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范文3篇(优秀范文五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范文3篇(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20份,计回收问卷111份,回收率92.5%。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样本分布结构大一7人、大二43人、大三36人、大四14人,男生比例59%,女生41%。并在问卷的基础上走访了两院的手机店及儋州移动、联通通信公司,从总体上了解手机市场的相关信息,调研的具体结果大致如下:
一手机普及情况及趋势分析
针对学校的手机普及情况我们通过电话调研的方式进行了初步的统计,每个班级少的有3-4部,多的则达到10部以上,被调查者中周围朋友使用手机较多的占27%,一般的则占到了58%。根据本次调研数据乐观估计我校学生的手机拥有量可能在800-1000部左右,即每7-8个学生中就有1个人拥有手机。手机已从原来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开始作为一种便捷的通讯工具为学生所广泛接受。
随着手机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与入网费的取消,再加上移动、联通公司通过变相的单相收费、各种打折、免月租、集团卡等优惠活动的推出,导致手机的通讯资费进一步降低,使得大多数人都能够消费得起以往只有大款才消费得起的手机。同时生活条件的改善导致部分学生的月生活费用也相应提高,除基本的生活支出外可支配费用的增加也促使他们开始考虑手机消费。因此手机拥有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种增加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仍将继续下去。
二各品牌手机占有情况
目前我校学生使用的手机主要以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居多,两者分别占被调查者的28%和27%,其次三星和西门子也拥有一定数量的支持着,分别占被调查者的15%和9%,而国产手机则主要集中在波导、TCL两大品牌,但其占有率也仍然不高,分别只有5%、7%,其它的小品牌占有率更低。这样的品牌结构可归结为两句话:大品牌主导市场,小品牌填补市场空隙。
在印象调查中,一百名手机用户中分别有84%和79%的被访者对诺基亚与摩托罗拉的印象最深,这两个品牌也保持了较大的优势。这一方面与它们产品自身的质量、功能、科技含量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是两者巨大的广告经费投入的结果。而原本处于三强之一的爱立信,虽然有着本身积累起来的长期品牌优势,但随着其淡出手机生产,新型机推出不多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其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相反三星、西门子等外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适时推出新产品符合学生使用,因此在学生中也占有了一定的市场。而国内的手机品牌知名度虽然也有所提高,但终因为质量、款式等的制约而受到限制。
三现有用户具体分析
从性别上看,目前的手机现有消费者仍以男性为主,根据问卷显示数据男女比例为:59:41。
从年级上看现有的手机消费改变了以往大四学生占据主要份额的状况,大三的学生开始后来居上占了较大的份额,其功用也由原来单一的联系工作开始向多方面转变,如联系朋友、恋爱需要等,其中大多数是前者与朋友联系的需要,约占了调查总数的75%。大一的新生手机拥有数量相对较少,这并不意味着新生的手机消费潜力不大,相反新生在非手机用户手机消费的潜市场当中占有相当的份额。新生主要是由于地缘、用途及费用方面的考虑而暂时性的没有购买手机,其购买意向却仍相当强烈。在我们访谈过程中大多数新生都在寻求手机购买的机会。
从个人月收入上看,月生活费的多少也直接影响我校学生手机消费的变动。我校绝大部分学生的月生活费都在300-500之间,这一层次的学生手机消费者不在少数,占了本次问卷样本的50%,但月生活费在500以上的高消费者也占了42%,有10%的人达到了700以上。
第二篇: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作为大学生的你,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你会如何安排自己的支出呢?以下有三篇关于大学生日常消费的调查报告可供参考: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03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3、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4、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5、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00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6、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7、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
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第三篇: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相关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研究目的:
大学生对消费的看法和观念、心理。
二.研究过程:
(一)理性消费: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二)存在着若干问题: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40.3%,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16.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23.2%,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三、调查后总结: (1)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第四篇: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手机正以破竹之势占据着我们的生活,对其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而大学生作为其中一个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体,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对手机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采取网上设计、发布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手机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再而分析和研究大学生手机消费特点,最后提出营销建议。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在校大学生所使用的手机品牌及价位、更换手机所注重的因素,了解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的行情,进而分析大学生手机消费的特点和倾向,为手机生产企业提供可靠的营销建议。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从手机使用品牌及价位、更换手机频率及原因、更换或购置手机所注重的因素等方面,了解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
