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社会实践报告共(范文五篇)

时间:2022-03-12 19:00:13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7507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马原社会实践报告共(范文五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马原社会实践报告共(范文五篇)》。

第一篇:马原社会实践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摘自百度百科)

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桃北新村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桃北新村是一个由小湖孙、横塘倪、於家、许家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新农村,因此她在人口,区域面积上都有极大的优势,对于新农村的发展必然起到推动作用。其次就是桃北新村位于杭金衢高速公路大通道西侧,交通极其的便利,虽然桃北新村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村,但由于她优势的地理位置,与外界的交流极为方便。再次就是桃北新村在绿化规划方面的极大合理性,她深深得符合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在村内的绿地规划和环境方面都做得比较好,略微不足的就是村内的污水排放和处理工作,使得村内的小溪河池塘水呈现富营养化状态。

但无论如何都得不承认的一点就是,无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得再好,农村居住人口都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村内在家的多为老人,而年轻人则多在外工作并且居住在外,这样就显得桃北新村的年轻活力略有欠缺,我想这就需要村委大力发展村内企业,“留住年轻人”,这并不是说阻止年轻人外出工作,而是要发展起整个村的经济与活力,留住一部分能干的年轻人,既能够在村内致富又能够发展村内经济,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为全面地发展。

第二篇:马原社会实践报告

马原社会实践报告

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十七号,马原社会实践课来到了烟台的张裕酒庄博物馆,是张裕公司在1992年,公司百年大庆前夕建成,并对游人开放。馆内有酒文化广场、百年地下大酒窖、综合大厅、历史厅、影视厅等多个大厅,较为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张裕公司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企业文化及酒文化知识。

走进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面介绍张裕公司历史的时刻墙壁,一百多年的历史沉淀和这种起源于欧洲的葡萄酒文化使博物馆在刻板的历史叫说里多了一份诱人的浓郁醉人。展厅中的各种雕塑更是生动的呈现出了整个葡萄酒的生产制作过程,从发酵到窖藏酿造,以及过程中使用到的工具,各种大大小小的橡木桶都极其逼真。另外除了酿酒的过程,品酒过程中的工具更是不能忽略,作为优雅的欧洲绅士的一个表现,品葡萄酒自然也很有讲究,从各式专用的酒杯,醒酒器,开瓶器等都可见一斑。其各种用途讲究通过博物馆人员的讲解,也明白,品酒的各项工作真的不是一味偏见的繁琐矫情,而是真正有他的意义所在,就像白兰地不能用高脚杯,需要手掌握杯的温度才能品出酒的香醇所在,真正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影响世界的酒文化。另外展厅里更是陈列了不在少数的名人的与酒有关的字画,以及清末期,酒庄刚刚建立时的末代皇帝的圣旨副本以及名家的题词,影视厅的展出则更具现代气息,以动态的形式全方面的通过人物的引导以纪录片的形式像我们展示了历史和现代化的生产工艺。

最震撼的当然是参观地下酒窖的时候,因为贮存需要所以酒窖温度要保持在十二到十八摄氏度之间,所以不免有些阴冷,但是当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橡木桶时,热情早已战胜了温度的侵蚀,当看到容量有一千五百升的捅王时更是久久不能平复激动的心情,想想这样的庞然大物竟是用来贮藏葡萄酒是就更觉得神奇,又不免对那种液体充满了满满的好奇的心情。想看一下这百年的橡木桶究竟能酿出怎样的琼浆玉露,感受那种视觉和感官的冲击力,以及曾经在万国酒会上拔得头筹的那种震慑。似乎已经习惯了那种温度还是被地窖中醉人的酒香所吸引,我竟久久不愿回到温暖的地上,从血液到全身都感觉到暖意。

