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浅谈空乘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空乘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空乘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空乘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潮下,我国的民航领域同样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空乘专业迎来发展热潮,未来空乘行业依旧有广阔的就业市场,但就业前景依旧不容乐观,随着空乘专业办学的增多,空乘应届毕业生就业竞争逐年增大,航空公司对乘务人员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就目前来看,我国空乘专业应届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前景良好与就业竞争愈发激烈的现状。在就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很多应届空乘学生存在着对空乘工作认知的偏差、不合理的就业思路和职业素养水平不达标的问题,对此,学校应重视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培养、深入校企合作、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高空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竞争力,扩大就业渠道,为民航行业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人才。
一、研究的重要性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在过去几十年里,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潮下,我国的民航领域以每年平均10%的增长速率,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国内航空业规模不断扩大,机队数量不断增多。中国正处在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过渡之中。民航业的高速发展,市场对于空乘专业人员有着巨大的需求,国内空乘专业迎来发展热潮。预测2010—2020年,空乘人员工作岗位将增加五倍。然而,广阔的就业市场并不意味着就业难度的降低和就业竞争压力的减少,应届空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依然十分严峻。
首先,市场对空乘专业要求提升。随着航空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乘客对于空乘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航空乘务人员不仅外在形象要美丽、大方、端庄,航空乘客还要求空乘人员,熟练的乘务技能、坚实的外语基础、良好的人文素养等,航空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航空公司的效益,加上目前空乘专业学员人数增多,航空公司在招聘时的标准不断上调。
其次,薪资待遇有所降低,职业周期相对短暂。近年来航空乘务人员的薪资待遇呈递减趋势,目前航空乘务人员待遇月薪平均在6000—20000元,虽然多飞多得,工作表面上给人光鲜亮丽的感受,而实际上,乘务工作不仅仅劳累而且非常损伤身体健康。并且,空中乘务工作对于空乘人员的体力和年龄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讲,职业周期相对短暂,面临着被更年轻一代空乘人员代替的风险。
2.研究意义
从国内民航业发展情况来看,中国正处在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过渡之中。然而,广阔的就业市场并不意味着就业难度的降低和就业竞争压力的减少,空乘应届毕业生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较大的就业压力。文章结合航空业的就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对空中乘务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现状和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为即将毕业以及就读此专业人员提供建议。
(二)文献综述
1.我国空乘专业发展史
从查阅的文献资料看,我国空中乘务专业的发展于1999年中国民航学院创办的乘务学院,是教育部和民航局最早批准设立的空中乘务院校。自此之后,许多航空背景或艺术类专业的高校纷纷开设空乘专业。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开设了专科层次的空乘专业,南昌航空大学率先招收空乘专业本科学生,本科学校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也开始设立本科空乘专业,截止XX年,全国共有320所高校开设空乘专业。
2.我国空乘专业的发展现状
空乘办学热潮,同样暴露了空乘专业发展的各种问题。
首先,空乘专业盲目扩招,供大于求。我國的空乘专业盲目办学,空中乘务每年毕业大量的学生,航空公司真正的人才需求只有不到1/5,空乘人员的培养严重供过于求。并且,在各省的招生中,空中乘务专业专业门槛低,文化录取分数线要求低,许多文化成绩不理想但是形象气质较佳的学生考虑报考空乘专业,加上由于很多学校的扩招政策,使得学生数量上升,但是质量有所降低。
其次,空乘专业需要综合能力强的教师。目前开办空乘专业的学校,很多学校并没有民航系统的相关背景,而空乘专业的学生是需要系统的理论和实训培养。专业能力要求涉及英语、心理学、法规、旅游理论、礼仪、化妆、形体、播音、急救、设备操作等等[4]。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教师资源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必须由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来完成。
最后,空乘专业学生需要充足的实训条件。空乘专业实训教学是必备的,但模拟客舱、应急撤离、逃生装备、生理救护实验室,大到各种机型的飞机等这些实训设施价格高昂,许多高校空乘专业无力承担的。
二、空乘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一)空乘专业学生就业前景良好
