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范文五篇)

时间:2022-12-17 22:39:30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7613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范文五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范文五篇)》。

第一篇:环保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人员:

二、调查的时间和对象

20xx年2月11日上午,阳光明媚,天气不错。我对小区旁的草坪、垃圾箱实地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调查的发现: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草坪上的垃圾越来越多,影响小草的生长,原本生气勃勃的小草变得奄奄一息。同时,垃圾散发的难闻气味把我们那平静的生活被搅得不得安宁,人们不再在它周围乘凉,而是避而远之;蜻蜓、蝴蝶很难再看到它们的影子了。这严重破坏了小区的生态环境。更糟糕的是,在小区范围内,这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少先队员怎能眼睁睁地看着草坪逐渐被垃圾吞噬我们是不是该拿出实际学行习动网呢。

(二)、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经常是垃圾到处乱扔。所以草坪上垃圾箱周围各种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在草坪上,你能够看见被丢弃的快餐盒、塑料袋、酒瓶、泡沫……甚至是一些家禽家畜的尸体也能看见,原先美丽整洁的草坪变得惨不忍睹,垃圾的臭味越来越大。人们在清洁了自身的同时,却把所有的污垢留给了草坪,这是多么不道德啊!我们仿佛听见了它在悲哀地哭泣。

四、调查后的推荐:

透过调查,我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我想提出以下的几个推荐:

有关部门能够透过分发传单到各户、墙报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方法来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教育大家不要再往草坪中乱扔垃圾,倾倒废水、废渣等,垃圾必须要扔在指定地点,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用心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并自觉维护小区的卫生。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用心向环保部门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新回到原先的美丽。我们真的期望能在再次看见清洁的草坪,看见蝴蝶、蜻蜓在飞舞,看见我们的笑脸。

相信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完美。让我们以xx市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这一活动为新的起点,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吧!

透过这次自我组织活动,我深入了解了环保知识,增长了社会见识,锻炼了社会实践的潜力。

我相信,只要大家以身作则,都来争做环保小公民,就必须能使我们小区草坪重新找回清洁,找回美丽。

第二篇:关于环境保护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环境保护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实践主题:对白色垃圾等对环境有极大危害垃圾进行实践调查。

二、实践形式:

1.对各年龄段人群进行询问。 2.在小区草坪捡拾废旧电池。3.去快餐店进行实地访问 4.上网查询资料 实践时间:2.13 实践地址:太谷 实践人:程慧琳

三、实践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1、我们在家家利卖小吃路旁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小学学校门口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

4、为了摆脱困难,在家长的帮助下,我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四、结果与讨论

节约能源,举手之劳;绿色环保,义不容辞。针对于我们的调查结果,向大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小建议:

1.“绿色”家居出行

选择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作为出行工具;

使用保温能力更强的节能门窗;

自带购物袋,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空调温度设置合理,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只有在需要烧热水的时候才接通饮水机电源;

冰箱内存放总容积80%的食物。

2.回收利用垃圾

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你能帮忙在源头上合理处理垃圾:

家中备有分类垃圾桶,将厨余和其他垃圾分开放;

将易拉罐、汽水瓶收集起来,一次卖给废物回收者;

收集雨水,用来清洁和浇花。废轮胎可以做枕头。

3.保护森林

无纸化办公,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

拒绝接受传单、折页或其他形式的广告;

在线阅读报刊,获取新闻,使用电子对帐单;

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子;

购买具有FSC认证的家具;

4.珍惜淡水

虽然地球是被水覆盖的蓝色星球,但中国是世界上人均占水量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节水,“点滴”之间:

一水多用:用洗脸水洗脚,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

挑战手指灵活度:洗脸刷牙时不长流水,尝试随时关闭水龙头;

使用节水型马桶、水龙头;

外出、开会时,自带水杯;

使用无磷洗涤剂;

不向河道、湖泊里扔垃圾,集中回收废旧电池。

5.保护野生动物

不要把垃圾随意丢弃,野生动物容易误食;

不在野外打猎或捕鱼,这很愚蠢,也不光彩;

在远处安静欣赏野生动植物,而不是去触摸和饲养它们;

不要食用野生动物,特别是濒危野生动物;

不买象牙,虎皮,穿戴动物皮毛不是奢侈而是残忍;

旅游时不要随意采集野花野草;

不要购买野生动物做宠物,让他们活在自己的家园;

