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1500(范文三篇)

时间:2022-05-03 16:52:58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8320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社会调查报告1500(范文三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社会调查报告1500(范文三篇)》。

第一篇:社会公德调查报告修51500字

我市公民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解我市公民的社会公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会公德意识,加深对社会公德建设必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与责任感,我们小组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的学习,对我市公民的社会公德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由小组成员于2011年2月26—27日期间,在重庆各大高校及其周边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问卷100份,有效问卷100份。我们采取了现场一对一分发问卷并收回的形式,保证了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性。其中大学及其以上学历的占71%受过中学教育的占18%,过小学教育的占9%,未受过小学教育的占2%。年龄随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内容分为3个方面10个问题,另有1个附加题。调查的基本结果如下:

(一)文明礼貌、遵纪守法

调查显示:75%的受访者认为社会道德的底线是正直、守信、友善;14%的受访者认为不伤害到别人就可以了。对于生活中你能不能时时刻刻按照道德标准来做事,36%的调查对象表示“能”,将道德视为做人的基本准则;45%的调查对象表示“基本能”,但也要看情况而定;表示“不会特别在意”的占15%,表示没有必要的只占4%。这两项调查表明能够基本遵守社会道德底线、遵纪守法者达到80%以上,认为没有必要时时按照道德标准做事的人占4%,认为在特殊情况下允许有违道德的事情发生者占8%。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与人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调查发现,在进入安静的公共场合中,75%的人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顾他人感受,自己开心就好或视自己心情而定的占25%。进入安静的公共场所会将手机开静音或调成震动的占68%,会把音量调小的占17%,不作任何处理和视自己心情而定的占8%(见表1)。

(二)保护环境、爱护公物

在遇到丢垃圾问题时,65%的人会拿着垃圾直到看到垃圾桶再扔;25%的人选择拿着趁无人就丢掉;还有7%的人选择直接扔掉。对于随地吐痰这个问题,62%的人选择找到垃圾桶再吐;35%的人会见到沟渠或花坛就吐;只有3%的人选择了吞回去。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出门旅游成为了人们的兴趣,而在外旅行见到有人游览古迹,在石柱上刻字时,只有37%的人会出言相劝;17%的人向有关人员反映;33%的人认为只要自己不那样做就好;

11%的人认为十分正常,没什么好奇怪的;还有2%的人也想去刻一个。(见表2)

(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

关于见到落水者是否搭救一题的回答,43%的人会奋不顾身跳下水救人,40%的人会看情况而行,17%的人不会去救。关于在公交车上看见有人偷东西时,愿意小心提醒被偷对象的人占50%,选择明哲保身的人占15%,选择有意无意妨碍小偷行动的人占了23%,通知司机的人占9%,还有3%的人选择大声吆喝,勇敢抓小偷。在遇到他人受伤是否伸出援助之手时, 66%的人会默默助人,叫了车才离开;24%的人会以己之力送伤者到医院,只有14%的调查对象怕受牵连而不愿帮助,从中可以看出多数人都是愿意助人的。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人也比前些年增加了。(见表3)

四、结论与建议

结论:从调查的数据可以分析,我市公民在社会道德方面整体上做得比以前有了

很大的进步。近年来,我市公民社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这与我市正在进行的“唱红打黑”活动、交巡警平台建设以及各高校加大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系列的政策活动都促进我市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 具体结论

1、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历来都是衡量社会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指标。我市公民中,能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人者占60—80%左右,其中能不计得失帮助他人和不顾自身安危、见义勇为者占24—43%。这表明我市公民社会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这与我市近年来进行的“唱红打黑”、交巡警平台建设以及各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是我市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成果。但也要看到仍有10—17%的公民缺乏起码的公德意识,这些人的行为会对社会道德风气产生负面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2、保护环境、爱护公物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我市公民中,在看不见垃圾桶的情况下丢垃圾的占35%,始终保持良好的个人作风不丢垃圾的占65%。不随地吐痰的占62%,看见有人在古迹上刻字破坏公物时87%左右的公民持否定态度。只有少数的公民选择听之任之,置身事外。从中可以表明我市公民社会道德素质比较良好,这与我市倡导的宜居重庆、森林重庆的五个重庆的建设紧密相关,也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障。好的优良的品质要传承发扬,当然其中少数的不爱护环境与公物的行为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究其原因,找出根本,让我市公民的社会道德水平更上一层楼。

3、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在我市公民中,能够自觉文明守纪的人占70—80%左右,其中能够完全考虑他人感受,绝对遵守法律的人占60%左右。这表明我市在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规范公民的言行举止的活动上和宣传法制精神的活动上取得了比较好的功效。还有在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精神的培养上,也做得很好。但是我们也可以看见,还有10—20%的公民还缺乏基本的文明礼仪知识以及良好的法制意识,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顾别人感受,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对社会的道德风气也产生了不良影响,我们应加以批判,坚持高尚的文明礼仪以及法律道德意识。