酒知识的讲堂也让自己收获颇多,从互动中更加了解葡萄酒的历史,内涵,也更加被这种液体吸引,久久不能自拔。

通过这次马原的社会实践课程,不仅对烟台,胶东半岛,我们所处的地域的特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是进一步理解了一种文化,中国的酒文化,世界的酒文化,实践的目的大致也在于此,通过个人的亲身接触而不是那些呈现在纸上的描绘和影片上的映像来用身心去感受一个事物真正的韵味所在,是从了解,进而理解,接收,到喜欢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出真知吧。

第三篇:马原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受到了以下几点:1.老师态度认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2.课程设置合理,讲课详略得当,程度适中。3.讲课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4.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进行探究。5.一些实践环节的开展,使我们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我觉得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收获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i]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更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知识,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2 老师们在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时,深入浅出,语言幽默,并联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加以阐述,这种讲课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并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实进行分析。

虽然从初中政治就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了,但却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的科目,而且认为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但是在大学中系统学习了这门课后,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体现出其中的原理。感谢老师的认真讲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与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矛盾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理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相关方法论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给予指导,有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通过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社会主义本质,更加坚定了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中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公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当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基继承和发展中国家,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和中国共产党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家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家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就要从平常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正确的学习原则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认真读书,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实用主义的方法,从自己的主观需要出发,把严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分割成互不相关的只言片语,然后根据主观需要决定取舍,生搬硬套地强加到实际上面去,这样既违背了科学理论,也歪曲了客观实际。这两种态度和方法,都背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防止和反对的。

总之,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4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要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理想是人生观不断进取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历史上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人们。中国青年运动80多年和生动实践告诉我们,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期,才能有大作为。现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也应该以此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神圣的职责,这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实际上,客观地正视思想文化、价值趋向多样化的现实情况,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书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作为青年学生装的行动指南,坚持提倡先进文化、先进思想道德的必要性和很需要性。因为只有统一的代表团先进事迹文化教育前进方向盘的思想感情来凝聚人心,才能使人明荣知耻,民挥其“导向”作用。胡锦涛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性里,要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这看起来简单朴实的字眼,却是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体现,是优秀民族文化精髓的凝练。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观和主观世界观的行动指南。大学生要自觉的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性发展中国家融个起来,增强为祖国统一和为人民服务台的责任感,努力学习班,提高警惕本领 。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说过,我们队伍 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本领恐慌实际上是一种忧患意识、使命精神和内驱动力。

第四篇:马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在校大学生兼职情况的调查报告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一个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都将或迟或早的推向市场。在市场上进行“双向选择”,取消了系统分配的大学生,也毫不例外的要面对择业的选择。而从事兼职工作是在校大学生了解社会、贴近现实的最好方式,兼职经历能让他们更多的发现社会需求,明确自身的不足,通过兼职能让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在学习的空余时间加入到兼职的队伍中,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现象。但兼职活动又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兼职活动是否面临挫折?为了了解这些问题,从中发现值得借鉴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大学生兼职活动提出建议和看法,我们小组特进行了此项调查。

一、调查地点:长沙理工大学

二、调查对象:长沙理工大学学生

三、调查时间:20xx年10月23日――10月25日

四、调查数据分析:

(一)兼职的态度的对待

根据调查,有38%的同学没有兼职经历,但超过50%的同学认为兼职很有必要,对兼职持赞同态度。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兼职现象已经日益普遍化。

(二)兼职工作的类型

总的来看,大学生兼职的种类繁多,但绝大多数就是与自己专业只是无关的体力工作如发单,导购,话务员,服务员等,而从事于与

自己的专业有关的职业的学生只占到31%。这说明大学生对兼职的期望效果并没有预期那么好,同时造成了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三)家长对子女兼职的态度

从问卷结果来看,69%的家长对大学生兼职持赞成态度,29%的家长持不过问态度,只有2%的家长持完全否定的态度。由此可见多数家长同意大学生以兼职来积累社会经验,提升自我能力。

