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计划课题实施方案(大全)

时间:2022-09-15 22:07:41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3048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科技计划课题实施方案(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科技计划课题实施方案(大全)》。

第一篇:科技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20xx年我区共实施市级以上科技扶贫项目4个,他们分别是《xx良种选育研究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xx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建设》、《xx乡xx村科技扶贫光伏电站》、xx乡xx村科技扶贫光伏电站》项目,项目总投资35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105万元。目前,这4个项目总体实施情况良好,前2个项目已经实施完成,后2个项目正在实施并接近完成。通过以上4个科技扶贫项目的实施,除项目实施单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辐射带动了70 个贫困户走出了贫困,2个重点贫困村摆脱了重点贫困村的帽子。

二、分项目实施情况

1、xx良种选育研究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0万元。项目围绕“优质、特色、高效、生态”主题,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通过技术配套、产业链接和集成创新等技术手段,集中整合水产业优势资源和技术,将已有一定规模与产业基础的特色水产品xx生态养殖产业关键技术集成并示范,解决特苗种规模化培育、生态养殖、水质调控及疾病防控等技术问题,构建适合本区域特点的特色水产生态养殖技术体系。通过近一年来的实施,已顺利完成了预定的项目内容。

(1)经济效益:通过xx良种选育,主养100亩池塘试验,制定xx养殖操作规程,经饲养亩产达1500公斤,亩利润8000元,大水现套养xx(800亩),亩产150公斤,亩利润新增2000元。经过主养模式的养殖,年xx总产量270000公斤,产值810万元,利润240万元,与往年相比增加120万元。(2)技术指标:主养xx成活率90%以上,套养xx成活率95%以上,与往年相比成活率分别提高8%、12%.针对xx的食性、习性、生长等特点,研制饲料配方he系列饲料,通过饲养试验,其产量增长10%,总结适合xx区域生态养殖模式一套,发表论文一篇。xx生态饲料配方专利正在申请中。(3)社会效益:xx生态养殖示范推广3000亩,对养殖人员进行技术培训200人次,带动中等以上规模养殖户20户,帮扶xx、xx两贫困村贫困户40户,养殖水面2000亩,为他们免费提供各种鱼苗100万尾,下派到各点的技术人员150余次,发放《养殖手册》100户(份),通过对贫困户的“传、帮、带”、“产、供、销”等一条龙服务,户均增收分别达5万元、3万元、2万元,从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总之,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推广示范生态养殖和病害防控新技术模式,提高养殖成活率和抗病性,提高养殖品质和效益,提高良种覆盖率,对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和脱贫帮扶发挥了积极作用。

2、xx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0元,项目实施地点在xx区xx镇xx村。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新建猕猴桃标准园1000亩,其中分红肉、黄肉、绿肉6:3:1分布;带动30名以上贫困户就业。经过一年来的实施,该项目已如期完成了全部项目内容,不仅使项目实施村的农户从流转土地中得到了实惠,还通过实施该项目带动了65名贫困户在示范园区就业脱贫。

3、科技扶贫光伏发电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11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5万元。项目内容主要是帮助xx乡xx村、xx乡xx村两个重点贫困村分别建设一个60kw光伏电站。项目建成后每个电站年发电量约为60000度,年收益约为60000元,可填补村集体经济的空白,完成重点贫困村脱贫村集体经济要达到5万元以上的目标任务。目前,xx乡xx村电站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xx乡xx村电站项目正在加紧施工,预计2017年初可以全部完成项目建设。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科技扶贫是十大重点扶贫工程中一项重要内容。实施科技扶贫项目是发挥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项目经费支持数额不大发挥的作用不小,扶贫效果非常显著。当前科技扶贫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科技项目数量太少,在十大重点扶贫工程中影响面较小。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继续加大对基层科技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除了在扶持数额上加大外在项目立项数量上也要有所增加。基层县区要围绕农业产业化开发,围绕农民群众脱贫致富需求,做好科技项目凝练及有关科技项目实施工作,用科技项目为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支撑。

(2)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结合精准扶贫村产业特色和贫困户的技术需求,鼓励和动员广大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技术专长与贫困农户对接,实现技术需求与服务一条龙,为科技精准扶贫提供了技术保障。

