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本科生开题报告查重吗(推荐6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本科生开题报告查重吗(推荐6篇)》。
第一篇:本科生开题报告查重吗?
一般不会,重点还在论文上,但仍然建议各位认真准备,这是铺垫,没有坏处。
第二篇:开题报告查重
CNKI是连续的字数相同不能超过13个字,万方是连续的字数相同不能超过15个字。
否则就会标注出来,算进重复率。
我们学校规定是CNKI检测重复率不能超过30%.两种数据库检测重复率会有结果上的误差,一般CNKI会更严格一点,先在用万方检测一下,然后对照重复段落,句子反复修改一下,最后用CNKI检测一下,就放心了。
在国内就是知网/维普/万方这三大系统,这里面的资源是不断更新的,每一年毕业生的论文除有保密要求外的基本上都是收这三大系统收录作为比对资源库,所以你就可不能大意啊!!国内就是三大系统,知网/维普/万方知网不对个人开放,维普及万方对个人开放万方不检测互联网及英文,知网及维普都检测互联网及英文。
现在,所有学校对于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必须通过论文检测查重才能算合格过关。
本科毕业生,大部分211工程重点大学,采取抽检的方式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检测查重。
抄袭或引用率过高,一经检测查重查出超过百分之三十,后果相当严重。
相似百分之五十以下,延期毕业,超过百分之五十者,取消学位。
辛辛苦苦读个大学,花了好几万,加上几年时间,又面临找工作,学位拿不到多伤心。
但是,所有检测系统都是机器,都有内在的检测原理,我们只要了解了其中内在的检测原理、系统算法、规律,通过检测报告反复修改,还是能成功通过检测,轻松毕业的。
有部分同学反映说自己在段落中明明引用或者抄袭了其他文献的段落或句子,为什么没有检测出来,这是正常的。
中国知网对该套检测系统的灵敏度设置了一个阀值,该阀值为5%,以段落计,低于5%的抄袭或引用是检测不出来的,这种情况常见于大段落中的小句或者小概念。
举个例子:假如检测段落1有10000字,那么引用单篇文献500字以下,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
实际上这里也告诉同学们一个修改的方法,就是对段落抄袭千万不要选一篇文章来引用,尽可能多的选择多篇文献,一篇截取几句,这样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
第三篇:本科生论文开题报告表
本科生论文开题报告表范文
恭喜你们快毕业了,给你们准备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希望你们顺利毕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
职称
论文题目
一、英文题目: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nd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二、国内外关于本选题的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词汇习得能力是外语学者最重要的语言能力之一。语言研究者提出多种词汇习得理论。从传统的翻译语法教学法到结构主义指导下的词汇习得方法,比如根据构词法学习词汇、组块法学习短语与习语,再到语境理论指导下的词汇习得方法。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国内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注重词的音、形、义的介绍和分析,却忽视对词语认知理据的考察与讲解,从而导致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词汇,事倍功半。因此只有少数学习者能够恰当的运用所学单词,用地道的英文表达思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大部分词汇都是通过隐喻方式获得学习者的单词量有了很大提高。
关于隐喻的研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隐喻这一概念。传统的隐喻理论普遍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主要用在文学作品中。浪漫主义诗人认为隐喻是诗歌的'灵魂。长期以来人们主要研究隐喻的诗学功能与修辞功能。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发表的隐喻学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了隐喻研究的认知论。lakoff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无处不在,语言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是隐喻的”。lakoff运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解释隐喻现象。束定芳和汤本庆指出:“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可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蔡龙权认为:“隐喻过程中的语义转移为语词的意义扩展提供了平台。隐喻、认知和语言的这一密切关系为词汇学习等外语学习找到了依据,这为我们研究词汇习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包括隐喻的实际应用研究以及隐喻与语言教学之间关系的研究。隐喻理论研究将继续进行理论探讨,随着隐喻研究与运用的不断深入,人类对隐喻的认识不断加深;结合人类学、神经理论等学科进行隐喻研究。隐喻研究历史的研究;传统文化的隐喻学研究;隐喻的跨文化对比研究;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
三、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词汇习得理论及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及前景的分析,发现以往的词汇习得理论有其不足之处。而概念隐喻理论为我们研究词汇习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鉴于此论文将研究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应用,以期对英语词汇习得与教学有所启示,提高学习效率。
四、研究的理论和依据
本论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根据,以词汇习得理论的历史研究及其不足之处为依据来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应用。
五、选题的特色及创新点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本论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运用作进一步的研究。本论文不仅研究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词、习语习得等中的应用,而且还深入研究了词的理据与概念隐喻的关系。
六、拟解决的问题
对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及词的理据作了更深层次的分析以及通过这些分析来表现二者之间的一致关系。深入分析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词、习语习得等中的应用,以期对词汇习得与教学有所启示。
七.提纲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nd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1.1 research of conceptual metaphor abroad
1.2 research of conceptual metaphor at home
1.3conceptual metaphor research in vocabulary acquisitionboth abroad and at home
1.4 tradational studies o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1.5 problems i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chapter two conceptual metaphor
2.1 definition
2.2 categories
2.2.1 ontological metaphor
2.2.2 structural metaphor
2.2.3 orientational metaphor
chapter three word senses and conceptual metaphor
3.1 wordsensesand conception
3.2 word motivation and conceptual metaphor
3.2.1 semantic motivation and conceptual metaphor
3.2.2 cultural motivation and conceptual metaphor
chapter four applications of conceptual metaphor i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4.1 application in polysemy
4.2 application in idioms
4.3 application in affix
chapter fiv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5.1 use conceptual metaphor to cul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5.2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5.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八、参考文献
[1] aristotle.rhetoric and poetics. new york: the modem library, 1954.
