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大全)》。
第一篇: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On the Characteristics & Translating Skills of English Advertising(英语的特征和翻译)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快,国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动了广告业的腾飞,英语广告翻译日益成为翻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翻译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不言而喻。广告是商战中的有力的武器,广告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他与普通英语有着较大的差别,本文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广告英语的语法特点、句法特点和修辞特点三方面分析了广告英语的特点,并浅析了其翻译策略。英语广告翻译作为翻译学的一个新的领域,引起了众多的翻译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注意,发展仍然不够成熟和完善,这篇论文正是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英语广告的特点和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等重要意义的课题。从而为英语广告的翻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众多的翻译工作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同时也推动广告业及广告翻译事业的长足发展。
选题的研究现状:
对于商务沟通中的策略,曾有两语言学家提出过。
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于1967年提出的礼貌被称为“合作原则”。此原则中,会话双方需要共同遵守的原则包括数量、关系、质量和方式几个准则。有了“合作原则”,交易双方所说的话就不会逻辑混乱,说话者和听话者能顺畅沟通,以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又提出了著名的“礼貌原则”,其主要内容为:通过减少自身利益,使对方从中获得更大利益的方式获得对方好感,推进合作,使对方从中获得更长远的利益。
总而言之,“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都是要求商务信函中要坚持礼貌策略,以达到维护交易各方地位均等、关系友好的目的。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1.礼貌、礼貌原则和商务英语的表达原则;
2.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原则
3.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具体应用;
4.商务英语信函语言表达形式中礼貌的表现。
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1)本研究的创新点:本研究立足于商务贸易间来往,提出了不容忽视的礼貌策略,符合现代商务沟通的基本准则,有利于更好的撰写商务英语信函,促进贸易。
(2)本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参考文献的局限性以及信函中的创新概念,避免千篇一律。
研究的进程安排:
20XX-1-15――20XX-2-15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2-16――20XX-2-18 撰写初稿
20XX-2-19――20XX-2-20 完成二稿
20XX-2-21――20XX-3-1 定稿
主要参考文献:
[1] 曹顺发,冯波,国际商务英语谈判[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2] 彭林霞,黄莉:商务电子邮件与传统商务信函中礼貌策略的对比分析[J].温州大学学报,2006第19卷第5期:49-56.
[3] 秦晓杰: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合作”和“礼貌”[J].西安外国语学院报,2001第9卷第4期:11-14.
[4] 曹菱,商务英语谈判[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 Brown G&Yule,G Discourse Analysi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rch Press
[6] Bilbow G T.PHD.2001.Write for modernbussiness.Longman
第二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1 introduction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 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 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translator’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 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 with accumulated 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 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
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 “norm”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
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ss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
2 outline
2.1 development and major concepts of dts
in this part i will describe holms’ basic map of d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i will also discus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pseudo-translation, multipl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ese, norm etc.
2.2 methodolgy
i will in this part discuss the methodology of dts before i apply the same to the case study in this thesis with emphasis to be placed on semiotic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 norm.
2.3 dts in contrast to other theories
a contrast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here with the objective to find the difference of dts from other theories such as equivalence theory and the chinese xin da ya criteria. some advantage will possibly be shown in this study.
2.4 case study
in this part, translation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lso translated a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will be under investigation in light of dts. translation samples to be quoted here will be selected at random.
2.5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elaboration of dts and the case study, possible conclusion will be on the advantage of dts in specific study of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 efforts will be made also.
