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推荐6篇)

时间:2022-06-02 02:58:24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23648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推荐6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推荐6篇)》。

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吴兴三沈诗歌研究  一、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三沈指的是生活在北宋中期的沈括以及其从侄沈遘、沈辽。  宋代文化兴盛,各种文体蓬勃发展,尤其是宋代诗歌,追求“自成一家”,遂于唐诗之外,别辟一家,形成以筋骨思理取胜的“宋调”。在宋调的形成过程中,除了主导文坛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以及黄庭坚等作出巨大贡献的大家之外,还有一些作家在宋诗的演进过程中也做出了具有开拓性的探索。其中,三沈就是北宋诗坛比较有特色的代表诗人。  选择三沈这一家族文学团体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是因为他们处于北宋文学承前启后的阶段,各有特色,能够比较全面地展示此阶段宋代士大夫阶层或重经世致用,或崇尚隐逸超脱等突出的特点。其次,是因为他们出生于历史文化胜地钱塘,诗歌或多或少地受到钱塘地域文化的影响。将其三人置于钱塘地域文化中,可以深入考察地域这一因素对古代文人诗歌创作的影响。此外,三沈在北宋中期文坛上颇负盛名,诗歌风格各异,沈括清丽自然,沈遘清隽豪放,沈辽雄奇生峭。目前涉及三沈诗歌的研究,除沈辽已有专门的研究论著,如林阳华《北宋诗人沈辽研究》以外,对沈括多集中于与王安石关系以及《梦溪笔谈》一书的研究,对其诗歌研究尚不充分,而沈遘的研究多集中于创作考证以及综合叙述等方面,对其诗歌风格没有明确的把握。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文献资料及研究现状  (一) 作品存佚与生平资料  1、 《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十七记载沈括著有文集《长兴集》四十一卷,南宋时收入《沈氏三先生文集》,今已有阙佚,现存十九卷(或为十六卷),有明覆宋刊本,清康熙间吴允嘉校补、光绪丙申浙江书局重刊本,《四库全书》本。《梦溪笔谈》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现存元刻本、明弘治刻本、崇祯刻本,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5年出版有胡道静校点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有胡道静校点本。《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诗》卷八六八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一六八四至一六九七收其文十三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2、《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十七记载沈遘著有《西溪集》十卷,南宋时收入《沈氏三先生文集》,今存明覆宋刊本,清康熙间吴允嘉校补、光绪丙申浙江书局重刊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六二八至六三零录其诗三卷,《全宋文》卷一六一九至一六二八收其文十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临川先生文集》卷九三《内翰沈公墓志铭》记载其事迹。  3、黄庭坚《沈睿达墓志铭》记载沈辽著有《云巢编》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十七记载南宋时《沈氏三先生文集》收《云巢编》十卷,遂为定本。现存有明覆宋刊本,清康熙间吴允嘉校补、清光绪浙江书局重刊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七一六至七二零录其诗五卷,《全宋文》卷一七二四至一七三二收其文九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黄庭坚《沈睿达墓志铭》记载其事迹。  (二) 研究现状  1、关于沈括的研究较多,内容涉及其生平事迹、文学创作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关于其生平的研究,主要有张家驹《沈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李裕民《沈括的亲属、交游及佚著》(《山西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祖慧《沈括评传》(南京大学1999年版)、《沈括与王安石关系研究》(《学术月刊》2003年第10期),《沈括研究》(杭州大学宋史研究室编),王育济《宋代王安石家族及姻亲》(《东岳论丛》2002年第3期),徐规《沈括前半生考略》(《中国科技史杂志》1989年第3期),多集中于其生平或者与王安石关系而言。  (2)关于《梦溪笔谈》的研究,现存的主要有各种校点本,如影印元大德本《梦溪笔谈》(1976年文物出版社出版),李群《梦溪笔谈选注》(科学出版社1975年出版),李文泽《梦溪笔谈选译》(巴蜀出版社1991年出版),侯真平校点的《梦溪笔谈》(岳麓出版社1998年出版)等,影响的当属胡道静先生的《梦溪笔谈校证》、《新校正梦溪笔谈》。  (3)关于其诗歌的研究,主要有胡道静《沈括诗词辑存》(上海书店1985年版)、吴宗海《沈括诗补》(江海学刊2003年第3期)、《沈括诗句订误》(江海学刊2003年第1期)、刘永良《且为沈括论杜诗一辩》(《杜甫研究学刊》2003年第3期),主要是诗歌辑佚与辨析工作,罗昌繁《论沈括的诗歌观与诗风》(《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刘晓凤《沈括中的杜甫及其诗歌》(《杜甫研究学刊》2011年第4期),林阳华《钱塘地域文化对三沈诗歌创作主题的影响》(《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2年第2期)虽论及沈括诗歌创作的特点,但或集中于其诗学思想,或集中于其对杜甫的继承与发展,或仅就地域文化因素对其的影响而言,多集中于一个方面;虽有邓婷《吴兴沈氏三先生诗歌研究》(四川大学2006年)、邵玉洁《沈括文学研究》(辽宁大学2013年)进行了综合论述,但前者将沈括作为三沈之一,结合人生经历探讨其诗歌,过于综合,没有明确点出沈括诗歌的艺术特点,后者虽然全面论述了沈括诗歌,但概括的过于简单,沈括诗歌的整体风格没有涉及。  2、关于沈遘的研究较少,主要有邓婷《吴兴沈氏三先生诗歌研究》(四川大学2006)中将沈遘作为一部分论述,周小山《补沈遘诗六十四首》(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年第2期)对其诗歌创作进行辑佚,林阳华《钱塘地域文化对三沈诗歌创作主题的影响》(《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2年第2期)论地域文化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尚无专门著作论其诗风。  3、关于沈辽的研究,比沈遘略丰富,主要集中于沈辽生平、或者某一阶段心态的研究。