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学生调查报告》。
第一篇:学生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呈现出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一状况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平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贵州大学南区在校本科生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并由分发人员收回。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
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平均水平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送第三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85%左右仍然是来自家庭父母的供给,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部分人是利用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供自己的生活费用。
4、在第四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消费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有很多是消费冲动型,见什么好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精打细算只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
5、在第五题中,关于网络购物的问题则让我们对大学生现今的消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活动,虽然在具体数额上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确实清晰的预示了网络购物在未来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
6、在第六至九题关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存钱、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问题的总结与解决办法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6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决办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偏差问题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不依赖父母而进行奢侈消费而应该自强、自立的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结尾: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平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
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平。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减少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对于不过分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这些次要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成为每天最让我们操心的事。而在这方面的改进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好的消费习惯的养成。
5、经济的独立意识与储蓄观念
大学生作为接受先进知识,随时走上社会的专业人才,很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就尝试经济上的独立,培养一定的投资理念,并发展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储蓄观念。这对于将来管理自己的生活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做法。不仅能够降低家庭的负担,让父母减少对于自己的担心,更能锻炼自己的投资意识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第二篇:初中生不良心理品行表现的调查报告
初中生不良心理品行表现的调查报告
更新: 2005-9-7 来源:德育网 编辑:zgx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迫切需要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心理状态、道德品行,不仅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而且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目前绝大多数中学生受家庭的熏陶、社会的正面影响、学校的良好教育,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行。但是,也有一部分中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不健全,社会上不良现象的误导,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心理和思想品德教育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少数中学生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良心理品行,有的甚至走向犯罪。这一现状,发展下去,实在令人担忧,必须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及时探究其成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校对初中学生的不良心理品行进行了广泛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旨在为诸多同行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一、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问卷测试、座谈交流、家庭访问、心理咨询、调查摸底、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学生的心理状况、道德思想、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1.问卷测试:我们从知、情、意、行四方面着手,结合实际,编制了心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90题,涉及内容从学生生理、心理、喜怒哀乐到学习生活、待人接物,由学校到社会,内容广泛而具体。参加测试的初中生2138人,我们从中抽取800人的试卷进行统计,其中男生试卷472份,女生试卷328份。
2.座谈交流:我们分别召开学生、学生干部、课任教师、家庭等座谈会52次,参会人次600人次。
3.家庭访问:通过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教师全员参与家访,共家访1200多个学生家庭,收回家访登记表1200多份。