首先,很多院校空乘专业对口就业率高,升空率高。如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空中乘务专业学生连续三年的就业率都在98%以上,升空率高达
70%
以上。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学院连续五年签约就业率达80%以上。
(二)空乘专业学生就业竞争较大
但是,近几年,各大院校看到了空乘专业发展的机遇,纷纷开设空中乘务专业,而部分开设空乘专业的院校,实际缺乏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专业设置随意,不顾及市场要求任意扩招,这导致了院校之间的劣性竞争,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逐年下滑。
近几年,很多航空公司开放了招聘专业的限制,加大了社会招聘的比例。非空乘专业出身,但是外语水平高、形象气质高的学生越来越受到航空公司的青睐,对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上机率和就业率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三、应届空乘专业学生就业问题
(一)应届空乘专业学生存在就业心理偏差
1.应届空乘学生对空乘工作认识存在偏差
在很多学生的认知里,空乘是高薪、光鲜的代名词,工作就是跟着航班世界各地旅游。由于在入学前,空乘专业的同学需要经过身高、体重,外形及身体疤痕等严格的筛选,能够进入此专业学习的同学,在形象气质上都是十分优秀的人,因此,很多学生滋生出一些优越心态,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职业定位。
2.应届空乘学生对专业素质认识不到位
在专业课程学习和培训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外貌是未来就业唯一的选拔标准,压根意识不到除了外貌,空乘空座对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优秀的空乘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强大的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服务意识,在学习和培训过程中,并没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其次,很多学生忽视了英语和小语种的重要性,很多空乘学生入学时分数低,文化课基础差,英语学习的意识不够,等到招聘时才发现自己英语或者小语种不合格。
3.应届空乘学生就业观念不成熟
调查显示,部分应届空乘学生在找工作时往往表现得非常挑剔,无论是对薪水还是工作内容都抱有很高的期望值。有些学生要求就业必须“上机”,压根根本不考虑其他就业机会;还有很大一部分应届空乘毕业生就业目标不明确,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去哪里就业,未来要有什么样的发展,要么是根据薪资,哪家航空公司的薪资待遇高,就一窝蜂去哪家公司面试;或者老师同学说哪个公司好就去面试。
(二)应届毕业生职业素养不达标
首先,由于很多空乘专业学生对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认知存在偏差,而空乘实际是一份非常辛苦的专业,部分空乘专业学生缺乏组织性纪律性,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导致他们频繁跳槽,只要一份工作自己不喜欢,就随时随地跳槽。
其次,空乘专业的学生是需要系统的理论和实训培养,专业能力要求涉及英语、心理学、法规、旅游理论、礼仪、化妆、形体、播音、急救、设备操作等等。综合性能力的培养对教师资源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必须由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来完成。而且空乘专业训练需要的模拟客舱、应急撤离、逃生装备、生理救护实验室等这些实训设施价格高昂。培养优秀的空乘专业学生需要良好的资源和实力。一旦学生在学习期间无法得到充足的培训训练,就无法适应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
最后,在专业课程学习和培训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外貌是未来就业唯一的选拔标准,压根意识不到除了外貌,空乘空座对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优秀的空乘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强大的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服务意识,很多学生在学习和培训过程中,忽视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其次,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英语和小语种的重要性,入学时分数低,文化课基础差,英语学习的意识不够,等到招聘时才发现自己的英语或者小语种不合格,无法达到航空公司招聘的要求。
综合以上多种因素,有一些空乘专业毕业的学生缺乏市场和工作需求的工作素养。
(三)就业市场岗位竞争激烈
随着航空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乘客对于空乘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航空乘务人员不仅外在形象要美丽、大方、端庄,还要具备熟练的乘务技能、坚实的外语基础、良好的人文素养等。航空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航空公司的效益,而很多航空公司为了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对航空公司提供的服务质量具有很高的要求,也就意味着,对于空乘专业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8]。
而近几年,有很多院校看到了空乘专业发展的机遇,纷纷开设空中乘务专业。不顾及市场要求任意扩招,这导致了院校之间的劣性激烈,生源质量逐年下滑,但是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却在逐年上涨。在这种情况下,航空公司的选用标准会越来越高,面试筛查也会越来越严格。
四、应对策略
(一)重视职业规划的教育培养
