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农村工作总结(范文五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第一篇:农村工作总结
20xx年,我市农业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安排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会议精神,抓住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从调整结构入手,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农产品品质为根本,扎实推进了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20xx年全市粮食总产超过19亿斤,同比增长4.3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455元,同比增长7.1 %。
一、大力发展牧业和渔业经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按照省委打造畜牧经济半壁江山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战略部署,出台了多项鼓励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经过探索和实践,将奶牛和生猪生产定为发展方向,采取“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小区建设为措施、循序渐进、滚动发展”的办法,在“十五”后期成功引进天野牧业公司等奶业龙头企业,畜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初步形成框架。到年末,全市生猪饲养量达64.1万头、黄牛饲养量达15.5万头、羊饲养量达25万只、禽饲养量达360万只。奶牛存栏750头。各类养殖小区(场)达到35个,其中养猪小区18个;专业户达到6971户,各类牧场(大户)289个。实现牧业产值5.9亿元,人均牧业收入630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6.1%。狠抓质量效益型渔业,水产养殖取得新进展。以推进渔业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和绿色渔业、游钓休闲渔业,全市养鱼水面稳步发展。加快养殖品种调整步伐,在引进兴凯湖大白鱼、挠力河鲫鱼、河蟹的基础上,又引进了湘云鲫2万尾、青根5万尾、扣蟹8000多斤,为渔民调运鱼种20万斤,购鱼苗430万尾,全市名特优养殖面积达2.2万亩,创历史最高水平。绿色渔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无公害养殖面积达到5,000亩,比上年增长40%,并注册了我市水产业有史以来第一枚商标。同时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建立游钓点二十多处,形成渔业新的增长点。全市养鱼水面达到6.8万亩,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1.44万吨,渔业产值1.199亿元,增长59.4% 。
二、坚持不懈地调优种植结构,绿色特色经济稳步发展
围绕品质发展粮食作物。双高大豆达到160万亩,占大豆播种面积的73%,水稻恢复性增长达到36万亩,小麦全部采用了硬质品种,玉米向粮饲兼用型发展。围绕订单发展经济作物。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农民经济人为牵动,甜菜、白瓜、烟叶、蔬菜等高附加值作物面积不断增加,经济作物达到68万亩。头兴农场与远方草业公司合作建设了3700亩牧草基地,干草总产达到3000吨。依托地缘、资源优势,发展绿色特色经济。全市落实无公害、绿色食品种植面积195万亩,总产量44.6万吨,总产值85782万元;落实无公害畜禽养殖45万头(只),产值达到6380万元,超额完成佳市下达任务。目前绿色认证面积发展到17.29万亩,其中绿色食品水稻基地4万亩,绿色食品速冻熟玉米原料基地0.39万亩,绿色食品商品鱼基地0.2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比去年增长29%,绿色食品产量达到6.28万吨,增长10.2%。全市新增绿色食品认证1个,即富锦市富森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富库”牌速冻熟玉米,另外富锦市国营渔种场生产的“挠力河鲜”牌商品鱼正在组织申报a级绿色食品。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没有发生绿色食品质量问题及被取消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在特色经济方面,一批初具规模、小有名气的大蒜屯、地瓜屯、粉条屯、腐竹村等专业村发展起来,东西两山形成了白瓜葵花产业带,城郊两镇形成了蔬菜瓜果产业带,宏胜、兴隆、头林南部三镇正努力打造畜牧生产专业镇。
三、着力发育壮大劳务经济,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根据全省大力打造“龙哥龙妹”劳务品牌的要求,我市狠抓劳动力转移工作,定政策、建基地、搞培训、抓维权,取得明显效果。在“三农指南”栏目滚动发布各种用工信息110余条,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在稳定大连、福州、广东东莞、北京等地输出基地的同时,与天津顺驰物业、秦皇岛金色未来大酒店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富锦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11个镇培训分校的作用,20xx年完成培训人数23,64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1,942人,比20xx年增长78.8%,实现劳务收入9574万元,增长56%。几年来,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79,953人,累计实现劳务收入2.3亿元。
四、狠抓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展顺利
全市建设优质大豆、水稻、小麦、玉米、甜菜、白瓜、烤烟基地共240余万亩,完成订单面积156万亩,带动农户3.7万户,巩固了甜菜、白瓜、烤烟、大豆、小麦、水稻等产业链条。在品牌建设上,重点打造了九o米业、冰灯米业、天元米厂的“云珠”、“二道岗”、“盛珠”三个绿色商标,经与粮食局等部门配合,正申报注册集体商标,努力打造“富锦”品牌。益乡米业、冰灯米业、龙翔米业、天元米业、天野牧业5家企业申报佳木斯市级龙头企业成功,九o米业、天野牧业、龙祥米业、白瓜专业合作社正在组织申报省级龙头企业,龙祥米业和九o米业有望在年底前申报成功。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家,实现销售收入19760万元,增长0.8%;实现利税1920万元,增长0.9%。
五、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业生产标准显著提高
坚持种子使用标准化。抓住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源头,深入实施良种化工程,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全市良种普及率已达到100%,在种子使用上达到了标准化。坚持农机作业标准化。狠抓耕作制度改革,推行以深松为主体的三三轮耕制,坚持连片整地、深松整地和秋整地。对于秋季不能整地的,坚持做到春天顶浆起垄,抢凌播种,播后重镇压。坚持田间管理标准化。在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技术人员坚持驻村蹲点,随时随地进行技术指导,水田管理达到田埂无杂草,田间无杂草,田面无杂株,全田无倒伏等标准。旱田管理做到了铲趟及时,有效灭草和病虫害统一防治,使田间管理实现了标准化。坚持施肥标准化。围绕平衡施肥技术,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全市烤烟、甜菜、示范园区地块百分之百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坚持农时标准化。克服春季持续降雨、低温、寡照种种不利因素,各作物播在丰产期,为一次播种保全苗奠定了基础。在春耕阶段先后召开10次现场立标会,适时进行播种、中耕、收获,在农业生产每个环节都突出农时标准化。全市实施农业标准化面积达到90%,向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标准化生产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我市标准化建设得到农业部、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农业部在我市召开了全国农业标准化现场会议。
