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合集)

时间:2022-05-03 16:55:59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4073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合集)》。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一、摘 要:现如今我们大三的学长、学姐即将走出校园,走入社会,他们可以选择的,或许不只是进入一个差强人意的工作单位,解决“就业”难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摒弃了竞争激烈的“就业”所带来的压力,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开拓自己的精彩人生。那么,分析“就业”与“创业”这两个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截然不同的两种生存方式,我们也知道作为现在的一个大学生已经不是像以前那样的弥足珍贵了,可就业与创业它们各自在刚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们心里究竟占据怎样一个地位、就业形势如何、创业到底难不难喃?接下来将展现我们调查报所得来数据。

二、关键词:创业、就业、工作

三、正文: (一)、现今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就业岗位不多,这就造成了就业竞争十分激烈,供需关系紧张自然成为就业难最主要的原因,据调查想要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自主创业、其他的比例分别占:33.3%、13.3%、20%、33.3%、0%

图:文献来源:调查报告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自主企业

其他

(二)、经济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使得多数学生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就业方向、工作区域等方面的选择方向上,因此,据调查所知:希望到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中小城市、农村、需要人才的边远地区或艰苦环境这些地方工作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6.7%、13.3%、33.3%、6.7%、20% 图:文献来源:调查报告

(三)、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很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很多大学生只看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顾食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己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步他人后尘。因此,我们的调查觉得求职成功的关键是:较高的学历、较好的个人形象、人际关系、个人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其他所占比例为:6.7%、0%、40%、60%、0% 图:文献来源:调查报告

较高学历

个人形象

人际关系知识和实践

其他

(四)、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很多的难题:

1、缺乏启动资金:除了家庭资助,绝大部分创业大学生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目前,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积攒下来部分资金,但创业初期的花销,经常会远远超支。

2、缺乏市场经营经验:大学生有激情、有抱负,但在实战中往往是“眼高手低”,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很可能会因“纸上谈兵”而败北。

3、 心理承受能力弱: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校生活,相对风平浪静少有挫折,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们也普遍比较脆弱。其实无论何种创业都有风险,创业的同时即应该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能够经得起市场的锤炼。

4、创新能力不强: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很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很多大学生只看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顾食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己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步他人后尘。

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问题产生于教育体制、学生自身素质不够、社会没有提供足够岗位、大学毕业生太多,超过市场需求所占的比例为:20%、53.3%、13.3%、40% 图:文献来源:调查报告

(五)、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xx年至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北京地区从6.6万人增加到15.4万人,是扩招前的2.3倍。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以此,我们对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做了相应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形势严峻,就业难、形式正常、形式乐观、不了解所占比例分别为;86.7%、6.7%、0%、6.7% 图:文献来源:调查报告

(六)企业激励机制和文化建设富有成效,企业竞争力有着充沛的源泉,企业普遍重视研发投入、教育培训,企业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成为企业快速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在校成绩,奖学金等荣誉、专业技能,技能证书、社会能力,应变能力、实习经验,其他工作经验所占比例为:0%、20%、66.7%、13.3%

图:文献来源:调查报告

在校荣誉

技能证书

社会应变能力

工作经验

(七)“充分的就业准备和积极乐观的求职心态是毕业生实现就业的关键之一。”沈阳人才中心交流部副部长马伟光指出,大学生做就业准备时应该学会求知。有的同学在求职时准备了厚厚一沓证书,可真正能证明自己适合求职岗位的只有两三个而已。盲目考证不仅浪费金钱,更是时间与精力的浪费。因此,在求职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不一定是盲目考来的各个证书。对此,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综合实力、专业技能、实习经历、其他所占比例为:73.3%、13.3%、13.3%、0% 图:文献来源:调查报告

综合实力专业技能实习经历其他

(八)、最低工资标准是基于普遍权利的保障标准,而不是基于个人能力的分配标准,也无助于个体价值的真正实现。如果专门制定出针对大学毕业生的最低工资标准,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制造出群体之间的不平等。这种以身份决定待遇的做法,显然违背了人人平等的原则,也同样违背了最低工资标准的本意。而且,大学毕业生最低工资标准也根本不能改善人才供求的格局。毕业生低薪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才的相对过剩。在此格局下,毕业生缺少表演的平台和博弈的能量。因此,解决毕业生低薪问题不能依赖最低工资的保障,只有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扩大劳动力的需求,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当然,在此期间,政策应对大学毕业生进行一定的照顾,比如就业、创业方面等,但最低工资标准不应属于此列。 因此,我们也对大学生能接受的最低月工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选择1000、20xx、3000、4000、5000、6000所占的比例为:0%、40%、40%、6.7%、6.7% 图:文献来源:调查报告

