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暑假刚开始没多久,我便随几个同学一起开始了社会实践的旅途。这次的社会实践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我的收获却非常的多,不仅仅是在知识上的收获,更多的是我看到了关于中国食品安全的希望。
这次我们的实践地点是香猪果园农场,目的是了解有机农产品的发展前景及当前形势。当我们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这个期待已久的农场时,第一个感觉就是失望,至少我是这么感觉的,因为它没有一个像样的大门,里面杂草丛生,农作物种植得杂乱无章。与印象中果实累累,鸡鸭成群,布局整齐的农庄差距明显。走到一个屋舍,我们见到了农场的工作人员,从她那得知农场主需要到次日中午才能赶过来。没办法,我们只能将调查工作推到明天。随后我们就在附近转了转。在农场转了一阵子后,便开始吃晚饭了,其实就是一个菜—豇豆,无它!此时我心里就是一个感受—失落!一天50元换来的就是一盘素菜,实打实的花钱买罪受。虽然孟阳一直提醒我这是有机食品,但我心里仍然很不甘心。渐渐的,我对这个农场失望,不屑,甚至鄙视。
一大早我就被鸡鸣声吵醒,洗漱过后我拿着相机到外面转了转,过了半个小时其他组员也起来了,我们吃完跟昨天晚餐没两样的早餐后,到农场周围转了转,清晨的郊野真是让人感觉舒服,依稀的蝉鸣,湿润清新的空气,挂着露珠的花花草草,让人心无杂念。远离尘世喧嚣的感觉真好。一路上跟组员唠着嗑,心想就要见到农场主了,真想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可能是昨天没休息好的原因,今天感觉浑身无力,散完步,一躺在床上就睡了过去,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高高瘦瘦的人把我叫醒了,原来他就是农场主,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我跟着他来到遮荫棚与其他组员汇合了,于是我们在这里开始了对他的采访。
据了解,这个农场是2001年开的,已经近10年了,里面的所有蔬菜都是非转基因品种,在生长过程中不施化肥,不撒农药,是完完全全的天然食品,相对的,没施化肥,这些蔬菜的生长周期较那些批量生产的蔬菜长,所以产量也非常有限,成本也很高,售价不菲。对于草根百姓来说,这种天价蔬菜是他们不能承受的。所以一开始这个农场的产品就是面向高端人群的。对于农场作物的奇怪布局,农场主解释说,这是为了遵循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因为批量化的大生产本身就是有悖于自然客观规律的,所以一旦发生虫灾,农作物基本上都会毁于一旦。而农场多种作物搭配种植,遵循了大自然的法则,一片地物种丰富,害虫与其天敌相互制衡,作物在这种动态平衡中得以生存。这是一种高度稳定并且环境友好的种植方式。
引用农场主的一句话:蔬菜种植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为。需要补充的是,农场主是一个太极拳师,对道家思想有一定研究,以中国古代哲学作为思想支柱也是他能成功管理这个农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渐渐的,我对农场有了好感,也对农场主产生了一分崇敬。 在接下来的农场产品的市场前景调查中,农场主有喜亦有忧,农场的销售方式为会员制,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没有中间商,所以销售完全做到了一分钱一分货。同时也与客户建立了更好的信任关系,回头率很高,客户有增无减。
可是当前面临的问题是销售范围太窄了,以至很多人从未听说过有机农场这个概念。而对于中下层百姓,要享受这种绿色食品简直就是奢望。所以现在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减少成本,扩大销售范围。农场主说,他们正在把生产理念宣传给当地农民,尽量增加产量,满足市场需求,从而降低成本,让更多人吃到放心的绿色蔬菜。
不过总的来说,在国内这个食品安全岌岌可危,到处充满着食品添加剂,商贩泯灭良心为了牟利置法律不顾生产黑心食品的大环境下,人们都渴望吃到放心健康的食品,有机食品市场巨大,农产前景很好。如果有机农场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很可能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希望。
此时此刻,我竟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感觉收获很多,绝对不虚此行。
采访结束后,我们采了很多小番茄吃,番茄口感很好,颜色虽然不及市场上的鲜艳,但是味道却更浓郁。这大概就市场上的蔬菜是无污染食品的差距吧。
在午餐中,我们跟吃到了用野草喂的香猪,还有各种蔬菜,味道甚是美味。同桌的还有农场主的一些客户,从谈话来看应该是老客户了,他们聊得很投机。
午餐结束后,休息了一阵子,为了不妨碍农场主与客户交流,我们准备离开,农场主执意要送我们去地铁站,我们欣然答应,在车上我们闲聊着,在聊天过程中,渐渐觉得农场主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有恒心,而且对自己的未来胜券在握,我很欣赏他这一点。
到目的地后,我们相互告别了。 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车,我真心祝愿他能够成功实现理想。
此次实践,收获真的很多,除了学到了许多经营方法,农业知识等等,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以及今后的处事方式。这些东西远不是区区50元能换来的。而这些东西对我今后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不是能够简单估计的。在此我已有限的文字进行记录,以表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重视。
第二篇:六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 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
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
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
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
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
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5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
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
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现状五: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
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现状六:“国有民办”教育举步维艰,学生家长选择处于两难
笔者所处的滨城区堡集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
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最优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
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