沈辽生平的研究,主要有林阳华《沈辽年谱简编》(《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沈辽文化心态的研究,有林阳华《沈辽贬谪的双重心态与永州地域文化》(《船山学刊》2011年第3期),《沈辽的隐逸心态与池州地域文化之关系》(《池州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沈辽诗歌的研究,主要有邓婷《吴兴沈氏三先生诗歌研究》(四川大学2006年)、林阳华《钱塘地域文化对三沈诗歌创作主题的影响》(《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2年第2期),将沈辽作为部分论述,或仅结合经历谈诗歌,比较空泛,或仅谈其地域影响因素。此外,虽然有关于沈辽的专著,如林阳华、常先甫、李懿的《北宋诗人沈辽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对沈辽的生平、诗歌及散文创作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但对沈辽诗歌艺术特色的把握略微简单,不够全面,没有概括出其在情感表达方面所变现出的一些突出特点。  三、论文研究计划  1、创新角度  本文拟以沈括与沈遘、沈辽文本为基础,在阅读其所有存世诗文创作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三沈生平经历、性格特征、文化心态、为学为文以及所处的地域文化背景与特定的历史环境,尽可能清晰勾勒三沈诗歌创作的真实面貌,对其情感内容和艺术上的独特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剖析其诗歌作品中的文化现象和内涵。通过对三沈诗歌进行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以期对三沈及其诗歌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进而对宋诗的风貌有更丰富、完整的认知。  2、写作提纲  题目:吴兴三沈诗歌研究  绪论:研究综述  第一章 钱塘地域文化对三沈诗歌创作的影响  作为北宋中期的诗人,三沈的诗歌创作有其深刻的背景。无论是其故乡钱塘特有的地域文化因素,还是宋代特有的时代背景,都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章从钱塘这一地域的特殊性出发,并结合三沈的家族背景以及个人努力等众多因素,从而系统地阐释三沈诗歌创作兴盛的原因。  第一节 地域因素  关于文学创作的地域色彩,古人早有所涉及。刘勰《文心雕龙》中称北方的《诗经》“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是质朴稽古之作,而南方的《楚辞》“瑰诡而慧巧”,“耀艳而深化”,是瑰丽奇谲之作,初步谈到地域因素对文学风格的影响。唐代魏徵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于《隋书•文学传序》中写道“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明确指出了地域对作家文风的影响。而钱塘作为典型的南方盛地,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柳永《望海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则是对钱塘生动地描述。钱塘的优美风情、发达经济对三沈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钱塘自古繁华―钱塘优美风物与发达经济  1.1诗情画意―钱塘风物天下无  钱塘美景颇多,尤其是钱塘江大潮与西湖,为历代文人所流连忘返。吴自牧《梦粱录》卷四记载:“观潮: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D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境也。”  钱塘江为天下第一奇观,壮观雄伟,折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记载:“观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定,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西湖更是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驻足观赏,唐代诗人白居易与一代文豪苏轼都留下了优美的篇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2丰足富裕―户盈罗绮竞豪奢  欧阳修《有美堂记》:“钱塘自五代时,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钱塘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商业高度发展,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令杭州在隋代成为“川泽沃衍,海陆之饶,珍异所聚,商贸并凑”的富庶之地。吴越时期采取的各项政策,更是进一步促进并繁荣了杭州的经济。钱塘发展至北宋,便“富甲天下”。  总结:  故土钱塘之美好,在三沈的诗歌创作里时有提及。如沈括《雨中过临平湖》“绿蒲浅水清回环,浪头雨急声珊珊。画桡惊起远近雁,宿霭欲乱高低山”描写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美丽场景;沈遘《将至钱塘先寄施侍郎》“江南地暖霜无力,橘绿b丹蟹自肥”记录了钱塘宜人的气候与富饶的物产,《五言沈沔天隐楼》“吴兴富山水,吴兴盛人物。风流自南朝,德誉世不没”则又表现了对故乡钱塘的赞扬。  2、江南佛国―钱塘独特的文化传统  钱塘古刹众多。吴越国统治时期,历代帝王为保境安民,在杭州境内大肆兴建寺庙,使杭州城内宝塔林立,佛教文化兴盛。苏轼《海月辩公真赞》“钱塘佛者之盛,盖甲天下”记录了钱塘佛学的兴盛。钱塘独特的文化传统深刻影响了三沈的相关诗歌创作,突出表现在沈遘与沈辽两兄弟身上。  沈遘 “学佛只为摆脱烦恼” 《南漪堂》、《法喜堂诗叙》、《吊普济大师》等;  沈辽 “学佛以致羽化飞仙” 《题上天竺》、《天竺白云堂》、《禅老阁》、《寄题僧荣妙胜斋》、《留题广教安素堂》、《过扬子望金山怀南屏师》等。  第二节 家学传统与以学问治身  1、书香门第  王安石《内涵沈工墓志铭》记载“沈氏……武康之族,犹独显于天下”。《贵池主簿沈君墓表》中写些道“唐代以来,为尚书、刺史、节度使者,代不乏人,列于国史”。钱塘沈氏历代为官,注重以学问治家,出现了沈周、沈同、沈振、沈扶、沈披等文学名人,形成了严谨治学的家风。  2、学问治身  《宋史•沈括传》“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王安石《内翰沈公墓志铭》称沈遘“文辞敏丽可喜,强记精识,长于议论。”  沈辽自幼嗜读《左传》、《汉书》,《宋史•沈辽传》谓其“幼挺拔不群,长而好学尚友。”  第二章 沈括诗歌研究  第一节 沈括的生平与仕履  沈括,字存中,号梦溪居士,杭州钱塘人。生于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  沈括的生平经历可以熙宁十年,出知宣州为界粗略地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至和元年至熙宁九年;  至和元年,沈括以父荫初仕为海州沐阳县主簿,由此步入仕途。二年,摄海州东海县令。任职期间,广修水利,造福民众,初步显示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  嘉佑八年,登进士第,受扬州司理参军,正式步入仕途。此后,沈括平步青云,在变法期间,受到王安石重用,于熙宁六年达到人生顶峰。“身轻几欲随风去,却恨恩深不得仙”充分表现了此阶段沈括的心境。  