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俱乐部调查报告(大全)

时间:2022-07-31 02:08:10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21038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体育俱乐部调查报告(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体育俱乐部调查报告(大全)》。

第一篇:社会体育调查报告

社会体育调查报告

篇1: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 本次调查针对山东大学在校本科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研究,以了解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找出学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调查表明:(1)山东大学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比较积极,但是锻炼情况不容乐观,锻炼时间、频率达不到国家要求;(2)增强体质、减肥、丰富课余生活、缓解压力、兴趣娱乐是我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3)慢跑散步、乒羽网、篮足排、自行车是我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选择;(4)自发结伴和单独行动是我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形式;(5)自身惰性、场地设施限制、天气条件、学业太重是制约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6)学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及考核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学校没有发挥出在推动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面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正文】

随着“山东大学阳光体育运动文化节”的启动,山东大学开展了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旨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1]。这再一次提醒了我们课外体育锻炼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意识到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为重要的问题。一直以来,国家和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但是近年来大学生的体质情况着实堪忧,心血管系统能力,呼吸系统功能、力量、协调性、耐力均仅仅出于及格水平,大学生体质状况总体不良[2]。这种情况与大部分学校教育的“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轻体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尽管大部分学校在近年来都开始重视体育,对体育的教育、考核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举办大量的体育赛事和活动,但是在发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方面却明显滞后。学校往往只重视体育赛事、活动的外在宣传效果,但是对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整体状况关注度极为有限。课外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学校对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鉴于此,本次调查针对山东大学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也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培养越来越多的终身体育者,促进“阳光体育运动文化节”的深入贯彻实施。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山东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的需要,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

料、期刊和论文,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知识,为本次调查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撑

(2)问卷调查法。根据选题的目的,设计了《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问卷》,以山东大学济南市的6个校区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20份。

(3)访谈法。在发放问卷的同时在各校区随机抽取了一部分大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并且与本校体育学院的校区主任、任课老师进行座谈,就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课程教育考核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咨询和调查。

(4)数据分析法。采用SPSS和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数据基本分布情况 (注:下文将人文、社科学生并称为“文科学生”,理科、工科、医科学生并称为“理工科学生”)

2.2 大学课外身体育锻炼的时间、频次

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越高,态度就越积极稳定,而积极稳定的体育态度又能

够产生良好的锻炼行为。所以,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强度是衡量体育态度的重要指标[3]。

2.2.1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

表4的调查数据表明,山东大学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并不高,只

有少数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其中基本每天都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只占总体比例的9%,每周锻炼3~5日的学生占总体比例的13%,而每周只参加1~2次和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总体比例高达78%。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实行的体育人口标准,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

[4]才能算是体育人口。那么,我校大学生仅仅有22%的大学生符合国家体育人口

标准,情况非常糟糕。

图1的调查数据表明,我校男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整体上要比女生多。男生中基本每天、每周3~5日和每周1~2日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占男生总数的百分比均比女生同项目的百分比要高,而女生基本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女生总数的百分比为49%,比男生同项目的百分比16%高出很多。在访谈中,男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大多是个人兴趣爱好。而女生则正好相反,大多数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并不感兴趣,根本就不想参加体育锻炼。其重要动力来自于保健和减肥,因而难以坚持课外体育锻炼。

图2的调查数据表明,我校文科专业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整体上要比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基本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其总数的43%,远高于文科专业学生的27%。而在其他项目上,文科专业的学生百分比均高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这种情况和各专业之间

的课程设置、学业压力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中理工科学生普遍课程较多,课后作业繁重。尤其是工科、医科学生,课后时间被各种实验、实验报告、设计图所挤满,很难挤出时间放松自己,参加体育锻炼。

图3的调查数据表明,我校大一大二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整体上比大三大四的学生要高。其中大一大二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所占其总数的百分比为16%,遥遥领先于大三大四学生的3%。其余项目大三大四学生的百分比均不比大一大二学生低。在访谈中我们得知,这和高年级未开始体育课、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因素有关。

2.2.2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 由表5可知,我校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比较分散,其中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人数相对较少。除了基本不参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以外, 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同学大部分锻炼时间都在1小时以内。

结合图4,得知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学生女生占多数,女生在这个时间段的人数占女生总数的百分比比男生同项目的百分比高出13%。结合访谈,这与女生的体质有比较大的关系,女生体质相对男生较差,耐力、身体素质等方面均不如男生,因而锻炼时间往往比男生要短。锻炼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时间段里,男生占其总数的38%,在这个时间段里的学生占了绝对多数。除了体质原因,这和男生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有很大原因,男生参加篮球、足球、羽毛球的人数较多,而这些项目往往会耗费比较长的时间。

根据上文提到的国家体育总局的体育人口标准(每次身体活动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为达标),男生达标率(64%)明显要比女生(33%)高。对于这件事应该辩证的来分析,女生如果锻炼30分钟以上,可能会对大多数女生产生比较大的刺激,锻炼效果并不一定会好。如果不是为了提高专项技能或参加比赛,女生锻炼时间在15~30分钟比较合理,能够达到增强体质和健身的目的,若锻炼时间较长,易产生疲劳和损伤。但是女生中基本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高达39%,这一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得到重视,女生是需要被动员参加运动的主要人群。