(note: while the topic will remain the same, the above arrangement of contents is subject to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第三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Politeness Principle as a strategy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商务英语谈判中的礼貌策略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年级:英语专业商务方向**级 指导教师: 职称: 一、选题的依据: 由于商务活动的需要,在世界高度一体化,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中国进入WTO 的国际背景下,需要人们熟练掌握对外商务活动的原则和技巧;而商务谈判是对外商务活动的重要环节,商务谈判实际上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经济活动, 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应用。在谈判过程中谈判双方都希望己方利益化,因此双方在谈判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和应用对谈判有着深远影响。得体、合适的语言表达能促进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而礼貌原则作为一种语用策略是商务谈判的必要技巧,我们通过运用礼貌策略减少谈判双方的利益摩擦,缓和谈判环境,使双方在快乐的条件下获得共赢和理想的谈判结果。本选题旨在研究礼貌语言策略在商务谈判中的影响及具体应用。其意义如下: 意义:1. 得体的谈吐能树立谈判者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形象,是商务谈判中的润滑剂; 2.增加谈判者之间的信任度,提高谈判中的自觉性,增加谈判的成功性,从而实现经济利益; 3. 对商务谈判中礼貌原则的研究有利于对今后礼貌原则文化差异起着促进作用; 4. 对礼貌原则的研究及礼貌语言的学习、应用利于人们生活实际中的交际和商务活动,利于个人生活。 2)综合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我国学者何自然认为礼貌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语用策略。大量学者对语用学中的礼貌策略进行了研究。我国学者胡艳芳认为礼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2009),普遍存在于人类的交际活动中。国内学者徐盛恒也有深入的见解他认为礼貌语言是语言交际可能涉及的各方关系的杠杆(1992),起着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他们的研究都说明了礼貌语言策略在人们生活交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国外学者对其的研究更为突出。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戈夫曼(Erving Goffman)就提出了“面子行为理论”,建立了礼貌模式。20世纪60年代,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1975)在Austin 和Searle的言语行为基础上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该原则认为人们在所有会话中都应遵循质量,方式和相关的四准则。R.Lakoff(1972,1973,1975,1977)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礼貌三规则。1978年Brown 和Levinson 提出了“面子论”。而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1983)将语用原则分为“人际修辞”(interpersonal rhetoric)和“篇章修辞(textual rhetoric),提出了礼貌六准则。语用学中礼貌语言策略的历史来源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为诸多学者对礼貌策略在商务谈判中作用及应用的研究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许多学者就Grice的合作原则及相关理论,Leech的礼貌六准则,以及Brown和Levison的“面子论”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礼貌原则这一语用策略不仅适用于人们生活中的交流同时在商务谈判中依然适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选题在浅析各位学者对语用范畴中礼貌策略研究的同时,着重研究其具体礼貌语用策略和准则在商务谈判中的影响及应用。深入探讨 Grice的合作原则、Leech的礼貌六准则(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同情准则)及 Brown和Levison的“面子论”及他的礼貌策略(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从而说明礼貌语言策略在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 二、研究内容 (1)主要研究内容及观点: 本选题在浅析各位学者对语用范畴中礼貌策略研究的同时,着重研究其具体礼貌语用策略和准则在商务谈判中的影响及应用。深入探讨 Leech的礼貌六准则(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同情准则)及 Brown和Levison的“面子论”及他的礼貌策略(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2)论文内容提纲: 1 商务谈判的简单介绍 1.1商务谈判的定义 1.2商务谈判的基本原则(语言特征) 2 礼貌语言策略的介绍 2.1礼貌的定义 2.2相关的礼貌理论( Grice(1975)会话合作原则; Leech的礼貌六准则; Brown Levison的“面子论”等) 2.3 相关礼貌理论下的具体礼貌原则和策略 3一些语用礼貌策略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重点) 3.1 “得体准则”(把Grice的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纳入为得体准则 说明:此为创新点) 3.2 慷慨准则的应用( Leech原理) 3.3 逊准则的应用( Leech原理) 3.4 Brown Levison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的应用 4 总结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本选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和经验总结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为研究手段,采用对比分析、综合分析等方法和手段,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在礼貌原则领域的见解和研究成果的对比和解析,总结出礼貌语言策略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的重要性。 