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家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目

时间:2022-06-23 00:49:57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5855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美丽家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目》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美丽家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目》。

第一篇:暑期家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假期来了,我还能像以前一样来挥霍自己的时间吗?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校园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能否不辜负他人的期望,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临近放暑假的时侯,原计划向其他一些同学一样找一份工作,但最后决定回到家乡,帮久别的爸爸妈妈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个假期我主要是帮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让我更深刻的了解到我的家乡,了解到农村建设和家乡父老乡亲的辛苦,还有家乡教育事业得发展情况,最后出于我所学的专业,我还了解到一些关于家乡里人的健康状况......我的家乡在甘肃省最南边的一个小村庄,所属的县城叫文县.我的家乡在遥远的大山里,四周青山环绕,绿水长流。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地一片沉寂,远处的稻田里传来一阵阵青蛙和小虫子的呜鸣声。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民风淳正、乡风文明……这样的环境 养育了我们村里质朴勤劳的140多口人,我们村小,人少,地也少,但我们出产的东西可不少 ,我们县城的蔬菜大多是我们村提供的,有时真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就拿我家来说,我家今年种了0.5亩地的番茄,0.3亩地的辣椒,还有0.3亩地的西瓜。可别小看他们哦,采摘高峰时,番茄一次摘了1400斤,辣椒一次摘了600斤。现在我主要介绍一下我在家帮忙采摘番茄的过程。暑假刚回家,我家的番茄就上市 了,收获番茄的过程,每隔两天就要摘很繁琐一回,否则就会太红容易软也容易坏。采摘时,挑红的(稍微青一点的也可以)摘下来放在一个比较结实不会变形的容器里,比如放在桶里,而且要轻拿轻放,这样就不容易把它弄坏。一边摘一边摘好的集中到一个地方。把所有的摘完后,就开始装箱了,我们每家都有用来专门装番茄的自制木箱,可以防止把番茄压坏,但有一点就是比较笨重。装箱的时候,把比较青的放在最底下,比较红的放在上面,一排排,一层层地摆放上来。可别小视装箱这个工作哦,装的好的话,长的欠佳的都可以把它放的很好看,很惹人爱。技术不好不会装的话,好番茄也可以装的乱七八糟。装的好的话而且可以装很多,但不压坏。装完后看着一箱箱成品的番茄,那种收获的感觉只有当时才能体会,而其中的辛苦也只有爸妈知道,如果没有之前的浇水施肥,也不会有如此收获。两个月的假期,我亲身经历我家番茄的从有到无,从有到无,一共收获一万多斤,我想如果不会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减产的话,产量一定可以达到两万斤。这就是我们收获番茄的全过程,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叫我知道爸妈的辛苦,叫我懂得钱来之不易,感受也很多,有一次我们正在顶着大太阳辛苦的干活,同村的大叔送来了一个大西瓜,那时我才懂得“雪中送炭君子少,锦上添花小人多。求人须取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的真正含义。

皇粮国税,古已有之。直到今天,“交公粮”一词,仍是中国农民的口头禅。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以牺牲农民收入、农村发展的代价进行了城市工业化建设,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在经济增长的“大蛋糕”中,占人口总数绝大多数的农民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好处,反而在某些方面还遭受着严重的“不公”。比如在税制方面,城市和农村一直实行的是“双轨制”,广大农民的税负长期高于城市居民。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专门面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国家,总税率达百分之八点四。随着城乡贫富差距的拉大,全面取消农业税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取消农业税,还在于它破除了对农民的不平等待遇。人民群众对这项民心工程感到非常高兴。 村民***告诉我,他家有4口人,耕种3亩地,年收入2万元左右。他说:“现在农民享受这么多优惠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亲民、爱民。我们对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由衷地拥护!”这对我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农村中的教育问题。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因为从三年前农村中就开始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即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段家庭贫困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杂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走又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好政策,而且落实的比较到位.老百姓都说这是一件好事啊。这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利国利民的大事。老百姓确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但其中我也发现有几个问题,就是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设施的问题。第一,教师分布不合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第二,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负担也比较重。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加之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农耕必然占去相当一部分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无法保证。还有,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举一个例子,我姐姐她今年刚上班,所在的一个村小6个年级,只有4名教师,而还有一位老师经常不来上课,学校就只有三位老师,就一个人带了