4.心理咨询: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共受理咨询400多人次。
5.调查摸底:政教工作人员深入全市10多所中学和司法、公安等部门进行调查、采访、参与人数达200多人次。个案跟踪调查500名品行不良初中生。
二、调查结果
(一)初中学生不良心理主要表现在:
1.依赖性强,缺乏自理、自律能力,凡事靠父母。28%的学生很少帮助家长做家务,有的学生在家长从未帮父母干过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学生从未独自乘车远行过,34%的学生认为“自己管不住自己”。
2.意志脆弱,经不起批评。有的同学做错事,老师还未批评,眼泪早像断了线的珠子,有的同学受到一点挫折就想到离家出走甚至想到了轻生。调查中,持“遇到挫折,可能采取离家出走”者占13.5%;有过“轻生念头”者占12%。
3.严重逆反心理,不听家长和老师劝导,任性、故意对着干,应该向东偏往西。在“对家长或老师严厉而又偏激的批评”问题上,有5%的学生选择的做法是“心里口里均不服,还可能采取报复手段”。
4.自私、孤傲、嫉妒心强,时刻把自己摆在第一位,很少替别人考虑,很少与同学交往,有事也不愿跟别人说。经调查,对“如果心中有了委屈,烦恼或知心话,最喜欢向谁诉说”这一问题,23%的学生选择“同学或朋友”,13.5%的学生感到“无处诉说”;17%的认为“很多方面与父母无法沟通”;53.5%的学生不愿意熟悉的同学、朋友比自己强。19%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知心朋友。
5.表现出焦虑、恐惧、考试紧张等。11%的学生经常有孤独感,19%的学生经常有烦恼,81.5%的同学认为最大的烦恼是学习成绩不好,34.3%的学生害怕陌生的环境和人。
6.23%以上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调查发现,对自己最不满意的方面,35.3%的学生认为是学习成绩,21.4%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的相貌体形,15.9%的认为是健康,15.8%的认为是性格,45.3%的女生认为“女生不如男生”。
7.追求刺激。有48%的同学最喜欢看武打和枪战影视片。据调查,5.9%的学生曾经吸过烟,8.3%的学生曾经喝过酒,9.4%的学生参与过赌博,15.8%的学生认为打电子游戏机有好处。
8.厌学心理严重。31.5%的学生对非中考学科及发明创造没有兴趣,53%的学生缺乏认知需要,即缺乏重要的内在动力,对学习活动不能感到快乐。5%的学生没有任何爱好特长。
9.出现早恋现象,持“如果某女生特别喜欢与某男生单独相处,他们就一定是在谈恋爱”的观念的同学占36%,16.5%的初中同学认为自己暗恋过异性,3.5%的同学认为自己有过初恋。
(二)跟踪调查品行不良初中性,发现他们有以下主要表现:
1.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调查中,对“读书为什么”这个问题,品行不良的学生中有36%的持“为了个人利益”的观点;12%持“是家长逼着读”的观点;35%的认为“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对“如果让你选择职业”这个问题,45%的品行不良的学生认为“选择的主要依据和标准是有钱有权有势”。对“如果你手头有一笔钱,怎么利用它”的问题,57%的持“花钱要大方一些,免得让人瞧不起”的观点,只有11%的认为应“精打细算”,在校园中同学之间“有偿服务”成为一种时髦。帮同学写份作业要收钱,帮同学排队买饭要收钱,乃至帮同学考试作弊也要收钱。部分学生贪图享乐和崇尚奢侈。在校园里,部分学生对录像机、名牌服装、小轿车等高档商品的型号、特征、性能的了解不亚于成年人。他们缺乏远
大的革命理想,不重视个人的荣誉、成就,不关心国家的前途,精神空虚,缺乏文明修养的需要。对享受物质怀有强烈的占有欲,对灰色音乐、电影、画报、书刊等,怀有强烈的兴趣;他们大多信奉“享受至上”、“金钱万能”,他们常说:“前途钱图,有钱就图。”“理想利想,有利就想。”为了满足个人吃喝玩乐的欲望,他们就表现出损害集体、侵犯他人的不良行为,产生犯罪动机,甚至违法犯罪。据调查我们发现很多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起点和摇篮是在电子游戏室,他们大多先是迷恋玩电子游戏机,后来因为没有钱玩而开始走向盗窃和其它犯罪之路,还有些青少年犯罪团伙是在游戏机室认识后,结成一帮开始实施犯罪。许多家长说,他们的子女在电子游戏室里“身体打垮了,眼睛打瞎了,成绩打差了,品质打坏了”。
2.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友谊观,善恶美丑不分,容易接受不良影响。
在调查中,对“你心目中的英雄”这一问题,48.5%的品行不良学生把“天不怕,地不怕,不怕流血和挂花”式的黑社会流氓老大当“英雄”。67.3%的认为“穿奇装异服,染黄发很美”。对“拾到别人遗失的东西,你将如何处理”的问题,58.6%的认为“谁捡的谁得”,78.6%的认为“如果归还,则应给报酬”。对“看到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的问题,23.4%的会采用“事不关己,不操心”的做法;受武侠小说和影视片中“江湖义气”的影响,73.6%的品行不良学生把“哥们义气当作友谊”。有的人甚至还把义气编成歌诀:“拐子给我一杯酒,敢替拐子打出手,拐子给我一支烟,敢给别人闹翻天”。这些品行不良学生常常迟到早退,考试作弊,欺骗父母,浪费粮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小偷小摸,毁坏公共财物,打架斗殴,强讨恶要。他们不愿关心理解他人,有的甚至视助人为乐,救人危难为多管闲事,视学雷锋做好事为“做傻事”。
3.情感畸形发展,对周围的人和环境抱有戒备甚至敌对心理。
许多品德不忍受青少年是在被打骂、批评、斥责、讽刺中长大的,他们的心境被疑虑与恐怖笼罩着,常常表现出对周围一切都存在怀疑、不信任、甚至仇视心理。常常不尊重他人,没有同情心,爱以捉弄弱小者来寻开心。他们的自尊心畸形发展,躲开学校、家庭等正常环境,转向他们被激怒时,往往什么都不顾,很少考虑后果,连一些很凶残的事情也做得出来。作案手段的凶残,野蛮性大大增加。如我市某乡村中学两名学生因为偷学校老师的菜被学校开除,他们在开除的第二天就去偷老百姓的香菇,第三天他们又谎称卖香菇将香菇贩子李某骗到一隐蔽处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棒将李打昏,然后两人又将其抬到山里,当他们发现李某苏醒后,又残忍的用木棒击李的头部,用脚踩李的身体,直至将李打死才停手,后将尸体藏匿山头,抢劫现金4000余元。
4.意志薄弱,自我克制力差
品行不良学生犯了错误,经过教育,也有改正错误的念头,但他们在进步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缺乏毅力,常常有较大反复;一些品行不良学生常常受到师生家长的歧视,产生很强的自卑感,缺乏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甚至自暴自弃。此类学生在其它不良品行学生的影响和物质引诱下,他们常常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旧的不良品行未改正,又出现新的不良品行。
5.不良品行已成为习惯
不良品行的形成开始可能是好奇地尝试或偶然的发生,但一经反复强化,这种坏习惯就形成了,而且一旦形成,不知不学地采取类似习惯性作法,而维持坏习惯得来的舒服体验又会使这种坏习惯得于加强,要想改变往往需要经历很长而且反复曲折的过程。
三、初中学生不良心理品行的形成原因
(一)内因
