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方案范文样本

时间:2024-01-31 00:37:01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0914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课题实施方案范文样本》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课题实施方案范文样本》。

第一篇:课题设置方案

心脑肺血管疾病防治研究项目

课题申请指南

一、总体目标及实施年限

根据我国重大疾病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基础条件,“十一五”期间将重点⑴对代谢综合征进行综合监测及控制,开发早期亚临床检测指标和心脑血管病综合防治技术,并在广大社区人群和防治实践中应用,评价其综合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效果,验证其可推广性。⑵对冠心病、高血压、先心病、严重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和肺血管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优化治疗方案进行研究,降低我国心肺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⑶对脑动脉硬化改变的早期发现,缺血性卒中内、外科治疗规范进行研究,提高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⑷优化脑出血急性期治疗,规范出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案;达到以微创技术和脑动脉瘤诊治为突破点,全面促进我国出血性脑卒中诊疗技术的发展。

项目实施年限:2006年-2008年12月

二、申请课题主要内容

课题⒈代谢综合征的发病趋势及综合控制研究 ⒈研究内容:

⑴在有代表性的队列人群研究的基础上,掌握我国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和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的流行趋势。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重要组分对心脑血管疾病和总死亡的人群归因危险性。

⑵在有代表性的省市,建立3个高危对象注册登记和社区人群监测网络,分别进行高危人群临床试验、社区人群前瞻性强化社区干预研究,提高代谢综合征及其重要组分的知晓率、接受治疗率、控制率(提高10%、5%、2%)。

⑶加强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研究基地建设及基层医务人员的防治能力建设, 提高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和代谢综合征早期防治技术的综合应用水平。

⒉研究目标:

掌握我国人群代谢综合征和心脑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发病率和动态变化趋势。开展高危和社区人群的综合干预,提出早期干预策略、措施和方法。

⒊申请条件:(1)在我国南北和城乡有代表性的大样本队列人群研究的基础上,具备代谢综合征包括腰围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基础和监测网络;血脂检测采用国际标准化的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案。提供我国人群代谢综合征和及其重要组分发病率和动态变化趋势;

(2)社区和医院、监测和干预相结合,探讨价廉、高效的危险因素综合控制方法。需要组织全国范围、多学科、多中心、大规模的监测和防治网络;

(3)牵头单位的资质需要具备全国队列人群和长期的城乡社区人群心脑肺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经验。

课题⒉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的研究 ⒈研究内容

⑴研究我国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早期及临床前期病变的检出指标体系;以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病变为终点,提出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和策略,并科学评价其有效性。

⑵开展传统诊断标准与冠脉造影等技术为金标准的临床多中心对比研究,对冠心病早期诊断方法进行再评价,提出修订或完善我国冠心病诊断标准的依据。

⑶开展我国冠心病二级预防包括危险分层评估,完善和规范药物、介入及搭桥手术的治疗标准,合理优化干预,改善生活方式、全面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⑷由较强临床和科研势力单位牵头,联合国内优势单位,开展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研究和防治技术网络建设研究,建立高水平技术群体。

⒉研究目标: ⑴明确我国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临床前期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和检出指标体系;提出心血管病早期及临床前期病变的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方案并进行科学的效果评价;提出有循证医学基础的早期干预措施和策略。

⑵完善我国冠心病诊断标准,使冠心病误诊率、漏诊率每年减少10%左右;建立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新模式,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价;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再住院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冠心病的总预后。

⑶建立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体系平台和防治技术网络,形成高水平技术群体和国家级科研基地。

⒊申请条件:

⑴要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早期及临床前期病变研究的工作基础;

⑵采用国际标准化的方法开发和评估早期及临床前期病变检出指标体系;

⑶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各种有效防治技术加以综合,成套开发,成套应用;

⑷牵头单位需要具备有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临床多中心研究 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⑸有较大样本的冠心病注册管理的网络。课题⒊ 控制高血压的综合防治研究 ⒈研究内容