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查,笔者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万元的不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面对两种性质的学校,面对两种相差悬殊的教育质量,面对掌上明珠的儿女和捉襟见肘的家庭境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处于两难境地。
那就是,如果读免费的公办学校,家长将无经济负担,但由于本乡镇最优质的师资被强行抽调到“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读“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孩子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但家长要却付出具大的牺牲。
这种两难境地,正是目前农村教育的困境。随着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中考制度的改革,象笔者家乡这样的“民办” 学校面临的冲击和生存的风险与日俱增。
现状七: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死灰复燃
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主要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进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淡薄,追逐个人名利、动辄跳槽厌教的现象时有发生。
教师厌教的表现不仅不利于良好校风的建立,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厌学之风的重要诱因之一。家长们认为孩子升学无望,纷纷通过各种关系把孩子转到区直学校就读,家庭条件较差的便索性让孩子辍学。
五、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
根据调查的情况,笔者建议,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应当采取以下策略:
对策一: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农村中小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对策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师,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尤其师资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
对策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由于受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曾经风靡一时的推行所谓的“末位淘汰”机制,广大农村教师因担心自己本就来之不易的“铁饭碗”砸在质量上、丢在“末位”上,不惜起早贪黑长时间同学生泡在一起,致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学生由此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
有的教师生怕下岗,便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长期自主加压,延长工作时间,更有甚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据调查,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由于担心教学质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岁左右中年教师最为突出。
此外,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半边户”(夫妻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个人收入有限,他们往往身心俱疲。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对策四: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和谐发展。
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发育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学业基础,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
抓紧这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正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致使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一时无所适从。
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有机结合传统美德,把握新时代特点,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
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环境,为培育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策五:深化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国家要着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对策六:针对我镇“国有民办”实验学校举债办学、举步维艰,而且对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冲击较大,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状况,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在充分征求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依法进行收购,恢复公办学校的名分,并且将优质的师资资源与另外几所义务教育中小学进行平衡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分期偿还建校债务,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促进我镇义务教育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进程。
对策七:针对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死灰复燃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
