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综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综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合集)》。
第一篇: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根据《镇镇固中心学校二0一六年校本教研计划》,结合全校教科研工作实际,制定《镇镇固中心学校校本教科研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新课程理念为核心,以“构建研究型课堂,发展学生个性”为专题,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和教育科研工作;点面结合,突出前沿信息的导向作用,优化教师队伍;创新与推广结合,交流与示范统一,加强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
二、工作目标
1、校级教研4次,基层校教研8次,形成经验材料。
2、《提高小学教师素质研究》科研项目开题,并在县教育科研部门立项。
3、《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实验成果在三至六年级推广,成绩稳步提升。
4、各学科及格率90%以上。
三、任务措施
(一)校本教研
校级教研会议每学期组织召开2次,以“构建研究型课堂,发展学生个性”为专题,兼顾不同年段,采取多种形式,全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中心学校分别利用四、五、九、十这几个月份中的最佳时段组织召开教研会,通过成果示范、座谈交流、信息反馈、问题论证等形式,充分研究课堂上“学习方式变革”和“学生个性解放与塑造”问题。每次教研会召开之前,相关教师和领导,都要提前准备发言材料,围绕专题,探讨课堂模式的构建。
基层学校教研会议每学期组织召开4次,低年段和高年段各2次,围绕中心学校教研专题,确定自己的子课题。会前有布置(涉及课堂教学的,要有学年组集体备课),会中有个人反思和研讨纪实,会后有反思性小结,每次教研会基层领导要参与设计、参与讨论和加以指导,学期结束时将教研过程形成经验材料(材料包括论题、论证过程和结论),上报中心学校。
(二)教育教研
本学年的教研工作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教研培训,另一方面是教研成果推广。
1、教研。年初,“评好课”作为校本教研课题,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和阶段实施计划,全面开展培训工作。
2、成果推广。本学年继续推广《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成果,全乡三至六年级学生力争每周进行一轮作文实践活动,至少每三周完成两次,采取多种方式,推广“指导讲评五步连续”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加快反馈速度,每次批改做到让学生知道好在哪里,写好的原因,错在哪里,写错的原因,怎么改正;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每周一次,开展观察游览活动每周两次,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写两篇观察游览日记,并且做到浏览性批阅。
(三)教学改革
1、学业成绩考核。分项测试与综合测试相结合。
(1)分项测试(抽签测试):
①语文学科:朗读、背诵、阅读、识字、写字、拼音、写作。
②数学学科:定时计算、操作实践、情景模拟、估算、口算、应用题编写与计算。
③科学(自然)学科:实验操作、现象列举。
④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知识问答、现象列举、识图。
(2)综合测试:无论是单元测试、阶段测试,还是期末测试,都要注重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的相互统一。客观性试题占70%,主观性试题占30%,尽量发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各校要建立题库,测试题分科分类进行管理。
期末评定学生学业成绩时,分项测试成绩占30%,综合测试成绩占70%,以此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2、学业成绩评价。采取等级制与百分制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给予评价。
(1)等级制:“等级加评语加特长”。等级,即“优”、“良”、“及格”、“不及格”
(2)评语:即以表扬长处为主,委婉地指出错误和改进方向。
(3)特长:即尽量指明学生所擅长的方面或趋于发展的方面。
文字性评价大致包括以上三方面。凡是同学生及其家长见面的评价性材料,均运用这种评价方式,教师自己掌握的定性评价则百分制与等级制结合运用,以此使学生享受成功学习的快乐。
3、作业布置:客观性问题尽量在学校或在教师直接辅导下完成,主观性问题经指导后可留为家庭作业,以此避免学生厌学或家长带写作业现象。
(四)集体备课
至少两个单元(章节)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备课前布置个人撰写草案,备课中组织座谈,研究授课思路,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备课后确定执教教师并组织相关人听评课,同时集体写出课后反思。
四、保障措施
1、校本教科研的各项工作过程详细记录,中心学校按进度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2、工作成绩通过量化计入期末联评方案,做为评选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的实践中,我区各小学以活动为载体,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现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区“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研究组: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由校教导主任刘丽军同志任组长,由教研组长刘旭平同志任副组长。
2、各学校成立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导处、教科处有关人员、任课教师组成,由校长任组长。
3、建议成立校级“导师团”:由学校教师、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外聘人才等人员组成。
二、课时安排。
1、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全县20xx学年小学3—6年级开设,每周平均2课时。
2、每周2课时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弹性安排。
三、实施过程安排。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1日——9月15日。
(1)各学校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学习省、市有关文件精神;
(2)各学校总结反思20xx学年课程实施情况,结合学校特点,研讨并制定20xx学年课程实施方案;
(3)各学校交流课程实施方案(9月15日);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15日——12月31日。
(1)各学校按照课表,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2)进行实施阶段的校本教研:原则上两周一次,以沙龙式研讨为主;
(3)组织区级现场观摩教学和研讨活动;
(4)参加大市范围内的教学交流活动(光盘)(12月份)。
3、总结阶段:20xx年1月。
(1)各学校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总结;
(2)推荐参加大市范围的评先活动。
四、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全面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1)学习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方案;
(2)学习形式:学习与研讨相结合、自主与合作相结合;重体会、重感悟、重反思。
2、积极探索,多方开发和活用课程资源。
(1)通过系统性的讲座、组织参观、校际研讨等形式有效开发和活用校内人才资源。
(2)面向社会、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目标,尝试建立家长人才资源档案库,有效开发地域、人才资源。
