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合集)》。
第一篇: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
课题来源:经过老师推荐,自己慎重选择后确定的方向与题目
课题类型:本课题属于宏观角度下的研究,通过对中国股市成长性的认识和对投资机会的定性研究,来分析和总结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秩序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也日益完善,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执法力度的强化,使得股票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得以充分体现,中国股市经历了2007年至2012年底长达5年的大熊市。股票价格已大幅度的下跌,相当一部分蓝筹股具有投资价值,股票市场投资机会凸显没产业升级时新兴产业在经济中比重日益提升,政策扶持的行业未来增长的潜力相当大,对这些增长型行业在股票市场进行长期投资必将获取丰厚的回报。但是中国股市仍然是一个相对不承受的新兴市场,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因而研究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对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本课题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首先由于我们现在研究的是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中国股市已经走过二十几年,我们还是可以从他的成长性和其对应的投资机会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我们之前也有很多人研究过同样的课题我们可以从中取得一些十分有意义的借鉴。
《中国股市成长与宏观经济》作者周垂日;2000年出版,本文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近十年来,股市规模与国民生产总值及居民储蓄的关系,并与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的美国、韩国股市的同类数据比较,中国股市发展速度较快,论述发展股市对中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意义。由于其主要研究的是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的联系,所以对投资者的价值并不是很大,而且它的出版时间较早。对现在的意义也不是很大。
《代价最小的股市路径之争――中国股市十八年的回忆与思考》作者 刘纪鹏; 刘妍;2007年出版,本文主要说的是从1990年深交所试运行和上交所正式运行起步至今,中国股市历经十八个年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十八年来,中国股市的成长史到底是一部不规范的成长史,还是一部国情和西方规范成功结合的发展史?到底是一个充满了投机、泡沫和赌徒的赌场,还是和平崛起的中国不可或缺的主战场?在中国二十九年的改革中,没有一个领域像股市这样,争论如此之多、如此之激烈。"强调国情为主的实事求是派"和"强调海外规范为主的照搬照抄派"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息。以股权分置改革为例,"市价减持"变"对价改革"导致天壤之别。因此,敢于正视这十八年发展史,客观科学地总结我们在股市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从中国股市发展中争论过的几个焦点问题入手,对过往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以寻求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最优路径。他给我们讲述了中国股市的成长历史,但没有对未来的中国股市走势进行展开分析。
《见证成长》作者周宏波;2011年刊登于《股市动态分析》 <正>2010年,中国证券市场20岁生日,《股市动态分析》作为中国最刊创刊的专业性证券类期刊也见证了中国股市的成长历程。而中国机构投资者初具规模也就是三五年内的事,每年的"最佳机构投资者"春节特刊也正在见证中国投资人成长的步伐。自2008年首次推出"最佳机构投资者"特刊以来,每年上榜机构风云变幻,新机构名字层出不穷,今年也不例外。这一方面表明中国投资者队伍的不成熟。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开始有些机构连续两年上榜,比如公募基金界的华商基金、华夏基金,私募机构的尚雅投资。《中国股市成长质量及其对策研究》作者牟长利; 龙子泉;2003年出版。本文主要给我们讲述了我国的沪深股市自九十年代初成立以来,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以及对现在中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分析。并给投资者以建议。
《中国股市暴涨暴跌背后的制度建设缺失》作者:王一静,文献来源:[J].现代商业, 2008股市18年的成长,也是中国股市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国股市经过了两年的股改,终于解决了积压已久非流通股问题。本文就中国股市最近出现的一涨暴跌的行情,分析了中国股市制度存在的缺陷。说明我们国家的股市发展存在着制度的缺陷,需要更近一步的改进。
《从A股市盈率变化看股市投资机会》作者:金开安,文献来源:[J].投资北京, 2011 <正>股市的低估,对于长期投资的价值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买入持有的好时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2009年触底反弹,2010年到2011年长期盘整、交易低迷的弱势阶段。本文主要说了我们怎么利用市盈率来把握投资机会。
《危机下的中国投资机会》作者:马晨 文献来源:[J].中国金融家, 2009文献主要讲了大中华区是如何从一个地理概念转变为一个充满投资机会而且经济结构互通的地域?中国的股市表现领先全球,哪些行业将出现最佳的投资机会?A股市场的短期和中长期走势如何?流动性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
《中国老龄社会养老产业的投资机会研究》作者:刘红 , 唐继碧,文献来源:[J].会计师, 2012,摘要: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四二一"为主的家庭结构模式导致了养老方式从以家庭养老为主转变为以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并重的养老模式过渡,同时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收入也不断增加,政府对养老产业大力支持,但是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养老产业的落后和养老产品、服务的严重缺失,因此,我国养老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中国股市投资组合规模的进一步研究》作者:方少含,文献来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摘要:采用"沪深300"成分股中的280只股票,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建立等权投资组合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股市投资组合规模的非系统风险分散效应,计算了沪深A股系统风险总量,并从马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出发探讨了合适的规避风险的投资组合。
《股市投资机会 在哪里?》作者:刘浩,文献来源:[J].卓越理财, 2008, 摘要:<正>2008年上半年,根据各种理论推算出的"铁底"――5000、4800、4000、3500……,都没能阻止股市大盘的下跌、再下跌,股指在所谓"铁底"中一路畅行。大跌之后,下半年股市能否绝地反击?《中国股市投资策略探讨》作者:刘光彦 文献来源:[J].商业研究, 2005,摘要:14年来中国股市大幅波动,暴涨暴跌的次数不计其数,许多参与群体损失惨重。然而,中国股市在让投资者面临巨大风险的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机会,认真研究中国股市的运行情况及涨跌机理,探讨其投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争夺资源:故事远未结束》作者:彭波,文献来源:[J].证券导刊, 2006,摘要:一年来,一边是股改轰轰烈烈地进行,一边是牛市如火如荼地展开,中国股市随着最大的制度障碍的消除,被压抑的上升动能开始逐步释放,除了制度的原因,资源与能源、人民币升值、消费升级被视为这轮牛市的开始。
《中国股市投资价值分析:基于行业角度》作者:钱竞,文献来源:[J].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2, 摘要: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又经历了欧债危机,中国股市持续低迷,大盘指数不断跌破低点,中国股市仿佛在一夜之间回到了十年前的水平。众多股民被套,财富大幅缩水,基金公司普遍亏损。中国股市到底具不具被长线投资机会还有待考验。
《中国股市投资风险结构性失衡分析》作者:李玮 , 陈卫平,文献来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摘要:从介绍股市投资风险特征着手,通过对中外股市风险结构的实证分析比较,指出了当前中国股市系统性风险比例过高,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结构性失衡,并围绕这一失衡现象对其成因、危害进行了分析。
《运用投资机会集方法研究公司成长性》作者:潘立生 , 任国宏 , 赵惠芳,文献来源:[J].财会月刊, 2010,摘要:本文使用投资机会集方法并选用我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来度量公司的成长性,并对投资机会集方法和传统的托宾Q值方法和市净率方法进行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投资机会集方法比托宾Q值方法。