(3)进一步抓好科技示范体系和科技专家大院建设,不断提高科技专家大院、科技示范园的示范水平和辐射能力,为科技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起到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第二篇:最新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研促教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英语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自学能力,已经是初中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学会学习和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英语课程标准,深入分析学情,制定本课题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因此,应该把学法研究与教法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有关强化“学”的功能的要求。

学习方法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学法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运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付出的艰苦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每天坚持不懈,日久天长,学习才可能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所以,学习方法并不是什么捷径,它只是踏踏实实、刻苦学习的程序以及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经验总结、行动研究法、文献法。

1、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总结。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研究过程中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处理和组织,要撰写一定数量的论文等。

2、行动研究法: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实践,并围绕课题问题,在课题组内组织公开教学,集体备课、评课和理论主讲活动等等。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变量作出分析和控制。对本学科、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3、文献资料法:研读有关专著,收集有关先进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资料及论文,与新课程理念融合,借助理论和经验,形成合力,指导课题实验研究,提高教学效果。六、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四、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和谐发展原则

从学校实验新课程教材的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中,必须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和谐发展是指学生素质整体水平和学生个性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从教育论上认识则是把学生作为整体发展的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2、整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实验改革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新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培养目标的设计,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都能得到整体发展。

3、可操作性原则

在课题研究中,要体现可操作性,即抓住构建新课程改革实验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这一环节,抓好英语学科新教材实验改革中课程内容和结构的设计,改革教学方法,重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把这些问题置于改革和课题实验研究的突出位置。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探究出一种适合林区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和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

子课题的选择是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及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子课题:初一学年:培养学生口语能力

初二学年:培养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和技巧

初三学年: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及能力的培养

语音室:初中学生英语听力的培养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使本校英语组建设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本组的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全面的、较大的提升。

2.通过研究,寻找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1.课题研究提出阶段(20xx.9。1-20xx9.10)

课题组成员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了解当前英语。提出本课题研究。

2.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xx.9--20xx.10)

进一步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学习相关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储备丰富的理论依据。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成功经验和个案资料。

3.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xx.10--20xx.6)

(1)实践活动,积累素材。

(2)阶段性总结。

(3)反馈信息,总结经验

4.总结阶段:(20xx、7)总结材料,撰写课题论文。

在相关理论的支撑下,进一步检验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完成结题报告,并在本校进行推广。

第三篇:科技创新社团实施方案

科技创新社团实施方案

一、组建目的

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我校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学生的科技文化知识,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更好的培育创造型人才。

二、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对科普工作的新要求,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科学创新精神,通过开展科技活动,以此来促进我校的科普教育工作,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倡导学生关注生活,从我做起,建设节约型社会,开创学校科技教育新局面。

三、活动口号

1、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2、环保、节约、创新

3、创新——科技的飞跃

4、今日奇思妙想,明日因我而精彩

四、活动安排 我们将以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趣,促进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与进步。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兴趣唤醒阶段

本阶段通过科技知识讲座(1次课)和工具的使用(4次课)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兴趣和欲望。 第二阶段:指导思路阶段

在这一阶段重点指导学生创新制作的思路,给予学生理论指导,并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思考生活学习中所见所闻,寻找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初步思考解决的方案。本阶段让学生收集些科学家的故事或科技故事以触动创新灵感和勇气。 第三阶段:创新突破阶段

学生根据第二阶段的思考,创作自己的科技作品,同学之间完全可以合作。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通过本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科技作品要求:作品内容不限,以泥塑、陶艺、根雕、改装电动或机械玩具、机器人、手工缝制布艺玩具、生活小发明、节能环保小发明、变废为宝小设计、学习小发明、科技小发明、娱乐小发明、手工小艺术品等,还可运用电脑技术制作演示小课件。学生个人或集体运用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制作出的新颖独特小制作。小发明要有创意,有价值,实用性强。小制作要精致、美观。每个同学都要有自己的作品。 第四阶段:展示评价阶段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对作品从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好的作品给予奖励,鼓励学生创新。

第五阶段:完善改进阶段

根据第四阶段的点评,学生积极采纳好的意见和建议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善。

五、活动时间

二、周

四、周六下午

六、活动地点 二楼劳技实验室

创新的过程,即:

一、发现问题;

二、分析问题;

三、确定方案;