三、四两个年级,而且所有的科目都是她一人担任。我想,如此下去,就算老师再尽力,学生再努力,农村教育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最后,出于我所学的专业,我还了解到一些关于家乡里人的健康状况。我发现目前农村里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日上升,高血压的病人没有注意控制血压升降,在这个假期我知道最后发展为脑出血死亡的病人就有两三个。近年来,国家虽然有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给农民报销医疗费,使他们生病不怕去医院,但是他们的知识依然很缺乏,比如生了病那些东西该吃,那些东西不该吃,他们不是很清楚。我觉得应该多向他们普及一些健康常识。

虽然在这假期我没有在我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上有所提升.但是我感觉我懂得了太多的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这次的社会实践我的收获很大,我常常被有思想、有远见、有决策的农民所感动,更被他们的勤劳、朴实的品质所折服。感受也很多 。我也感受到了农民的朴素和勤劳。总之,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对中国的农村建设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我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真正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假期实践 增强了我的办事能力交往能力,叫我懂得钱来之不易,叫我懂得人要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第二篇:关于本村新农村建设的寒假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一,农村*

长期以来,人们对*农业和农民的关注,多侧重于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很少有人关注和深入研究乡村*问题”而国家的*稳定与*很大程度上由农村*状况来决定。农村的*状况也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不。

就我村而言,农村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但是存在村干部行为失范,甚至有村干部在与民争利时采取非法手段,以致村干部与村民关系紧张,村干部与村干部关系紧张。“甚至有村干部身在其位,不谋其事。尸位素餐……”有村民如是说到。就我调查到的而言,在农村,缺少优秀村干部。有文化的、懂高科技的、有知识的农村干部凤毛麟角。而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也不高。

要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发展农村经济,我们就必需把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提高。搞好村干部与群众关系。使大家力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搞好新农村的建设。

二,农村地区经济

构建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经济建设是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村位置虽位于新邵偏远之地。但交通顺畅。有217省道贯村而过。这给村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要想富,先修路”,便利的交通给村里的大理石矿工业带来了发展的希望。

我中源铺村陆续建立了五个矿石粉工厂和七个大理石加工厂。每个工厂都需要将近10个工人,这给我们村里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闲置的劳动力也得到充分的利用。从一位大理石工厂工作的村民口中得知:“我们一年有两万多元,他们在矿石粉工厂工作的人一年可能拿到25000元。我们这些产品,一般都销往长沙、湘潭、娄底等地。只要有不断的矿石原料,就能不停生产。”

我村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人均收入也越来越高。工业的飞速发展,使我村声名远扬。

工业发展较快,但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够,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务农人员也不多,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我村在养殖业,种植业上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

三,农村文化

构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而文化建设是关键。对建设新农村而言,农村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

在这个寒假期间,我就我村的文化建设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了解。我村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时,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激发了农村文化建设活力,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精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地重要任务和目标。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我们的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农村改革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这就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我们村早年就建立了自己的*中心,村民们的踊跃参与,也使我村组建了一支属于村里的鼓乐队、腰鼓队、健身*团。而每晚参加了健身团的村民们都会聚集在*地一起跳舞,健身,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也充分展示出了我村文化建设的新精神,新面貌,新风采。

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建设起重要作用,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没有完整的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要搞好农村文化建设还需要以少数文艺爱好者带动多数村民,以营造一个新的农村文化氛围。

四,医疗卫生

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是我国全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

而合作医疗制度能提高整个社会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和公平*。合作医疗能为大多数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自费看病相比,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花费相同成本的条件下,能享受更多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农民患大病时能给予医疗保障费用。以防止农民看病不起,一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反贫现象。

这种现象在我村也存在。我村仅一个卫生所,农村卫生所*技术人员缺乏,技术不精。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且医疗设备也不全。对乡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添置医疗设备,提高卫生服务是当前重中之重,才能解决农村医疗卫生的困境。四,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事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很好成绩。尤其是在城市污染防治方面。但是,*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则仍然是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农民大众的生活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问题大致有如下三点。

1,资源问题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自然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我中源铺村是远近闻名的工业小村,工业的飞速发展使我村对大理石的需求量增加,大理石资源被过度开采,破坏了山上大多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2,工业污染乡镇工业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比重逐渐增大。就我村而言,工业发展较快,工厂建立较多。而矿石粉厂在生产产品时,会产生大量粉尘,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大理石厂也可能排放出大量有害物质。若不经处理就排放,则严重污染河水。

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外保护没有完全统一起来,工业企业在给村里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严重破坏。

3,农用化学品污染

在农村无法避免各类农*化肥的使用。而农业化肥的大量使用,其中所含的n,p,k易造成水富营养化,使水面长满水葫芦,浮萍等水生生物。以致河水变质,河道淤塞。大量的n,p,k长期留于土壤中导致土壤变质。

