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硕士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硕士开题报告》。
第一篇:硕士开题报告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主要是研究生对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着重说明所选课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研究工作的设想,同时阐明所选课题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准备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或突破。
2、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要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做理论上和技术可行性的论证。
3、课题研究过程,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目前仪器设备和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4、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5、估算论文工作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再谈下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开题报告至迟应于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凡未按时开题着,可酌情在论文成绩中减1至5分。
2、研究生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并进行现场考察和初步的试验研究,然后写出5000字左右的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研究生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做过的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必须在学院或教研室(研究室)中进行,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生参加,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
会议应发扬学术民主,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和科学论证。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则取消研究生学籍,终止培养。
4、开题通过后,应将开题报告与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教研室主任和学院院长签字后交校学位办公室。研究生、导师、学院各存一份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计划的复印件,以便定期检查论文工作。
5、开题通过后,一般不得改变研究课题。确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课题者,由导师写出书面报告说明理由,经教研室主任、学院院长、研究生教育学院院长批准后,方可另做开题报告,改换研究课题,更改研究课题后仍不能进行下去的,则对研究生取消学籍,并取消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的资格。
第二篇:硕士开题报告
一.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思维的奥秘
1.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理性思维程序化
4.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设计计划方法论
4.Stepto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计划书
a.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计划书的构成
d.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三.计划从身边做起
a.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
后记
附二.参考书目(仅列二十条)
1.《兰德决策―机遇预测与经营决策》/乔迪译著・―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10
2.《麦肯锡理念》/[美]埃森・拉塞尔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4
6.《企划书实用手册》/[日]小泉俊一著;于大德译・―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8.
10.《企划训练入门》/[日]悴田进一著;李幸纹译・―台北:小知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11.
11.《设计过程与方法》/[日]沈祝华,米海妹编著・―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10
47.《创意企划案》/小管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9
48.《新企划力:创意思考解决难题的六大能力》/郭泰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
50.《创意企划案》/小管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9
53.《现代策划学》/[美]苏珊著;・―北京:中共党校出版社,2002,1
5.《策划学全书》/胡屹编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6
14.《丰田方式》/[日]片山修著;陈锐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9
2.《星巴克咖啡王国传奇》/(美)舒尔茨(Schultz,H)(美)扬(Yang,D・J・)著;韩怀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2.《跨国公司行销中国》/卢泰宏编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1
13.《未来生活的选择》/[英]约翰.埃尔金顿朱丽娅.黑尔斯著;张葆华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1
17.《体验经济》/[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著;夏业良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
18.《消费者行为》第三版/[美]所罗门著;张莹,傅强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1
38.《麦肯锡理念》》/[美]埃森・M.拉塞尔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
39.《公司战略计划》/[加]明茨伯格著;张艳等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1
44.《体验营销》/[美]B.H.施密特著;周兆晴编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10
45.《麦当劳店铺管理手法》/俞浪复编著;・―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
46.《钢索上的品牌战士》/[英]菲欧娜・吉尔摩著;黄富厢,刘军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9
52.《米奇的魔杖―迪斯尼的经营之道》/[美]比尔・卡波达戈利,林恩・杰克逊著;关海歌、路小林译;・―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1
54.《供需新规则》/[美]里克・卡什著;音正权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12
55.《金字塔原理》/[美]明托著;王德忠,张询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
22.《工业设计理论基础》/李乐山著・―待补
15.《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新都市主义论》/王受之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
4.《品牌再设计》/(美)凯瑟琳・费西尔编・夏颉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5
16.《器具的进化》/[美]亨利.佩卓斯集著;丁佩芝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7
19.《速成读本:设计》/克拉克,弗里曼著;周绚隆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
20.《剧本导引―资讯时代产品与服务设计新法》/[台]洪德彰,林文绮,王介丘著・―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5
21.《包豪斯》/[英]慧特福德著;林鹤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2
23.《外国艺术设计史》/邬烈炎,袁煦炀编著・―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6
24.《国际4A广告公司基本操作流程》/朱海松编著・―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4
21.《大系统思维论》/王营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
25.《工业设计方法学》/简召全等编著・―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待定)
26.《物生物》/[意]布鲁诺.莫拿利著;曾育,洪进丁译・―台北:博远出版有限公司,(待定)
27.《最新日本广告实务》/王润泽编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8.《市场调查手册》/中华征信所著・―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
30.《品牌领导》/[美]艾克,乔瑟米塞勒著;曾晶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4
31.《不守规划的创意》/[美]鲍.吉尔著;邱顺应译・―台北:滚石文化,2001,1
34.《定位》/[美]艾・里斯杰克・特劳特著;王恩冕,于少蔚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
42.《总体设计》/[美]凯文・林奇加里・海克著;黄富厢,朱琪,吴小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1
40.《品牌的建立》/钱竹主编・―北京:艺术与设计出版社,2002,9
49.《世界顶级设计作品选--世界著名设计公司卷》/蔡军,徐邦跃编著;・―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
29.《游戏的人》/[荷兰]约翰.赫伊津哈著;多人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10(1997,5重印)
32.《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王雨田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5
33.《分析的艺术》/陈功著・―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0
3.《跳出思维的陷井:日常生活中逻辑的威力》/[美]坎纳沃著;王迅,徐鸣春译・―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02,3
35.《消费文化---20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和社会空间》/[英]弗兰克・莫特著;余宁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5
36.《小逻辑》/[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
37.《社会学(第十版)》/[美]波普诺著;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1.《右脑与创造》/[美]托马斯・R布莱克斯利著;傅世侠,夏佩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
43.《辞海》》(1999年版彩图本)/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9
51.《科学方法论・互补方法论》/刘大椿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