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1岁到15岁之间,这一时期,正是童年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时期。国内外很多资料也认为,这是个体发展的“危险期”,在这个年龄阶段,认识水平、个性特征和行为活动等都由量的积累而产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12岁到15岁,是一个由少年到青年的转折期,这是一个在生理发育方面充满矛盾,很不稳定的时期。从生理上看,这是青春期发育很快的时期,身高、体重的生长速度比青春期前快1-2倍,机能代谢率每小时比18岁到40岁的人多8000卡左右,如果没有正常的释放处,就极易向不良心理品行方面发展。从心理上看,由于生理方面的迅速成熟,性意识萌芽,自我意识和认识水平尚未达到相应程度,使他们在为人处事上,大多感情冲动,不考虑行为的后果。从客观上讲,这一年龄大都是从小学转入中学,客观环境变化较大,原来的教育集体、人际圈子终止和基本终止,使他们要重新去适应新环境、新关系,这些也会直接引起心理上的突变,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导致心理平衡的破坏。因此,在这一年龄阶段很容易受到不良环境、不良思想的影响,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品德不良行为。从我们调查的青少年犯罪的数据看,实效犯罪年龄在“12-15”的有65%,说明了初中学生是良好心理品行形成的重要时期。
(二)外因
1.家庭的不良影响和教育。家庭是教育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活动在父母身边,父母的言行对孩子心理品行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据调查,有的独生子女家庭由于生活富裕,对子女过于溺爱、娇宠,不让孩子吃一点苦,事事处处包办代替,甚至包庇孩子的不良行为;还有的家庭,父母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严,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往往造成孩子阳奉阴违或形成逆反心理或自卑心理等;特别是残缺家庭的子女,由于父母的离异或去世,跟着继父母或别人生活受到歧视、虐待产生自卑心理或抵触情绪,自暴自弃,甚至走向犯罪道路。在家族直观教育中,有的家长经常当着孩子抹牌赌博,有的家长有小偷小摸行为或在工作中存在不正之风,在孩子面前不检点。为人父母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言行及正确教育方法,是形成初中学生不良心理品行的家庭原因。
2.社会的不良影响。国际格局的转化,国内社会的发展,使当今时代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一段时间曾出现的新的“读书无用论”,“拿毕业证不如拿营业证”,使有些学生不安心学习,甚至中途辍学,跑去做生意或在社会上闲荡。游荡社会的青少年聚合在
一起,十分容易滋生犯罪。又如:一些领域道德失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侵蚀,那些低级、庸俗的非法书刊和色情、武打的音像制品充斥市场,对那些鉴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的青少年无异于精神鸦片。这都是形成青少年不良心理品质的社会原因。从我们调查的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的数据看,少年犯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3.学校教育工作的失误。有的学校忽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对成绩不好的学生采取冷漠、歧视态度,使其中不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双差生,流失生放任自流,有的学校甚至将双差生推向社会致使部分学生有学不上,有家不归,闲荡社会。学校虽设有政治课,但内容与客观现实距离较大,学生不感兴趣,有的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针对初中学生心理弱点进行正面引导,有的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在教育方式上简单粗暴。
第三篇:学生调查报告
大学生都开始面对现实,走向社会。打工无疑是很好的途径,甚至在校园内形成潮流。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观念变化。观念的变化带来的各种现象则值得我们关注。
89%的老师和家长支持大学生假期打工,他们认为大学生通过打工不仅可以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还可以让课本知识得到实践。仅有11%的家长和老师不支持孩子平时打工,他们认为那样会耽误孩子的学业。有78%的人认为大学生打工是为了锻炼自己,17%的学生认为打工是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也减轻自己的压力,有5%的老师和家长认为大学生打工是为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
在打工时是自己找还是通过中介机构?有的同学是通过中介机构的,他们认为中介还是比较可靠的,虽然收费有点贵,最终还是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不要被一些中介蒙蔽,要慎重。有的是自己在外面贴传单,自己宣传,效果也挺好的',
打工受骗:
骗财
一:中介诈骗 有一些非法的中介机构,抓住了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同时又挣钱心切的心理,收取高额的中介费却不履行合同,不及时地为大学生们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乱收押金 有些用人单位声称为了方便管理,向应聘者收取一定数额的押金或者保证金,并许诺工作结束后退还,然而工作结束时大学生只能领到工资,保证金却不见了踪影。
三:直销、传销本来是以销售人员的名义上岗工作,公司却让应聘者如法炮制去哄骗他人,
骗力:
一:克扣工资
二:网上欺骗有的在网上发布信息,要求应聘者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工作,比如翻译、创作等。然而学生从网上把内容发过去之后,就会被告之不能采用,其实他们已经利用了学生们的信息或智力资源,但是在网上很难取证。
骗色:一些不法之徒往往把目光盯在女学生身上,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少、轻易相信人的弱点,进行犯罪活动。
规范 打工问题: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社会上打工兼职的在校大学生一旦合法权益被侵害,劳动监察部门一般情况下不接受其维权投诉,大学生要维权,只能上法庭打官司。但昂贵诉讼费用、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往往令贫寒学子望而却步。
在校大学生打工维权难是一个普遍性问题,症结之一在于现行《劳动法》并未将在校大学生包括在调整范围内,在校大学生只能通过法律诉讼来维权。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所要争取的不过几百上千元钱,但诉讼成本可能高达好几千元。,并且还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打官司打不起,只好忍气吞声。但他们的合法权益如何来维护呢?四川大学法学院教师、法学博士莫小雨认为,解决在校大学生打工维权难,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制度保障,对现行《劳动法》进行修改,把在校学生包括进其调整范围,切实降低他们的维权成本,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此外,一是政府加大力度宣传劳动法律法规;二是假期到来之前,高校让大学生们掌握相关知识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三是工商等职能部门在企业办理或换发相关证照时,通过培训或签订责任书等形式,督促其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必要时将这一内容作为市场准入门槛。
对大学生打工者而言,打工者的三思是必要的。
