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卷调查报告(范文五篇)

时间:2022-06-04 00:30:02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3257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家长问卷调查报告(范文五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家长问卷调查报告(范文五篇)》。

第一篇:幼儿园家长问卷调查报告范文

尊敬的家长:

您好!

为了共同教育好您的孩子,培养好祖国的下代,幼儿园特拟此问卷,了解您的心声和看法,请您认真、仔细、如实填写,以便我们更加完善管理,提高办园质量。

1、教师接待你的孩子时是否面带微笑、态度热情?

a是b有时态度较冷淡c否

2、当你来接幼儿回家时,幼儿是否仪表整洁?

a是b有时c否

3、当你的孩子三天以上没来园时,班级教师是否及时同你联系?

a是b有时c否

4、您对班级生活护理工作是否满意?

a很满意b较满意c不满意

5、孩子在幼儿园生病,老师是否及时告知?

a及时告知b有时告知c不告知

6、您对班级保教质量的评价

a很满意b较好c一般d差

7、你把孩子送到我园是因为(可选多项)

a住得近b环境设施好c声誉好d教育理念新e教育教学质量高f服务态度好g管理规范

8、您认为幼儿园哪些方面让您满意(可选多项)

a师资水平b办园的质量c环境设施d伙食e服务态度f生活护理g课程设置h孩子能力的培养

9、您最关心孩子在园的哪些方面(可选多项)

a学习内容b习惯培养c生活情况d情绪e身体状况

10、您对我园的伙食(平衡膳食)是否满意?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11、您对幼儿园的环境卫生满意吗?

a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较差

12、您对幼儿园的安全措施满意吗?

a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较差

13、您认为在幼儿园学小学的课程有必要吗?

a很有必要b没有必要c说不清楚

14、您觉得幼儿园的孩子学习一些超前的课程会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育产生一些影响吗?

a会的b不清楚c不会产生影响

15、您孩子晚上回家以后经常做的事?

a看电视b阅读c聊天d其他

16、您每天留出至少半小时与孩子交流、学习、游戏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

17、您认为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

a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b个*品质

c从游戏中学习综合体能、智d学习识字、计算

18、您是否愿意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

a很愿意b有时间偶尔参加c不乐意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幼儿园存在的一些游戏缺失问题

调查时间:

20xx年07月02日

调查地点:

xx幼儿园

调查对象:

幼儿园小朋友

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场面: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问: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

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孩子的游戏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一位幼儿园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游戏情境:老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们戴上头饰当小鸡,鸡妈妈领着小鸡们到小猫家串门,小猫不在家,但在家里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让小鸡们找出这些卡片,并且根据这些数字在地板上绣花,卡片上写着几,就绣几朵花。

这样的游戏在如今的幼儿园里非常典型,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游戏检查一下孩子们是否掌握简单的数字概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黄进说,但是我们却不禁要问:孩子们在老师设计好的游戏里,在老师的带领下没有一点自己去开发新的游戏情节的想法,这样的游戏其本身有没有存在的意义,是不是成了一种点缀?

有专家认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游戏当作糖衣,靠糖衣来诱使孩子们吞下知识这个苦片。人们认为在幼儿园里游戏对学习重要,是因为人们希望游戏能赋予孩子们一些经验、技能和知识。黄进说,但却忽视了游戏最重要的一点,即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的、欢愉的体验。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学者提到了当前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教授李季湄说,所谓游戏缺失,更多是从游戏被成人控制这个角度而言。不少专家认为,老师成了游戏的设计者,游戏成了老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了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里游戏是按成人的意愿在玩。经常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说: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孩子们根本不把这认为是游戏,是玩。游戏被当成了工具。

李教授说,当然寓教于乐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这样的所谓游戏,大部分还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

让孩子们玩自己的游戏。她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吃卤花生,有孩子突然问:这种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么做出来的?于是,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很快孩子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卤花生是种出来的,另一派认为是煮出来的。曹老师提议孩子们干脆一起来做试验,看看卤花生究竟怎么做出来的。于是一组孩子开始种花生,另一组孩子则开始煮花生。答案当然很快就出来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却很有兴趣地加入到种花生的行列中。种花生的过程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怎么才能让种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说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里,但立刻又有孩子说不对,应该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浇到土里;随即又出现了新问题:用热水泡、温水泡还是冷水泡?