四、实施方案;

五、作品改进完善。第二次课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思考生活学习中所见所闻,寻找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初步思考解决的方案。

学校科技创新节实施方案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09-11-5 8:40:48 阅读:

832次 我要评论(0)

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我校师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师生的科技文化知识,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更好的培育创造型人才。继续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动手、动脑的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趣,促进师生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与进步。同时也为庆祝全国青少年科技实验基地花落我校,学校研究决定举办以“科技给我力量,创新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第三届校园科技活动节。

一、活动主题

科技给我力量,创新伴我成长

二、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对科普工作的新要求,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科学创新精神,通过开展科技活动,以此来促进我校的科普教育工作,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倡导学生关注生活,从我做起,建设节约型社会,开创学校科技教育新局面。

三、活动口号

1、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2、节约·创新·发展

3、科技——飞翔的翅膀

4、今日奇思妙想,明日硕果累累

5、科技创新,明天因你而精彩

四、活动时间:2008年10月31日~2008年11月29日

五、活动内容

“十个一”活动:即①读一本科技书籍;②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③绘制一幅科学幻想画或一幅书法作品;④制作一件科技小制作或教具;⑤办一次科技知识讲座;⑥写一篇科技论文;⑦卡纸叠高现场比赛⑧“撑起我们的梦想”搭支架现场比赛;⑨“神八”着陆——高空坠蛋比赛;⑩橡筋航模飞行比赛。

六、活动安排及要求

为了保证科技节的顺利进行,各科技节活动要求负责人之间、校各处室之间积极协调、安排好活动的时间及各种活动事宜,负责人需将活动计划详细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科技节领导小组。

要求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科技创新节活动。

本届科技节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启动(10月31日—11月3日)分管领导:顾修超

1、启动仪式(团委)

利用周一升旗举行“科技节”开幕式。明确本届科技节活动主题、口号。

2、营造科技宣传氛围(学生工作处):

①校园电子屏打主题标语、口号。

②各班召开主题班会,积极动员学生踊跃参加科技活动。

③校园广播开设“科普知识”栏目,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氛围。

3、科普知识黑板报(年级部、学工处)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11月3—28日)

一、读一本科技书籍(11月3日—12月13日)

分管领导:顾修超 责任科室:学生工作处、图书室

活动要求:全体同学要利用课余时间,读科学童话故事书和科学家的故事或上网学习科普知识,每人均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笔记。图书室要为师生推荐书目,并为师生借书提供便利。

学生工作处抽查,按合格率由高到低记班级考核分。

二、师生科技小制作(2008年11月7日—12月13日)

学生小制作分管领导:石仁昌

责任科室:团委

要求:作品内容不限,以泥塑、陶艺、根雕、改装电动或机械玩具、机器人、手工缝制布艺玩具、生活小发明、节能环保小发明、变废为宝小设计、学习小发明、科技小发明、娱乐小发明、手工小艺术品等,还可运用电脑技术制作演示小课件。学生个人或集体运用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制作出的新颖独特小制作。小发明要有创意,有价值,实用性强。小制作要精致、美观。每班选优秀作品交团委参评,不少于10份,多不封顶。参赛作品应标有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学号、班级等。

教师教具制作分管领导:责任科室:教科室、工会

教师制作的教具,直接送交教科室登记,备评。

创新实物作品和演示作品设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创作奖、最具实用价值奖、最具开发价值奖、优秀奖若干

按获奖人次记班级考核分。

三、学生讲科学故事比赛(科学家的故事或科技故事)

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学生工作处

时间:2008年11月13—12月13日,29日学术报告厅表演。

要求:以班为单位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讲科学家的故事。各班推选一名最佳选手参加学校讲故事比赛。学校将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若干。

奖项设:一二等授“故事小表演家”称号。按获奖类别给班级加分。

四、师生科技论文展

分管领导:责任科室:教导处、教科室、语文组

时间:2008年11月13—12月13日

要求:可以写调查报告、科技小论文或说明文、建设节约型校园建议方案、科幻小小说等。要求立意新,有新观点、新理念、新颖管理模式、环保新思路、科学幻想情节合理,故事介绍清楚,生活中发现一些动、植物规律和道理等要正确。不得抄袭,雷同作品皆取消资格。