(四)兼职与学习的关系

对于“兼职与上课时间相冲突时,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72%的大学生会选择放弃兼职,还有28%的同学则选择不一定,视情况而定。而在兼职时间上,大部分兼职学生都在每周5小时以下。尽管大学时间充沛,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却比较有限,所以在实际的兼职活动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影响学习的情况。

(五)兼职的目的

在兼职的目的这个方面,绝大部分的学生兼职是为了“积累社会经验”,“满足个人短期的愿望”,则是其次,“赚取收入减轻父母负担”则排在第三位。可见大学生对社会经验的积累和人际之间的交流相当看重,也是大学生关注未来、关注社会的表现。

(六)兼职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根据几个兼职活动中的安全问题的反馈数据,有28%的同学受过骗,而在受骗的同学中,38。4%的同学选择忍气吞声,23%的同学会与当事人或其领导交涉,仅仅8%的同学会向相关部门投诉。这些现象说明大学生的兼职活动中存在着安全问题,并且同学们的维权意识

还不强,所以需要学校、社会完善大学生兼职的保障政策。

五、调查总结与建议

通过调查报告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许多现象和问题,同时也得出了结论,并尝试对这些问题给出建议。

1。大学生要端正兼职态度,明确兼职目的。

2。大学生自身也要注意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维权意识,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3。学生做兼职不能凭一时的热情和冲动,必须冷静思考后才作出决定,不要盲目跟风。

4。学校或学院应该加强对学生兼职方面的引导,在开学之初就开展讲座或其他别的活动,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兼职价值观。

5。学校与用人单位应该加强合作,增强沟通,给予学生机会的同时也可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6。学生在对待兼职中介机构时,需慎重考虑,不要被骗。

第五篇:马原社会实践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实践题目:江西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证研究

实践时间: 5月2日——5月7日 实践地点: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专业班级(组): 10英语二班 第二组 指导教师: 王伟

南昌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2011 ——2012 学年第 二 学期

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

职务 姓名 学号 分工

组长 郭安 2010103071 组织策划、报告撰写、PPT整理 组员 周游 2010101321 采访调查 组员 范晓晓 2010103027 拍照及数据统计 组员 周星星 2010103035 采访调查 组员 吴婷婷 2010103080 PPT演讲及拍照 组员 王晓芳 2010103085 采访调查 组员 黄丽君 2010103089 采访调查 组员 程敬斌 2010103091 PPT设计、数据编辑 组员 赖良 2010103097 问卷设计、材料分析 组员 付莹 2010103104 采访调查 组员 欧阳圆圆 2010103107 采访调查及数据统计 组员 李双女 2010103108 采访调查及数据统计 组员 邓双婕 2010103109 采访调查

组员 苏丝娟 2010103112 拍照及采访调查

此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们全班分为三组。作为10英语2班第二组,我们组分为三个小队分别对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师大、外语外贸、进行采访调查,以上便是分工情况,我们组成员人人都有明确的任务,在短时间内以高效率完成任务,确保本次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

成员照片

实践报告

目录

一、了解生态文明含义,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1、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 2、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3、如何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二、本次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进行此次实践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2、本次实践调查的过程 3、调查结果以及数据统计

三、调查问卷以及问题分析..........................

四、实践总结....................................... 1、问题总结 2、实践心得

一、了解生态文明含义,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1、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的含义

关于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教育,我们先来看看二者含义。

生态文明,是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体现。包括对天人关系的认

知、人类行为的规范、社会经济体制、生产消费行为、有关天人关系的物态和心态产品、社会精神面貌等方面的体制合理性、决策科学性、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生活俭朴性、行为自觉性、公众参与性和系统和谐性。 它还包括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即使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也难以避免严重的环境影响。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这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是巨大的。我国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目标。生态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它要求人们树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发展观。当代大学生作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应树立生态文明意识,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3、如何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任务,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从思想上逐步加强,从教育中认真培养,从实践中刻苦锻炼。

《马原社会实践报告共(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