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时间:2022-09-09 01:16:38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0966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第一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农民,开发商,村干部,乡领导。

调查目的:对现在农村土地的现实情况及特点,违法使用土地造成的危害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调查方法:面谈,实际走访,田间实际考察。

调查地点:XX乡,XX镇

调查时间:20xx年3月23日―3月28日

前言

土地是国之根本,没有土地就没有粮食,我国是人口大国没有粮食将是什么样子!但目前违法使用土地,非法占用土地越来越严重,为了进一步了解土地现状,特点和规律,减少土地流失,针对目前的情况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违法使用土地,非法占用土地呈上升趋势,主要违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人员是土地承包人和开发商以及政府。

(二)特点

1、违法使用土地主要在广大农村和城乡集合部占现有土地的30%。

2、农民在承包地上私自种植非粮食植物(比如载树,)或农田改为鱼塘和建房,政府划地,开发商圈地。

3、外出打工,年纪大的农民违法使用土地的占40%,由于左右栽树无法再种植农作物的占20%,政府以及开发商占40%; 4、违法使用土地、非法占用土地居高不下,据调查由于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人口老年化越来越重在自家承包地栽树和其它非农业行为的也会越来越严重,政府为了加大开发速度也会不断的占用农田,开发商利益驱使圈地也会越来越大。

二、违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的危害

1、粮食减少。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与自然灾害相比,违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造成的粮食损失更为严重。据统计分析,(按一村民小组)有60亩违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按每亩每年500公斤粮食计算,一村民小组每年就减少30000公斤粮食。所以说违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是始终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特别是农业的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城市企业向农村转移,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向农业环境蔓延。违法使用土地使土地荒漠化,植被减少间接影响气候。

3、粮价飞涨。

由于违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使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减产,直接导致粮食涨价。

三、违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原因分析。

1、无法农作物种植,由于承包人土地少种地已不能满足家庭开资,只有离地外出打工,土地要么栽树或挖塘,或托付亲友做非农业用途。

2、不能农作物种植,由于承包人年纪大已不能农业种植。

3、无奈放弃农作物种植,由于承包人的土地左右原因自己的土地已无法再种植农作物。

4、政府划地,由于政府规划。

5、开发商用地,由于利益驱使圈地。

四、对策。

1、法制宣传。

加大土地法等相关法的宣传,做到每个村民及村干部,乡领导,以及政府,开发商,都要知法,懂法,依法。

2、依法执法。

加大打击违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的个人和集体。

3,优化土地承包,有效合理的利用土地。

根据目前现况让所有进城农民回乡种地是不可能,只有现在把农民的土地集中成片以承包人名义自愿的情况下转包给他人(不改变种植结构),开发商不开发的地要无常还给原先农民,政府谨慎划地。

4、加大农业投入,

政府要加大农业投入,加大对现在确实还在种植的农民的直补,做好基础农田,道路、水利合理化规划建设,解决农民种地难的一系列问题。

五、社会实践总结

经历了将近一周的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第二篇: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意义:

1) 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 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1、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一般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研究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

具体过程参考如下:

A、编组、选题;

B、聘指导教师;

C、制定活动方案;

D、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

E、实践活动(观察、访谈、问卷、实验)

F、分析活动资料(定量:用统计图表定量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定性:用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分析整理后的资料,找出规律特点。)

G、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三、注意事项:

1、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2、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3、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4、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四、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

2、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工厂、乡镇企业),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3、 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村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6)乡村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

7)当地资源状况调查

8)中学生的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9)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10)中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11)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12)中小学零用钱数量的调查

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五、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

1、下发《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布置社会实践工作。

2、学生6―10人组成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每班至少4组),推选出组长自主选题,自己聘请1―2名指导教师(学校教师或家长),初步制定《小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4、各班向学校提交下列社会实践总结材料:

5、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

6、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每班4份,其中必须有一份关于交通安全的调查);