六、狠抓科技培训与科技创新,农业科技事业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推广载体作用,狠抓培训与技术推广,不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全市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显著提高,农业先进技术推广率达9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0%。
一是示范园区建设内容丰富。坚持综合性示范,抓高产攻关,突出重点、难点,市镇村同步,点片面结合,全市共建农业技术标志性示范园区338个,其中国家、省、地级12个,市镇级60个,村级266个,建立千亩展示区20个,建立万亩展示区15个。
二是科技推广扎实开展。全市共落实试验、示范、推广项目54项,重点推广了高油大豆“三垄栽培”技术、水稻超稀植钵育摆栽及机插深施肥技术、强筋小麦稳产保优节本栽培技术、化肥“三施”和“三剂”应用技术等12项,引进新品种(系)300余个。在与省农科院合作共建基础上,又与建三江管局科研所签订了科技共建协议,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院市共建、场市共建成为我市科技推广新载体。在农机技术推广上,结合农机科技入户重点推广了大豆深窄密播种技术、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共确定示范户1000户,建立示范区6600亩,实施面积10万亩,带动项目区水稻、高油大豆生产示范户增产16.9%。水产养殖技术重点推广了河蟹养殖技术,并依托两个渔场建立挠力河红肚鲫鱼繁育良种基地,对新购进品种进行试养和推广,为养鱼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三是科技培训进村入户。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邀请知名专家讲学、举办科技大集,发放科技资料等多种形式,科技人员深入镇村,直接把技术送到农民家中,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形成了“以点带面、以一户带十户、以十户带全局”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新局面。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95期,共培训师资300人,镇干部800人,农民11万人次,完成新型农民培训2.7万人,电视讲座82期,发布农业信息112条,发放科技资料6万余份。四是科技项目硕果累累。农业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到位。我市确定了8个镇,选择200个核心户,做到师资、教材、培训场所等十个落实,成立了100个小分队,深入村屯进行全程技术培训和指导,实现了全市农业科技大普及。全国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标志性示范点工作扎实。全市落实强筋小麦稳产、保优、节本技术项目核心区面积2700亩、示范区面积12000亩、辐射面积35000亩,核心区小麦亩产315.7公斤。国家优质粮产业工程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项目正按照设计要求积极运作中,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七、建设国内国外两个基地,外向型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在国内建设蔬菜出口基地,依托城关社区、大榆树镇围绕对俄经贸建设蔬菜园区和苹果圆葱、马铃薯、早甘蓝基地共5000亩,出口蔬菜超过1500吨,实现贸易额2877万元,同比增长16%。加大对俄农业开发力度,在国外建设粮食生产基地,成立了俄远东富锦有限责任公司,在俄下列区开发土地6万亩,创产值800万元,今年又签定了30万亩的开发协议,使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
八、狠抓农业信息工作,拓宽为农民服务领域
组建了富锦市“农业110”信息系统,有17个涉农部门开通专线,为农民提供了更直接便捷的服务。开设了专家门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处理5000余个,接待农民咨询上万次,增强了为农服务效果。“三农指南”电视专栏常年播出,每周制作2-3期,提高了科技入户率和农民种植、养殖水平,深受广大农民欢迎,收视率达到80%。完善了农业信息网站,立足于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产品交易、农业信息交流,坚持栏目信息更新,保证信息的最大更新量,充分体现富锦农业的特色。建设了农业信息“三电合一”项目,目前已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对接,完成了信息采集及硬件设施安装等工作。项目将有效地提高我市农村科技信息网络覆盖的广度和相关信息利用的深度,形成信息产业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格局。
九、加强农村经济和土地管理,农村社会持续保持稳定
一是加强农民负担管理,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印制了“农民负担监测点登记卡”,每村监督员1份,各镇经管中心1份,共发放407份,分别就粮食补贴、良种补贴、一事一议、各种收费、罚款等6类20项进行监控,充分发挥减负监测点的作用,实行动态监测。加强农民负担检查,今年9月下旬,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到10个镇及城关社区对20xx年的农民负担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后在全市进行通报,有效控制了农民负担反弹。认真落实国家政策,严格兑付了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核查,兑付粮食补贴面积299.5万亩,兑付粮补资金3984万元;兑付高油大豆补贴面积25万亩、补贴资金250万元,于8月25日前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水稻第一次补贴面积25万亩、补贴资金300万元,涉及农户7915户,第二次补贴资金即将发放。在补贴资金发放上,设立专户,坚持阳光操作,做到公开透明,有组织地开展工作。对享受补贴资金的农户,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举报,有效地保证了补贴资金的封闭运行。严格规范议事项目预算审批,凡议事后的村屯每村建一份档案,做到事前审批、事后审计,决算向村民公开,全市没有因“一事一议”而增加农民负担的问题。20xx年实现减负6629万元,其中免征农业税及附加6269万元,取消 “两工”减负360万元,实现人均减负256元。20xx-20xx年连续四年代表佳市迎接省检,并连续四年被评为省农民负担管理先进单位。二是加强土地管理,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经济混乱。一是严格机动地管理。机动地在经管中心参与监督、指导的情况下竞价发包,发包收入由镇经管中心总出纳员直接收取,进入经管中心村级帐户,避免了坐收坐支现象。二是规范土地流转工作。我市统一印制了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合同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下签订,经镇经管中心鉴证后生效。20xx年土地流转面积115,795亩,比上年增长11%。三是规范土地档案。各镇补地后,对土地重新建立档案,承包地和机动地分别按标准重新建立档案,每块地的名称、面积、座落、承包户明细等相关情况建档立卷,全市共建土地档案792份,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经济混乱。三是实施村级减债工程,化解村级不良债务。20xx年全市化解村级债务650.2万元,超额完成佳市下达任务,其中欠款回收化解301.1万元、政策启动回收化解122.3万元,以工抵债化解136.6万元,转帐代扣、降息减债等措施化解34.2万元,其他方式化解56万元。四是加强信访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随着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贯彻和“一免两补”政策的实施,农民信访量增长,时间集中。为了不影响农民生产,减负办耐心细致工作,认真接待农民的咨询和上访,共接待农民近1万人次,平均每天接待30多人次,高峰时每天300余人次。通过耐心细致的法律政策宣传和解释,农民反映的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农民群众非常满意。20xx年,越级上访案件8起,都是没有通过我们农委减负办而直接到佳市或省;案件返回后,我们认真及时进行处理,办结率100%。
