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阅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范文(推荐5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阅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范文(推荐5篇)》。
第一篇: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
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验是加深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理解的重要一环,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的感性基础,是物理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是认识事物规律的起点,也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进行大量的教改实践,都是想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注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实验设备的不足及实验技术的落后等因素,在当前物理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仍是极其薄弱的环节,这种状况将影响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必须强化演示实验教学,提升演示效果。因此,本文从当前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现状出发,从改革物理实验教学入手,深入了解演示实验的意义和操作技巧的基础。增强每一个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主动性和竞争意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营造自主活动的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意义:
1.以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研究为主线,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选择用合适的实验,合理地进行实验,以便让学生清楚地认清物理概念和规律。实验能否达到最优目的,关键问题是演示实验能否能激起学生较大的兴趣,生动有趣,富有魅力的演示实验,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新课程改革要求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逐步培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验,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提高,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1.挖掘课本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内容。
对教材中每个实验进行细致研究,对实验器材在实验中的作用,做到了如指掌;针对实验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改进实验模式;使实验效果更显着、更富趣味性,更加突出新课标要求,更具探究性和启发性。
2.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开发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物理实验。
引导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物品的物理性能,结合初中物理知识,将物理课堂与日常生活二者有机结合,显现其物理特性。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原理,对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重点:
对现有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得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成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的切入点。
难点:
很多实验存在效果不明显,现象不直观的缺点,学生观察之后看不懂,我们要对这样的实验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努力做到由繁入简,使实验现象变得简单直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理论学习、搜集相关资料并撰写研究方案;组织论证、修改、完善方案,填写申请表。
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注重过程动态管理、调控、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研究思路,定期进行成果展示,经验交流。
以实验目标为标准,对课题实验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归纳,收集、整理实验教学案例、器材等研究资料,撰写实验报告,邀请专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结题论证。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 研究报告,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报告。
2. 反映该课题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各种资料。
第二篇: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审视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太令人乐观,在大力呼吁读书的同时,老师不知道该向孩子推荐什么书,家长们不知道怎样的书籍适合自己的孩子,孩子手中捧着的书则呈现或缺乏价值、或缺乏乐趣的状态。
我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从儿童的心理与能力出发,分年段地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与阅读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适应力及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目前学生的阅读现状,提出了阶梯性阅读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选择适合的书籍,并通过阅读指导课的形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地指导
二、理论假设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而童年的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成长的伴侣,意味着心灵的雨露,意味着精神的家园,意味着美的存在,意味着笑的源泉,意味着第二个生命。
儿童文学是人类专门为儿童写的,是儿童自己的“文学”,表现的是童心和童趣,使最适合儿童心灵的读物,因而也是儿童最愿意接受的。儿童文学让人善良,儿童文学增添人审美的意趣,儿童文学会让人孩子的心灵变得丰富敏锐,使他们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童年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趣和美好人性的起点,儿童文学可能影响人的一生。