综合2.2 大学课外身体育锻炼的时间、频次,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很不乐观,其中女生情况相对更为糟糕,另外理科生、高年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也并不理想。

2.3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体现学生的体育意识、行为方式和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和组织力度[5]。

从表5可知,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的主要形式为自发结伴、单独活动、社团活动和统一组织,这四种活动方式各有优缺点,分别发挥了学生、学校和社团组织的主体性作用,如何有机地把它们结合起来是高校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好坏的关键。根据调查数据,有54%的学生选择了“自发结伴”的形势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选择“单独活动”的学生占了总数的31%。而“社团活动”和“统一组织”分别仅仅占4%和11%。由此可见,我校大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大多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同学或朋友一起,或者单独锻炼,而学校和社团组织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作用极其有限。

在访谈中,我们得知我校学生参加的主要体育活动为慢跑和球类运动,其中慢跑运动中女生占多数,而女生多是在夜间参加慢跑,所以往往结伴而行。而球类运动本身就是一个团体性运动,因此选择“自发结伴”的形式的学生超过半数。选择单独活动的学生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缓解压力、舒缓心情,故单独行动;二是学习压力较大,闲暇时间比较零散,不便结伴行动。但是,需要注意的社团活动和统一组织在其中占的比例很小,这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方面。学校、学 篇2:体育社会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本调研小组对辽宁、河北和山西进行了调研,每到一省调研小组都先听取省体育局关于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的汇报和介绍。然后由各省的群体处

的相关同志陪同到各基层的调研对象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工作开展情况,并与基层负责相关

的同志进行交流和座谈。此组先后调研考察了辽宁省的沈阳市、抚顺市、朝阳市,河北省的

石家庄市、保定市、唐山市,陕西省西安市、商洛市和临潼的青少年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

部试点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工作,获得了大量的有益信息和材料,对调研对象有了较全面

的了解和认识。

一、三个省领导都很重视社区体育的发展,切实把发展社区体育作为各级政府部门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把社区体育工作情况作为各级部门工作考核体系内容的一部分,这就促使

各级领导切实把社区体育工作纳入工作的规划,促进了社区体育的发展。尤其是河北省,2001 年河北省省长签发《全民健身活动办法》,对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而在

辽宁省体育局配合“四进社区”活动与省精神文明办公室配合开展了“体育进社区”活动, 率先创新性的提出了“社区体育一二三四五工程”:每个社区要建立一个体育组织,每个社区

要有两个健身活动点,每个社区要有三件以上的健身器材,每个社区每年要组织四次面向社

区居民的健身活动,每个社区都要有5名具有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资格的社会体育

指导员。虽然这些措施促进了社区体育的发展,但很多却只是城市建设的形象工程,“人本”

色彩较淡。

二、三个省都非常注重社区体育的组织建设,建立了较完整的省市区到街道,社区的组

织管理体系。目前三个省的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重心主要在 社区居委会一层,城市社区体育的主要组织形式由街道社区体协、居民体育活动小组和

晨晚练体育活动点等,这些组织形式根植在城市的基层,是群众体育实现生活化、普遍化的

保证。辽宁省在全省每个街道办事处都建立了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注意对社区体育发展

的管理和引导。同时辽宁注意抓好社会体育指导站的管理工作,体育局从2002年开始对全省

的社区体育指导站进行登记注册,并开始逐步建立社会体育指导站网络体系,居民可根据健

身爱好和驻地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指导站进行健身活动。在河北省,每个街道办事处都

有专门的文体委员,在社区一层都有文体站或文化站负责社区体育的开展,除此之外,地区

体育协会、街道体育协会、晨晚练点都构成了社区体育的组织网络体系。而在陕西省,社区

体育组织主要有街道体育协会、晨晚练指导站和地区体育协会等。但我们应当看到,目前社

区体育工作组织建设依然薄弱,尤其是在各种群众体育行政领导组织中,领导干部兼职的较

多,这种做法固然有一定的好处,即社区体育工作能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但却不利于社区

体育的组织建设和整体的发展。

三、在抓好组织建设的同时,三个省的体育领导者还很重视场地设施的建设工作,都很

注意体育场馆的开放问题。辽宁省推出了“百万健身工程”即每个户外市民健身中心的健身

器材投资都超过一百万。到目前为止辽宁全省已建立了八个“百万户外市民健身中心”,如我

们参观的朝阳市“大凌河工程(两公里的全民健身路径)就是其代表,这些工程的建设在一

定程度上满足了城市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也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领导李志坚书记、国家体

育总局张发强副局长和群体司郭敏司长的充分肯定。除此之外,辽宁省还加强了城市社区健

身路径和社区市民室内健身中心的建设力度。河北省通过争创体育先进社区修建和完善了社

区体育场地设施。但我们应当看到,三个省场地设施建设经费缺乏,体育设施落后。在辽宁、河北、陕西三省,无论是公共

体育场所还是学校体育场地在开放上都有一定的问题,无论是单位领导还是居民的体育意识

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离真正的对外开放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建议国家能加大宣传力度,

采取一些有利的措施,制订一定的规章制度鼓励和保证公共场所和广大中小学开放自己的场

馆,方便居民的日常锻炼。另外,各地普遍反映国家在体育器材的支持上需要结合各个地方

自身的特点,所以建议国家在体育器材的支持上改变以往统一分发的做法,而应该是申报和

统一分发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结合实际,满足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