7、活动照片、录像、录音等资料。

8、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六、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具体时间待定)

1 、 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会、板报、专刊、网页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3、 评选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社会实践优秀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

4、 举办“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学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

5、 优秀论文汇编成册,并在校园网上交流。选送10份送学校参评。

第三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百年大计,以人为本。企业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企业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这对于行政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当代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学习速度和培训速度也是提升人才速度的重要参数。培训则常常是提供信息、知识及相关技能的重要途径,有时甚至是唯一途径。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公司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的公司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故有人说,培训是企业送给员工的最佳礼物。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公司员工思想现状,了解公司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了解统化、结构化的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xx制药有限公司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36份,回收问卷35份,其中有效问卷3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4份,主管级及员工级30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20xx.08.

2、调查地点:xx制药有限公司

3、调查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xx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抗肿瘤药物为主的制剂生产厂家,药品的生产质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的安全问题,对于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一)公司发展理念与文化

1、企业发展方向较为明晰。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约有9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对本公司的发展战略表示了解或十分了解,这主要是与公司目前的业务重点和工作目标有关,但剩余的5%左右员工表示了困惑,这必然会造成实际工作缺乏目标,或者人力资源的较大浪费。

2、将近九成员工熟知企业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因而不断进取,永臻完美的管理思想几乎感染了公司的所有员工,可见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起到了较大的凝聚作用。

3、企业在制度建立及文化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调查数据显示,认可公司有一个非常健康文化的比例达到85%,而15%左右员工则认为一般,没有员工对此表示反对。此外,仅有45%的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体系非常完备,而认为不完备的人数达15%。

(二)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

1、近九成员工对公司现行组织结构认同,并表示与部门业绩息息相关。公司现有员工中,九成员工对现有机构设置表示赞同,认为现行设置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现行职能职责、业务流程与实际工作衔接较好。依据调查结果,80%员工认为目前的岗位职能配置、工作业务流程有效,而认为其在实际中有指导性、参考性作用的仅占35%左右。

(三)人才管理与技能

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部门负责人作为xx制药有限公司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员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多数员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员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员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员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3、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员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

(四)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除少数员工外,团队士气良好。在实际调研中,28%的员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员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员工反映某些员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而据相关数据显示,xx制药有限公司仍需要在此方面继续努力。

3、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员工认为公司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员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员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员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五)员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

员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员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5%员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75%员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25%员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员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四、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目前公司的培训现状,为了让公司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员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公司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员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员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公司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员工之间相互沟通。不定期的和公司员工进行交流,使员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3、调整人员配置、促进员工技能发挥。针对每个员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

4、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多进行一些团对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员工培训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改变员工的平庸工作行为,尽可能降低管理成本,克服不可测性,保证质量低劣的员工无法进入,有效降低优秀员工的流失率。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对各类员工进行不同目的的分类培训,以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加强员工培训,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然地倾泻出来,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不仅让员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也使企业和员工得到共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第四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前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计算机使用周期的革命,一般家用计算机的更新周期从三到五年缩短到了二到三年,硬件的技术发展与家用计算机对硬件的需求呈现出正相关的状态,家用计算机市场表现出了对硬件新技术的追逐态势,同时也有以前的单一需求转变为多元化需求。

实践内容:

本次社会实践将分两部分进行,包括第一部分的公务员小区对计算机的需求调查和需求分析,以及第二部分的针对相应的需求分析进行的技术支持。其中第二部分的实施与否取决与第一部分进行的需求分析的结果。

使用状况调查:

主要进行的对计算机使用状况的调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硬件服务与软件服务。

其中硬件服务包括:是否拥有计算机;是否需要购置计算机;是否需要对已有计算机进行硬件升级;是否需要购置计算机周边物品等。

软件服务包括:系统服务和功能软件需要两个方面。其一系统服务包括:对现有系统是否满意;对现有计算机的速度是否满意;对病毒的防护是否满意等。

其二功能软件需要包括:现有平台上的软件是否可以满足日常需要;现有平台上的软件是否满足个性化需求;是否需要新的软件来满足现有软件还没有实现的功能。

调查分析:

对收集上来的调查报告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初步得出本小区对计算机使用状况的大致需求,并进行相应的准备。

其中,若对硬件需求较大,则考虑下一步进行深入社区的技术支持,包括硬件升级选购建议,帮助购买,及代理购买等。同时与计算机市场联系,成为双方沟通的平台。若对软件需求较大,则进行相应的上门服务,包括上述调查中的一系列技术支持。

若小区整体对计算机需求不大,则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并得出相应结论以论证是单个小区的原因还是整个市场的原因,并进一步确定接下来继续选择下一个小区进行调查还是得出结论结束实践。

技术支持:

初步进行软件相关技术支持准备,包括系统服务以及相应的功能软件的筛选。简单进行硬件市场的接触等待相应的调查结果。

第五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导言

20xx年起,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企业出现了歇业和倒闭的结果,导致就业压力增大,特别是农民工就业面临近更大的挑战,相当数量的农民工选择了返乡。农民工转移难,就业难的状况,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困扰农民收入增加,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一大难题。针对此问题,我们在本校针对来自农村的学生,采用一对一谈话的方式对其当地农民就业问题展开调查。

调查对象:本校来自农村的学生。

调查地点:

调查经过:我们通过询问方式对来自农村的学生一对一谈话,询问有关问题。

二、正文

经过调查发现返乡农民工存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1、从农民工的返乡情况看,一是农民工群体庞大。二是农民工返乡后大量滞留。三是返乡时间提前。

2、从返乡农民工的结构看,一是返乡农民工男性多于女性。二是高年龄段的返乡农民工成主体,29岁以下占总数的27.6%,30到40岁占31.2%,40岁以上占总数的41.2%。三是低文化程度的返乡农民工明显较多,返乡农民工小学及以下学历占37.3%,初中40.9%,高中及以上占21.8%。

3、从返乡农民工的影响看,一是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其次,影响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第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工失去工作、收入减少,这本身就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而且,不少农民工在心理上已经认同了城市工人的身份,返回家乡后可能因为缺乏必要的农业生产技能和无法重新适应农村生活而产生失落情绪、出现各种问题,进而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而制约农民工就业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国际上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下降,出口生产企业订单减少,企业遭遇困难,不得不裁员,被解雇的农民工大部分选择返乡。长期以来,中国被称为“世界制造工厂”,而从事加工制造的劳动力供给中以农民工为主。中国大多数企业是加工制造业,因此,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巨大压力,这也是导致我国大量农民工失去工作的原因。

第二,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工选择工地等需要体力活的工作,然而受楼市低迷影响,建筑业、搬运业等务工的民工大都失业返乡。

第三,现代企业对当代农民工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现代化大潮中,随着社会对经济发展要求的逐步提高,传统那种只靠力气吃饭的“旧式农民工”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技术要求和管理理念。由于农民工大部分文化素质偏低,技术能力较差,无法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出现了“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尴尬局面。所以,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和就业技能成为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内在因素。

第四,受自身能力及文化素质的制约,不少农民工的工资较为低下,由于物价上涨,尤其是医疗成本、教育成本和住房成本等的上涨,导致农民工生活成本成倍增长,除去生活开支后,其实际收入增长十分有限,生活水平改善并不大。受待遇低下的打击,不少民工在城里居无定所,职业稳定性差,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生活压力加大,萌发回乡念头。

第五,受惠农支农政策影响,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面对就业压力,许多农民工选择返乡从事农业。还有一些农民工经过数年拼搏,积累了一定规模的资金,掌握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重返家乡进行二次创业。

第六,就业供求信息不对称。他们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朋友或熟人介绍,很少参加招聘会或者上网搜索有关招工信息。但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大量用人单位要么在网上发布人才需求信息,要么在大中型城市组织专场招聘会。这种招聘途径和农村的现实状况很不对称,以至出现了有些用人单位招不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人,而大量待业农民工却无法获知相关的招聘信息。