(3)有效开发和利用社区和社会的物质资源:自然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绿地、花草、江河湖海等;社会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博物馆、福利院等。以此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3、大胆实践,尝试在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课程目标:围绕知识、态度、能力三个基本维度研究;
(2)课程内容:围绕三条线索: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进行选择与组织,实现三者的均衡与整合。
(3)课程实施:重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融合研究;重视课题发现——课题探究——成果发表的单元活动流程研究。
(4)课程评价:结合“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进一步探索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
第三篇: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办公室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总课题组课题批准立项通知,结合贯彻今年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教师教育发展实际,市教育局决定,自20XX年6月20XX年12月,在全市全面开展教育部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活动(以下简称课题研究)。现就此项课题研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教育和课题研究工作,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转变观念为重点,以重建师德为核心,建设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学习为本,以学校为本,提高教师生命质量;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修为主,以科研为手段,以课题为载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研究与创新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努力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和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引导教师不断挑战现实,超越现实,为促进全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均衡协调发展,为实现我市教育十一五发展目标作贡献。
二、总体目标
为国家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带有区域特点,可供相同地区或类似地区借鉴的理论和实践模式以及推进策略、实施方法、培训内容体系、培训模式、组织管理方式和评价机制等。
具体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掌握我市教师队伍的现状,构建我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框架,研究我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力求达到:一个重点培养教师的教育技能;二个提升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三个意识增强教师学习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四个发展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专业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五种精神培养教师敬业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主动精神。
努力实现:
(一)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实现小学教师大专化、初中教师本科化、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达10%。通过课题研究,在我市催生一大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加强,拥有一批德艺双馨、在全省全市有一定声望的名师。
(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明确学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再提升。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批学习型学校和学科学习共同体。
(三)促进合肥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区域间、区域内校际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城乡教师队伍均衡发展,薄弱学校可持续发展、城乡教育协同并进;要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并完善区域间、区域内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交流制度,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和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全市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四)创新教师教育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通过科学的研究与创新,努力构建一套完整的适合合肥地区教育实际和教育发展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与模式,建立和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引导推进合肥地区的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
三、主要任务
课题研究采取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原则,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调查和实践检验等方法,去实现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课题研究,以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和主线,贯穿在《有效学校》、《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有效技能》、《有效研修》五大模块始终。
主要任务:
(一)完成五类子课题研究,即:
(1)创建有效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
(2)培养有效教师,提升生命质量;
(3)探索有效教学,促进专业成长;
(4)提高有效技能,打造学科教学特色;
(5)实现有效研修,学会自主学习。
(二)构建三大体系,即:研究适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与内容体系、探索促进本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与实施策略;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与评估机制。
四、实施原则
(一)坚持统一要求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根据市课题活动统一要求和整体部署,立足实际,完成规定动作,做好自选动作,创新教师校本研修及专业成长的思路和方法,为教师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的制度环境与发展空间。
(二)坚持示范引领和全员参与相结合。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领导干部要做好课题研究活动组织发动工作,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要充分发挥身边的好集体、好校长、好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要率先垂范,成为课题研究活动的领跑者。要形成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的有效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使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为。