四、三个省都通过开展各种综合性的活动促进社区体育的开展。辽宁省每年都组织全省

社区体育比赛,并且结合全民健身周活动,由区体育部门组织社区体育运动会,省市每年都

组织社区单项比赛。领导重视,注意通过开展各种综合性的活动促进社区体育的开展。2001 年河北省省长签发《全民健身活动办法》,对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2004 年前全省12个市每两年就举行一次社区运动会,从2004年始,河北省每两年一次全省社区

运动会,各市每两年一次社区运动会并对优秀单位进行总结表彰。同时从2002年,结合“四

进社区”活动,河北省体育局和文明办制定了“河北省体育进社区活动实施方案”。陕西省也

是正规性的综合比赛与规模小、非竞技化、娱乐性、趣味性的单项比赛相结合,以此来推动

社区体育的发展。搞各种各样的竞赛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群众的参与面,促进社区体育

的发展,但组织比赛就需要经费,且往往容易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其真正的目的。

五、在社区体育的经费问题上,目前普遍是四个来源渠道,体育彩票公益金,政府拨款,

街道办事处的经费和驻地单位的赞助,离真正的社区体育社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三个省在整合社区体育资源发展社区体育上还有一定的问题,

尤其是社区辖区内的企业由于认识上的问题,在资源共享的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社区

体育的发展经费主要依靠政府拨款,不能很好的调动社会力量尤其是街道周围的驻地单位的

力量,增多社区体育发展的融资渠道,拉动社区体育的发展。唐山市文化路街道办事处在这

一点上就做的非常好,他们积极主动把辖区内的单位吸纳到社区体育工作中,成立社区体育

协会,开展活动的经费60%来自单位,与单位携手共同发展社区体育,这也是一条很好的发

展社区体育的经验,值得借鉴。

六、社区体育管理者和指导员问题上,三个省都非常注意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

度和发掘社区内部潜力,发现体育积极分子,扩大社区体育指导员的队伍,以满足社区居民 体育锻炼的需求。最有创意的是辽宁省的集贤街道,每年集贤街道都组织两次体育骨干培训,

充分发挥社区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同时他们还与沈阳市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签订了四年的大

学生实习及队伍骨干辅导协议,成为沈阳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教育实习基地,使在校大学生

丰富了社会实践经验,但最为重要的是街道利用在校大学生的资源,满足了居民的体育健身

需求,改善了社区体育指导员资源不足的状况,这是一条值得推广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但

三个省的社区体育骨干队伍水平普遍不高,多是由社区退休人员兼任,急需有专业人员的加

入,社区体育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智力上的支持,需要更多的社区体育指导员和更多更好的社

区体育管理人员,提高社区体育运营水平。

七、社区体育的参与上,三个省都存在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锻炼者以老年人为主,中青

年较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三个省社区体育的发展上应加强宣传,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中

青年参与到社区体育锻炼中来。

八、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各省社区体育的发展较不平衡,这以陕西省较为严重。陕西省

的陕南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所限,社区体育的开展有较大的困难,与中心城市的社区体育发展

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结合自身特点,从居民的体育意

识上下手,提高居民的意识水平,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辽宁潮阳市是辽宁省的经济落后地

区,但调研组看到这儿的群众体育非常活跃,居民都采取简单易行的方式,如毽球等进行锻

炼,笔者从几个锻炼者口中得知,那里的居民由于经济困难,害怕生病吃药,通过锻炼他们

切实感受到了好处,所以才会坚持锻炼。所以,建议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工作,促进各地

社区体育的发展。

在调研中,我们参观了河北省的全民健身中心和正在建设中的陕西省全民健身中心。河 北省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是2001年经国家体育总局的批准,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投资2700万

建立的占地581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的大型公益性的设施现代化,项目设置完备

的体育健身场所。中心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有着完备的规章制度,在运营上也实现了自

负盈亏,因而健身活动中心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部分居民的健身需求,且能为全省

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但社区健身中心的建立只是对城市中心地带居民的健 身提供了保证,其定位对整体生活水平较低的城市居民来说仍然是难以接受的,且其地理位

置也使其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设中的陕西省全民健身中心项目齐全,设施先进,但地理位置

较偏远,因而在实现完全的自我运营上目前还有一定的困难。

在社区体育俱乐部试点问题上,我们参观了辽宁省的国奥现代城社区、河北省唐山市的

光明街道51#甲区社区和陕西省的西京社区。其中国奥现代城社区是沈阳市一个新建商品小

区,而河北省唐山市的光明街道51#甲区社区是篇2: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报告

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报告学校: 班级: 姓名: 完稿日期:

一、前言

目前国家政府都呼吁百姓全民运动健身,在大街小巷不时能看到大叔大妈积极谱写出她

们人生的另一辉煌色彩。正应了一句口号:“运动与生命同在,青春与快乐永存!”法国启蒙

思想家伏尔泰也在很早就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可见,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

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而强健的体魄则来源于体育锻炼。总之,体育锻炼对我们每个人都有

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

二、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我们都知道大学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健身意识形成、

身体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我们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在体

育锻炼这方面错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推动大学生体育锻炼进一步普及,提高教学和训练质

量;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结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的对现在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