第七,政府及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就业服务水平 。由于长期以来,政府及社会中介人才机构中介服务,诸如就业培训、职业介绍、供需见面会等,多聚焦于本地本市居民,或者有大学以上学历者,所以,大量高中以下学历的外籍农民工群体,其就业指导问题一直被忽略。

第八,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缺乏。近年来,我国在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仍显不足,大多数农民工依然无法享受到基本社会保障。

三、对策与建议

1、建立农民工就业促进组织,达到就业供求平衡机制。城镇人员失业以后可以在社会保险机构或相关的部门进行登记,也可以找工会等组织寻求再就业;大学生群体就业中也有相关的学校、教育机构等部门进行就业促进;而农民工失业以后不但享受不了各种保障,即使再就业也是十分困难的。

2、政府做好“红娘”,促进农民工就业。政府以其特殊地位组织有关用人单位直接到劳务输出大的地区进行面对面的招聘,直接挑选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劳动力;另外,各级政府或民政部门可以带领农民工参与到县、市乃至区组织的各种招聘会,为农民工就业牵线搭桥。

3、健全人才中介服务平台 。进一步健全劳动力中介服务机构信息披露机制,形成企业与当地就业服务机构信息的强制报送,将岗位需求信息统一梳理至各区县就业服务机构,并及时发布,供择业农民工参考。

4、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服务体系。劳动力流出地政府要大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信息渠道,免费为外出就业的农民发放相关资料,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劳动力流入地政府就业服务机构要普遍向农民工开放,免费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等基本服务,降低门槛,简化手续,收集岗位信息,开发针对农民工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5、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完善工会组织,使农民工可以通过集体谈判以及组织化的渠道表达意愿、维护合法权益;要建立面向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制度,并严格执行《劳动法》;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规范职业中介行为,严厉打击以职业介绍为幌子骗取农民工钱财的违法犯罪活动。

四、结语

有效解决农民工就业的问题,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的原则,把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就业共同谋划,纳入各级政府保增长、促就业、保稳定的工作大局。经济上同报酬,政治上同权同责,享有平等的待遇和权益。清理整理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切实改善他们的就业环境。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既定方针不动摇,既要积极引导农民工进城务工,又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城经济,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当地就近转移就业,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充分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总之,有效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短期内应依靠国家和地方经济刺激计划,长远主要通过以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城市化进城,让大量的农民彻底脱离土地,进入城镇安居乐业才是治本之策。

第六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0xx年**月**日,我国开始施行《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法令,简称“限塑令”。自近今日国务院发布“限塑令”已有将近1年的时间了,“限塑令”现在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似乎媒体也已经少有报道,而我们周边超薄不可降解塑料袋依旧有在使用,人们对“限塑令”的了解有多少也不为人知。

二、调查研究的意义

1.现实意义:

有助于深入了解“限塑令”以及它的推广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从而深化学生对环保事业的认识与关注,促进我们走近社会,认识到我们身上社会责任的重大,成为更具责任心的十中人,为环保事业出一分力。如有可能也希望能引起有关环保部门对“限塑令”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的重视,改善现地域内“限塑令”的推行。

限塑令的出台和执行与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既要最大限度的实现环保的初衷,也要考虑政策的人性化,执行力和消费者的利益。自但在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难以避免的问题,不坐而论道,积极力行的走出去,深刻认识这其中的症结,显得格外重要。

2、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观察、随机采访、网络远地查询的形式获取实地调查资料,同时在思考研究阶段运用了归纳总结、比较法和选取典型说明问题的方法。

(1)实地调查: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包括非环保型塑料袋的禁止使用情况和环保型塑料袋的有偿使用情况。