第三篇: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流通业问题研究

(景德镇陶瓷学院

陶瓷美术学院

08级陶艺2班

杨泽)

摘要:本文是对我国西部少数名族山区发展流通业这个问题展开研究,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市场调研 西部地区 少数民族 贫困地区 商业流通

本文中提到的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是指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包括新疆、西藏、甘肃、青海、内蒙等省或自治区的绝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省的“三州”地区,云南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陕西、重庆和贵州部分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地质、气候等原因,这些地区整体经济落后,形成了特殊的贫困地区。要想改变现状,拉动经济增长,就必须繁荣市场,加快商业流通发展。而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流通业必须关注以下七大问题。

一、商业流通与民族团结

发展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商业流通必须遵循市场经济一般原则,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地区特殊性。

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远山区,交通条件不便,地质和自然灾害相对较多,容易造成商业流通受阻或中断,从而影响该区人民生活,进而影响民族地区团结,影响地区社会经济稳定,产生不良政治影响。

因此,这些地区的流通业首先应考虑保障本地区基本生活用品的供给,特别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用盐、边销茶和衣服等重要生活用品供给,建立基本物资储备制度。另外,对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而言,往往地广人稀,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农牧民商品意识薄弱,流通市场运行成本高,短时期内民营商业流通主体很难进入广大农牧区,致使地区商业流通发展滞后,农牧民进行商品交换困难。因此,在国有商业流通企业改制中,要注意国有经济成分在地区稳定中发挥的功能,不能一刀切。民族贫困地区商业流通发展一定要具有务实性,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发展流通业。建议这些地区发展流通业过程中,利用中央和省(自治区)对流通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建立一些国有流通网点,或者利用国家或省(自治区)提供的资金,支持一部分民营企业介入贫困农牧区流通市场,承担起农牧区商品供给和基本物资储备保障功能。

二、商业流通与城乡商业发展差距

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地广人稀,自然环境相对恶劣,思想保守,制约了本地区经济发展,往往具有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的特征。广大农牧区还有很大部分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线或居于668-924元之间的相对贫困线,其消费水准极低。相比之下,城镇收入、消费明显高于农牧区。以四川省甘孜州为例,有资料显示,截止2003年底,甘孜州城镇居民月人均收入569.72元,月人均消费支出413.39元,而农牧区月人均收入只有119.66元,月人均消费支出77.82元。城市月人均收入是农村的4.76倍,月人均消费城市则是农村的5.31倍,而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拉大。

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商业发展的差距更为突出。由于国家经济转型和国有经济成分退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城市商业繁荣,乡村商业萎缩现象。计划经济年代,民贸企业、供销社等国有商业企业网点深入到乡镇,国有商业流通纵深渗透,形成了庞大的商业流通网络。老百姓能比较方便的购买到各种生活必需品和绝大多数商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抓大放小改革措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许多国有商业流通企业在改制中从流通领域退出,或者改制后退缩到县级城市以上,乡村流通实体缺位。据调查发现,除了部分发达地区乡镇级商业网点还丰富外,其他各县国有商业网点已基本退缩到县城,在较大的乡镇仅保留着少数民营商业网点。而一些小的乡镇几乎没有上一定规模的商店。

三、商业流通与特种商品供给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活消费习俗等差异,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商业流通问题具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性。这些地区商业流通首先要解决的往往不是高档商品、奢侈品的供给,而是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用品的保障供给,特别是食用盐、边销茶、药品等特种商品供给。调查发现,由于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和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地区饮食习惯和文化,食用盐和边销茶是人和牲畜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两种商品消耗量极高。

(一)对于食用盐,实行的是专管专营,限价销售,政府补贴的办法,这种方法成效显著,基本能满足该区人畜生活需求。食用盐问题,关键还在保障供给方面。正常情况基本能满足,但如果一旦遇上大的地质、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雪压、雪崩时,交通阻断,地方仓储不足,就可能造成供给不足问题。因此,建议有关专营单位根据历年自然灾害情况和当地日平均需求量,测算出最低保障仓储量,根据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不同,一般测算不少于10天的储量,确保大灾无大患。

(二)对于边销茶问题,是调查中反映最突出问题之一。主要在于边销茶质量问题:

(1)产区茶园面积减少,原材料收购量下降,质差的老叶和剪下的枝条叶用以生产边销茶;