6.乐活生活

购买当季本地生产的蔬菜水果,可以避免过多的农药、化肥和运送成本;

尽量选择有机食品和素食;

不抽烟,尽量不吸二手烟;

支持社会慈善事业,进行旧物捐赠;

减少制造垃圾,也实行垃圾分类与回收;

少乘车,多运动;少吹空调,多亲近自然;

办一个与众不同的低碳婚礼;

购买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

五、实践总结与体会

经过此次实践活动,可以看出我们的低碳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我们总是形容地球为我们的“母亲”,但是日益恶化的环境正在威胁着我们“母亲”的寿命,总是以为地球上所拥有的资源能源是无限的,但是人们的过度的浪费,已经使这些“无限”的资源能源在逐渐的变成“有限”的!请爱护我们的环境,因为“只有一个地球”!也许现在我们感受不到环境的恶化威胁到了我们的生存,甚至愚昧的人觉得与己无关,但是有没有想到几百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应该去哪里生活呢?难道要伴随着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的消失而永远的消亡吗?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碳大量排放,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社会问题和冲突逐年增加。环境污染的防治,每一个环境污染的实例,可以说都是大自然对人类敲响的一声警钟。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为了维护人类自身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必须积极防治环境污染。为了做好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努力增强环境意识: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要把这种认识转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态度积极参加各项环境保护活动,自觉培养保护环境的道德风尚。

关于保护环境的调查报告

第三篇:关于我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城市现代化、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生态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制约着扬州生态市建设的整体进程。为贯彻环保优先原则,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我会成立专题调研组,从8月中旬开始,会同市环保、建设、卫生、农林、水利等部门,先后深入到高邮、江都、邗江等县(市、区)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近几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生态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成绩喜人。扬州先后荣获全国环保模范城、全国生态示范区以及联合国人居奖等光荣称号。这些都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工作密不可分。

一、科学制定规划,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九五”以来,我市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的方针,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几年来,在《扬州生态市建设规划》指导下,全市形成了由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乡(镇)域规划——小城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构成的小城镇规划体系。围绕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已有30多个乡镇编制了环境保护规划,区域性基础设施如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等在规划中得到普遍重视,太阳能(热水器)等新能源的利用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十五”期间,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宝应县建成了以湖泊湿地生态农业体系建设为主体的生态示范区;江都市形成了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的江淮平原发达地区生态示范区;高邮市建成了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为特色的湖泊水网地区生态示范区;仪征市形成了集绿色化纤、生态修复、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示范区;邗江以其宜居型住区建设特色,被誉为“古城新区的生态示范模式”。2005年,扬州建成全国生态示范区(地级市)。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十五”期间,扬州农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市新增集镇道路687公里、桥梁147座、路灯13524盏。小城镇拥有水厂137座,比“九五”新增供水管道719公里、日供水能力5.47万吨、自备水源日供水能力2.11万吨、年供水总量1472万吨,新增排水管道539公里,新增环卫机械134(车)辆、公厕201座,普遍配置了垃圾箱、果壳箱,部分集镇已具有规范的垃圾中转站。新增绿化面积597公顷、园林绿地面积532公顷、公共绿地面积24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22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村集镇环境的改善和小城镇各类创建工作的开展。

三、全面实施“碧水工程”,积极整治农村水环境。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列入东线治污规划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计划的项目共22个,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厂6个、城镇垃圾处理场2个、工业污染防治项目9个、截污导流工程1个、区域综合整治4个。目前,整个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项目16个,在建项目6个,完成投资近10亿元。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仪征、江都和宝应三县(市)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高邮、江都临江四乡镇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年底全部投入试运行。仪征、江都均建成了无害化生活垃圾填埋场。与此同时,全市大力推进“碧水工程”,对境内所有河道进行清淤、驳岸、治污,并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结合小康村建设,全市农村“村庄河塘疏浚整治”的“十一五”规划已经编制完成,随着这项工作的实施,扬州农村的水环境必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自2003年起,全市大力推广了麦套稻等生态农业实用技术。目前示范乡镇数已达76个,基本上做到了乡乡有示范。“十五”期间共推广应用新农药新剂型品种20多种。测土配方施肥普及工作正在全市范围内组织推广。“十五”以来,市政府分别出台了《关于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建设的意见》、《关于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知》、《扬州市无公害蔬菜管理试行办法》和《扬州市无公害农业投入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减轻土壤和水体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指引作用。全市初步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建设的组织管理、标准质量、监督检测和产品认定体系。共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30万亩,家畜8.4万头,家禽641万只。拥有无公害农产品246个,绿色食品131个,有机食品26个。