第二阶段:熙宁十年至绍圣二年;  熙宁十年,沈括因为支持变法,为蔡_弹劾,罢权三司使,出知宣州;  元丰五年十月永乐城兵败,沈括贬谪随州,凄凉悲苦;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大赦天下,沈括得以内迁秀州;  元v三年,隐居润州。  第二节:沈括的诗学思想  1、诗主人物  据《梦溪笔谈》卷十四“艺文”记载,沈括认为“诗人以诗主人物”,也就是说诗歌是用来表现人和物的。就沈括现存诗歌而言,主要集中于描写物这一方面,而且主要是描写自然景物,但沈括笔下的景物,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寄托着诗人的思想情感,或抒发闲适,或抒发悲愤,以景观情,更加具体生动,真挚动人。如:  新晴渡口百花香,石子池头鸭弄黄。葬Oρ袅舨蛔。梅缃旯诽痢(《姑孰溪》二首其一)  空堂无人日长哦,风松助我涧云和。苍颜古木喜相似,爱子亦有凌云柯。欢然相对默终日,意得那须言强多。我身未得从心老,嗟尔系此成蹉跎。(《十松亭》)  2、重视诗歌技巧锤炼  在沈括看来,只有经过精心锤炼技巧,才能写出好的诗篇。沈括认为“虽小诗,莫不埏蹂极工而后已。所谓旬锻月炼者,信非虚言。”又认为“小律诗虽末技,工之不造微,不足以名家”。沈括尤其重视诗歌的艺术技巧,在其现存的为数不多的诗歌中,几乎每一篇都渗透着这种思想。如《峨眉亭》:  双峰秀出两眉弯,翠黛依然a影间。终日含颦缘底事,只应常对望夫山。  秀丽的峰峦,翠绿的树木,含情脉脉的眼神,好一个峨眉亭!诗人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细节描写,将峨眉亭那种像少女般的美描写得活灵活现,令人欲罢不能。又如《叠嶂楼》:  飞宇M天末,回栏下水滨。粤鼻п衷拢炯饕幌骸  这首诗先是写天空中的飞宇,接着笔峰一转,写水下的回栏,上天入地,大开大合,前两句都是名动名的结构,“飞宇”对“回栏”,“横”对 “下”,“天末”对“水滨”,及其有气势。后两句“千嶂月”与“一溪春”,更是将叠嶂楼的雄伟壮观渲染的淋漓尽致!  3、清丽自然的诗风  沈括论诗,讲求“清丽”二字。无论是评价他人创作,还是在自我的创作实践中,沈括都体现出了对“清丽”的追求。  在评价他人创作时,沈括喜欢用“清丽”一词。如“海州士人李慎言……有《抛曲》十余阙,词皆清丽”,又如“唐韩謇觥保偃纭暗沂汤之子遵度……诗句清丽,皆为人所传。”从侧面表现出了沈括对“清丽”的追求。  在其诗歌创作中,以写景状物诗为主,大多语言平易自然,意境清新优美。如:  柳色青天雨乍晴,鸭头细草绕堤生。林间野日依依见,水底春光寸寸明。(《游秀州东湖》)  绿蒲浅水清回环,浪头雨急声珊珊。画桡惊起远近雁,宿霭欲乱高低山。(《雨中过临平湖》)  春泉竹径烟o,画桡落处江如云。(《宣城双溪阁》)  第三节 沈括诗歌题材类析  1、 写景纪游  《慈老矶》、《峨眉亭》、《承天观》、《姑熟溪》、《雨中过临平湖》等  2、咏史怀古  《润州甘露寺》、《陈丞相故宅》、《丹阳楼》、《钓台》、《苏小小墓》等  3、品鉴书画  《图画歌》  第四节 沈括诗歌艺术剖析  1、清新自然的诗风  沈括的诗歌,重视意境刻画,语言平易,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清新自然之美。如《江南曲》:  新秋拂水无行迹,夜夜随潮过江北。西风杂晟习胩欤煽谖⒁骱獭3峭饭南烊战糯梗旒柿趟缴8呗ニ髂俪つ埃浦褚簧薇笨汀J逼教锟嗌偃烁ㄓ新住  这首诗描写初秋时节,行雨了无踪迹,湿润了大地,满江的芦花随着潮水飘来飘去。语言平易自然,浅显易懂,“天际笼烟锁山色”刻画行雨时的场景清新自然。又如:  豹堂春水v泱泱,谢市云深柳线长。睡熟不知潮信过,船头晚雨打菰蒋。(《姑孰溪》二首其二)  日暖闲园草半薰,不堪春兴蝶纷纷。山烟梦成微雨,关月纤出断云。(《延州柳湖》其三)  2、情景交融、含蓄蕴藉  沈括的诗歌,于景物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情感,无论是仕途得意时的轻快,还是失意时的落寞与愁苦,均可以在其诗歌中找到。如《秋千》:  香入熏炉禁火天,芙蓉深苑斗秋千。身轻几欲随风去,却恨恩深不得仙。  诗的前两联通过对比,刻画了寒食节宫内欢声笑语,而宫外凄凉寒冷的景象,极力渲染了自身所蒙受的恩宠,由此引发出一种“身轻几欲随风去,却恨恩深不得仙”的感慨,以调侃的语调委婉地表达了此时的欢快与得意。又如《汉东楼》:  野草黏天雨未休,客心自冷不关秋。寨西便是猿啼处,满目伤心悔上楼。  野草丛生,秋雨淅沥,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人处于这种环境中,又听到猿的啼叫声,一种悲凉凄苦油然而生,将景与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3、用典灵活,对仗精工  沈括博学多才,在其诗歌中经常引用典故。沈括的用典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引用前人事迹,如《钓台》:  渔钓非良业,相期遁姓名。太平虽不仕,故旧岂无情。七里林泉好,三公位貌轻。片帆湍石下,谁不仰先生。  严子陵,东汉隐士,颇负才气,与汉光武帝刘秀为少年好友。后刘秀称帝,多次召严子陵为谏议大臣,严子陵委婉拒绝,于临泉间放浪形骸,终老一生。诗人借严子陵事迹,表达了一种归隐山林的美好愿望。  又如:  不堪世俗看支遁,曾有篇章忆惠连。(《赠天台冲寂道人》)  烟波千里去,谁识魏牟心。(《光化道中遇雨》)  “惠连”指柳下惠与少连,皆古时节行超逸之士,诗人借此二人,赞扬冲寂道人品行高洁。  魏牟,战国时魏国人,《吕氏春秋》称其“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诗人借其表现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二是化用前人诗句。如:  天围故越侵云尽,潮上孤城带月回。(《秀州秋日》)  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延州诗》)  第一首显然化用刘禹锡《石头城》中“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渲染了一种寂寞凄凉;第二首则化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生动具体地写出了石油的颜色、形态。  除了用典之外,沈括的诗歌大多对仗工整,令人读起来,有一种琅琅上口的感觉。如《雨中过临平湖》:  画桡惊起远近雁,宿霭欲乱高低山。  “画桡”与“宿霭”相对,“远近雁”与“高低山”相对,一个“欲”字更是传神之笔,令“宿霭”的调皮跃然纸上。  此外,还有“七里林泉好,三公位貌轻”、“飞宇M天末,回栏下水滨”、“林间野日依依见,水底春光寸寸明”、“绿槐楼阁山蝉响,青草池塘野燕飞”、“鹳雀楼头日暖,蓬莱殿里花香”等。  第二章 沈遘诗歌研究  第一节 沈遘生平经历  沈遘,字文通,杭州钱塘人。生于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卒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沈遘为人和谨,勤于接下,通达博识,才干超群,明于吏治,所到之处,恩威并用,令行禁止,多有建树。  沈遘初以祖荫补郊社斋郎。皇v元年第二人进士及第,除大理评事,通判江宁府。此后,历任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等重要官职。纵观沈遘的一生,基本都处于仕宦生涯,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在本章中,根据《宋史•沈遘传》、《内翰沈公墓志铭》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同时结合沈遘出使辽国这一特殊经历,粗略地将沈遘的人生经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皇v元年进士及第至出使辽国之前,主要是在馆阁中任职;  第二阶段:嘉佑四年出使辽国直至去世。  