(2)边销茶生产企业盲目发展,严重影响国家定点生产企业的规模化生产,致使一些定点生产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3)无序竞争,不能充分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边销茶质量普遍下降,含氟、含铅量高,茶梗超量,加工工序不够,水分超标,杂物严重,霉烂变质的低质产品流入市场;

(4)流通环节没有规范边销茶市场,致使经营企业泛滥,经营秩序较为混乱,恶性竞争,多头进货,价格不一,质量不保,以次充优,蒙骗消费者,直接影响藏区农牧民身心健康,给广大农牧民的饮食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

为了让广大农牧民群众能吃上“放心茶”,加强边销茶管理势在必行。建议加强生产管理,继续推行重点生产制度,把住源头关。确定生产边销茶的标准和定点资格,打破终身制,实行竞标方式,不定期检查生产企业是否按规范和标准生产。加强流通管理,掐住流通关。建议将边销茶的销售纳入专营专卖管理范畴,实行专营专卖制度。主要采取管住批发,放开零售,管住入口。边销茶关系民族地区每个人身心健康,建议把边销茶纳入民族自治条例,使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另外,对于生活中所需要的其他商品,如药品、民爆物品、烟草、成品油等也要保障供给,特别是关系人民身心健康的药品,一定要切实保证。

四、商业流通与市场监管

调研发现,目前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市场管理水平较低,管理难度较大,监管力度不够。具体表现为:

(1)市场监管机构设置不健全,监管职能难于发挥。据有关人士反映,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均存在市场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以来,许多原来执行市场监管职能部门纷纷拆除,部分职能合并,市场监管缺失。正如有些人所言,“上面多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多个部门安排任务都汇集下面一个部门统一执行,但由于人员配备问题,有时监管很难到位;

(2)市场监管技术手段落后。这些地区内,大多数技术监督部门缺乏现代化的检测手段,有些地方连传统检测设备都不具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除了核发执照,质量监测部门偶尔检查是否有霉烂变质外,很少能发挥其他监管职能,整个市场处于缺乏管理状态。假冒伪劣商品、低质产品大量涌入市场。据有关人士透露,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市场存在大量低质、伪劣商品,部分地区低质、伪劣商品高达60%以上。市场竞争无序,秩序混乱,缺乏市场引导。乡镇级流通市场监管严重不到位。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是建设健康、繁荣的流通市场的重要保证。对于这些地区,加强市场监管,首先必须解决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加强盐、酒、烟、边销茶等专营产品管理,维持好市场秩序,对生猪屠宰、民爆器材、废旧金属收购、废旧汽车报废处理、典当、餐饮、美容美发等行业整顿,对日用商品质量、计量、价格等方面监控。建议各地商务部门牵头,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卫生部门、公安部门、物价部门等联合执法。商务部门从整体上负责本地区流通管理,培养一批综合服务监管人员,负责本县包括各乡镇的综合流通管理和服务,遇到问题联合相关部门一同解决。

五、商业流通与生态脆弱区 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大多处于大江、大河上游区。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开发利用不当,过度放牧或垦荒,滥砍滥伐,加上草原鼠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生态重建和恢复难度大。

从全国区域经济分工来看,本区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关系到长江流域水质水体变化,甚至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生存和发展,重在为国家提供生态公共产品;从本区产业布局看,由于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业往往是这些地区的首选产业。

因此,在发展流通业时,必须建立适应生态脆弱区、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商业流通形式、业态及网点。具体理解为,提倡环保消费观念,建立环保型流通形式,提供环保型旅游商品,包括各种便携旅游食品、日常用品。在包装这些商品时,一定要选用那些容易降解的材料;开发旅游商品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六、商业流通与农牧民基本商品交换意识

由于解放后,这些地区大多直接从农奴社会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很多农牧民意识形态难于转变,农牧民商品意识较弱,大多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整个农牧区商品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建议商务部门会同政府其他部门有意识的引导、培养当地农牧民的商品意识,让他们走进商品经济大舞台,感受商品交换带来的好处。特别是首先让一部分村干部带头,把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去交换,通过示范效应,让他们从交易中把储藏财富变为现实财富。商务部门应组织建立农村集贸市场,特别是建立起农牧产品交易市场,让老百姓方便进入市场。这样有利于增加农牧民积极性,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同时也丰富了市场产品供给。

七、商业流通与保留富人消费群体

调研中发现,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消费外流情况十分突出。这主要体现在教育、住房、高档耐用消费品及高档服装消费等方面,还有大的节假日,如春节、元旦、五