要求:字数在500以上。(由各年级语文组负责组织,每年级选送10篇优秀作品交教导处)

教师科技论文展评:直接送交教科室,登记备评。

创新作品奖项设:创新理念奖、最佳创作奖、个人风采奖、优秀奖若干。按奖次和获奖人数记入班级考核。

五、科技幻想绘画和书法比赛

分管领导:责任科室:艺体办、工会

时间:2008年12月13日前总评、布展,13正式展出

要求:比赛分硬笔、软笔、绘画三项。具体人数方法见书画赛活动方案。

教师绘画与书法:送交工会备评与展览。

原创绘画书法作品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创作奖、最佳风格奖、优秀奖若干。

六、科技知识讲座

分管领导:责任科室:教科室

时间:2008年11月13—12月13日

要求:教师申报科技知识讲座主题,内容报教科室审定,确定开讲后,排定讲座时间表,在课外活动时间安排教师在学术报告厅轮流讲座。报告会后组织听众评议,按参与讲座教师的20%选出最佳讲座教师,授予“首席科技讲座教师”称号。

七、卡纸叠高现场比赛

时间:2008年12月13日上午(星期六)

参赛单位:初一年级各班师生

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初一年级部

规则要求:

1、材料:新扑克一付,取50张使用,将50张卡纸叠成具有“4层楼高”的建筑结构,并接受承重测试。叠高制作时,不能添加其它任何材料,特别是粘胶物;不得卷曲或折叠;顶端要制作出平台形状,以便承放承重物。

2、评价方法:①、以一张卡纸的“长度”为一“层”。 ②、低于“4层楼高”的作品不符合要求。③、在建筑物顶部加重物,直到结构物快要倒塌前停止放重物,最后称重量。

3、每班通过预赛选出最好的三个代表队,取最好成绩代表本班成绩。

4、可邀请部分家长参观。

八、“撑起我们的梦想”搭支架现场比赛

时间:2008年12月13上午(星期六)

参赛单位:初二年级各班师生

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初二年级部

规则要求:

1、材料:每个参赛队用十二根普通竹筷子,橡皮筋若干,自由搭建一个支架。支架高度至少3厘米,最后承重大的为优胜。

2、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支架,不是元件组合。

3、筷子必须完整使用,不许将筷子劈开、截断使用。

4、每班通过预赛选出最好的三个代表队参赛,取最好成绩代表本班成绩。

5、可邀请部分家长参观。

九、“神八”着陆——高空坠蛋比赛

时间:2008年12月13上午(星期六)

参赛年级:初三年级师生

分管领导:责任单位:初三年级部

规则要求:

1、材料:鸡蛋一枚,保护材料若干。鸡蛋和包护材料自备。可用降落伞等一切保护措施进行安全保护。

2、高度:四层楼,定点投入楼下指定的区域内。

3、外包装长、宽、高不得大于10CM*10CM*10CM,鸡蛋不破为胜。

4、每班不少于6枚,不破每枚计1分,成绩累计总分确定优胜班级。

5、可邀请部分家长参观。

十、橡筋航模飞行比赛

时间:2008年12月13上午(星期六)

责任单位:飞龙社团

参赛人员:全校航模社员

第三阶段

展示总结阶段(2008年12月上旬)

1、12月13日上午为集中展示时间。所有作获奖作品届时全面展示给全校师生和家长。

2、本届科技节表彰设个人奖和团体奖。

校个人单项奖获得者授予相应的称号,颁发证书。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张榜公布表扬,以资鼓励。

团体奖以班级为单位,根据比赛学生参赛和获奖情况记分,累积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入围作品给班级记1分,获奖作品按等次记4、3、2分,分年段评2名“科技优胜班级”予以表彰。

3、教师参与活动记0.5分,获奖记1分并颁发证书,记入学期考核。(最高只记1分,重复参加活动获奖只发证书和奖品,但记分不重复累计)

4、所有获奖作品经精心包装或装裱后,放入学校科技馆陈列室长期展览。

5、领导小组由校级班子成员担任,校长任组长。工作小组由任组长,任副组长,所有中层干部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

6、第三届科技创新节结束,领导小组和各工作小组做好总结工作,最后所有单项赛结果学工处汇总存档。

(责任编辑:朱跃华)

