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大全)》。
第一篇: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研究目的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岁月,儿童并不像成年人那样现实,他们更多地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而现行的小学作文教学的核心思想、其出题所依据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却是违背儿童思维规律的。童话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故事,它打破了日常生活的局限和羁绊,使孩子们从平常状态中超越出来,在理想世界里畅游。是儿童感到特别亲切的文学形式。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象力激发出来。因此,指导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学生们将探究的触脚伸向了广阔童话空间,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拓展学生的空间,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情感和学习策略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校秉承一贯的“创新、求实”的教育理念,教学的角度提出了以趣促学、以动激思、活化教材、整体发展的教学原则,因此我校在教学中将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以激趣、促动为载体,确立了课堂教学向纵深拓展、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由教师讲授向自主探究拓展教学理念,渗透于课堂、学科、综合实践、实践作业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
1、制定实验计划
每个教师针对各年级学情,在总体实验目标的指导下制定子课题。
2、加大教科研力度
结合我校教材的特点,我们在实验中开展示范课、反思交流、案例点评、资料展示、优秀教法推荐等活动,及时反馈实验信息,达到资源共享,并且多种教材取长补短,为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提供空间。
(二)实践阶段
1、在课堂教学中深化教学内容,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就注重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开放性情景、问题、任的设置,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空间,并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例如:在一课中,老师不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谈论在公园不该做的事,还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观察指出在其他地点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同时开展“文明小使者”活动,让学生通过编童谣、演小品、写标语、办报纸等活动深化教学内容。开放的课堂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如:在学介绍一课,老师引导学生就
2、在学科活动中发展学生能力,拓展学习空间。
生动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创作热情和表演欲望,因此,我们将这一活动向课外延伸,与校园活动这一大课堂有机结合。我们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在低年级开展了“童话歌曲大家唱”,中年级开展了“精彩童话剧”比赛,高年级开展了“故事比赛”“原创短剧”比赛等活动。同时,我们尽可能的为学生开辟更阔的展示空间,学生可以自荐自己作品,学校利用广播站、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3、在实践作业和特色作业中巩固学习成果,张扬学生个性。
实践作业主要是对课本知识的扩展和延伸,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实验、调查、操作来完成,在实践作业中我们将学科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的部分知识融合进来,让学生将自己的故事、想法、感受画一画、写一写,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给朋友写一封信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给老师发一封电子邮件;调查一下班中同学养宠物的情况;故事续编等创造性强的作业,在实践作业中还有单词积累卡、名言积累卡、句妙语等信息集成类作业,使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和创新。
四、课题实施效果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内容、方式、策略等方面都得到整体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提高,学生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而是将学习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
1、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展和提高。
在“童话育人”课题的实验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扩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的使用语言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如:在谈到水果的时候,学生搜集了数十种水果的名称,在谈论感觉的时候学生能说出人体的基本感觉,在谈论形状时学生掌握了基本形状的词汇,以此类推,在每一单项知识扩展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当他们在描述水果时,他们会从颜色、感觉、形状、味道等多方面进行表述。
同时学生的个性得到保护,探究和质疑能力大大提高。如:当老师提问“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在回答之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学生会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原因,知识得到更加灵活的运用,达到创新和提高。
2、养成了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在实验中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通过小组学习,促使学生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如:学生在学习中展开讨论、辩论、表演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他们除了分享别人的成果外,也为别人提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学习空间更加开阔。
3、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在实验中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都得到提高,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阐述原因,保护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通过大量课外知识的积累,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开拓了眼界,能够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实践解决问题,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实践,充分开发学习潜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实践中我们还是初探者,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但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们会从中收获累累硕果。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但是没有能力和条件将子女安置在其所打工的城市入学就读,只能将其留在老家,由单亲、老人或者亲朋好友照顾。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农村少年群体—留守儿童。我县毗邻珠三角,外出务工人员更多,留守儿童现象更普遍。根据容县教育局基教股的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县留守儿童已达18761人。这些留守儿童长期在留守状态下生活和学习,普遍存在着学业失败、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生长,甚至危害到家庭和社会。据搜狐新闻网报道,武汉大学在调查中发现,七成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2009年12月,浙江永嘉市高中,有两名留守女生结伴烧炭自杀。