(九)、目前,大多数大学生还是选择在毕业后继续深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但总体来说,还是以转本、考研居多。在选择继续深造的同学中,除了个别是因为父母要求外,大多数都是为了增加专业知识,提高竞争能力。

第二篇: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业”网上调查历时一个月,共收到近2千份有效样本。其中约四分之三为男性,女性受访者仅占25.1%;18-22岁年龄层次的受访者为63%;18岁以下有17%的受访者。广州、上海,北京分列受访人数的前三位,比例为15.8%、10.2%、9.7%。43.9%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受访者占41%;硕士也到了近3%。整个受访者中,在读学生与应届生相加比高达59%,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也有17.2%的比例。

创业深入学子心

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所谓冲动,便是一刹那,一瞬间的感性认识。无须具备条件,也无须考虑结果与后果。最终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而在其余96.4%有冲动的学生中,有近7%的学生有冲动并已着手开始了创业。绝对的占有率告诉我们,创业的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创业目的多样化

求学,做事总应有个原因与目的,方能选择方法去达到,去实现。创业只是手段,背后的原因、目的则各不相同。有35.9%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比“积累财富与经验”的选项高出7.6个百分点。可见,财富与价值之间,大学生们并不一味青睐后者。更有趣的是,在传统的自身价值、财富、经验之外,调查还发现,有18%的学生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多达9%的学生创业只是单纯的不为别人打工。喜好与个性渐渐成为了创业的原动力,但也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甚至有7%的学生觉得创业不识为就业的一条出路,显然这部分学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艰难和创业带来的好处,未能正确看待“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调查显示,学生对创业目的很明确,但对创业本身的预期却显得含糊不清。在“您对创业的预期”调查选项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只作过渡打算,没有明确预期,走一步算一步”。打算做大,上市的学生,虽然也有50%左右,但其中绝大部分学生仍不透彻明了上市的过程及意义,更多的只是一种希望或奢望。

“最佳时机”与“最适合行业”

可能是出于理论加实践更合理的因素,80%的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工作几年后是创业的最佳时机,13%的学生则认为在校创业是最适合的选择。当被问及哪类行业最适合大学生创业,服务业脱颖而出,占到31.7%,快速消费品和批发零售业跟随其后,分别达到23.5%、22%。而被事实证明,能获取最大利润之一的it业却只有21%的学生选择。

虽然两个大学生心目中的之最,并不起任何指导作用,却也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行为与意识同步,与其说是学生们的认为,倒不如说是他们未来创业的方向。

缺少启动资金成为创业杀手

时机充分,目的明确,软性条件似乎都不成问题。但7%的正在创业人数量清楚地表明,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严格地说还不具决定性。是什么阻碍了更多的大学生前赴后继地走向创业路?“缺乏启动资金”首当其冲,数据显示,有45.5%学生的创业梦为此搁浅,“资金匮乏”俨然已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最为凶猛的拦路虎。而“缺少社会经验”和“缺少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这两个大学生创业先天不足问题紧随其后,分列二三位,占到24.8%和20%。不得不承认,除去两个极少能获得第二与第三位选项资本的学生,前三位“一无所有”,但却有着创业想法的学生占到了大多数。

同时,4%的学生表示,合伙人是当前自己最缺少的创业条件。“专业知识”也有3.4%的学生觉得自己还未能达到创业的标准。

“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业是否是剃头担子一头热呢?社会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想法是什么呢?为此51job做了关于“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的调查,这个调查共收到1535份有效样本。其中男性占到67.5%;18-22岁年龄层次的受访者为58%;18岁以下有18%的受访者。北京市的受访者居各省市之首,占22.8%,上海市的受访者为12.8%,广州市的受访者为11%;43.1%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受访者占35.4%;此篇调查的所有受访者中,一至二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也有38%的比例。三年以上的受访者也达到了15%。