现在我国很多高校都视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为重点,开设职业规划必修课程,举办职业规划相关的讲座活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职业認知,做好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与铺垫。
对于开设空乘专业的院校来说,应届空乘学生对空乘工作认识存在偏差,个人缺乏职业规划,就业观念不成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空乘专业相关院校应积极借鉴其他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模式与方法,开设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与讲座,在校期间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意识,辅导学生在学校期间根据自身特点完成自我的职业规划。其次,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观航空公司,积极举办讲座活动,让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最后,学校应该设立就业咨询专职人员,在就业期间为学生就业提供信息与就业技能相关的专业指导。
(二)提高教学水平,注重语言培养
空乘人员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服务员,而是集安全、医护、导游、服务于一体,要充分了解与航空服务有关的专业知识,空乘专业非常强调服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我国空乘专业开班到现在只有十年的历史,尚且属于新生事物,全国各空中乘务专业在教育方法和教育体系上,是在实践中摸索着发展,参照航空服务标准和招聘条件,制定培养方案,但是,目前我们国家尚未形成创新统一的办学标准、课程教材和教学体系。其次,我国空中乘务专业学历教育面临着师资和实践教学设备问题。从全国范围来看,空乘院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有一部分院校教师缺乏职业背景,空中乘务专业教师引进成为专业发展的瓶颈。学校应加快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并且要派教师到航空公司进行培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模式,通过讲座沙龙等新型课堂形式,聘请有职业背景优秀的员工对学生进行培训。
模拟客舱等实训设施建设维修费用昂贵,很多高校院校普遍缺乏空中乘务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导致很多应届毕业生没有得到全方位的培训,实践技能薄弱。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必须在教学中应安排大量的实操训练,院校必须加快建设自己的实践教学基地,修建并维护好诸如模拟客舱、游泳池及救生设施等设施设备,对于没有经济实力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学校,可以采取学校-学校合作、学校-企业合作的模式,或者有政府发动行业建立公开付费的实践基地平台,保证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培训。
现在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注重面向国际的发展,在招聘时格外注重英语面试。学校应有更加开阔的思路,除了加强学生英语学习之外,学校应主动提供小语种学习资源与机会,让学生在语言方面更具有竞争力。除此之外,由于航空英语的实践性专业性,在学生英语学习中,学校应增加实践环节,如增加口语培训课程、引入外交等,着重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三)建立校企合作,開拓就业渠道
空乘专业是一门学校教育与就业工作紧密联系的专业性强实用性强的学科,空乘专业培养学生目标明确,培养对口岗位合格人才,以满足航空企业的需求。对于这样的学科,只有加强学校同企业的合作,才能更好更快地培养对口人才。企业对于空乘专业人员能力比学校有更明确的认知定位,并且企业能够带给学生实践认知上的提升,而对于空乘专业人才的吸纳和岗位基础知识技能培训,学校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所以,校企合作是空乘专业发展的必然要。
各院校应该积极调动航空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航空公司参与院校招生培养就业的工作体系,建立深入的合作模式,航空公司可依据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参与指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合作搭建航空公司的人才培养基地。其次,学校应该积极组织教师同学参观航空公司,通过讲座沙龙活动,让学生老师深入了解各大航空公司的企业文化,深入了解空乘专业招聘市场的需求。最后,学校应该积极为学生争取校招的机会,扩大校招规模,尽量从学校里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从而提高录用比例。政府必须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地方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明确合作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权利,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鼓励和优惠,搭建校企合作的公开信息平台,发布行业权威信息,推动企业和学校的深度合作。
第二篇: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作总结