《时变性投资机会条件下的战略资产配置决策:理论与中国实证》作者:范利民 , 陈浩武,文献来源:[J].管理工程学报, 2010,摘要:本文分析了投资机会的时变性特征对长期投资者战略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并实证,表明时变性特征降低风险资产长期收益率条件方差的增长速度,降低其在长期投资视角的风险。
从上我们得到:中国股市成长性与其他的一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或者是投资机会与其他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借鉴他们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思路。有利于我们选择正确的研究方向。
四、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论文在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理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进行研究。论文通过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投资机会各自分析和实证研究后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最后综合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下为提纲: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是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和背景、概述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详细说明中国股市的成长性,对中国的成长性展开分析
第三章,详细说明中国股市的投资机会,并研究不同时期的投资机会是怎样变化的
第四章,通过选取样本和萃取数据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第五章, 对本文做出总结,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五、完成论文的条件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首先,通过研读国内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各类研究成果,并以此为思路来寻找出我所需要进行的宏观方面的研究。
其次,借鉴国内学者的理论成果及实证检验成果找出我的研究所需要的数据与实证方法,并找出各类实证检验结果的相同于不同之处,提出我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理论依据及实证分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根据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找到能够验证我问题的方法。
再次,对我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此部分相对于前面较理论化,但是会更加具体到细节。
六、本课题进度安排、各阶段预期达到的目标:
1. 2.28-3.6: 确定论文题目,明确论文目的、内容及进度安排,开始查阅资料。
2. 3.7-3.20: 收集资料,撰写任务书和文献综述。
3. 3.21-3.27: 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 3.28-4.3: 整理资料,拟定论文大纲。
5. 4.4-5.8: 整理资料及相关数据,撰写并修改论文初稿,最后完成论文初稿。
6. 5.8-6.7 修改论文,完成论文定稿。
7. 6.10-6.23 论文排版打印,论文答辩。
七、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教师:
八、所 在 专 业 审 查 意 见
负责人:
第二篇:篇一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论文题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及防范对策
一、 选题的背景与目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形势良好,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快速增加,逐步 形成国强民富的态势: 根据 2013 年 1 月 18 日国际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 2012 年度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519322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7.8% ;全年城镇居 民人均总收入 26959 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565 元,比上年名义增长 12.6%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6% ,增速比上年加快 1.2 个百分点。同时,居民金融 消费出现多样化需求,居民消费能力的差异所带来的消费层次的多元化,形成不同的理 财需求,从客观上要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投资理财日渐成为居民家庭重要 经济活动。由此看出,国内理财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个人理财业务具有市场前景广阔、风险低、收入稳定的特点,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增长 点,因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银行 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这些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由于经验不足,在风险管理上很薄弱。个 人理财业务存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许多风险,而这些风险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限 制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研究, 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对其进行有效地规避和控制。这对于保障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健康 发展和提高银行盈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随着个人理财业务日益被商业银行所重视,多年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 务风险的研究不断升温。
在国外,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已有超过 70 年的发展历程, 随着经济、 技术、文化与社会的发展,以及风险控制理论与模型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广泛应用,有关商业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及其风险控制理论与实务的研究起步较早且在不断完善之中。
夸克・霍和克里斯・罗宾逊(2003)在《个人理财策划》一书中,较为详细地界定和讨论 了个人理财活动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在此基础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各类金融风险的识别理论与 方法。 Hendrik・Hakenes(2004)认为个人进行理财活动,必须高度注意风险和风险控制。所谓 风险分析,就是对风险资产的分布与相关信息进行总结与汇总;所谓风险控制,就是对风险资 产的组合进行积极的构造与设计;个人开展理财活动,必
须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风险控制。 在国内,由于我国金融业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金融风险管理还处在探索阶段。 这 些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其风险也日益凸现,因此,我国学者们也 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进行各方面的探究。
刘楠(2007)提出了市场准入法律问题与相关的违规风险,跨行业金融工具或产品的违法 违规风险,风险提示不当,不充分的违规风险,不尊重客户知情权引发的风险,银行履行职责 不当或不谨慎引发的风险,宣传和销售理财产品中操作不当引发的风险等等,指出应从风险理 念、业务流程、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来进行有效地风险控制。
谭中明、柏志春(2009)揭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面临各类风险不容小觑,应对策略 一是重视止损与保本机制的运用;而是提高产品定价能力;三是加强信息披露;四是做好理财 业务市场客户细分工作。 严霖(2010)通过揭露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强调要化解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可从支持商业银行理财人才培养和实行必要的信息披露中,找到解决问题 的密钥。 刘晓刚(2011)则认为防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要从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加强 商业银行自身风险防范思路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郭佳栋、孙英隽(2012)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总结了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有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声誉风险四类,强 调要从建立健全内、外部监管制度,完善风险监管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等 方面来化解风险。