第四篇:最新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树立”科研兴校“意识,扭转我校落后局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结合我校教、科研课题项目,。

一、指导思想

以适应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需要研究我校教育教学现状,探索适合自己的新路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为目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搞好教、科研工作,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的新路子,力求在教、科研课题的实验操作中,实施素质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从而实现“科研兴校”的目的。

二、教、科研课题的确立

我校的教研工作要在进修和教科所的指导下,以转变观念、改进教法、改进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与雪的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赤松乡的自然状况,确立我校的教研课题为写作教学研究。

三、教研工作的基本原则:

1、有针对性,注重实效

2、树立“科研兴校”意识,调动全体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3、加强教、科研骨干力量的培训。

4、形成教研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的教风。

四、教研工作实施细则:

1、加强教育科研组织建设

建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教研管理,课题研究,参谋咨询,师资培训和人员配备等工作。

2、加强教育科研力量的组织工作。

3、建立健全教育研究管理制度,保证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制度是管理的一种形式,制度管理具有标准化、程序化的稳固特征,因此要建立以下制度。

(1)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2)教师教育科研制度

(3)教研成果考核、评比、奖励制度

(4)经费投入、使用制度

(5)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4、加强教育科研资料档案的建设

教育科研信息资料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学习新教育思想,掌握先进方法的重要工具;是广大教师不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教研信息资料的搜集、管理、加工、服务工作和科研档案建设工作,以保证教研的正常进行。

五、具体实施步骤

1、20XX年10月组织学习,提高教师科研兴校意识,确定各课题人员配备,调查学生现状,建立科研档案,搜集信息,健全制度。

2、20XX年4月课题实施研究阶段。

3、20XX年3月,单项课题结题阶段。

4、20XX年10月,课题规划阶段。

5、20XX年下半年,对适宜的优秀课题,在全学区推广,并对有功人员进行表彰。

第五篇:最新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教育改革正在以天翻地覆的态势席卷全球。

纵观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无一例外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且所有的变化都体现着综合国力的竞争,这又是当今世界竞争的焦点。

然而,所有的竞争又都源于一个基础――教育。

因此,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能够促进教育发展的因素,最快地发展教育,很自然地成为教育工作者思维的集中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素质教育”,提出了课程改革,提出了优化教学过程等新的教育观念,进行了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方法的革命――一切又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

在这一过程中,高科技手段必然地被选择,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教育舞台,参与到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给每个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子的同时,也给他们创造了认识世界的新手段、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途径。

以此为突破口,动力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着重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教学实践,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的同时,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创建学习性社会做好奠基工程。

关于这一点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拓宽学生思维的领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世界。

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世界,丰富的网络资源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开启了学生智慧的闸门,学生上网查询需要的信息,下载相关的学习资料,在知识的殿堂中他们可以自由地采撷,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将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通过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

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现代教育理念更使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会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之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了机会。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改变学生认知的方法与途径,为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造条件。

中国的教育多年来一直坚持“填鸭”的方式,忽略效果,注重“完成任务”。

而现代社会的“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是终身学习型的。

这就在要求学生要永远处于学习中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要不断地改变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改变学习方式的单一化、绝对化,在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自己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正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这一要求,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是终身学习的主人创造了条件。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大限度地促进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

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

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为社会提供后续人才,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激烈要求综合人才的培养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以,信息化社会中,收集、处理信息的技能是人才考核的基点,从这一基点出发,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会更好地体现出来。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会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同时,加强与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学的育人功能。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社会的发展是以教育的发展为前提的。

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目标定位于未来社会人才的素质结构,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质的飞跃,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需要。

(六)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更好地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性,充分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教育园地里百花齐放,各种人才层出不穷。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也正在“走向生本”。

基础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现代教育应该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开拓创造性;使学生不仅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而且要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在为每个学生接收终身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同时,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七)信息技术的应用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进智力资源,更好地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种智力的支持,将为学生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将导致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进而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动力区小学教学中的《品德与社会》学科在以上思想认识的指导、驱动下,树立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教育理念,以期通过这种目标明确、手段科学的教育实践活动,达到为学生的成长夯实基础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效果预测

(一)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1、教师首先掌握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并以此为平台,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去收集、处理信息和资料。