(三)坚持自主学习和实践反思相结合。学习和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课堂教学是教师发展的主要领域,要把课题研究活动的着眼点放在读书学习和反思提高上,把着力点放在课堂教学实践上,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切实做到以读书学习促进反思,通过反思优化教学实践,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五、总体安排
课题研究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XX年7-10月)。开展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举措,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各县区、各学校要根据市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做好思想发动工作,采取大会动员、小组学习、座谈讨论和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重点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提高对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确保宣传发动的效果。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在教师教育网、校园网上及时报道活动动态,展示活动内容和成果。
为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总课题组将研究制定五个子课题研究方案,以指导五个子课题的研究顺利进行。
各县区、各市属学校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开展课题研究的本地区和本校的具体方案,并于10月底前报送市教育局总课题组(培训处)。
各县区教育局要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每个县区确定10-15所学校,作为课题的示范实验研究单位;市属学校可以直接申报;省、市特级教师、教坛新星、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等人员,都要根据所在学校课题研究子课题选题范围,选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切实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课题研究周期内,主要围绕五个专题开展研究与学习;重点研读五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专著,展开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大学习;做好几项重点工作;要造成声势、形成特色、抓出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五个专题
1、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分别从学校建设、学校规划、学校文化、学校资源、学校发展、学校评价、学习共同体以及校长的影响力、领导力、学习力等方面开展研究。创建有效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
2、有效教师研究与实践。有效教师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有效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素质是什么、促进有效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策略及评价是什么;如何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以及如何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等等,提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在与教师互动讨论的基础上,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培养有效教师,提升生命质量。
3、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指标是什么?有效教学如何设计与实施?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有效教学的反思如何进行?如何重建有效教学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些被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问题,在课题研究中要深入研讨。探索有效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有效技能研究与实践。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在新一轮的教师全员培训中,重点是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要真正把它用到教学第一线,真正使教育技术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发挥作用。这样,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必将引起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向纵深层次发展。提高有效技能,打造学科教学特色。
5、有效研修研究与实践。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校本研修的设计与实施、校本研修的途径与模式、校本研修的发展性评价。作为校长如何组织和管理校本研修工作;如何设计和制订校本研修的方案和规划;基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不同层次的校本研修如何开展;在校本研修中,如何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与教师间的共同学习与研讨如何组织和开展;中小学校如何与校外机构合作为校本研修提供成功的保障;在校本研修中如何创新等等,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实现有效研修,学会自主学习。
(二)几项重点工作
1、积极开展调研和论证。首先,加强理论方面的建设,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以现代理论指导实践。其次,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学习考察、座谈会等形式,分析了解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探索促进我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施路径、实施策略、管理与评价机制等。
2、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教学业务培训大练兵活动,采取先训后赛,以赛代评的方式进行全员培训考核。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县(区)级、市属学校教学能手和市、省级教坛新星评选活动。
3、开展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件制作评比、优秀科研成果等评选展示活动。
4、开展对课题研究工作综合考评,评选出课题先进学校和优秀学科群体。
5、对在课题研究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经过考评,按教师总数的5%,评出市级骨干教师,其中成绩特别优异的授予市级学科带头人称号,并作为特级教师后备人选。
(三)实施要求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学校要依次围绕五个专题安排学习研讨,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交流。要全面总结教师自身和学校工作近年来在教育思想、办学理念以及教学工作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检查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以新的教育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学观为指导,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把学习、讨论、反思、改进融为一体。2007年12月前,各县区、各学校都要制定十一五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计划,每个教师要根据学校要求和自身实际,制定个人的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2、每一个教师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三年内每人至少要学习和阅读五本书,形式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学校领导、中层干部要积极参加所在教研组和课题研究组的专题学习。
