高级别的学术交流活动。
高校一般都有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但由于学生大部分对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不了解,觉得和自己没任何关系,因此,总体上学术交流活动主要是老师和研究生参加,本科生参加的很少。老师可以给班上的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去感受学术氛围,让专家对学生形成强大的影响力。
3.提升学生的目标效价和期望值,让学生主动参与。
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某一活动对个体的激励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M=V×E,其中:M―――激励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力的强度。V―――目标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价值的大小。E―――期望值,这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因此,老师应该不断强调学习论文的目标效价和期望值,例如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解论文,让学生通过课程论文的形式写论文并指导他们发表。
四、结论
教学内容深度不够、专业性不强、实践教学困乏、学生兴趣不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无能为力是旅游管理本科教学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旅游管理教学需要不断提升和探索,笔者认为“论文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如果在实践中不克服诸如学生的惰性和惯性、师生交流不畅、讲解不透彻等一系列问题“,论文教学法”也很难发挥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师生沟通,让学生接受“论文教学法”,必须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一些高级别的学术活动,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目价标效和期望值,让学生主动参与。
参考文献
1、开辟培养旅游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徐栖玲,詹俊川,陈国强高教探索1994-02-15
2、生态旅游管理及其目标实现方晓亮;旅游研究与实践1996-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