这些问题,我都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曹伟说,他们完全能够解决,孩子们的能力和创造经常会让你意想不到。

曹伟说她班上的孩子们玩的游戏主题经常是从孩子们讨论的感兴趣的话题中找出来,游戏情节怎么发展进行下去也由孩子们来决定,谁在游戏组织中扮演什么角色,不是由老师来指派,而是由孩子们自主决定,最后游戏做完了,再让孩子们自己来作评价。那你呢?起一个引导作用?记者问她。严格来说,引导这个词不准确,不是引导,我只需要在一旁观察和发现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帮助。曹伟说,我跟他们是平等的,是他们的一个玩伴,跟他们一起玩。

学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儿全面发展,而且还要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体现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给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应当体现创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强加给幼儿。教师不能用组织作业或上课的方法来组织和指导幼儿的游戏。应当改变重教师编制的教学游戏、轻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的倾向。

但是幼儿园的老师们也有满肚子的苦水据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多了,认字识数少了,就会有家长找上门来提意见,我让孩子到这里来是受教育的,不是来玩的。

刘焱教授说,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对于婴幼儿教育的普遍信条,望子成龙的家长希望通过这种提前开始的学习,让自己的孩子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尽管xxxx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但刘教授指出,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甚至忽视游戏,已经成为当今学前教育领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

幼儿园教室中的游戏在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在急速增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焱教授说,幼儿教育也已被纳入到应试教育的轨道。

第三篇:饮食调查报告

正文

一. 饮食反应人们对春节的态度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可看作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饮食是春节中反应春节文化的一个很重要方面,“民以食为天”,从饮食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春节的态度,看出人们对春节到底有多重视。

据访谈资料,在安徽、湖北各地、广西、福建地区,在春节期间人们的饮食都形成了一种习俗。但反映了一个共同的趋向,即不管在那个时期,不管在何种家庭背景下,春节的饮食一般是一年中最好的。下面是一个安徽被访者的原话“我们一辈子忙着就为过年,平时吃的少,家穷。过年就准备鸡肉,鸭肉,青菜,粉丝。”看来春节吃好已成为了中国各地的传统。在湖北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访谈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不论贫富,不论身份,在湖北春节期间各家都会办很多年货,腊肉、鱼、香肠……天门一农民反应“肉鱼是春节必备食物,从古到今肉鱼一直是好食品。在每个时期肉鱼总能让民众买得起,可能是国家调节的好,无论哪个时期尽管肉鱼比其他蔬菜什么的贵些,但人们还是能够买的起的。所以不管是何时的春节肉鱼都是必备必需。”

不管是那个时代,不管家境,春节期间总要用大量的花费来给家里带来最好的饮食,这些反映了各地人民对春节的重视,以及在春节期间人们的美好祝福,一切从新开始,我们有个好的开头,从饮食开始好,之后期盼一切都好。 二. 年夜饭中“象征菜”反应的中国年文化 年夜饭是春节饮食习俗最具代表性的反应,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一起团圆,吃一年中最丰盛的晚宴,祈祷下一年的好运与平安。地区不同的地区在大年三十晚上主菜有一些不同,主要是根据地方的特色特产,但总的来说,“十大碗”是中国各地的传统,在安徽餐桌上必要有鱼,粉丝,青菜,豆腐,圆子而它们的含义是:鱼-年年有余,粉丝-钱窜子,青菜-定当个好官,豆腐-大家都富裕,圆子-希望每年都能团圆。-年年有余,粉丝-钱窜子,青菜-定当个好官,豆腐-大家都富裕,圆子-希望每年都能团圆。在广西老人家流传着:“叫花子也有年三十”所以再穷再苦在过年的年夜饭上也尽量吃好的,最隆重的一顿饭要数年三十晚上团圆饭,饭桌上摆的东西也很有讲究,吃什么都是有寓意的,例如:吃鱼意味年年有余,吃的汤圆表示团团圆圆,煮的汤放的菜粉条都是不拧断的都是一根一根长长的表示长长寿寿,忌讳的东西也很多,例如:初一到初三不吃青菜怕来年天地长野草太多对庄家不好。在湖北中部地区,蒸肉、蒸鱼、蒸菜。每到春节,肉鱼这些东西都是每家必备的。在年夜饭的餐桌上肉鱼必备,一定会有鱼,而且吃鱼一定要剩下一些,象征年年有余。湖北一被访者提到“年夜饭十碗菜是必须的,好像每次都有肉圆子,酸溜鱼,煎鱼这些东西,近年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鱼不再是家鱼,变成了柴鱼,红鱼。今年我们家年夜饭的餐桌上还有排骨,鸡鸭,牛肉等平时只有在喜宴上的食品。”在湖北恩施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眼中的一些过年必需品,像“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圆子”(即丸子)象征着团团圆圆,“苹果”象征着平平安安,“桔子”象征着大吉大利„„这些食物有的是取其谐音,有的是取其偏旁,人们给予了他们一定的美好期盼。同时土家人特别忌讳年头和年尾,因此团年的时候必有一道猪头菜。年尾即元宵之夜必吃猪尾,并且只能由一家之主吃,其他人不能吃,这是因为这是为了希望一家之主能带来财富,来年有好运气。

