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英语广告的特点及翻译策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推荐5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英语广告的特点及翻译策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推荐5篇)》。
第一篇:英语广告的特点及翻译策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广告的翻译特点及策略分析
姓名:xxx学号:xxxxxxxxx专业:xxxx
学校:xxxxxxxxxxxxxxxxxxx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快,英语广告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英语广告用词简洁,隽永,却有着丰富的含义,让人意味深刻。随着人们紧跟时代潮流,英文广告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到各类广告中。如何使英语广告更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所理解,这正是本文提出的研究重点,了解英语广告翻译特点,以及对翻译策略的分析。
一、研究目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动了广告业的腾飞,英语广告翻译日益成为翻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翻译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不言而喻。广告是商战中的有力的武器,广告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他与普通英语有着较大的差别,本文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广告英语的语法特点、句法特点和修辞特点三方面分析了广告英语的特点,并浅析了其翻译策略 。英语广告翻译作为翻译学的一个新的领域,引起了众多的翻译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注意,发展仍然不够成熟和完善,这篇论文正是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英语广告的特点和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等重要意义的课题。从而为英语广告的翻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众多的翻译工作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同时也推动广告业及广告翻译事业的长足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国际商品贸易发达的今天,广告也日益具有国际性。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广告的翻译既要保留原文的精华,又要符合消费者的心理。与其他翻译不同的是,上述目的要在对一个广告语的翻译中实现,这就需要运用语言,营销以及美学方面的综合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应根据广告的特点,选用适当的表达方法,使译文在表达出原文全部信息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原文风格和表现形式,再现原文风貌。
三、动机及意义:
目前,英语广告的翻译比英语文学的翻译起步晚,发展不成熟,随着国际品牌打入国内,英语广告的翻译成为翻译领域的重要课题。目
前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对英语广告的翻译有了广泛的研究,《文学及语言巨献》杂志中多次刊登了中国的诸多学者关于广告英语翻译策略的文章,并且通过大量的鲜活的例子对具体的翻译方法做出了说明,虽然英语广告翻译的研究已经在国内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国内市场上,有的商家谋利心切且翻译人员也只是粗制滥造,使的众多品牌广告的翻译不够准确有的甚至偏离产品原本别具匠心的宣传口号,实际上是不利于商业和广告翻译事业的发展。因此了解英语广告的特点,提出并发展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是迫在眉睫。
四、主要内容:(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思路)
英语广告的翻译是翻译学的重要领域,因此英语广告翻译策略也是翻译领域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本论文从英语广告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不同的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力求寻求最佳的翻译策略,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处理不同类型的广告,使译文收到同原广告词同样好的宣传效果力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的进一步加强,广告在国际市场上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对应于广告翻译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因为英语广告的翻译水平直接影响着商品在消费者心目当中的形象,进而直接遏制了商品的流通和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严复根据自己翻译的实践在《译例言》一书中对翻译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标准,基本要求是忠实、通顺,英语广告的翻译亦然如此,通过准确的翻译达到对产品广告的二次创作,从而达到广告的宣传作用,由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广告事业迅速发展,对英语广告的翻译需求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英语广告的翻译理论的改进和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英语广告的诸多特点,提出了英语广告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直译,意译,音译,增译,缩译,转译„„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英语广告的翻译水平和准确程度。
五、理论框架:
1. Introduction
2. General Knowledge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2.1 Definition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2.2 The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2.2.1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
2.2.2 Cultural Advertisement
2.2.3 Conceptual Advertisement
3. Characteristic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3.1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3.2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3.2.1 Characteristic in Rhetoric
3.2.1.1 Parallelism
3.2.1.2 Personalization
3.2.1.3 Alliteration
3.2.1.4 Repetition
3.2.1.5 Simile
3.2.1.6 Pun
3.2.2 Characteristic in Syntactic
3.2.3 Characteristic in Syntax
4.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4.1 Literal Translation
4.2 Liberal Translation
4.3 Addition
4.4 Omission
4.5 Conversion
5. The Strategy to Avoid the Mistake in Translation
5.1 From the Viewpoint of Unequivalence
5.2 From the Viewpoint of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
6. Conclusion
六、研究基础:本文以英语广告为对象,从而总结出广告语的创新与否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广告的重要性,在这个研究目标的指向下,本文采
取了理论和文本相结合的方法,在进行文献分析总结与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各类创意广告的使用技巧进行详细的文本分析。目前我已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对《广告英语中常用修辞手法分析》和《广告英语》等著作进行了大量阅读与分析,并对其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使此论文的完成进行了初步的准备工作。
七、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取文献检索法,例证法和描述性研究法。
1.文献检索法:检索有关于英语体育新闻的词汇、句法、修辞及翻译理论 等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
2.例证法:结合具体例子,论证其语言特点,以支撑观点。
3.描述性研究法: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 予叙述并解释出来。
八、结语
综上所述,广告英语是语言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一种变体,其翻译特点和变现手法不同于其他语言,其中的广告类别多样化,突出的特点和修辞的大量应用,为广告英语烙上了极具特色,别出心裁,五彩缤纷的烙印,极大地丰富了语言,增强了语言的张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商业的需要。广告,即广而告之,是之浅层次的目的,取得最终经济效益才是其真正的目的。因此,我们在考虑翻译策略时,不仅要考虑其传播的广度,也要考虑其是否能被大众所理解、接受,以致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要翻译一则好广告,要从宏观上综合考虑社会的、人文的等诸多因素,微观上注重语言的把握。随着经济的发展,英语广告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探讨英语广告翻译特点和翻译策略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九、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1. 第七学期 第9周 选定论文题目
2. 第七学期 第10-18周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3. 寒假期间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4. 第8学期 第1--7周 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论文提纲
5. 第8学期 第8--10周 完成论文初稿
6. 第8学期 第11周 完成论文二稿
7. 第8学期 第12周 论文三稿/定稿及答辩
8. 第8学期 第13周 复答辩
十、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作者、书名论文题目、出版社或刊号、出版年月或出版期号)
[1] Catford, J. C. A. (1995) .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England Oxford Press.
