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推荐4篇)

时间:2022-05-25 23:50:07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6456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推荐4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推荐4篇)》。

第一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选题依据

凯特•肖邦是美国十九世纪末期女权主义的先驱。她的代表作《觉醒》以独特的视角审视女性置身于男权社会的痛苦和无奈。堪称是美国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上经典的女权主义作品。通过搜集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和权威网站对该文学作品的研究,加上对该作品的反复阅读,我对凯特•肖邦所描写的当时社会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从我所搜集到的对《觉醒》的研究可见,国内国外对该文学作品都比较感兴趣。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1899年)发表已超过百年,今日已经是美国大中学校的教材。《觉醒》出版后,评论家和公众只看到她在该书中对不贞事件采取了坦白并认为无罪的态度,因而对此感到愤慨,这使得肖邦几乎放弃了创作,小说本身也被遗忘了几十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一些严肃认真的评论家才将注意力集中到《觉醒》开拓性的心理现实主义、象征性的意象以及艺术的诚实性等方面,她的作品也因此获得重新评价;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凯特•肖邦被美国女性主义者重新“挖掘”出来的同时,《觉醒》得到了除女性主义之外的更加广泛意义上的解读,如浪漫主义、超验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存在主义等,并被认为是一流佳作,依然具有进一步被解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觉醒》的魅力还远远不止于此,有学者提出该作品中还表现出摆脱所谓霸权文化的控制的希望。现在对该作品的研究角度就比较宽泛,而且更加具体细致了。由于女性主义的觉醒是一个心理过程,很多学者都从心理的角度,分析女主人公埃德娜心理成长到觉醒的整个过程。也有一些学者将重点放在对人物的分析上,剖析当时社会上男性和女性地位的差别。还有一些学者从很细致的角度看该小说里的象征意义。此外,还有大批的学者将《觉醒》与其他女性主义作品,例如莱辛的《金色笔记》,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等进行对比。可以说对该作品的研究角度还是很丰富的。

因为觉醒过程已经有很多人研究得很透彻了,我想将我的论文重点放在女主人公觉醒并死亡的结果上。从这个结果,再倒回去看导致这一结果的各种因素。于是,我发现,女主人公会觉醒并最终走向死亡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必然。因此,我的初步设想是重点分析处于特定环境下女主人公觉醒的必然性和死亡的必然性。这个必然性是由当时社会的各种现状决定的。这篇论文将不仅仅是对作品中人物的分析,更是对当时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的进一步挖掘和探索。

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及可行性论述

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往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为我的这篇论文将不仅仅是对人物命运的分析,更是对当时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深入探索,所以,我认为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女权之花的绽放、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发展过程看现今男女平等的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凯特•肖邦的写作风格细腻而生动,不难从她在该作品中展现的各个侧面来分析女主人公觉醒和死亡的必然性,更进一步认识当时的社会。加上我阅读了大量国内外学者对该文学作品的研究和对该作品反复阅读,我对该时代背景下的男权社会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该设想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凯特•肖邦:《觉醒》

贝尔•胡克斯:《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

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

埃里希•弗罗姆:《逃避自由》

郭颖、王冉:《浅析〈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的悲剧命运》

谷红丽:《觉醒》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与解构

关晶:《女性的觉醒》----凯特•肖邦小说《觉醒》的女性主义解读

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

鹿清霞:《自由与责任的冲突——〈觉醒〉再解读》

郭艳颖:《男权社会女性的困苦与挣扎》——谈凯特•肖邦的《觉醒》

第二篇:外国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胎记》论女性独立意识的缺失造成的男权膨胀和社会悲剧

一、 课题的意义:

《胎记》收录于美国 19 世纪著名小说家纳撒尼尔• 霍桑成熟期所出版的小说集《古屋青苔》 , 与作者的《年轻人布朗》 、 《教长的黑面纱》 、 《拉帕西尼 之女》等并称 , 是美国短篇小说的瑰宝之一。 当时,男性思想在社会上体现在政治、 经济、 法律、 宗教、教育、 军事、 家庭等领域中, 所有权威的位置都留给男性。 男权思想为主导的社会强调男性统治的自然基础, 认为男女的差别是自然的, 限制和阻碍女性的创造力, 不让女性接触社会知识和文化成就的很多领域。 在男权机制下,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男性对她们享有所有权。这就决定了女性的从属地位,男性对其任意摆布,女性的反抗权几乎被剥夺但这并不是说女性没有反抗的权利。之所以乔治亚娜会成为杀死自己的帮凶就是因为她主动放弃了反抗的权利,放弃了作为一个人作为妻子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平等的夫妻关系变成了主客体关系。 本文试从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残害及女性自我屈服的角度来探讨女主人公乔治亚娜是如何被迫害致死的,并得出一个简单但重要的结论——独立对于女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 所属领域发展状况:

在霍桑生活的19 世纪初到19 世纪中叶,美国的历史发展还不到100 年,从社会经济到思想意识还没有完全脱离旧的欧洲大陆的影响,当时欧洲大陆基督教的宗教主导地位已经建立并传入到美洲新大陆,尤其是在欧洲由于宗教改革而受迫害逃离到新大陆的移民,目的就是要坚持宗教改革的思想,追求宗教自由。

但是无论是传统宗教还是改革后的新教绝大多数都秉承基督教的圣书《圣经》,而《圣经》中对两性关系的定位是用“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做成的”来体现的,所以女人是男人的一部分, 是男人附属物的观点得以顺理成章。

《圣经》开篇宣扬女人是“祸水”,正是夏娃没能抵制住诱惑才导致亚当一起堕落,最终被赶出伊甸园。《圣经》中的这种女性应该服从于男性或者必须被男性控制的思想对世俗世界男性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局面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宗教思想中男性对女性的控制也体现在了法律和世俗做法上。

从古至今世界许多国家的法律条文到世俗做法很多也体现了对妇女权利的轻视和对男权的凸显。世界文明古国埃及的《汉谟拉比法典》中就有法律条文规定:“如果一个自由人的妻子被发现与人通奸,此二人应被绑后投入水中溺死;如果该妇女的丈夫希望赦免自己的妻子,国王则赦免该妇女”,可见女人的命运是掌握在男人手中的,不管女人对错误的出现是否负有责任。“女人不仅在社会事务中而且在婚姻生活中必须从属于男人。”男人以美德和权力统治着世界和女人。

法国女权主义活动家、著名的文学家西蒙娜•波娜•波伏娃也曾论证道:“女人是造成的,而不是生成的”,“妇女们总是依附于男人,虽然不是他的奴隶。两种性别从未平等的分享这个世界”。甚至今天,妇女的处境已经发生了改变,他们仍被严重地束缚着。在法律上、政治上女人的地位和男人相差很远,即使她的权利在法律上得到了抽象地承认之后,长期持续的习俗也阻碍了这些权利得到实现。

女人的软弱和社会政治权力对妇女的排斥,不断加剧了男人的男权思想, 不管多么懦弱的男人骨子里都有着对女人强烈地控制和支配欲望。在这种文化氛围中饱受熏陶的阿尔a自然而然接受了这种思想, 并借助于由男权优势掌握的科学知识努力将对女人控制于股掌之间的欲望付诸于实践。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文先阐释“胎记”的内涵以及当时美国社会的宗教及社会思想发展状况。紧接着简单介绍作家生平和著作。透过该代表作研究当时的社会现状,阐释了女性没有独立意识,只能依附于男性甚至被男性当作私有财产,以及肆意侵犯迫害的悲哀。最后从小说中得出结论。在男权社会里,乔治安娜的悲剧在不断上演,她们被各种不合理的机制所压制,精神和肉体都受到了残害。 面对这样的悲剧女性应该拿出自己的武器——独立。

独立并不是说要成为女权主义者,和男性针锋相对。在提倡男女平等的当代,女性应该保持经济和精神的独立,既不能强求自己一切与男性看齐也不能一味的崇尚男性听其摆布。在继续承载“贤妻良母”的美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坚持人格上的“独立性”与“主体性” ,这样乔治亚娜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四、研究方法:

一,采用分析的方法。从语言表层结构和作品深层意义出发,对胎记中的人物进行阐述。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分析造成这种社会现状的根本原因。

三,运用主观能动性,结合当时的客观现状进行剖析,得到思想的升华。

五、研究手段:

作者主要通过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和外国语学院资料室查阅相关资料,比如文献、著作、杂志等, 以及通过“中国期刊网", 等网站,搜索相关资料,并通过在结合导师提出的宝贵意见,来分析和解决该问题,最终完成本课题。

六、研究步骤:

首先,通过书籍的阅读,领略胎记的内涵和意义,对小说有初步的认识。 其次,认真对所选题进行了分析和综述,从多个层面总结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的原因。 最后,综合以上的分析和得出的论点,引出作者深沉的思想认识。

七、参考文献:

[1] 陈榕.驯顺的灵魂和叛逆的身体[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7).