在受访者中外商独资本占到26.8%,民营/私营企业达到31%,国营/上市公司也有近10%的比例。

九成社会人不反对大学生创业

上文提到了,大学生对于自身创业的冲动占到了九点五成以上。而社会人对大学生创业是持何种态度呢?调查数据发现,观点是支持。其中认为大学生在创业上确实有一定优势占到49%,将近一半。而有42.6%的受访者这表示“不反对,不识为一条出路”。仅有余下7.3%的受访者坚决反对,认为风险太大。所以,从前两项数据叠加说明,起码九成多的社会人不反对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的氛围是倾向鼓励的。

众人眼里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及劣势

俗话说,当局者迷而旁观者清。九成多的受访者不反对大学生创业,其中原因想必也能让学生得以借鉴,看清自己。在三个大学生创业最明显的优势“年龄”、“知识”、“政策鼓励”中,年龄优势被众人推为是大学生在创业道路上最强有力的基石,有句广告语叫:“年轻无极限”就很好的诠释了众人的观点。而其次,“知识优势”的比例占到了25.4%,这一选项的比例并不非常高也折射出了老百姓对如今大学教育质量的一丝怀疑。同时有11.4%的受访者表示,“政策优势”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有政策的倾斜与支持,比如贷款优惠,减免税收,法律保护等等,也将成为大学生顺利创业的一大保障。

事物的两面性告诉我们,有优势必有其劣势。在上文,“大学生创业调查”中发现,“资金”、“社会经验”,“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依次成为大学生自认的三个缺失。而同样的选项,在社会人看来,他们的依次顺序是否还是如此呢?从数据排行上看,似乎没有变化。但仔细查看百分比就能发现,“资金”的比重明显下降。只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而“社会经验”有所上涨。占在社会人的立场可以发现,社会经验概念虽然抽象,但他们已摸出些门道,而“社会经验”恰恰是大学生所不具备的,创业是一项社会活动,基于这个理论,此项数据也几乎达到了三分一之。这也从反面提醒了我们,大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社会经验?对于获得它的难易程度是否有清晰认识?资金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it业最被看好的大学生创业领域

同样的问题也涉及到了这份调查问卷,结果众人眼里最适合的创业领域和大学生自认为的有着很大出入。首先,it行业占居榜首,达到30%,服务业第二,有19.6%的占有比例。快速消费品为12.3%。其后,产生了各群雄行业割据的场面,娱乐/体育/休闲、贸易/进出口、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检测等)批发零售、广告/公关等5大行业均在5%的比例上下徘徊。

可见,受到创业成功典型案例的影响,it被广泛认为是如今最容易创业成功,且收效最大的领域。但这与大学生们的想法有所偏差,比起科技含量高,技术革新快的it行业,更多的大学生宁愿在成本、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收效相对较快的批发零售和快速消费品行业中寻找机遇。

您会不会去大学生创业的公司就职?

如果某天在招聘网站或者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条信息:“××公司现招聘××职位,公司属于大学生创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时候,正在找工作的你会不会动心呢?调查发现,40.5%的受访者愿意在大学生创业的公司就职,有16.8%的人选择不会,其余更多的人选择了“很难说清,视情况而定”,这也说明了多数人并不介意公司是否为大学生创业,换句话说,大学生创业的公司并不是人们选择工作首先屏蔽的范围,相反相当部分人对大学生创业还是持有信心的,这点也与社会九成多的不反对大学生创业作了对应。

当然持鲜明观点的“愿意或不愿意”者都有着自己的理由。在“用一句话简单表述会或不会的理由”回答中看到,愿意方说:“因为可以共同开创事业,实现梦想,哪怕失败也是一笔财富。”,“因为公司有活力、有前景,也为了支持创业得人。我十分欣赏勇于创业的大学生。”,“都是年轻人,共同拼搏!”……而不愿意的一方也有着自己鲜明的观点:“对他们不是很有信心,大学生有点自以为是,专业知识或许有但缺少经验和耐力。”,“风险太大,可能会浪费时间。”……

篇后语: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大学生创业究竟已经到达了一个怎样的程度,数据清晰地告诉了大家。在笔者看来,如今的创业就像是宽进严出的大学门槛,入门容易但毕业很难。而对于思维新潮,接受新事物,新概念能力又很强的大学生来说,创业又更像是个一触即发弹簧坐椅。初速度猛烈,但减速又相当得明显。可能当初的速度越快,落地的毁坏程度也将越大。最后再给一个数据,如今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为2%-3%。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大学生创业光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有利于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择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真实的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以尝试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次沟通对话的机会。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字:就业 择业心态 素质 自我调整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堂、教室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主要针对12、13级计算机、经管、机电等专业的在校生。发出问卷100份,回收100份。

三、调查结果:

1、你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2、您进入毕业时期的去向?