[2]冯庆华,2007,《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
[3]黄乃圣,2003,《英汉广告的文化语境与翻译》,江西社会科学出版社。
[4]黄瑞红,2008,“广告英语的美学修辞及翻译策略”,长沙大学
[5]金惠康,2002,《跨文化交际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6]柳琼颖,2002,《广告人的目标在英文广告中的体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7]李秀平,2006,“英语广告翻译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中国翻译》第一期。
[8]王金,2001,“广告标语口号的套译”,《山东外语教学》第一期。
[9]汪滔,2001,《广告英语》,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0]王树槐,王群,2006,“英语广告语篇特征与汉语广告语篇英译”,山东外语教学。
[11]杨小燕,2000,《广告英语中常用修辞手法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2]杨琪,包通法,2006,“以文谋钱”的翻译目的论—广告文体翻译的理论思辨与实践,上海翻译。
[13]钟丽君,2004,“广告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中山大学学报论丛》第三期。
[14]张培基,喻云,1988,《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广告翻译开题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英语专业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论文
姓 名: 王 双
班 级: 英语11-4
学 号: 22110691
成 绩:
2014年11月
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中文)
审美心理对化妆品广告翻译的指导意义
论文题目(英文)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osmetics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Psychology
一、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 世界各国企业既充满了发展的机遇, 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企业不再局限于占领本国市场, 它们都在积极致力于国际市场的开拓。对企业而言, 广告是占领国际前沿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广告翻译正日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化妆品作为女性市场的主打商品,其广告翻译也不断的得到重视。对于广告翻译的研究,早期论文主要为具体广告用语译法的探讨以及汉语广告英译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起步阶段。此后研究内容有所深入, 开始涉及广告翻译的原则和标准。在此探讨中, 考虑到广告翻译中所要注意的诸多方面, 如文字信息、语言美感、消费者心理等问题, 由此看来,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已经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注意,在广告翻译中也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就以化妆品广告为例,讨论消费者的心理——审美心理对于广告翻译的指导意义。
二、本选题的意义、重点及难点
随着中国市场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化妆品公司带着它们畅销世界的产品涌入中国,在激烈的市场征战中,如何使自己的品牌广告译文脍炙人口并最快的为读者所接受成为了各大公司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一个好的广告语,能够塑造一个公司完美的企业形象,同时也要兼顾到特定消费者的接受能力,要使消费者真正的关注、接受并信服该
公司的广告语。本文选择化妆品广告作为考察对象,从读者的审美心理角度出发,探索读者的审美心理对化妆品广告翻译所带来的一些影响。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审美心理与化妆品广告翻译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审美心理是一种综合的文化意识,涉及到政治观点、宗教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而广告又是一种面对大众的重要宣传手段,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它不仅要遵循社会文化习惯,投合读者的审美心理,而且在影响和形成社会文化和审美心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讨论审美心理对广告翻译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次讨论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读者审美心理的解读,从内容、形式、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三个大的方面着手,结合译者的自身条件以及翻译实践活动对其进行细化剖析。其中研究的难点主要是对心理方面知识的匮乏,以及当前从审美心理角度研究广告翻译的资料并不完整,需要自己去学习、整理。在讨论关化妆品翻译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辨析案例中所适用的翻译方法,然后对其进行整理分类,充实文章内容。
三、本选题的研究手段和可行性分析
就研究方法而言, 国内广告翻译研究的方法主要用的是归纳法和例证分析法。对于本文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 实地调研。目前对广告翻译的评论仍局限于字面的推敲, 一种广告译文的促销效果如何, 须在市场上进行调查才可得到确认。第二, 结合各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进行广告翻译研究。这也是本文所适用的重点方法。因为本文主要就是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化妆品广告的翻译,实际上就是将广告翻译同审美心理学集合在了一起。第三, 发掘更新更好的广告翻译实例,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自己整理归类,如果一味的使用之前陈旧的句子,难免会让读者感觉到审美疲劳,缺乏新意。
审美心理是一种综合的文化意识,涉及到政治观点、宗教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而广告又是一种面对大众的重要宣传手段,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它不仅要遵循社会文化习惯,投合读者的审美心理,而且在影响和形成社会文化和审美心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当下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当前,虽然没有多少直接从审美心理学角度研究化妆品广告翻译的文献可以作参考,但是单独研究审美心理学以及单独研究化妆品广告翻译的文献却很多,通过将两者的对比和结合,然后稍加整理归类,就可以获得很好的资料。同时,化妆品广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我们
到处都可以见到,并且,现在的化妆品都配有自己本国的语言和目标读者的语言,这对于案例的收集,也提供了很多便利
四、论文的结构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osmetics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Psychology
Abstract
Ⅰ.Introduction
Ⅱ.Literature Review
1.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Aesthetic Psychology
