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3-17 00:46:18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8785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实践报告》。

第一篇:社会实践报告

今天我访问了以为主要生产圈椅的小老板,从他的口中我得到了现在圈椅的销售情况。销售数量基本处于下降状态。

老板说:“我干这一行已经好几十年了,现在是越来越不行了,现在的人们都坐沙发了,买的人已经很少了。以前我雇着四人做,现在还只有一人做了,而且还压着200多对没卖出去呢。”听他说,现在买圈椅的基本是近处的人买,都知道他快不做了,就买一对放在家里留着做个念想,其实买来真正坐的人很少。还有一小部分的是从外地的来的,他们买来主要是放在酒店,再加上一个小桌,组成独特的一桌。

我觉得他们销售的数量少应该是宣传力度不够,如果能够得到有力的宣传,我想他们的前景会更好。但是在农村,他们没有资金搞宣传,因此就封闭在了狭小的空间内。

第二篇:社会实践报告

转眼他就要开学了,我也结束了家教生活。他的学习态度比以前端正了许多,学习也知道使劲了,以前的疑难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这就是我家教的效果。他的父母很感激我这段时间对他的帮助。

家教生活让我想起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很多感触。我认为,城市与农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生长在这两个世界的人们,在某些方面会有不同的表现。农村的孩子都要到地里去帮父母干些粗重的.农活儿,他们能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深刻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因此,他们不会懒惰。相反,会更加勤劳地工作和学习,为的是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然而,城市家庭一般生活很优裕。上学放学有人接送,提出的种种要求都会得到满足,甚至连自己的房间都会有人整理打扫。生活如此安逸,就很容易养成懒惰的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很有必要。城市孩子缺少像农村孩子那样多的吃苦机会,我认为这是一种遗憾。

第三篇:社会实践报告

我是大学生,所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我选择了教书,我就得行动了,于是我开始招生,并且找教室,找教材课本等等,做一些准备工作。今天天气特别好,但是很热,我很是生气,没事找什么事干嘛,纯粹是找罪受!啊,我快疯了啦!什么破天气,我抱怨着,突然旁边有位大叔经过,说:“加油啊!干什么都不容易啊,吃这点苦算什么啊1 听了这话,我又开始行动了,但是皇天不负苦心人,这还是有成果滴!

第四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00字

就在今天下午,我们开展了学雷锋做好事的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参加,有的同学带来了笤帚,有的同学带来了抹布。

一到下午同学们,便穿着整齐的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去打扫卫生。

到了那里,同学们便立刻劳动起来,同学们有的扫地,有的拾废纸,还有的同学在擦墙。我也拿了一把扫帚开始扫地,在赵家良的配合下,大堆大堆的垃圾被我们打扫干净。在活动中,要问谁干的最好。那肯定是我们班的杨泽。你看他,拿着抹布在已经很久没有擦的墙上擦来擦去。别的同学都已经停下来休息了,可他仍居在那里劳动着。这几天,天格外热,他已是满头大汗。可它还在擦,擦完了这边擦那边。在全班同学的辛勤劳动下。强终于亮了起来。在一旁劳动的我本以为他干完了自己的任务就休息了。可他没有。他又开始帮着我们扫地。由于没有扫帚,他就只好用手捡拾纸片。他捡拾纸片非常认真,他捡拾的地方干净的都发现不了一片纸片。

第五篇:社会实践报告

我虽然不是教师,但是在补课期间和学生的关系还是得搞好,师生关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标准。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互动关系,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合作关系。教师教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提升了一个知识境界、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感情。同理,学生对教师也有帮助和支持,教师的教学成绩和教学水准得到学生的认可,在学生毕业的成绩里面得到了证明。通过学生进而可以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肯定。教师通过爱的暖流开启了学生的心扉。学生

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再次是严肃认真、公平、合理、一丝不苟地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特别是学生的错误问题。要使学生活泼健康成长,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做法上把好情与严的关系。所以我要加油!