建议: 1.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世情、国情、党情、市情、民情“五情”教育活动,发扬红岩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培育重庆城市精神。

2深入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使之成为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的有效载体,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成为全体市民的文化风尚。

3.大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高度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4.继续加强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建设,切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确保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5.深入做好普法工作,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6.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转变观念,增强主动性和服务性。社区可招聘志愿服务者,如中学生、大学生,宣传法律法规、文明礼仪、社会公德等。 附:调查感想:

此次关于社会公德的调查使我们来到大学后的第一份以小组形式做的调查。虽然有老师以及学长学姐的尽力指导,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欠缺,比如题型不够完备,甚至有些选项重复、不符合常理,选项不够规范等等。即使是这样,但至少我们已经迈出了实践调查的第一步,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咸都深深铭刻在心间,我们坚信付出就会有回报、有收获。我们会在以后的调查中吸取此次的教训,并争取改进完善!

第二篇: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

在出现了某些事件和情况后,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项的调查,最后将结果反映在调查报告中。怎样写调查报告才规范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调查课题:社会公德问题

调查时间:4月29日~5月1日

调查对象:社会所有人员

调查类型:问卷调查形式

调查地点:

简称“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公德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这5个方面。我们小组就这5个方面做了问卷调查并作出以下报告:

本次社会公德问卷调查我们第五小组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103份,回收率为98.1%。其中男士52份,占50.5%,女士51份,占49.5%。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计算,我们对数字进行处理并进行以下书面说明。

在文明礼貌方面,被接受调查的民众中,认为文明礼貌在现实生活中重要的占99.02%,其中98.1%的民众认为自己平时做到对别人讲文明,有礼貌。但是当问及您平时会不会说脏话和粗话时,8.74%的民众表示会说,33%的民众表示不会说,58.3%的民众表示偶尔会说。另外就平时见到师长会不会主动问好方面,81.6%的民众都表示会主动问好。在文明礼貌方面相对做的不好的就是脏话和粗话方面,其他方面也还带进一步的提高!

在助人为乐方面,被调查人群中,79.6%的民众都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只有少部分民众表示没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在公交车上,68%的民众表示愿意为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让座,还有29.1%的民众会看情况而决定为不为别人让座,只有2.9%的民众表示不愿为弱势群体让座。在当问及马路上有人学要帮助,你会不会伸出援手时,只有31.1%的民众表示会伸出援手,6.8%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是不会伸出援手,看情况来定的民众占63.1%,就这个问题,当继续追问如果您决定不上前帮忙时的理由时,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世界太复杂,好心办坏事的'事件太多了。结果表明,在助人为乐方面,最严重的主要是当今的诚信问题缺失,导致许多人需要帮助,但没人敢去帮。要解决这类问题还得从诚信方面做起。

在爱护公物方面,就看到有人破坏公物你会不会去阻止时,34%的民众表示会上前阻止,在这方面,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一些退休人员更为主动一些。看情况再决定的民众占了51.5%,他们表示当时情况下能阻止尽量阻止,不在能力范围就算了。还有14.6%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自己不会去阻止。当碰倒标语牌时,绝大多数的民众表示会把它捡起来放好,面对生活中的公共财产物品,73.8%的民众表示会好好珍惜,23.3%的民众表示有时会珍惜,低于2.9%的民众不会珍惜公共物品。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在爱护公物方面还在存在很多的不足,民众的公共财产意识不强,还将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在保护环境方面,只有22.3%的民众认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强,75.7%的民众表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是一般,甚至还有1.9%的人表示自己基本没有任何环境保护意识。在公共场合,还有6.8%的民众表示会乱扔垃圾,偶尔会会乱扔的民众也还高达38.8%,只有54.4%的民众在公共场合是不会乱扔垃圾的。民众针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得怎么样的问题,普遍都认为不好,其中,69.9%的民众认为做得一般,24.3%民众表示做得很差。在垃圾处理问题上,68%的民众表示都是直接就倾倒了,会分类在处理的民众只占1/3。就当今我国的保护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保护环境是必要且重要的。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样。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每个人的努力会汇成全人类的努力,凭借着等同于征服自然的信心,来还自然环境一份清白。

第三篇: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精选范文

在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礼”即公德,《论语》中孔子告诉世人“不学礼,无以立”简简单单几个字,足以说明公德的重要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内容如下: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精选范文一】

调查目的: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调查地点:xxxx

调查时间:20xx年1月14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发放50张问卷

调查内容:通过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的调查进而了解他们在社会公德方面的表现,反映社会现象并提出建议改善措施来提高所欠缺的地方。调查结果: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6%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30%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