⑴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等方式综合干预。用循征医学的标准评估综合干预效果;

⑵在高血压和高危人群中检测靶器官早期损害标志物;为高血压的预防和危险评估、治疗决策和心脑血管病的预测提供依据。

⒉研究目标

⑴通过大规模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探讨适合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我国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率达到50%以上;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减少25%以上。

⑵通过对大样本高血压及高危人群的调查,了解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早期损害的主要标志,为高血压及血压正常高值人群的防治提供依据。

⒊申请条件

⑴具有长期从事高血压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经验和工作基础; ⑵具有建立多年的全国高血压临床治疗研究协作网络; ⑶提出适合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

课题⒋慢性心力衰竭早期预警和失代偿期综合防治的研究 ⒈研究内容

⑴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检查、治疗和随访的数据库;

⑵寻找早期心力衰竭的分子、蛋白和影像学危险因素,建立心力衰竭的早期预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危险分层体系。

⑶应用早期预警和危险分层体系,提出适合我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的规范化方案,降低和延缓慢性心力衰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⒉研究目标

⑴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注册管理系统;

⑵开发和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早期预警指标体系;

⑶建立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分层体系,并制定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方案。

⒊申请条件

⑴具有慢性心力衰竭的多中心研究的工作基础;

⑵提出慢性心力衰竭早期预警指标体系规范化治疗方案。课题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综合防治的研究 ⒈研究内容

⑴对各种类型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注册登记研究,进行危险分层及猝死近期预测的研究;

⑵在社区心脏性猝死预防及紧急救治试点研究;

⑶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开展电生理三维标测和导管消融技术及规范ICD治疗,提高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防治水平,探讨我国国内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优化方案。

⒉研究目标

建立我国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注册管理系统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分层和早期预警指标体系,规范我国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治疗技术,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优化方案,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⒊申请条件

⑴具备多中心研究的基础及经验;⑵具有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防治的人员及技术条件;⑶具备较强的在该领域的研究基础。课题⒍提高肺栓塞诊治水平的研究 ⒈研究内容:

⑴不同溶栓药及不同类型肺栓塞的溶栓治疗及其评价;

⑵不同类型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及适合基层医疗单位应用的肺栓塞诊断方案的研究;

⑶肺栓塞外科技术与手术方案的研究;

⑷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研究。⒉研究目标:

⑴研究新的溶栓治疗方案;

⑵区别肺中心型与外周型血栓的技术方法; ⑶探讨基层医疗单位适用的肺栓塞诊断方案; ⑷提高慢性肺栓塞的外科治疗技术;

⑸提出特定人群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流行病学数据; ⑹DVT形成的预防和治疗方案。⒊申请条件:

⑴具有承担急性肺栓塞多中心临床试验经验和工作基础; ⑵制定适于国人的肺栓塞治疗指南; ⑶提出多中心研究的质控标准。⑷建立肺栓塞防治的医院网络。课题⒎提高肺动脉高压诊治水平的研究 ⒈研究内容:

⑴研究肺动脉高压(动脉型肺动脉高压)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的技术方法;

⑵制订有我国循证医学证据的肺动脉高压诊治方案。⒉研究目标:

⑴制定科学可行的肺动脉高压的筛查技术方案。⑵提出肺动脉高压的优化联合诊治方案。⒊申请条件:

⑴具有承担肺动脉高压多中心临床试验经验和工作基础; ⑵提出多中心研究的质控标准。

课题⒏提高新生儿及小婴儿复杂先心病外科疗效的临床研究 ⒈研究内容

⑴改进新生儿及小婴儿体外循环的技术,加强围手术期的心肺功能保护。

⑵开展结合影像、介入的“复合”式技术外科治疗复杂性先心病。⑶开展针对复杂性先心病的各类姑息和根治手术,初步制定我国复杂性先心病外科治疗指南。

⒉研究目标

⑴通过体外循环技术改进心肺保护,探讨在低温、低流量状态下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⑵不同“复合”技术组合方式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复杂先天性畸形的研究。