2.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smetics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Ⅲ. The Influence that Aesthetic Psychology made on Cosmetics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1.The Content
2.The Form
3.The Combination of Content and Form
Ⅳ.The Guiding Function of Aesthetic Psychology in Cosmetics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1.The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Methods
1)Literal Translation
2)Cultural Transformation
3)The Combination of Form and Meaning
4)Innovative Translation
2.The Requirement of Translators
1)Being Familiar with Foreign Culture
2)Expressing the faithful messages to Readers
3)Catching the attention of readers
4)Caring about the language convention of Readers
Ⅴ.Conclusion
五、参考文献
[1]Townsend,Dabney. Aesthetic:Classic readings from Western
Translation..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2.
[2]Chomsky,N.Aspects of Theory Syntax[M ].Cambridge,Mass :MIT Press,1965.
[3]Leech,C.N.English in Advertising[M ].London :Longman ,1966.
[4]Nida E.A.& Taber C.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The Netherlands :Koninklijke Bril NV,1969.
[5]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M ].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6]魏玉杰. 英汉对照英语广告手册[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第三篇:翻译在职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下文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精选的翻译在职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翻译在职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从顺应论的视角看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
1、选题意义和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的对外联系也日益增多。中国企业要想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企业网站或宣传册上的企业简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企业宣传资料,读者可以看出企业外宣材料既有关于企业的基本信息介绍,也有企业所做的文字上、句法上、结构上的这染来达到推广企业、大市场的目的。汉语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在英译过程中会涉及到与目的语不同的语言习惯、行文方式以及文化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心理因素和审美因素等,这就需要译者对原文本做出适当调整,从内容和形式上对语篇进行重构,以此实现对交际意图的顺应。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说,本文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信息型”、“表达型”和“诱导型”.笔者认为,企业外宣翻译属于“信息型”和“诱导型”文本兼而有之,而且更侧重于“诱导型”.因此,外宣翻译要更加注重文本的交际功能,要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译文所传递的信息更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并让读者产生共鸣,继而付诸行动,实现译文预期的功能。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m)提出了顺应论,将语言的使用过程看做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选择的过程。因而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语言使用。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也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优秀的企业宣传材料不仅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还会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因此任何一个想打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务必在其外宣材料的翻译上做足功夫。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生活环境的不同,译者在翻译企业外宣材料时为了获取目的语读者的认可并激发他们付诸行动,就要顺应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以及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等对原文做出形式上和内容上的调整,而这一顺应的过程也是语篇重构的过程。本文突破性的将顺应论与语篇重构结合起来,并结合西麦克展览公司宣传材料和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传材料及其翻译,试图从顺应论的视角分析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现象。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1987年维索尔伦(Verschueren)提出顺应论之后,在语用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不久国内学者就将其引进到中国来。国内学者不仅从理论层面对顺应论进行研究和探索,而且将顺应论应用到翻译理论和实践、外语教学、二语习得、文化传播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成果最大的当属顺应论对翻译理论和其应用的研究。我国真正将顺应论引入翻译研究开始于21世纪初。
1 国外顺应论研究状况。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ren)在《IprA工作文集》(IprA WorkingDocument 1) (1987, 45-48)中发表了一篇名为《作为顺应论的语用学》,标志着顺应论的提出。1995年,他较为详细并系统地在他主编出版的第一本《语用学手册》(handbook of Pragmatics)中对顺应论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地选择的过程。他将语用学描述为关于语言整体的、功能性综观,并将语用学定义为语言和交际在认知、社会与文化方面的研究。1998年,阿萨卡瑟(AsaKasher)主编的《语用学的关键概念》Pragmatics;: Critical Concepts)论文集中,维索尔伦发表了一篇名为《交际动态过程的语用模式》(v4 Pragmatic model for the dynamatics of communication )的文章,主要研究了顺应论中顺应的动态性。1999年,在他的专着《语用学新解》(Understaning Pragmatics)中,维索尔伦强调了语用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顺应论走向成熟。该书主张把语用学当作一种研究视角,突破了以往学者将语用学看作语言学的一个核心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的看法,而认为语用学是一种语言功能的视角或纵观,贯穿于语言学研究和使用的方方面面,可以照应到语言的各个层次。运用这一视角,可以研究不同的语言材料。这是一种研究方法上的革命,可以为语言的不同层面进行语用分析,也为语用学的学科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