十、大力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有所提高
采取管理与扶持相结合的办法,理顺协会内部机制,完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了协会的指导、服务、经营作用。烟叶协会、蔬菜联合体等一批专业组织均得到长足发展,带动全市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村。20xx年新增经济组织23个、新增农民经纪人545人。截止目前,我市发展农村经纪人1358人,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8个。
十一、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农业基础建设继续加强
在水利工程上,松干防洪工程的富锦城堤、富锦西堤已全面完成工程建设,防洪标准由二十年一遇提高到五十年一遇。富锦东堤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明年可开工建设。南部防洪工程已基本达到二十年一遇标准。进行了三江平原开发治理工程建设,为建设方田网林、旱灌涝排、渠通路畅的标准化良田创造了有利条件。有计划地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全市17%的农民吃上了自来水,并使全市旱灌面积达到万亩,节水灌溉实现历史性突破。开展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全市已有近500户农民完成沼气池建设,开了高寒地区成功生产沼气的先河,形成农民节能增收的新渠道。完成造林1.5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57.9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到8.7%。农机事业蓬勃发展。20xx年,我市新建了2个农机合作社,使全市农机合作社数量达到10个,共配置联合收割机18台,大型拖拉机37台,配套农机具118台(件),带动提高了全市的大型农机具装备水平。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有力地推动了机械收获、深松整地的标准化水平。今年我市还被确定为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试点,共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0万元,经严格组织申报、考核,确定享受补贴农户(农机作业合作组织)111户,购置大马力各类机械机具134台(件)。在今年的秋季重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农机合作社大型农机具作用,全市共完成秋整地面积168万亩,其中,旱田深松62万亩,浅耕整地86万亩,水田整地20万亩;秋做床180万平方米,备土7.05万立方米;与毗邻的农场建立了协作关系,农场大型机具到我市进行跨区作业面积超过10万亩,超额完成佳市下达的任务。通过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完成了3000亩水稻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核心区和2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建设的规划,目前基地基础建设项目已经完成招投标,现场踏察完毕,建设工作正在按实施方案有序进行。富锦市国家标准粮田项目计划投资790万元,目前项目国投资金已到位500万元,我市已经组织实施了项目基地田间打井、修路、挖沟渠、涵洞工程建设,以及机井配套等喷灌设备的采购。今年在上冻前已经完成了26眼机井的打井任务和农技推广中心试验站及项目村修筑砂石路的任务,采购了10套自动行走喷灌设备和30套管道式多喷头喷灌设备。
十二、深入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农业生产秩序得到维护
农机执法工作中,清理“黑车非驾”,办理落户拖拉机1529台,培训驾驶员421人,纠正违章1500台次,清除严重事故隐患100多例,保障了农机安全生产。农业执法工作上,突出抓了春夏两季农资市场管理,依法打击坑农害农不法行为,查处理各类种子、农药、肥料违法经营案件48起,净化了农资市场,维护了群众利益和农业生产安全。
第二篇:乡镇年度农业工作总结
20xx年xx县种检站按照省、市种子管理部门总体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认真贯彻党的护农、惠农政策,以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为己任,紧紧围绕“种子执法年”活动,以种子生产、经营管理为中心,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加强宣传,做种子“种子执法年”宣传活动
20xx年我县充分利用集日咨询、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和省、市各项种子方针、政策和法规,宣传党的各项护农、惠农政策。20xx年共发放种子法律法规明白纸1000多份,为“种子执法年”活动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氛围。
二、做好对乡镇种子站,农资店监督检查工作
为了进一步维护种子市场秩序,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业部《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和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年初我们对全县乡镇农资店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问题要求及时整改,检查方式由xx县种检站通过审查书面材料、实地考察、抽样检查等方式。
三、搞好质量监督检验。
一是我们积极配合省市种子管理部门对辖区内从事种子经营的企业、门市进行了检查,对各类品种进行了质量抽检,确保党的惠农政策深入人心,农民用上放心的种子,共计抽检玉米种子样品20个,小麦种子样品10个。
四、积极做好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管理工作
随着种子市场化程度提高,某些种子经销单位片面追求利润,在新品种推广中存在违背科学推广程序的做法,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种子纠纷增加,因此,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必须加强。我们在这项工作中坚持做到:1.坚持原则,严格程序,切实抓好新品种推广的各个环节,我县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的立体性、多样性,决定了新品种的引进,必须因地制宜,适地适种的原则,按照先试验示范成功后再大面积推广的科学程序,严格把关,循序渐进,在此基础上分区域发布推广的主要品种,指导农民调整种植品种。凡未经审定的品种不得推广,虽经审定但本域内未进行试验示范并获成功的品种也不得进入推广程序。2.依法依规切实加强农作物品种管理,第一要求农作物种子推广、经营和科研单位,凡在我县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必须依法办理手续,第二,坚决打击经营未审定品种行为及未试验示范成功就盲目推广的行为,特别是不需审定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必须依法做好风土试验、示范成功后方可推广,并要求种子经营单位在出售种子的同时,必须向使用者出示相应资料,对乱引进农作物品种和违法经营农作物品种造成损失,必须依法追究当事人的相关责任。