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一盘棋工程,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六、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而且对改革发展家乡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粗浅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还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顽强拼搏的信心和毅力,为日后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可以说,受益匪浅。在此,真诚感谢学院团委给予我这次难得的接受锻炼教育的机会,真诚感谢家乡父老给予的配合支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珍惜火热的青春年华,珍惜书声琅琅的大学时光,在学院党委和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恩师谆谆教诲和学友的相互勉励下,发奋苦学,顽强拼搏,待学有所成,为创建和谐社会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第三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时期,肩负成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为了加强对自身的思想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我们特地参与了学院要求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前往敬老院开展关于杭州敬老院情况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我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栖息之所。但通过这次的调研,我改变了总结的看法。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主动走进了敬老院。
他们有的以前是教师、工程师、干部,也有艺术工作者。选择敬老院,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而且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更能让他们感到夕阳无限好。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走了好些敬老院,感悟很多!这些经过了岁月沧桑的老人们,毫无疑问,面临着工作能力丧失、自理能力下降、精神生活贫乏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成为了弱势群体。从一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中,也可以瞥见其文明程度。
一个健全的社会,该为一切成员提供健全的空间,提供维护。作为当代大学生,传达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人文关怀的理念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本着“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的活动主题,了解敬老院运营的问题及困难,了解敬老院内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心理,并对空巢老人社区进行走访,从而达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是我们实践的主旨。我们通过和护理人员的沟通对老人进行了解,一定程度了解了老人的生存现状和心理情况,还和老人进行沟通了解一些他们的具体情况,并对负责人进行采访以便对敬老院的情况有个整体了解。知道了老人老年人进敬老院的原因:
1、子女方面:无法照顾老人,请保姆不放心
2、老人自己:
(1)不想给子女增加压力。
(2)不喜欢做家务。
(3)现有居住条件差。
(4)孤单寂寞。
(5)家里无医疗设施和无紧急医疗措施。
(6)不喜欢与子女同住(7)餐饮(8)养老院管理规范。
(7)五保户老人。
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
(1)、个别老人缺乏精神动力和生活积极性,精神状态不佳,过一天算一天,生活没目标没追求;
(2)、院内没有可供老人娱乐的活动和设施,部分老人感到精神空虚;
(3)、少数老人认为在院里生活接受政府的救助,感觉自己是受人可怜和同情的对象,虽对政府有很大的感恩,但心里存在一种压抑之情,心理上有很大矛盾;
(4)、部分老人之间关系不够融洽,个别老人之间会经常吵架甚至打架,破坏了院内老人的和谐氛围;
(5)、个别老人对敬老院没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希望回家居住。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其实老人们在敬老院的生活还是差不多的,老人一般都是5点多起床,然后敬老院也差不多都是7:00左右吃早饭,差不多都是吃稀饭,中午晚上一般都是一荤一素,开饭时间也都差不多,老人们一般睡的也比较早,一般晚上8:00就睡觉了,白天老人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看电视,看看报纸,打打牌,打打麻将,互相聊聊天,偶尔社区会搞搞活动参与参与。总体来说老人们的生活条件还是差不多的。这次的调研活动很好的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一方面培养当代大学生关心他人,敬老爱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报答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将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继续更好的传承下来!
调查活动结束后,通过深入了解老人们的生活,与老人们对话。我们收获最大的是与老人们的心。虽然他们面对坎坷的人生总是一笑而过,但从他们的言语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他们的艰辛,一路走来有着太多的悲欢离合,有着太多的辛酸,是啊,他们已经很累了,他们需要休息,老人们其实不需要多么丰富的物质生活,他们最需要的是晚辈对他们的孝敬,是社会对他们的关心。我们现在追求的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人的和谐。老人,特别是敬老院的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们,作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社会应该有责任承当孝敬那些老人的义务,使他们有一个温馨祥和的晚年。那些老人的微笑就是和谐,那些老人的幸福就是和谐!更作为大学生,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关注并最大限度地帮助老人们!
本次调查让我们看到了杭州市在对待孤寡老人和社会福利这两个方面做出的措施还是很不错的,如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态度,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等等许多方面都做的相当不错,这代表着我国在面对现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方面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但是调查结束后,我在网上寻查资料时又发现了一些对敬老院一些不好的反映,说明虽然杭州在这个方面做的不错,但是仍有不足的地方。希望以后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在对待“我国老年人现状”的这个社会问题上能更加关心并及早作出对此方面的相应措施,搞好老年人医疗保健事业,并在社会上广泛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发扬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使老年人生活过得更加丰富精彩!