带领孩子走进童书的世界,帮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的书籍, 引领孩子在阅读中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个爱好,让书籍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开展阅读童书的活动,带领孩子走进童书的世界,帮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的书籍,引领孩子在阅读中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个爱好,让书籍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
2.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阅读当前优秀儿童读物,寻找鉴别优秀作品,从儿童哲学、儿童心理与教育目的出发,思考特定的儿童“应当读什么”的'问题。
(2)、选择“共读”童书,组织和开展班级读书会,探索如何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引领儿童在阅读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发展。
(3)、借助家长与社会的力量,组织和开展亲子共读活动,研究亲子共读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意图在于通过童书阅读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中将采用分年段推荐、阶梯性阅读的方式开展阅读活动。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童书阅读的中外研究资料及他人成功的阅读课、读书会的案例,借鉴其成功之处,同时进行不断扬弃,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研读童书,引领学生阅读童书,以阅读课为阵地,课内外想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改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从理性和实践层面上总结、提炼童书阅读的具体方法与经验
五、实施步骤
研究时间是3年。
1、准备阶段(20xx.7~20xx.10)(1)分低中高三个年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儿童阶梯阅读研究的内容与目标。(2)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童书的阅读、选择与推荐工作。提出若干儿童阅读的“主题”,并把它们分配到不同的年级中。(3)总结分析学校近几年读书活动的经验与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讨论引进童书,进一步推进读书活动的具体措施。
2.实施阶段:(20xx.11~20xx.1)按低中高三个年段,以阅读课为主阵地,结合读书节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童书的推荐、介绍和阅读指导,并由实验教师及时做好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3.总结阶段:(20xx.2~20xx.6)整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活动方案、阅读随笔、读书报告、学生习作、论文案例集等),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六、课题组组成
略
第三篇:校本课题研究管理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更新与拓展知识,提高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关注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二、实施校本研修的目的
1、通过校本研修,使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
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育者;
3、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解决在新课程改革中面对的各种实际具体问题;
4、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型组织。
5、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现。
三、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根据时代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整合挖掘学校内外教育资源,创新培训方法和手段,不仅仅重视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更着眼于教师的持续发展。
2、针对性原则。针对本校教师整体素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确定校本研修的目标、任务、内容,避免盲目性。
3、实效性原则。要立足于本校师资的实际状况,实实在在的产生培训效益,不要走过场、搞形式。
4、实践性原则。教师专业的发展,教育思想的更新与开拓,最终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与整个工作的改进上,因此培训要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
四、研修任务与举措
(一)研修管理
1、需求分析:分析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通过调查问卷与课堂调研等方式进行教师队伍发展现状分析,及时了解与掌握教师发展需求。
2、项目拟定:根据教师需求拟定培训对象、培训目的、培训计划、培训教材、培训师资、培训考核。
3、征求意见:了解教师发展需求,征求对培训课程的建议,正式确定培训课程、培训时间的安排以及培训形式的选定。
4、项目申报:各研修小组拟报学校教务处、教研室进行审批,成立研修小组。
5、项目实施:按计划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做好活动记录、出勤统计、成果登记并及时完成材料归档。
6、学分申报:报学校教研室、或教务处,由学校专管员认定学分。
(二)研修任务
1、个人学习型活动:理论学习、发展规划、教学设计、听课评课、参与命题(校级)等。
①理论学习:参与校级及以上相关部门组织的读书活动,征文活动等。
②个人发展规划: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的教师,完成《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与《校本研修年度计划》的教师,上交个人发展规划材料,审核后认定学分。
③教学设计:参加集体备课并承担主备任务的教师,可申请学分认定。教学设计文本资料(由备课组长签字)上交教务处,审核材料后认定学分。
④参与命题:参与校级及以上统测统阅试卷命题的教师,可申请学分认定。命题教师将命题试卷上交教务处,审核材料后认定学分。
⑤外出考察:外出考察参加学术会议的教师向学校申请学分认定。外出考察教师将考察报告或研讨会交流稿,上交学校教务处、教研室。审核材料后,由学校教研室认定学分。
⑥观课评课:参与听课评课的教师,可申请学分认定。听课教师须填写评课记录表(包含听课记录及评课观点),上交教务处。审核材料后,由学校教务处认定学分。
2、团队学习型活动:师徒带教、教研组专题活动、各类讲座等。
①师徒带教
开展师徒带教(须预先由学校教务处备案)的教师,可共同申请学分认定。师徒带教教师须将带教证书(或协议书)、带教计划、指导记录、带教成果等资料,上交学校教务处。审核材料后,由学校教务处认定学分。
②、教研组层面专题活动
开展教育教学专题研修(每学期不少于四次)。开学初,由教研组长制定校本研修计划、上交教研室处备案。
学期末,教研组长撰写教研组活动总结和活动记录进行学分认定,上交教研室。审核材料后,由教研室认定学分。
③各类讲座
开设讲座的教师向学校教研室申请学分认定。主讲教师将讲稿及PPT,上交教研室。由教研室审核材料认定学分。
听取学校讲座(含全体教职工会议)的教师,有考勤、有会议记录,经学校办公室或教务处审核认定学分。