三、基本信息
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所有在校大学生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08日―11月16日
调查问卷: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调查
四、数据分析
本次关于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的调查问卷共回收71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24人,女生47人,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1)在校大学生所读年级的数据分析
在本次调查结果中,大二大三学生所占比重较大,分别是39.4%、52.1%;大一、大四学生所占比重相对较少,均为4.2%。
(2)在校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的数据分析
略
(3)在校大学生目前拥有手机数量的数据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74.6%的在校大学生拥有一部手机,21.1%的在校大学生拥有两部或两部以上的手机,也有4.2%的在校大学生没有手机。总体而言,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拥有一部手机,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大学生所能承受的消费能力有限。
(4)在校大学生对手机品牌注重程度的数据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74.6%的在校大学生对于手机品牌的注重程度为一般,19.7%的在校大学生非常注重手机品牌。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不太注重于手机品牌,属于理性消费的范畴;有小部分的在校大学生非常看重手机品牌,可能是由于“面子工程”所导致。
(5)在校大学生目前手机使用品牌的数据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目前所使用的手机品牌为国产机,其中vivo占25.4%,oppo占23.9%,小米占12.7%,也有21.1%的在校大学生目前手机使用品牌为苹果。从总体上看,国产机占据了大学生手机消费的主导地位,对高档手机的需求并不高。
(6)在校大学生手机更换频率及最近一次更换手机原因的数据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40.8%的大学生是在手机用坏的情况下更换,手机使用达到一定年限进行更换的在校大学生分别有:一年期限为25.4%、两年期限为28.2%,由此可以折射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手机消费偏节俭,不会在手机消费上做过多的浪费。也有小部分大学生更换手机是在周围同学都更换了某一款手机的情况下,不难看出,大学生手机消费具有从众消费的特点。
(7)在校大学生购买手机所能接受价格的数据分析
略
(8)在校大学生在选购手机时考虑因素的数据分析
本题采用多选题形式对在校大学生在选购手机时所考虑的因素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中可以明显看出,在校大学生在选购手机时对手机的价格、功能、外观款式、硬件配置更为注重,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选购手机更注重于实用性,对手机外观款式的需求反映出大学生追求时尚的消费特点。
(9)在校大学生购买手机更偏向于哪种促销方式的数据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更偏向于现场打折、送相关配件的促销方式,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在校大学生因为消费能力的有限,所选择的消费方式也更节约。
(10)在校大学生了解手机信息常用渠道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52.1%的在校大学生会通过上网查询去了解手机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会通过上网查询去了解所要购买手机的相关信息,从侧面反映出在校大学生追求快捷性消费的特点。
五、结论
大学生消费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特殊消费群体将会表现出巨大的消费潜力。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消费主要取决于所能承受的消费能力,对所购买手机的接受价格在1500―3000元左右。
2.在校大学生目前所使用的手机大多为国产机,可以看出国产机占据大学生手机市场的主导地位。
3.在校大学生更换手机通常是在手机损坏或者丢失的情况下,且更换频率低,购买手机时选择有促销活动时再去购买,这是大学生消费节俭的表现。
4.在校大学生选购手机时更注重实用性,其次,外观款式也是在校大学生购买手机时不能忽视的因素。
5.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通过上网查询了解手机信息,体现出大学生手机消费追求新颖和快捷性,另外,根据大学生具有从众消费的特点,商家可以适当地进行推广活动,抓住某一需求的同时刺激更多的消费者需求。
六、建议
1.根据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特征推出适合大学生使用的价格适中、功能齐备的手机机型。
2.尝试推广合适大学生消费群体的高端机型,抓住个别消费者需求。
3.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促销活动,满足大学生节俭需求的同时获取利润。
4.完善手机自身的性能功能和售后服务,以更加完善的功能和服务吸引大学生消费。
七、调查活动总结
本次市场调研活动相对来说比较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较为全面的了解到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但在本次调研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调查范围不够全面,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获得数据不能有效代表所有在校大学生的手机消费情况。在今后的调研活动中我也会吸取这次的经验和教训,努力将下次做到更好。
第五篇: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报告
摘要:做为21世纪的主人翁,大学生群体备受关注,他们无论从衣食住行,都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导向。最近几年,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观念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大学生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消费却不受限制,作为收入很少的群体,消费指数却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开始增长,消费观念也开始出现问题。
一、引言
(一)、研究问题