本人很荣幸的成为了一名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各个环节上严格按照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文件的要求执行。定期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进度检查和学生论文指导,随时为学生解决各类问题,使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本次毕业设计(论文)我共指导了6名同学。包括本科班3人、专升本2人,双学位1人。其中2人做设计,4人写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共分八个阶段完成:(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阶段;(2)下达任务、查找文献阶段;(3)开题阶段;(4)毕业设计(论文)撰写阶段;(5)查重整改阶段;(6)毕业设计(论文)修改完善;(7)评阅、成绩评定阶段;(8)答辩准备指导阶段。在整个阶段中都严格要求学生,保证学生不离校,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指导见面会,并通过电话、QQ、邮件等多种途径有效的和学生实时联系,保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和质量。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本组同学均按计划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本组学生的所有论文都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严谨的数据分析、讨论,很好的将四年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最终6名同学成绩均在80分以上,其中两位同学的毕业论文达到90分以上。本次毕业设计(论文)的总成绩为指导老师成绩×40%+评阅老师成绩×20%+答辩成绩成绩×40%。
通过本次指导,发现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总结和改进:(1)个别学生态度端正,但是存在惰性心理,不能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2)资料缺乏,许多学生感到图书馆参考资料不够或找不到想要的外文文献资料,同时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的主动性和技巧性也需要提高;(3)存在就业和毕业设计(论文)发生冲突现象,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有个别学生请假实习、面试等问题。
(4)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内容与今后就业相关性问题,由于毕业设计管理平台的引进,学生选题比较被动,还应加强联系沟通,选定适合自己的方向,为就业奠定更好的基础。
本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通过毕业生和教师的辛勤努力圆满结束了,我将认真总结经验,在今后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篇: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作总结
__年_月,本人承担了旅空____班8组共计23人的毕业论文及毕业实践报告的指导工作。总过程包括四个步骤:
1. 毕业论文选题,通过开题答辩;
2. 撰写论文初稿;
3. 针对指导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完善论文并提交二稿;
4. 遵照论文模板,调整论文格式,进一步完善论文内容,提交终稿。
5.答辩
一、 论文选题
确定指导小组和学生名单后,就召集学生就论文选题和她们进行第一次交
流。了解每组的初步选题意向,为避免选题雷同,对选题类似的小组题目进行调整,给与建议,并对他们的命题给与微调,使之更加符合论文题目范式。比如,有两组题目均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空乘人员”,有的选题过于笼统,范围太大,没有针对性,比如有的题目为“民航投诉处理”,首先,该题目选题太笼统,第二不符合论文的题目范式,在指导下,调整为“飞机客舱服务中乘客投诉原因及对策研究”。确定各组选题后,进一步明确其论文写作所完成的进度安排、框架编写、资料搜集等工作。并收集学生的联系方式,确定小组负责人,便于沟通交流。
二、开题指导
确定选题后,学生准备开题报告书,包括严格的论文写作进程和论文提纲,我仔细审阅了每组的论文框架,给学生提出意见,尽力让论文逻辑严谨,有创新性,并为学生日后职业发展具备实际应用意义。学生第一次写论文,对框架把握不准,因此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思路不清晰、逻辑结构混乱等。例如:浅析航班延误引发的旅客心理问题与服务路径探析一文中,只是简单罗列了航班延误的各种原因,而没有深入的分析及解决途径,因此,指导学生改为1、航班延误的概念及案例
2、航班延误原因分析
3、航班延误引发的旅客心理问题特征
4、航班延误的服务路径探析。
三、 初稿修改
开题后,各组成员分别搜集、整理资料,进行调研,再全组分析、整合数据和资料,着手撰写论文,论文结构包括封面、目录、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摘要和正文为核心内容。
初稿修改主要针对以下问题:1、摘要的撰写,学生不清楚如何提炼摘要,往往错把它当做前言介绍,而忽视对全文框架主旨的提炼。2、内容单薄,论据不充分。学生陈述简单,一般来源于理论知识,而主观逻辑思想较少,没有创新性和深入性。比如,仅是给出案例,缺乏案例的具体分析。3、结构不完整。结语、参考文献和致谢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很多论文缺少这几部分。
四、二稿修改
经过修改完善后,学生提交了论文二稿,对以前指出的问题都一一更正。框架及内容逻辑性较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参考文献的格式,以及作者、出版社、时间的'顺序的规范写法;标题及正文的字号、段落的行距等。同时,因为这个时间正是大家顶岗实习的阶段,因此建议学生可在相关论文中增加实习心得。
五、终稿审核
经过几轮的修改,各小组论文都已经较完善,内容充实。但提交的终稿还是有一些格式问题,以及摘要的英文翻译不够准确,对于以上问题,都逐一指出,要求学生在做最后的修改,并定稿。同时,对于即将开始的答辩,给与指导,督促学生做好答辩准备。
六、答辩总结
20__年4月27日,本人和蒋玲俐老师作为旅空____班的答辩评委,组织16个论文小组,共计50名同学进行答辩。答辩程序如下:
1. 小组成员介绍:1分钟
2.组长阐述小组实践报告:3分钟(主要包括主题、论点、论据、结论以及文章的创新之处等)
3. 老师提问:4分钟(就学生实践报告或其实习体验进行即兴提问,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要求学生使用英语进行答辩,根据学生的论文及实践报告进行即兴提问。并根据口语流畅度、观点是否正确、条理及表述的清晰度、是否经实践检验四个方面评分。各个小组均按照要求顺利完成答辩,其中以王佳、赵琼及唐翰林这个小组表现突出,他们的论文题目是《如何培养空乘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论文内容阐述清晰,口语流畅,唐翰林同学已经被海南航空公司录用为空乘人员,因此,他结合切身的岗位体验和真实案例,作为论据来阐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学们在答辩过程中也存在如下问题:口语不够流畅,语法错误较多;阐述过程重点不突出;没有很好的与实践紧密结合进行论述。
