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总结

时间:2022-03-23 09:46:35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5439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声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总结》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声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总结》。

第一篇: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申请课题 青海高校辅导员建设职业化路径的选择

学 号 06211*****

班 级 2006级人力资源管理*(1)班

专 业 辅修人力资源管理

申 请 者 王铮

联系电话 1389740****

email :

指导教师 田老师

申请日期 2011-10-16

青海大学 财经学院 经济系(部)

研究课题 名称 青海高校辅导员建设职业化路径的选择 起止年月 2010年11月28日- 2010年06月15日 成果形式 论文 申请者 姓名 王铮 *别 男 班级 人力资源管理(1)班 指导教师 姓名 田老师 *别 女 职称 副教授 课题组成员 学号 姓名 *别 班级 在本项目中的分工 0621105407 王铮 男 人力资源管理(1) 资料采集,整理;问卷调查;撰写论文 研 究 (设 计) 项 目 主 要 内 容 1。绪论

1。 1 研究的必要*

1。 2 研究目的

1。 3 研究问题

1。 4 研究方法

2。 理论综述

2。1高校辅导员角*定位理论

2。1。1 高校辅导员职业界定

2。 1。 2 高校辅导员宏观角*定位

2。 2。 3高校辅导员微观角*定位

2。2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概念和内涵以及目标要求

2。2。 1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概念及内涵分析

2。2。 2 辅导员职业化目标要求

3。 高校辅导员建设现状分析

3。 1 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现状研究

3。 2 我国高校辅导员现状研究

3。 2。 1 人员结构现状

3。 2。 2 管理现状

3。 3 国内外现状对比

4。存在问题及障碍

4。 1 高校辅导员人员素质层次不齐

4。 2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制度不完善

4。 3 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缺乏

4。 4 薪酬标准和待遇水平不合理

研 究 (设 计) 项 目 主 要 内 容 5。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路径选择思路探讨

5。 1 建立严格的选聘机制

5。 1。 1 成立公平公正的选拔机构

5。 1。2 建立规范的考试制度

5。 1。 3 建立严格准入制度

5。 1。 4 合理规划人员结构

5。 2 建立完善培训机制

5。2。1 岗前培训

5。 2。 2 日常培训

5。 2。 3 职业素质拓展

5。 3 建立严格考核制度

5。 4 建立有效激励制度 1。拟采取的研究(设计)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研究(设计)工作的总体安排、步骤和各时间段的工作任务等)

1。 1 本论文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与文献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问卷调查是社会调查的一种数据收集手段。研究者将已经确定所要问的问题打印在问卷上,编制成书面的问题表格,交由调查对象填写,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但其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接接触,故是非接触*研究方法。

两种研究方法分别偏重实际分析和理论研究,本文采取两种方法的结合具有合理、可信的特点。

1。 2 论文技术路线(包括总体安排、步骤)

1、确定论文选择题目,并着手开展研究。

2、利用互联网及青海大学电子图书馆资源,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文献资料。

了解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概况以及国外辅导员建设的发展趋势。

3、根据掌握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并交付指导老师修改,明确研究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

4、设计调查表格,并调查青海各高校辅导员的的现状。通过对青海各高校辅导员的的现状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出近年来青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以及仍然存在的不足和青海高校在辅导导员建设方面区别于其他地方高校的方面。

5、运用描述*方法,通过对国内外高校辅导员的角*定位,招聘,培训,考核及其职业化发展状况等的描述,分析国内高校辅导员发展现状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特点;

6、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采取国外高校辅导员与国内高校辅导员现状及角*定位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

7、形成论文初稿,交付指导老师进行指导修改完善。

8、完成复稿以及最终成果,进行论文答辩

通过对青海三所主要大学辅导员现状的问卷调查结合国内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分析出近年来青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然后探讨具有青海地域特*的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路径的选择。最终形成大约20000字的毕业论文。 2、本研究(设计)项目的背景、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设计)概况,发展趋势,立论依据,本项目的特*或创新之处,研究(设计)方案的可行*分析和已具备的研究(设计)条件以及主要的参考文献、软件等):

2。 1辅导员建设项目的背景

2004年下发的中发[2004]16号文件,对加强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在内的大学生思想*教育队伍主体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2005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会议上,胡**就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年12月,*还就此做出了重要的批示,指示我们必须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的重要指示,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高校辅导员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此同时,教育部党组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列入教育部的年度重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议辅导员队伍建设,并于2006年7月颁布[教育部第24号令"。在此支持下,辅导员队伍建设现已形成*地方相互配合,共同支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良好局面。