刘勋涛、刘阳静文(2013)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进行研究,结合国外银行个人理 财业务的发展状况和我国的具体国情,认为可以从银行自身角度和监管部门法律法规角度分析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的相关措施。 王婷、李闰春(2013)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声 誉风险,提出要加强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风险防控以及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风险防控。 总的来说,我国学者们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探究分为两大类。一是从人民币或外汇 理财产品的产品设计角度,分析蕴含其中的风险点,如投资产品风险、透支银行信誉风险、产 品的法律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等,来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二是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 财业务同发达国家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作比较,总结出外资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先进理念 和模式以及应对风险的管理策略,从何提出适合我国市场发展状况的风险管理机制。
三、 创新思路
本文将通过搜集最新数据和最新实例,了解各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开展的状况以及存在的 风险问题,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同时在借鉴境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基础 上,进一步分析总结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对策。
四、 论文提纲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相关文献综述、国内外 研究现状、论文的写作思路和总体框架。 第二部分是介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概况。包括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 发展现状及特征和国内外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比较分析。 第三部分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分析,包括分析所存在的风险,如法律风险、市 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方面,以及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 第四部分是外境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机制借鉴,包括外国商业银行和香港商业银 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的经验。 第五部分是总结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第六部分是结束语和参考文献。
五、 参考文献
[1]夸克・霍、克里斯・罗宾逊,个人理财策划[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Hendrik・Hakenes,Banks as delegated risk manager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4, vol. 28(10)
[3]刘楠,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十大风险提示[J],银行家,2007, (02)
[4]李晓红、 王瑞春,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J], 北方经济, 2009, (10)
[5] 谭中明、柏志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及其管理策略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09, (06)
[6] 严霖,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2010,(07)
[7] 谷华,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J],时代金融,2010, (03)
[8] 刘晓刚,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 (08)
[9] 郭佳栋、孙英隽,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研究[J],金融经济,2012, (11)
[10] 张远、张立勇,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J],金融教育研究,2012, (03)
[11] 刘勋涛、刘阳静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分析[J],经济视角,2013(08)
[12] 王婷、李闰春,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浅析[J],企业家天地, 2013, (03)
[13] 卢燕,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与防范[J],中国经贸导刊,2010, (11)
[14]李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03)
[15]杨树林,基于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的策略分析[J],大众商务,2009, (03)
[16] 王智轶,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及国内现状研究[J],对外经贸,2013, (03)
[17]乔滢,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2008, (32)
[18]熊剑庆,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7, (09)
[19]葛海蛟,操作风险管理:荷兰银行的经验与启示[J],银行家,2008, (02)
[20]王学先、杨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法律规制[J],学术界,2009, (04)
[21]朱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12, (04)
[22]梁辰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分析[D],河北大学,2013, (05)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第三篇: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关键字:开题报告范文
一、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之论文题目:中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探讨
二、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之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2001年底,我国上市公司已达到1174家,总股本超过5050亿,其中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328亿,市价总值高达5.55万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8%,约有股民6800万人,约占城镇人口的40%,资本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据统计,截止 2001年底,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10547亿元,实现利润1519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32%和63%,国有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各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国有资产质量上,上市公司已成为优良资产的富区,同时上市公司也成为中国人投资的主要领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不仅会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而且会显示出更重要的作用。但也不 可否认,在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下滑,竞争力下降。