(1)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2%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28%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20%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调查问题中,调查数据中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2%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2%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2)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6%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62%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30%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二者之和占了92%,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3)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90%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4%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30%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60%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0%的人干脆不理它。再比如当发现有流浪动物时有66%的人会把它领走或自己养或送走,剩下的人会不去管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5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还有在其他方面如:在旅游时是否会乱刻乱画,有76%的人不会,其余的16%的人偶尔会。这表明在外出旅游时大部分学生都能严于律己不乱刻乱画。还有在有关是否随地吐痰的问题上有56%的人偶尔会,16%的人经常会。这表明在随地吐痰的问题上同学们的自觉性比较差,生活习惯不好造成的。

提高社会公德的意义:

首先,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公德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其发展和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影响着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同时社会公德的好坏,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延缓发展的作用――良好的社会公德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不良的社会公德则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一点已被社会历史的发展所证明。

其次,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借助于多种形式,如:法律制度的约束、舆论监督等,但是所有这些都不可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可能具体到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因此,那些带有道德意义的要求,如遵守秩序,处理邻里关系等,只有靠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修养,才能得以维持,如果法律制度所不及,而公民又缺乏相应的修养,则容易引起社会的混乱无序。

再次,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提倡敬老爱幼,先人后己,自重自立,宽以待人,谦诚相让等,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具备这些基本要求,可以有效地调节人际关系,舍此则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甚至导致人人自危。

如何提高社会公德的建议:

自身方面:一、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做为当代大学生,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因为道德建设离不开这些优良传统。

三、增强自己的法律知识。法律、道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四、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因为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应把个人理想与奋斗融入到人民的共同理想与奋斗之中。

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因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六、多参加一些道德实践活动。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会得到熏陶,精神生活会得到充实,道德境界会得到升华。

学校方面: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年轻一代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但是,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仍然片面追求升学率,放松对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致使一些学生走上社会之后不仅不能给社会作出有效的贡献,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有的甚至在校就表现出非常不文明的行为。虽然这一部分公德意识淡薄的学生的存在,不能完全归咎于学校教育,但是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阵地,学校应充分认识其形成年轻一代良好社会公德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努力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同时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修养,使他们能以高尚的形象影响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引导教育学生,改革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完善德育机制,切实提高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提高一代人的道德修养,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公德建设中积极促进作用。

社会方面:强化舆论导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社会公德的遵守,有自觉主动的,甚至堪称楷模,如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对此社会各界应给于充分的肯定,典型的人物,还应给于表彰、奖励,甚至在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提供方便,以弘扬社会正气,强化良好的公德意识。而违背社会公德要求,破坏社会公德的行为,则应利用新闻媒介或其它方式公开暴光,甚至相应地与物质利益挂钩。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提出让公众讨论,使当事人明辨是非,让公众受到启发、教育,引以为戒,防患与未然,如此扬善惩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形成人人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局面。

完善公共设施:当我们的公民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还未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否为其提供遵守社会公德的便利条件,直接关系到公德的遵守效果。本人对此也有切身的体会,比如到一个很脏、很乱的地方,随地吐痰,乱扔果皮,就可能无所顾忌,而到一个非常干净的环境,如扫拖干净的居室、一尘不染的大厅,不将卫生的行为就会大受抑制。所以,我们在要求公民遵守社会公德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为其提供遵守社会公德的便利条件。调查问卷

(1)你是如何看待当今大学生的?

A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28)B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15)C不了解(7)

(2)你是否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A经常参加(26)B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14)C不参加(10)

(3)对待无常献血的看法?

A积极参与(26)B想去但没时间(18)C医院在挣钱,不去献(6)

(4)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

A积极让座(31)B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15)C不让座(4)

(5)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

A找到垃圾箱后再丢(45)B随手丢掉(2)C找个角落再丢(3)

(6)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

A会马上弄干净(15)B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30)C干脆不理它(5)

(7)当看到别人随意丢弃垃圾时你会?

A上去制止(24)B你会把垃圾捡起来(12)C不管(14)

(8)当看到有流浪动物时你会?

A把它领到家中自己养(15)B把它送到收养它们的地方去(18)C不管(17)

(9)你对待考试舞弊的态度

A强烈反对(18)B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26)C视情况而定(6)

(10)看到有人破坏公物你会

A立即制止(17)B进行举报(15)C事不关己(18)

(11)你会在旅游时乱刻乱画吗?

A从来不会(38)B在不易发现的地方会(8)C经常会(4)

(12)你是否随地吐痰

A不会(14)B偶尔(28)C经常会(8)

(13)在路上见到老师是否会主动问好

A会(43)B不会(7)

注:选项后面括号里的数字是选择此项的人数

《社会调查报告1500(范文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