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论文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论文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心态的日益成熟,我国旅游业已经出现了由较低层次的"观光旅游"向更为高级的消费模式"体验旅游"逐步过渡的趋势。本文通过对体验旅游和我国导游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适应体验旅游发展的导游发展方向。
关键词:
体验旅游 导游 新型要求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心态的日益成熟,在经历了多年"黄金周"的培育之后,我国旅游业已经出现了由较低层次的"观光旅游"向更为高级的消费模式―以情景化、体验化为特征,融高品味吃、住、行、游、购、娱活动为一体的"体验旅游"逐步过渡的趋势。美国两位著名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姆在《体验经济》中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已经步入"体验经济"时代。所谓"体验"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体验旅游"是在体验经济规模不断膨胀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崭新旅游产品,其最大的特征是注重旅游者的体验效能,本质是"以人为本",终极目标是快乐感、亲切感、自我价值。因此,"体验旅游"特别强调游客自身的积极参与和自身体验,使游客真正感受到旅游中的乐趣。
旅游从本质上讲就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寻求某种体验的一种活动。"体验旅游"将"体验"的概念单独提炼出来,意在突出"体验"的强烈性。从旅游业的发展表明,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现代旅游更多的是一种旅游心情的分享,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体验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最具开发潜力的部分,它强调游客对旅游地文化的、生活的、历史的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体验旅游将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
体验旅游同观光旅游的比较
体验旅游与观光旅游是在体验经济和服务经济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下的产物,二者在产品形态、消费心理、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同。体验旅游用个性化旅游产品代替原来的标准化旅游产品。面对同样的景区景点或娱乐设施,不同的游客亦可能有完全不同的体验;即使为了同样的一种体验(如同样的道教旅游的体验),不同的游客也会选择不同的实现方式、地点等。因此,体验旅游时代,旅游者将不再满足被动接受设计好的、标准化的旅游产品,而是希望能亲自参与设计自己的旅游线路,和旅游经销商共同完成其所需旅游产品的生产。个性化特征由此凸现。
从游客追求的价值目标看,体验旅游不仅重视旅游结果,更重视旅游过程。观光旅游阶段,游客的旅游观念尚处于较低水平,基本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走到景点拍拍照",旅游体验不深,重游率不高。体验旅游时期的旅游者不仅关注得到什么样的旅游产品,而是更加重视在哪里、如何得到这一产品。
在体验旅游中,旅游消费心理转向更高级的情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提出,"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类的最高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的体验旅游将使人们的旅游消费心理从消极的逃避转向积极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体验旅游更加强调与旅游者的沟通,并以此触动其内在情感,加强旅游体验。体验旅游的第二个终极目标是使游客产生亲切感,而亲切感产生的首要条件就是与旅游者的沟通。只有导游与游客之间有了良好的互相沟通,才能使游客全身心的放松,充分融入到景物中,情景交融,从而加强旅游体验。
我国导游行业发展现状
导游行业现在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行业,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现在导游的社会声誉不佳,普遍印象是"素质不高",工作雷同。根据国家旅游局人教司对全国导游队伍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截止xx年8月底,全国已有197375人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但导游队伍内部结构不合理。从等级结构来看,低等级(资格和初级)导游人员占导游队伍的绝大多数,为96。3%;中、高、特级导游员人数尚不到4%。从学历结构来看,我国导游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其中高中、中职、中专学历者占41。7%,大专学历者占39。4%,本科以上学历者占18。9%。外语类导游人员的学历比中文导游员稍高,但大专及以下学历仍占52%。此种现状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导游就是导购",以及宰客、甩团、强行索要小费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而千篇一律的导游辞、线路安排、游玩项目等等,使得游客在旅游过后,对导游工作的认同更无从谈起。
尽管如此,不论导游自身或旅行社对体验旅游时代导游环节都未引起充分重视。导游作为连接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的中介因素,是旅游目的地、旅行社、旅游者三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验旅游时代的到来,导游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对高素质的新型导游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体验旅游对导游的具体要求
(一)提升文化素养
从景区景点的层面看,体验旅游是观光游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更广层面的拓展;从游客的层面看,日益成熟的游客消费心态以及日益提高的游客文化品味是"体验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体验旅游阶段,导游应该让游客体会到美在其中,乐在其中,轻松在其中,感悟在其中。由此,导游就必须针对景区景点所需要、所能够传递给游客的体验,自己先进行的深入思考,并揣摩不同游客的审美特点、心理习惯、消费观念乃至身体状况,来"量身定做"旅游产品(包括景点选择、导游辞的选择、线路的选择、景点停留时间的选择,景区内互动项目参与程度的选择,甚至导游自己组织开展的小活动的选择等等)。 "体验旅游"呼唤高素质的导游,也只有高素质导游能够让游客深刻理解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使"体验"更深。
(二)自身素质专业化
传统观光旅游阶段,旅游者还未摆脱"眼睛旅游"的方式,体验旅游阶段,随着旅游者对个性化旅游产品的购买,对高品质旅游体验的需求,他们希望通过导游的穿针引线来深刻了解、感受旅游区的人文环境和历史脉络,从而加深对景点的印象,提高旅游体验层次。有学者提出,"一流的导游应该是博士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导游只能千篇一律的复述相同的导游词,真正能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风俗习惯、文化渊源的高素质导游极少。这些现象的出现直接导致了游客感触不深,更别说获得某种终身难忘的体验。其实,不论从景区景点的角度还是从游客的角度,都希望导游能够在深入了解、发掘景区特色的基础上,将景区景点的优势贯穿旅游过程的始终,并不断发挥到极致。因此,培育专业化导游的时机已经成熟,如专业的红色旅游导游,专业的宗教旅游导游。知识的专业化会使导游对某一类旅游资源、某些旅游景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甚至有创新的见解,这样就克服了传统导游什么景点都讲但都讲解不深,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旅游体验的缺点。因此,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熟知中国革命史的红色导游将大量出现在井冈山、延安,熟读道教、佛教经典的宗教导游将带领游客领略武当山、普陀山的道义、佛文化;而九寨沟、张家界是山水导游大显身手的地方。同时,景区自身也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定点导游,并把此纳入旅游景区规划中,这样便可以在最快的时间以最高水平的讲解来向旅行社、旅游者宣传本景区,并以此扩大景区的知名度。
(三)重视差异化服务
这主要是从游客的社会角色来考虑。前面已经提到,体验旅游时代,游客要求个性化,那么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的游客参与其中时,即使针对同一旅游项目,也应有不同的服务侧重点。比如,同样的山水旅游,对于一群老年朋友来说,在游玩过程中,就应该多留些时间给他们静静的品味、欣赏;而对于一群青少年而言,导游则应充分调动他们的感观和四肢,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这样才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放松的感觉。同样,即使是同一个人重游同一个景点,导游也要因其扮演的具体的社会角色而采用不同的讲解。
(四)具备强健的体魄
体验旅游阶段,从"走马观花"到"下马看花",个性化旅游产品要求导游更多的亲身参与,身体力行的引导游客融入景物中并和他们一起体验。导游只有在和游客一起经历的过程中,才能激发游客的兴致,并在思想上达到共鸣,使两者之间产生信任感,产生如同朋友之间的友谊,最终实现体验旅游的第二个目的――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