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三篇)

时间:2022-09-09 01:13:17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3312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三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三篇)》。

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方案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培养和照顾好农村留守儿童,是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重大任务,是事关城乡社会和谐发展和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大事,各级各部门都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行动中来。为此,xx乡幼儿园特制定关爱留守幼儿工作计划。

一、高度重视,努力营造关爱氛围

关爱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做好事、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地成长,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基于这种认识,插花一学区幼儿园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深入开展了关爱活动。针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举措,营造关爱氛围,着力解决普遍存在的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等问题,在生活、学习中对“留守儿童”倍加关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性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快乐地成长。

二、开展关爱活动,享受家的温暖

学校、家庭、社会是儿童生活的三个重要场所,三位一体能整合资源,形成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合力。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教助教,把强大的教育合力渗透到“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成长的各个方面,加强了社会、学校、家庭的联系和合作,从而实现关爱的最大化。我校具体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依托家长学校促进学校、家庭教育的互动。我校教师在原来家访的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现定期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增进了解,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有效地教育好“留守儿童”,注重指导监护人加强对儿童德育的培养,这对“留守儿童”良好品德、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模式。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各个班级对“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调查,了解每位留守幼儿每天的思想动向、表现情况,如有特殊情况要及时上报学校。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并将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务工地点以及临时监护人身体状况和文化程度等有关资料进行归档,以便跟踪管理。使其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员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各方面的发展,实现教师和家长的双向沟通。

3、每周每位教师至少家访或与留守幼儿的代理家长沟通,了解他们在家表现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老师姚经常与留守幼儿现在监护人联系,形成家庭与学校教育一体化。幼儿园的教师要主动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当儿童的“代管家长”,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为这些孩子营造“温馨家园”,向他们传递无限亲情、无限的爱。及时向代理监护人反馈留守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交往、生活状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4、鼓励留守幼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不再感到孤独。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由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许多困惑与疾病,因此学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他们身上倾注的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的温暖,从而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5、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沟通辅导,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的及时沟通是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往往正时缺乏了亲情的沟通和交流,才导致意识的变化、情感的错位和心理的扭曲,加强亲情的沟通,无疑是一剂良方。因此,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不断丰富沟通联系的方式。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促进沟通。从而集众家之力,推动我校留守儿童工作。让亲情超越了时空的阻隔,母爱永驻孩子身边。

活动安排(x月x日-x月x日):

1、开展一次“关爱留守儿童”知识讲座,指导家长科学育儿;

2、全面收集留守儿童信息并建档;

3、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良师好友”。

4、通过“留守儿童之家”,使用QQ、电话、家访等方式让留守幼儿与家长取得联系,增进留守幼儿与家长的交流与情感。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广大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出务工人员人数逐年增加,这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数目也相应增加。这些孩子缺少长辈的关爱和引导,心理挫伤较大,性格也比较内向,有些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也成了社会重点聚焦的问题。7月13日,机电学院和电气学院赴新晃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兴隆镇长乐坪村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探访。

通过与留守儿童亲密接触,亲切交流,志愿者了解了留守儿童的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等情况。其中,吴小东小朋友的家境和遭遇触动人心。他的父亲系残疾人,一只眼睛看不见,现在海南打工,但收入甚微。母亲已离家出走近八年,他一直都是跟随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主要靠种植小菜维持生计,生活极其艰难。小东本人比较内向,似乎不愿与人沟通,每次志愿者在询问问题的时候,他都只是摇头或点头,偶尔吐出几个音节。此外,我们通过该村组负责人还了解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生存和生活等现状。

通过为期一天的调研,志愿者们纷纷感到,关爱留守儿童,除了在经济上给予他们援助,更重要的还应该给予情感和心理上的抚慰,要教育和引导他们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志愿者们在这次调研中感触颇深,他们在了解了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后,决定要改正自己以往的很多铺张浪费的缺点,争取做一个朴实的人,并决心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尽自己所能帮助这些无助的孩子。

第三篇: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迅猛浪潮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远离家乡,大量涌入外地打工,使得大批的孩子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于这些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缺亲情,少关爱,导致其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也越来越备受社会的关注。关于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

一现况及存在问题:

(一)监护管理问题。

1、认识不深,教育方法落后。监护人不管是母亲、父亲或祖辈,大都浅薄地认为监护责任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暧、不出事。他们大都因家务繁忙,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而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相对落后,存在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造成部份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缺失。同时由于祖辈的文化素质较低,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特别是对高年级的学生存在重养轻教,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2、素质不够,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在留守儿童中由隔代教育的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9.8%,他们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加上他们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使得他们难以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对孩子进行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只能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

3、精力不足,教育强度低下。留守儿童中由单亲监护的占有相当的比例,在家庭教育问题上,由于他们的父亲或母亲外出打工,造成“父亲教育缺失”或“母亲教育缺失”,加上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要落在一方家长身上,使得家庭劳动强度增大,家教精力严重不足,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儿童自身问题。

1、缺乏自主,成绩较差。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较差成为普遍现象,由于他们缺乏家长及监护人的正确督促和引导,逐渐养成了自由散漫、贪玩厌学的不良习惯,不能完成家庭作业,对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和社会实践活动也采取排斥的态度,致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成绩逐渐下降。

2、缺乏亲情,感情空虚。由于外出务工父母常年与子女分离,联系较少造成亲情缺失,这种情感上的空白是监护人无法替代的。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

3、缺乏交流,性格缺陷。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监护人则对他们的关注不够,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部分儿童表现出心理方面的异常,如感情脆弱、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

4、缺乏管教,习惯不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有的留守儿童或流动儿童表现出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说谎,在家骗监护人,在校骗老师,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早退、打架的现象,有的则迷恋网吧和游戏厅......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