四、进程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2012.9.3- 9.19: 资料收集,阅读整理资料,拟定论文研究大致方向 2012.9.19 - 9.24: 向论文老师申报论文题目;确定研究方向,拟定出论文大纲,积累资料 2012.9.24 -10.15: 撰写开题报告及交予老师审核 2012.10.15 -11.10: 听取指导老师建议结合实际撰写、修改论文一稿 2012.11.11 -11.25: 听取指导老师建议撰写、修改论文二稿 2012.11.26.- 12.5: 听取指导老师建议撰写、修改论文三稿 2012.12.6.-12.15: 撰写论文定稿 2012.12.16-12.18: 上交论文定稿 2012.12.19-12.23: 将论文定稿交予老师审查 2012.12.27―12.28: 做好答辩准备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Brown, P. &Levinson, S., 1978,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 In E.N . Goody(ed.),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es in Social Intera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pp.65-311. [2] Grice, H.P., 1975, “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 Cole &Morgan(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3: Speech Acts.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1975, PP.41-58. [3] Goffman,E., 1967, International Ritual: Essays on Face Cto Face Behacior. New York: Doubleday and Company. [4] Leech .G. Principle of Pragmatics [M]. New York : Longman Inc, 1983. [5] 胡艳芳(Hu, Yanfang),积极礼貌策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重庆工学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6] 何自然(He, Zirran).语用与英语学习[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7] 邱天河(Qiu Tianhe), 语用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 [8] 徐盛恒(Xu Sheng hen)礼貌原则新拟[J]. 外语学刊,1992. [9] 熊学亮(Xiong, Xueliang).礼貌文化参数. 简明语用学教程, 2008.5: 1165-170. [10] 杨林聪(Yang Lincong)礼貌原则在商务沟通中的应用[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六、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七、所属系(教研室)意见 负责人签名:*** 八、学院意见 主管院长签名:
第四篇:英语专业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中学生英语学习状态 一英语对中学生意味着什么
1、选题意义和背景。
1.1选题背景:
(一)对当前英语学习现象的考问(二)理论学习的熏陶
1.2选题意义:
1.2.1理论意义
本研究从现象学的角度定义“学习状态”,学习状态是一种意识,这种状态是整体的、自上而下。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是不断的发展变化的,他们的语言意识品质是逐渐地养成。每一阶段的教育都要有意识的形成,而每一个意识的形成都需要有可以接纳它的内在前提。中学生在中学六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提供内在前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的变化。通过对此的研究,我们能够明确教师的“教”就是使得学生逐步地形成他们的英语语言意识品质,养成其英语素养。这样的一种理论理解,带有根本性的变革的意义。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意识品质的养成”,意识是最原初的形态,它是人的觉察状态,蕴含着“知、情、意、行”最初始的合而未分的胚芽。一旦教育使学生具有了某种意识,它就会像种子拥有的生命基因那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在一个个与之相合的具体情境之中一次次地生根发芽,舒枝展叶,它外显于人的形状、姿态就是素养的体现,就是意识品质养成的结果。由此可见,英语课堂不再是英语知识的传递而是英语语言意识品质的养成。英语课堂不是单。纯的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而是英语素养的养成。这种理论依据的寻找在方法论上也是一种新的探索,它不仅丰富了英语教育的研究,而月为中学英语教学设计提供了经过论证的建议,同时也为现存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借鉴与支撑。
1.2.2实践意义
首先,本研究笔者致力于寻求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从分析学生的语言学习状态入手,明确中学英语教学的基点。然后再分析语言是什么,明确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意义和作为一门中学课程的意义,形成对中学英语教学内涵实质的理解。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就是使得学生养成他们的英语素养:语言意识品质。这一理解不仅丰富了当前的英语教育理论和英语教学研究,同时也能够为教育实践者提供理论借鉴。
其次,本研究通过对中学生入学初的英语学习状态和高三毕业时的学习状态的把握形成对中学英语教学的理解。教师要做到就是在六年的教学中,让学生从最开始的状态达到高三毕业时应有的状态,这也就明确了中学英语教学就是要形成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在此基础上,呈现的课例体现着学生从最初拥有的英语学习状态到高三毕业时的英语学习状态的自然的、整体的过渡。这些能够为中学英语教与学提供更有效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具体措施。并且本研究对我自身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也具有较强的训练意义,对以后投入中学英语教育有很大的实践和理论指导意义,让我能够自信、有理、有据地从事中学英语教学。