五、积极解决种子纠纷,保护供需双方利益
随着法律宣传深入,农民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但科学种田技术水平总体来说还是不高,加之种子经营者技术服务总体来说不是十分到位,一些门市只管卖种子,对种子特征特性及种植技术不是十分了解,不能针对当地种植特点对农民做种子使用技术方面的指导,因此种子纠纷逐年增强。我们认为解决种子纠纷的手段一是提高农民科学选种、用种能力,提高科学种植技术水平,做到良种良法配套;二是提高种子经营者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通过学习培训提高种子经营者自身素质;三是严厉打击不法经营者,以上是前提;四是一旦发生纠纷,我们要站在公正的立场,深入实际调查,找出原因,做到使双方心服口服。今年我们解决种子纠纷3起,都取得了令双方满意的结果。经3起纠纷经调查核实,均不是种子质量原因,是其它原因造成的(如二点委叶蛾危害出苗不全)。对于不是种子质量原因引起纠纷的,我们处理中没有简单定性为气候造成的而一推了之,而是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和专家一起对农民结合实例进行科学选种、用种及种植技术宣传培训,让农民心服口服。由种子质量问题引起的纠纷,要让农民获得合理赔偿,但不能漫天要价,同时结合实例,召集种子经营户进行现场宣传,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总之,种子纠纷解决起来费时费力不讨好,一旦解决不好容易造成群体上访,造成不稳定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高度,切实负好责任,提高服务意识,把种子纠纷解决好。今年我们共解决种子纠纷3起,均不是由于种子质量原因造成,我们和专家对农民召开地头会,对农民进行了科学用种、选种及种植技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六、20xx年工作计划
在总结20xx年工作的基础上,20xx年1月1日新种子颁布,针对我县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搞好种检站自身建设;二是积极做好新品种引进、示范、试验、推广、管理工作;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四是对上级种子管理部门的信息反馈、报表做到及时、全面、有效。
第三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今年来,镇农业服务中心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加大力气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抓好村社财务管理,促进了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跨越。现将20__年工作完成情况总结
(一)经济发展综合目标完成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7973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2、农民人均收入纯收入比上年增加200元,比上年增长5﹒5。
(二)农村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目标完成情况
一、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畜牧业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2325吨,完成101;狂犬病防疫率100;猪口蹄疫预防、猪瘟三联苗注射、鸡新城疫免疫率均为100,并通过市畜牧局验收。
2、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完成种养殖专业大户摸底调查统计,组建了五大协会、七大基地领导班子。已进一步规范了7个基地建设,成立了珍珠鸡养殖技术协会和果树苗木种植技术协会;新增无公害水稻9900亩,完成132,发展无公害蔬菜210亩(双槐村和长林村),完成105。
3、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4项(秸秆综合利用及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食用竹规范化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抛秧技术),建成科技示范基地1个(回龙村400亩食用竹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2个(双槐村珍珠鸡示范养殖和花溪村经济林木示范种植),发放秸秆综合利用、育秧及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资料3000余份,举办实用技术培训11期(食用竹栽培管理、水稻育秧、秸秆综合利用及稻田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受训6500余人(次),开展包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信息管理等科普知识宣传4期,受教育8000余人(次)。完成秸秆禁烧工作,与去年相比露天焚烧秸秆现象明显减少,完成秸秆还田8200亩,其中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5100亩,完成全年推广任务的100。
二、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在南溪、柳林、栏厢、齐心四个村新建U型渠工程2千余米,完成167,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20亩,完成229,新增节旱地浇灌面积1750亩,完成115,在山区5个村新建和改建微水治旱工程建设项目38处,并接受了成都市的检查验收,在山区村和平坝村组织实施完成水利建设项目70余处,完成100。制定春灌用水及汛期防洪安排意见,装防洪预备铁笼50条、竹笼40条为干河子安全度汛做了充分准备,完成春灌育秧用水组织及协调工作。
2、按市目督办要求完成了长林村中、低产田改造的工程规划、工程预算和工程实施方案的制定及资金的争取工作,目前工程已开始实施,预计20__年元月下旬完成。
3、完成春季义务植树6.7万株,完成100,签订了20__年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责任书和森林防火到户责任书及退耕还林申办林权证前期勘察登记制图工作,全年未发生盗伐、滥伐天然林现象。完成了退耕还林种苗补助、教育医疗保险补助的兑现。同时完成了退耕还林档案的规范管理工作。
4、完成了般若寺会期防火安全执勤以及全年森林防火安全宣传、检查、巡山护林工作。
三、抓好村社财务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完成13个村的财务清理工作(清泉村除外),安排布置了规范村、社财务管理、村务公开工作并参与了清泉村移民专项资金的财务清理检查工作。
2、对齐心6组果园、银杏园、苦丁茶基地,5组麻竹、干果基地共330亩土地承包合同进行了规范,完善了移民承包土地档案卡及土地承包证书的申报工作。完善往年土地流转合同73份,完成目标任务的102。完成移民土地承包颁证37户,完成率100。
3、完成市农牧局交办的关于上游村2组孟坤富二环路占地分配问题的调查答复。
4、完成农网改造遗留问题的调查摸底工作,并与电管站进行了衔接。对全镇农网未改造部分已书面报告市政府、市供电局。
(三)完成镇党委、政府年初制定的其它工作目标和临时交办任务及新增工作情况完成备耕农用油料、农机配件供应准备工作以及农机监理安全检查工作。
2、按时按要求完成20__年国内生产总值报表,扶贫监测调查报表等相关报表的填报工作。
3、完成农业服务中心年初工作目标任务的分解,并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签订了20__年工作目标责任书。
4、上报农村信息51条,其中成都市农业信息中心每日焦点采纳信息6条,镇情简报12期(镇目标办采纳简报信息一期),电视台报道部门工作3次,报社刊登农村信息4条,建设规范化信息联站1个。
5、完成全镇种植资金信誉贷款户的模底调查,并发放了贷款。
6、完成20__年农业税征收清册到户工作。
7、完成福塘坝电站输电线路房屋搬迁协调及村民安置补偿工作。
8、完成花溪村变电房至般若寺山门水泥路面前期土地征占用协调及工程修建转包合同签字工作。
9﹑非典期间完成外出人员的摸底调查及回乡人员的监控工作。