[2][美]霍桑.霍桑小说全集[C].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3] 史永红,张丽娟.论《胎记》与《拉巴契尼的女儿》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03).

[4][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霍桑.霍桑小说全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0.

[6]Elliott, Emory .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 C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8.

[7]Matthiessen, F1O. The American Renaissance [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54. [8]Van Leer , David M. Aylmer Library: Transcendental Alchemy in Hawthorne The Birthmark [J ].ESQ 22 (1976) : 211 - 20.

第三篇:语言学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语言学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因此英语语言学的重要性不可言喻。为大家分享了语言学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文题目:A Study of Different accents in Specific Places on English Translation

一、立题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或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等)

随着文化在越来越发达的传播媒介中进行交换传递,汉语和外国语尤其是英语的译入和译出,不仅在内容上有着爆炸式的增长,不同的版本和文体风格也令人感到不知如何选择。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语言习惯,文化传承们甚至是地方特色的独有语言词汇,都极大地影响着译文的内容和对读者的影响。

文字是人类长久交换文化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而相异的语言文字能在持有不同语言的人群之间相互传递,翻译功不可没。人们在输入,理解,吸收信息时,需要将输入的信息与已知信息(即文化背景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更快更准确的了解信息。而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但能增强人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更加精确地传达原作者的精神和意志。只有比较规范的掌握了统一语言是通用地区的不同用语习惯,我们才能在翻译和理解过程中做到对原作者思想的最大继承。

掌握英语的不同方言在翻译中用于的差异,不仅对于书面语言的理解力提高有着极大帮助,对于我们一直致力于的无差别文化的传播与协作都有巨大推广效应。而如果有广泛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广泛的阅读经验就会最大限度的消减英语地方语言对翻译的负面,增加正面的作用,例如幽默和讽刺。

国内外学者都曾经尝试把英语语言使用国家的国情和文化作为翻译的接入点,针对这种论调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如果能够正确掌握不同英语地方语言词汇的恰当翻译方法和翻译风格,理论上可以更好的掌握文化交流的方向,达到更完善的不同语种的翻译目的的实现。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

主要内容:

1.文化背景知识的范畴

2. 对英语国家的大体概况分析

3. 地方特色语言词汇

4.关于文学着作的不同版本翻译的分析与比较

预期目标:

1.对英语的地方语言的介绍及列举

2.确立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在翻译方面对翻译的影响

3.探究问题,提出策略

三、研究方案(思路)

1.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查找资料,了解当前翻译领域和翻译大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2.实例调查,记录经典的差异版本的翻译语言。

3.分析调查结果,探究性的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应对策略。

四、论文进度安排

X月上旬 做好开题报告 X月下旬 搜集资料,完成整体框架

X月上旬 基本完成论文,向老师汇报工作进度和质量

X月中旬 根据老师的指导,修改论文并完善论文质量

X月下旬 完成论文 X月 熟识论文内容,做好答辩准备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Brown, H.Douglas.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 Andrew D. Cohen.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Peter Newmark.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4] 刘振前,肖德法。 外语学习策略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5] 蕲海林。翻译理论的实践价值--从习语翻译看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6

[6] 专八英语考题研究组(主编)。专八英语翻译考题冲刺60课[M]. 上海: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 26-27, 101-102.

[7] 2007考研英语辅导之王文柯讲义 2010

[8] 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 上海外国语出版社 2006

[9] 廖建华。 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的英语学习因素[J]. 狂英语教师版, 2006(10)。

[10] 伍新春 & 张军。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教育理论基础(通用版)[M].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181.

[11] 应国丽。 认知心理学的三个维度与英语听力理解[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9(1): 82.