[2]lakoff, george & johnson, mark.metaphor we live by.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ortony, andrew.metaphor and thought.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4]陈倩.“认知语言学背景下的英语词汇教学.”池州学院学报,8 (xx):135.
[5]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xx.
[6]林传铭.“认知隐喻思维与英语词汇教学.”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xx):69-70.
[7]刘斌,朱宁.“一次多义与英语词汇教学.”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8 (xx):252-254.
[8]吕政.“英语词汇习得方法研究.”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 (xx):64-65.
[9]张霖欣.英语专业毕业(学术)论文写作教程第(第二版).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xx.
[10]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
[11]姚赞.“以隐喻为中心的辐射式词汇教学.”边疆经济与文化, 5 (xx):149.
[12]朱淑媛.“概念隐喻理论及其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硕士].长沙:湖南师范大学,xx.
写作进度及具体时间安排
起止日期
主要研究内容
xx.11―xx0.1
搜集文献,做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xx.2―xx.4
撰写初稿,修改初稿,二稿,三稿等
xx.5
最后修改并定稿,参加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的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第四篇: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
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意义: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及应用逐渐成为理论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研究课题将层出不穷。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逐步增多,外国有许多刊物及著作,包括学术期刊、年签、手册、大事记、大全、全书、报告、指南、历史回顾、辞典等一批文献资料和网站,还有专题会议、学术年会、学科建设会议等多种学术交流。
国外的汤姆・邓肯的“关系利益人”理论、特伦希希姆普的“营销-传播等同”理论、凯勒的“品牌化”理论等等,对本论文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借鉴作用。我国李世丁的《整合致胜,打造强势品牌的锐利武器》、周运景,黄桂红的《营销传播法眼,顾客关系管理》、向华的《整合营销传播:科龙的实践》等著作;以及国外特伦斯・A.辛普的《整合营销传播,广告促销与拓展》、舒尔茨的《全球整合营销传播》、乔治・贝尔奇的《广告与促销整合营销传播视角》等著作,则为本论文提供了实证分析的参考资料。
本文对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机制进行研究,目的是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整合营销传播的优势所在,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来指导实践工作,更好地协调企业内外营销机制,推动企业良性发展,形成理论应用和完善机制的良性互动,按照和谐的发展观促进企业营销机制及规模的协调发展。
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首先建立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框架,对整合营销传播应用机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其次对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青岛圣元乳业有限公司的应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验证结论提出本人对于如何在公司更好的利用整合营销传播及完善相关机制,促进企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协调发展的建议。
本论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建立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框架,将理论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旨在为推动公司规模发展、扩大品牌影响力提供实践性建议,本意上是为青岛圣元乳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提供参考价值,更好地推动青岛圣元乳业发展。
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方法、步骤及措施:
研究方法:本论文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公司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探索。理论方面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广告及促销、品牌效应出发,建立了整合营销传播应用机制,综合分析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研究成果,辅以在实证上青岛圣元乳业营销传播的理论验证。既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也使用了丰富详实的资料给予说明,并结合数据分析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步骤及措施:
1、针对客户关系管理方向进行相关的资料文献积累,收集汽车美容相关资料和数据,深入分析总结,以期探索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应用的一般性规律;
2、结合本人在本科阶段的学科知识,从前人的研究成果出发,借鉴他人的研究方法,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进行深化和系统化的基础上,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框架;
3、整理关于汽车美容的相关资料,从实证上对客户关系管理在汽车美容行业的应用机制理论进行验证;