从吃的食物上可以看到我们的年夜饭时很讲究的,吃的很多食物都是有象征意义的。也反映了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同时由于传播等因素,各地具有很大的相识性。这些各地在年夜饭中的饮食习惯都反映了中国从古到今的一些思想,中国人讲究谐音,讲究寓意,有时候这并不是一种封建迷信,而是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三. 从春节期间各地食品差异看地区差异,文化差异

在安徽一县里主要种植旱作物,有玉米,小麦,花生等。所以人们的必备食物就有面粉,猪吃的糠。给客人准备的点心有花生和瓜子。客人到家里会准备好多零食,小糖果,蛋黄派,苹果。在其另一县里主要种植水稻。水生作物多。到处可见鱼塘。所以鱼儿多。所以这里的人家养的禽兽主要是鹅。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也是老鹅。猪肉和老鹅肉只有过大年当天才能吃到。在广西很多家都会用鸭子来祭拜,特别是商人,因为“鸭祭”是用来祭拜财神爷的,祈求财神爷来年保佑他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再加上今天是土地公公的生日,许多人要祭拜土地爷,同样需要“鸭祭”。而在湖北地区每到春节就买好多肉鱼来腌制。春节自己家会邀来邻居,和邻居合作,一起买材料,一起做麻花,饼干,麻叶子,麻果等湖北地区的特色食品。在春节农忙期间家里就可以节省时间,农活可以做的更快。从食品差异中可以看出地区差异对各地春节食品的影响。同在安徽省,不同的县因主要种植的作物不同,春节期间的食物也不同。看见地区之间的作物对饮食有很大的影响。在访谈中,许多人提到春节期间吃的主要是地方的特产。同时信仰也对地区饮食造成了很大影响,地区特色也对饮食有很大的影响,湖北农村地区春季农忙时,一般都没有吃早餐的习惯,而且湖北地区小麦种植较多,面粉充足,在春节期间大家会在家做年货或买那些饼干,麻花,麻叶儿等春节年货。

在中华大文化的背景下各地之间的差异在年夜饭中也有体现,如在安徽青菜-定当个好官,而在广西他们却不吃青菜,怕来年天地长野草太多对庄家不好。所以很多地区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自己的特色更突出些。在安徽吃年夜饭时不能喝汤,否则来年总是有雨。吃完饭一定得留点底。否则以后是穷光蛋。如果打碎碗或其它东西,大人不能责怪并且还要接着说岁岁平安。以前和的是家自酿的玉米酒,现在喝的是卖的白酒,小孩子喝的大多是饮料。而在湖北地区,广西地区没有不喝汤的传统,一般都喝啤酒和果汁。 四. 春节期间年货变革反应的经济发展,观念转变