一、十一等集体性出外消费,而在本地区的消费则是相对低廉。比如四川省甘孜州,仅每年春节,康定就有2亿多元资金流出。

要发展地区商业流通,对这种现象就不容忽视。对于教育消费,应加强对教师人才引进和培养,引入先进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有效留住教育消费。对于住房、高档消费等,建议这些地区利用良好的自然文化环境,在城市规划建设时适当考虑修建一些高档住宅小区,配套现代商业业态,尽量留住地区内富人消费,同时也吸引区外富人在区内置房、消费,从而促进本地区消费升级。

参考文献:

[1]万光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族政策》.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2003 [2]郭家骥.《中国的民族政策:成就与挑战》.云南社会科学(J),2002 [3]王学军.《关于推进西部流通产业发展的思考》.中国流通经济(J),2003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

毛概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

第四篇:家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乡村旅游开发的发展现状

近五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旅游的消费群体扩大,已成为国内旅游的一大亮点。中国的乡村旅游开发主要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并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养、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当前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休闲光观、农事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且乡村旅游开发已经是我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扶贫作为新时期旅游扶贫工作重点之一,充分体现了“造血式”扶贫方式。乡村千亩基地的打造更大程度也是为了响应当前脱贫攻坚的号召,以农旅融合发展的方式,带领群众持续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

幅员面积2.3373平方公里,全村10个社,总户数459户,总人口1296人,人均纯收入1500元左右,村民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以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目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人数有41户112人,以疾病、缺乏劳动力、缺乏资金为主要致贫原因。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贫困人口旅游参与意愿强,希望通过旅游改变现状。在旅游开发扶贫的过程中主要是对这部分有意愿、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扶贫。村千亩基地目前已初具规模,但在发展中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基地打造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基地的旅游基础设施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旅游可进入性较差。村基地距离县城区车程约1个小时,公共交通工具班次少,如遇梅花观赏旺季日均上千人无法满足游客需求。而基地现有停车位规划有限,自驾游的游客有时候无法找到停车位而导致小汽车占用公路停车,从而进一步导致出入基地交通不畅通、摩托车横冲直撞乱停乱放等交通秩序混乱现象。二是基础设施与游客需求不配套。基地内公共厕所、饭店等基础配套几乎没有,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不利于及时解决。三是休闲设施尚未配套规划。旅游是一项耗体力的活动。游客在长时间的步行观赏美景或参加活动后需要有一个短暂的休息,而在基地环线暂未规划适合歇脚的长椅、长凳或休息区。这对于老年人、孕妇和小孩等弱势群体来说十分不方便。

(二)资金投入力度不够。乡村旅游开发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严重滞后,导致农村金融滞后城市金融的非均衡局面出现,缺少投融资渠道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目前基地主要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业主参与土地流转、提供梅花苗木,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可使用的资金量较少,后续的配套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但融资力度和吸收社会资本较难,申请项目支持资金力度也不够,这严重影响了基地的打造。

(三)品牌效应不显著。目前基地的目标客源主要是县本地居民或者相邻县居民及部分学生,均以散客居多。基地还不具备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并没有做过多的宣传。游客出游的目的以消遣性旅游为主而且购买旅游消费品的意愿并不强烈,梅花本身经济效益也未凸显,除了季节性观赏外,没有打造系列梅花产品供游客购买。

三、千亩基地打造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乡村旅游基地基础设施功能要尽快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要配套,并且提高周边村的可进入性,改善村现状交通条件,通过加宽提高现有道路等级、修建景观大道等,从交通上贯穿周边村,提高村庄可进入性,达到“进的来、散得开、出的去”的效果,加大旅游景观交通的规划力度,实现“行路亦观景,观景亦行路”。从而充分发挥其地理位置优越性,依靠德遂高速建设契机带来的游客促进村旅游业发展。

(二)加大融资投入力度。尽快制定整体规划,可行性方案,按照“多渠汇流”的原则,多渠道解决乡村旅游融资难问题。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根据政府投资走向,明确重点,做好配套工作,积极筹划符合上级投资方向,又能体现地方特色项目规划。二是积极引导当地群众投资,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动员当地群众参与投入。三是积极招商引资,与实力雄厚的业主合作,吸收社会资本参加项目开发。