侧重学生和行人对“限塑令”的了解程度和看法的收集。本调查关于限塑令现状的得出和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是建立在广泛走访校内学生和消费者基础之上的。在调查方法上考虑到教师与社会人群的差别,因而进行了对比调查。

(2)访问:随机采访一种类型。对路上行人和校内学生采用随机采访方式,并录制声音文件。

3推行成效

1.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的使用数量明显减少,大部分接受采访的人表示现在很少看见。问卷调查的校内学生没有人表示不知道“限塑令”的,且64.50%的同学对“限塑令”较了解绝大部分的人的意识较强。 行人也有表示环境有所改善。

2.现在的大型超市都有提供有价可降解塑料袋和其替代品(如棉纺布袋子)。

3.在随机的消费者街头访问中,几乎所有受访者均表示表示“愿为环保事业尽己之责任”,部分受采访者并在现在生活购物中,已经在尽量少的使用塑料袋。

4存在问题:

1、环保型塑料袋使用场合相对较少,非环保型塑料袋在市场上流通依然。

除大型超市和商场专卖更换为环保型塑料袋,并收取费用之外,在我们的走访过程中,数量众多,分布极广,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型零售终端并没能很好的推行环保型塑料袋,非环保型塑料袋依然在此类市场中流通。

2、还是有较多人对“限塑令”的了解不深入,在采访中说词模糊。

3、仍有人使用超薄塑料袋,且较多。

三、限塑令推广问题分析

1、政策整体的细节考量不足,没有进行广泛的意见征求。

2、各职能部门因种种原因导致职能的缺位,从而使限塑令在执行层面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3、环保型塑料袋目前价格偏高,在同非环保型塑料袋的竞争中,不具备价格优势。

4、物美价廉的替代品难以找寻,在操作层面难以实行。

5、消费者的政策意识、环保意识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

6、政策宣传工作不到位,包括宣传意识、宣传态度以及手段和宣传方法亟待改进提升。

四、可行性建议

一、广泛收集实施意见,在政府引导下发挥民智民力,寻求最佳结合点。

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消费者表示,政策的制定,实施应该引入广泛的民意讨论,使其在民间有发酵,深入的机会,这样既可以增强民众的参与感,重要的是可以减少推行中的因不了解等造成的推行阻力。引入广泛的意见征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的听证或专家征集阶段,而应该考虑政策的各个相关方,使各方的意见、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在开发社会的力量的同时,也开启了沟通的`渠道,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使政策不断向更加完善和更加人性化的角度发展。

二、明确各政府部门在限塑令的执行过程中的职责,增强操作性。

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质检部门对违规生产不合格塑料购物袋的要监管;工商部门对违规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等行为要予以查处。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的,要依法追究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的责任。同时国家标准局应严格检验标准,使广大消费者分清楚环保型塑料袋和非环保型塑料袋的区别;工商管理部门严格管理工作,加大力度查处市场上的不合格塑料袋;设立专门检查监督机构,监督工商部门的工作等,总之,行之有效的政策需要有明确的制定、执行、监督职能划分。

三、加大科研力度,开发新型环保低价塑料袋等实用低廉的替代品。

只有环保型的塑料袋真正占领市场,非环保型塑料袋才能彻底推出历史舞台,而这一美好愿景的实现需要包括商家、消费者、管理者在内的共同努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降低环保型塑料袋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从而增强其在经济层面的竞争力,包括替代品的开发也同如此,而这所有的一切,很大程度上依脱于技术的发展,因此,加大科研力度,将更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当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四、转变政策宣传态度,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政策的宣传质量。

综合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的手段,使限塑令以更加鲜活,感性的面貌深入人心,同时注重政策宣传的持续性,真正提高政策的宣传质量。如:环保主题进校园,推行环保文化,使整个社会形成重视环保事业,积极投身环保事业的氛围。

五、引入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机制。

在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下,集民智民力进行此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效投入。这也有利于改善政府“全职全能”而又不能“面面俱到”的问题。

《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