针对非经济独立群体的大学生消费观念问题,为了洞察大学生的消费心里和消费特征,以及培养正确消费观念的问题,我做个这个调查,主要涉及问题有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如何?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什么问题?学校、家庭、社会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问题?一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点探讨。
(二)、文献评述
针对大学生消费观念这个问题,我通过上课学的检索方法,在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网站上链接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里。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我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到10篇有关大学生消费观念的相关调查报告。通过一周的时间,我对这些调查报告进行了详细研读与思考,并作出了摘要和总结。下面是我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调查报告。
(三)、本研究简短介绍
本研究是关于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调查,资料较多的来源于本人通过各种途径所搜集到的信息,因此,在全面性上可能还是有所欠缺,但总的来说,还是部分的展现了当今大学生消费观念的现状。作为一名大学生,对大学生消费有所感想,也希望可以通过本次调查报告更多的了解现实社会中大学生消费观念,同时反馈给社会,希望可以警醒一些大学生的奢靡消费之风。
二、方法
(一)、研究类型
本调查主要是描述性研究,即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具体现状的描述。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现状的考察从而了解现在的大学生消费现状,以及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存在问题探讨,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二)、研究对象
本调查主要的调查对象是文献调查,主要是分析我在中国全文书刊数据库中查找到的文献资料,以及在图书馆广泛查找的书刊杂志,同时还有网上信息的查找,即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如问卷星网站,我通过多方面来写这个报告,希望可以达到尽善尽美。
(三)、研究方法
本调查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调查法。文献调查法是采用科学方法搜集文献资料、摘取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方法。文献调查的研究可以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了解当前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正在进行的调研现状,对于我的关于大学生消费观念问题的报告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同时还可以为我的调查作为基础和前导,为我的调查提供必要的参考。
因为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也不是一个很新颖的话题,所以相关的文献很多,为了让我搜集的文献资料更具有针对性,我开始按照自己的研究问题,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搜集资料。为了让自己的调查更全面,更有深度,我还搜集了
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如我搜集到一篇《大学生生活费调查》,其中就讲到了大学生生活费的使用的相关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就可以反映出大学生消费观念的部分问题。同时我也看到了不同生活费的大学生的消费方面的问题,这样可以让我的调查更全面,也可以了解到了更多的问题,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在思考大学生消费观念的问题时也可以有所拓展。
(四)、文献资料分析
在分析资料的搜集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工具查找法,参考文献查找法,把自己需要的资料查找出来,然后进行资料的分析,也叫信息的摘取,信息的摘取程序是:浏览、筛选、阅读和记录。浏览就是将我搜集到的大量资料普遍的、粗略的阅读一遍,使自己对所搜集的资料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下一步筛选打下基础。第二就是对信息的慎重筛选,所谓筛选,就是在浏览基础上,根据调查课程题的需要,将搜集的文献分为必用、应用、可用(或必用)、不用等几个方面。筛选的关键在于比较和鉴别文献中有用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不同的材料数量、质量不同,因此其对本报告的作用也不同,所以,在大量文献中选出应用文献,然后在应用文献中选出必用文献是非常重要的过程。第三是认真阅读,阅读是摘取信息的前提。阅读一般包括认读、理解、联想、评价四个方面。自己所整理的文献资料,要深入阅读文献,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等等,为接下来做记录做好准备,同时还要明确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就是及时记录,记录就是把通过阅读寻找到的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供下一步分析研究只用。本次调查是文献调查,所以要把有关的文献资料及时记录下来。
(五)、网上资料分析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网上信息新颖、及时、全面,且内容形式多样,因此网上搜集资料是本次调查的又一重要的方式。
通过登录相关调查网站,我获取了很多相关大学生消费观念的信息,通过所搜集信息的阅读,整理,我终于得到了对我有用的资料。
(六)、研究质量和局限性
文献调查、网上搜集资料这两种方法虽然方便快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献内容与现实之间会存在一定差异,文献毕竟是对过去的现象的调查和总结,所以,总是会和现实状况会有一定的差距。而网上的信息虽然很及时,但是有些还是不太全面,所以所这两个还是有些局限性,但是把二者综合一下,就会做到取长补短,把调查的问题调查清楚。
三、结果
1、你平均每个月的生活费
从调查结果发现,月生活费用1200元以上的人占0.9%,月费用900--1200元的人,占7.21%左右,600--900元的人占33.33%,月费用300--600元的人占46.85%,300元以下的人,占11.71%左右。在这些学生之中,超过50%的学生拥有电脑、约9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2、生活费主要来源
其中父母提供占了86.49%,兼职所得占了5.41%,奖学金占了1.8%,勤工俭学占了3.6%,其他占了2.7%。可见父母的提供还是占了生活费的主要来源,大学生还是一个经济不独立的群体。
3、你每个月的支出主要集中在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平均只有8.84的学生生活费主要用在饮食上,5.67的学生生活费用在了生活用品上,5.18的学生生活费用在了学习用品、学习资料、书籍上,剩下的都用于了其他方面,如话费宽带,交通,聚会应酬,服饰等其他方面上。
4、平时购物时,最优先考虑
在购物方面,54.44%的同学考虑的还是质量,说明大部分同学还是注重理性消费的,只有3.33%的同学注重品牌,说明还是有小部分的同学存在着盲目消费。