议,希望有助于我们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有所借鉴。

三、调查过程与研究方法

? 调查的时间:2010年11月5日

? 调查的地点: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 ? 调查的对象:在校大学生 ? 调查的方法:

问卷法

? 调查的形式:匿名的方式,对调查者的主观偏见可以合理的避免。 ? 调查的回收状况:本次问卷共发放60份,收回47份。恰当的考虑到调查的时间 和问卷的成本因素

调查的过程: (1)首先选中要调查的主题。每一个调查报告都必须围绕一个主题 去展开,在一个中

心的前提下在去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与信息,才能更好的深入调查研究主题,有目的的进行

下面的工作。所以选择一个调查主题是非常的。这也是这次调查报告的第一步。 (2)其次

确定调查的方法。采取简洁直接的调查方法,不同的调查方法对同一个问题也会产生不同的

影响。本次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采用试卷调查法,同时也看一些当前大学 生总体锻炼情况的报纸和资料,并对学校现场真实情况进行观察. (3)最后编辑调查的内容并实施调查,之后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四、试卷样本

我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问卷亲爱的大学生朋友:

您好!非常感谢您参与我们的调查,我们是上海医专的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体

育锻炼情况,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校园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本次调查以不记名方

式进行,答案无对错之分,请你不必有任何顾虑答。您的每一个如实作答都有助于我们作出

正确的判断!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c、大三 3.你一般喜欢在什么时段锻炼?a、清晨

b、下午c、晚上 4.每次你锻炼多久? a、30分钟

b、30-60分钟 c、超过一个小时 5.你进行锻炼的频率:

a、每天

b、隔天一次

c、不固定 6.你运动的动机来自【可多选】:

a、锻炼身体

b、保持体形c、放松身心

d、兴趣所致

e、受他人影响 f、应付大学体育

7.你一般做哪些体育运动【可多选】:a、篮球b、足球 c、羽毛球 d、跳绳e、跑步 f、乒乓球

8.哪些因素限制的你进行锻炼【可多选】:

a、场地设施

b、时间 c、一人,没劲 d、天气e、兴趣 f、

其他

9.你自己是否掌握锻炼的技巧和知识:

a、有且很多

b、有但不多c、没有 10.你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吗? a、了解

b、不了解 11.你有自己的锻炼计划么? a、有 b、没有

12.你喜欢体育运动吗? a、喜欢b、不喜欢

c、一般 13.你在平时做什么【可多选】:a、看书b、上网 c、做兼职 d、和人逛街

e、睡觉 f、其他

14.你怎样看待学校是运动设施和开放状况:a、满意 b、不满意 15.学习工作忙碌是您怎样安排体育锻

炼呢? a、挤时间保证锻炼 b、以当时的心情等情况改变c、减少锻炼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调查的配合!

五、数据统计与分析 表一a bc 注: a代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b代表学生对自身身体状况了解度

c代表学生对学校设施和场所开放的满意度 d代表学生对体育锻炼技巧的程度 e代表学

生体育锻炼计划存在度ed表二注:a代表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关注度b代表大学生体育锻炼对体型的关注度 c代表大学生体育锻炼基于爱好的参与度 d代表

大学生体锻炼基于他人影响的参与度e代表大学生体育锻炼基于应付大学体育的参与度表三注:a代表大学生体育锻炼受时间限制程度b代表大学生体育锻炼受场地限制程度 c代表大学生体育锻炼受陪伴限制程度

数据分析: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

一)大学生对体育的喜欢程度上总体女生和男生程度占到78.9 %,占到大多数。这一

原因与大学生的体育爱好有直接的个关系,从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来自爱好所占的比例

看,其女生占40.6%,男生占60.8%.可见我们大学生基本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同时

与大学生课余活动有很大关系。平时我们大学生比较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总体时 间充分利用。

二)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健康来看,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其所占的比例都过半了,

女生占到57.7%、男生占到78.9%。在表二中看到,大学生对自己的健康都基本关注,出于

自己意愿。但是在体育课上表现都是为了应付,原因可以认为,那就是较普遍的认为体育锻

炼有利于身体健康。但都喜欢根据自己的喜好方式来运动。另外进行体育锻炼还有篇3:关

于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行政10-1 陈丹燕 1001070337 内容摘要: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在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全体本科大学生参加

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以探索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成

因,唤起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结果表明:本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活动量相对不足,锻

炼方式、场所及锻炼项目等存在较明显的集中趋势,多数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薄弱。另外,没

人陪同、功课负担过重等外在因素仍然是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制约因素,在锻炼次数、

锻炼时长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影响因素正文: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能力、

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如何?存

在那些问题?通过何种办法加以改进?这是广大的老师家长以及学生自身比较关心的问题。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世纪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除了要掌握良好的科学技术知识外,还需要有硬朗的身体。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

身体素质是以后参加工作必不可少的门槛,众所周知无论什么工作都会对员工进行体检,而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运动休闲的健身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能够舒缓精神、排解压

力、改善睡眠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我在平时的观察中了解到,大学生一般都是在教室、实验室、自习室低头弯腰学习或玩

游戏,长期处于这种姿势,又不参加身体锻炼,往往会引起各种疾病。例如肺活量下降、贫

血、易感冒、手脚冰冷等。因此,大学生要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因为身体锻炼可以使心脏和