第二节 沈遘诗歌题材类析  1、诗酒酬酢  主要分为三类:(1)送别友人《五言送刘泌归建州》、《七言送沈景休知常州》、《七言送诗僧思齐归吴》、《五言天台山送僧象微归山》等。  (2)馆阁唱和《七言何公南z阁公会》、《五言和杨乐道省中述怀》、《七言和陈和叔z阁会话》、《七言和邵兴宗还馆》等。  (3)日常交往《五言赠梅圣俞柑实》、《七言赠杨乐道建茶》、《七言访净因琏上人一首》、《吊普济大师》等。  2、游赏风物  《七言滑州新修东园》、《七言得偃松院》、《五言得异亭》、《南漪堂》、《山光寺一首》、《甓社湖》、《淮山》、《a湖》、《七言和吴仲庶延艺阁后牡丹花》等。  3、纪行记事  主要是出使辽国。《十一月二十二日朝辞》、《五言出都》、《五言出都日大雪》、《五言陈桥驿》、《五言信武殿》、《五言道中见新月寄内》等。  第三节 沈遘诗歌艺术新探  1、清隽豪壮的诗风  《四库总目提要》谓其诗歌“清俊流逸,不染俗韵”。  沈遘重经世致用,恪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其诗歌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清隽含蓄的风格。如《五言王景彝省舍孤竹》:  濯濯青玉竿,矫矫孤云姿。潜根失其托,憔悴非故时。主人幸加怜,曷不从所宜。岁寒风霜节,无愧君子知。  诗歌的前两句,化用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竹”自喻,暗示了自己高尚的品格,委婉地表达出了不得志的愤慨。语言清丽,意味深长。又如《山光寺一首》:  高台已倾曲池平,江都宫殿野草生。隋家事远不须问,淮南非复旧时城。  高台已倾,曲池已平,江都宫殿杂草丛生,到处一片颓废衰败的景象。此情此景,诗人不禁发出“淮南非复旧时城”的感慨,一种历史的沧桑之感油然而生!  沈遘的诗歌于清隽中偶见豪壮之风。如《七言和吴冲卿省舍观苏才翁题壁》:  空堂老壁尘昏,苏子之迹世所珍。龙虎变化生风云,孥石攫木力万钧。斯人豪奇迈伦群,平生慷慨半道沦。高辞壮论胡不存,惜哉独以技艺闻。  这首七律写得极为豪壮,“龙虎变化生风云,孥石攫木力万钧”两句,气势磅礴,梗概多气!  又如《次韵和孙少述润州望海楼》:  北固峨峨铁瓮完,京江浩浩海门连。鹏抟羊角来天外,鳌戴方壶献几前。西府旌旗犹壮睹,南朝宫殿尽苍烟。登临不用成悲感,自得开襟一旷然。  这首诗气象阔大,雄健豪迈,结句画龙点睛,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开阔胸襟。  3、浅易平近的语言  沈遘的诗歌,语言大多平易自然,浅显易懂。如《和少述春日四首》其一:  春日融融二月晴,春风蔼蔼百花明。少年嬉逐正应急,何处歌萧走马声。  在一个晴朗的春日,春风和煦、百花齐放,少年游走嬉戏,好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语言通俗易懂,“融融”、“蔼蔼”两个形容词,形象地刻画出了春日的特点。  此外,“青天淡无云、白水平无波”、“每怜荷折盖,犹爱菊包金”、“归飞自隐故有期,何必于此空叹欷”等诗句,语言也通俗自然,浅显易懂。  3、真挚动人的情感  正如《毛诗序》所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用来抒发思想情感的。沈遘的诗歌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其诗歌中,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愤慨,也有对亲人的思念,还有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乐观……情感真挚动人。如:“离别始十日,已若十岁长。行行见新月,I下不成行”、“一日不见君,中怀始徊徨”、“对岸不堪文墨弊,离群长恨笑言疏”、“故人扰扰谁相好,世事悠悠我特醒”等。  第四章 沈辽诗歌研究  第一节 沈辽生平经历  沈辽,字贝(一作睿达),钱塘人。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卒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  沈遘初试不中第,以其兄沈遘之荐监寿州酒税,迁监内藏库。神宗熙宁初,为审官西院主簿,出监明州市舶司,迁太常奉礼郎,后改监杭州军资库,摄华亭县事。又因受人弹劾,削职为民,流放永州。后遇赦徙池州,筑室于齐山,名为“云巢”,与好事者往来,与曾巩、苏轼、黄庭坚相酬唱。卒于此。  沈辽志趣高尚,不喜进取,追慕陶渊明般的隐逸生活。虽在官场,然心在野外。  据《宋史•沈辽传》、《沈睿达墓志铭》以及《云巢诗并序》,在本章中粗略地将沈辽的人生经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其母翟氏服丧毕之前  在此期间,沈辽不喜仕进,流连于山水、古刹之中,陶冶情性、加深了其对佛道思想的领悟。  第二阶段:入朝为官  第三阶段:隐居池州  第二节 沈辽诗歌主题分类  1、写景纪游  《澧阳大水》、《雪后》、《洞庭山雪》、《愚溪》、《禅僧岩》等  2、 感物抒怀  《绿发》、《春霖》、《黄鹂》、《庭下菊》、《闻杜鹃》、《崇山》等  3、 送别亲友  《将行寄蒋三》、《奉送景升西上》、《送荣叔归萧山》、《送唐道士游南岳》、《寄陆九》、《过扬子江望金山南屏师》等  4、 咏史怀古  《郦生传》、《昭君操》、《屈平》等  5、 品题书画  《赠翁龙尾砚》、《赠清道》、《戏呈庆复乞画》、《走笔奉酬伯昌示潇湘烟竹图》、《德相所示论书聊复戏酬》等  6、 反映民俗  《龟兹舞》、《踏盘曲二首》  第三节 沈辽诗歌艺术手法探析  1、雄奇生峭的主体诗风  《四库总目提要》“然辽诗实主于生峭,与陶诗蹊径颇不相类,观其生平,屡与黄庭坚唱和,而庭坚亦称其‘能转古语为我家物’。知为豫章之别派,非彭泽之之流矣。”  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沈辽经常会化用一些神话故事,采用一些罕见的意象,从而令诗歌呈现出一种雄奇生峭的诗风。如“仙官委蛇剑佩肃,霓旌羽盖光yy”、“鹤驭欲下风作媒,雪猿白凤势欲颓”、“仙人毒其危,禺强资巨鳌”、“麻姑朝按行,洪崖莫相招”等。  2、以议论为诗的表现手法  沈辽对佛学颇有研究,因此其诗歌在注重情感表达的同时,也蕴含着一些人生哲理,具有议论化的倾向。如《山西》:  山西谁家桃李树,半是少年行乐处。去年花谢今年开,惟有人生不如故。  花谢花开,本是万物更替的自然规律,诗人由物及人,阐明了人终究会衰老,走向死亡的人生哲理。  此外,《读郦生传》通过追溯郦食其的悲惨命运,既表达了诗人对其人格的高度赞扬,也抒发了诗人想隐居山林的美好愿望。议论与抒情融为一体,互相辉映。  3、章法齐整,语言新奇  沈辽的诗歌,比较注重结构布局,突出表现在咏物诗与咏史怀古诗这两种类型。  咏物诗,一般是先状物,然后由物及人,将物的特点与人的特点结合在一起,从而  令整首诗显得章法齐整、中心突出。如《水车》“车轮十丈围,飞湍半天落。雁翅插修`,随流得深酌”先是描写水车的特点,利于农事,接着又写“人间有机事,由来生巧恶。善彼汉阴老,忘怀报淳朴”,巧用典故,由水车联想到汉阴老,阐释了“一个人活在世上首先要内心自始至终保持一颗纯洁而平和的心,绝不能怀揣机巧,急功近利”这一深刻思想。  其咏史怀古诗,如《郦生传》、《昭君操》等通常是先追溯其事迹,循循善诱,最后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从阐述事迹到抒发情感,结构完整,章法谨严,令人心生佩服!  除了章法,沈辽的诗歌语言非常新奇,如《禅僧岩》中描写禅僧岩的形态时所用的“ff”、“突兀”、“蛇窦”、“山花斑斓”等词语,给人一种奇峭之感,将禅僧岩的险状描写得惊心动魄。此外,沈辽还喜欢用一些佛家用语。  结语:  钱塘自吴越时期就是经济文化重镇,历史文人众多,尤以钱惟演为首的钱氏家族著称。