第六篇: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参观西柏坡有感

李元龙

学号:200728006812006 专业:物理海洋

最近,新华社播发了2004年12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做出明确规定,并确定了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一个“红色景点”,就是一页辉煌历史。 当前,红色旅游正以星火之势燃遍祖国大地,成千上万的观众纷纷涌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柏坡纪念馆从挖掘内涵、展陈方式到表现手段,都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让红色旅游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西柏坡纪念馆,邓小平同志为其题写馆名。“电报廊”长达56米,在两侧的大理石上雕刻了37份毛泽东和军委发的电报手迹。当人们从长廊中漫步时,耳旁回响着“嘟嘟嘟”的电报声,仿佛置身于当年党中央指挥千军万马的情景……据馆长赵贵世介绍,当年在西柏坡,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都睡在四条腿长板凳支起的木板上,上面铺的是普通的绿军装、土布单。在中共中央旧址,还有毛泽东提过的小马灯、坐过的小马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人使用过的简易办公用品。

看到了这样的报道,我对西柏坡也产生了一种向往和憧憬,今年春季,咱们组织了我们这一级的80名同学前往西柏坡参观。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据史书记载,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将“卜”改为“坡”,又因与“东柏卜”村相对而居,遂改名为“西柏坡村”。西柏坡被选为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不仅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而且有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革命基础和政治优势。这个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水土肥美。她位于平山县中部,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西柏坡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这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平山县革命发动较早,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到1946年,全县党支部为608个,共产党员由1931年的60人发展到19535人,人民群众听党的话,群众基础较好。自抗日战争以来,平山县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根据地所环抱。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第四军分区和第二军分区领导机关所在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等首脑机关也曾在这里居住长达三年半之久。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的模范县,西柏坡是个模范村。西柏坡1937年冬建党,到1948年时已有党员40名,分布在33户,占全村人数的12.3%,占全村户数的33%。西柏坡村一带村庄稠密,相距多在1-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滩地肥美,地宽粮丰,稻麦两熟。对于西柏坡一带以及平山县的经济条件,聂荣臻元帅曾这样说过:“平山县可称得上是我们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较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利于保障军民的经济供给,为党中央驻地提供物质基础。

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经济,坚实的群众基础,相距适中的村落分布,遂使西柏坡成 1 为中央工委驻地的最佳选择。西柏坡一带村庄很多,为什么偏偏选中西柏坡作为中央工委的驻地呢?朱德总司令的秘书潘开文当时实地参加了考察和选择,他回忆说:“我们当时是这样考虑的:一是村子要适当集中,将来后委一些机关要来,能放得下(至于中央、毛主席来不来,谁也没说,我们更不知道,并且那应该是以后的事);二是交通要便利,便于和各解放区的联系;三是安全问题。尽管洪子店、郭苏、夹峪等村子很大,但目标也大,人多不便于保密。西柏坡村子较小,后边有个小山好防空,并且离周围村有一段距离(1公里左右),便于保密;四是住宿条件。西柏坡当时许多房子被鬼子烧了,但基础很好,便于建设,将来住在一起比较集中,方便工作。”由此看来,西柏坡的被选中如同历史上每个革命大本营的选择一样,既要着眼于眼前的战争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将来事业的发展需要。西柏坡具备了这样的条件,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使命,就落实到她的肩上。

经过紧张的筹备, 1947年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当然,为了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中央工委当时对外称“工校”和“劳大”。刘少奇任校长,朱德为董事,分别称胡校长(胡服,刘少奇化名)、朱校董。

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之后,帮助晋察冀野战军打了四次规模较大的胜仗,歼敌6.2万余人。其中解放石家庄战役尤为著名。1947年10月31日,朱德参加了晋察冀野战军区司令部召开的旅以上干部会议,与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等共同拟定了攻打石家庄的战略部署。11月1日,又致电聂荣臻、肖克,要求晋察冀军区必须充分准备好人员的补充。8月6日至12日,在朱德总司令的周密布置下,晋察冀野战军歼敌2.4万余人,胜利解放了石家庄。在总结作战经验教训时,朱总司令欣然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尽灭全师收重镇,不叫胡马返秦关。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随着战争形势的迅速转变,1949年1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了《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决议。决议指出:1949和1950年将是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胜利的两年。决议还指出,“北平解放后,必须召集第七届第二次中央全体会议”,及“召集没有反动派代表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组成中央人民政府”等。