2 国内顺应论研究状况。
钱冠连是国内第一位将顺应论引入中国进行研究的学者。在他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的《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评述》(1991,62-66)的文章中,将维索尔伦对语言适应包括五个方面,即适应的对象、层次、阶段、领悟程度和适应策略进行了分析,并且就语言适应、选择和语言功能综观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真分析对比了维索尔伦的语用学新论和以往的语用学的区别。他还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一篇《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2000,230-232),该文章首先解释了语用学综观论的理论源头。维索尔伦从Morris的理论中得出了任何规则里都有语用成分,也能从不同的语言成分中审视到语用视角。其建设性意义体现在将语用学从语言学的并列学科出分割出来,使其不再属于语言资源的语言学,而是加入到语言使用的语言学去,作为是一种语言综观和视角来研究和使用,这不仅仅可以解决语用学问题,还为今后人们从语用学角度解释其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国内除钱冠连外,2007年何自然主编的《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一书也对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述。和以往语言学及语用学着作不同的是,该书紧紧把握住语用学研究与发展的方向,集语用学的三个前沿理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为一体来向国内读者进行西方翻译理论的介绍。
关于顺应论的部分,该书介绍了顺应论的理论来源、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顺应论的视角观、顺应论的分析维度、顺应论的应用等。本书中理论与实例有效结合,为读者展现了顺应论的完整框架及其应用。该书指出,顺应论是宏观语用学的核心,顺应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和探讨语用学的全新视角。谭晓晨发表在《外语与外语教学》上的《语境的动态研究一--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评介》(2000, 50-52)中介绍了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探讨了语言和语境互为构建的动态关系,指出动态生成的语境观是对传统语境研究及时而必要的补充。孙炬发表在《山东大学学报》上的《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2007,51-55)从语言哲学的立场阐释了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哲学立场的反映,纵观维索尔伦的语用思想,折射出体现在意义观、心理认知观和语境观三个方面的语言哲学。此外,刘正光、吴志高从哲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顺应论的理论基础,除了对语言顺应论做出肯定,他们还指出“将‘顺应’看成一把万能的朗匙,以解释所有的语言运用,有运用过度之嫌”(李元胜,2007:124)。
中国学者不仅专门对顺应论进行研究,还将其与其他理论结合或者将顺应论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在利用顺应论对其他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顺应论对翻译的研究占据多数。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有的学者侧重于顺应论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戈玲玲在发表在《外语学刊》上的《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2000,7-11) -文中,为我们展现了语用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它超越了以往语言学研究的框架,将翻译看作是一种动态的信息交流活动。文章还指出,根据顺应论,语言和语境之间的顺应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两者可以相互影响,同样,翻译作为语言转换的过程,也会涉及到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互顺应,这种顺应应该以满足交际双方的需要为目的,对交际语境、语言的选择和语言结构做出改变。
有的学者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翻译策略和方法,王建国发表于《外语研究》上的《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2005,55-59) -文中,针对国内外翻译界对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争论,他指出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只是翻译方法,而不是翻译策略,动态顺应才是翻译策略。同时,他还指出翻译的过程和结果是动态顺应的过程和结果。
顺应论在与翻译结合的过程中,学者们除了从翻译理论研究的角度分析和阐释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意义外,还将顺应论应用到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去,比如文学作品译作分析、应用文本译作分析,同时还有学者将顺应论与语用策略研究、外语教学研究、跨文化交际等方面联系起来。
叶苗在其着作《应用翻译语用观》COn Pragmatics Translation from the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中,首先对应用翻译进行了定位,然后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应用翻译。同时她主张以顺应论为基础来讨论和解释异化,并以《选美中国》为例,结合应用翻译中“异化”和“归化”之争,提出了在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应用文本翻译时,译者可以采取异化策略,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扩大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境、认知语境,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兴趣和探索,增强我国软实力。
纵观国内顺应论的研究现状以及顺应论与翻译结合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在顺应论对翻译的结合方面,研究者几乎都是从文学翻译、应用文翻译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且很多研究还是局限于维索尔伦顺应论的推介和重申,缺乏创新点,并且对理论的适用范围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导致了顺应论在很多领域的误用和滥用。
3、参考文献
Reis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Verschueren, Jef.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戈玲玲。《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J].黑龙江,外语学刊。2002 (3) :7-11.
公海燕《顺应论视角下广告翻译研究》。2012.
何自然。Pragmatics and CE/EC Translation [J].北京‘外语教学。1992 (1) ; 19-25.
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胡芳毅,贾占波。《外宣翻译:意识形态操纵下的改写》[J] ?上海,上海翻译。2010⑴:23-28.
