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大全)

时间:2022-05-29 00:50:56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8544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活动方案(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活动方案(大全)》。

第一篇: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区教育局工会“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指导思想,为纪念三八妇女节,展示学校女职工健康向上、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近日,温州市浦南小学工会组织开展了主题为“身边最美女教师,南塘影展”手机摄影比赛。

二、活动主题

“身边最美女教师,南塘影展”手机摄影比赛

三、参加对象

全体教职工

四、活动时间

20xx年3月2日下午2:40

五、活动地点

南塘街白鹿洲公园

六、活动内容

以校区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手机摄影比赛。

七、竞赛方法

1、以校区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手机摄影比赛。

2、将拍摄的教研组集体照片和个人照片发送到各校区的微信群里。

3、经过筛选挑出质量高的手机摄影作品,装扮校园的照片墙。

八、奖励方法

将拍摄的教研组集体照片和个人照片发送到各校区的微信群里均可领取一份小礼品。

第二篇:群团组织活动安排

卫生监督所党支部

关于群团工会组织要围绕中心工作安排开展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青年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团结带动全所同志围绕中心工作,配合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推进我所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和各项责任制的落实,经研究,特对围绕中心开展活动作出如下安排。

按照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总体部署和我所年度各项任务指标计划的要求,所团支部、妇委会和工会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提高全体同志的工作热情、工作责任心、工作技能和完成任务的认识水平、主观能动性与创新进取的高效务实精神。各群团组织原则上要安排和实施以下基本的几项实践活动,在形式和效果上要凸现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内涵和提升思想与业务素质水平的核心内容,激发工作上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全所上下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认真组织开展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竞赛活动,开展谈心谈话,互帮互助,认真解决后顾之忧,为干好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利用革命传统节日和特殊节日,组织(包括参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七一建党纪念活动等)革命传统教育,开展有意义的党史、廉政、时事政治、财政法规等内容的培训学习或竞赛活动,激发和培养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爱岗敬业的基本素质。

三、可适当走出去与兄弟单位部门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互助或联谊竞赛活动,陶冶情操,互动互通,增强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也可适时组织干部职工深入我所包点农村项目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研究活动,了解当前农村基层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开阔眼界,拓宽视野,放松心情。

组织开展任意一项活动,都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效果,有保证措施,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要注意与当前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当前政治教育形势相结合,并要处理好与工作的矛盾。事后写出活动情况报告报送局党总支和相关上级组织。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六日

第三篇:活动方案

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与监控,提高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水平,根据《xx师范大学20xx年党政工作要点》工作部署,结合《xx师范大学教学督导工作暂行办法》,学校将组织开展20xx-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本科教学督导活动,请各单位做好相关宣传、协助与配合工作。

一、教学督导工作任务

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面向全校各相关单位,跟踪督查教学工作活动,掌握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运行情况,反馈教学状态信息,评价、监控教学工作质量;有重点地帮助、指导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提高教师教学发展水平;检查教学管理情况,分析、研究与教学建设、教风、学风等相关的共性问题,对教学工作的改进方向和具体措施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教学督导主要工作内容

1、常规督导工作

堂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的载体,常规督导工作将重点开展堂教学督导。校教学督导委员会以督导个人或小组形式随堂听、评,开展堂教学质量检查,对教师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工作情况和效果进行抽查、评价和反馈;加强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情况的督导等。

2、专项督导工作

(1)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督导

按照提交给省评估中心、省教育厅《xx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以及学校制定的《xx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任务表》,重点督导各教学单位20xx-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试卷、毕业论(设计)等教学档案整改情况。

(2)教育实习督导

督导委员分组前往实习基地,了解学生教育实习情况。通过与实习学生、指导老师、实习基地校领导、管理人员等交流和沟通,了解人才培养的需求,强化学校教育实习工作,提高实践育人水平和质量。

(3)教研室活动督导

各教学单位根据要求提交本学期教研室活动计划表(见附1)。教学督导委员按各教学单位提交的教研室工作计划,参与教研活动,了解、评估各教学单位的教研活动状况。请各教学单位于9月14日前将本单位教研室活动计划表电子版发送至邮箱。