(三)打造品牌形象。树立旅游品牌形象必须要认清并解决现存的问题。对内积极加强旅游配套建设,提升旅游档次,对外加大宣传力度。可制作宣传手册从源头上保护环境,拒绝乱折枝、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为基地打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态环境。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多媒体集中宣传扩大知名度吸引更多新鲜的客源市场,打造品牌生态旅游村,同时政府部门加强指导力度和管理作用,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发展生态旅游,切实保障他们的利益,提高并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四)统一规范管理模式。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通盘考虑。基地作为村乡村旅游打造的重点对象,在统一规划上,既要体现梅花元素,又要融合当地特色文化“巴蜀养生太极”,在环线配套设施建设风貌上应保持一致,避免建设风貌多样化,做到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旅游创收等方面能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同时要注重多样性和特色性相结合,如可围绕文化开发景观、太极表演、太极创意体验等,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第五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家乡养鸡场调查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种地现在已经不是农民的唯一收入来源了。许多人选择外出打工,也有很多人在政策的鼓励下自己创办个体经营。像一些养家禽、家畜的,养貂的专业户等,还有许多种树的,自己办加工厂的,等等。不过,他们的致富之路离不开四个字“科技兴农”。我调查的邻村的一个养鸡专业户,七八年前,他们还是贫困户,但现在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开办了养鸡场,盖上的村里唯一的楼房,并且帮助村里其他养鸡的人,向他们传授养鸡的经营。在他们的帮助下很多人家的土坯房变成了大瓦房。

这次暑假回家我发现村子里明显的变化就是,短短的几年时间,村子里的土坯房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砖瓦房。私家车越来越多了,农民变得越来越富裕了。老一辈的农民对取消农业税赞不绝口,新一代的农民则乘着建设新农村的东风,以科技为翼,飞向了崭新的未来。看到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农民的腰包逐渐膨胀,我也变得兴奋起来,所以在假期开始的第二天我就到邻村著名的养鸡场去调查了一番,既增长了知识又了解了部分农民的发家致富之道。

这是远近闻名的一家养鸡场,临近几个村子凡是养鸡的几乎都是从这里吸取的经验,鸡场的主人姓巴,有8年的养鸡经验,从以前的贫困户到现在的养鸡专业户,巴先生说主要是靠他的坚持和养鸡技术的发展。我到其中的一座鸡棚看了一下,虽然不完全是全自动,但也可以说是依靠的现代科技。

一、湿帘:一走进鸡棚就会发现两边的墙上有大约4平米的纸制s型墙面,经询问那叫做“湿帘”,是控制室温用的。当室温超过32℃时,湿帘就会自动进行降温。室外有一个人工深水池,连通湿帘,所以,湿帘是通过吸收水分使室温降低的。在室内有一个大型的温度计,用以记录温度。

二、风机:在鸡棚的尽头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风机,是给鸡鹏换气用的。同时也起到降温的作用,使鸡棚微风徐徐,让小鸡们也可以过个清凉一夏。

三、食槽:小鸡们住的房子是三层的铁丝网笼子,

5、6只住在一起。每层下面都有高约10厘米的便槽,可以随时打扫。在每层的外面都有一个半圆形的长筒食槽。笼子里面装有乳头式喂水器,连接到笼子外面的水槽,小鸡渴的时候会啄喂水器上面的铁头,铁头一动就会露出水来,铁头的正下方是红的的塑料水盘,用来接水,这样就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

四、水箱:在两个正门中间有一个大型的水箱,喂水时,先在水桶里面配好药和水的比例,一包药配一桶水。搅匀后用水泵把水抽到水箱里面,打开闸门,统一把水放到24个水槽里。什么时候喂水根据水箱外面的液体测量计。

五、暖炉:夏天要保证室内凉爽,冬天则要保证室内暖和。所以暖炉是必不可少的。

巴先生告诉我他们刚刚开始的时候设备非常简陋,只是一个棚而已,把鸡苗都撒在棚里,挤死很多,现在好了,

5、6只放在一个小隔间里很宽敞。他兴奋的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养鸡技术的不断发展,养鸡也越来越轻松,只要把握好喂食喂水的时间,掌握一些必要的数据就可以。在这个场子里,有养了很长时间的也有刚刚开始的,他们在巴先生的指导和帮助下,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收益。

第一天我在巴先生的棚里熟悉了一番,第二天便到隔壁的棚里看了看。隔壁棚是张先生的,他刚养了两年,收入不粗。我进棚一看,布局和巴先生的棚一摸一样。正好赶上给小鸡们喂食,我和张先生夫妇一边喂食一边聊天。张先生对我说他是结婚之后才开始养鸡的,之前他一直在外面打工,婚后开始跟着巴先生养鸡。由于他们没有任何经验,第一批收益很不理想,他们曾记想要放弃但是巴先生一直鼓励他们并且给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并鼓励他们继续养下去。在养第二批的时候巴先生经常到他们的棚里“视察”帮他们解决困难,现在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收入越来越好。张太太还开玩笑说、,这个场里的其他养鸡的都是巴先生的徒弟,因为都是巴先生教出来的。巴先生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村里更多的人,大家都靠养鸡发家致富了。说到此,他们都很感激巴先生。