再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有一个根本的追求,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其提供一个明确的解答:英语课堂不是英语知识的传递而是英语语言意识品质的养成。这样的一种理解,可以使得我们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至于陷入“语言工具论之争一”和“题海战术”之中。对英语教的依据的明确,使得教师的教学是直接拿着英语本身去感染学生,学生拥有的是英语语言本身,而不是单词的累积、语法的机械记忆等等。学生养成的是英语素养,而不是解英语题的技巧或是听说读写的技能。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可以在中学六年的日常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生英语语言意识品质的养成。让学生真正学懂英语,让英语学习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让英语本身的语言力量去感染他们。并且使得他们对使用英语这门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所思所想充满热切的愿望,对英语及其蕴含的文化充满着新奇。这也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一)关于“学习状态”的研究在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梳理时,笔者发现国内外的关于学习状态的研究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展开的。国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在提到learning state时,更多的指的是远程学习中的学习状态,与国内所指的学生课堂或者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是迥然不同的。在查阅到的相关文献中,学习状态多指的是在课堂或是课堂之外的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
(二)关于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研究在中国知网中,输入“中学生英语习得”这一关键词共检索出5篇文章,其中一篇《略论语法翻译法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意义》从我国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谈起,谈及了中学英语学习的特点,认为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语法翻译教学法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并没有涉及中学生语言习得的内容,仅论述了语法翻译法这一教学方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剩余的四篇中的两篇文章《课堂教学环境下如何创设语境培养中学生英语习得的能力》和《善用朗读,促进中学生英语习得》探讨的是如何通过创设语境和善用朗读这些具体的英语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语言的习得。他们只是从微观的视角来阐述具体的英语教学方法,并未对学生英语习得做整体的分析。《语言迁移对英语语法习得的影响》这篇硕士论文以影响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迁移中的一可加工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探讨了这一理论对中学生英语语法习得的影响。最后一篇《论语意与形式兼顾理论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选取国内外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课堂教学中兼顾语义与形式的教学模式,探讨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讨论若干可操作的教学方法与步骤。认为语意与形式兼顾教学结合了纯语言形式教学和纯交际教学的优点,有利于提高学习者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三)关于中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对此研究的关注,只是想了解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是依据什么来设计教学促进学生英语语言意识品质的养成。
3、参考文献。
著作类:
[1]海德格尔着。孙周兴译。林中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海德格尔着。孙周兴译。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北京:商务印刷馆。1997.
[3]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l.北京:商务印刷馆。20xx.
[4]帕默尔着。李荣译。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
[5]刘永富。胡塞尔现象学・海德格尔本是学引论一从所知学的角度重新解解读胡塞尔与海德格尔[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xx.
[6]涂纪亮。现代欧洲大陆语言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7]洪堡特。论人类语一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8]胡塞尔着,倪良康译。逻辑研究[M].海:上海译文出版社。第2卷。第一部分。
[9]伽达默尔着。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下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
[10]伽达默尔着。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下卷[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
[11]伽达默尔着夏镇平,宋建平译。哲学解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
期刊类:
[1]蔡哗,阎辉。关于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J].艺术教育。20xx.3:16一17.
[2]陈水生。不同生源类型高职生学习状态的调查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xx. 6:36一37.
[3]陈迎明,贺志军。当前培养大学生学习状态的思考与建议[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
[4]高波。“追蝴蝶”一儿童学习状态之愿景[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xx.4:23一26.
[5]高常营,金延。工具还是存在-伽达默尔语言观探析[J].唐都学刊。20xx(4)
[6]葛明。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水平及其与英语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xx.28(2):41-453.
[7]韩晓玲,陈忠华。解读洪堡特关于语言本质和语言“世界观”问题的哲学思想[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第1期。
[8]姚小平。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9]康静涵从学生的学习状态看教师的教学效果-兼评王文丽《五彩池》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xx.第10期。P8.
[10]廖肇银。课改:营造崭新的学习状态-访特级教师沈重予[J].汀西教育。第二期。20xx. P12-14.
[11]晓玉。体育教师应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xx. 15:573.
[12]马艺。新课程改革学生学习状态的研究一以小学语文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xx.