春节办年货是各个地区各家各户都要做的事情,但各个地区办年货的方式随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改变,在春节期间,食用家庭自制的土特产也是一种风俗。在湖北2005年以前,在农村基本每家每户都会自己购买面粉,熟米,糖等原材料。家里一起烧油,用大平底锅做饼干,麻饼,荷叶儿,麻果等食品,留在春节期间食用,以前主要是在春节期间做,留在春耕农忙期间,目的是在农忙期间吃饭简单些,更好的能干活。在做这些食物的时候,一般会请来邻里帮忙,或者和邻里合做,一人一半材料,成品一人分一半。而现在因物价上涨,所需的原材料,如芝麻,面粉等的价格上涨。而商店的成品品种越来越多,层出不穷,味道也较好,价格相对也比较合理,人们其他的事务增多了,而且专业做这些的小店也多了起来,人们不愿意在自己家做这些食物,更倾向于到商店去购买这些食品。但春节购买面食却形成了另一种风俗。在安徽地区,人们会把新鲜的猪肉风干,到时吃风干肉。还会杀鸡鸭鹅猪鱼进行腌制。但现在,有很多人选择直接到超市买成品,味道好,同时也方便。这些都反应了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在春节期间办年货的方式发生了改变,由于社会的发展,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倾向去商店购买年货,从另一方面也说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影响了很多人,即使是在农村地区也受到影响。 五. 纵比49—78—10饮食文化看中国发展

在广西地区,访谈结果显示49年新中国刚成立,全国各地的经济都刚刚起步,发展都不好。春节期间,各家各户想尽办法弄好吃,虽然有肉鱼但量十分少,在56年家一起出工,集体干活,在集体食堂一起共伙食,出工的人有饭吃,不出工的人就没饭吃,要求个人不准在家自己开伙食,各家各户的锅啊刀啊都全部归公,用来大炼钢铁,一年365天就只有年三

十、初

一、初二三天休息,剩下的每天都要出工干活,对过年根本不重视,更不用说有什么年味了,到了60年冬天,政策下来,说撤了集体食堂,人们从新归生产队去干生产,这样人们自己的时间多了点,政策也宽松了许多,但是条件依然很差,过年好几家才共一头猪,自然过年也没有什么很讲究的东西,再往后就到了“十年文革”这期间什么都受到了限制,这时提出了“破世旧、立世新”的口号,认为这些习俗都是一些旧思想,就此民族文化被打压了,不准吹芦笙,不准开展芦笙节等民族活动,还下令拆除拆毁全部的寺庙、各家的神位等,不准进行一切祭拜活动,压制一切祭拜行为,说这些是迷信是不讲科学的行为。这个年代还有“派购”(即国家强制要求各家各户规定上交一定量的食品,如猪肉、牛肉、鸡蛋鸭蛋等等,不过不是白交,国家会按一定价格算钱给他们,就是价格比较便宜)然而杀猪杀牛的头数又是受到限制的,好几家才共杀一头,过年的条件也是极其困难的,这个时候对过年也是没有什么比较讲究的,78年改革开放后直到现在,生活水平比以前大大提高了,每年过年都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在饮食方面跟49年前讲究的习俗差不多,饭桌上摆的吃的都是一些有寓意的饭菜,有鱼、有圆子,有长寿面等,不吃的不做的跟49年前的也是一样如:初一到初三忌讳吃青菜、用钱,用菜刀用柴刀,忌讳出远门等,但是有一点是:现在许多年轻人,特别是那些出过远门的、到外面工作的、出门打工的、在外读书的已经都不再遵守这些习俗了,现在他们尽管在大过年时也会经常做出以上忌讳的事,都不会再迷信以上那些所谓的忌讳了,都说那是迷信,是强加的联系,所以不再相信。渐渐地这些习俗被淡忘了,甚至消失了,就像现在的我们这辈人都不计较那些忌讳了,我们会有许多孩子左手拿了红包,右手就拿去买糖果买鞭炮了。也有许多在外工作的打工的大年初二就出门去了,许多家庭大年初一为了做饭用上了菜刀柴刀等,人多这样了也就没有人再说这是什么忌讳的事了。 下面以一个被访谈者的答案反应湖北地区的发展变化,【您好,在您的记忆中,新中国成立之时、改革开放前后以及现在这三个时期春节各是吃些什么东西?】答:“记得49年以前,我家属于贫下中农,家里有六七个孩子贫困得很。过年的时候,家里的大人只买一点肉,再就是胡萝卜白萝卜,萝卜上面放几片肥肉一起煮着吃„„.筷子一般长的鱼也是用萝卜煮着,自己家里人是不可以随便吃的,要放着“管客”(即是留着招待客人)。自己家的人就才吃一些野菜根、树皮、野麦填饱肚子„„”【插入提问:那你们小孩子过年就没有与平时在吃的方面有什么不同吗?】答:“有啊!过年的时候就不饿肚子。往往家里会做一些绿豆丸子,糯米丸子(那是用胡萝卜丁、白萝卜丁、豆腐、糯米制作的,不像我们现在的是一大坨肉)。吃年夜饭的时候要把准备好的菜全都拿出来,荤菜是不能下筷子的,只能看!反正不管怎么样,非要凑足十样菜„„.后来到了大集体的时候,那吃的东西就多了些,能吃到肉丸子(当时有规定,家家户户必须要养猪,不然要罚款(他们是先把自己家的猪卖掉,再拿票去换猪肉),还喝上了鸡汤,是自己家养的,生下蛋吃不完还可以拿去卖,吃的鱼是队里分的„„现在的人简直像生活在天堂里一样,过年什么都不愁,拿钱什么都可以买得到吃的东西那是各式各样的。但是,鸡、鸭、鱼、丸子是少不了的„„”