[12] 张从益。 文化语言学研究[M]. 陕西: 西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 7.

[13] 西方翻译简史 谭载喜着(增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14]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陈福康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开题报告范文

2.花卉开题报告范文

3.教师开题报告范文

4.关于开题报告得的范文

5.世博开题报告范文

6.开题报告格式及范文

7.课题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的写法

8.2016年开题报告范文

9.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0.教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四篇:外国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作为一种思潮,唯美主义历史悠久。往上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即便是今天,唯美主义也仍旧在启发着当代艺术思潮。

在古希腊时期,卡利马科斯曾创造出一种 亚历山大里亚诗体 ,被认为是西方唯美主义思潮的最早起源。在后来的古罗马晚期诗歌和文学中,得到进一步发展。18世纪,康德首先提出审美活动的独立性,这是从理论上论证唯美主义的开端。康德之后,莱辛、歌德、席勒等人也对唯美主义进行探讨,而19世纪戈蒂耶 为艺术而艺术 (Art for art s sake)的口号推动了唯美思想明确理论体系的建立。美国诗人、作家爱伦坡在《诗的原理》中响应 为艺术而艺术 的口号,英国的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亦积极回应戈蒂耶的主张。在19世纪的英国,唯美主义两次达到高潮,王尔德是这一思想的中坚代表,是继承者亦是实践者。

唯美主义者反抗社会功利、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强调超然于生活的艺术纯粹、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们尖锐批判物质社会,倡导应享受美的形式,充分享受个性。作为欧洲文艺思潮中有深远影响的艺术流派,对唯美主义的研究从来是艺术理论探讨的重点话题。

唯美主义的特征在于 超现实、超道德和无目的性 ,所谓超现实是指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高于生活 ,正如王尔德所说, 生活模仿了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 ;艺术可以反映道德,但艺术是纯粹的,仅受艺术家道德观念的影响,艺术本身并无道德与不道德之分;而 所有的艺术都是无用的 (All arts is quite useless),不应该被利用来获得任何经济或社会效益,或者巩固道德的地位。

唯美主义与功利主义观点相对,不仅开拓了题材,也建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王柯童,曾海珠,2015,p68)。但对唯美主义理论的批评也不少见,比如有学者认为唯美主义 反对为教义而艺术,这是进步的,但是他们矫枉过正,宣扬艺术并非来源于生活,力图以艺术来美化生活,颠倒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并是艺术脱离现实,这又注定是行不通的 ;并且 由于过分强调超道德而陷入感性崇拜,反而使美庸俗化 。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张莉、刘晓茜,2015,p38-39)

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界影响也很深远。20世纪初,随着林纾等人译介的西方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在中国问世,唯美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本土。周作人对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的译介是唯美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端,随后陈独秀对王尔德喜剧《莎乐美》的介绍,及代表五四新文化的《新青年》、《新潮》杂志对王尔德作品及其生平介绍,使中国现代文坛出现一股 王尔德热潮 ,还有朱维基翻译的《谎言与颓败》,林语堂翻译的《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以及梁实秋的《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等等,将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思想的译介和初步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20世纪90年代,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又受到中国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的重视,认为唯美主义虽然 唯心 ,却明确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虽然 极端 ,却构建了真、善、美相结合的审美观;虽然 片面 ,却主张艺术与现实的关联,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本选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选题撰写框架

拟参考的书目

专著:

[1] 王佩兰.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M]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2] 龚翰熊. 欧洲小说史[M]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

[3] 徐葆耕. 西方文学之旅[M] .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年。

[4] 薛家宝. 唯美主义研究[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期刊:

[5] 宫昀. 王尔德《道林 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主义体现[ J] . 考试周刊,2015(11)。

[6] 田红燕. 王尔德的艺术和人生[ J] . 聊城大学学报,2015.

[7] 张介明. 从《道林 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J] . 外国文学研究, 2015, (4) .

[8] 傅琦. 《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7)。

[9] 王柯童、曾海珠. 《论唯美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特征》[J]. 中国比较文学,2015,(3)。

[10] 张莉、刘晓茜. 《清醒的扑火飞蛾》[J]. 中州大学学报,2015,(4)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推荐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