五、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强调乡镇企业达标排放。全市已有30个乡镇园区(工业集中区)编制了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合理布局,指导镇、村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小区集中,乡镇域内工业集聚度有所提高。按照国家、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要求,全市先后出动8678人次,检查企业3844厂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225份,重点监管的企业稳定达标率90%以上。先后投入治污资金近7500万元,完成了1725家乡镇企业的污染治理任务;取缔关停了179家治理无望的“15小”企业;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淘汰了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设备;20家乡镇企业获得“清洁文明生产企业”称号,46家乡镇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计,12家乡镇企业通过了ISO14000论证;80%以上的建制镇建成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空气质量基本稳定在II级水平。

六、注重自然保护区建设,抓好生态修复工作。在加强江都渌洋、宝应运西自然保护区及仪征铜山森林公园、扬州西郊森林公园建设、管理的基础上,新建了高邮渌洋湖自然保护区、凤凰岛森林公园和润扬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占全市总面积的15%以上。围绕建设农田林网、里下河滩地速生丰产林、江滩“兴林抑螺”林、围庄林、丘陵地区经济林等林业工程建设,致力森林资源的扩张,初步形成了“点、线、片、网”相结合的林业生态体系。全市有林地面积从“十五”期初的48万亩增加到82.8万亩,增长了72.5%;森林覆盖率达14.5%,比“九五”提高了6个百分点,成为扬州林业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与此同时,在扬州城市的东西两翼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努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东翼对淮河归江水道区域河湖水体、湿地严格保护,维护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恢复退化中的生态系统;西翼利用生态技术措施努力恢复本土绿色景观和生态与生产服务功能。

我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城乡环境质量差距呈扩大的趋势,农村小城镇污染加剧、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民的饮用水安全令人担忧以及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生态保护能力薄弱等。

一、农村及小城镇污染仍在加剧。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环境污染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由开始时以乡镇工业污染为主转变为乡镇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并重的态势。加之农村及小城镇环保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入河,人畜粪便直接入河,垃圾倾倒入河等,农村河道水体污染严重。小城镇生活垃圾在逐年增加,目前仅扬庙、汊河、青山等少数几个城郊乡镇就近利用了城市垃圾填埋场,多数小城镇均没有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填埋场,一般简单填埋于河塘、凹地,有的甚至随意倾倒,不少河岸、水面垃圾成堆,造成河湖淤积和水体污染。工业污染仍较严重,全市乡镇工业企业年排放废水7600多万吨,排放COD约13000吨,由于乡镇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加之不少企业污染治理仍不到位,有些企业虽有治污设施,但运行不正常,偷排现象时有发生,不少乡镇河道成了排污池。调研认为,在各乡镇普遍缺乏污染治理设施的情况下,工业集中区势必成为“污染集中区”,集镇也将成为“污染集合地”。

二、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药、化肥及农膜的大量使用,使农产品的污染居高不下,“白色污染”有增无减。加之村镇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垃圾污染,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以及粗放型养殖带来的污染等,城镇、农村及农业污染日益加重,农业面源污染比重逐步上升。目前我市化肥使用量近40公斤/亩,肥料利用率只有30—35%,比国外低10—20个百分点。全市农村绝大部分使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只占6%左右。化肥、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持续下降,土壤板结、土地质量下降;农膜带来的“白色污染”,造成农田土壤结构破坏、地力下降;秸杆焚烧等,则影响大气质量、交通环境,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健康。农村环境呈现出空间、地表和地下立体污染的态势,造成农产品品质低劣、营养缺失,市场竞争力差。