胃肠都得到良好的锻炼,使大学生精力充沛,同时,身体 锻炼还是一种积极性休息,脑细胞

各有分工,进行身体锻炼时,管理肌肉活动的精神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思考问题的神经细

胞则处于抑制状态,得到很好的积极性休息。所以大学生更有必要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但 是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如何呢?为了了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提高大学生体

育锻炼的意识,探究如何根据本校实际,改善并利用现有的资源,来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的积极性,我决定对山东科技大学的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主要用问卷调查法,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 篇3:农村社会体育调查报告

大众体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人口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利用随机调查提问的方法,整理数据并由此可得知城市人口进行体育锻炼健身的趋势。

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首先是增强体力、增进健康;其次是为了消遣娱乐和精神情绪的修养、改善;再次就是为了增加社交机会,与朋友同伴交流。也有部分人是为了提高运动能力和延续学生时代形成的体育习惯。

在遇到健康问题的时候,体育人口首先想到参与体育活动,而非体育人口首先想到的事补充营养保健品、改善生活规律、加强营养等非体育手段。

带着看看农村社会体育人口状况,问问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内容及效果。我们对广场进行体育锻炼的群众进行了调查。据调查,体育人口的活动项目主要有长走与跑步、羽毛球、体操、舞蹈、跳绳,体育人口在身心方面的锻炼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其身体和心理的基本状况明显优于非体育人口。如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低于非体育人口7.1个百分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2%肥胖的发生率低于非体育人口1.5个百分点。而有身体疲劳、体力衰退感觉的人,体育人口比非体育人口要少一半。体育人口饮酒、吸烟的比例比非体育人口要低得多。

在参加群众体育活动点的人群中,以年长的人员为主体,女性所占比重较大,男性较小,分析其主要原因,应该是男性普遍工作比较繁重,身心比较疲劳,闲暇时间都是抓紧时间休息,很少有人出来锻炼。活动点的活动时间---晨晚练为主,其中晨练占80.7%,晚练占47.7%,其中有一部分活动点是晨练与晚练都开展活动的。活动点稳定性较强,常年坚持的占93.4%。64.0%的体育锻炼者活动点的活动时间不随四季的变化而变化,活动时间最长的季节是5—10月份。每天活动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占总数的57.8%,在2小时以上的占总数的42.2%。 据调查,影响居民参加活动的主观原因,其中缺乏兴趣的占45.2%,认为“没有必要”的占18.2%认为自己“身体较弱,不宜参加体育活动”的占11.4%,学生时代就不喜欢体育活动的占11.0%,认为“体育活动不适合自己的举止行为”占6.9%,担心他人讥笑的占7.3%。对于影响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客观原因,缺少时间的占35.8%,缺少场地设施的占25.5%,精力不足的占20.8%,不懂锻炼方法和场地远、不方便的占8.9%,其他占11.0%。据此可见,时间与场地设施的问题依然是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消费额等有所改善,政府为改善群众健身活动的条件作了大量工作。但是,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场地设施及资金短缺问题依然是困扰群众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

调查表明,人们的体育意识在不断加强,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也大体不一,有20%的人在马路上锻炼,5%在家里,20%在学校,45%在广场,10%则以其他的方式进行锻炼。由此可见,在广场参加活动的人较多,这是由于广场的设施比较齐全而且锻炼的氛围也好,而还有大部分人在学校,马路上进行身体活动,这也是现在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心趋势。

对于人们参加活动的方式,以社区活动为主的占10%,与家人一起锻炼的占10%,个人锻炼的占20%,与朋友一起锻炼的则占50%,而10%的人则以其他方式进行锻炼。由此看出,人们锻炼时大多愿意与朋友在一起,这也更能促进人们的锻炼乐趣,同时又增加了友谊,另有多数人喜欢个人锻炼,只与人的兴趣爱好有关,还有的是社区举行的,这也应该大力提倡,为我们热爱健身的人提供更好更多的机会。

经过这次实际性的调查可知,社会体育在农村居民中已经广泛的展开,人们对身体锻炼的兴趣也越来越高,而社会体育的方式多样,种类繁多,人们在何时何地都能进行身体锻炼,这为农村的体育人口提高,提供了有利得条件,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空余时间也越来越多,而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投身社会体育,农村的体育人口会日益壮大。

第二篇:社区体育调查报告

群众体育是体育工作的基础,是全面提高群众身体素质、推动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为进一步促进我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区体育局组成专题调查组,先后深入到区文化、老年工作机构及街道、社区、体育协会、企业等部门和单位,通过座谈、实地察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调查。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就除学校体育以外的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专题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群众体育活动取得的主要成绩

群众体育是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几年来,我区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促进了群众的身心健康,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建设全国最好开发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组织网络逐步健全。区体育局设立群体处,专门负责体育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对群众体育活动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各街道办事处由文化中心负责具体工作,各社区也配备了相关工作人员。先后成立篮球、足球、羽毛球、老年体协等单项体育协会17个。设立体育健身辅导站点27处,注册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538多名。区、街道、社区三级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基本建成。

场地设施逐年增加。XX年,区委、区政府投资3.8个亿修建大足区体育运动中心。中心占地173亩,包括一个体育场、一个游泳馆和一个恒温游泳池。目前,体育场主体已经竣工,正在进行室内二次装修。体育馆和游泳馆正在进行基础修建。27个街道、多个社区依托已建成的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了球场、健身广场、健身路径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老年人活动设施建设成效突出,区老干中心建成门球场四块。这些公共体育设施既方便了群众参加体育活动,又营造了健康和谐文明的生活环境。