⒊申请条件

⑴具有开展新生儿及小婴儿复杂性先心病外科手术的条件及工

作基础;

⑵具有较好的复杂性先心病诊断和介入治疗基础;

⑶具有良好的术后随访和推广复杂性先心病外科治疗技术的网络体系。

课题⒐提高老龄和急危重心血管疾病外科疗效的临床研究 ⒈研究内容

⑴心室辅助装置(包括左心辅助装置和体外膜肺氧和装置)在急危重症心脏病中应用及其转归评价;

⑵心室成形及细胞治疗组合技术在重症心脏病外科中应用及其转归评价;

⑶心脏移植在危重症心脏病治疗中应用及其相关基础研究; ⑷应用新的影像技术对外科治疗重症冠心病患者心肌重构及逆重构机制的研究。

⒉研究目标

⑴针对老龄和危重症冠心病开展心室辅助设备的研制和应用到心脏移植的一系列研究,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⑵建立重症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注册登记系统及数据库; ⑶制定符合国人特点的急重症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模型及易于推广治疗规范。

⒊申请条件

⑴具有开展包括心室成形、心室辅助直至心脏移植的一系列危重症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条件和基础。

⑵具有良好的术后随访和推广危重症心脏病外科治疗技术的网络体系。具有危重症心脏病临床基础研究的工作基础。

课题⒑颅内外动脉狭窄干预及脑卒中二级预防规范化研究 ⒈研究内容:

⑴在全国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脑卒中二级预防医疗现况的多中心调查研究;

⑵根据现况调查结果及最新的国际临床证据,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推广的脑卒中二级预防规范方案;

⑶建立多中心、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临床研究平台;探索并运作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卒中二级预防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模式;

⑷通过多中心临床试验,针对卒中重要危险因素--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开展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研究。

⒉研究目标:

⑴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脑卒中二级预防规范方案与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模式;

⑵评价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

卒中患者的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

⒊申请条件:

⑴神经科专业多学科合作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⑵具有开展大样本多中心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研究的经验和前期工作基础。

课题⒒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因诊断、临床分型及规范治疗 ⒈研究内容:

⑴建立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急性缺血性卒中登记数据库,分析卒中病因亚型、临床分型、危险因素与预后等信息,监测、评价不同地区和医院目前的卒中诊治水平,提出适合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中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及治疗规范。

⑵应用现代影像学技术,开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提出合理的急性期最佳治疗时间窗,更有效地对急性卒中患者开始治疗,并拓展溶栓或其它血管再通治疗的时间窗,提高诊治效果。

⑶利用实验室及现代影像学技术,筛选缺血性卒中早期出血转化的生物标记物及影像学预警指标等。⒉研究目标:

⑴提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个体化诊治的优化策略;

⑵应用优化方案,扩大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的人群;并规范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整体诊治水平。

⒊申请条件:

⑴神经科专业多学科合作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⑵承担单位应具备开展大规模急性卒中登记研究的经验; ⑶应具备有多年开展急性卒中绿色通道的工作基础。

课题⒓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的规范化研究 ⒈研究内容

⑴规范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

建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断程序,根据脑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病因的特点。制定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救治规范。

⑵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防治研究

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是影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外科治疗效果的关键问题,研究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等不同治疗方法对解除脑血管痉挛的效果。

⑶未破裂和破裂后脑动脉瘤不同时期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研究 应用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开展出血早期(72小时内)、出血2周后

和未出血动脉瘤手术治疗安全性与效果,总结我国的脑动脉瘤规范化诊治方案。

⒉研究目标

规范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病因学确诊率达到75%。应用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对动脉瘤治疗方法进行对照研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指南,为国内推广脑动脉瘤的规范化治疗奠定基础。