目前,所有学生已经顺利通过答辩,为大学生活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其中一篇论文还获得优秀论文,3名学生提名为优秀实习生。论文指导的过程,作为指导教师,我也收获很多,对专业知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对行业的发展动态及前沿信息,有了更好的把握,对今后的教学以及专业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篇: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世界各国税收制度的日趋完善,以及各国税务部门对纳税人要求的日益重视,现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优化税收服务热”,纳税服务范围渗透到了涉税行为的各个方面,充分显示了其存在的必然性、合理性以及强大生命力。我国的纳税服务起步较晚,但纳税服务已成为我国税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征纳关系、优化投资环境、提升税务形象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性化税收管理的要求日益彰显,纳税人对提高纳税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如何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工作,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了我们必须重视并加以探讨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对于目前我国纳税服务而言,虽然我们取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服务理念滞后,重收入轻服务的观念没有被有效破除。收入、管理、服务是税收工作的三驾马车,缺一不可,长期以来税务机关总是以执法者的身份出现在税务工作中,忽略了政府税务服务的方面,并没有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没有把纳税人作为服务的“顾客”,因此也难以提供纳税人所真正需要的服务。这种传统的税务管理中存在过错推定的惯性思维,为堵住税收征管漏洞制订各种繁琐的措施,制约了税收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过分强调纳税人的义务而忽视其权利,使征税机关停留在监管的理念中,没有从传统的管理者角色转变到管理服务者的角色上来,在为纳税人的服务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自觉性。
(二)纳税服务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新《征管法》中关于纳税服务的规定过于简略、粗疏,我国目前仅有的一个权威性的纳税服务规范性文件级次低、权威性弱、内容不完整、操作性不强,导致纳税人权力仍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没有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另外,相关的行政法规中税务行政决策的基点侧重税务机关的管理方面,忽略纳税服务的优化。
(三)纳税服务的管理和考核的不易操作性,导致纳税服务工作总是浮在表面,不易做实。 一是缺少科学的考核办法。获取纳税服务评价依据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开座谈会、走访、打电话、问卷调查等,评价的主体、内容、对象、方法不够统一,评价工作开展不够规范,评价结果无法进行统一的比较。
二是缺少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纳税服务内容存在盲点。纳税人需要的项目没有被列入服务重点,缺乏系统、规范的纳税服务标准;忽略了纳税人个性化需求等。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纳税服务工作的考核评价标准主要停留在办税环境、语言、态度、效率等表面层次,基本未涉及对规范化、个性化服务的评价,对征管质量和执法行为更缺乏具体的考核评价指标,且不能对服务质量进行科学的统计和量化分析,纳税服务评价具有表面性。
三是纳税服务的监督考核机制不够。没有建立、健全纳税服务评价系统,难以量化考核。缺乏有效的服务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各地纳税服务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流于形式。对纳税服务的监督较为单一,基本停留在对纳税人的举报税务机关不查处和税务人员的不廉洁行为方面。对税务人员的征管不作为、程序不到位、时限不合法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主动的服务监督评价办法。
四是缺少专门的考核评价组织机构。纳税服务考评工作没有专门的评价组织机构,也未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和考评机构工作职责。评价主体多数是由税务部门本单位人员组成,评价方式以临时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为主,考评工作的组织开展缺少阶段性、全局性、系统性,对评价结果的重视程度不够。
(四)纳税服务信息化程度低,社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目前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重技术轻管理。许多部门热衷于购买高档的硬件设备,盲目开发软件,而对整个业务系统性研究不够,没有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结果只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去重复、模仿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二是轻视信息资源整合及一体化建设。现阶段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已经涵盖了从征管到行政管理、辅助决策等各个方面,但这些部分的信息化建设仍然是各自为政,税收部门与银行、工商、公安、媒体等部