[13]牟飞燕。西部学困生在学习状态方面的情况调查及其分析[J].甘肃农业。12:223.20xx.
[14]宁虹。重新理解教育[J].教育研究。20xx.第11期。
[15]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现象学意识[J]教育研究。20xx.第11期。
[16]宁虹。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意识品质的养成一教师发展学校的理论建设平[J].教育研究。20xx.7
[17]宁虹。教育的实践哲学-现象学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一个探索[J].教育研究。20xx.第7期。
[18]宁虹。实践一意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xx.第8期。P42-47
[19]宁虹,胡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本然统一[J].教育研究。20xx.第5期。
[20]宁虹,钟亚妮。现象学教育学探析[J].教育研究。20xx.第8期。
[21]申小龙。洪堡特“语言世界观”思想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第2期。P55-60.
[22]吴波。洪堡特“精神力量”及其与民族和语言的特性的关系[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第1期。P84-89
[23]武延红。关于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探讨闭。教学实践。20xx.第5期。
[24]汪小英。语言工具性与语言本体论一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反思[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
[25]王玉琴。如何保持良好的地理学习状态[J].内蒙古教育学报20xx.6:42.
[26]鄢锋。高校女生实施体育选项课后的学习状态分析与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xx.第2期。P119.
[27]杨文斌,余贞凯。玉溪师院网球选项课学生学习状态的研究[J].读与写杂志。20xx.5(5):5-56.
[28]姚小平。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P64.
[29]尹静,马世超。高校组织气氛、学生学习状态、学业成就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xx.
[30]易立新。语言与精神-论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报[J]西安社会科学。20xx.第6期。F8-10.
[31]张柯。语言的本质一海德格尔后期语言思想梳论[J].淮阴工学院学报。20xx,第17卷第2期。
[32]周兵,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环境研究一江苏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评价及学习状态调查[J].体育与科学。20xx. 21(5):50一52.
论文类:
[1]李晋岩。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生活体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xx.P25.
[2]刘文英。语文教学中最佳学习状态激活与维持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3]马骏。第二语言习得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D].黑龙江大学。20xx.
[4]毛春洲。中学生英语学习归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5]严彩丽。初中英语教学之前概念教学[D].首都师范大学。20xx.
[6]于全有。语言底蕴的哲学追索一从传统语言本质论到层次语言本质论[D],吉林大学20xx.
第五篇:最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最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下面是CN人才小编收集整理的开题报告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论文题目:
专 业: 英语翻译
指导教师: 姚雪梅
学 生: 李菁菁
班 级: 20xx级3班
学 号: 0913224016
日期: 20xx-3-11
1. Title
Mother tongue transfer on the English writing of Chinese EFL students
2. Thesis Statement
The current social backgrounds which make English writing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English learning process are urgent. Teachers in schools always encounter many problems in their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major causes, and gives some creative solutions to them.
3. Purposes and Significance of Study
The objectives of the research are to try to investigate the main types of errors made by Chinese EFL students in their English writing, explore the sources of the identified errors and finally find out the specific proportion of errors caused by mother tongue transfer. It is hoped to help English teachers in China get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rrors made by Chinese students and the psychological cause of making errors, hence stimulate them to treat errors properly and improve their English teaching.
4. Situation of Study
Guo Chunjie and Liu Fang(1997) have found that the first language(L1) serve as intermediary language in logic(meaning) reasoning processing, in the formal monitoring in target language output, and in mutual retrieval of the world conception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Wen Qiufang and Guo Chunjie have made further research(1998) and found that the students with higher scores on composition use L1 far less than the students with lower scores, Liu Donghong(20xx) has found 21 main types of errors in the //www.cnrencai.com/picpositions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errors in subject-predicate agreement, errors in tense applying Chinese phrases mechanically, confusion of parts of speech, improper words, spelling errors and so on and has pointed out that of them 16 kinds are the result of mother tongue transfer except for the 5 types such as confusion of parts of speech, improper words, spelling errors and so on.