⒊申请条件

⑴承担单位神经外科具备30张以上脑血管专业病房,具备脑血管病外科高级专业医师在内的手术组,每年脑血管病手术不少于200台。

⑵具备脑血管造影(包括手术种造影)、MR、CT等医疗设备,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主要手术医师不少于2名,每人每年脑血管病手术不少于100台。

⑶有5年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动静脉畸形手术切除手术等工作经验,每年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100例。已经积累动脉瘤手术夹闭500例经验,外科处理蛛网膜下腔出血500例的资料。

课题⒔脑卒中外科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研究

⒈研究内容

⑴明确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血管淀粉样变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特点,为预防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

⑵规范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手术治疗方法,评价不同脑血管重建等手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效果,提出适合我国烟雾病患者有效治疗的方案。

⑶大面积脑梗死手术适应证。

⑷进行疗效和价格比,并推广规范化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方法。

⑸由较强临床和科研实力单位牵头,联合国内优势单位,开展脑卒中规范化综合治疗技术体系、防治技术网络建设和建立高水平技术群体机制的研究。

⑸建立脑卒中规范化综合治疗技术体系平台和防治技术网络,形成高水平技术群体和国家级科研基地。

⒉研究目标

⑴建立中国烟雾病和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手术治疗规范; ⑵提出我国烟雾病的外科治疗指南;

⑶明确我国血管淀粉样变导致脑出血所起的作用,为进一步预防出血性脑卒中提供依据;

⑷提出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治疗指南。

⑸建立脑卒中规范化综合治疗技术体系平台和防治技术网络,形成高水平技术群体和国家级科研基地。

⒊申请条件

⑴承担单位神经外科具备30张以上脑血管专业病房,具备脑血管病外科高级专业医师在内的手术组,每年脑血管手术不少于200台。

⑵具备脑血管造影(包括手术中造影)、MR、CT等医疗设备,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主要手术医师不少于2名,每年脑血管病开颅手术不少于100例。

⑶有5年以上脑出血、烟雾病和颈内动脉狭窄手术治疗经验,并已经积累脑出血病理标本50例、烟雾病血管重建手术100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150例以上病例。

⑷牵头单位需要具备有脑卒中临床多中心研究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⑸有较大样本的脑卒中注册管理的网络。

课题⒕脑血管病康复规范化方案的研究 ⒈研究内容

⑴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建立脑卒中患者的评定及分类标准;

⑵对脑卒中造成的各种功能障碍:如运动、认知、语言、吞咽、情绪情感等障碍的发生机制、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研究;

⑶对现有的康复技术进行规范和整合,建立脑卒中不同时期的康复治疗规范;

⑷探讨新的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适用范围,建立康复医学数据库系统及信息化管理系统。

⑸建立适合我国大陆地区的脑卒中康复的规范化方案。⒉研究目标:

⑴建立适合我国大陆地区的脑卒中康复的规范化方案

⑵建立适用于不同层次医院的客观的、综合的脑卒中康复疗效评价系统和康复数据库。

⒊申请条件

⑴申请单位应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具有丰富的脑卒中康复的经验并全面掌握经典和最新的神经康复技术。

⑵申请单位应具有完善的神经康复条件(包括床位数、培训基地、师资力量等),具有能对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进行正规的、全面的人员培训(从机构康复到社区康复)的能力。

⑶申请单位应具有组织过国家级大型科研课题的经验和能力。⑷申请单位应具有开展神经康复机制基础研究的经验和能力。

第二篇: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信心,对学习会失去兴趣,发展滞后,成为“学困生”。“学困生”虽然在班级里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瓶颈。抓好对“学困生”的教育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我校是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学校,我校在校生40%以上是进城务工子女,20%是父母上班,孩子一人在家,这些学生大部分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照顾,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影响了学习,甚至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使教师头疼,学校为难。学困生是一种普遍现象,转化学困生,促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因此,我校依据实际情况,拟定了“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界定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掌握、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转化指转变,改变。

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变。

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通过研究,探索学困生转化的策略,使学困生在学习成绩、兴趣、自信心等方面得到提高。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