④其他:指经学校办公室或教务处、教研室认可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专题研讨活动。
开展“城中论坛”主题研讨活动,每学年一次,由学校办公室与教务处、教研室协调组织,材料完整,上交教研室备案,审核材料后,由教研室认定学分。
开展“城关中学好课标准研讨活动”,由教务处、教研室与教研组协调组织织,材料完整,上交教务处、教研室备案;审核材料后,由教研室认定学分。
开展“教师师德修养专题研讨”,由政教处与年级组协调组织,材料完整,上交政教处及教研室备案;审核材料后,由教研室认定学分。
3、教育科研活动:课题研究、论文论著、教育教学案例、公开课展示等。
①课题研究
承担校级及以上课题的项目负责人,可向学校教研室申请学分认定。课题结题后须形成结题报告,附上课题相关材料,交教研室备案。
②发表论文、教育教学案例
发表校级及以上论文、教育教学案例的教师,可向学校教研室申请学分认定。论文论著撰写教师将发表论文或教育教学案例的复印件(包括封面、目录、正文)上交教研室,审核材料后认定学分。
③成果获奖
公开课获奖的教师,可向教务处申请学分认定。学期末,获奖教师将获奖证书复印件上交教务处。审核材料后认定学分。
④公开课展示
开设校级及以上公开课,包括青年教师评选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的教师,可申请学分认定。上课教师须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书、教学反思,PPT课件等资料上交教务处。审核材料后认定学分。
(三)分年度研修目标
**年度:制定校本研修制度;形成评价机制;开展县级课题组与教师个人层面的分析调研;开展“好课标准”的探索。组织开展高效课堂探索活动;开展公开课、示范课、评优课,学习落实“好课标准”;加强集体备课。
**年度:完善校本研修制度;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开展师德与教育教学方法培训,组织教师学习相关资料;建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扩大研修形式和范围,组织录像评课、备课录像、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年度:加强校本研修课程的规范管理;加强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开设教育教学的相关讲座;加强班主任培训的多样性以及成果资料的收集;建立教师校本研修档案袋;开展系列性的教学技能比赛(教研组内公开课、学校级别的评优课、当堂评课、教学技能考试、教学论文撰写等系列比赛)。
**年度:通过省市校本研修现场会的参观学习,规范我校校本研修小组与校本研修课程的管理,提高学校研修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第一责任人的思想认识和管理水平,提高全体教师对校本研修的思想认识;进行师德讲座与活动的开展;加强教研组与备课组工作活动的开展与评价,继续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认真完成校本修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
**年度:对“十二五”教师研训工作进行筛查与回顾,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查缺补漏,真正形成适合我校校情,并符合国家新课改要求的校本研修管理机制及研修模式,并将其做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长期坚持;并完善考评与资料的收集。
(四)研修要求
(1)研训目标明确:与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教师队伍现状和发展需求相适应。
(2)研训过程规范:严格按照《省市县“十二五”校本研修实施意见》的要求实施。
(3)研训效果明显:使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增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形成梯队。
(4)研训资料完整:严格按照《县、校“十二五”校本研修实施意见》的要求收集资料。
五、校本研修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和管理。
成立校本研修指导小组和校本研修办公室。校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以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为主体成立校本研修工作小组,深入教研组组、班级听课、评课,力求做到融教研、科研、调研为一体,逐步成为校本研修的主力军。
1、领导小组
组长:李正彦(校长)
副组长:李安吉、王怀育(副校长)
成员:康巨龙、曹静仙、李民池、杨育科、蒋宝军(主任)
2、加强校本研修的宏观指导,加大督促管理力度。
为加大督促检查和管理,特制定了《校本研修过程指导制度》、《校本研修督导检查制度》
《校本研修检查评估制度》、《校本研修评价激励制度》、《校本研修资源支持体系》。
(二)落实校本研修的保障机制
1、学校在每学年或每学期事先制定出教研组、年级组、各科室及学校的工作规划及学校级的大型活动的临时安排时间表,以便实施。
2、学校给予各项研修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经费支持。
3、依据《校本研修评价激励制度》,在大型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并在每学年教师节前对一学年中全校各处室工作人员及教师教学教研情况给与综合考核,并对优秀人员给与表彰奖励;将教师参与研修活动于职评和绩效工资挂钩。
第四篇:课题研究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以育人为根本,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基地,一研究和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全员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设计都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教好每一名学生,应成为每名教师的施教理念。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农村学校也应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勇于实践,逐步形成了 “分层教学,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了放手让学生先学是可行的,学生能自主试学甚至可以学得很好自新课程改革实验开展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校的教师们在各科教学中仍然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探究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多数教师为了追求成绩,课堂中无法跳出固有的教学方法,仍以传授知识为终极目标,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机械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仍然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一席之地,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机会都有限;教师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很大程度上影
响了我校教学科学、和谐、全面发展。二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质疑解惑的学习能力不高。