体育活动日益丰富。每年举行全民登山节、健步行、健身日等活动。各体育群团组织、街道、社区依托自身优势,每年多次组织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小型多样的体育巡演和比赛活动。全区每年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和比赛30次以上,参加人数4万人以上。充分发挥大型体育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先后成功承办了渝西片区篮球比赛和渝西片区羽毛球比赛。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群众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积极组队参加市级以上群众体育比赛,比赛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尤其老年健身秧歌、健身球操、乒乓球、门球、登山、铁人三项等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一等奖等荣誉十余项。

二、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体育发展规划与群众体育需求还不相适应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广大群众的体育热情和健身意识越来越强。《全民健身条例》颁布施行后,我市出台了《xx市全民健身条例》。我区对如何贯贯彻落实相关目标任务、建设体育强区还没有指导性意见和发展规划,与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和新时期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在建设体育强区进程中落在了后面。

(二)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滞后

我区总人口已达100多万,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城乡居民逐年增多。但在人口最密集的大足城区中心区,大型体育场馆只有大足老体育馆,不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各街道、社区和居民住宅区,虽已依托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了体育场地设施的,但大多规模小、设施少,有的还被挪作他用;

(三)管理机制还不够顺畅

群众体育的工作体制、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对全区体育民间组织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的'群众体育组织,区、街道两级群众体育组织体系协调联动不够到位。群众体育工作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指导督查、考核奖惩等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

(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满足群众体育发展需求

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的配套政策和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各级体育指导人员特别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各街道办事处、社区的群众体育管理人员应受的业务培训和专业指导不够,组织协调和指导能力不强。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统筹规划,推进体育强区建设。

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国家、市的战略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xx”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的指导性意见和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和保障措施,促进全区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新管理体制,着力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按照有利于发展群众体育、提高服务水平、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完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进一步健全联动机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和体育社团等组织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职责清晰、关系顺畅的区、街道、社区三级群众体育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相统一的工作目标责任、监督管理、经费保障、指导服务、考核奖惩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业务标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轨道,不断提高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水平。定期开展全区公民体质监测工作,指导群众科学健身。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组织能力和指导水平。

加强对各级体育管理和专门人才队伍,特别是街道、社区人才队伍的业务培训,使其做到业务精通、管理规范。完善公平竞争、收入分配、激励奖励等机制,培养和吸纳优秀管理人才和体育指导人员等专门人才。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使各级体育健身辅导站点等专门部门的体育指导人员数量尽快达到国家规定的常住人口的万分之二十以上。

充分发挥区老年大学、老年体协、中小学和驻区高校等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基层体育人才。按照政府支持、社会赞助、专业化运作的模式,培育和壮大体育社团力量。

(四)加大舆论引导力度,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体育法律法规,普及科学健身知识,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体育热情和健身意识,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引导各机构、企事业单位、各行各业重视、关心和支持群众体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及时推广先进典型,为建设体育强区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三篇:体育调查报告

一、题目的目的、意义

北京奥运会引发的体育热潮退去,2010年广州亚运会拉开帷幕。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消费呈现出勃勃的生机,显示了巨大的体育市场所蕴藏的无法估量的消费潜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快速的扩大,大学生群体将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消费群体,而当今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日趋增多,大学生将成为体育消费的主力军。作为高文化素养和强烈主体意识的大学生,能够体会到这种社会的进步和健康观念的变化,充分享受体育消费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健康。如今,我国大学生群体在客观上已经满足了体育消费的三个条件:一是具备健康投资的消费理念;二是有一定的实际支付能力;三是有比较充裕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因此,研究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问题,对于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为相关的实体组织提供市场决策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

国外对体育消费的研究多集中于体育消费心理和体育消费行为等方面。其研究主要包括体育消费动机研究,近年来对体育消费动机的研究多集中于不同项目中男女或不同种族体育动机的对比。国外消费动机方面消遣娱乐因素排在首位,而经济因素对体育消费影响最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体育消费已达到很高水平,人们用于体育消费的开支通常占整个社会消遣和娱乐的30%-40%,欧美发达国家人均体育消费每年300-500美元。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研究比较少,通过数据库检索未发现相关研究。

国内:

在我国,伴随体育价值观的改变,体育健身观念的建立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体育消费作为一种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生存消费之后,追求发展和享受更高层次需要满足的消费活动,已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占据一定的比重,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众多学者从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角度对体育消费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我国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对体育消费的研究有所关注。随着国外体育社会学思想观念的大量引进,我国许多理论工作者把目光投向体育消费,如邵淑月等的《我国体育消费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特点研究》,欧阳柳青等学者对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指标体系、概念体系、影响因素、现状及发展对策和体育消费行为等作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目前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得到的结果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调查性研究,大部分是各大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或学生自制调查问卷,为了解在校学生消费内容和消费结构上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进行的研究。另一类是理论研究。有些研究消费行为学或心理学的理论专家,根据已有的调查数据或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做出分析和预测。

三、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 对本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调查研究与分析。采用现场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数理统计法 运用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进行归纳统计,进行比较