有时候我在想,当我年老之后,若腿脚还灵活,或许对家人对社会还是有些价值;若腿脚不便了,那将如何呢?假如我是一个作家,或是一个科学家之类的有思想、有丰富科学知识的人,那么即使我腿脚不便了,但思想还在,科学知识没丢,也还能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倘若连思想、科学知识也不在了呢?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不应该去想,因为如此一想,人老了,腿脚不便了,思想含糊了,仿佛就成了社会的负担,就会拖累社会。
如此的话,人老了岂不就成了罪过了。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能逃得过呢?每个人都会老,但老了也不应该被社会遗弃。老人们在年轻的时候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或大或小,可能仅仅是养育自己的子女,但无论如何,他们付出了。虽然他们不求回报,但作为子女,我们决不能忘了他们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孝敬他们,让他们幸福快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朝历代都有这方面的楷模,如《二十四孝》里孝感动天的虞舜,卧冰求鲤的王祥,尝粪忧心的庚黔娄等。其实作父母的,他们并没有什么大的希望、高的要求,也不在乎什么金山银山,他们只希望儿女生活美满,能常伴在他们左右,一家人有说有笑,和和睦睦的,这样,他们就满足了。
敬老院的老人们虽然没有儿女,但社会没有抛弃他们,而是给与了他们极大的关怀。他们没有家庭,幸福指数也许会低一点,但他们应该觉得满足了,因为在他们的背后,是殷勤的工作人员,是仁爱的政府,是团结强大的中华民族。如此一来,敬老院的老人们虽然没有儿女,但其实儿女众多,因为所有关心他们的晚辈都是他们的儿女,因为社会把他们当成了父亲母亲!艳阳普照,光载千秋,一个伟大的时代正向我们扑面而来,展望新的时代,共青团将成为青年习文练武的大学校,锤炼自我的大熔炉,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让我们在党的正确指引下,在学校党支部、上级团委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报答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将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继续更好的传承下来!
第四篇: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我不知道大三对我意味着什么?更专注的理论学习或是更加频繁的实践能力培养?我想我的毕业方向是直接面向就业的,但要如何才能在那么激烈的求职浪潮中获得生存,不依靠父母的帮助也能一个人生活,肩上的压力和那种无助感着实是难以言喻的。带着这样一种疑问我假期跑到一个杂货店做了一个月的售货员,也许它的规模比较小,但我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学到的我都能学到的。这一过程有艰辛,有迷惑,但更多的是一种感悟和思考,一种关于自身能力不足的感悟以及对理论知识缺陷的思考,通过跟社会中各种各样的角色零距离接触,从而更加明白自己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行业。
今天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它的政治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中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基于中国广大的人口市场和开放的经济政策,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开始涌入中国。它们一方面带来了更加完善的管理理念和更加高效的科技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人们对人才定义的不断更新,究竟什么才是一个企业合格的,甚至优秀的员工?过硬的专业知识,娴熟的处事技巧,又或者是二者的综合,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而完全是由你所从事的行业或是工作性质决定的。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不同的行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自然不同,一个人把事业做出色的前提是准确的个人定位,这是我在这个假期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你是一个内向的人,那么也许更偏向于制定战略,思考类型的工作,而如果你是外向,好与人交流的性格,那么你可以尝试一下有关销售、推销之类的工作。
工作体验
我是在工厂附近的一家小杂货店打的工,老板很好,对我很不错,尤其是知道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处处照顾我,并没有过分地要求我如何有效的工作,而只要保证基本工作,像介绍商品,收钱等,工作要求也只要做到对人和善、仔细认真便可。我本来就是一个很喜欢跟陌生人聊天的人,因此做售货员也没有那么难上手,比较挑战一点的就是商品价格难记住,找零钱的时候要求口算能力又快又准。我们店的主要顾客是厂里的员工,包括厂里领导和普通员工,经济收入水平在一千八到五千左右这个区间,另外还有一些顾客就是附近的居民和路过的过路人,主要经营像烟酒糖果这一类,生意还不错,每天收入差不多就几百块左右。本来是不需要店员的,但刚好那段时间老板有些事要忙,于是在工资待遇比较低的前提下才录用我,三天的考核期,在老板的带领下我还是很快地通过了。销售工作,主要就是多讲话,爱讲话,会讲话,说白了就是多迎合人,人高兴了,你的东西质量又都不错,那么买了第一次还会跟你买第二次,小地方做生意经济收入百分之九十都是靠回头客。我们杂货店附近(最远两百米的距离)一共有四家这样的商店,但相比之下,还是我们的生意要稍微好一点,也可能跟老板好客有关系,平时有事没事常有人过来店里聊天,看电视,老板有空了还会跟他们打打牌,一来二去的想必大家都习惯了店里的氛围,我想这也算得上一种营销策略吧!