而在湖北恩施地区,土家人吃团年饭,一般都是团夜年,在1949年前,一般都严格的用方桌,就是当地的大桌子,而在1949之后到1978之前,观念慢慢的变化,一些人开始不用这种方式,而采用了吃火锅的方式,用一张桌子做做样子,而1978年之后,变化就更大了,大多风俗都不在用了,人们开始最简单的方式了,像团年在1949年以前就是一家子在一起,一大家人在一起团年,1949年之后到1978年之前,由于文化大革命及当时的生活条件落后,团年一般都很随便,但依然是一件重大的事,而在1978年之后,人们的思想就更加的开放,一部分原因是计划生育的影响,团年都是好多都变成了一家四口或三口在一起,因此那种团聚的意味就变得淡了。团年一般都是讲究过程的,如果用方桌,就必须让长辈坐在上席然后根据大小依次落座,一般都要给先世的长辈放一个碗,为其先夹好饭菜,放在一边,然后由长者说可以吃了,大家才能动,不过现在就没人讲究这些了。 纵观各地区的从49—78—10饮食的改变,我们能看到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不同的年代,在不同的制度影响下,各地的饮食都有不同的发展。再看饮食发展的同时,我们惊喜的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

第四篇:幼儿园安全教育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本文主要选取三所幼儿园里的园长与教师作为访谈对象,了解到现在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着小学化越来越严重,安全保障不到位,幼师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关于幼儿教学内容,教师职责以及安全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安全幼教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祖国的花朵,而幼儿教育关乎千千万万孩子的健康,家庭的幸福,国家的未来。所以,幼儿受教育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但是现在幼儿园教育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为改善幼儿园教育提出一些对策,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小组开展了这次幼儿园教育的调查活动。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小组通过学校的介绍信,分别与爱尔法幼儿园,丹佛小镇幼儿园,百家湖清华幼儿园建立联系,并分别采访了爱尔法幼儿园的一位老师,丹佛小镇幼儿园的毕园长,百家湖清华幼儿园的张园长。

通过与老师和园长的交流,我们了解并记录了现在社会中幼儿园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调查准备的时候,我们小组本来准备了调查问卷,但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强,最后我们不得不放弃这个环节。但我们通过走访,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共同探讨研究完成了这次调查活动。

二、当今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在此次访谈中我们从丹佛小镇的毕园长那里了解到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成分太重,众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导致很多民营的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需求和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提前开设了一些小学课程,很多幼儿园的大班都开设了识字、英语、数学等文化课程,加上开设各种音乐、书法、绘画等特长班。严重违背了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1] 中对幼儿教育内容的要求。在