四、分析基本思路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本校本科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和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论证,找出本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和发展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基本途径以及提高体育消费水平的主要对策,从而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

五、分析主要内容

1、 本校本科生体育消费现状;

2、分析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因素;

3、促进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提高其体育消费水平的策略

六、预期结果

以一定的实地调查材料和知识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本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做出初步的论证与综合,找出本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提高其体育消费水平,并为有关社会实体组织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七 、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

经济的收入制约着人们的消费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逐渐向小康型过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创造了物质条件,改善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男生的社会人际交往动机明显高于女生.由于男性、女性的生理、心理的特征不同,这些特征决定了男女大学生在需要及行为上也有很大差异.反映了男生把体育爱消费作为加强人际关系能力的一种手段.女大学生选择以韵律感、美感较强的锻炼形式为审美追求动机要明显高于男生,女生想通过体育锻炼使自己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端庄、大方的气质,这跟女性爱美的天性有关;精神娱乐,强身健体这两种最直接的功能,也是相当一部分男女大学生作为体育消费的动机.

2.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2. 1大学生体育消费基本特征

调查显示本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单一,以“运动服装、鞋、袜、体育器材”实物消费为最多,由于这些消费资料有运动和日常生活双重功效,加之,其新颖的款式,流畅的线条,超强的现代感和个性感,所以倍受大学生消费者青睐.而非实物型体育消费主要是保健和健身场所及等支出。 问卷知:对月均总消费支出分别为50元以下,50元一100元,100-200元 200-300元 300元以上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作了调查,通过计算得:月均总消费为500元以下学生的年度实物消费均为165元,非实物消费为85元;月均总消费为500元一700元之间的学生的年度实物消费均为245. 62元,非实物消费为98. 72元;月均总消费为700元以上的学生的年度实物消费均为 275. 72元,非实物消费为132. 27元.这说明随着大学生月消费支出的提高,实物消费与非实物消费均提高,呈正相关.月均总消费水平越高,非实物消费水平提高越大.

2.2性别与体育消费的比较分析

男生体育消费以实物型为主,其次观看体育赛事、订阅体育报刊、杂志等观赏型体育消费支出;女生体育消费以参与型为主,实物消费次之(这也是由于男性与女性的生理、心理特征差异造成的).

2.3大学生体育消费场所

调查表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场所主要是以学校免费场所为主,其次是学校收费场所和公益性场所.社会上的高端场所表示极少参与。学生在校期间,体育消费主要在校园.

2.4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项目

明确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项目,这对将来的场地建设,器械生产,师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从大学生体育消费项目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男生消费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健身。这说明男生喜欢集体对抗性较强的项目.

与男生相比,女生体育消费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羽毛球、健美操、排球,网球,游泳。可以看出:女生喜欢有一定活动量,对抗性弱的项目,这些项目参加的人数不多,可以随意控制;又能健身,也体现了女性对优美身姿的偏爱.

2.5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调查显示:虽然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目前市场上质量好的品牌产品,如:品牌服饰、鞋、袜、器材等价格太高;社会上的比赛场地又太贵,大学生在经济上很难承受,很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负担重,已无暇于体育锻炼,学校体育场地少,条件差也无法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3.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识并没有完全树立,消费的独立性较差,“乐意花钱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很小,大学生总体消费水平低.作为大学生群体这种状况,学校应该增加和促进他们的非市场消费,深化教育改革,树立体育消费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激发潜在的体育消费能力.

大学生体育消费项目最多的是:男生为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排球,网球,游泳。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加强场地建设,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体育爱好,

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体育知识的教育水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与他们获取的运动生理、生化、保健、恢复等知识密切相关.学校应该重视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的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播.大学生毕业之后往往会坚持较为稳定的消费倾向,因此,对大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会增加他们未来的体育消费.

第四篇:体育调查报告

一、调研的目的

为掌握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青少年体质状况趋于下降的原因进行本次调研,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调研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改革新途径,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我县中小学体育教学再上新台阶。

二、调研的方法和途径

本次调研一是采用对学生及教师的问卷调查法,了解体育教学情况;二是观察法,即通过听课、检查教案、看部室建设、学校体育活动场地情况,并和体育教师交流,充分了解学校对体育教学及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关注情况。

三、调研的范围

本次调研,拟对我县义务教育阶段的13所中学和部分小学进行调研。

四、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共发放学生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66份,回收率98.5%,教师问卷63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95.2%;从调查问卷和观察交流中可以看出学我县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和体育教师专业成过程长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一)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反应的情况

1.关于每周体育课上课节数。从学生调查的数据我们很欣慰的看到,78.3%的学生认为每周体育课节数达到课程标准要求,这是我县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良好的证明;然而,也有21.7%学生每周仅上两节体育课,反映出仍有个别学校未按课程标准开足课程,体育课仍存在被挤占现象。

2.关于体育课开展内容。学生的调查数据较好的展现了我县中小学多姿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将近七成学生上过篮球、排球、足球、田径课,乒乓球等课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各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多种多样,但是一些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在部分学校仍然未曾涉及,如:舞蹈、健美操、武术、游泳等。