5. Outline
1. Introduction
2. Literature review
2.1 Behaviorist view and contrastive analysis
2.2 Interlanguage and error analysis
2.2.1 Interlanguage
2.2.2 Error analysis
2.2.3 Procedure for error analysis
2.3 Empirical students on transfer
3.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Subject
3.3 Instruments
3.3.1 Composition writing
3.3.2 Questionnaire
3.3.3 Interview
3.4 Data collection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Error types
4.2 Sources of errors
4.2.1 Mistakes
4.2.2 Competence errors
4.2.2.1 Transfer errors
4.2.2.1.1 Transfer of structure
4.2.2.1.2 Interlingual/intralingual errors
4.2.2.2 Intralingual errors
4.2.2.2.1 Overgeneralization errors
4.2.2.2.2 Ignorance of rule restrictions
4.2.2.2.3 Incomplete application of rules
4.2.2.2.4 False concept hypothesized
5. Conclusion
References
龙跃. 英文写作中的母语文化负迁移现象[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05)
葛丽莲. “母语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表达的影响——大学英语写作典型实例分析[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04)
刘东虹. 大一学生写作中的母语策略与母语迁移[J]. 外语教学. 20xx(04)
郭巍,韩晓惠. 普遍语法框架下“母语迁移”作用的争论[J]. 外语学刊. 20xx(02)
吴丁娥.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及对策[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xx(01))
文秋芳,郭纯洁. 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对高中生英语看图作文过程的研究[J]. 现代外语. 1998(04) 唐仁芳.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xx
张瑶. 四、六级英语写作中的选词失误分析[D]. 大连海事大学 20xx
李春青. A Corpus-based Analysis of Collocation Errors in Writing by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D]. 电子科技大学 20xx
刘丽军. 错误与错误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常见错误探究[D]. 内蒙古大学 20xx
周正履. 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错误分析[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xx
赵德轩. 错误分析与高中英语教学[D]. 华东师范大学 20xx
陈莹.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僵化现象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xx
顾玉洁. 初中生英语写作错误分析和对策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xx
王海岩. 以英语写作为基础的中介语错误分析与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xx
周冠琼. 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xx
刘昕. 中国大学生英文写作中语篇迁移现象的对比分析[D]. 辽宁师范大学 20xx
张英.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研究[D]. 太原理工大学 20xx
赵海艳. 母语的正迁移作用[D]. 山东大学 20xx
谭莉. 语言迁移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的影响[D]. 东北财经大学 20xx
马茹娟. 母语迁移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D]. 福建师范大学 20xx
熊金芳. 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xx
赵路. 中国学生英语习作中母语迁移现象探析[D]. 大连海事大学 20xx
王红,周秀霞.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句法方面的母语干扰[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xx(06)
方忠南. 汉英翻译中两类最常见错误及其产生原因[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xx(01)
李志雪,李绍山. 对国内英语写作研究现状的思考——对八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十年(1993-20xx)的统计分析[J]. 外语界. 20xx(06)
徐景亮. 思维模式对句法结构的影响(英文)[J]. 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xx(01)
蔡金亭. 汉语主题突出特征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的影响[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04)
张德聪. 英语学习中母语转移引发的错误分析与对策[J]. 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4)
安旭红. 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式英语探究[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05)
张瑶. 四、六级英语写作中的选词失误分析[D]. 大连海事大学 20xx
赵爱香. 关于高中学生英语写作中词汇、句法及语篇层面的错误分析[D]. 曲阜师范大学 20xx
王玲. 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D]. 重庆大学 20xx
曾保红. 初中英语写作中的错误分析[D]. 华东师范大学 20xx
陶啸云. 母语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D]. 安徽大学 20xx
施巍巍.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衔接手段使用的错误分析[D]. 大连海事大学 20xx
李静娴.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写作中母语思维模式负迁移的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xx
商琳琳. 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D]. 兰州大学 20xx
郭晶. 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D]. 吉林大学 20xx
刘廷和. 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及对策[D]. 外交学院 20xx
王玲. 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D]. 重庆大学 20xx
段娜. 汉语负迁移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D]. 曲阜师范大学 20xx
s("download_bot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