老实说,一个月就那么几百块钱的工资,包一顿伙食,就现在的物价,要不是为了实际体验一下就业环境,我做的这份工作实在不敢恭维,光维持生活都成问题。我的工作不是特别难,最让我难以接受的就是无聊的问题,有顾客的时候还好,可以跟人聊聊天,但生意一天跟一天是不一样的,没顾客的时候,看电视,看杂志都能让人变得烦躁,加上中午不能睡午觉,实在说得上是一种折磨。还有就是作为一个店员,得时刻保持笑容,无论这人是什么穿着,什么长相,什么样的说话方式,想着倒蛮简单的,可是时间一长,嘴巴都酸了,感觉笑容都有些麻木,甚至笑得打瞌睡,让我不得不对那些柜台小姐的举止礼仪表示真诚的佩服,果然是训练过的。而且我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大学生有一个好的映像,有的人就常常会嘲讽我,类似“大学生也来做这种待遇低的工作,是不是在学校学习不好”的言论,虽然常常想发火,但无论怎么也是替人办事的,多少还是得收敛些,我想一个合格的售货员要做到的远不止这些,应该是无论对方如何刁难,都能让对方心情愉悦,愿意继续在你这儿购买,实在是很考验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灵活机动能力。不仅仅这样,有几次我还碰到过喝酒闹事的,以及用假钱买东西的,当时确实啥也不懂,幸运的是老板出面摆平了,只记得当时整个人懵了,感觉社会没这么复杂,但现实刚好相反,为了利益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都有可能。而且我们老板给我上了很有意义的一堂课是,问题不一定都是坏的,处理好了搞不好能够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一方面是维护形象,一方面是在给自我做宣传,比如有几次店里的袋装食品漏气了,我不知道,顾客拿回来换,当时还以为人是骗吃的,老板看到后二话没说就给人换了,我很不解,问老板要是他是故意想占小便宜的呢?我记得老板的解释是就算他是故意的,我们也要给他换,因为这关系到店里的信誉,而没有了信誉以后别人都不再相信你,自然不愿意跟你买东西了,相反,若是商品真出问题,你积极给他解决了,人会觉得你这个人讲诚信,自然会多支持你的生意。给我的感觉吧,有些事是应该灵活变通的,但有些东西却又是不能变的,而如何在这变与不变之间保持平衡,考验的不仅仅是说话办事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种气度跟眼光!
说实话,老板真是耐心地教会了我不少东西,我虽然是一个售货员,但老板同时让我接触到了购货这一方面的工作,理论上是不需要我参与的,而老板觉得要是真喜欢一个行业多接触一点行业知识会有一定的帮助。我们的商品补给方式有很多种,有送货上门的(算是优惠的一种方式吧),还有就是亲自到店里取货的,偶尔还会有人过来推销产品,给你介绍它的东西多么多么热销。那如何选择呢?老板的答案是,挑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的,赚钱不外乎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收入,很简
单的道理,可实际做起来,完全依赖你对周围市场的信息掌握程度,而且对商品的运输成本以及销售情况必须有一个很好的认知。此外对于刚投入市场的产品,老板采取的对策是先搞实验,不能一次订太多,等销量打开再批量购买,搞生意钱必须是活的,就是如果用在别的地方能保证收益,而且更稳定,更快速,那么决不能冒险。对于那些比较热卖的商品,一般像我们这种杂货店经常会被人狠宰,直接就没有讨价还价能力,我不明白就问老板为什么还要拿过来销售,都没多少利润,老板说顾客都有一个心理,就是去哪家商店一旦习惯了就很难改变了,我们拿来的东西虽然不赚钱,但是人喜欢买,要是你没有,前后折腾几次,人就会被别家商店抢走了。这难道是心理学?没错,学校那些比较悬乎的知识,一到社会上不是没有用,而是都成一些小技巧了,而这些小技巧有时候又成了决定你能不能把生意做好的关键。一直以为做生意不就那么一回事,多讲话,多销售,就赚钱了,才知道中间学问真的很大,忽然觉得不要随随便便就想着开店,有资本了也得考虑清楚再下手,不然有再多钱也只会打水漂。
着眼校园