访谈中,丹佛小镇幼儿园的毕园长告诉我们,虽然国家明令禁止学前教育“小学化”,但这一现象还是屡禁不绝。

在很多家长们看来,一定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我们认为这样的“打赢起跑线之战”的做法其实是一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过早接触小学知识,不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可能会干扰幼儿在小学的学习,让幼儿丧失对学习的兴趣”。百家湖清华幼儿园的张园长坚决反对这样的教育。

通过与幼儿园园长及老师的访谈和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最后我们得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

众所周知,我国教育模式一直被称作“应试教育”模式。“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因为幼儿在接受完幼儿园教育后就要面对升入小学的问题,家长对这方面非常地重视,所以迫使幼儿园满足家长的需求。我们从丹佛小镇等3所幼儿园的园长那里了解到,现在小学招生都是需要面试的。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就提前让孩子接受小学知识和相关的训练。而且对于许多家长来说,提前学习不是他们的初衷,但是看到别的孩子都在为今后的升学考试做准备,如果自己的孩子起步晚将来在考场上就没办法和别人竞争了,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就不得不早早地让他们多学点应试知识了。所以,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是很普遍。

2、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观念的错位和盲目攀比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有部分家长甚至把自己小孩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作为自己社会地位的一个象征,孩子的“聪明”与否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声誉。于是不少的家长有了跟风的心理。看到别的家长报了什么特长班也马上就自作主张的给小孩报了一个,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小孩是否愿意,是否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现在小孩子的入园年龄有越来越小的趋势了。有的家长甚至在两三岁的时候就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

3、幼儿园受商业利益驱动

尽管教育部门一直在狠抓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但是还是有一批又一批的私立幼儿园在利益的诱惑下铤而走险,为了高额利润,迎合家长的胃口,有一些幼儿园不断开设小学课程,开设各种各样的特长班。不少幼儿园的创办者或管理者为了个人私利,根本不顾及孩子们的感受,无视教育部门的规定。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纷纷打出特色班、兴趣班的招牌,在我们走访的几个幼儿园,就都是各自有各自的特色,以此来吸引家长的注意。

(二) 教师过分强调孩子的行为规范和管理统一,忽视了孩子自主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其中一个幼儿园采访的时候,我们就遇到老师在呵斥一个小朋友要端正坐好,不许乱动,等家长来了以后乖乖把椅子放在指定位置。类似这样的现象数不胜数。比如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驯顺听话,不许顶嘴,不得没礼貌;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坐姿要端正,回答问题要举手。教师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在一个固定模式下成长。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我们的社会和家庭过度强调智力的开发,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培养,例如与其他小朋友的相处技巧,思想品德等。在我们走访的3个幼儿园中,有的幼儿园的孩子会主动向保安和工作人员问好,但是有的幼儿园的孩子对他们就采取漠视的态度。

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为了减轻由于孩子天生的好动行为而带来的管理方面的负担。如果孩子们都可以按照老师说的话乖乖地去做,老师就可以省下很多精力和时间。

2、长期以来,人们传统观念上“好孩子”的标准根深蒂固。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会认为一个事事听家长和老师的话,乖乖接受他们的安排,做事循规蹈矩的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无形中就会抹杀一些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孩子在完全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安排下生活就会缺乏一些自主生活的能力。

3、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的先行影响。小学学校的这种行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幼儿园教师为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管理而采取一些统一化管理的手

(三) 幼儿园对孩子缺少适当的挫折教育

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但是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十分溺爱,幼儿园考虑到家长的反映,很少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孩子无忧无虑地玩,孩子遇到一些挫折以后,更多的是老师替孩子克服。孩子无论是回到家里还是走进学校总像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在呵护下成长,以至于在对困难挫折的感性认识上比较欠缺。

(四) 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男教师极度匮乏

从爱尔法,丹佛小镇,百家湖清华等几所幼儿园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幼儿园教师的性别比例存在着严重的失衡, 这三所幼儿园的教师全部是女性。在教育教学中, 女教师独有的温柔、细心, 会使孩子在母亲般的关怀下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但由于单一的教师性别,问题也日渐突出。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呼吁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一些男孩子的家长会认为孩子可能会缺少一些阳刚之气。而针对儿童的性格培养,百家湖清华园幼儿园的张园长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不同性别的影响。现在的幼儿园十分需要男教师,但是男教师又是十分缺乏的。”