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西柏坡胜利召开。

会场设在中央大院中央机关自己盖的职工食堂,南半部为会场,北半部为服务处,会场正面悬挂着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和党旗。整个会场整洁、朴素而庄严。周恩来和任弼时还亲自检查了会场的布置情况。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34人,候补人员19人,列席人员12人。毛泽东主席主持了会议并作了题为《一中全会以来的形势和任务》的重要报告。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取得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规定了党在全国解放以后,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英明地指出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对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解放,以及保证中国革命实现伟大的战略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必要而充分的准备。

党中央在西柏坡仅仅住了十个月的时间,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却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迎来了如旭日东升的新中国。西柏坡也因此像井冈山、瑞金、延安一样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全国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西柏坡时期,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包括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思想,特别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的思想,以及从国情出发,走中 2 国式的建设道路,通过建设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都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我们党,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这就是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严守纪律,团结一致;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为民创业;艰苦奋斗,不断革命为主要内涵的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这一精神的主题。“两个务必”的核心是鞭策共产党人面向未来,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两个务必”:成功实现新的历史转折的强大思想武器

1949年初,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两大阶段的战略决战已近尾声,中国革命面临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一次历史性转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进行着清醒的思索:中国共产党人能否避免重蹈“其亡也忽”的历史覆辙?深谙中国国情的毛泽东同志预见到:“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如果任其泛滥,我们队伍中的某些人就可能被“不拿枪的敌人”所征服,“其亡也忽”就可能成为现实。在毛泽东同志看来,夺取全国胜利,只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更伟大,更艰苦。为此,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敲响“两个务必”的警钟。在离开西柏坡前夕和进驻北平途中,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我们是„进京赶考‟”,发誓“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毫无疑问,“两个务必”是中国革命第一次历史性转折的产物,它集中反映了时代的要求,科学地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三年后处决刘青山、张子善的枪声,再次向国人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务必”的坚强决心,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取得建国初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三十年后,中国革命的第二次历史性转折又在中国大地上发生。如果说第一次历史性转折的中心任务是巩固革命胜利成果,走向社会主义;那么,第二次历史性转折的中心任务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较之第一次历史转折,第二次历史转折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环境更加复杂,挑战和考验更加严峻。其一,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且极不平衡的大国里,要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其艰巨性、复杂性是空前的。其二,为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和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必将引起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剧烈变动,使社会矛盾日趋复杂,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其三,面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敌对势力也正以“西化”、“分化”的各种手段干扰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防范“西化”、“分化”,将长期成为党必须面对的艰巨课题。显然,历史条件虽然变化了,但西柏坡精神并没有过时。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主席为我们树立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1989年邓小平同志又一次号召全党坚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西柏坡挥笔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3年江泽民同志又提出全党必须继承、发扬、深化和发展“两个务必”的“64字创业精神”。可见,“两个务必”是我们党实现新的历史转折,完成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任务,经受执政 3 考验和国际斗争挑战,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两个务必”: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精神柱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到政治、科技、教育乃至社会各个领域,正成为改变中国面貌的第二次革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格局。改革开放十七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与坚持“两个务必”分不开的。

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我们就能做到:其一,以正确态度对待成就与挫折。我们没有理由为所取得的成就而骄傲自满,因为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与需要完成的宏伟目标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我们也没有理由为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而悲观失望,因为完成如此艰巨的事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和十分正常的:任何骄傲自满和悲观失望的情绪都将延误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应当在成就与进步面前谦虚谨慎,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乐观自信,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稳步扎实地将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其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新情况、新问题。伴随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无数前所未有、难以预测的新情况、新问题必然纷至沓来,需要我们认识和解决;许多新课题、新领域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党的各级干部只有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能虚心学习各种新知识,努力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尽量减少因意气用事、盲目决策而导致的失误。其三,以正确的态度实行对外开放。我们既要虚心学习国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又要克服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倾向,避免因盲目引进、决策失误引起我国政治经济利益的重大损失,警惕国外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袭;既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人民和有关人士的友好合作关系,又要时刻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权益,保持中华民族的尊严、气节和风貌。