一个月很快就结束了,要问我值不值,我想远远超过了那几百块钱的工资,至少可以比得上我在学校上三个月的课。重新回到校园生活,还是清一色地按课表上课,做做笔记,吃饭睡觉,偶尔看两本课外书,虽然很枯燥,但逐渐还是明白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也不大敢怠慢,尤其是一些关于对社会和人群分析的细节和方法。这些东西都是别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概括性和理论性自然不用说,然而把一些琐碎的东西剔除了,恰恰这一部分是需要在实际社会生产活动中找回来的,当然也没必要统统在书上罗列出来,因为理论总是给人一个基本原则,剩下的细节需要人去琢磨和掌握。回来以后还有一个发现是,对那些原来不屑一顾的产品价格变化曲线,人均收入变化曲线,国民生产总值变化曲线等等不再感到乏味,因为正是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东西共同构成了就业环境分析的一个主要信息。以上的种种,致使我得出了,自认为是走出迷茫的一个想法,就是如果你对自己的性格和就业环境有一定的分析,那么趁早做出你的选择,确定自己的方向,尤其是一个大三的学生,不要再人云亦云,不是大家都考证你也跟着考,只考那些对你就业有帮助的证,节省下来的时间要么用来开阔视野,要么就是参加社会实践,去深化你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心理素质。
临近文末,谈谈此次社会实践的感想,不得不抱怨我们的教育体制,也许一切问题都是教育体制问题的态度略显狭隘,但中国各大高校扩招,无法保证学生质量,这是事实,而我们能做的是如何在这个大环境下求得生存,进而才有资格谈什么实现理想之类的话题。像各大院校的什么特色专业之类,包括北大清华这些名校,为什么会给学生安排许多相关不相关的课程,说白了也不过是学校为了给学生的就业加个砝码,给学生指的一个大体方向,说到底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个学生应该根据个人情况有选择地偏向,我们不需要各方面指标都一般的学生,而需要某一方面拔尖的专业人才,因为你不用做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你要优秀,你需要有你华丽的人生,同时,不自量力地说一句这也是中国眼下需要的!
一句话总结
自我感觉,无论什么事,开始总是很难,但只要你敢于尝试,敢于反思,敢于总结,用心了,你该得到的成功也好,成长也好,总会得到!
第五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一、调查目的
受浙江知识产权局委托,赴公司进行专利问卷调研,了解企业或个人对于专利的申请、运用和保护的情况,鉴于此作为国家专利政策的实施方向。
二、调查对象
宁波市慈溪市指定被调研企业及个人
三、调查方式
携专利问卷前往指定的不同企业找到公司的专利负责人做问卷调查并留下其联系方式,盖好公司公章。个人问卷要求填写相关真实信息。
四、调查时间:xx年7月20日――――xx年08月20日
五、调查内容
专利问卷分为a与b卷,分别为企业专利权人信息和专利信息,主要针对公司对于专利的申请、运用和保护的情况。
六、调查结果
问卷完成率在95%左右,成功地完成了老师规定的完成率,靠自己实践奋斗而获得社会经验和锻炼的能力。
七、感想
第一次参加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明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今年的暑假注定不平凡,因为从我们暑期专利调研慈溪小分队接收到指导老师的下发的129份企业以及个人专利调查问卷起,我们的为期一个月的调研任务就开始了。我当选了我们组的组长,负责这项暑期实践项目在慈溪的工作任务。7月18日我从慈溪乘车赶到宁波市区,开始了这艰辛的历程。刚开始几天,我先分配相应的问卷到我们小组成员手中,让他们着手完成自己的任务,介于公平,我根据每人的现实情况分配了问卷,小组总共7个成员(包括我),在一个星期之内每人都接收了任务,至此,我的分配工作结束,期间我还发邮件短信,打电话联系老师,及时通知我们组的问卷分发状况以及其中出现的问卷错误问题。