三、教学督导工作方式

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作为校级教学质量督导和教学工作咨询机构,在分管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通过个人或工作小组(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分组名单见附2)形式,听取学院汇报、实地资料抽检、走访座谈、重点或随机听观摩等方式,对各学院及有关部门的教学和教学管理、教学保障工作效果和质量进行评价和监督,侧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在教学督导工作中形成的评价意见将作为学校对各单位年度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各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切实做好与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的沟通和现场检查的配合,认真听取学校教学督导的意见和改进建议,并及时进行整改,不断提高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第四篇:最新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为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进我院在校学生与中学母校的联系,让更多的高中老师和学生了解我院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及办学条件,展现我院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学院决定开展“优秀大学生暑假回访母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xx年7月10日至8月30日(暑假期间)

二、活动内容

组织优秀学子走访高中母校开展交流会、宣讲会或其他形式活动,与高中母校师生分享大学学习生活情况,与中学生分享对大学及专业的认识、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介绍我院相关情况等,帮助高中生了解我院,提高我院的社会知名度,吸引更多优质高中生报考我院,进一步提升我院生源质量。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对经历的点点滴滴进行记录(拍照、摄影、文字等形式),撰写简要新闻稿。

三、招募对象及要求

1、我院20xx级学生,均可自愿报名参加。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优异者优先;

2、热爱学院,熟悉学院情况,有较强的责任心、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日程安排

1、报名阶段(20xx年6月30日截止):填写相应报名表,于报名日期截止前交至学院招生就业处朱老师。

2、准备阶段(20xx年7月2日):组织报名成功的学生进行相关培训,并发放各类物资。

3、实施阶段(20xx年暑假):到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4.总结阶段(20xx年9月):参与学生将总结材料上交学院招生就业处,学院将适时召开总结大会,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五、考核及奖励

招生就业处和院团委对今年暑假回访母校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材料及参与学生进行考核评选。

1、对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2、本次活动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按照学院相关规定计算学生实践时长。

六、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第五篇: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名称:

普及中医知识

二、活动口号:

重新发现中国中医太美,重新发现中国中医太美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1)普及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2)传播中国中医文化,重温中医历史传奇。

3)认识生命,贴近自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提高学生中医理论水平,重新发现中国中医太美。

四、活动形式:

主要采取以教学与讲座相结合为主,视频学习为辅的方式,邀请中医学专业教师,中医从业者专家学者,铁杆中医爱好者等一些具备丰富的中医理论基础的教师,中医师等。同时播放一些名老中医的优秀中医理论知识教学和讲座。经过他们的讲座和教学,提高大家中医知识理论水平,领悟中医的伟大之处。

五、活动实施:

1、普及资料:

a)医史介绍

b)针灸的使用与急救

c)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d)中医经典著作介绍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

e)中医与生命

f)常用方剂的使用等

2、联系嘉宾:

在活动开展之前,由外联部负责人联系好嘉宾教师,向嘉宾教师发送邀请书。确定好嘉宾教师后应当主动与嘉宾教师沟通,确定好所授课或者讲座的方向与主题。同时及时和嘉宾教师联系,通告其具体的时间地点,如嘉宾教师太多,因先制定好嘉宾的授课时间,然后传送一份给嘉宾教师,如有时间上的冲突,应及时调整。

3、普及学习周期:

周期为一周,周一至周五晚上,每次授课或者讲座的时间为2个小时左右。

4、参与人员:

本协会会员,中医爱好者

5、活动场地:

活动场地工作主要由组织部负责,具体要求是尽量保证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活动的场地不发生变动,能够满足我们活动开展的要求。场地确定后,要及时通告有关人员。

6、宣传动员:

a)活动前三天,利用网络,横幅,展板,海报,传单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

b)在下课或吃饭时间设立专门的咨询点,为大家讲解回答活动相关资料。

以上工作主要由宣传部门负责落实。

7、经费预算:

视实际情景而定

8、赞助支持:

待定(由外联部具体落实)

六、活动预期目标:

经过一周的学习,大家对于中医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大家对中国中医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学习完这后,能够认识到自我在日常生活有一些不良习惯。增强了自我对于生命健康的领悟,并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能够在生活中应用到中医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到达明哲保身。同时也能帮忙身边的同学和朋友解决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小毛病。

七、活动总结:

活动开展完以后,要进行活动的总结工作,每位参与学习的同学都应当对于所学资料进行总结交流。对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难点进行讨论交流,同时办公室负责人应当对整个活动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工作失误,优秀经验,表现优秀同学等等方面进行一个总结,总结应构成书面报告存入协会档案。