近几年来,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我校的不少教师力图摆脱固有的教学模式,想通过一些教学双边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也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自学、思考、讨论、质疑、动手操作等活动。但是由于指导不到位、缺乏对学生系统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质疑解惑学习方式的训练和培养;所设计的问题缺乏思维坡度、活动缺乏目的性、课堂教学程序紊乱等原因,使得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质疑解惑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形式,加上学生基础差,素质参差不齐,效果不佳。这都影响和制约了我校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质疑解惑等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也制约了我校教学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所以探索一种符合我校高效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逐步改变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堂教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授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有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做到课堂教学以育人为本,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新生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课题研究内容
1、学校根据文件精神,制定此次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教研的方向,使大家明确目的和认识。
2、教研组要集体研究本教研组的教研课题,制定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要结合实施方案、教研组的教研课题和个自的教学活动,制定个人学习研修计划,参与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总结提升教学实践经验。同时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教师将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反思、困惑等反馈出来,共同研讨。
3、全员参加,学校实行循环听课制度,树立好的典型,并不断的推广。
4、定期组织教师参与青岛市教学开放日活动、胶州市开展的各
种教研活动,有针对性的听课、集体备课等,不断的学习和提升自己。
5、发挥骨干教师的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结对子和传、帮、带等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6、走出去,向其他学校学习,做到取长补短。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思路。
7、充分利用互联网为平台,开展教研活动,促使教师上网、看报、读书,收集整理资料,实现优质 资源共享和远程互动。
8、健全课改机制,出台硬性规定,严格执行。校长推动课改的为第一负责人,要以身作则。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资料,学习课改的理论和别人的经验应用于指导自己的课题实验。
2、行动研究法:教师要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教师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3、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4、实验观察法,实验组织形式为对照实验,运用等组设计原
理,随机选定两个平等班,对实验班施加实验措施,采取探究互动教学模式,使实验班学生在探究互动的教学环境下学习。而对对照班,则采用常态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和方法。
5、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 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课题设计的范围: 语数英三门学科
课题设计的对象:1―6年级学生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及过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实施时间为:(20xx年9月-----20xx年10月)
召开课题研究讨论会,通过调查、分析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确定课题研究的范围。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7月)
1、强理论学习,寻求理论指导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领导教师的责任感。使每一位教师要认识到模式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到有模式与无模式的利弊;使他们认识到探索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是教
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2.教师搜集先进教学理论材料,认真学习,汲取有效理论营养。
3.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模式,使教师把握“以学定教-分从教学”模式的操作要领。在三份开展的校长、主任、班主任、骨干教师的基础上,具体要求是 一要求教师完整理解:“分层教学,以学定教”模式的基本结构。二要求教师充分认识模式的四个基本特征。即(1)面向全体学生,目标明确(2)精讲善诱,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3)紧扣目标要求,重视学情反馈,教师通过优化导学,促进良好学习习惯与品质培养(4)高度重视课前的备课、预习和课后的作业、辅导等各个环节,将课内外的教学活动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要求他们针对模式写一份质量较高的教学设计。
2、运用学习理论,进行课堂实践探索研究:
实施时间为:(20xx年11月---- 20xx年7月)
基本要求:要求全体教师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年级教材,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教材和单元教学计划。
主要措施: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学科教材和研读课程标准,通过骨干示范、同事合作、个人研读等形式,采取培养典型、过程考核、教材教法培训等措施,落实本阶段工作要求。
工作目标:大部分教师能够正确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使用教材。
2、优化教学设计
基本要求:一是要吃透教材,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注意以旧引新,系统把握教材内容,精心处理重点,难点;熟悉每一道习题。有效组织练习,注重变式训练,当堂反馈校正,真正做到胸有成竹。二是要吃透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学习方式。三、根据模式的基本要求规范备课环节。每一节课要做到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内容精当,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主要措施:通过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制度,建立集体备课机制(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开展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工作目标:所有教师能够规范备课,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有效备课。