2006年12月,青海[全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在青海大学召开标志着青海省高校也在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阶段*成果,并逐步引向深入。

2。 2意义:

2。 2。 1 实际意义:当前社会*经济文化,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势必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选择是很有必要的。

一是可以进一步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和凝聚力,进而稳定辅导员队伍。

二是职业化是是辅导员工作形成良好局面的长效机制和必然选择。

2。 2。 2 理论意义: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思想*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他有自身的科学内涵和发展规律。学生教育和管理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需要理论的不断创新,如果没有一支相对稳定、*化程度较高的*辅导员队伍,大学生思想*教育学科的理论研究、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就无从谈起。

2。3 应用前景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重要人力资源,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课题研究将促使辅导员队伍朝向[信念坚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育人自育"的*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

保*辅导员流失率降低,职业满意度逐渐升高。

2。 3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

2。 3。 1国内概况:

党的*以来,在党*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地各高校共同努力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08年底,全国高校共有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91808人,与2006年底相比,增加了22610人,增长33%。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为1:207;研究生专职辅导员3680人,与研究生的比例为1:323,另外还有本专科生兼职辅导员29329人,班主任212851人,与专职辅导员一起共同构成了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的重要组织保*。

其次,近几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2008年,抗击四川汶川大地震,*奥运会等国家大事充分检阅了大学生思想*素质。大学生自觉担当、奋勇向前,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奉献精神,向祖国和*、向全世界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和优秀的整体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除了固有的辅导员总体数量不足,师生比不协调;学识结构不合理,**不强;年龄结构不合理,理论水平急需提高等问题之外,还需注意了解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成才的要求;读懂新世纪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辅导的方式方法。

2。 3。 2 国外概况

:

在西方发达国家,[学生事务管理"职业是*界定的职业类别,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已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和*化,成为大学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来说,西方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宗旨趋向于通过服务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辅导,比如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二是生活服务,比如宿舍提供与管理、饮食服务等;三是经济资助,比如补助金、奖学金管理和发放等;四是活动管理,比如维持纪律、协调学生组织及其活动等。

2。 4 特*创新之处:

本文在有关学者的大量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对青海地区的三所主要大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辅导员队伍的分析,了解近年来青海地区辅导员队伍取得的成绩,并明确依然存在的问题,探讨具有青海特*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路径选择。

2。 5方案可行*分析

1。本人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学校电子图书馆方便有效的了解辅导员队伍建设课题方面的论文及最新研究结果。

2。本人的辅导老师田老师任经济系副主任,多年从事管理及教学工作,了解辅导员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状况,2008年曾带两名本科毕业生专门研究和并担任青海省高校思想*教育研究项目主持人。技术方面,指导老师可以给予明确而有效地指导。

3。经济方面,本文主要费用是制作调查问卷并打印费以及走访青海省三所主要大学的差旅费、餐费。但由于费用额较小,故可以自费解决。

2。 6主要参考文件

[1]李剑文,。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 传承,2009,(8)

[2]尹,。 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3]罗公利,聂广明,陈刚,。从*比较中看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定位[j]。*高等教育,2007,(7)。

[5]李晓歌,宋娟,。 优势与障碍浅谈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趋势[j]。 科技信息,2006,(5)。

[6]蒋礼文,。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探究[j]。 教育探索,2007(6)。

[7]中华*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

[8]*,。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上的讲话[n]。 *教育报,2006(429)

[9]。2005年1月13日

[10]。[中发2004]16号 指导教师意见(对本研究(设计)项目的意义、方案、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等签署具体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系(部)学术委员会意见:

负责人(盖章):

年 月 日

[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二篇: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选题背景