10、开展20__年农村春季统一灭鼠工作,发放药物14公斤。
11、充分发挥土地流转机制的作用,于20__年6月前后在南溪村1、3组和旗松村4组引进租地358亩的农业项目二个,
第一期投入达15万元和10万元。
12、完成由市职改办、水利局、农牧局、林业局、农机局、畜牧局交办的198名农民技术职称申报工作,经严格考评,全镇195名农民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证书。
13、完成农村20__年全年党报、党刊的征订工作。
14、协助完成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动员及资金的收缴工作。
15、争取成都市农业项目一个-南溪河小流域整治,争取资金100万元。
16、在全镇农村开展了安全知识的宣传及隐患的排查和督促整改工作,对全镇沼气池、水井、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用电防火、农业机械、农药使用、防汛设施、山体滑坡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并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了督促整改。
17、完成20__年税改后计税面积核查统计上报工作。
18、协助完成创建成都市卫生集镇前期迎检准备工作。
19、积极配合完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
(四)、全年获奖情况及申请加分事项200_年元月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2、20__年元月获全市农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3、20__年7月获全市护林防火先进单位称号。
4、20__年4月获全市乡镇统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5、电视新闻报道部门工作3次,报刊报道部门工作4次(备耕、农业技术服务、农田基本建设、桃园种植基地发展情况),成都市农业信息中心每日焦点采纳本镇农村信息6条。
第四篇:乡镇年度农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各级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不断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软籽石榴等特色产业为抓手,实施现代农业增效工程,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预计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7.2亿元,同比增长12%。
一、切实搞好粮食生产。
坚持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不折不扣地落实惠农政策,积极稳妥地整合农业项目和资金,加大测土配肥、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主要粮食作物规范化栽培等技术推广力度,搞好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真正让种地农民得到实惠。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9万亩,预计总产6.46万吨,比去年增长19.6%。其中夏粮10.9万亩,总产3.56万吨,平均亩产327公斤,属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夏粮“十二连丰”;秋粮12万亩,总产2.9万吨,平均亩产241公斤。
二、着力打造“潼关软籽石榴”优质特色果业。
继续落实发展软籽石榴扶持政策,多次组织干部群众外出考察学习,开展软籽石榴栽植、管理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今年新发展5000多亩,全县初步形成万亩软籽石榴基地。同时,组建了XX县软籽石榴专家大院,以县政府名义聘请了省内外10名石榴专家,成立了软籽石榴试验站,为我县软籽石榴产业提供技术保障;建立了200余亩软籽石榴育苗基地,组织编写了《XX县软籽石榴产业发展规划》,编印了《软籽石榴技术手册》、《软籽石榴标准化生产技术要点》、《软籽石榴生产管理历书》等,免费发给广大群众;注册了“潼翔”、“双桥”等两个软籽石榴企业品牌,与陕西中盛商标事务有限公司签订了“潼关软籽石榴”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代理合同,申请“潼关软籽石榴”公用品牌,正在设计潼关软籽石榴loog,使之即将成为潼关的地标产品;申请了潼关软籽石榴微信的公众号,建立了软籽石榴微信群,正在创建软籽石榴销售电商,将潼关软籽石榴推向全国乃至世界;确定了5个软籽石榴示范园,计划2016年示范园达到10个以上。县委、县政府正在筹划建设软籽石榴产业示范园。该产业园规划面积1000亩,计划投资5000万元,借鉴XX市临渭葡萄产业园模式,由政府出资、公司化运作,示范、引领、辐射、带动软籽石榴产业发展。
目前,软籽石榴发展集中在县城东、西两沟及秦东南刘、安乐马涧等地,力争到2020年,全县软籽石榴面积发展到5万亩,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潼关软籽石榴在连续三届杨凌农高会、两届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第八届洛川国际苹果节等展会上受到追捧和好评。原副省长祝列克、省果业局局长高武斌、XX市委原书记徐新荣等省、市相关领导来潼调研指导软籽石榴发展,农业部原党组成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副省长冯新柱、省农业厅厅长白宜勤、XX市市长李明远等领导在品尝到潼关的软籽石榴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白厅长几次专程到潼关展位前详细询问软籽石榴情况,并特意作出了几点指示。XX市副市长吴蟒成亲自给潼关软籽石榴想出了广告语。河南灵宝等地干部群众也来我县参观学习。与此同时,葡萄、樱桃、红桃、冬枣等特色果业及瓜菜在我县也呈迅猛发展态势,今年以来新增果菜面积4000多亩。
三、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
我县农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规划、产业定位逐渐清晰,服务带动功能不断增强,在助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目前,已创建代字营、神泉、金桥和双桥等4个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待批省市级园区各1个,安乐潼晟、秦东裕兴园区正在建设中。全县已建成的和计划申报的现代农业园区,累计投资1.6亿元,流转土地1.5万亩,荒沟荒坡5500余亩,发展软籽石榴、葡萄、核桃等特色果品1万多亩,新增参与园区特色产业的农户450户。帮助潼晟现代科技有限公司争取到省上产业扶持资金100万元。
四、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及时制定下发了《XX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会,举办了培训班,且把培训延伸到村民小组长。成立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领导小组、政策咨询领导小组和6个督导组,抽调84名干部包村指导、督促、联络。制作了土地确权登记专题片,在县电视台连续播放,开通了专线电话,为群众答疑解惑。为各镇下拨了工作经费,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文件柜等。截止目前,全县6个镇28257农户第一阶段勾图工作已全面完成,桐峪镇率先完成确权工作,进入颁证阶段;安乐镇、代字营镇正在进行二轮公示,即将进入颁证阶段;太要镇、城关镇、秦东镇陆续进行一轮公示。预计年底前可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五、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近年来,我县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重点,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关于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已起草完成,扶持政策即将出台。