3、要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撰写的读书笔记、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日记,应通过多种形式及时组织交流。教师的优秀读后感或论文以及教师读后推荐的好文章及时推荐上报市教育局。
4、开展课题研究要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与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培训有机结合。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教师培训活动。
5、各学校要建立教师课题研究业务档案,记载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讨论、学习、测试、练兵、竞赛等方面的情况。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绩均列为平时考核及年度考核内容,作为聘用、考核、评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与奖惩挂钩。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20XX年1-10月)。在完成实施阶段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督查考核、总结表彰;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召开总结交流大会,申请结题;总结疏理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交流推广。
六、研究安排
1、20XX年4-6月:课题申报、立项、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调研论证,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2、20XX年7-10月:组织开题和培训,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申报子课题,确立子课题,并就子课题研究组织培训。
3、20XX年10月-20XX年12月:对合肥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和合肥地区促进教师专业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实施路径、实施策略、管理与评价机制等);组织考察外地先进经验;进行相关理论研究,提出初步理论模式(运行与管理机制、评估指标体系与标准);召开研讨谈会;召开阶段研究汇报会。
4、20XX年1-12月:进一步修改理论模式;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召开专家讨论会和其它座谈会;召开阶段研究汇报会
5、20XX年1-10月:进行理论模式的区域性实验研究;进一步修改理论模式;召开专家研讨会;指导编辑和撰写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召开最终研究成果汇报会;申请结题,总结表彰。
七、组织保障
开展课题研究,是我市教师教育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任务,是我市加快实现教育均衡、教育现代化的一件大事。各县区、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
(一)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各县区、各学校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以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整合资源,实现共享。优化整合科研、教研、培训、电教等资源,构建开放的教师学习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加强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市、县(区)、校三级研修网络。
(三)加强宣传,促进交流。总课题组设学术秘书3人,负责日常工作的管理、资料建设、信息沟通及与教育部总课题组联系;要充分利用合肥教育信息网和合肥教师教育网,开辟教师专业化论坛专栏,要充分发挥《合肥教育》和各县(区)教育交流期刊的作用,研讨交流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进展、成果和经验,发布课题重要信息等。
(四)建立评价、督查制度,创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建立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的相关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师德和教学情况的测评制度。市课题领导组及专家组,将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了解课题开展情况,加强对课题的指导和督查。
(五)要筹措并保障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必要经费,专项用于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教育部总课题组配有专门的指导教材,各县(区)、各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订购,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方案
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方案 主题:化学与生活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自2008年8月,本届学生从高一年级全面进入新课改实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程,其实施根据新课程实施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意见、指导方案,采用学分的形式,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达到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课题研究活动主要的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它以获取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直接经验、发展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直接目的,以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根本目的。
二、研究性学习目标
1、倡导学生主动参加与交流合作、探究发展等多种学习活动,变革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2、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拓展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培养与学校生活、职业生活和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团队合作,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信息工具等。
3、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学习内容
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提出问题,确定研究主题,然后组织课题的实施。
供学生参考的子课题:
1、糖尿病人的饮食特点
2、水的硬度和软化
3、洗涤剂的种类
4、洗涤剂的污染
5、健康的饮水
6、化学和能源(对现如今居民使用燃料的对比分析)
7、化学和科技(联系所学知识,认识化学科技前沿)
8、水污染的治理
9、生活中的奇特现象
10、现代居室中的杀手等
学生可以从上述子课题中选择一个展开研究,也可以自拟确定相应的研究课题,但原则上依据课本中涉及到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据,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学的研究性,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现有的经验为起点,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