蒋澄生,廖定中。《语用学需要“顺应”潮流--顺应论的几个关键概念述评》[J].广州,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 (1) : 68-71.
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2.
李明。《商务英语翻译(汉译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李元胜《顺应论在中国的研究综述》[J].成都,成都大学学报 2007⑶:123-126.
刘恩祥,刘颖,李哲。《论语言顺应的动态性一基于广告语言的分析》[J].佛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 :70-73.
卢立程《企业对外宣传材料翻译中的语篇重构》[J].肇庆,肇庆学院学报。2007⑶:53-56.
钱冠连。《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 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 :230-232.
钱冠连。《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一“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评述》[J]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1):61-66.
孙炬。《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J].济南,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6) :51-55.
潭晓晨。《语境的动态研究-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评介》[J].北京,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6):50-52.
王建国。《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J].南京,外语研究。2005(4) :55-59.
叶丽萍《顺应论在企业简介汉英翻译中的应用》。2012,叶苗。《应用翻译语用观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张运桥,严敏芬。《语用三观: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评介》[J].广州,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9(3) :36-38.
第四篇:英语广告的修辞特点及翻译策略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An Analysis of the Fatalism and Pessimistic View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浅析《喜福会》中母亲们悲惨遭遇的成因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尤索林形象的成因分析 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论英语新闻中的模糊语言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主流审美观对美国黑人的影响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的父权意识 浅谈《欲望号街车》所阐述的欲望 伯莎梅森形象分析 简单原则:《瓦尔登湖》的主题分析
从面子理论视角分析外交话语中的恭维语 幽默元素在英语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翻译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175 567 12 48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浅析《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浅析《红字》中的象征意义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简•爱》两种中文译本的比较 政治演说中名词性隐喻的认知研究 汤婷婷《女勇士》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受超验主义影响的具有美国精神的作家 《德伯家的苔丝》环境细节描写的作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化妆品说明书翻译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词汇差异 英语谚语的修辞分析
读者在文学文本多元解读中扮演的角色 外贸英文函电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研究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论《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情绪 解析《简爱》的帝国主义意识
The Application of 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Instruction 电影《喜福会》反映出的中西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On the Translation of Names of Scenic Spots 哥特式风格特征在《远大前程》中的诠释
《鲁宾逊漂流记》与《桃花源记》中乌托邦思想之比较 红色,英汉词汇差异的文化理据
英语频度副词“ALWAYS”主观性嬗变的历时研究 西方饮食文化给中国餐饮业经营者带来的若干启示 商标的特征及其翻译的分析
A Feminist Reading of The Portrait of a Lady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例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论乔治·奥威尔《》中的极权政治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三国演义》不同译本中回目英译比较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 论象征主义在《喜福会》中的体现
我国中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现存的问题与对策 论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
拒绝话语跨空间映射的认知解读—以商务洽商为例
从女性主义探讨托尼•莫里森笔下黑人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自由 探析《愤怒的葡萄》中人性的力量 《爱玛》中的求爱文化
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 解析凯瑟琳的爱情与婚姻之分离
论电影《傲慢与偏见》对小说的二次创作 《老人与海》中的和谐关系
A Comparison of Advertising Culture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An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s Used in Literary Works 浅析《肖申克的救赎》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The Comparison of Diet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 从礼貌原则探析酒店服务英语 广告英语修辞特点及其翻译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微信营销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网络语言特色分析 中美体育报道的比较
国际贸易往来电子邮件写作原则
论英语教学中交际法应用的困境及其解决之道
Cultural Conflicts in Daisy Miller—An Analysis on Henry James’ International Theme 从林语堂所译《浮生六记》看文化负载词翻译 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透过《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对超人哲学的矛盾心态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婚姻观
伦敦英语在英语标准化过程中的作用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艺术观在《论自然》中的体现 从意象理解艾米莉狄金森其人其诗
解读罗伯特•彭斯的爱情观——以《一朵红红的玫瑰》和《约翰•安德生,我的爱人》为
86 浅析女主人公性格对其婚恋的影响—在《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中婚恋比较 87 英语指示词This和That的功能研究
88 The Effect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on Creativity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89 中英礼貌用语差异
90 浅析委婉语的构造方式及功能
91 高中英语听、说、读教学活动中写作融入模式的初探 92 广告英语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
93 逆世的美丽——分析《飘》中主要人物表现的自我意识 94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要人物性格 95 英语学习能力与风格的性别差异研究 96 新闻英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97 《八月之光》里的悲剧艺术——基于尼采审美理论的分析 98 试析新课程标准下词汇教学策略的改变 9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00 A Study of Cultural Presupposition in Idioms 101 《呼啸山庄》中窗的意象