三、农村饮用水安全令人担忧。水源污染导致农民的饮水不符合卫生标准,鱼塘、农田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加之酸雨频发和区域供水覆盖面不广,农村饮用水安全令人担忧。近年来,我市农村婴儿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或变性红血素症,以及成人由于消化道内形成亚硝胺而致癌的现象呈上升趋势(近几年,农村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江苏省全国第一),这些都与长期饮用严重受污染的水密切相关。一是水质达标率低,水环境质量达不到要求。全市境内受监测的46条主要河流,有些河流不符合功能区域要求,有的甚至严重超标,但一直作为饮用水源使用。二是农村水环境恶化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一些水源控制区内存在污染源,有的污染还相当严重,饮用水源地水体生态功能退化。三是饮用水源地管理不够规范。乡镇水厂在经营过程中重经济效益,轻管理和投入,不达标供水并非个别现象。加之水厂众多,单一供水量不大,水质监测能力薄弱,饮用水源地经政府规范审批的较少,不少水源保护区连标志牌也没有。四是码头和造船业污染问题突出。全市水源保护区内码头较多,近的距取水口仅几十米,船只的生活及油污染直接影响着饮用水水质和水源地沿岸的生态环境,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四、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我市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缺乏对环境保护等公益事业投入的实力。不少基层财政维持吃饭尚且艰难,投入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明显不足,直接影响着各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县(市)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由于财税改革,尤其是省里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后,扬州作为苏中,享受省级以上对我市农村投入的扶持政策逐年减少,农村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投入缺少一些应有的政策支撑和资金支持。此外,农民群众自主办公益事业的意识不强,农村基层集体的筹资能力弱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举步维艰。

五、农村生态环保工作力量普遍薄弱。全市77个乡镇中,配有专职环保员的只有六分之一,其余都是兼职。这些专、兼职环保员有的依附于村建办,有的挂靠于工业办。兼职环保员主要精力不在环保工作上,多数是兼而不管,有的甚至只挂挂名;专职环保员也常常因为乡镇中心工作而抽调他用,从事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力量严重不足。加之有些基层干部对环境保护工作认识不足,基层环保力量现状与日益繁重的农村环保工作要求不相适应。据介绍,全市各县(市、区)每年的环保信访中,农村环境投诉占40%以上,在乡镇的新建项目被投诉的更是高达60%左右。如此面广量大的工作,靠县级以上环保部门显然力不从心。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由于基层力量的缺失常常“横难到边,纵难到底”。此外,农村基层环保管理经费严重缺乏,环保机构相当一部分管理经费要靠征收排污费解决,其协助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更是一项为民谋利的系统工程。努力把扬州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调研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尽快形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浓烈氛围。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有个渐进的过程。少数领导、部门和农民群众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防治措施不力,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一是领导重视,提高认识。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工作的具体体现。农村生态环境上不去,农民的小康就是一句空话。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二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多年来,由于农民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农村环境问题和农民环境意识积弊很深。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向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宣传农村生态恶化对农民生存环境的危害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教育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地爱护环境、珍爱生命,不断提高农民群众主动维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权益的自觉性,形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氛围。三是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农村自然经济为主的特征以及环保工作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领导的难度。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县(市、区)是重点,镇、村是基础,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是关键。市委、市政府要将环境质量变化和环境保护工作列为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领导和组织保障。要加强调查研究,找准突破口,集中力量抓好如农村水环境、垃圾治理等

一、两件事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难事,确保见成效。各级要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本着为民谋福祉的态度,做过细的工作,努力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力避“人造环境美化,自然环境退化;城市环境优化,农村环境恶化”的不和谐现象发生。

二、政策引导,技术推广,努力走生态农业之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根本出路在生态农业。如提高太阳能等自然能源的利用与转化率,提高生物能源的利用率和农业废弃物的再循环率;保护自然资源,多施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用地养地,精耕细作,改革农业结构等,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一是根据农业产业政策,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注重资源重组,生态恢复和重建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以及耕地数量、质量持续下降和土壤退化、毒性化的趋势,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大力推广高新农业技术,努力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充分利用扬州大学等科研技术优势,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加快研究和大力推广污染土地的治理修复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采取扶持政策,推广秸杆还田、麦套稻、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农药等成熟农业技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倡导和推行生态农业,全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三是加强农村再生能源建设。再生能源不仅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而且关系到退耕还林、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加强对沼气、秸杆的能源化综合利用,加快太阳能等农村再生能源技术、产品和示范项目的宣传推广,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企业、社会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再生能源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率和农村清洁化生产水平。四是加强农业环境和生态系统建设。加强农业环境监测,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和生态农业技术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农业生态、环境、生产、经济系统的信息预测预报,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现代科学和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生态农业的管理水平。