二)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5月)
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班,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总结推广阶段(20xx年6月-------- 20xx年7月)
1.总结经验,加强交流。①学校及时总结学习推广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学习简报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②通过组织“分层教学,以学定教”示范课,推广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③结合学校实际,创造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及管理模式。
2.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分层教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人人达标。①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实验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备课组和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习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②依据课堂教学评估指标,组织教师达标课活动,人人上达标课,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研究思路:
从"课程材料"、"学习时间"、"学习小组"、"课堂环节"、"练习题训练"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1)优组课程材料。结合教材,随机索取信息材料,训练数学知识的驾驭能力。
(2)优组学习时间。激活课堂流程,多角度讨论,从思维的不同扩散方向,获得多种可能的结果。
(3)优组课堂环节。课堂形式多样,环节经济实效,讨论点拨恰倒好处。尽可能让学生的思维流畅、变通、独特。
(4)优组训练练习题。题少而精,能真正起到知识迁移、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淡化课堂教学传统的角色地位,变"主宰"为"主导",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大脑潜力,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发扬创新学习精神,于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在愉悦氛围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渗透、人品塑造。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探究、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方法:
(1)类比法:通过类比训练,学生对解题思路做出概括,形成解题模式,并通过经常变换题目情节,提高学生模式辨认的'能力。
(2)归纳法:学生要善于归纳知识、规律,教师只起强化作用。
(3)假设法:假设思维方法的训练,开始由老师作假设,让学生思考回答,在各种假设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问题,使学生领会要点,直至学生能独立假设解题为止。
(4)乐学法:根据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的"乐学法"原则,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结合多种形式,营造愉悦氛围,产生乐学效果。
四、研究步骤:
根据实际,我设计了"计划――行动――检测――反思"四步循环的思路,分为四个时间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用时1个月):
主要是确立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文献研究和学习、调查现状、拟定研究计划。
1、确定内容:通过数学教学,渗透发散性思维培养;运用多种训练手段,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2、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我畅游与学校的图书室,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互联网,学习先行者的宝贵经验。我阅读了《发散性思维训练丛书》、《思维影响认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系列)》[东尼・博赞]等图书,学习了吴正宪等专家关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论著、教学方法,学习了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调查现状:通过问卷和座谈,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需求,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动态。虽然调查的结果让我有些失望,但这却更坚定了我进行研究的决心。
4、拟定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有经验的同事的帮助下,我完成了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用时5个月):
主要是进行实验、观察、比较,完善教学模式,反思、修正计划。
1、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合理安排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意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情况记录,以便修整训练方法和方案。
2、邀请学校教师参与听课并提出建议,通过教师的评课,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3、加强课题研究材料、分析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
4、定期与学生交流,促进研究深入。
5、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修正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用时5个月):
主要是继续进行试验、观察、检测、比较,针对第二阶段发现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修正研究计划
1、进一步发掘教材中的"发散"素材,培养发散思维的积极性。
2、充分运用"一题多解"的训练方式,培养发散思维的求异性。
3、注重变式引申,培养发散思维的探索性。
4、重视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发散思维的创造性。
5、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进一步修正研究计划。
第四阶段(用时1个月):
主要是进行研究行动验证,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1、进一步研究、探索、总结、运用发散性思维培养教学模式;在校内上研究课,进一步获取同行们的评价和建议。
2、通过多种方式,测试学生的训练成果。
3、收集、整理课题的研究材料,总结研究的过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