三沈作为继钱氏家族的又一文人团体,集文人、学者、官僚于一身,学识渊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细究之,吴兴三沈,各具特色:沈括博学多才,天文、历史、文学无所不通,其诗歌重视意境刻画,用典灵活,诗风清丽自然,颇有唐人遗韵;沈遘以儒为宗,重经世致用,仕途可谓一帆风顺,诗歌以游历、酬唱、赠答为主,诗风清隽豪放,语言平淡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与沈遘不同,沈辽崇信佛老思想,具有强烈的出世倾向,仕途坎坷,因此诗歌主要抒发人生感悟,喜用佛家用语、神话传说,语言新奇,诗风雄奇生峭,议论鞭辟入里。  四、主要参考文献  [1]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8.  [3][清]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4][清]厉鹗.宋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5][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1993.  [6][宋]王安石著.刘振鹏主编.王安石文集[M].沈阳:辽海出版社, 2010.  [7][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8][宋]欧阳修著.洪本健校.欧阳修诗文集校笺[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9][宋]袁韶著.钱塘先贤传赞[M].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10][宋]沈遘.沈括.沈辽撰.沈氏三先生文集[M].四部丛刊三编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11][宋]沈括著.胡道静校注.新校正梦溪笔谈[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2][宋]沈括著.侯真平校点.梦溪笔谈[M].长沙:岳麓出版社,1998.  [13][宋]沈括著.杨渭生新编.沈括全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14][明]陶宗仪.朱谋撰.书史会要[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15]傅璇琮等.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6]曾枣庄.刘琳.全宋文[M].成都:巴蜀书社,1994.  [17]曾枣庄主编.李文泽,吴洪泽副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M]. 北京:中华书局, 2004.  [18]傅璇琮.辛更儒主编.宋才子传笺证.北宋前期卷[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  [19]吴文治.宋诗话全编.第一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20]杭州大学宋史研究室编.沈括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5.  [21]祖慧.沈括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2]张家驹.沈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  [23]林阳华.常先甫.李懿著.北宋诗人沈辽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1.  [24]萧庆伟著.北宋新旧争与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25]吕肖奂.宋诗体派论[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26]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5.  [27]张高评.宋诗特色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  [28]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M].成都:巴蜀书社,1997.  [29]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30]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31]祝尚书.宋人别集叙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2]祝尚书.宋代文学探讨集[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  [33]韩经太.宋代诗歌史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34]陶文鹏.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5]王毅.宋代文学家庭[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6]张剑.吕肖奂.周扬波.宋代家族与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7]张兴武.两宋望族与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38]张剑.宋代家族与文学――以澶州晁氏为中心[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6.  [39]邓婷.吴兴沈氏三先生诗歌研究[D].四川大学,2006.  [40]邵玉洁.沈括文学研究[D].辽宁大学,2013.  [41]罗昌繁.论沈括的诗歌观与诗风[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  [42]祖慧.沈括与王安石关系研究[J].学术月刊,2003,(10).  [43]刘晓凤.沈括《梦溪笔谈》中的杜甫及其诗歌[J].杜甫研究学刊,2011,(4).  [44]周小山.《补〈全宋诗〉沈遘诗六十四首》质疑[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2).  [45]林阳华.沈辽年谱简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2).  [46]林阳华.沈辽贬谪的双重心态与永州地域文化[J].船山学刊,2011,(3).  [47]林阳华.沈辽的隐逸心态与池州地域文化之关系[J].池州学院学报,2013,(2).  [48]林阳华.钱塘地域文化对三沈诗歌创作主题的影响[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2,(2).  [49]邓婷.沈遘的使辽诗初探[J].今日南国,2009,(17).  [50]张剑.宋代以降家族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及文献问题[J].文学评论,2010,(4).  [51]张剑.家族文学研究的分层与守界原则[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3).  [52]林阳华.宋代钱塘沈氏家族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12.