三、总量控制,达标排放,继续抓好乡镇工业企业的污染防治。“十一五”期间,我市化学需氧量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要分别比“十五”削减18.3%和15.6%,总量分别控制在5.1万吨和8.44万吨以内。因此,乡镇企业的污染治理和达标排放十分关键,它不仅影响着全市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还直接制约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一是要加强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规模经济的内在动力使乡镇工业在空间集聚上具有相当的可行性,设置乡镇工业集中区是顺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但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先行,重污染企业坚决不允许进工业集中区,污染严重的项目坚决不得上马,杜绝“饥不择食”,将工业集中区搞成“污染集中区”。二是严格乡镇工业企业达标排放。要在严格现有乡镇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严把环保审批关,凡是对农业和农民生活环境有破坏的项目,一律不批不建,全面否决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搞“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末端环保。各级党委、政府要支持环保依法把关,对经过批准的建设项目严格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坚决执行“三同时”,从源头上控制住乡镇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三是依法加强监管,严肃查处不法行为。坚决取缔和关停“十五小”及重污染和治理无望的乡镇企业,严格排污证管理制度,限制规模不经济的企业发展,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着力解决部分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事件,努力将环境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把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

四、重视基础,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效能。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按有关规定,各地每年的环保投入应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各级财政要安排到位。为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要设立农村污染防治基金,专门用于农村污染防治科技示范和重点示范点、示范项目的建设补助,将投入向农村环保重点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倾斜。乡镇土地有偿使用费中也要安排适当比例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二是鼓励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对农村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禽畜粪便综合利用、沼气工程、河道清淤等重点农村环境工程建设项目,从土地、水电、税收、金融、信贷以及项目实施的经济补偿等给予扶持,引导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逐步走产业化发展道路。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城镇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收费制度,探索农村公益事业市场化,解决农村生态环保管理、运营经费不足的问题。三是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公益事业建设。要把广大农民吃上“干净水”作为一件实事,下大力气尽快抓出成效。在编制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上,依法调整和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取缔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所有排污口、码头和畜禽养殖场,集中整治保护区周边新批项目。进一步理顺农村水厂的管理体制,尽快建立起责权利对等的管理关系,实现对农村水厂的长效管理。逐步打破现有小而散的供水格局,大力推进区域集中供水,从根本上确保农村供水和农民饮水安全。四是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镇与农村之间区域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集中处理等基础及配套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区域基础设施共享,不断增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效能。在有条件的镇、村尽快实行垃圾“村收集、乡集中、县(市)处理”管理试点,条件成熟时全面推开,切实解决农村的“垃圾靠风刮”现象。

五、整体推进,以创促建,促进全市农村生态环境尽快上一个台阶。一是要抓紧制定生态功能区规划。目前,全市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已初步划定,共有保护区54个,生态功能保护区总面积1265.06km2,占全市国土面积19.07%。各级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结合开发现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发展潜力等要素,加紧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并进一步做好细化和落实工作,引导各地按照生态功能区划进行经济建设、沿江、沿河开发和空间布局。二是要加强农村环境综合管理。各级要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切实加强农村垃圾、粪便管理,污水治理,改水改厕及河道疏浚、管护等工作,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并以生态县(市)创建为契机,通过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控制面源污染,进入农村生态的良性循环。三是进一步加强生态县(市)、环境优美乡镇和小康村的争创工作。要把创建生态县(市)、环境优美乡镇以及小康村和对各级干部的政绩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措施落实和实绩考核等,层层落实责任,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促进全市农村生态环境尽快上一个新的台阶。

六、健全队伍,依法管理,不断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一是积极推进环保体制改革,理顺环保管理机构,增强基层环保工作活力。要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认真落实苏编(1995)6号、苏编(1996)103号、苏编(1996)95号和省委、省政府苏发[2006]16号与苏政发[2006]92号文件精神,明确基层环保机构及人员,让乡镇环保工作职责能够落到实处。二是提高农村基层环保人员的素质和依法管理水平。市、县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基层环保工作的指导与督查。并在明确乡镇专职环保员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对乡镇环保员的业务培训和法律法规学习,使基层环保员尽快熟悉业务、掌握环保法律法规,为农村基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法实施提供可靠保障。三是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要赋予基层环保机构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并由县、乡(镇)两级明确资金或相应政策,帮助乡镇环保机构配备必要的监测、监察和应急处置设备,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努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管水平。

第四篇:环境的调查报告

一、主题简介: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农村的环境变化,在进行走访之后得出结论并给出建议,从而更好的加深对农村的了解,认真的贯彻关于“三下乡”活动的相关要求。