4、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验证,提出推动汽车美容行业发展的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1]【美】特伦斯・A.辛普:整合营销传播 广告促销与拓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美】舒尔茨:全球整合营销传播[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3]【美】乔治・贝尔奇:广告与促销整合营销传播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4] 向华:整合营销传播:科龙的实践[J],销售与市场.2000(12)
[5] 竺培芬,胡运筹:整合营销传播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
[6] 李世丁:整合致胜 打造强势品牌的锐利武器[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
[7]【韩】申光龙:整合营销传播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年
[8] 周运景,黄桂红:营销传播法眼 顾客关系管理[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
第五篇:北京体育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北京体育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既是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又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论文的有效保证,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体育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论文(设计)题目:XX省XX市高尔夫球童发展现状的分析
1 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1.1研究的意义
球童作为高尔夫球场上的精灵,球手的军师,在球会的运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协助球手竞技、会员畅打的得力助手。本文从政府因素、高尔夫行业发展因素及球童自身发展因素等几个方面对中国高尔夫球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通过加强政府宏观政策调控,加快中国球手职业化进程,加强行业协会的规范引导,领军型球会带头的'人本化管理等措施以改变目前球童面临的市场需求不足、缺乏行业统一标准、球童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收入难以保证等困境。力图为昆明市高尔夫球童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2应用价值
通过本次调研分析,可以了解昆明市高尔夫行业球童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球场球童的流动状况,球童的服务水平、自身素质、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等等。从而进一步提高球会盈利和长久持续发展。通过高尔夫球童发展的调查研究,为昆明市各俱乐部更好的运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研究的现状和自己的见解
2.1研究现状
我国球童目前存在着流失率高,球童个人综合素质低,人力资源市场混乱,行业准入门槛无统一标准,收入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等一系列问题。2003年以前,球童是球会临时雇佣关系,因为这个行业人数较少,球童群体还没有被列为一个独立的就业岗位。各个球会招收球童的方式也很简单,通常都是核对身份填写应聘表格,如果录用就可以上岗,劳资关系不明确。目前我国尚没有一名职业球童,出现了以球童为职业的业余球童群体这一尴尬怪象。
2.2自己的见解
截止2013年,昆明市高尔夫俱乐部已建或在建的高尔夫俱乐部有14家,而每个标准18洞高尔夫球场需求150个球童左右。在昆明市的高尔夫球场,以天湖岛高尔夫俱乐部为例,天湖岛高尔夫俱乐部有两个标准18洞球场,但球童仅仅只有90个。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昆明市高尔夫球会球童人数少,球场面临球童短缺的问题。目前球场的球童数量很难招到满额,虽然不至于影响营运,但是这只是时间问题,若是没有好好改善球童的地位问题,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位球童服务四位客人的情况很快就会出现了。而且,现在昆明市的球童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机构培训,以至于现在的球童大多数不打高尔夫也不懂高尔夫。而且,少数球童还会出现帮客人作弊的现象。另外,现如今的球童太过于女性化。
研究的主要内容:
1.昆明市高尔夫球童行业的基本情况
1.1基本素质
1.2职业素质
1.3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2.高尔夫球童专业培训机构调查
2.1球童培训的类型
2.2球童培训的内容
3.政府和球场对球童行业的影响
4.昆明市高尔夫球童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5.昆明市高尔夫球童行业发展的对策和趋势
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目的,查阅了关于高尔夫的30多篇相关的期刊和中国优秀论文,对以上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归纳后,形成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理论提供参考依据。
2.资料收集法
查阅高尔夫相关的书籍、报刊、论文等方法进行收集。
3.问卷调查法
为了准确地了解昆明市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困境,分别对天湖岛高尔夫球会、乡村高尔夫球会、阳光高尔夫球会、滇池湖畔高尔夫球会等10家高尔夫球会的管理人员和球童发放问卷调查表。在每个球场,管理人员发放10份,球童发放20份。内容包括高尔夫球童的基本素质、职业道德、打球技术和规则礼仪等多方面的问题。
4.数据统计法
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5.逻辑分析法
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研究进度计划:
20xx年9月10日- 20xx年9月20日 整理查阅资料
20xx年9月21日- 20xx年11月30日实地考察并访谈
20xx年12月1日- 20xx年12月10日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初稿
20xx年12月11日- 20xx年12月16日修改初稿
20xx年12月17日- 20xx年12月18日找导师审批
20xx年12月19日 论文开题答辩
20xx年1月-20xx年4月 撰写论文书稿
20xx年5月-20xx年5月30日 修改论文
20XX年6月 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资料:
[1]李康,吴亚初,汤伊乐。松江大学城高校高尔夫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谭受清。球童学[J].湖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3]谭受清。高尔夫导论[J].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4]邵雪云,陈小蓉,毛振明。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社会特征及场地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5]刘惠英。我国职业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困境及对策思考
[6]丘萍,张鹏。高尔夫休闲需求模型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7]方毅才。我国高尔夫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
[8]齐春燕,李宗。我国高尔夫球运动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9]刘翼翎。云南发展高尔夫球项目探讨[J].环境科学导干
[10]王鹏飞。从中国高尔夫运动的现状谈我国高校高尔夫教育的前景[J].体育教学与研究
[11]金克林。普通高校中开展高尔夫教育的意义[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2]练伟苑。浅谈高校增开高尔夫球课程的可行性[J].民营科技
[13]卫红,魏丹丹。福州市大学生对高尔夫运动的认知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第六篇:2016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摘要:目前专门研究区域农产品品牌分销方式的还非常少见,与之相关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简单的评述进而提出了农产品超市,直销专卖店,定制营销,农产品会展,与旅游结盟,外贸出口等6种方式选择来实现高效分销的目的。
关键词:区域农产品品牌;意义;研究现状;评述;本文特点
区域农产品品牌是指1个地域内1群农业生产经营者所用的公共品牌标志,其基础必定要有某1特定农业产业或农产品大量聚集于某1特定的行政或经济区域,形成了1个稳定、持续、明显的竞争集合体。许多名、优、特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打上了区域的烙印,如果脱离了特定地域,这些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被认为是假冒伪劣产品,因此农产品品牌多采用地域品牌,成为区域产品。
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品牌的知名度要销售规模来体现,而销售规模要靠销售渠道的运作才能实现。分销渠道是区域农产品的“车轮子”,只有选择了好的可靠的分销渠道,才能使区域农产品方便、快捷、源源不断地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目前专门研究区域农产品品牌分销方式的还非常少见,与之相关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
研究区域农产品品牌分销方式的选择有利于探索符合区域农产品品牌自身特色的分销方式。进行渠道创新,将给区域农产品品牌营销注入新的活力,焕发出蓬勃生机,有利于解决农产品普遍面临的产销矛盾,扩大区域农产品的销售半径,提高其品牌知名度,促进产品销售,培育区域特色农产品,实现农民增收。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从约翰·富兰克林·克罗威尔(John Franklin Crowell)(1901)作的产业委员会农产品分销报告开始,国外学者就开始了对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研究;韦尔德L。D。H(Weld。L。D。H)(1916)在《农产品营销》中,着重研究了农产品从离开农场后的营销过程,重点论述了农产品流通的渠道组织、商品交易、期货交易、拍卖和联合运输等。
本杰明·H·希巴德(Benjamin H。Hibbard)、西奥多·麦克林(Theodore Machlin)、保罗·D·康沃斯(Paul D。Converse)等(1921)分别在《农产品营销》、《有效的农业市场营销》和《市场营销方法和政策》中对农产品的合作营销、消费合作社、渠道组织交易方法等作了系统研究。
韦尔德(1932)在其著的《农产品营销》中,对农产品的集中、储存、融资、风险、标准化、销售和运输等职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农产品的分销渠道特征、分销成本、中间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早期的农产品营销渠道研究,局限于流通领域的中间组织、渠道成本、渠道效率、渠道职能的研究,缺乏对渠道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深入研究。在此之后,营销渠道研究领域中相继出现了古典学派、管理学派和行为学派,不断对渠道理论进行完善。
20世纪90年代以来,营销学的主要代表有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劳伦斯G弗雷德曼(Lawrence G Friedman)和伯特·罗森布罗姆(Bert Rosenbloom)等西方学者,其主流观点主要是利用渠道差异性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推崇进行渠道创新,创建企业渠道优势,为企业创造持久的1流销售业绩和竞争优势。在对影响渠道选择和决策因素分析时提出认为产品、市场和竞争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资金因素和市场生命周期因素都应该考虑在内。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提出了建立以顾客和竞争为导向的营销渠道系统。
(2)国内研究现状
农产品营销在我国还是1个新的学科,对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研究更是不多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研究,但多局限于从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产品流通管理角度对农产品营销渠道发展观念、组织和形式的研究。
在国内,姚今观(1995)介绍了我国从建国以来至1995年间农产品流通情况,认为应该运用宏观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进行管理。冯雷(1996)对农产品法定销售组织在市场运行中的条件和效应进行分析,设计出我国几种大宗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模式。
姚於唐(1999)认为提高市场营销能力是增强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程国强(2000)从国际农产品市场出发,提出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发展农产品营销公司及创建农产品品牌是实现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关键。
李岳云(2000)认为影响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因素不仅仅是品种问题,还有农产品加工问题、农产品在流通渠道中的储存、保鲜和安全保证问题,同时主张通过农民协会提高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和在市场中的组织化程度。