我们认为造成男幼师极度匮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传统的性别偏见导致有部分从事幼儿教育专业学习的男性非常喜欢幼儿教师职业, 但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 而放弃了自己喜欢的职业。

2、男性本身的想法有偏差,认为这种工作只是女性的工作,自己不会照顾小孩,而且男性应该干的是“更大的事业”,不愿意整天蹦蹦跳跳,觉得那有些丢脸。

3、幼儿园在招聘教师的时候认为女性更能细心地照顾小孩,男性不能胜任。

(五) 幼儿园安全存在一些潜在问题

在被采访的幼儿园都一再强调他们的幼儿园的安全防范措施做的都十分到位,但是在各个幼儿园的走访中,通过对比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我们走访的爱尔法幼儿园内部,它的楼梯和地板是采用木质材料制作的,为防止幼儿不慎摔倒或碰伤,但是有的幼儿园就是采用的普通的水泥材料,而且大多数幼儿园的课外活动场地,都是采用水泥材料,一旦幼儿发生摔倒,很容易受伤。幼儿园的教室几乎都是只有一个门,这样在安全方面就产生了很大的弊端,如果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如火灾,那么就有可能拥堵,造成严重的后果。同时,由于资金的限制,幼儿园的保安数量太少,大多数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如果发生什么突发事件,就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面把损失降到最低。

我们认为存在这些潜在危险的原因主要有:

1、保安人员安全责任意识不够,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

2、安全制度不健全,内部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3、幼儿园由于利益问题不愿做相关的投入。

4、一些私立幼儿园缺乏正规的安全监察程序。

第五篇:幼儿园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了解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

调查时间:

20xx年5月~6月

调查地点:

花儿朵朵幼儿园

调查方法:

访问法、谈话法

调查人:

徐成秀

“玩”在日常生活谈话中使用之多,没有人会去追问“什么是玩”。所谓的“玩”,也就是游戏。游戏伴随着童年的生活,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发展的过程。儿童心理学家分析:孩子的活动有三种基本形式,包括游戏、学习和劳动。各种活动形式由于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各年龄阶段占有不同的地位,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但在当前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游戏观

1、把游戏与教育教学活动对立起来

教育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培养过程。而游戏,我们通常认为是一种盲目的活动,不如教育活动来的直接、具体。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怎样去解释孩子“为什么这样玩,不那样玩呢?”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问孩子,“你在干什么?”孩子回答:“我在搓汤圆。”问:“搓汤圆干什么呢?”答:“喂宝宝吃。”显然,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具体的游戏行为都是有目的、有结果的,是一种目的性行为。他们在自主的游戏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知识的迁移,和教育活动一样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2、把游戏仅仅看作是一种调节剂

幼儿的游戏通常发生在自然状态下,根据孩子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根据特定的环境的偶发刺激自发引起的。但我们没能将游戏纳入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影响、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大背景下,经常性的让幼儿在教师宏观的关照下,在不定期不定时的状态下高兴的参与来打发时间,游戏仅仅成为孩子学习后的一种放松和调剂。

3、轻视游戏的价值,更重视教育

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全面的人格素质。在教育过程中,通常的表现为对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素质的关系的定位。上课是一种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游戏是幼儿自发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游戏能否成为教学的组织形式,取决于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传统教育中,往往把传授知识看的更重。游戏虽不是以获得系统而特定的知识为目的的,但对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统治着幼儿园教育。

(二)游戏环境和条件创设不利

1、游戏时间不足、空间狭小

为了让孩子能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发展,让家长也看到孩子在园有明显的知识效果,孩子们基本没有了游戏的时间,整天都沉浸在读写算中。即使有了幼儿的游戏,也是经常性被死死的限制在某一个地方,活动范围也受到班级界限的约束。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们一般采取让孩子活动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2、游戏材料单一