102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Oral English Class of Junior School 103 英语语义歧义分析及其语用价值
104 An Analysis of F. Scott Fitzgerald’s “Babylon Revisi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105 浅谈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功能及应用 106 剖析托尼•莫里森笔下的黑人世界 107 论“成长的烦恼”中的美国家庭文化 108 英语幽默的认知语用分析 109 红字中的象征意义
110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人物关系
111 An Analysis of The Woman Warr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Discrete Identity in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 112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 113 Christ Love in Uncle Tom’s Cabin 114 图式理论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115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德的梦想
116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xx中学为例 117 《嘉莉妹妹》中主要人物的无尽欲望 118 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 119 从《劝导》看简奥斯汀创作思想的发展 120 浅析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的癫狂 121 中美个人理财规划的对比分析
122 中美乡土文学中人性美的文化差异分析 123 英汉色彩词的对比研究
124 论合作语言学习在英语精读课上的应用
125 从历史剧中的君王形象看莎士比亚的君王观
126 《远大前程》中皮普的性格发展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127 大卫王:在希伯来世界中的社会地位
128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社会化及人的进取精神 129 An Analysis of Space in 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 130 On Nonequivalence of “Ren Min” in Chinese Legal Texts to “Peo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mparison 13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2 从《嘉莉妹妹》看现代女性的自我实现 133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问题与对策 134 从美国州名看美国文化多样性
135 安吉尔的精神悲剧—分析哈代笔下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 136 从《麦琪的礼物》和《爱的牺牲》分析欧•亨利的写作特色 137 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的个人抱负与自我完善
138 Analyzing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Call of the Wild 139 通过《喧哗与骚动》中三兄弟各自对于凯蒂的叙述分析三人各自性格特征 140 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 141 从语言角度看中英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142 勃莱特.阿什利--《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新女性 143 语码转换的面子维护策略
144 《儿子与情人》与《雷雨》中母子关系的对比 145 从目的论的角度浅析美国电影字幕翻译 146 《简爱》的女性主义视角解读
147 从功能对等视角浅析法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148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普通而独特的女性形象
149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 150 《夜访吸血鬼》中的模糊性别观 151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52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因素及其对策 153 功能对等理论透视下的影视片名翻译
154 从女性主义批评看《金色笔记》中的人物描写 155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特点研究 156 论委婉语与国际商务谈判
157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 158 英美小说《傲慢与偏见》和《飘》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比较分析 159 比较中西方礼仪差别
160 A Study on the Role of Parents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Learning 161 汉英植物隐喻对比研究
162 英语商务合同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策略 163 比较研究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164 目的论视角下的字幕翻译策略—以英剧《神探夏洛克》为例 165 浅谈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产业影响 166 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特点分析
167 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168 D.H 劳伦斯《盲人》中的人文主义研究
169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
170 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
171 英雄的成长-对《指环王》主人公弗罗多的分析 172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
173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Emily Bront and "Wuthering Heights" 174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分析
175 充满爱与美的唯美世界——王尔德童话中的唯美主张研究 17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77 论《永别了,武器》的写作风格
178 小说《白鲸》中亚哈布船长的人物悲剧解读 179 论翻译单位
180 浅析隐喻在口译中的可译度
181 爱与孤独的互生——舍伍德安德森《曾经沧海》与戴维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对比研究
182 简•奥斯汀《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女性角色的地位分析 183 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方式及其风险回避 184 初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
185 NICE V.S. P&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ket Segmentation 186 从跨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
187 论小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88 《快乐王子》中的唯美主义 189 论中西方零售业企业文化的对比
190 辩证论视域下神似与形似的相互关系研究
191 她们的自我选择—解读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婚恋观 192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193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194 《呼啸山庄》和《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对比 195 On Symbolism in D.H. Lawrence’s The Rainbow
196 Analyses of the Morels’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197 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
198 美国“寂静五十年代”的骚动——《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分析
199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 200 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意象解析
第五篇:小说翻译开题报告
小说翻译开题报告范文