3、您对求职渠道的选择?

4、您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

5、请问您将通过何种方式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情况?

6、请问您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7、您欲选择什么样的单位就业?(限选两个)

8、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9、您觉得自己在就业求职的过程中,最具竞争实力的方面是?

10、您最希望自己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得到什么?(限选两项)

11、您认为您能接受的工资是?

四、调查分析

1、就业形势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有48.5%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同学并没有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没有强烈的危机感。从对IT、信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来看,目前,对于我们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仍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我们同学们处于一种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各招聘信息上列出来的要求,只能勉强适应其中的一、两条,有些同学基本上很难找到自己觉得能被看重的岗位,更谈不上熟练、精通这样的要求。

我们面临的最大劣势是实践能力差,没有相关的研发经验,对工程项目构筑没有概念。可能一个专业中目前有接触过工程项目的同学犹如凤毛麟角,对整个项目的开发流程几乎就是一片空白。而在优势方面,我们也是有的但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挑战杯和电子设计竞赛,但由于一些新老校区之类的客观因素影响,再加上同学们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么有利的优势渐渐变成遗憾。假使我们能充分意识到现有的不足,提早做一些准备工作,为技能提高以及了解就业做出一些实际的事情,走在其他竞争对手的前面,相信这也将成为我们的一个优势。

2、关于毕业出路的分析

在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也许大家大三起就开始忧心自己毕业后该何去何从了。摆在大家面前最为清晰的,是两条路:继续深造(考研/留学)和找工作。现在研究生扩招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深造的机会。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千万不要只是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

调查结果表明,72%的毕业生选择了求职这条出路。对于求职的同学,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包括对就业需求的了解,对应聘公司情况的调查,就业心态的调整等。要把握好就业的主动权,只要能够抓住机会,凭借自己的努力,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就业前景。对于考研的同学,也应该做好两手准备,因为也许会错过很多好的就业机会,所以也应该花点精力关注一下就业信息。

3、毕业生择业的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73.5%的毕业生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这种就业观也是比较理性的。先就业,是要求大学生摈弃陈旧择业观念,即盲目定位、期望值偏高的心态。通过先就业,在涉世之初积累社会和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在社会竞争中发现机会,为以后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另外,关于择业单位的选择上,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是毕业生选择的热门企业。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分工也很不相同。不管选择哪种企业,都要对公司有一定的了解,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学习、培训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五、解决就业建议方案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

1.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2.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3.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 缓解了就业压力。大学生应提高敬业精神和注重能力培养,加强专业知识,端正择业的心态调整以及注重职业道德。

2.关于专业知识的建议

1、关键在于提高自身专业知识,调整心态

2、他们应该更加地深化他们的专业知识,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要有适当的薪酬期望

3、专业理论不全面,缺乏基础操作技能,薪酬待遇期望过高

4、现在的大学生基础知识太薄弱,职业素质也有待提高

3.关于品德

1、企业喜欢录用有德有才之人,希望毕业大学生们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确切地说,这是其自身素质的表现

2、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3、道德素质很重要的,不要忽视 4、提高品德修养 增强实践经验

4.关于实践

1、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和实践,端正就业态度

2、希望大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目前的情况,及时调整就业心态,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而达到理想就职

3、提高自身素质;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调整就业心态

4、建议多参加社会实践,这对求职者、对企业而言是双赢

5、加强社会实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务实勤奋

5.政府方面

1.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

3.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

4.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

5.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

6.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结语: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当今社会人口不断激增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资源趋于匮乏、环境承受能力不断下降、污染严重、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即将步入社会,我们将面临最为严峻和现实就业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生、学校、公司、政府又该如何应对日趋紧张的就业问题。