第二篇:川农业大学土壤制图与调查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

学院:

指导教师:胡老师

一、实习目的:

(1)加深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了解,为深入学习土壤

地理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大家进行素质教育并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培养大家从事野外考察工作的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技能,加

深感性认识。通过实习能够基本辨别我们身边的土壤类型,了解其成土因素,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为生产做贡献。

(3)树立土壤地理的科学思维,提高大家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4)培养大家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人生观、世界观。班级

集体实践,也是大家加深友谊,相互帮助的一个过程。

二、实习路线:

川农新承包农场---寿安镇金马河---石羊镇丰乐村11组---青城山---崇州市桤泉镇川农示范农场

三、实习过程及内容

1.川农新承包农场:

川农新承包农场土壤类型为渗育型水稻土,渗育水稻土多分布于平原中地势较高的部位及丘岗缓坡地。剖面构型为Aa-Ap-P-C型。成图因素中,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主要为水稻。秋收后主要种植大蒜等经济作物,地形为成都平原地区。地下水位深,灌溉条件好,受季节性灌水、雨水的影响,土壤通透性良好。有渗育层(P)发育,厚度在20厘米以上,以下为母质层。上层为耕作层,第二层为犁底层,紧跟着为渗淯层。PH为中性(7.0),质地为中壤。土壤类型渗淯型水稻土,土属为渗育灰曹田。土壤团粒结构为菱柱状,有灰色胶粒淀积。该类土壤是水稻土中比较好的土壤。犁底层在耕作层之下,呈块状,较结实。所以土壤呈现的颜色为灰色,下层土色含有黄色。黄色为铁锰锈斑的新生体。且土壤内部含有瓦片等侵入体。该土壤结构是一种质量较好的土壤类型,所种植的农作物产量较高,水稻亩产为600公斤每亩。 2:寿安镇金马河

寿安镇金马河,地处于河漫滩。成土因素中母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小麦,大豆,白菜,胡豆等农作物,地形为河漫滩。土壤中生物为蚯蚓,有盐酸反应,且由于淋溶作用弱所以盐酸反应剧烈,无Fe2+反应,土壤为黑色。由于受河流冲击,土壤易被水流带走,此处土壤类型为新积土,初育土岗,新积土亚类,新积灰沙土种。土壤Ph值为7.5左右,土壤呈碱性反应。石灰反应剧烈,但是土壤中无亚铁反应。表层土壤较粗,为15-20厘米;下层为鹅卵石,这主要是由于河流冲击的作用。含有少量的有该类土壤含有一定量有机质,但养分与有机质含量低。。但是由于此处地形条件限制,土壤年轻,土层薄并且不稳定,颗粒大小不一,因为其漏水漏肥不适种植水稻,所以种植农作物时可以选择性的种植。质地为轻到重壤,疏松不粘,土层浅薄,易种度一般,且漏水漏肥。

3:石羊镇丰乐村11组

石羊镇丰乐村11组土壤类型为淹育型水稻土,成土因素中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水稻、油菜、胡豆,豌豆,小麦等耕作植物,地形为一级阶地。该土壤发育程度较浅,土体层次不明显土层较薄。土壤类型为新积土类,新积土亚类,砂土土种,土层分化不明显。土壤犁底层分化不明显,盐酸反应强烈,土层浅薄,质地较粗,分布于河岸边缘。 4:青城山

青城山天然断面处土壤为紫色土类,初育土岗,棕紫泥土属,颜色为红棕色,属

于石灰性紫色砾岩形成的酸性紫色土。质地为中壤。PH为4.0,酸性,无盐酸反应。紫色土是在湿润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由紫色岩类风化而成的幼年岩性土。 5:崇州市桤泉镇川农示范农场

农场的土壤类型为渗育性水稻土,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渗育层。成土因素中,母质为上层为老冲积,下层为近代灰色河流冲积物。因为影响土壤性质的多为上层老冲积物,所以母质定位老冲积物,地形为阶地,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经判断此为人为土纲,水稻土类,渗育土亚类,黄漕土属黄泥土。质地粘重,属于重壤。存在的问题:土壤质地粘重,耕性不好。土壤过酸PH为6-6.5,,易缺磷,无盐酸反应,无Fe2+反应。土壤很瘦,有机肥缺失,板结严重。改良:多施用有机肥,结合无机肥,增施磷肥,碱性肥。此处还有一些地势低的地方,积水处有亚铁反应,是潜育型水稻土。对其改良可采用挖沟排水。农场中的旱地位于地势较高点,为黄壤,亚类也为黄壤,老冲积黄壤,黄泥土,质地粘重,Ph值显示为酸性。

四、实习心得

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的实习很快结束了,虽然时间短暂,却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不能学到的东西。在回校的汽车上,回想着实习的过程,感触颇深。首先,实习提供了一个锻炼的平台,野外实习与教室的理论课是不同的,如果说理论的东西是死的,那么野外实习就是活的,它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自主思考的平台,锻炼了我们独立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在本次实习中得到了实践应用,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理论知识在实践应用中也得到了升华。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们进一步巩固了理论知识,了解了土壤的分类方法,分布规律以及成土条件,土壤的形成特点,剖面形态特征,土壤肥力状况等等。这次实习虽然较累,但是收获颇丰。其次,实习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打了一定的基础,并不是每个人以后都会去从事理论知识的研究,如若是动手行强的工作,那么实习就是今后工作的一个小侧面,而且以后遇到相同的工作内容时也不会手足无措。

最后,实习使我们更好的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理论知识可能不够扎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欠佳,组织协调能力还有待提高。

总的来说,本次野外实习虽然有苦有累,但是我在实习中我获益匪浅,提升了理论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了准备,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奠定了件事的基础!

第三篇:川农业大学体育系

四川农业大学体育系

管 理 条 例

四川农业大学体育系

2005年4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1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组织建设„„„„„„„„„„„„„„„„„„„1 岗位职责„„„„„„„„„„„„„„„„„„„2 学习制度„„„„„„„„„„„„„„„„„„„7 教学管理„„„„„„„„„„„„„„„„„„„7 安全管理„„„„„„„„„„„„„„„„„„„10 群体和竞训工作管理„„„„„„„„„„„„„„11 场地器材设备与教学维持费管理„„„„„„„„„12 师资队伍建设„„„„„„„„„„„„„„„„„12 科研和社会服务„„„„„„„„„„„„„„„„13 劳动纪律与奖罚规定„„„„„„„„„„„„„„14 附件„„„„„„„„„„„„„„„„„„„„„15

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体育教研室由体育教师和教辅人员组成。

第二条 教研室的主要任务是在基础部的领导下,组织安排全 校体育课教学、课外锻炼、运动队训练、竞赛、科研、教改、师资 培养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同时组织全室教职工认真完成上级 下达的各项任务。

第二章 组织建设

第三条 应充分发挥教研室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 模范作用,党支部工作必须渗透到教研室建设与发展的各项工作之 中,调动全室人员积极性,应具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第四条 教研室设主任一人,主持全室工作,设副主任二人, 分管教研室工作,设秘书1—3人,协助主任、副主任工作。