第六篇:群团阵地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研究缘起

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进程,就各门学科内部的教理研究和教学方法论的探索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教师的普遍认可。但其基于以“传统的客观主义知识观”和以“个人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所呈现出的教育实践在快速地走了一段路以后似乎呈现一种停滞不前的发展态势,其表现在于教师在接受“新课程标准”理念时教与学过程中产生出自身以及学校无法解决的困惑和混乱。从封闭的学科内部或求教于专家学者在庞大的教育战线显得捉襟见肘,日益显现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如何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结果,成为教育改革深化的趋势。

(一)实践背景

1、教育转向学习,终身教育转向终身学习。

2、学校教育从以教师教学为主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主,从“学会”为主转向 “会学”为主,从学生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师讲生听转向师生互动学习,从单纯学知转向学会信息选择、收集、分析、加工、整理、应用、创造。

3、学生集体授课学习转向学生个体即时学习(包括网络学习),转向在参与和期望过程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从个体学习需要转向团体、组织、机构乃至社会学习需要。

(二)理论背景

1、学习的意义

(1)学习是与认识对象对话(认知性实践); (2)学习是与他人对话 (社会性实践); (3)学习是与自己对话 (存在性实践)。

2、社会建构主义的主张

人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接受影响,通过直接与他人的交互作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强调他人的存在及与他人的交流在个体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二、学习共同体概念

(一)学习共同体的定义

“共同体”是指为了特定目的而聚含在一起的生活群体、组织或团体。

“学习共同体”一词最早见于1995年博耶尔(Ernest L Boyer)《基础学校:学习共同体》的报告。他认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取自社会学的术语。其定义为“一个由学习者及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其中的“交流、对话、差异,分享、合作”等中心概念解构了以“个人、客观知识”为认知方式的学习范式。在理论上为深化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二)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定义

学校中的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和助学者(教师、专家、辅导者和家长)构成的,以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目标——促进成员全面成长,经常在一定的支撑环境中共同学习,分享各种教育资源。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相互对话、交流,进行人际沟通,分享被此情感、体验和观念,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在共同活动中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形成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学习集体。学习共同体与传统教学班的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三)对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分析

1、对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学分析。学习共同体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形式的基层学习组织,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形式而加以编制的。其特性有: (1)组织目的性。它以完成共同教学任务为目的。 (2)组织系统性。组织的要素必须构成一定的结构层次。

(3)组织适应性。组织的适应性集中表现为三性:一是组活动的平衡性,权力分配和责任分工平衡。二是组织活动的协调性,经常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组织成为有序状态。三是组织活动的程序性,平时活动形成一定的格式,处理偶发事件积累起特定的反应方式。

2、对学习共同体的班级社会学分析。学习共同体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社会群体,是一个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自在之物”。现代社会的要求决定着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目标、课程、活动、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结构。

3、对学习共同体的教育学分析。学习共同体是属于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和规律运行的“为我之物”,但又蕴涵着由“对象”转化为主体的可能性,教师必须引导其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

4、对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社会心理学分析。学习共同体不仅是班级授课制的基层教育组织,而且是与社会文化相贯通,以学生亚文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群体,以教学活动方式为主要特征的共同活动的主体,以直接交往为特征的人际关系系统。它是从“自在之物”(客观存在的社会群体),通过“为我之物”(按教育目的建立的教育客体)的中介发展而成的“自为之物”(自我教育的主体)。

(四)学习共同体的本质特征

1、行为主体性。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体系,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

2、系统开放性。它包含在社会关系的整个体系之中,具有鲜明的社会倾向性,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对其必须顺应宏观社会的历史变革,作开放、动态、宏观的研究。

3、成员组织性。它具有高度的组织性,是组织起来的,拥有集体机构,以责任依从关系和情谊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个人有目的的综合体。

4、目标整体性。它必须对成员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以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终极目标。

5、活动整合一致性。共同活动由共同目标导向,强调分工与合作,动作相互协调,做到高度的合作性与自主性的统一。

(五)学习共同体具有的两种基本功能

1、社会强化:建立学习共同体是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需要的重要途径。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

2、信息交流:学习者与辅导者进行交流,同时又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在沟通交流中,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而这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