教育能够使一个人学会学习,达到社会所需要的预期目标,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培养合格公民,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促进人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发展教育事业一直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教育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从学生个人的角度来看待就业和创业

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30亿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有1至5亿,不充分就业人口有7.5亿至9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而我国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增幅较大,又造成了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昔日被誉为“国之栋梁”、“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所以就业问题的本质不是因为工作岗位的缺少,而是当前社会大学生素质普遍较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要求也随之上升。大学生们普遍蜂拥盲从热门岗位,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份轻松而又高福利的工作。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考验,希望高学历能够使自己在众多待业者中脱颖而出。事实上就我的个人观点而言,一味盲目的死读书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我们应该清楚自己学习的方向和目的,自己处理好学校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地方,边学习边实践,丰富自己的经验,从而来适应这个社会。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了我校大学生对于就业创业的看法以及对今后工作有什么打算。少部分同学认为读书是没有用的,只是混个文凭而已。大部分同学都希望通过在学校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大学是我们走向社会的一个台阶,我们不应该浪费生命,把精力放在游戏娱乐上,应该好好利用宝贵而有限的时间,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就业形势绝非一片黯淡,只要正确分析和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必能拨云见日,纵横广阔职场。

二、从学校集体的角度来看待就业和创业

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无法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去。大学时代所选择的专业也与未来的工作关系不大。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在校学习缺少学习积极性。

1.学校可以多组织同学们在业余时间开展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组织能力、时间能力。

2.学校的教育当跟上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需求,可以与公司合作,通过开办工作室的方式帮助学生较早的了解社会工作的流程、适应工作的压力。

三、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待就业和创业

1.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作为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2.国家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社会上的就业创业鼓励政策,例如鼓励应届毕业生下乡当村官,鼓励大学生走出城市能为贫困山区支教、帮助山村孩子学习,国家应该在全国范围多宣传劳动不分贵贱,劳动者都是光荣的。

3.国家可以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为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做好引导工作。

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及大学生本身都是其中的因素。毕业生们要看清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地去争取、拼搏、奋斗,闯过就业这个难关,寻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理想的位置。还要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发挥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和祖国做出贡献,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xx-04-19

调查时间:XX年2月11日

调查地点:四川省资阳市保和镇中心小学

调查对象:保和镇中心小学部分教师

1、 调查内容:

(1)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

(3) 大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2、 调查方式:

(1) 查阅相关书籍

(2) 登陆网站搜索

(3) 对教师进行访问

3、 调查结果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登陆网站搜索对教师进行访问等方式,我了解到,随着社会进步,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当今社会的岗位数远远少于大学的人数,因此多数教师认为,应该控制大学生的人数,提高大学生的质量,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提高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关于创业国家就多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大学生依托专业优势开拓市场,而高校也应该把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当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手段,引导和扶持大学进行创业。

4、 经验体会

我是一名刚入校不久的大学生,这次调查让我感受良多,我觉得除了社会和国家要帮助大学生以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多学知识,掌握好技能,为自己出身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5、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

我认为此次活动开展得既有价值,又有意义,而且实践的课题非常贴近生活,也都是同学们都有所闻,但又知之甚少的事情,非常适合同学们调查研究。我更希望学校能组织一次大型的调查活动,让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第六篇: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报告

为掌握我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20xx年5月20至30日,我们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专场招聘会现场问卷、进入高校随机寻访问卷、劳动保障网站网上问卷等调查形式。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以及部分招聘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时点为20xx年4月30日。调查共发出问卷800份,收回问卷785份。现将调查问卷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1、人员结构。本次共调查大学毕业生772人,用人单位13家。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应届毕业生467人,占60%;往届毕业生305人,占40%;男性494人,占64%;女性278人,占36%。

2、学历结构。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本科以上学历399人,占51.7%,其中:硕士48人、占6%,博士1人、占0.1%;专科学历311人、占40%;高职57人、占7%。

3、专业分布。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分别来自理、工、农、医等十三个专业,其中,工学203人,占26%;管理学138人,占18%;理学122人,占16%;经济学110人,占14%;文学69人,占9%;其他如农学、医学、法学、教育学、艺术等共101人,占13%。