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就能做到:其一,胆子大,步子稳。胆子大,就是克服僵化保守、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试验、敢为人先、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在探索创新中走出社会主义新路;步子稳,就是充分认识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复杂性,通过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制定各项重大决策,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对的坚持,不对的赶快改”。其二,永远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本色。当前,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还没有彻底改变,人民生活水平还较低,7000万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即使将来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富裕了,社会财富丰富了,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丢弃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本色。其三,永远保持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就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厦只能靠全国人民一砖一瓦建成,只能依靠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埋头苦干、不畏艰险、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来实现。如果我们贪图享乐安逸,懒于探索创造,现代化只能是可望不可即的的海市蜃楼。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没有不走向衰落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将永远是中华民族不断进取,攀登人类文明高峰的精神柱石。

“两个务必”:党经受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的理性长城

在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党员和干部牢记“两个务必”,不仅经受了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而且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信赖。今天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凝聚力、号召力,是党70多年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求解放,领导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对此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取决于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和拥护,而这又取决于全体共产党员先 4 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党的干部正确使用人民授予的权利,勤政廉洁。所以,各级党组织要关心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解决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制定和贯彻执行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和愿望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每一个党员都应从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腐败和官僚主义的危害,增强彻底消除腐败现象和官僚主义作风的紧迫感,采取坚强有力的措施,将反腐败斗争卓有成效地进行下去。锦州人民十里相送张鸣岐,焦裕禄30多年来活在人民心中,孔繁森的事迹从阿里高原传遍全国,在亿万人民心中引起震撼,正说明人民群众对端正党风,继续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作风的强烈呼唤和渴望。

坚持“两个务必”,有助于我们提高执政能力。首先,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只要以谦虚的态度,认真研究我党自身现状及肩负的任务、所处的国内外环境、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认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和管理技能,探索未知领域,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谦虚的态度深入群众,学习和总结人民群众创造和探索的新经验,集中全体人民智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可以避免因脱离实际而导致执政过程中的种种失误,以高超的领导艺术慎重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协调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在内的各种复杂关系,努力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其次,坚持“两个务必”,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就可以提高党员和群众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免疫力,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实现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全国人民的大团结。而最重要的是,坚持“两个务必”,就能够激励鞭策全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根本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最终以强大的、统一的社会主义中国崛起,使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彻底化作泡影。总之,坚持“两个务必”,强化执政意识,我们就能像安泰那样从人民群众这个广袤无垠的大地母亲身上汲取无穷无尽的力量,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就不会动摇。

“两个务必”:走向新世纪的党魂、民魂

20世纪将要过去,21世纪即将悄然来临。站在世纪相接的交点,展望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任务将更加艰巨,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将更加复杂,遇到的挑战将更加严峻。这对跨世纪一代特别是青年党员和青年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作风、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须臾不可丢弃的优良作风也同样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继承发扬下去,从总体上看,当今跨世纪一代特别是青年党员和青年领导干部,与前辈相比,具有文化素质高、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改革创新意识强、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能力强等优势。但是,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他们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由于生活在和平环境里,他们缺乏新旧社会纵向体验和严酷阶级斗争的磨练,缺乏对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极端重要性、必要性的切身体验,不容易了解建立一个美好社会需要经过怎样的艰苦奋斗;由于生活较为优裕,缺乏艰苦生活的磨难,他们也因而缺乏对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的极端重要性、必要性的深刻体验。显然,跨世纪一代特别是青年党员和青年领导干部在政治素质、思想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因此,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使“两个务必”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两个务必”,不仅应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保持的优良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远拥有的党的党魂,而且应当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永远保持的优秀品质,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之魂。

征程伴坎坷,创业艰难多,要知胜利路。

西柏坡——红色旅游的胜地!

西柏坡——爱国主义教育的圣地。

《社会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