门之间缺乏沟通与联系,协税护税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信息资源没有实现充分共享,没有形成合力,严重制约了纳税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进程。另外,税务代理业发展缓慢,据资料表明,我国的税务代理率不足10%,而日本为85%,美国为50%。
优化途径
转变纳税服务观念
重新定位纳税服务的价值观。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已明确规定了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纳税服务有了法律依据,在税收工作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纳税服务也由传统的道德范畴上升到法定义务,成为法定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征纳双方都要全面领会其内涵,重新定位纳税服务的价值。作为征税主体的税务机关要切实履行新征管法规定的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义务,树立现代税收服务观,应 “视纳税人为顾客”,认真分析纳税人的需求,在依法治税的前提下,以让纳税人满意为目标,确保纳税人合理的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积极拓展对纳税人服务的范围和空间,不断完善纳税服务工作,同时也要积极引导纳税人不断增强维权意识,形成共同创造优质服务的良好氛围。改变形式深化内涵
应从以前的重形式轻实质误区中走出来,一是由形象服务向实效服务转变。税务机关应针对纳税人对税收专业性知识与技能、程序、权益的需要,提供实实在在的纳税服务。二是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税务机关除了接待好上门来的纳税人外,应主动出去,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纳税人存在的问题。三是由一刀切服务向分类服务转变。纳税人素质有高有低,涉税业务也有繁有简,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继续深化服务内涵,提高纳税服务的档次。纳税人最希望得到的是税收的公平、效率的实现。我国税收法制不断的完善,人情税、关系税行为大大减少,再加上现代化、信息化的征管手段的应用,偷漏税行为也越来越少,一个公平的税收环境已基本建立。但是在许多征管环节仍然存在弱项,一些纳税人利用这种手段进行偷漏税的行为仍无法杜绝,这就人为导致了纳税人之间的税负不公,背离了税收的基本原则,对那些老老实实履行义务的纳税人来说很不公平。因此应该加强征管,加大对偷漏税行为的打击力度。
加强建设提高素质
要满足日益现代化的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工作的需要,实现由传统服务到现代纳税服务的“质”的飞跃,关键在于有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因此,要不遗余力地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加强税收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业务培训。另外还应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忧患意识,推行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切实加强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公布出台几条纳税人特别期待、特别管用的“廉政禁令”,对税务人员的不作为、滥作为行为,加大惩戒力度。
服务手段信息化
通过加快税务信息化建设,构建纳税服务信息化平台,降低税收成本,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一是完善纳税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以12366服务热线、电子税务网络为载体,运用网上电子申报系统、网上税务局信息管理等系统,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功能强大的多元化、个性化、开放式的纳税服务。二是完善税收管理平台,推广运用纳税申报电子信息采集系统、发票管理系统、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系统、增值税纳税评估管理、计算机稽核、协查等管理系统,实现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纳税人纳税成本。三是完善信息交换平台,推进税库银企的一体化建设,拓宽申报缴税渠道,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完善纳税服务机制
1.加强纳税服务的制度建设应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务制度体系,形成一个
全国统一的纳税服务的基本准则,使纳税服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各地也应在基本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相应符合地方特色的实施细则。这不仅可以规范纳税服务,同时还有利于考核监督,形成自觉提供优质服务的良好氛围。在规范服务制度体系建设的同时,还应该对现有的征管制度、优惠政策等进行调整。征管方面,该精简的办税环节一定要尽可能的减少,减少纳税人不必要的负担,在优惠政策方面,应在兼顾税负公平的基础上让纳税人充分享受应有的待遇。2.完善纳税服务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公平和可操作性的纳税服务监督、评价机制,从投诉、受理、调查、检查、处理等环节加以规范,对纳税服务工作评定奖励和惩戒,量化考核指标,并将纳税人的评价列入考核指标,让全体干部都要溶入服务意识,把是否对纳税人合法权益造成侵犯作为衡量标准,坚持以纳税人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摆正征纳角色的位置,确保纳税服务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严格执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衔接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纳税服务评议评价机制和服务质量、效果的保障制度,建立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纳税服务的长效机制,将纳税服务工作质量作为考核税收工作的主干线。