导语: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小说翻译开题报告范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说翻译开题报告范文论文题目:从顺应论的视角看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
1、选题意义和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的对外联系也日益增多、中国企业要想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企业网站或宣传册上的企业简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企业宣传资料,读者可以看出企业外宣材料既有关于企业的基本信息介绍,也有企业所做的文字上、句法上、结构上的这染来达到推广企业、大市场的目的、汉语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在英译过程中会涉及到与目的语不同的语言习惯、行文方式以及文化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心理因素和审美因素等,这就需要译者对原文本做出适当调整,从内容和形式上对语篇进行重构,以此实现对交际意图的顺应、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说,本文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信息型”、“表达型”和“诱导型”、笔者认为,企业外宣翻译属于“信息型”和“诱导型”文本兼而有之,而且更侧重于“诱导型”、因此,外宣翻译要更加注重文本的交际功能,要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译文所传递的信息更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并让读者产生共鸣,继而付诸行动,实现译文预期的功能。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m)提出了顺应论,将语言的使用过程看做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选择的过程、因而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语言使用、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也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优秀的企业宣传材料不仅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还会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因此任何一个想打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务必在其外宣材料的翻译上做足功夫、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生活环境的不同,译者在翻译企业外宣材料时为了获取目的语读者的认可并激发他们付诸行动,就要顺应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以及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等对原文做出形式上和内容上的调整,而这一顺应的过程也是语篇重构的过程、本文突破性的将顺应论与语篇重构结合起来,并结合西麦克展览公司宣传材料和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传材料及其翻译,试图从顺应论的视角分析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现象。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1987年维索尔伦(Verschueren)提出顺应论之后,在语用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不久国内学者就将其引进到中国来、国内学者不仅从理论层面对顺应论进行研究和探索,而且将顺应论应用到翻译理论和实践、外语教学、二语习得、文化传播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成果最大的当属顺应论对翻译理论和其应用的研究、我国真正将顺应论引入翻译研究开始于21世纪初。
1 国外顺应论研究状况。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ren)在《IprA工作文集》(IprA WorkingDocument 1) (1987, 45―48)中发表了一篇名为《作为顺应论的语用学》,标志着顺应论的提出、1995年,他较为详细并系统地在他主编出版的第一本《语用学手册》(handbook of Pragmatics)中对顺应论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地选择的过程、他将语用学描述为关于语言整体的、功能性综观,并将语用学定义为语言和交际在认知、社会与文化方面的研究、1998年,阿萨卡瑟(AsaKasher)主编的《语用学的关键概念》Pragmatics;: Critical Concepts)论文集中,维索尔伦发表了一篇名为《交际动态过程的语用模式》(v4 Pragmatic model for the dynamatics of communication )的文章,主要研究了顺应论中顺应的动态性、1999年,在他的专着《语用学新解》(Understaning Pragmatics)中,维索尔伦强调了语用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顺应论走向成熟、该书主张把语用学当作一种研究视角,突破了以往学者将语用学看作语言学的一个核心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的看法,而认为语用学是一种语言功能的视角或纵观,贯穿于语言学研究和使用的方方面面,可以照应到语言的各个层次、运用这一视角,可以研究不同的语言材料、这是一种研究方法上的革命,可以为语言的不同层面进行语用分析,也为语用学的学科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
2 国内顺应论研究状况。
钱冠连是国内第一位将顺应论引入中国进行研究的学者、在他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的《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评述》(1991,62―66)的文章中,将维索尔伦对语言适应包括五个方面,即适应的对象、层次、阶段、领悟程度和适应策略进行了分析,并且就语言适应、选择和语言功能综观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真分析对比了维索尔伦的语用学新论和以往的语用学的区别、他还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一篇《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2000,230―232),该文章首先解释了语用学综观论的理论源头、维索尔伦从Morris的理论中得出了任何规则里都有语用成分,也能从不同的语言成分中审视到语用视角、其建设性意义体现在将语用学从语言学的并列学科出分割出来,使其不再属于语言资源的语言学,而是加入到语言使用的语言学去,作为是一种语言综观和视角来研究和使用,这不仅仅可以解决语用学问题,还为今后人们从语用学角度解释其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国内除钱冠连外,2007年何自然主编的《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一书也对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述、和以往语言学及语用学着作不同的是,该书紧紧把握住语用学研究与发展的方向,集语用学的三个前沿理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为一体来向国内读者进行西方翻译理论的介绍。
关于顺应论的部分,该书介绍了顺应论的理论来源、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顺应论的视角观、顺应论的分析维度、顺应论的应用等、本书中理论与实例有效结合,为读者展现了顺应论的完整框架及其应用、该书指出,顺应论是宏观语用学的核心,顺应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和探讨语用学的全新视角、谭晓晨发表在《外语与外语教学》上的《语境的动态研究一――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评介》(2000, 50―52)中介绍了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探讨了语言和语境互为构建的动态关系,指出动态生成的语境观是对传统语境研究及时而必要的补充、孙炬发表在《山东大学学报》上的《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2007,51―55)从语言哲学的立场阐释了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哲学立场的反映,纵观维索尔伦的语用思想,折射出体现在意义观、心理认知观和语境观三个方面的语言哲学、此外,刘正光、吴志高从哲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顺应论的理论基础,除了对语言顺应论做出肯定,他们还指出“将‘顺应’看成一把万能的朗匙,以解释所有的语言运用,有运用过度之嫌”(李元胜,2007:124)。
中国学者不仅专门对顺应论进行研究,还将其与其他理论结合或者将顺应论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在利用顺应论对其他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顺应论对翻译的研究占据多数。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有的学者侧重于顺应论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戈玲玲在发表在《外语学刊》上的《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2000,7―11) ―文中,为我们展现了语用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它超越了以往语言学研究的框架,将翻译看作是一种动态的信息交流活动、文章还指出,根据顺应论,语言和语境之间的顺应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两者可以相互影响,同样,翻译作为语言转换的过程,也会涉及到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互顺应,这种顺应应该以满足交际双方的需要为目的,对交际语境、语言的选择和语言结构做出改变。