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技术,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并在不断地学习活动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2、教师实践新课改所提倡的指导式的教学模式,还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并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给予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

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的亲历性学习、体验性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共享获取新知识的喜悦。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学生收集、处理、交流、汇报信息、资料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给予启发、指导、点拨、总结和升华。

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愉快地进行自主和合作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效果预测

在“建网就是建学校”思想的指导下,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应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

教学中注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更为广阔的前景。

三、提出课题的依据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与支持

1、原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伟大力量,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生的学习中”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手段,正在以其高水平、高效率取代传统的学习方式,这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学习行为的转变,而且会带来教育各方面的根本性变革。

这种变革对教育的影响将是非常深刻的。

2、就哈尔滨市的教育发展而言,“建网就是建学校”的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之中,“抢先一步就等于抢先一个时代”。

当今的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这就促使我们必须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选准人才培养的切入点,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二)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支持

1、教育家萨奇曼的研究训练理论指出:

(1)“使儿童发展起探索材料、处理材料的认知技能”,会使“每个儿童”能够形成“有效地探索的逻辑与因果性概念”。

(2)“通过具体插图的分析,形成概念,发现变量间的关系,使儿童展开迄今以来没有过的新型的学习”。

(3)“利用发现的喜悦和自学探究与处理材料时所伴有的智力兴奋这两种内发性动机作用”。

2、利用信息技术反映事物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在实现与思品学科有机整合的基础上,改变学生学习的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全方位地创设浓烈的学习氛围,以生为本,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延伸中,使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都得到激励。从而。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这正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指导思想,客观上追求了教学与教育的统一,小处着手是培养了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大处着眼是“达到了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目的”。

3、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的教育形势,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这一探究的目标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即初步感知道德认识――这也是品德与社会学科要实现的教育功能。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交流、讨论与教师归纳、升华小结,使学生对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与整理。

使学生懂得了哪些信息与教学内容有关,哪些信息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或无关,从而,产生学习的愉悦和自学探究与处理材料时所伴有的智力兴奋。

这正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所要研究和探索的,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两种内发性动机作用。

四、实验坚持的原则及进行实验的方法、措施

(一)实验坚持的原则

1、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从学科特点出发,坚持生活性、实践性、活动性、有效性原则。

3、在遵循品德与社会学科“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这一课程核心的前提下,坚持教育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的原则。

(二)实验采用的方法、具体措施

1、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即参与实验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课题、确定课题,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然后再恰当选择适合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具体内容,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学生带着问题,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

(2)实践反馈法。

即通过对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的具体操作中,观察、评价学生实际能力形成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总结实验取得的成果。

2、具体措施。

(1)上课时,教师导入新课后,结合问题,学生展开交流。

内容包括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方式方法、困难、体会以及学习问题探讨等等。

(2)、围绕学习问题,结合资料,学生进行汇报,以反馈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汇报过程中,学生互相补充、互相点评,教师适时引导、点评、总结,进而升华问题的道德认识,使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形成道德行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五、实验中各变量的确定与处理

将实验中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确定为自变量,学生、收集的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技能确定为因变量。

在本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从本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教育的专门性的角度考虑,其他学科对学生的影响忽略不计,视为无关变量。

六、实验步骤及实验对象的确定

(一)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教学实践活动(研讨课、阶段性小结、教案记载)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探索、阶段小结(研讨课、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06年7月

成果汇报、形成论文,课题结题

(二)成果形式

汇报课、论文、结题报告

(三)实验对象的确定

动力区工农兵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刘洪波

动力区风华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张春凤

动力区锅炉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李慧敏

七、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

(一)领导重视

随着国家“科研兴教”理论的提出,“科研兴校”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参与实验的工农兵小学、中山路小学以及锅炉小学、风华学校的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大力支持此项课题实验。

(二)参与实验的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实验教师张晶老师、袁琳老师等曾多次在市、区做过公开课,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有积极参与的'态度,胜任课题的实验工作。

(三)建立课题研究的保障机制

1、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张喜芬(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成员:张春凤、刘洪波、崔秋红、李慧敏

2、明确分工

(1)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实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负责整体协调与沟通,进行阶段性成果的总结、课题计划的调整,宏观调控实验的进程。

(2)各实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在坚持既定原则的基础上,开拓思维,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科技计划课题实施方案(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