(六)学习共同体的三个基本特性

日本佐滕学等学者认为学习共同体有三个基本特性: (1)公共性:共同体有共同学习的理念。 (2)民主性:保障每个学生的利益。

(3)卓越性:教师、学生和家长都主动追求卓越。

日本佐滕学认为21世纪学校应为“学习共同体”,认为“学桉校是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场所,是教师作为专家相互学习的场所,是家长和市民参与教育,并进行学习的场所。”

三、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一)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指导性理论

1、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个体心理活动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受其他人或群体的影响,个体的心理活动也影响社会中的其他人或群体。

2、群体动力学理论。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个体之间的互动(交往和相互作用)过程。人际交往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合作与竞争。群体动力来自于群体的一致性。

3、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理论。集体本身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可使个体产生不同于处在单独环境中的行为。教育中要使集体显示动态的教育力量。搞好自我教育需要提高学生对于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实际参与程度和实际体验程度。

4、活动教育理论。活动促进发展,教育要活动化。为此要选择和加工教育内容、提供组织化条件、提供活动方法和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

5、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要素构成,其中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协作与会话是意义建构的具体过程,意义建构则是建构主义学习的目的。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以主动地建构意义。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与被灌输者。建构主义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发挥学生的至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合作学习(开展讨论和交流),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主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已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

6、现代课程理论。课程内容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课程实施要强调创造和解释课程事件,促进学生人际互动和情知互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积极开发和利用优质课程资源,包括运用声像教材和实际教育情境等。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的主要指标

1、有方向正确而又具有参照性的共同目标。成员增强目标意识。共同目标既切合社会要求,又切合本课时和本班学生实际,且具体明确,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因,引导教学全过程。

2、有开放而又有序的组织机构。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使其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其中小组建构有利于共同活动的开展及目标的达成,成为班级教学管理的中介转换机构。

3、有既严肃又宽松的并为师生遵循的共同行为规范。共同行为规范明确、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内化为师生的心理需要,师生执行的主体性水平较高。

4、有促进共同体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共同学习活动。师生一起确认共同学习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有利于提高人际交往和合作的频率,主导内容积极化,提高群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高活动的质量。共同活动体现教师指导有方(在一堂课的准备、实施和反馈的各个阶段都能启发学生有效活动)、目的一致性、自我组织性、动作协调性和生成期望的人际关系等特征。

5、有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其综合评价指标为团结性和凝聚度。具体反映在共同目标、规范及价值标准对成员具有参照性;成员对共同活动的价值认识一致;成员在群体中能从社会化和个性化两方面作出正确的自决行动;成员固守在共同体内,有强烈的归属感,个人与集体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表现为责任依从关系与情谊性关系的和谐统一。

(三)构建学习共同体的途径

1、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1)从用功学习转向认知学习

用功学习转向认知学习有三个层次:由传统的“座学”(死记硬背教科书内容)转向以活动(实践)为媒体的认知学习;由传统的 “个人主义用功学习 ”转向与他人对话交流的“共同学习”;由背诵、积累式的“用功学习”转向发表与共享的认知学习。即在教室内实现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共享性和反思性的认知学习过程。 (2)从个体认知转向共同认知

从个体学习转向共同学习,从个体认知转向共同认知,“共同学习”是从“建立倾听关系”出发,通过组织对话性交流而实现的。

2、确定促进师生共同进学的发展指标

(1)学生的发展指标内容:构建学习共同体要关注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他们“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同时增强他们的群体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和交往、协作、竞争等具有极强再生功能的能力。

(2)教师的发展指标内容:构建学习共同体要关注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专业态度朝着合乎时代要求的方向转变,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师生共同发展的具体指标有待作进一步的细化。

3、建设学习支撑环境

建设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支撑环境——形成经常进行相互对话、沟通、交流的学习机制。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助学者、助学者与助学者之间通过对话、交流和沟通形式来学习,通过赞扬或批评来强化学习动机,通过相互支持和帮助来认识与解决问题,实现共同进步。

4、开展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评价 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评价主要是助学者对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意义协商、身份形成三方面的评价:

(1)学习者建构知识的正确性、建构过程的特点及建构的优势和障碍的评价。

(2)学习者的意义协商程度的评价。学习者和助学者在意义建构过程进行协商,达成一致的程度。

(3)学习者身份形成的评价。学习者身份的形成、变化和发展:正式与非正式参与;新手与熟手等身份的变化。

《活动方案(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