3.关于体育教学的评价。体育教学评价与其他科目教学评价的脱节是我国体育教育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根据体育课成绩与评优关系问卷调研数据来看,仅有不到40%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成绩与其他科目评价挂钩,这体现了学校在体育教学评价上的不科学;学校不组织监督体育考试,学生体育成绩与学校其它学科成绩无法比较,这不仅是我县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教育中长期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4.关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数据显示多于95%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了课外体育活动,83%学生认为学校每周会开展一到两次的课外体育活动,此项可以看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确开展了,但是,一到两节的活动课开展频率基本达不到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

5.有关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六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多于60%的学生能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由此可见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部分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监管力度不大,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活动课预期的目的。

(二)教师问卷调查反映情况

1.体育教师的专业性。调查显示60%左右的体育教师毕业于体育教育转业,还有部分教师毕业于运动技术相关专业;此项数据中,小学几乎没有专职体育教师,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基本合格。

2.教师的教案书写。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科目,是一个重视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学科,体育课教案的书写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87%左右的教师会每学年书写新的教案或者修改原有的教案,有30%的教师没有课后反思或教案过于简单,这个问题值得注意。

3.有关教师培训的层次。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能较好的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调查来看我县体育教师参与区县级和校级培训的人数较多,值得肯定的是,有35%的教师曾经参加过省市级的培训,也有更加优秀的教师(16%)参加了国家级的培训。

4.有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值得肯定的是,我县的中小学教师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提高意愿,52%的教师希望以专业培训提高能力,还有其他教师希望以业务进修、学历进修和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5.其他情况。在调查中发现小学几乎没有《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及学生用教科书,部分中学也没有使用《体育与健康》循环课本;还有的小学体育活动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达标;体育教学计划流于形式,课堂随意性大,没有按课程标准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

五、现状的成因分析

1.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统考科目,忽视了体育教学。中考加试体育以后,体育课得到重视,但平时还是不够重视,只是到了初三,加强锻炼,突击练习获得高分,考完之后就束之高阁,有部分学校就取消了体育课。

2.小学体育师资力量薄弱。我县许多小学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几乎均为兼职;教学中也只能给学生教教操,跑跑步,或者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体育课成了玩耍课,到了期末,简单的考一两项,划个分数,体育课就结束了。

3.体育场地及硬件设施不到位。属于政府投资力度不够,小学也没有自身创收能力,体育教学成果很难展现出让人瞩目的成绩,仅有的一部分教学经费也都会分配到以语、数、英等主要教学科目上,因此小学体育工作开展比较艰难。

4.安全问题扩大化。在学校常规管理中安全问题重于泰山,体育课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学生稍有运动损伤或出现不安全因素,家长就会把责任全部推向学校,推向体育教师,因此,有些运动项目如单杠、双杠、足球、远足等项目在学校不敢开展,造成体育课因噎废食的现象。

5. 体育学科边缘化导致教师专业成长艰难。由于考试科目的限制,导致体育课程边缘化,无论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还是评优树模,体育教师往往被忽略,职务考核中,按考试成绩排队,无法给体育教师的成绩赋分,体育教师只能靠模糊评定。

六、措施及对策

1.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充分认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学校教育的根本是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要意识到体育教学关乎全民素质的提高,民族振兴和国家兴亡。同时面临中考体育改革,体育教学要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实施教学,必须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2.举办短期或稍长时间的体育教师培训班。由各校安排年轻而且有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师参加,聘请省市体育专家前来授课,尽快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体育教师队伍,弥补小学体育教师缺编问题;同时,对的中学体育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或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鼓励自主研修,提高自己专业技能,从而成为一支业务素质精良的中学体育教师队伍。

3.要求各校每学期对体育教学投资达到一定比例。每学期定时购置、更换数量达标的体育器材,给每学期一次运动会,每年一次的冬季越野赛,篮球赛、体操比赛、棋类比赛等活动分配足够的经费;按照《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提高体育教师待遇,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服装费。

4.安全问题人人有责。体育教师抓好课堂组织管理,把安全意保护识渗透到生活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尽量避免课堂上的运动损伤和不安全因素;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评估不能安全问题一票否决,应查明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多种原因;学校组织教师、家长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建议家长购买简单学生意外伤害险;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意外伤害时有发生,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向学校或体育教师,给体育教师一个大胆工作的宽松条件。

5. 组织专业检查组。对各校体育教学情况定期进行督导评估检查,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各初中成立体育教研组,固定办公地点,由一名校领导主抓学校体育工作;小学可以中心校为单位,成立体育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并由小学中心校业务校长具体主管;县教研室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评估方案,各单位要加强体育教学测评,县教研室每学年评估一次学校体育教学情况,并通报全县。

总之,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和教学体育的根本,是一项长效性工作,关键需要社会、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上级主管部门坚持常抓,定期督导评估,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

第五篇:社会体育调查报告

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您好,我是长春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为了解长春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我进行了一次对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希望占用您一点时间,您所提供的信息对我们这次调查的结果相当重要。谢谢!、

填写说明:

问卷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即可。

问卷的所有内容需您个人独立填写,请不要与他人商量。

此部分为您的基本情况调查,可能涉及到您个人隐私 ,我们保证对你的回答和身份保密。请您放心!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来自于(

A、大城市B、小城市C、农村

3、您目前就读的专业 ______________。

4、您所获得的学历是(

A、本科B、专科C、研究生

此部分为调查的主题部分,以下问题仅选一项,谢谢合作!

5、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机会()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6、您对毕业

《体育俱乐部调查报告(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