李崇光(2000)在其农产品营销研究中,运用了农业经济管理和市场营销学的理论进行交叉研究,克服了单独从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研讨农产品营销问题不够全面系统的缺陷。
陆国庆(2001)提出区域农产品品牌是指1个地域内1群农业生产经营者所用的公共品牌标志,它是1种区位品牌。
温思美(2002)提出了加快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尤其是农产品产地批发中心的建立,培育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走“企业办市场,企业管市场,市场企业化”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之路,并在此基础上对农产品流通渠道系统、渠道组织和渠道管理进行了创新研究。
孙剑、李崇光(2003)在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系列文章中对农产品营销渠道进行了研究。
李崇光(2004)主编的《农产品营销学》对农产品营销渠道进行了分析。
冷志明(2004)在《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对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马惠兰、蒲春玲(2004)提出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概念界定和市场选择, 以确保区域农业生产与发展在竞争市场中保持优势。
郭素贞、唐立新(2006)通过分析农产品的特点,比较了5种农产品销售渠道模式。
鄢华(2006)通过探讨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的可行性,提出建设性意见,切实推动农产品快速分销。
郭红生(2006)从深挖具有地理标志的区域农产品品牌文化底蕴角度提出区域农产品的文化营销策略。
周发明(2006)提出进行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必须明确区域品牌的经营主体,完善区域特色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管理。
万丽亚、连先亮(2007)对区域特色农产品销售模式作了探讨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3、简单的评述及本文特点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农产品营销和营销渠道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从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及政策角度探讨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主要是农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对渠道方式的选择更多地侧重于描述性或定性研究。本文在前者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农产品品牌的自身特性,分析了区域农产品品牌分销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从提升区域农产品终端市场层次,拓宽终端市场范围,促进终端市场分销能力角度提出了农产品超市,直销专卖店,定制营销,农产品会展,与旅游结盟,外贸出口等6种方式选择来实现高效分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万丽亚、连先亮。对区域特色农产品销售模式的探讨及实证分析[J]。现代商业。2007(2)
[2]鄢华。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探析[J]。农村经济,2006(10)
[3]沈翠珍。刍议名牌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J]。商业时代,2005(26)
[4]朱黎亮。农产品销售渠道分析[J]。2002(6)
[5]孙剑、李崇光。论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与对策[J]。商业时代,2003(14)
[6]孙剑、李崇光。论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基本结构理论与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9)
[7]郭红生。区域农产品品牌的文化营销[J]。商场现代化,2006。11月下旬刊
[8]沈翠珍。刍议名牌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J]。商业时代,2005(26)
[9]冷志明。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生产力,2004(1)
[10]陆国庆。区位品牌:农产品品牌经营的.新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2。5
[11]周发明。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J]。经济师,2006(12)
[12]周发明、曾福生。大力推进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J]。中国流通经济,2005(11)
[13]马惠兰、蒲春玲。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来源与内涵解释[J]。区域经济,2004(12)
[14]郭锦墉。江西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经营的思考[J]。区域农业,2005。8
[15]李道和、李君。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16]瞿艳平、徐建文。区域品牌建设与农产品竞争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
[17]段德君、陈晓燕。农产品营销渠道研究述评[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
[18]张爱民。广拓农产品营销渠道[J]。江苏农村经济,2004(6)
[19]Hean Tat Keh。The classification of distribution channel output:are review。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tail,Distribution and Consumer Research[J]。1997,(7):145-156。
[20]Keith Goffin。Customer support-Across-industry study of distribution channels and strateg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J]。1999,(6):374-379。
[21]JohnF。Gaski&NinaM。Ra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J]。2004,(24):15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