1、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设计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2、兴趣教学、分层教学、心理辅导、课后辅导,及时及早转化学困生

3、及时总结,灵活调整,形成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

四、研究的内容

1、“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

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4、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五、研究对象

北园小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六、课题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

2、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家庭状况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情况。

3、个案分析法:把转化过程中成功的事例形成个案,总结经验。

4、行动研究法:全体参与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成绩。

5、测试法:通过学习成绩检测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

6、资料和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

七、研究的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20xx.9―20xx.11)

通过问卷调查,校讯通、家访等进行“学困生”的现状调查分析,确定“学困生”的成因,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成立课题组,进行合理分工,责任明确,措施有效。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20xx.11―20xx.6)

课题组分工落实,开展实验,收集实验资料,撰写经验文章,转变教师育人观,课堂教学观。

第三阶段:理论总结与推广(20xx.6―20xx.7)

整理实验实录,提炼实验成果,撰写论文,编辑论文集,全校推广、验证,提升实验成果。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问卷调查表及分析;

2、观察记录以及跟踪记录表;

3、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4、课堂转化学困生的案例(或课堂研讨课);

5、结题报告和有关论文;

6、学生实绩展览等。

九、课题研究管理

1、加强组织管理

为了把本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实验教师由事业心、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担任,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及时交流,反馈问题,相互促进。

2、加强研究过程及档案资料管理

各成员认真开展研究活动,并做好各项记录,副组长及时收集研究资料,组织课题研究日常工作及协调工作,定期召开研究情况交流、反馈座谈会。

第三篇: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

(1)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在学生的作业的设计,布置,评价都是由教师统一布置学生作业,虽然体现了对学生和教学两个方面的“共性要求”,有利于教师对整体教学的调控,但是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性、全体性教育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自主发展。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解决由原来教师统一布置作业,而引起的学生发展不平衡现象,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评价作业的质量,有效调控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从有价值的数学,同时体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培养。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内的许多专家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提出了许多种的改革,如:鼓励性评语,作业要因学生个人的水平而定等,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与上述所说其实是它其中的一部分,但本课题所说的自主评价有时是指让学生自主设计命题,然后进行测试、评价,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评价作业质量的课题研究,有效的调控学生主动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小学数学作业成绩的研究上做出理论贡献。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本课题因为主要是由学生自主地去做,教师在整个课题起好引导作用,学生会主动探求新知,从而更好的完成自己所设计的作业,测试等。教师要认真的查阅每一份作业,从而使师生共同自主的发展,通过师生的认真操作,相信会取得成功。

五、课题研究的设计报告

1. 本课题中的自主设计评价数学作业是指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效度相适应的数学作业,测试题等。

本课题研究主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和专家的先进经验为依据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通过研究作业原来的缺点,从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设计入手,然后进行自主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和自主发展。

3.研究内容概述

解决由原来教师统一布置作业,(家庭作业、课堂作业、测试题)等而引起学生发展不平衡现象,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评价作业质量,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目标达成、成果形式等)

(1) 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20xx年3月)主要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课题方案的撰写以及查阅和准备相关资料。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xx.4~20xx.2)

①课题研究的初步实施阶段(20xx.6~20xx.8)运用行动研究法开展调查研究,初步确定相应措施

②课题研究的中期汇报阶段(20xx.9~20xx.2)归纳出自主设计评价数学作业的经验。

(3)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xx.3)收集课题成果汇编成册,为课题报告积累素材,完成课题论文,完成主课题报告,做好结题工作,为课题成果鉴定作好充分准备

5.研究方法设计

(1)调查法,调查学生本课题的反映程度(2)观察法(3)对比法(4)经验总结法等

6.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实验机制,形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机制。