二、调查大学生就业状况

(一)大学生签约率较低且工作不够稳定

截止4月30日,在接受调查的467名应届大学毕生生中,已经签定就业协议的145人,占31%;未签定就业协议的182人,占39%;其他虽未签定就业协议,但准备自主创业的56人,占12%;准备读研或出国的28人,占6%;准备考公务员的14人,占3%;尚无具体就业意愿的42人,占9%(见图一)。

往届大学毕业生(主要是06、07、08届)中,有280人(占92%)曾经就业,有25人(占8%)从毕业至今未就过业。在曾经就业的大学生中,有194人有过失业经历,且目前处于失业状态;有86人(占28%)目前处于就业状态但希望调换工作。在曾经就业的大学生中,有175人是当年实现就业,有92名大学生(占33%)累计就业不到1年(见图二)。

(二)往届大学生就业愿望更加强烈

从求职方式看,调查列举了“通过老师、亲戚、朋友推荐到用人单位”、“直接到用人单位咨询”、“到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登记应聘”、“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查找招聘信息”、“利用网络查找招聘信息”、“通过各类政府或中介有组织的招聘会”、“用人单位直接到学校招聘”和“其他”八种不同的求职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应届大学生中有64%的人仅使用单一一种方式求职,而往届大学生中70%的人选择2种以上方式求职(见图三)。这说明往届大学生求职就业的主动性高于应届大学生。

(三)大学生比较注重网络和市场在求职中的作用

通过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求职渠道分析,往届大学生求职渠道主要集中在:“利用网络查找招聘信息”、“到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登记应聘”和“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查找招聘信息”,他们中分别有75%、54%、45%的人通过上述三种渠道寻找过工作。(见图四)。应届大学生求职渠道主要集中在“利用网络查找招聘信息”“通过老师、亲戚、朋友推荐到用人单位”和“到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登记应聘”三种方式,分别占34%、25%、24%。尽管应届和往届大学生求职渠道有所区别,但他们都将网络和人力资源市场作为自己求职的主要方式。

(四)大学生就业实际工资收入比期望值低

调查反映,大学生就业期望的月薪水平集中在1500元左右,具体是:14%的大学生愿意拿800-1200元的月薪,48%的人希望今后的月薪达到1500元左右,35%的人希望月薪拿2016元以上。但实际上,往届大学生在就业期间的平均工资水平是:8%的人只拿到800元的月薪,27%的人拿到800-1200元月薪,40%的人拿到1500元左右月薪,20%的人每月拿到2016元以上月薪(见图五)。由此可见,有35%大学生实际收入比预期低500元左右。

(五)大学生就业主渠道正在向非公有制经济和自主创业转变

调查显示,目前与应届大学生签定就业协议的单位中:国有企业占40%、私营企业占24%、其他内资企业占14%(见图六)。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仅次于国有企业,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接受调查的未就业的应届和往届大学生中,有34%的人希望自主创业,其中:往届大学生中想自主创业的人数达到52%;有31%的人希望到私营企业工作,有28%的人希望到跨国企业或国有企业工作。由此可见:自主创业和到私营企业工作,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六)多数大学生接受过就业服务

在接受调查的全部往届大学生中,有81%的人接受过至少一样就业服务,16%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就业服务(见图八)。从享受就业服务项目看,在“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档案管理”、“培训申请”、“社保关系接续”、“鉴定申请“以及“其他”八项就业服务项目中,有41%的人享受过求职登记,有24%的人享受过职业指导,有23%的人享受过职业介绍。从享受就业服务的场所看,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机构,以公办就业服务机构和学校为主,69%的人到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其他社会机构接受就业服务,有24%的人到学校接受就业服务。

(七)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普遍乐观

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很乐观态度和比较乐观态度的占47%,感觉一般的占42%,没感觉的7%(见图九)。而对整个就业形势的判定上,有10%的人认为形势好,如不挑剔,很容易找到工作;有65%的人认为形势一般,理想工作不容易找;有19%的人认为形势严峻,完全找不到工作(见图十)。多数大学生对找到工作抱有信心。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增长较快

20xx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16万人,20xx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38万人,短短8年时间,全省大学招生数上升22万人,年均增幅13%(见图十一)。但据今年工商局统计数据反映,受金融危机影响,一季度投资有减少趋势,用人单位吸纳就业能力相对下降,大学生就业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增大。