有的学者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翻译策略和方法,王建国发表于《外语研究》上的《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2005,55―59) ―文中,针对国内外翻译界对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争论,他指出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只是翻译方法,而不是翻译策略,动态顺应才是翻译策略、同时,他还指出翻译的过程和结果是动态顺应的过程和结果、
顺应论在与翻译结合的过程中,学者们除了从翻译理论研究的角度分析和阐释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意义外,还将顺应论应用到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去,比如文学作品译作分析、应用文本译作分析,同时还有学者将顺应论与语用策略研究、外语教学研究、跨文化交际等方面联系起来。
叶苗在其着作《应用翻译语用观》COn Pragmatics Translation from the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中,首先对应用翻译进行了定位,然后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应用翻译、同时她主张以顺应论为基础来讨论和解释异化,并以《选美中国》为例,结合应用翻译中“异化”和“归化”之争,提出了在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应用文本翻译时,译者可以采取异化策略,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扩大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境、认知语境,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兴趣和探索,增强我国软实力。
纵观国内顺应论的研究现状以及顺应论与翻译结合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在顺应论对翻译的结合方面,研究者几乎都是从文学翻译、应用文翻译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且很多研究还是局限于维索尔伦顺应论的推介和重申,缺乏创新点,并且对理论的适用范围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导致了顺应论在很多领域的误用和滥用。
3、参考文献。
Reis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Verschueren, Jef、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戈玲玲、《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J]、黑龙江,外语学刊、2002 (3) :7―11。
公海燕《顺应论视角下广告翻译研究》、2012。
何自然、Pragmatics and CE/EC Translation [J]、北京‘外语教学、1992 (1) ; 19―25。
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胡芳毅,贾占波、《外宣翻译:意识形态操纵下的改写》[J] ?上海,上海翻译、2010⑴:23―28。
蒋澄生,廖定中、《语用学需要“顺应”潮流――顺应论的几个关键概念述评》[J]、广州,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 (1) : 68―71。
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2。
李明、《商务英语翻译(汉译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李元胜《顺应论在中国的研究综述》[J]、成都,成都大学学报 2007⑶:123―126。
刘恩祥,刘颖,李哲、《论语言顺应的动态性一基于广告语言的分析》[J]、佛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 :70―73。
卢立程《企业对外宣传材料翻译中的语篇重构》[J]、肇庆,肇庆学院学报、2007⑶:53―56。
钱冠连、《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 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 :230―232。
钱冠连、《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一“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评述》[J]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1):61―66。
孙炬、《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J]、济南,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6) :51―55。
潭晓晨、《语境的动态研究―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评介》[J]、北京,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6):50―52。
王建国、《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J]、南京,外语研究、2005(4) :55―59。
叶丽萍《顺应论在企业简介汉英翻译中的应用》、2012,叶苗、《应用翻译语用观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张运桥,严敏芬、《语用三观: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评介》[J]、广州,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9(3) :36―38。
4、论文提纲、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国外顺应论研究状况
2、2国内顺应论研究状况
3 顺应论简介
3、1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
3、1、1 变异
3、1、2商讨性
3、1、3 顺应
3、2顺应论的两个分析维度
3、2、1语境因素的顺应
3、2、2语言结构顺应
3、3顺应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4 从顺应论的视角看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
4、1企业外宣翻译的文本和语言特点
4、2语篇重构的概念
4、3从顺应论的视角看形式的语篇重构
4、3、1语篇衔接和连贯方式与形式的语篇重构
4、3、2语言风格与形式的语篇重构
4、4从顺应论的视角看内容的语篇重构
4、4、1心理世界与内容的语篇重构
4、4、2文化现象与内容的语篇重构
4、4、3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与内容的语篇重构
5 结论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论文选取了两篇企业外宣材料,分别是《西麦克展览公司简介》和《海天味业网站宣传资料》,并由本人对其进行翻译、根据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顺应论的相关分析维度和语篇重构的两大类型,分析译者为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社会规约和心理因素等所做出的调整。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顺应论为基础,结合语篇重构的概念,分析了西麦克展览公司宣传材料和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传材料英译过程中的语篇重构现象、企业外宣材料不仅仅涉及到基本信息传达,而且涉及到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影晌力的传递、因此企业外宣翻译不是简单机械地表达和传递信息,还要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对原文作出调整,使目的语读者在阅读外宣材料时被其所传递的企业信息所吸引,继而激发他们采取行动、因此,译者为了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思维方式、文化背景要对原文进行内容上和形式上的语篇重构、包括语篇衔接与连贯方式的顺应、语言风格的顺应、心理世界的顺应、文化现象的顺应以及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的顺应、同时译者为了达到以上这些顺应的目的,选择顺应的过程中也包含了对原文从词语、句子结构、篇章衔接以及内容上进行重构。
对于企业的外宣翻译,只有设身处地地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和翻译,巧妙地对原文进行语篇重构来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语言和文化,才能激发读者付诸行动,为企业的形象宣传和经济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7、预期的结果。
企业外宣翻译要通过对原文进行语篇重构来顺应目的语社会的语言语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文化世界等,才能更好地实现外宣翻译的交际功能,达到良好外宣效果。
8、论文写作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