养鸡虽不是农业,但作为农民发家致富的一份副业,依靠科技的发展,那么农业发面更是离不开科技了。一位亲戚到镇上买喷枪回来时遇见聊了聊,她说现在种地打药都不用喷雾器了,以前背在肩上,压得肩膀疼,而且盛一点点药水。现在不用了,用新发明的喷枪,不仅方便而用一点力气就可以喷好远,既省时又省力。

由此可见,随着建设新农村的发展,科技兴农已成为农村发展的一大法宝。所谓科技兴农包括农业科技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两个方面,农业科技研究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成果,农业科技推广则是将农业科技成果传递给农民,包括设计出用于农业及其他农村产业的设备。科技兴农解决了三农中的实际问题,科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所有农业生产中,种水果需要嫁接,转基因等科技;种田也需要科技的成果-农药的帮助;总而言之,农、林、牧、副、鱼,所有的农民致富之道都离不开科技,科技加快了农村现代化的步伐,加快了新农村的建设,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法宝。

同时在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发现另外一个对农民来说非常重要的致富法宝,那就是“先富帮后富”。巴先生通过养鸡致富后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让大家一起致富,这种行为是值得赞扬的,也完全符合邓小平老人改革开放的要求。改革开放的政策让一些人先富起来了,而这个政策的初衷是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单独富裕。这就要求先付带动后富。在农村,许多人靠某种工作,或是种地,或是养殖富裕起来之后,不能独门闭户,而要有大公的精神,像巴先生一样把致富的经验传授给其他人,帮助他人走上致富之路,从而实现自己村子的小范围共同富裕。将小范围的共同富裕加起来就会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如果,先富起来的人自私自利,拒绝和别人分享致富的成果,那就违背了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一个人的富裕不是真正的富裕,所有人的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

现在,我们农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村,农民们在政策的领导下,坚持科技兴农,坚持互帮互助,逐步走向了幸福、富裕的康庄大道!

第六篇:美丽家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四川大学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家乡生态环境建设的调查报告

姜佳明

姜佳明,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学号:2012141491071,任课老师:丁忠毅,电话号码:15198066278,邮箱:792146690@qq.com,上课时间:周二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在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极为重要,只有一个更好的自然环境才能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才能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因此我进行了这次有关于家乡生态环境建设的调查。

一、调查人员:姜佳明

二、

三、

四、调查时间:二零一四年八月五日至二零一四年八月二十日 调查地点:江西省星子县新宁村罗家垅

调查方式:实地走访、观察,向当地村民询问,以及向当地村民委员会寻求帮助提供资料

五、调查内容:

1.退耕还林状况:

我的老家在九江的一个小农村,处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区。本是环境优美的地方,但由于上世纪的一些运动及当前村民对林地绿化的不重视,本村拥有的林地较少,绿化率较低。二零一三年,国家开始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本村村民积极响应,开始大面积退耕还林。据当地村民委员会提供资料,当地拥有耕地面积832亩,截至目前退耕还林面积为217亩,林地面积较为客观。然而在实地走访中发现,虽然拥有217亩的还林面积,但真正成林的却不多,大部分为树龄较小的1

四川大学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2.3.2 小树,另有一些生长状况不佳难以成材的数目,真正成林面积占总的还林面积比例不高。询问当地村民得知,当地植树造林初期,所种的树木大部分为香樟,这种树木对环境要求比较高,且疏于管理,除少数得以成林外,大部分苗木都不能长大,与杂草灌木长成一堆。这样不仅没能达到退耕还林的目标,反而造成极大的浪费。当地于2012年开始,将之前不能成林的香樟树铲除,改种对当地环境适应性很高的马尾松。马尾松成长周期较长,故到目前为止都是小树,但其生长状况良好,且有更好的管理,所以有望在未来几年茁壮成长,达到退耕还林的要求。

水利建设情况:

罗家垅拥有两座小型水库、四片池塘,两座水库及一片池塘均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开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起了很大的作用,为农田的灌溉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但由于年代久远,且缺少维护,致使水库坝体出现损坏,难以保证储水量。另有一片池塘由于村民在不知道水葫芦的危害的情况下将数株水葫芦丢弃在池塘内,由于水葫芦生长繁殖的速度极快,没有多久便长满整个池塘,水葫芦腐烂时发出恶臭,致使整片池塘荒废。从村委会了解得知,2013年村委会向上级申请拨款对水库进行修缮,对池塘清淤。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可以发现水库坝体均进行了加固,对坝体上的道路进行平整处理,有一座大一些的水库坝体上还铺了石块进行进一步的加固,效果较为明显。池塘淤泥及水葫芦被很好地清除,池塘边用大理石进行加固,更加清洁也更为安全。当地没有工厂等易产生工业废水的地方,所以水质不易受污染。但较大的水库已承包给私人进行养殖生产,养殖场主在水库边养猪、鸭,水库里养鱼,但其将猪粪等各种养殖场所产生的肥料排放到水库里,致使水质变差,这一情况还难以改变。在村庄中有一些住宅靠近池塘的村民直接将生活废料及排泄物直接排入池塘中,污染池水。当地村委会介绍说,已经对这些村民进行环保教育,大部分村民乐于接受并修建了沼气池,不在向池塘排放废水废物,其他村民也将在不久之后改变其不良的做法,池塘的水质将有望得到改善。

白色污染情况:

罗家垅为传统的农业小村庄,拥有资源极为有限,且并无其他各种类型的工业,不能提供就业岗位,村中大部分人以外出务工为业,村中只留有少数年轻人及一些老人和小孩在家。以前村里的人在吃的方面基本自给自足,所以基本没什么白色污染,吃的均为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由于收入增加,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物质的需求也逐渐提高,许多村民会经常到镇上购买生活用品、食物等,所以会产生很多的塑料袋、饮料瓶等白色污染物。虽然村中留守的村民不多但产生的白色垃圾数量也很大。另外因为基本没有处理手段,白色污染比较严重。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可以看到白色污染很严重,马路边及一些农田水沟里均有很多塑料袋、农药瓶、饮料瓶等。当地村委会介绍说已在村外建有垃圾收集点,可以收集产生的生活垃圾。但由于收 四川大学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集点距离村庄较远,只有部分村民将生活垃圾送到收集点,其余大部分村民仍是将垃圾随手丢弃,垃圾收集点的作用并不明显。在垃圾收集点进行实地考察时,可以看到有很多生活垃圾堆积,并没有将其运走,只是有村民在将垃圾进行焚烧处理,产生很重的刺激性气味,且存在安全隐患。垃圾收集点的形式意义大于其实质作用。

4.农业生产情况:

罗家垅为长江中下游南岸的一个小村庄,为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势极不平坦。人们在土坡上种植旱地作物及蔬菜,在土坡中间的低洼地带种植水稻。由于地势不平坦,收割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难以在农田中行进作业,而且大部分村民不舍得付出使用农业机械的费用。所以大部分村民的农业生产仍以典型的小农经济进行。仅有少部分村民小型的可以在当地农田行进的农业机械工作,生产手段很落后。另外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只有少数老人在家务农,所以很少会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大部分人进行农业生产都只为自给,只有少数人会选择种植棉花、芝麻等经济作物,但其产量极为有限。

5.环境意识:

在对村民进行访问时可以发现,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极为有限,一方面由于其多数为受教育程度很低的老人,另一方面是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导致其环保意识不高。村民在平时生活中会将生活垃圾随手丢弃,即使有垃圾收集点,村民也会嫌太麻烦而不去利用。另外在农业生产时,他们会将使用过的农药瓶随手丢在池塘、水沟里,而不去考虑其所带来的危害。另有极少数村民在发放牛时,任牛去啃食退耕还林所种植的小树而不加制止,其环保意识亟待加强。

六、建议与改进:

1.村委会应加强对村民进行环保教育,更多的进行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宣讲有关破换环境的危害,提高其环保意识水平。

2.

村干部带领村民建设保洁队伍,对已产生的各类垃圾污染物进行收集处理,对水库、池塘中的漂浮物进行打捞收集,对垃圾收集点的垃圾及时运走处理。确保保洁的长期性、日常性。

3.对养殖场主加强教育,督促其改善废料处理方式,尽可能的少排放废水废物。

七、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体验,我深入了解了环保知识,增长了社会见识,锻炼了社会实践的能力,了解了环境污染与破坏对我们产生的威胁,同时也对村庄的一些基本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也认识到村庄的建设中存在较大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村庄的环境建设极为重要,只有解决好这些存在的问题,爱护我们的一草一木,爱护每一寸土地,才能将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美丽家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