二、活动日程:

1、做好相关准备的工作:包括准备好纸张,笔和调查问卷,确定要走访的相关单位和人员。

2、进行调查:到有关单位进行现场访问,了解相关问题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询问和采纳一部分建议。

3、整理手头的资料,分析之后得出结论,并针对了解到的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

4、起草实践报告,修改之后打印成稿。

三、调查情况

1、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作为占中国相当大地域范围的农村,其环境污染现状更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发现当今农村环境问题现状,思考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探索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而进行。

2、调查目的:了解当今的农村环境问题现状,思考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探索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认真贯彻关于“三下乡”活动的相关要求。

3、调查对象:盐城市亭湖区袁庄村服装厂,污水处理厂,白马交易市场以及周围的居民。

4、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走访座谈。

5、现状与问题的分析:

①、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氨的逸失,硝态氮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气态氮而逸入大气,对大气造成污染。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因其使用见效快、防治效果高、防治面广,保证了作物的丰产、增产,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被迅速推广使用。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在使用杀虫剂时,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如:青蛙、七星瓢虫、赤眼蜂,甚至一些食虫鸟,也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或直接毒害而大量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②、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加速农村的环境污染: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耗能高、污染重,难以治理的企业迁移到农村,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由于工厂条件简陋,设备不完善,使得大量的污水被直接排入河流和路边灌水渠道,其后果造成了一定的水体污染。一方面,用于灌溉会使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使河流中的水生植物及水生动物遭到了灭顶之灾。此外,还有很多城市垃圾在郊外农村填埋或堆放,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污染了周围的水体、土壤和大气,极大的影响了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③、秸秆焚烧污染严重: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农村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每年的农村有大量的秸秆都未被利用。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农村利用收割机收割小麦,虽省时省力但留下的麦茬相当高,如不做处理必然对秋季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于是采取焚烧的办法。秋季、玉米等农作物收获后,上未干燥的玉米秸被大量不能燃烧充分,产生大量的烟雾弥散于空气中,使空气中的二养化碳、一养化碳浓度急剧升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到了傍晚时分,空气湿度加大、烟雾扩散减慢,全部积聚于低层,能见度大大降低。另外,烟雾还严重刺激人们的眼睛和喉咙,使人流泪、喉咙、呼吸困难,甚至呕吐,严重时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④、农村蓄禽养殖业及相关行业带来的环境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养殖一头牛产生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养殖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余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河道水体发臭变黑,富营养化,蚊蝇滋生,严重污染周围的环境。某些作坊主甚至将动物皮钉在门板、板凳上,放到街道上晾晒,将猪毛等动物鬃毛满街摊晒、气味难闻,蚊蝇大量聚集。由于这些作坊大多位于居民区,从而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损害了人们身心健康、恶化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6、解决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1、 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2、强化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控制工业污染。乡镇工业要适当集中建设,建立工业小区,实行集中管理,集中处理污染。对于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排放严重、不能实现集中处理污染,或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要关停,逐步在乡镇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

3、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向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完善政府职能,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深度。完善政府职能,将环境整治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要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管理,应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在已有的法规基础上,逐步制定、完善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关的食品技术规范,农药、化肥、地膜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法规标准等,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持。加强环保队伍建设,乡、镇一级应设有环保机构或专人,提高队伍的执法能力。

5、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财政政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倾斜。另外,还需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有关精神研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农村的环境问题由于其特殊性,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该当积极采取对策,把农村环境问题摆上议事日程,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四、结语

1、调查感言

本次调查采用了实地考察,走访座谈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的环境问题一直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部分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多元化。在农村很少看到有专门的垃圾堆放地,随处乱扔的现象十分严重;另一方面,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特点,由过去单一的生活垃圾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转变。因此环境治理问题应当从内外一起入手,双管齐下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2、调查收获

(1)在调查过程中,多种方法的运用是本次调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无论是现场采访,还是实地考察都获得了非常真实的信息,为调查的深入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因此,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不掉在一棵树上。结合实际,灵活操作,获益匪浅。

(2)本次调查充分锻炼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无论是问卷的设计还是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都提高了动手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这也启示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知识一定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显示出它的真正价值。

(3)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农村环境问题,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欣喜的看到,改革开放的三十几年大大的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两层楼房代替了过去的茅草屋,电动车、轿车代替了破草鞋,餐桌上也不仅仅是干巴巴的青菜,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由此可见,党的改革开放是一项伟大之举,它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是中国充分融入世界,焕然新生。