四、研究性学习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做一些学术讲座。进行科研方法指导。
2、选题阶段:
学生根据教师的主题展示,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并按照学生意向分组,组成学习小组,承担各子课题。
确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学生和指导老师见面,了解指导教师对主题构想说明。学生开始查阅资料,访问有关人士等,确定自己具体研究的子课题。
3、课题评审:
对每个组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评审,不合格的小组,需重新准备 后再开题评审。
4、研究实施阶段:
学生按课题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并认真规范地填写相应表格。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小组活动记录,随时了解并评价每个小组以及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认真填写相应的指导意见表和日常考核表。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记录研究情况与各方面的收获。
5、总结与展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提炼,确定总结的内容,选择最合适、最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形式。
最后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选题意义、研究经过、论据和结论、效果分析,后附资料索引目录。
以大课题组为单位,在指导老师组织下,各小组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同学对各组成果进行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每位学生交一份个人总结,字数800左右,主要描述个人的参与工作和贡献。上述材料于答辩前两天交给指导教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题组评议改进并完成研究报告,作答辩前准备。
6、答辩
A、小组代表报告本组研究内容、经过及取得的成果。
B、小组成员回答答辩教师组的提问。
7、评价:
学生根据评价表自评,并呈交个人工作记录本。
学生小组展开互评,评出每个学生的分数等第。
指导教师对学生课题研究进行评价总结。
五、活动时间安排:
学生在家活动:2010年3月8日~5月10日的周六周日(共16天) 学生在校交流:2010年3月8日~5月10日的每个周三下午课外活动 学生来源:高二理科班
小组划分:每班为一个大组,班长为组长
每班学生自由组合,分8~10小组,每小组5-8人,自行选小组长一名。 活动物品:由各小组自行准备
研 究 性 学 习 活 动
实 施 方 案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科目:化学
主题:化学与生活
第五篇: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是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是通过研究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优化。因为教学方式的变革,关系到我们教育的质量,因此我们要以高度的热情和端正的态度,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实施课改,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国家《教育科研“xx”课题指南》第41项推荐课题为“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我们的科研课题《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可以说是这一课题的子课题,是对这一课题的细化落实。这一课题的完成,将有助于实现现有主要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和优化,有助于教师对当前先进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全面掌握。
二、研究的目标:
熟练掌握现有历史学科的主要先进教学模式,分析评价整合,并力争推陈出新。
三、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课题选项贴近我们的工作实际,课题组成员都是一线带课教师,教育科研可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其次,科研课题资源丰富。
再者,学校对教学科研重视支持,本校是省级教学示范校,有着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
最后,课题组成员搭配合理,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到年富力强的年轻教师,从具有高端科研水平的硕士到初具科研能力的学士,是完成课题研究的人员保证。
四、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实验对象:结合课题中的具体模式,我们将在三个年级同步或逐步进行实验开展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取资料文献法、调查法、课堂教学实验和观察对比等一系列的方法,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子。
(三)研究步骤及任务:
整个研究分五个阶段进行。周期为一年(20xx年1月---20xx年12月)。
第一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科研资源搜集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尽快尽多地搜集各地各校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资源,渠道主要是利用报刊、杂志、网络、图书馆、人脉关系等,方向主要是名校名师和教育科研专家等,形式包括文字资料如论文、经验总结交流材料、教学科研心得、各地各校的机构网站和校园网的内部文件,网络视频和音像制品(如各省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的优秀教学案例特别是近年山东省高中历史优质课评选中的优秀课例,各地培训教师使用的优秀教学案例等)。
第二阶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第一分析实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利用上学期的教学时间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策略模式进行教学实验。教学实验首先是观摩组内成员的观摩研讨课,课后共同研究讨论,改进完善课型,然后在完善的基础上由研究小组成员执教示范课并形成视频作为阶段性成果。在实验的同时逐个形成教学模式的总结性报告。
第三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一期实验总结,科研资源再搜集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暑期对上学期的研究实验进行阶段性总结。并为下学期的进一步研究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
第四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第二分析实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下学期的教学时间对余下的先进的教学理念策略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在实验的同时逐个形成示范课教学视频和教学模式的总结性报告。
第五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结题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整个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性的总结。对过程性和阶段性资料进行系统化整理。在对前期阶段性研究成果整合的基础上形成最终成果,包括结集光盘和结题报告。
在研究过程中,会根据研究的进展情况适当进行各阶段以及阶段任务的调整,但尽量保持研究过程的不间断性。
五、科研成果形式
1、教学案例个案分析资料;
2、课堂教学展示视频光盘;
3、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