全县共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50多家,其中龙头企业9个(市级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8家,家庭农场68个,种养大户360户,认定中高级职业农民18名,初级105名,使之成为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另外,我们积极开展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了蝗虫不起飞、不扩散、不危害,重大动物疫情不发生。成功应用了土壤普查成果,84个村均将施肥建议卡上墙公布,全县测土配肥面积达到17万亩;加大了对全县农资市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抽查,查处农资违法案件18起、超范围经营农药15户,没收种子1200公斤、农药6件;纠正各类农机违章120台次;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全县良种统供率达到85%以上。实施了农机具补贴项目,补贴资金130万元,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1万千瓦,主要农机具达到2700台。连续4年实施了秸秆综合利用和保护性耕作项目,累计完成试验示范田5万多亩,较传统耕作亩均增产20%以上。在集中开展业务工作的同时,我们还狠抓了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了纪律作风大整顿活动,持续开展了“规范执法、优质服务”活动,加强了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政策的调整和我县规模的限制,农业项目有所减少;基层农技人员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对农民有针对性的培训少,技术指导不经常;党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纪律作风有待不断改进。2016年,我们将围绕县委、县政府农业增效工程的发展思路,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步伐,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之以恒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田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安全。
二是全力抓好软籽石榴产业发展。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搞好技术服务,认真落实好软籽石榴优惠政策,使软籽石榴产业沿着健康的轨道稳步推进。
三是做好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工作。在巩固、完善提升现有农业园区的基础上,指导农民有序流转土地,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做好园区农技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做好省市级园区的申报争取工作。
第五篇:农村工作总结
20xx年,我市农业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安排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会议精神,抓住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从调整结构入手,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农产品品质为根本,扎实推进了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20xx年全市粮食总产超过19亿斤,同比增长4.3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455元,同比增长7.1 %。
一、大力发展牧业和渔业经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按照省委打造畜牧经济半壁江山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战略部署,出台了多项鼓励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经过探索和实践,将奶牛和生猪生产定为发展方向,采取“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小区建设为措施、循序渐进、滚动发展”的办法,在“十五”后期成功引进天野牧业公司等奶业龙头企业,畜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初步形成框架。到年末,全市生猪饲养量达64.1万头、黄牛饲养量达15.5万头、羊饲养量达25万只、禽饲养量达360万只。奶牛存栏750头。各类养殖小区(场)达到35个,其中养猪小区18个;专业户达到6971户,各类牧场(大户)289个。实现牧业产值5.9亿元,人均牧业收入630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6.1%。狠抓质量效益型渔业,水产养殖取得新进展。以推进渔业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和绿色渔业、游钓休闲渔业,全市养鱼水面稳步发展。加快养殖品种调整步伐,在引进兴凯湖大白鱼、挠力河鲫鱼、河蟹的基础上,又引进了湘云鲫2万尾、青根5万尾、扣蟹8000多斤,为渔民调运鱼种20万斤,购鱼苗430万尾,全市名特优养殖面积达2.2万亩,创历史最高水平。绿色渔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无公害养殖面积达到5,000亩,比上年增长40%,并注册了我市水产业有史以来第一枚商标。同时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建立游钓点二十多处,形成渔业新的增长点。全市养鱼水面达到6.8万亩,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1.44万吨,渔业产值1.199亿元,增长59.4% 。
二、坚持不懈地调优种植结构,绿色特色经济稳步发展
围绕品质发展粮食作物。双高大豆达到160万亩,占大豆播种面积的73%,水稻恢复性增长达到36万亩,小麦全部采用了硬质品种,玉米向粮饲兼用型发展。围绕订单发展经济作物。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农民经济人为牵动,甜菜、白瓜、烟叶、蔬菜等高附加值作物面积不断增加,经济作物达到68万亩。头兴农场与远方草业公司合作建设了3700亩牧草基地,干草总产达到3000吨。依托地缘、资源优势,发展绿色特色经济。全市落实无公害、绿色食品种植面积195万亩,总产量44.6万吨,总产值85782万元;落实无公害畜禽养殖45万头(只),产值达到6380万元,超额完成佳市下达任务。目前绿色认证面积发展到17.29万亩,其中绿色食品水稻基地4万亩,绿色食品速冻熟玉米原料基地0.39万亩,绿色食品商品鱼基地0.2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比去年增长29%,绿色食品产量达到6.28万吨,增长10.2%。全市新增绿色食品认证1个,即富锦市富森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富库”牌速冻熟玉米,另外富锦市国营渔种场生产的“挠力河鲜”牌商品鱼正在组织申报a级绿色食品。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没有发生绿色食品质量问题及被取消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在特色经济方面,一批初具规模、小有名气的大蒜屯、地瓜屯、粉条屯、腐竹村等专业村发展起来,东西两山形成了白瓜葵花产业带,城郊两镇形成了蔬菜瓜果产业带,宏胜、兴隆、头林南部三镇正努力打造畜牧生产专业镇。