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教师提供单一的材料,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一般就是为孩子提供室内结构游戏、户外大型玩具,如创造型游戏和冒险性游戏参与很少。

(三)教师在孩子们游戏中充当导演者、指挥角色,游戏并非孩子们的自主性活动

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们往往按自己的意愿给孩子选定主题,指定内容,确定游戏规则。例如在“娃娃家”时,为了保证孩子游戏的参与,不管孩子们愿不愿意,老师就指定孩子参与的角色,xx你是爸爸,xx你是妈妈,xx你是娃娃。在活动中,有的孩子也许就不能体验到游戏带给他的快乐。从他的心里,也许他不愿当爸爸,而更愿意当娃娃。这种方法,时常束缚幼儿的手脚,使他们被“定”在一个地方,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合作性、创作性,不能充分认识到幼儿才

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在游戏中,过分的强调施加给幼儿的压力,让幼儿并不能自主的体验游戏的快乐,教师始终扮演着导演者、指挥者的角色。

(四)游戏在教育教学不能很好的融合起来

就活动的本质来说,一般认为游戏和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是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而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制下的游戏者的单边自主活动,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游戏侧重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而教育则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来组织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而教育是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的活动。教师们孤立的来看待游戏和教育,所以都不能把两者融合起来。

二、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和学习,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1、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是基本活动、主导活动

在孩子的生活中,游戏的时间最长,游戏频率最高。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游戏,即便是学习、劳动、生活等活动,幼儿也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的。所以,游戏是孩子最经常的活动。

2、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在游戏中实现的

游戏是幼儿不成熟、不完善的心理机能的反映,游戏的水平自然地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相同步,幼儿在游戏中总是选择与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能力相适应的内容、材料、同伴和活动方式来进行游戏,排斥过高或过低于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动。所以,游戏是幼儿最适宜的活动,在游戏中,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二)注重游戏环境和条件创设

1、保证孩子们充足的游戏时间

教师要确保幼儿在游戏中的时间,例如“娃娃家”的活动就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娃娃家”里应能容纳5、6名幼儿参加游戏活动,活动时间应在半小时左右,如果时间太短幼儿游戏不能尽兴,时间太长幼儿会对游戏失去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掌握游戏时间的度。

2、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

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有利于幼儿通过探索接受丰富的感官刺激,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比如在活动区中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半成品的材料,有各种质地不同的纸类材料(白纸、腊光纸、皱纹纸、信封),白纸可以画画、折纸。腊光纸色泽艳丽,可以折各种小动物,也可以作为剪纸的材料。皱纹纸可以做小花、拉花、还可以搓成纸球等。形状各异的纸盒(包装盒、药盒、化妆盒),可以做家具、汽车、玩具等。插塑玩具,木制玩具,美工材料(笔、油泥、剪刀等),可以让幼儿动手捏、搓、团、揉做成各种小动物和各种形状物品。用剪刀可以剪窗花、动物轮廓等等。游戏材料具有开放性、可替代性,幼儿想象创造的机会大大增加,游戏也更加丰富。

3、营造宽松、自由、积极的游戏氛围

游戏是孩子的第一需要,为孩子的游戏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给孩子带来快乐。如户外活动、餐前、餐后、离园前后等,此时,幼儿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气氛宽松愉悦,从而能调节幼儿在各项集体规则活动后产生的疲劳,在心理上获得放松。在自由游戏中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提高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

三、明确教师在孩子们游戏活动中的角色和地位

教师应明确在游戏中的角色,在游戏中不应过多地支配、干涉,更不能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做,而是积极的合作和支持,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幼儿创作。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态度与幼儿积极有效地交流和互动,使幼儿不断感受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并成为幼儿良好的榜样。

教师还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因幼儿的年幼,而忽视幼儿的需要,也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而是要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幼关系。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真实表现自己。

四、做到教育教学活动游戏化,游戏活动教育化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不仅可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也可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更应是贯穿了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所有过程的一种反映童年精神的灵魂。为此,游戏与教育才可真正达成立体而有机的融合,幼儿园也才可给予儿童一个真正的游戏童年、快乐童年和成长童年。

《家长问卷调查报告(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