第五条 教研室按年级设男生教学组,组长1人。女生不分年 级设一个教学组,组长1—2人。组长负责本组教学中各项工作。

第六条 教研室设教学指导小组,组长1人,组员2—4人, 由副高以上教师担任,指导小组对教研室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科 学研究、师资培养工作进行研究、咨询和督导。

第七条 建立全室人员档案,包括政治思想表现、完成本职工 作的效果与成绩,并对教师在教学、科研、教改、人才培养、社会 服务等方面的情况每年度作出结论。

2 第三章 岗位职责

第八条 教研室主任与职权 l、教研室主任、副主任的任职条件

(1)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原则上由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 师担任。

(2)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业心强,办事公正,作风正 派。

(3)有较高学术造诣,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学术风格高尚。

(4)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工作能力,能团结全室教职工发挥 集体效能。

2、教研室主任的职责

(1)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布 置、落实、检查各项工作。

(2)组织全室人员认真完成教学任务,负责各教学环节的质 量检查与业务考核。

(3)组织制定(修订)教学大纲,编制教学日历,选用、编 写与审核教材及课程命题、考核等。

(4)组织教学研究与改革,抓好课题建设工作和课程评估工 作。

(5)组织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和社会服务工作,协 同本室人员搞好课题攻关。

(6)协助学校加强教师梯队建设,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 注重中年教师承上启下的作用,抓好学术带头人的培养。

3

3、教研室主任的职权

(1)安排决定本室人员的工作任务。

(2)按规定分配有偿服务报酬和奖金。

(3)推荐本室成员提职、晋级和奖励。

(4)推荐本室成员进修学习和外出考查。

(5)统一调节和使用教研室的教学经费。

(6)检查本室成员履行职责情况。如检查教案、讲稿、上课、练和群体辅导等工作。

第九条 教研室副主任职责与职权

1、搞好分管工作并协助教研室主任完成学校体育工作任务及日常行政工作。

2、教研室主任不在校时,履行主任的职责与职权。

第十条 教研室秘书

直接协助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工作,完成教学、场地器材管理等项工作任务。

第十一条 教学组长

教学组长在教研室主任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以身作则,坚持原则。坚决贯彻执行教研室的决议,保证本组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完成。

1、负责制定本组教学进度,组织本组成员认真备课、研究教法、集体锻炼等活动。

2、掌握本组教师教学情况,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汇报,及时解决。

3、负责组织拟定试题,统一答案(送教研室主任审定),组织

4 本组成员进行该年学生考试和评分工作。

4、提前向场地组提出近期需要的场地器材情况。

5、作好本组各项工作记录,认真填写《教研活动记录薄》,每学年应书面总结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 教学指导小组

教学指导小组负责对教研室的教学、科研、教改等工作进行研究、咨询和督导。

1、根据《四川农业大学听课制度》,教研室正、副主任和教学指导小组成员。每学期听、看课不得少于5学时,并认真填写《听课记录表》交教学指导小组长。听、看课本着“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热情帮助、旨在提高”的精神,与主讲教师交换意见。

2、教研室建立教学检查值班制,由教学指导小组人员轮流值日进行教学常规督查,对出现的问题协助教研室解决处理。

3、按《四川农业大学教学运行管理规定》,研究和检查各教学环节的情况,对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教师提请教研室采取必要的整改措施。

4、针对体育学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指导教研室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充分发挥全室集体效应,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第十三条 体育教师

1、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教研室的各项管理条例。

2、体育教师的工作包括教学、训练与竞赛、群体辅导(早操、

5 课外活动等)、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在各项工作中必须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作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学生正确引导,全面负责。根据体育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情国策的教育。

3、教师必须执行教学计划。课前应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教案和讲稿要求科学合理,简明实用。

4、教师在课堂上应认真执行教案,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施行启发式教学,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做到教学目的要求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时间分配合理,负荷适宜,方法有效,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准确,语言精练,生动流畅,板书规范,教态端庄,服装整洁(实践课、训练辅导着运动装),提高教授内容的可接受性。

5、教师对任课班级按每周1—2年级出5次早操,3年级3次,4年级2次,以及每周每班2次课外锻炼的要求严格管理,认真辅导。

6、严格执行考试、考查制度,遵守监考、阅卷、评分纪律。

7、担任代表队训练工作,要求制定训练计划,科学管理,科学训练,提高训练水平,提高运动成绩。

8、承担下院辅导任务的教师,应主动积极同所在院协调配合,做好群体辅导工作。

教师的群体辅导工作表现情况,各院以书面形式反馈体育教研室后进行评定并存档。

9、课内外教师都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6 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10、教师必须服从安排,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安排的各项活动,积极承担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十二条 行政工作人员

1、办公室行政工作人员要遵守上下班时间,完成日常行政事务工作,做好各类资料、档案及办公用品的收发、登记保管。做好计算机的使用及管理。完成教研室安排的各项工作。

2、每年应主动与卫生科衔接,认真做好办证体检、各年级与毕业班机能、形态测定等工作。

第十三条 教辅人员

1、负责运动器材的保管与出纳,认真登记,经常清点整理,保持整洁,防止损坏丢失,因失职而造成的损失应追究责任,并予以赔偿。

2、负责场地器材设备的维修保养和安全检查,确保场地器材和各项设备的正常运作。根据教学、训练、竞赛的安排,准备器材、布置场地,器材用后收回归类,妥善保管。

3、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根据体育教学的特殊性,若1—2节无课上午上班可晚一小时,下午下班晚半个小时,凡有课均须提前到岗,上班时间不得离岗。

4、提高服务质量。在与师生的接触中说话和气、态度热情、友好合作,积极支持教师工作,支持学生体育锻炼,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和锻炼条件。

7 第四章 学习制度

第十四条 执行学校统一的政治与业务学习计划,严格考勤,提高学习效果。

1、政治学习小组长应认真组织好每次政治学习,每月2—4次,保证学习时间,并根据需要布置自学。结合思想教育可组织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

2、全室教师每月进行1—2次集体业务技术和基础理论进修学习,每次2小时。每学年请校内外专家讲学1—2次。

3、行政工作人员和教辅人员按学校要求,由教研室提出具体业务学习内容,提高业务能力,适应该项工作的需要。

4、教研室按上级要求,年终对全室人员进行全面的政治和业务考核,考核结果存档。

第五章 教学管理

第十五条 体育教学任务

1、教师应按体育教师职责到岗上课,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凡缺少教案和讲稿,凡备教备课不充分,讲解示范有误为教学违规,凡备教备讲错误,讲解示范错误为教学事故。

2、考核、技评、测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按教育部制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根据我校实际,实行平时随课考试、学年累计评分的百分制记分方法。