三、着力发育壮大劳务经济,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根据全省大力打造“龙哥龙妹”劳务品牌的要求,我市狠抓劳动力转移工作,定政策、建基地、搞培训、抓维权,取得明显效果。在“三农指南”栏目滚动发布各种用工信息110余条,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在稳定大连、福州、广东东莞、北京等地输出基地的同时,与天津顺驰物业、秦皇岛金色未来大酒店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富锦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11个镇培训分校的作用,20xx年完成培训人数23,64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1,942人,比20xx年增长78.8%,实现劳务收入9574万元,增长56%。几年来,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79,953人,累计实现劳务收入2.3亿元。
四、狠抓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展顺利
全市建设优质大豆、水稻、小麦、玉米、甜菜、白瓜、烤烟基地共240余万亩,完成订单面积156万亩,带动农户3.7万户,巩固了甜菜、白瓜、烤烟、大豆、小麦、水稻等产业链条。在品牌建设上,重点打造了九o米业、冰灯米业、天元米厂的“云珠”、“二道岗”、“盛珠”三个绿色商标,经与粮食局等部门配合,正申报注册集体商标,努力打造“富锦”品牌。益乡米业、冰灯米业、龙翔米业、天元米业、天野牧业5家企业申报佳木斯市级龙头企业成功,九o米业、天野牧业、龙祥米业、白瓜专业合作社正在组织申报省级龙头企业,龙祥米业和九o米业有望在年底前申报成功。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家,实现销售收入19760万元,增长0.8%;实现利税1920万元,增长0.9%。
五、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业生产标准显著提高
坚持种子使用标准化。抓住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源头,深入实施良种化工程,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全市良种普及率已达到100%,在种子使用上达到了标准化。坚持农机作业标准化。狠抓耕作制度改革,推行以深松为主体的三三轮耕制,坚持连片整地、深松整地和秋整地。对于秋季不能整地的,坚持做到春天顶浆起垄,抢凌播种,播后重镇压。坚持田间管理标准化。在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技术人员坚持驻村蹲点,随时随地进行技术指导,水田管理达到田埂无杂草,田间无杂草,田面无杂株,全田无倒伏等标准。旱田管理做到了铲趟及时,有效灭草和病虫害统一防治,使田间管理实现了标准化。坚持施肥标准化。围绕平衡施肥技术,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全市烤烟、甜菜、示范园区地块百分之百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坚持农时标准化。克服春季持续降雨、低温、寡照种种不利因素,各作物播在丰产期,为一次播种保全苗奠定了基础。在春耕阶段先后召开10次现场立标会,适时进行播种、中耕、收获,在农业生产每个环节都突出农时标准化。全市实施农业标准化面积达到90%,向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标准化生产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我市标准化建设得到农业部、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农业部在我市召开了全国农业标准化现场会议。
六、狠抓科技培训与科技创新,农业科技事业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推广载体作用,狠抓培训与技术推广,不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全市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显著提高,农业先进技术推广率达9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0%。
一是示范园区建设内容丰富。坚持综合性示范,抓高产攻关,突出重点、难点,市镇村同步,点片面结合,全市共建农业技术标志性示范园区338个,其中国家、省、地级12个,市镇级60个,村级266个,建立千亩展示区20个,建立万亩展示区15个。
二是科技推广扎实开展。全市共落实试验、示范、推广项目54项,重点推广了高油大豆“三垄栽培”技术、水稻超稀植钵育摆栽及机插深施肥技术、强筋小麦稳产保优节本栽培技术、化肥“三施”和“三剂”应用技术等12项,引进新品种(系)300余个。在与省农科院合作共建基础上,又与建三江管局科研所签订了科技共建协议,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院市共建、场市共建成为我市科技推广新载体。在农机技术推广上,结合农机科技入户重点推广了大豆深窄密播种技术、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共确定示范户1000户,建立示范区6600亩,实施面积10万亩,带动项目区水稻、高油大豆生产示范户增产16.9%。水产养殖技术重点推广了河蟹养殖技术,并依托两个渔场建立挠力河红肚鲫鱼繁育良种基地,对新购进品种进行试养和推广,为养鱼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三是科技培训进村入户。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邀请知名专家讲学、举办科技大集,发放科技资料等多种形式,科技人员深入镇村,直接把技术送到农民家中,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形成了“以点带面、以一户带十户、以十户带全局”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新局面。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95期,共培训师资300人,镇干部800人,农民11万人次,完成新型农民培训2.7万人,电视讲座82期,发布农业信息112条,发放科技资料6万余份。四是科技项目硕果累累。农业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到位。我市确定了8个镇,选择200个核心户,做到师资、教材、培训场所等十个落实,成立了100个小分队,深入村屯进行全程技术培训和指导,实现了全市农业科技大普及。全国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标志性示范点工作扎实。全市落实强筋小麦稳产、保优、节本技术项目核心区面积2700亩、示范区面积12000亩、辐射面积35000亩,核心区小麦亩产315.7公斤。国家优质粮产业工程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项目正按照设计要求积极运作中,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七、建设国内国外两个基地,外向型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在国内建设蔬菜出口基地,依托城关社区、大榆树镇围绕对俄经贸建设蔬菜园区和苹果圆葱、马铃薯、早甘蓝基地共5000亩,出口蔬菜超过1500吨,实现贸易额2877万元,同比增长16%。加大对俄农业开发力度,在国外建设粮食生产基地,成立了俄远东富锦有限责任公司,在俄下列区开发土地6万亩,创产值800万元,今年又签定了30万亩的开发协议,使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
八、狠抓农业信息工作,拓宽为农民服务领域
组建了富锦市“农业110”信息系统,有17个涉农部门开通专线,为农民提供了更直接便捷的服务。开设了专家门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处理5000余个,接待农民咨询上万次,增强了为农服务效果。“三农指南”电视专栏常年播出,每周制作2-3期,提高了科技入户率和农民种植、养殖水平,深受广大农民欢迎,收视率达到80%。完善了农业信息网站,立足于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产品交易、农业信息交流,坚持栏目信息更新,保证信息的最大更新量,充分体现富锦农业的特色。建设了农业信息“三电合一”项目,目前已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对接,完成了信息采集及硬件设施安装等工作。项目将有效地提高我市农村科技信息网络覆盖的广度和相关信息利用的深度,形成信息产业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格局。