从问卷下发的第二周起,我开始落实自己的任务。因为我先选择了几家附近的几个镇的企业,所以我骑车去做了调查。一周后,我乘公车又去了较远的几家公司和个人住址。期间碰到不少的冷漠拒绝,但我一次次登门,一次次请求,最终在老师和科技局的帮助下坎坷完成了大半任务。调查中,我要感谢王宇华和廖红老师,她们帮助我解决了很多调查中的难题。我也会在每周三周六询问每位调查成员的调查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向老师汇报工作进度。老师发来的相关文件都认真阅读,具体落实里面补充的要求。在调研期限的最后一周,我们小组分组进行远的镇的调查。当然组队任务的问卷数目是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到参加此次任务的每位组员完成数中。炎热的天气,漫长的道路,不可预料的冷遇,一次次打击着我们组员的信心,磨练着我们的意志。为了确保每份问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我们在当场进行问卷后,回去仍然要根据规则检查几遍。有时一天下来,人晒黑了,又受到冷漠的待遇,在没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行走十几公里就是为了寻找可能已经不存在的公司或个人,疲惫得竟然可以在回家途中的大巴车上美美地打个瞌睡。
以下是我在这近一个月得出的关于实践的结论:
关于钱。对于一个即将或已经走上社会的人,生活的物质来源基本是用钱买的,此次调查是有偿调查,可是你减去你所花的成本,你获得的收入只能说是辛苦费了。相对于钱的微不足道,我却在这个月得到了无法用钱换得的东西。我进一步了解了我们这个小城市的经济运行状况,企业分布情况,经济重心的落脚点,特色产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作为中国小家电城,我们的不足和优势都很凸显。在调查专利这一方面,慈溪的企业有做得好的也有待加强的,我们主要是贴牌生产,创新方面不是很好。虽然有很多企业专利拥有量也不少,但是横向纵向比较,还是存在后劲不足的危险。你在其中真的会发现许多我们平时很难看到的现象,你学到的社会经验才是无价之宝。
关于人际交往。在这次调查中,我有一个人去或者组队去,都碰到了很多钉子。其中,你会发现一开始你就错了。想想自己怎么自我介绍的,怎么面对面地谈话,言行举止的得体,对会对对方留下印象,而且,你遇见的大部分是公司老总,恭敬是必须的,因为毕竟你是在求别人办事。人家很忙,你要学会等待;人家出差,你要联系好时间,即使跑去几趟也是没办法的;人家拒绝,那就得说明一下调查的严肃性,实在不行只能联系老师或者当地科技局了。我们有时在门卫一步就卡住了,我们不光要说明来意,而且要笑颜以对,即使在他们对你冷淡时,还是那句话,别人没收你什么好处,你凭什么要求他通知领导,放你进公司?公司跟政府一样,都有各自的规矩。还有,现实就是现实,你不能把它带到梦里,大白天做梦的也不是凡人了,而前提恰恰是你是凡人。学会尊重,在合理情况下,别人也不会为难你的。
关于公司的管理。二十天左右的时间里我去过大大小小二十来家公司,他们的管理模式大同小异,都是部门化管理。很大的区别是大公司的工作人员素质一般较高,给人印象好,厂房布置也很得体,具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程序;相反,小公司之所以做不大,除了资金问题外,人员配备,工作人员素质,管理方式,生产模式都做得不够好。思考下,为什么人多的企业生产效率高,人少的反而效率低呢?我遇到一家家庭式五金生产公司,老总态度恶劣,到我调查结束我也没能完成此份问卷,指导老师也联系了很多次,我也跑了好几趟,工作人员强硬拒绝。我很恼火,老师也是,但最后通过邮件方式解决了。看下,老板对政府工作的不支持,工作人员的不友好的态度,一切都在说明这家企业很难做大做强,缺少与政府的交流,与外界的联系,公司只能接接小订单了。虽然管理细化,但我发现集权现象很严重。一般调查的企业都是私人控股,表面上有很多部门,但部门负责人仍需请示上级,而且对于专利的不重视体现得很突出,大部分公司没有专利部门,都是大的领导负责专利,而他们却对于调查的专利了解很少,棘手的问题又出先了。在联系过程中,部门之间推来推去,从管理部、人事部、公司办、财务部又重回到了管理部。有时打电话你就像在绕圈子,公司内部的电话转接不停,最后无语的是还是没有结果。
关于学习和实践。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总结。这个暑假挺充实,因为有相同的经历,才有了相同的语言,我和我们小组的成员经常打电话交流经验和技巧,更多的是互相安慰,因为几乎你出去做调查就会有抱怨,心里郁闷气愤都十分正常,做到心理平衡的及时调整,迎接更艰巨的任务,才是我们当务之急。最后,还是很高兴磕磕碰碰走完了这条弯曲的路,基本完成了目标问卷(有些是无效问卷),辛苦没有白费。我作为一个小组长,没有辜负老师的交代,自己也认为对得住了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最后的最后我只是想再简单感谢我们小分队的各位组员还有不辞辛劳帮组我们完成问卷的老师们,真心说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