一、打工不能放弃学业。大学生打工者的第一身份是学生,因此我们在处理打工和学习时,应以学习为主,打工为辅。
二、打工要为能动而不为利动。挣钱确实也是打工的一个目的,但这不应该只是唯一目的。对大学生而言,如果能利用打工增加社会能力,这无疑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但打工最好能与自己所学专业的有关工作结合。
三、打工应擦亮你的眼睛,提高自身素质。打工其实也具有很大的冒险性,在良莠不齐的社会大染缸里,必须有一双洞察社会的慧眼,在思想上多一道防线,提防一些居心险恶的人。
大一、大二做家教固然可以,大三、大四仍然做家教,就不太适宜了。一般来说,大学生们开始大学生活以后,最优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经济独立。尤其是到外地读书的同学,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基础。所以,大一、大二做一些有稳定收入的工作,是相当必要的。
在这些有益的工作稳固之后,就应该寻找更为有效的兼职工作,为走上社会或者是进一步深造做好实践准备。学习传播的学生适当在媒体单位兼职,学习电脑技术的搞一些小编程,学习外语的做适当的翻译、导游工作。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对学习、对生活、对深造都有极大的益处。既提高了打工的效率和效益,又使大学生从劳动者,转变成了社会的新兴创造者。
第四篇:学生调查报告
一、背景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 为什么患近视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小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问卷
1。你是不是近视?
A。 是的 B、 不是
2。你是如何近视的?(不近视的可不答)
A、看电视过度 B、坐姿不端 C。 其它
3 你近视多少度?
A。 100以下 B。 500以下 C。 更高
三、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2 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 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 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 不合理饮食
9 看激光
10 在车厢里看书
11 遗传因素
12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关于关于学生近视调查报告默认。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六、体会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让我们将来后悔!
第五篇:大学生素质调查报告
大学生素质调查报告
一、社会公德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 :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弱。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二、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27.58%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57.64%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15.8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他自主争先,他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他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45.67%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8.02%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三、义务劳动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大学生,这就对大学生的文化水平以及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影响,大学生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大学生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大学生对义务劳动认识不深,认为义务劳动不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的好处。 在本次网络调查中,有34.48%的人认为义务劳动很好,可以尽自己能力展现当代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有%55.64的人认为义务劳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应该由国家进行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解决,另外有10.98%的人表示对此不关心。
从我对这三方面的调查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据往年有所偏低,究其原因跟当代社会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如何努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素质问题,是我们国家当前必须加紧重视和改善的。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 自身对社会贡献的认识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问题中,有近60%的大学生对社会做贡献的认识不深,更有甚者漠不关心,认为不关自己的事。
2、 没有思想觉悟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大学生中,有近26%的大学生对于自身贡献认为没必要,而且以后也不准备参加类似像义务劳动和助人为乐等事。
3、 部分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大学生仍然只注重利益关系,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 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不满意的。但目前的发展现状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各地都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助人为乐精神的提倡,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思想文化的宣传工作等。
2、重视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提高大学生素质”活动,并且应该针对不同情况,丰富大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提高当代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大学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大学生的素质发展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