5、你有记账的习惯吗
在记账的方面,有55.56%的同学没有记账的习惯,并且有多少花多少,这样很没有理财观念,并且很盲目,而且只有11.1%的同学会记账记得很清楚,说明只有十分之一的同学有理财观念。
6、对名牌的看法
在对名牌的看法上,66.67%的同学认为名牌质量好,只有1.11%的同学认为名牌可以在同学中有优越感,可见同学的消费观还是有些趋向名牌消费的。
7、您对衣食住行的主要标准是
8、您经常透支下个月的生活费吗
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我总结出了一下几个结论:
一、理性消费是主流
虽热在我们的周围,有着来自不同地方的有着不同家境的同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基本具有较为理性的消费观。在普通人群中,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多数的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还是十分谨慎,种种的现象表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整体呈理性趋势发展。
二、攀比心理着实存在从不同程度上发现,攀比现象着实存在在我们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当中,个别者还较为严重。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双名牌衣服或者买上一部电脑、相机等,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这些现象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其实人存在适度的攀比心理是十分正常的一个现象,没有比较,没有发现,又怎么会有进步呢。可是,所有的事物都需要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合适的度,往往就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往往会给我们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或者心理行为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者还会影响深远,波及一生。
三、储蓄观念淡薄
大多数大学生在此次调查当中反映,当月的消费状况并不是很清楚,只是平时花该花的钱,做该做的消费,而总共消费多少钱,心中并无概念,同时,进行消费后记账的同学更少,而大多数同学每次到去取钱的时候才发现钱已经不多甚至透支,而每到这种时候,就只能向家人、朋友、同学求救。在面对如何处理金钱或者生活费的时候,很少有周全合理的计划安排。可见,大学生的储蓄观念仍处淡薄状态,有待加强。
四、大学生消费观需引导
大多数家长在给孩子寄送生活的时候,会采取两种方法,一个是每月寄送定额生活费,限制孩子的每月花销;一个是把钱交给孩子任其支配,待不够用的时候再寄送。这些父母的教育观念问题导致孩子们的消费观念也开始出现偏差,父母要试着让孩子能够主动的进行合理消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另一方面,大学生本身在消费方面缺乏主动求知的欲望,任其发展。例如对自己在生活中各方面的消费比额,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和正确的认识,而如何合理的处理好这一比重,他们并没有一个合理的观念,这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现象。
四、大学生愿望美好,付出不够
从调查可以读出,大多数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得奖学金或者兼职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消费额来源。但是面对各个学校的奖学金名额的稀缺问题,真正拿到奖学金的同学少之又少,可见,同学们的愿望是美好的,可是付出的努力并不够。大学生大多数的花销都是停留在每个月的生活费上,其次是通讯,包括手机、服饰、电脑、应酬等等不同方面,而在学习方面的花销明显少之又少,这种现象不由得让我们担心起来,没有知识的及时补充,当代大学生怎么能后又较好的发展呢?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现在获得知识的途径不以前是多了许多的,例如网络,同学们在学校里可以通过借阅图书馆里相关书籍、翻看阅览室里各方面题材的信息、从网络下载书籍或视频等跟学习相关的插件等等,所以,在购买学习资料上面,越来越表现出“被动”的局面。另外,大学生在恋爱
方面也出现一些没有节制的现象,因为恋爱中的需要而大肆花钱的现象屡见不鲜。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愿望美好,可是努力不够。
四、小结
结合上述分析,我觉得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还不成熟,还是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帮助。在如何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方面,我有如下几条建议:
一、学校教育
我们希望老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课堂上就教大学生该如何消费,正确的消费观念又该是什么样子的,从而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二、家庭教育
父母应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所谓理财,它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处理能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为此,专家提出了“财商”的说法,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如果说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那么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所以父母应从小就开始注意培养孩子们的财商,对于大学生,父母应该对其生活费的支配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帮助大学生摆脱茫然的消费理念。
三.社会教育
大学校园应注重在对合理消费的提倡,家庭也应注重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引导,使之有机结合。因此,学校和家庭要在这一方面有所提倡和侧重,一切就会变得容易多了。社会在从大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环境的影响,相信大学生们会对自己的消费有了新的观念。
当代大学生处在我国的一个特殊时期,没有经历过革命时期的艰苦,没有经历过那种心酸,相反的,却拥有了太多太多前人所没有见到过的享乐,随之而产生的是我们确实存在着的一些享乐主义、空想主义、盲目消费等等的一些问题,面对如此的一个局面,我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源于责任,源于使命,因此我们有必要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涯,让自己作出最优秀的一面,为自己,为大家,为集体,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我的调查报告因为是一个人总结,部分内容可能不够完整,但是从这次调查中,我获益匪浅,我以后会继续努力,把周老师交给我们的知识都用于以后的社会调查与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