可见,留守儿童的问题的严重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很多专家学者对此也做了大量研究,许多基层教育工作者也在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我校教师韩妙就开展了《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县教育局教研员覃广娟主持开展了《留守儿童德育策略研究》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探索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日常行为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相关的建议。总的来说,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是,对于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的还很多,特别是留守儿童自我教育方面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这让我们的研究站在更高的起点的同时,又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1、激发留守儿童的潜能,指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实现自我成长。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孙炳海认为:青少年要做自己的心理老师,人是有心理弹性的,人可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2、留守儿童完全可以在逆境里健康成长。高尔基说:苦难是一所大学。留守儿童虽然要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困难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只要勇敢的面对困难,不断锻炼,就能健康成长。在逆境中成长的留守儿童,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要比别人更有竞争优势。
(二)创新之处
1、目前,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呼吁社会给留守儿童以关爱,是外部因素起作用的“输血”型的教育模式。本课题是从留守儿童的心理角度出发,诱发留守儿童的潜能,进行自我教育,实现自我成长,是内部因素起作用的“造血”型的教育模式。
2、目前,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以一个班级或一个学校的留守儿童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视野狭窄,研究成果有限。本课题成员来自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局教研室和县里的四所中学,研究的视野更宽,研究的对象更广,得出的成果将更具普遍性。
3、利用网络技术搭建研究平台,加强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迅速推广研究成果。
四、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在于,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培养心智健康的合格人才。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极大关注。11月29日至30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李长春强调,要着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就是要为国家培养心理要正常、人格要健全、思想要向上、生活要独立的人才,让留守儿童成长为祖国坚强的一代。
五、研究的理论支持
留守儿童研究是一项及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要有充分的理论支持。我们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我们的研究始终要以人为本,以留守儿童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心育人、以己育己,培养懂得自我健康成长的人。为此,我们把以下理论作为研究课题的主要依据。
1、 动机理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洛夫斯基认为:动机是与满足某些需要有关的活动的动力。托尔曼通过对动物的实验,提出行为的目的性,即行为的动机是期望得到某些东西或企图避开某些讨厌的东西。
2、 中学生心理特点理论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性格发展形成时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旺盛,因而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3、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自我教育涉及学生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自我教育的作用比教育更重要。
五、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总结出一套指导留守儿童自我成长的教育模式,为学校德育工作探索出一条新路。
2、通过研究,研究者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搭建一座桥梁,为创建和谐校园,培养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3、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QQ、公共电子邮箱,在研究者与研究者、研究者与留守儿童、研究者与其他教育工作者之间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使本课题的研究走出校园,置身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中,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六、研究内容
1、指导留守儿童进行自我教育,走出心理缺失的阴影。
2、指导留守儿童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
3、指导留守儿童进行自我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指导留守儿童进行自我教育,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七、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1、本课题的研究,以陈桂森为总负责人;以梁焕春、覃广娟为理论总指导,把握课题研究的大方向;其他课题组成员即分工又合作,负责课题的具体研究工作。
2、以容州一中、县底中学、十里中学、江口中学四所中学的留守儿童为研究的面;以个别案例作为研究的点。点面结合,辐射全县。
3、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建立QQ、公共电子邮箱,在研究者与研究者、研究者与留守儿童、研究者与其他教育工作者之间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采用问卷调查、留守儿童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等方式,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
2、个案研究法
每个课题组成员选取2—3个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跟踪调查与研究
3、 经验总结研究法
采用经验总结研究法,及时进行个案总结、阶段总结,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八、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4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现代教育心理学》、《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搜集国内外研究留守儿童的有关资料,为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调查了解阶段(2010年5月—2010年10月)
采用问卷调查、座谈的形式,调查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四所中学的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并形成调查报告,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3、探索试验阶段(2010年11月—2012年6月)
针对调查研究中总结出的问题,采用个案研究法,对留守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研究。就研究中出现的偏差,及时进行总结和纠正,形成一整套的教育模式。
4、总结和推广成果阶段(2010年5月—2010年10月)
对课题组的研究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起草并完成研究总报告,申请有关部门进行结题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