滇西北流域生活的傈僳族,有着极为丰富的民歌样式及种类,在人类学的视野里,滇西北傈僳族的木刮文化传统是傈僳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滇西北文化模式的集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阿尺木刮”是以傈僳族的生活生产方式而形成的极具民族性格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民俗艺术事项。长期以来,音乐学界对维西地区傈僳族“阿尺木刮”的研究,主要是围绕音乐形态、音乐种类等方面进行的记录和调查,而“阿尺木刮”的生成环境、生成因素以及在历时与共时的交集中所产生的文化意义却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作为最能真实直接表达文化个性的民间歌舞事象,是每个民族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不能脱离它赖以生存的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不能脱离其生长、延续的空间、时间以及人们的音乐行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由黄凌飞老师引荐跟随着云南大学的罗梅老师,一同前往怒江参加傈僳族的阔时节活动,在田野调查过程中,“阿尺木刮”这一具有傈僳族传统气息的歌舞种类,让笔者真正感悟到傈僳族歌舞所具有的完整而充满张力的文化独特性,故选择其为硕士阶段毕业论文的主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1、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作为人类文明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一场革命。无论是从人最为基本的人权问题开始发生了改变,还是从学术研究上都有了质的飞跃。“阿尺木刮”是维西县特有的傈僳族传统歌舞,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社会的关注度较为广泛,将这个地区的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特征进行研究时,应该考虑到这个地区各个族群之间音乐文化内在的本质。将云南滇西北地区的傈僳族“阿尺木刮”的研究,置放在音乐人类学和艺术人类学的理论方法背景中。笔者试图在这样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对维西地区傈僳族“阿尺木刮”这一歌舞生态系统的实地考察分析,运用音乐民族志的分析和音乐民族志的书写方式来呈现文本,这样对“阿尺木刮”进行专门研究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傈僳族“阿尺木刮”过多地运用音乐本体来分析其的音乐的特征,对于这个民族的认知方式、概念体系、音乐行为的描述很少。只有对于这个民族音乐文化的地方性知识的挖掘和阐释,才能够从生成机制中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该民族的音乐。

(二)研究意义

在研究对象确立的同时,尊重其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光和其音乐文化的地性知识,力图客观地呈现研究对象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通过对“阿尺木刮”所依赖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其文化内涵、族群中的族性认同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更深刻地认识傈僳族的“阿尺木刮”,预计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运用音乐民族志这样一种阐释性的理论范式;以文化人类学、艺术人类学为理论视角,将维西地区的傈僳族“阿尺木刮”放在声音及意义的社会背景中,拓宽了艺术审美的视野与领域。人类学家赖斯先生在梅里亚姆的三维模式基础上所提出的“历史构成——社会维持——个人创造和体验”整体模式的运用,体现重视共时研究与历史性研究相结合的学术取向,为中国民族艺术的研究提供新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于维西地区傈僳族村落调查,以个案的形式对其进行分析,采集和收集大量的“阿尺木刮”一手资料,对“阿尺木刮”进行音乐人类学的分析和研究,期望通过理论的层面阐释“阿尺木刮”更深刻的内涵和其背后的意义,并使的维西地区傈僳族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等得到多维多元的展示,使得大家能够更好的认知傈僳族的文化内涵。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维西傈僳族文化学者林永辉收集整理的《维西县傈僳族歌舞———阿尺目刮》文章中对于“阿尺木刮”起源有如下论述的:傈僳族是我国古代西北氐羌部落的一支,经历了漫长的迁徙,直至怒江州、迪庆州维西县一带。“阿尺木刮”是维西地区傈僳族祖先创造且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歌舞事象,当地人在长期的游牧、迁徙生活中,与羊群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且通过模仿山羊的声音和动作形成的一种相互间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维西县文化馆非遗在中心主任和琼辉老师讲述:山羊是傈僳人的图腾,并且傈僳族人是很敬重山羊的,相传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傈僳族有一位很美丽漂亮的女孩,不小心被村子里的头人看上了,头人想要娶这位女孩为妻,但是女孩不同意这门婚事,连夜她就抱着两头小羊上山去了,为此躲避头人的婚礼。躲在深山密林里的女孩,无时无刻地觉得孤独和寂寞,因此身心如此痛苦,只有把羊当作自己的朋友,跟它们交流。她学习羊的叫声来唱歌与羊进行对话,学习羊的动作来跳舞与羊进行玩耍,久而久之就有了这种舞蹈,并且得以传承下来。在“都市时报2008~2009‘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寻踪’系列报道、十七香格里拉傈僳族“阿尺木刮”中的论述为:“傈僳族属南迁的古氐羌人,从古代移民的画卷中可以看出,浩浩荡荡的移民大军,在漠北悠远的星空下南迁,为祈求族群幸福和平安,首领们会选择适当的节日祭祀,祭祀的羊儿歌舞即是起源。”

《声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