总之,纳税服务是税收征管中长期的话题,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做好这项工作任重而道
远。今后,我们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纳税服务的新思路、新举措,为全面提高纳税服务而努力。
编辑本段纳税服务体系
(一)科学的税收服务观体系要以人为本,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彻底更新和转变思想观念:一是由监督打击向管理服务的转变,改变以往注重对纳税人防范、检查和惩罚的观念,以服务促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二是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淡化权力意识,积极、主动、及时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经济的服务;三是将过去作为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要求,转变为基本行政行为规范,并作为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落实和考核;四是由片面注重形式向追求内容、形式、效果相统一的转变,通
过持久和务实的工作,使纳税服务向长效发展,向实际深入。
(二)法律组织体系提高纳税服务的法律地位。具体途径:一是考虑出台《税收基本法》,将纳税服务内容以法律的形式明晰化,明确法律责任。二是修订完善并正式出台《纳税服务工作规范》,制定纳税服务的基本内容和操作原则,并据此制定具体的服务标准、工作方式和岗位责任体系等。三是参照国际惯例,建立纳税人宪章,把纳税人的权利和税务机关应当为纳税人提供的服务以法规形式明确下来,充分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建立纳税人参与税务决策的体制,让纳税人有机会参与并影响行政法规、规章和税务行政管理措施的制定。
(三)涉税咨询辅导体系依托“12366纳税咨询服务中心”整合资源并对其功能进行延伸,在办税服务大厅专门设立询问服务中心,着重对纳税人进行更深层次的辅导、解答涉税疑难、提供纳税咨询;并整理咨询问题库,进行需求分析;建立税收法规公告制度,召开税收政策发布会、进行专题税收知识讲座、开展专项培训,减少纳税人的无知性不遵从;利用因特网进行有针对性的税前、税中、税后辅导,并针对不同纳税服务群体、不同优惠群体开展个性化辅导;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咨询服务的种
类、内容、标准等,同时规定咨询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义务及相关责任追究办法等。
(四)纳税人洞察体系建立纳税人洞察体系,对纳税人进行细分,使纳税服务在普遍化的基础上兼顾个性化,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建立需求分析与征纳沟通机制,研发纳税服务分析系统,通过多种形式掌握纳税人需求,及时改进纳税服务措施,疏导和化解征纳矛盾;健全纳税评估制度,及时发现、矫正和处理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出现的过错,提醒并督促其及时进行自我纠正,有效防止和化解征纳双方的风险,为纳税人提供深层次的帮助。
(五)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体系进一
3步完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健全纳税遵从奖惩机制。将银行、工商、公安、土地、建设等相关部门信息及时导入税收征管系统,对数据进行整合、对比、分析,准确把握企业经营动态及应纳税情况。实行分类服务管理方式,对纳税信誉等级好的纳税人在管理中应以程序性服务为主,并给与一定的优惠和荣誉,促使其保持较高的纳税遵从度;对纳税信誉等级低下,特别是大额欠税企业进行公告,增强对恶意欠税行为的社会舆论监督,敦促企业提高税法遵从度。
(六)纳税服务流程和组织再造体系借鉴流程再造理论,全面梳理现有征管制度办法,合理归并、安排流程环节的先后顺序,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降低纳税人办税成本。推行办税程序公开制度,公开各项办税程序、方法、步骤、时限以及阶段性进度,提高执法透明度。按照纳税人需求导向原则进行组织再造,着手推进国地税机构合并。在未合并前,归并业务实施两部门联合办公。
(七)纳税成本节减体系在优化办税程序、简并纳税人报表、推行国、地税联合办公为纳税人减负的同时,整合企业的现有的硬件资源,降低涉税系统和设备的购置成本。另外,要提高税收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降低政策的执行成本,提高纳税遵从度。
(八)税收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现有信息化软件,提高基于互联网的办税服务水平。一是推广高效、安全的网上报税系统,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为纳税人提供 “智能化”纳税服务;二是构建征管基础信息数字化系统,通过数据分析鉴别并控制可能出现不遵从现象的纳税人,提高政策辅导决策水平;三是减少不必要的业务管理环节,依托信息技术,建立适合专业化管理、便于操作完整的岗责体系,通过信息预警、监控、协调系统,自动控制、考核纳税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四是实现国地税、工商、银行、海关等部门间联网,加强信息交换,提高服务效率。
(九)法律救济体系建立完善畅通的法律维权渠道。一是广泛开展税收法律宣传,充分告知纳税人应有的权利;二是鼓励纳税人建立互助、自治式的维权服务组织,代表纳税人调解税企矛盾;三是统筹涉税听证、复议、诉讼制度的衔接,加强纠纷申诉调解,使纳税人避免因进入司法程序造成的成本和环境负担。四是建立健全完善积极的错案纠正和责任追究及反馈机制,准确认定税务案件性质和责任人,并落实相应责任。
(十)考评监督体系建立科学完善、以量化为主、可操作性强、内外结合的纳税服务考核体系。考评结果与工作人员的薪酬与晋升挂钩,从而将纳税服务变成税务机关的一项经常性和日常管理的工作。同时,建立公开的、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外部监督评估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使税务机关能够正确地认