九、加强农村经济和土地管理,农村社会持续保持稳定
一是加强农民负担管理,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印制了“农民负担监测点登记卡”,每村监督员1份,各镇经管中心1份,共发放407份,分别就粮食补贴、良种补贴、一事一议、各种收费、罚款等6类20项进行监控,充分发挥减负监测点的作用,实行动态监测。加强农民负担检查,今年9月下旬,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到10个镇及城关社区对20xx年的农民负担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后在全市进行通报,有效控制了农民负担反弹。认真落实国家政策,严格兑付了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核查,兑付粮食补贴面积299.5万亩,兑付粮补资金3984万元;兑付高油大豆补贴面积25万亩、补贴资金250万元,于8月25日前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水稻第一次补贴面积25万亩、补贴资金300万元,涉及农户7915户,第二次补贴资金即将发放。在补贴资金发放上,设立专户,坚持阳光操作,做到公开透明,有组织地开展工作。对享受补贴资金的农户,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举报,有效地保证了补贴资金的封闭运行。严格规范议事项目预算审批,凡议事后的村屯每村建一份档案,做到事前审批、事后审计,决算向村民公开,全市没有因“一事一议”而增加农民负担的问题。20xx年实现减负6629万元,其中免征农业税及附加6269万元,取消 “两工”减负360万元,实现人均减负256元。20xx-20xx年连续四年代表佳市迎接省检,并连续四年被评为省农民负担管理先进单位。二是加强土地管理,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经济混乱。一是严格机动地管理。机动地在经管中心参与监督、指导的情况下竞价发包,发包收入由镇经管中心总出纳员直接收取,进入经管中心村级帐户,避免了坐收坐支现象。二是规范土地流转工作。我市统一印制了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合同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下签订,经镇经管中心鉴证后生效。20xx年土地流转面积115,795亩,比上年增长11%。三是规范土地档案。各镇补地后,对土地重新建立档案,承包地和机动地分别按标准重新建立档案,每块地的名称、面积、座落、承包户明细等相关情况建档立卷,全市共建土地档案792份,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经济混乱。三是实施村级减债工程,化解村级不良债务。20xx年全市化解村级债务650.2万元,超额完成佳市下达任务,其中欠款回收化解301.1万元、政策启动回收化解122.3万元,以工抵债化解136.6万元,转帐代扣、降息减债等措施化解34.2万元,其他方式化解56万元。四是加强信访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随着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贯彻和“一免两补”政策的实施,农民信访量增长,时间集中。为了不影响农民生产,减负办耐心细致工作,认真接待农民的咨询和上访,共接待农民近1万人次,平均每天接待30多人次,高峰时每天300余人次。通过耐心细致的法律政策宣传和解释,农民反映的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农民群众非常满意。20xx年,越级上访案件8起,都是没有通过我们农委减负办而直接到佳市或省;案件返回后,我们认真及时进行处理,办结率100%。
十、大力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有所提高
采取管理与扶持相结合的办法,理顺协会内部机制,完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了协会的指导、服务、经营作用。烟叶协会、蔬菜联合体等一批专业组织均得到长足发展,带动全市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村。20xx年新增经济组织23个、新增农民经纪人545人。截止目前,我市发展农村经纪人1358人,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8个。
十一、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农业基础建设继续加强
在水利工程上,松干防洪工程的富锦城堤、富锦西堤已全面完成工程建设,防洪标准由二十年一遇提高到五十年一遇。富锦东堤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明年可开工建设。南部防洪工程已基本达到二十年一遇标准。进行了三江平原开发治理工程建设,为建设方田网林、旱灌涝排、渠通路畅的标准化良田创造了有利条件。有计划地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全市17%的农民吃上了自来水,并使全市旱灌面积达到万亩,节水灌溉实现历史性突破。开展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全市已有近500户农民完成沼气池建设,开了高寒地区成功生产沼气的先河,形成农民节能增收的新渠道。完成造林1.5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57.9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到8.7%。农机事业蓬勃发展。20xx年,我市新建了2个农机合作社,使全市农机合作社数量达到10个,共配置联合收割机18台,大型拖拉机37台,配套农机具118台(件),带动提高了全市的大型农机具装备水平。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有力地推动了机械收获、深松整地的标准化水平。今年我市还被确定为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试点,共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0万元,经严格组织申报、考核,确定享受补贴农户(农机作业合作组织)111户,购置大马力各类机械机具134台(件)。在今年的秋季重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农机合作社大型农机具作用,全市共完成秋整地面积168万亩,其中,旱田深松62万亩,浅耕整地86万亩,水田整地20万亩;秋做床180万平方米,备土7.05万立方米;与毗邻的农场建立了协作关系,农场大型机具到我市进行跨区作业面积超过10万亩,超额完成佳市下达的任务。通过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完成了3000亩水稻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核心区和2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建设的规划,目前基地基础建设项目已经完成招投标,现场踏察完毕,建设工作正在按实施方案有序进行。富锦市国家标准粮田项目计划投资790万元,目前项目国投资金已到位500万元,我市已经组织实施了项目基地田间打井、修路、挖沟渠、涵洞工程建设,以及机井配套等喷灌设备的采购。今年在上冻前已经完成了26眼机井的打井任务和农技推广中心试验站及项目村修筑砂石路的任务,采购了10套自动行走喷灌设备和30套管道式多喷头喷灌设备。
十二、深入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农业生产秩序得到维护
农机执法工作中,清理“黑车非驾”,办理落户拖拉机1529台,培训驾驶员421人,纠正违章1500台次,清除严重事故隐患100多例,保障了农机安全生产。农业执法工作上,突出抓了春夏两季农资市场管理,依法打击坑农害农不法行为,查处理各类种子、农药、肥料违法经营案件48起,净化了农资市场,维护了群众利益和农业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