据资料反映,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 0.1369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0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53%,比上年同期下降22.55%,有151家公司亏损,亏损面为 12.67%,较上年又进一步扩大;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内部违规现象严重,据了解,2001年有100家上市公司因各种违规问题而受到证监委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查处;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虚增业绩,大肆“圈钱”,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三是二级市场投机行为盛行,一些机构操纵股价,牟取高利,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秩序。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有效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和社会的监督职能,加快建立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机制,全面净化证券市场的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建立上市公司的效绩评价体系。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对我国国有企业制定了效绩评价制度,并正在逐步推开,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还没有建立这项制度,所以本文的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的。
三.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研究的内容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探讨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一部分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意义,这六个方面是:
(一)有利于国家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二)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建立科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第四篇: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之论文题目:中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探讨
二、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之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XX年底,我国上市公司已达到1174家,总股本超过5050亿,其中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328亿,市价总值高达5.55万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8%,约有股民6800万人,约占城镇人口的40%,资本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据统计,截止 XX年底,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10547亿元,实现利润1519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32%和63%,国有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各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国有资产质量上,上市公司已成为优良资产的富区,同时上市公司也成为中国人投资的主要领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不仅会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而且会显示出更重要的作用。
但也不 可否认,在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下滑,竞争力下降,据资料反映,XX年我国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 0.1369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0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53%,比上年同期下降22.55%,有151家公司亏损,亏损面为 12.67%,较上年又进一步扩大;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内部违规现象严重,据了解,XX年有100家上市公司因各种违规问题而受到证监委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查处;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虚增业绩,大肆“圈钱”,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三是二级市场投机行为盛行,一些机构操纵股价,牟取高利,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秩序。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有效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和社会的监督职能,加快建立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机制,全面净化证券市场的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建立上市公司的效绩评价体系。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对我国国有企业制定了效绩评价制度,并正在逐步推开,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还没有建立这项制度,所以本文的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的。
三.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研究的内容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探讨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一部分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意义,这六个方面是:
(一)有利于国家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二)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建立科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第五篇:篇二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论文课题名称: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5,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工作报告。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 概率设计法 ,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结构的作用效应 常见的作用效应有:
内力。
轴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弯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构成的力偶矩。
应力。如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
位移。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位变(线位移)或某线段方向的改变(角位移)。
挠度。构件轴线或中面上某点在弯短作用平面内垂直于轴线或中面的线位移。
变形。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应变:如线应变、剪应变和主应变等。
极限状态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
(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与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所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们采用过多种设计方法。以现代观点看,可划分为定值设计法和概率设计法两大类。
定值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载、材料强度、几何参数、计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经验为主确定的安全系数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任何情况下结构的荷载效应s(内力、变形、裂缝宽度等)不应大于结构抗力r(强度、刚度、抗裂度等),即s≤r
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我国和国外主要都采用这种方法。
概率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看作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统计为主确定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非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按概率观念来设计结构,也就是出现结构荷载效应3大于结构抗力r(s》r)的概率应小于某个可以接受的规定值。这种方法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至7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已进入实用阶段。我国自80年代中期,结构设计方法开始由定值法向概率法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