8 (1)学生形态、机能由卫生科测试,其数据送体育教研室交各任课教师保存。

(2)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实践课进行技术评定,技评前各年级应统一项目、统一标准。

(3)理论课考试集中于每年6月份进行,由教务科统一安排考试时间、地点及监考人员,由任课教师评分,必要时可交叉阅卷。

(4)每年在5月份进行五项身体素质测试(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学生可在同类项目中选其一项, 由同时出席的教师换班测试,实行考教分离,班主任随班监考。

(5)课外体育锻炼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早操和课外活动出勤表现评定。

以上各项实际得分与奖罚分之和为最后得分,并登记于学生成绩表交教务处。凡学生成绩登记差错,人数在1%内为教学违规。

各年级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均由各教学组组长交教研室审定并存档。

凡技评、测试标准不详;凡理论考试命题含义不明确或书写不清,影响正常考试者:凡命题出现错误,考试过程中发现后予以更正均为教学违规。

凡擅自改动教研室统一规定的技评项目及标准;凡试题深度、广度和题量严重失衡,在规定考试时间内80%的学生做不完考题或50%的学生提前一半时间交卷:凡以各种形式泄露考题或考试内容;凡分发试卷发生差错;凡丢失试卷造成试题泄密;凡考试成绩划定后,毫无根据地更改分数;凡对考试违规行为不加制止,造成不良

9 影响均为教学事故。

第十六条 体育课教学常规要求

1、上体育实践课,教师应于课前10分钟到岗,遇雨应于课前15分钟到岗。教辅人员应比教师提前5—10分钟到岗。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协调利用场地器材。

凡上课或考试前10分钟才打开保管室,凡场地器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准备仍不充分,影响正常教学为教学违规。教学人员凡无故迟到、早退、旷教、旷工为教学事故。

2、体育实践课一般为两节连上(100分钟),若课间不休息,可提前10分钟下课。

3、教师若因公、因事、因病需要调课、停课,必须事前严格按照请假制度逐级办理有关手续。若因天气或场地器材等原因无法正常上课时,则按高年级让低年级,本科让专科,男生让女生的原则协商解决。停课教师应向在场的教研室主任或教学组长汇报并登记停课班级和应上内容,补课后注销。

若擅自调课、停课或委托他人代课,或随意减少教学计划规定的时数,或随意变更教学内容为教学违规。

第十七条 开展教研、进行教改、提高教学质量

1、教研室每学年安排1—2次教学专题研讨。

2、教研室定期安排组织教师的示范课、公开课、检查课和试讲课。执行《四川农业大学听课制度》,对课进行常规测定,作定量、定性分析评价,并按《四川农大体育课评分表》予以评分定级,将

10 结论存入教师本人档案。

3、教研室每学期进行期中和期末两次教学检查,期末教研室和各教学组写出书面总结存档。

第十八条 教学违规和事故的检查、处理

1、教研室负责检查本室的教学违规或事故,包括对学生进行调查,并及时将检查情况向上级汇报。

2、教师有权监督反映。

3、违规和事故处理办法

①违规达2次或2项,折算一次事故,1学年内发生1次教学(管理)事故者,学校通报批评。

②一学年出现2次教学(管理)事故者,除通报批评外,年终考核不合格,不得申报当年晋升高一级技术职务。

③一学年发生3次教学(管理)事故及其以上者,给予行政纪

律处分,并扣除该学年课时津贴或年终奖的50%以上。

注:本条例有关教学(管理)违规和事故的处理办法,若与学校有关文件不符之处[主指校教发(1999)28号文]应予以修正。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十九条 为尽可能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树立“安全强身”思想是体育运动健康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

1、教研室、教学组,教师层层进行常年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任课教师对学生尤其是新生进行运动锻炼的安全教育,并发放、宣

11 讲有关安全须知。

2、各运动场所设置相关锻炼须知和警示标语。

3、每年游泳池开池之前教研室应对游泳池的安全管理等工作进行专门研究,教师应及时向任课班学生(含代课、班)传达,强化安全意识并形成制度。

4、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的内容采用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5、若教师或教辅人员失职造成损失或伤害事故,视损失和伤害事故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6、学生在锻炼时一定要遵循锻炼的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尽量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由于学生不遵守安全管理制度造成的伤害事故,责任由学生自负。

第七章 群体和竞训工作管理

第二十条 学校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校代表队的训练及各类比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教研室副主任分管。

1、校学生体协主席由校级领导担任,副主席由校办主任、学生处处长、体育教研室主任担任,秘书长体育教师兼任,各单项协会设正副理事各一名,技术顾问一名(体育教师),以确保协会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2、分配与管理各院群体经费,专款专用。

3、组织管理全校各院群体活动,为各院指派一名体育教师常年下院辅导。

12

4、每年进行全校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的汇总、统计、上报、验收和评比工作。

5、统计全校学生早操,课外锻炼的出勤率,组织检查、抽查和评比。

6、制定有关竞赛计划和规程,经教研室讨论同意后执行。

7、协助校体委承办一年一度的全校性运动会。

8、负责校代表队的选拔、组队,审查代表队训练计划及校外比赛计划。

9、组织培训大学生裁判队伍。

第八章 场地器材设备与教学维持费管理

第二十一条 教研室根据教学维持费,有计划地订购器材、设备、修缮场地,以保证教学、训练、竞赛、群体活动的正常开展。

第二十二条 教研室领导集体研究,合理使用教学维持费,执行上级制定的财金制度,接受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三条 校内外人员(单位)借(租)用运动场地器材设备,必须事前先与教研室联系,在不影响教学、训练比赛和群体活动正常开展的情况下,经校办同意,按《四川农业大学运动场地器材和设备管理办法》办理手续,方可使用。

第九章 师资队伍建设

第二十四条 制定本室师资队伍培养计划,做到定方向、定任

13 务、定措施,保持师资队伍的合理结构。

第二十五条 教师进修以在职为主,校内外学习相结合,注重在教学、科研等实践活动中培养教师。

第二十六条 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发挥其特长和经验,抓好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搞。

注重中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承上起下的作用,要求全面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帮助支持他们晋升高一级职称。

保护和发挥青年教师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性,为青年教师指派导师帮助他们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教学、科研等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指导他们撰写论文。建立青年教师试讲、听课制度,并及时讲评交流,使之尽快成为骨干。

第二十七条 尽可能支持教师担任校外竞赛、裁判等工作及参加各类学术活动。

第十章 科研和社会服务

第二十八条 设立科研小组,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坚持科研教学互补互促的原则,组织教师积极争取科研课题,开展科研工作。

第二十九条 开展学术活动,进行学术交流,鼓励教师撰写论文,每年7月中上旬举行教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推荐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