识自身的服务现状,及时查找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十一)人员素质保障体系建设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税务干部队伍,是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要保证。以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重点,实施素质提升计划;推行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进一步规范纳税服务行为;创造公开、平等、竞争的用人环境,按照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配置岗位,建立一套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模式。
(十二)社会化资源共同参与体系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重视专业社会中介(如税务代理)和其他组织(如行业协会、纳税服务志愿者组织)为纳税人提供的税收筹划、政策咨询、法律帮助等纳税服务,鼓励企业自我服务,构成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的纳税服务体系。
第五篇: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作总结
一、总体情况
本人今年共指导了八名同学的论文,他们有的考研,有的在外面已找到了工作,但是我都会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论文的集中指导。从指导论文的整体状况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论文的写作规范,围绕主题展开论述,能够基本做到论点突出,论据有力,语言通顺,但部分学生的理论功底偏低,知识比较贫乏,思路不开阔。
二、选题情况分析
按学院的布置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有组织的选题,采用学生先在系统选教师及题目,然后教师选学生的方式随机选取。八名学生都顺利地完成了选题,而且大部分学生都选取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研究题目。
三、分阶段指导、检查情况分析
1.撰写开题报告,起草论文题纲
在学生论文题目选定之后,使学生明确论文的写作过程及要求。首先,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起草论文题纲,对论文开题的每个流程都认真、严格地要求,保证论文提纲的高质量。
2.查阅资料,充实完善题纲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利用大量时间查阅文献资料,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为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指导学生论文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专业知识都比较扎实,准备工作做的也比较充分,所以论文题纲完成的很好。
3.初稿的形成
学生按题纲填充内容,形成初稿,目前发现学生由于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加上文献查阅充分,故大部分学生论文撰写的质量较高,但也有部分同学懒散,拖延论文进程。
4.修改阶段
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检查并修改,有个别学生修改态度不认真,对其进行了批评并要求学生进行认真修改。
5.定稿、规范打印
对学生论文的内容、格式修改完成以后进行定稿,大部分学生定稿和打印都比较规范。
6.指导学生答辩
指导学生进行答辩,要求学生做好答辩准备工作,从而促进学生能够顺利答辩。
四、成绩分析(根据本专业成绩分布,分析原因)
所指导的八名学生,有四个良好、两个中等、两个及格,答辩成绩分布基本合理。
原因一是论文题目难易程度不一,有的题目简单、易做,有的论文题目偏难;二是学生基础不同,有的对专业课掌握的比较好,有的掌握的比较薄弱。
五、典型经验
首先,严格要求。让学生充分查阅资料,论文数量达到30篇以上。对论文的每个流程都认真、严格地要求,保证论文保质保量地完成。
其次,高度重视。答辩前,对学生的工作进度及时进行检查督促,保证了答辩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学生面临公务员考试、事业编考试及面试、时间紧张的状况,采取有力措施,通过个人座谈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视。
最后,落实到位。为保证毕业论文答辩的质量,按照论文写作环节的各项具体要求,实施严格有效的督查和指导;从大局出发,用心负起指导职责,从着实提高学生论文写作水平的实际出发,努力抓好学生的论文写作工作,对写作态度不认真,未按进度完成论文的学生,及时进行督促,从而保证其顺利完成论文写作工作。
六、存在问题以及加强和改进的措施
存在问题:
1.论文(设计)的摘要和结论不够明晰,结论大多啰嗦,没有做到简明扼要,未能反映研究(设计)的结果,关键词欠准确;
2.极个别学生论文缺乏深度、力度和创新点,知识面比较窄,思路不够开阔;
3.选题中缺少专业术语,部分同学出现口语化现象;
4.学生主动性差,部分学生不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究其原因:一是思想上不重视;二是就业难导致学生人心浮躁。
改进的措施:
1.组织学生对论文初稿进行反复修改,尤其是对论文摘要、引言、正文等的修改;
2.按照论文模板要求修改论文,增加论文创新点;
3.主动找学生座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
七、建议与设想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运用,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
2.做好答辩准备工作,在答辩前应做到整个流程具体、明确。学生在答辩之前也要进行相应指导,明确毕业答辩主要目的是审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度,并审查论文的体裁格式,以求进一步提高;
3.对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也要严格要求,避免学生文献综述抄袭以及外文翻译语句不通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