第五篇: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农村生态环境令人担忧,特别是村镇环境“脏、乱、差”、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等问题突出,使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据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生活垃圾约1.2亿吨,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加之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加速,造成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一些城郊地区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堆放地,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200万亩。我国耕地总量占世界的9%,灌溉用水、化肥和农药的消费总量却分别占世界的14%、35%和20%。平均每公顷施肥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4公斤增加到现在的400多公斤,一些省甚至超过600公斤,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认定的225公斤的安全上限。目前我国使用的农药中70%是杀虫剂,杀虫剂中70%是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中70%是高毒高残留品种。由于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残留,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

当前我国农村饮用水保障程度依然很低,全国约有3.2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6300多万人饮用高含氟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饮水不安全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疾病流行。据调查,我国一些沿江农村地区,由于受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因饮用水问题,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斑牙病、结石、皮肤病等疾病,有的还出现了“癌症高发村”。 我国农村生产与生活中存在的这些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环境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是我党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号召。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把自己的所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也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建设和谐社会的新途径。

二、活动概况

1、活动目的

旨在结合我校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跟农村有一次“亲密接触”,使大学生更多地关注农村,了解农村,积极回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和为农民服务的精神。深入农村,了解农村饮用水源地、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土壤污染、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搜集农村环境基础数据,为农村发展项目规划、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2、调研范围及对象

本次调研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高桥乡东马坊村开展,以行政村和农户为调研对象。

3、调研内容及方式

3.1调研内容

(1)、调研对象详细信息,所在省、地、县、乡、村名称,村委会成员及联系方式,调研农户的姓名及联系方式;

(2)、调研对象家庭情况,生存来源、生产方式;

(3)、调研对象所处的环境与生态现状,经济现状;

(4)、调研对象所在村的环境状况(包括农村饮用水源地、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土壤污染、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调查);

(5)、调研对象的知识素质和生态环保意识(需有相关依据说明);

(6)、调研对象对外部帮助的观点和配合意向;

(7)、调研对象以往接受社会或政府扶持的情况;

(8)、调研者的观点和扶持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9)、调研者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备注:具体内容请参照附件调查表。

3.2调研方式

入户访谈调查,问卷调查,观察调查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村庄基本情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高桥乡东马坊村,20xx年,该村总户数为327,总人口数1342,人均纯收入3000元,民族以汉族为主。

从村长处了解到,该村所在地属于平原,全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农业和外出务工,经济水平相对欠发达。

全村包括自然村1个,进村道路硬化,但村内道路只有部分硬化,扬沙较大,村里也没有设立专职的保洁员,没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通过走访观察,我们发现该村的环境卫生状况还有很大的提高的余地,扬沙厉害,垃圾乱扔乱堆

2、村庄农户调查情况分析:

该村约50户农户接受了我们的调查。

20xx年,该村农户家庭纯收入各不相同,为3000―50000元不等。分析问卷调查结果,该村的农户家庭年纯收入平均在10000元左右,收入了来源以务农和务工为主,务农又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而支出多以教育和医疗为主。住房均为砖混结构。

该村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污染、厕所粪便及农田施肥、空气污染和固体

废弃物污染几方面。下面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简要分析。

2.1、饮水和水污染问题

根据调查,该村家庭饮用水类型有如下几种:自来水、大口井水、手压井水、水窖及其他。在接受调查的58户农户中,自来水饮用家庭有11家,大口井水饮用家庭有6家,手压井水饮用家庭有10家,水窖饮用家庭有24家,其他饮用家庭有7家。

而在这些非自来水饮用家庭中,有40家对水不作任何处理,仅有14家会作一些处理。关于喝水习惯,接受调查的32家中,有15家是喝生水的习惯,17家有喝开水的习惯。

据调查,该村水污染情况并不乐观。该村的水污染以生活污水和养殖业污水为主,而这些污水的处理方式大部分是被村民直接排入沟渠。根据水循环的理论,那些喝地下水而且不经过任何处理的家庭,水质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尤其是由喝生水习惯的人们,健康问题已经面临严峻挑战。可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环境问题与身体健康没有太大的关系,可见,喜欢喝生水的人也并没有意识到水质对身体可能带来的威胁。