2.大量搜集相关资料,潜心研究他人经验,搞好阶段性实验,作好阶段性实验总结。

3.重视课题研究,认真对待每一细节。

7.预期研究成果

本课题实验预定在20xx年3月完成,表现形式有论文、获奖作品、案例、课堂展示、学生作品展示等

第四篇: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介绍及研究背景

《小学生生活习惯与学习的关系的研究》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凡在讲台上有过一年半载经历的教师都能认识到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对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极力地规范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自身教学任务很重,没有把工作做到位;家长对这个问题不重视不配合,社会不良习惯侵扰着孩子,所以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每位教师,得不到有效解决。再者,尽管很多老师意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但很少人对其做系统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究竟生活与教育之间能否划为等号,暂且不论,但至少说明这两者之间断然是不能分割的。当下很多人片面的认为学生只能以书为伴,以题为友。忽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导致在学习上提不高,生活上不快乐,最后讨厌一切。这就犯了一个大忌――把生活与学习孤立开来。我希望我的研究能在局部使这个问题取得一定的突破。

二、课题研究要实现的目标

(1)从理论和实践论证生活习惯与学习的关系

(2)形成有效的训练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和设想

(1)观察现象,收集信息,提出问题。从亲身工作经历中,掌握真实,有效,全面的观察信息。选择10个典型的同学为研究对象,以聊天的形式挖掘出他们内心的想法,再和班级同学以及其父母沟通。

(2)针对问题分类总结分析。宏观表现反映学生心理变化,宏观表现导致的客观事实,外界事实作用于学生心理,心理作用于外界作用怎样形成良性的互动。以社会生活――心理作用――学习生活为主线。

(3)提出合理可行办法和意见。回归人的自然属性,从规范生活习惯入手,其次才是提炼学习生活中的知识。阐明生活是第一性的观点。使父母明白学习好的前提是让孩子爱家庭,爱自己,爱生活,最后才能爱学习。

(4)后期跟踪观察,检验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研究原则和方法

原则:采集信息客观真实性

选择对象具有代表性

分析从现象到本质

方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

问卷法;观察法;

五、研究过程(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2月

选定课题课题论证申报立项

实施阶段:20xx年3月至20xx年8月

制定方案――3月1日至4月10日

启动开题――4月11日至4月30日

实施研究――5月1日至8月31日

总结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0月

成果总结――9月1日至10月31日

鉴定结题――11月1日至11月30日

六、预期研究成果

(1)以论文形式论证小学生生活习惯与学习的关系。

(2)形成有效的训练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措施。

(3)对孩子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第五篇:课题实施方案

一. 课题的表述:

小学英语合作化教学的课堂模式探究

二. 课题涵义:

小学英语合作教学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本课题主要研究英语合作化教学的课堂模式,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会学、乐学,而且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和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谐发展。

三.课题提出的背景: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于20世纪初源于美国,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在中国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教学活动。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学会自主学习等方面实效显著,是当代主流

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四.研究目标:

1.创建民主科学的小组合作化教学的管理模式;

2.探究小组合作化教学的课堂模式;

3.创建科学的小学英语评价标准及实施办法。

五.研究方法:

1、运用测验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实验班的学生情况进行前测和后测,比较验证该教学法的实验成效;

2、运用行动研究法,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均衡分组,并创设系统民主的小组管理模式;

3、运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对实验班的学生尝试小组合作化教学模式;

4、运用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创设科学系统的小学英语学生评价机制;

5、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总结形成该课题的研究性课题报告。

六.研究步骤:

1. 研究分组方法:

创建民主科学的小组合作化教学的管理模式。负责人:杨福稳。

2. 探究小组合作化教学的课堂模式:

研究具体的小组合作化教学步骤,形成较

成熟的教学案例。负责人:吕振红。

3. 达成科学系统的小学英语评价机制:

2研究具体可行的评价标准及执行办法,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的经验总结。阶段负责人:骆敏之。

七.成果形式:

1.研究分组方法,总结出具体成熟的经验论文。

2.探究小组合作化教学的课堂模式,形成较成熟的教学案例。

3.研究具体可行的评价标准及执行办法,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的经验论文。

《课题实施方案范文样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