(二)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招聘会上接受调查的13家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最看重的因素分别是:工作能力占92%,相关工作经验占85%,道德品质占69%。而对学历、专业、在校成绩等并不是很关注。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66%的人在大学期间从事过兼职工作(其中:40%兼职时间累计不超过2个月)。凭2个月以内的兼职工作经验,培养用人单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难度较大。说明用人单位强调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正成为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风向标,也反映出用人单位希望聘用人员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降低岗位培训成本。

(三)资金、政策和项目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因素

在接受调查的准备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要求其从“合适的项目”、“资金支持”、“政策支持”、“技术支持”、“社会关系”以及“其它的支持”六种支持中选择几项,结果选择需要资金支持的人占59%,选择需要政策支持的人占38%,选择需要项目支持的人占30%。

(四)大学生就业理念需要调整

在接受调查的已签约应届大学生中,对签约的用人单位满意的占55%,未签约应届大学生认为,没找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无法满足自我未来的发展。这说明应届大学生在进入社会时,比较注重自我感受,看重未来的发展,对自己不满意、不适合的用人单位,不愿意降低要求、随意签约,就业观较为理想化。

(五)大学生就业维权、保护意识要增强

所有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七部与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全部知道的仅占17%,完全不知道的占16%,其余都是知道一至几部的(见图十二)。在调查现场,有大学生问:用人单位不给休假怎么办?为什么要办理失业登记,能够享受什么待遇?而参加调查的未就业的往届大学生中,仅有11人办理了失业登记。说明大学生对就业相关的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不熟悉,接受就业服务的主动意识不强,借助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四、对策建议

(一)以充分就业为前提,稳定就业岗位

分析往届大学生就业状况,大学生就业不充分、不稳定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相当一部分人经过短暂的工作经历后即失业,说明一些用人单位聘用岗位灵活性较大,大学生自我择业意识较强。往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时间不长,就希望调换单位或工作岗位,由就业转入失业,加大了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供给。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关注已就业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和想法,加强失业风险教育,研究制定用人单位吸纳大学生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稳定他们的就业岗位。

(二)以私营企业吸纳就业为重点,增加就业岗位

从调查数据来看,私营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私营企业经营灵活,发展较快,吸纳就业作用明显,在经济转型、私营企业扩大发展时,可以成为继国有企业之后,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要通过制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充分发掘私营企业安置就业的能力。同时,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用工管理,从社保、维权等方面,维护大学生就业合法权益。

(三)以自主创业为导向,扩大就业渠道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鼓励创业带就业的文件,为安置大学生就业的企业和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在资金、政策、项目上,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支持,在小额担保贷款和税费减免的工作中,总结前期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相关扶持政策中的经验,简化办理手续,提高可操作性,鼓励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加入到自主创业的行列中,扶持发展更多的中小企业,培育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

(四)以职业培训为手段,提高就业能力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接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努力通过职业培训,弥补高校课程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通过职业教育,减缓当前大学生就业增长需求过快增长,储备优秀技能人才。

(五)以信息化为桥梁,提升就业服务

大学生都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他们在寻找工作时,大多数都借助信息网络等技术手段。要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全省人才资源库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库,实现供需双方网上匹配和信息交换;二是充分利用金保工程覆盖省、市、县、社区的信息网络,将就业服务延伸到学校和社区,对大学生开展零距离的就业指导、培训和职业介绍、就业管理服务,及时解决他们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全方位地提供就业服务;三是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在网站上开设面向大学生就业服务的专栏,实时发布职业供求信息,提高职介成功率。

(六)以宣传为抓手,转变就业观念

要根据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就业的方向,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等宣传媒体,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把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从追求单纯的国有企业稳定工作中,引导到非公企业、农村基层、城市社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更广泛的就业领域。通过搭建舆论宣传平台、就业服务平台和权益维护平台,引导高校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理性选单位、择岗位、看薪资,通过多种就业安置渠道,尽快实现就业。

(七)以执法监督为保证,净化就业环境

定期发布工资指导线,明确行业、工种的工资指导标准,指导用人单位合理定薪,让大学生在市场中准确定位。同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治工作,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对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事件,要严厉打击,努力营造宽松的大学生就业环境。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合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