2.2厕所粪便及农田施肥

该村的农户厕所多以室外旱厕为主,有个别农户使用室内水冲和公共厕所。加上饲养的家畜,粪便问题也成为该村的一个问题。该村农户饲养最多的家畜是鸡,48户人家中,有13户饲养鸡,但对鸡的饲养大部分人以散养为主,对于猪、牛、羊,饲养人数虽不及饲养鸡的人数,而且都是圈养,可是室外旱厕这一问题使得农村空气问题受到严重威胁,再则就是散养的鸡的粪便对村落环境的影响。

随着科学和经济的发展,农家肥也没有被农户很好地利用,这成为农村环境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此外,农田施肥所用的化肥、农药也严重制约着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尽管各家使用的量不同,可是成片的农田,成片的农药化肥自然会对生态造成不小的影响。

2.3、空气污染

根据调查,该村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源由三种:垃圾、扬沙和工业废气。在接受调查的52户农户中,34户认为垃圾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13户认为扬沙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另外5户则认为是工业废气的排放。

垃圾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而且还发出异味,污染大气环境。虽然大部分村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感到满意,可是那种满意只是不超出自己家门的满意,因为垃圾都被大家扔到家外面,自然感受不到垃圾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如果他们像我

们这些外来人员一样去感受堆积如山的垃圾时,他们一定会感受到什么是环境污染,一定会知道他们居住的大环境是多么的需要改善。相信他们经过那些不断散发异味的垃圾时,他们一定会或多或少的唠叨几句的。

由于村里道路只有部分硬化,交通不便,村里车辆经过时扬沙情况特别厉害,尘土飞扬,成为空气污染的又一大因素。

此外,工业废气也给空气净化蒙上了一层阴影。

除此之外,能源问题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调查结果显示,该村大部分人还没有用上绿色能源,传统的煤仍然是主要燃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空气质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秸秆还田时,浓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大气污染送上一份大礼。

2.4固体废弃物污染

在所受的所有污染中,固体废弃物是村民认为最主要的污染。50户人家中,35户村民认为其所受的主要污染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只少部分认为是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何以如此之多,影响如此之大?据了解,这些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村民生活垃圾排放,48户中有30户赞成这种说法,5户认为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缘故,另外13户则持不清楚的态度。

固体废弃物排放,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村民环保意识太差,生活垃圾乱扔乱

放,垃圾堆积如山。而且,在广大农村地区,垃圾的分类处理工作本来就做得不 够好 ,在加上大量的垃圾排放,这一方面占了农田;一方面还排放异味,污染空气;此外,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庄的村容村貌,但这却并没有减少村民们乱

堆垃圾的行为。

3、追根溯源,生态环境这般是何因

3.1、村民意识有待提高

通过对村民的走访调查,村民普遍的自满意识让我们有点心存担忧。接受采访的村民,没有谁对自己居住的村庄环境卫生不满意的,46户人家中,10户很满意,16户满意,20户觉得还可以,对于不满意这一栏,数字为0。

对于自家的庭院室内厨房卫生,调查结果和上述对村庄环境的调查结果一致,绝大部分人都对自家的卫生情况很满意。

在一道 “实现当地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主要依靠谁”的问题中,村民环保意识之差让人震惊不已。50户村民接受调查,20户认为应该靠当地政府,20户认为应该靠地方企业,10户认为应该靠非政府环保组织,却没有一户认为应该靠公民提高环保意识。

改善环境,本来该靠全村村民一起努力,可是大部分人却不愿出钱出力,愿意出钱出力的只有15户,其他的要么只出力,要么只出钱,更有甚者,什么都不愿意出。

此外,村民们还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大部分人认为环境与家人健康没有关系。40户人家中,有20户人认为环境与家人健康无关,15户认为有一点关系,仅有5户认为环境与家人健康关系密切。

村民意识直接关系到村里环境的好坏,可是如此意识,怎样提高?可见,努力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已经迫在眉睫。

3.2政府努力不够

东马坊村村里环境本来不是很好,扬沙、垃圾都很多,可是却没有保洁员,没有保洁制度。而且,有政府组织的农村环保科普活动很少,即使有,也没有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从外因上来说,政府对村里的环境污染承担着一定的责任,而且村民也普遍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政府更应该努力为改善村里环境做最大的贡献,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环保建设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调研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当地政府不愿花钱,人们环保意识差,必须高度重视。只有政府和人民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齐心协力,共同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农村环境才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关于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