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大全)

时间:2023-06-06 22:31:07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6687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大全)》。

第一篇:中学语文课题开题报告范文(2)

六、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技术性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形成较系统的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导入方法和模式。

2、成果呈现方式:研究中各负责人写出的相关论文、反思随笔、导入设计、案例等。

  开题报告的意义: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三、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再次论证研究课题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新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的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四、开题论证的方法

以综合评价为主:一是课题单位的自我论证评价;二是同行的论证评价;三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五、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课题、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

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第二篇: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相互无法替代。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老师所认识和接受。然而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学生缺少课外阅读量。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好成绩,我们老师已经习惯了教语文就仅仅教语文教材,一学期下来就让学生学了二三十篇课文,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嚼得烂、嚼得透。这样一来,学生的所得肯定十分有限,也难怪乎语文教学一直被一些专家指责为少、费、差、慢。

2.学生课外阅读落实不到位。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我们老师更多的只是布置,而缺乏具体的指导。孩子们,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在课外多读书吧!为师者仅仅停留于这样的说教式的宣传、鼓动,而没有系统、科学、理性的思考,又没有尝试有效、多元、丰富的阅读推广办法,那么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儿童是不多的。

3.课堂内外阅读零散,缺乏整合。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所阅读的课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

实践证明: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阅读力就是学习力。但目前的现状是我们普遍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内涵不够清晰,突出表现在阅读教学中目标不明,阅读内容远离儿童生活,阅读方法不够系统,儿童阅读能力普遍不高。

(二) 课题的界定

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老师给学生呈现多篇文章。阅读是读者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同时也建构自我的一种活动。群文阅读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形态,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阅读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不同平台载体上,在复杂资源中进行信息的自由提取和有效聚合,从而实现阅读者个体自我或社会意义的建构。本研究所指的群文阅读,是一种狭义的阅读。她打破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一本书一本书顺次阅读的习惯,突破了这种孤立阅读的行为;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在语文教育领域,她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改变了单篇教学的传统,冲破了单元教学的框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她是一种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教学形态。本研究所提到的群文阅读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所以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教学。群文阅读既是对教学内容观念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突破。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低段:课外阅读40分钟达到2400字,40分钟内能完成2篇文章的阅读。

中高段:课外阅读40分钟达到20000万字,40分钟内能完成4篇文章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能自主阅读。

2、探索出落实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3、提高学生整合阅读知识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比较当前一些教学模式,并建构出群文阅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2.问卷法

通过自编问卷等测量工具,对学校的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等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小学阅读教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学生阅读力水平。

3.访谈法

对参研班级进行实地听课、考察,通过与教师、家长的访谈及对学生阅读学习的访问,分析并提炼影响学生阅读力的因素。

4.实验法

结合学生语文学科教育实际状况尤其是阅读教学实际,在学校语文课堂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验,考察对学生阅读力的影响。

5.经验总结法

参研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整理、搜集优质的课例,注重经验的总结,将一些有价值的课堂实录、活动设计、教学案例等备案,开展横向、纵向的交流,也为后期集结成文集准备素材。

6.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渗透在参研教师研究过程当中,把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引导并组织参研教师从日常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开展协作式研究,解决问题,寻找规律,从而由浅入深地开展研究。教师即研究者、 教师即反思的实践者是本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观念。

7、学习成果展示法。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措施

(一)课堂中的群文阅读

1、一课一得。

2、一课一文,随文阅读。根据教学课文的主题思想选择同题材的阅读材料。

3、单元整合,自主阅读,填写群文略读记录表。

单元学习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用自习时间,可以课内,也可以课外,自主阅读同步阅读教材上的几篇课文,并作好批注,填写群文阅读记录表。

群文阅读记录表是为了让学生的自主阅读更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同时记录整理阅读之后的心得及想法。老师也可以通过群文阅读记录表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适时给予合理的阅读建议,更可以通过阅读记录的撰写,训练孩子的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和能力。学生一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老师就鼓励他们做好阅读记录,养成习惯。针对不同的年级,老师可以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今天课堂所呈现的阅读记录表就包括主要内容、精彩片段、读后感受等这样几个方面。老师要把握的是,既不让阅读记录成为学生的负担,又不让学生觉得是无关紧要的琐事。

(二)课外的专项活动

(1)营造晨读风景线。

(2)每月每班设立1节语文阅读赏析课

(3)利用午间校本活动及文体活动等时间,开放学校阅览室。

(4)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层次和特点,有机组合,组织伙伴阅读俱乐部,定期开展活动。

(5)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低年级鼓励家长每天亲子阅读半小时,中高年级鼓励家长每天聆听阅读五分钟。

(6)每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读书的收获与感受。

(7)创编读书乐月报。

(三)开展学校的群体活动

(1)打造红领巾广播站的读书专栏。

(2)每月开展读书乐系列活动。

(3)评选书香班书香娃。

(4)举行读书乐汇报活动。

(5)举办读书报告会。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一年,主要分为以下3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0月)

(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教师。

(2)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

(3)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5月)

以低、中、高年级实验班的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对实验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

(3)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

(4)邀请专家鉴定,进行课题成果交流。

第三篇:语文开题报告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及终身教育的基石,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小学语文的习作训练不仅直接关乎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叙事水平,对学生未来的语言文字造诣和思维深度及广度都有着深远影响。但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教学指导策略落后、教学资源不足、学生配合度低、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如何制定出一套可行性高且能有效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教师指导策略成为实践的挑战。

一、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现状述评。

1、研究价值。

开展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其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同样也对老师习作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能有效的提高教师习作教学的能力

2、研究现状。

我校地处农村偏远山区,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本地实际,依据新课标,来研究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因此,为促进提高教师对习作起步的指导,提高教学水平,改变习作指导模式,按照我校教务处20zz至20zz年教研工作计划,结合教学实际,确立了这一研修课题。

《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在我们学校,学生几乎每人都有作文书,最少一本(综合类),多本的自是不少,甚至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各个类型,一个类型一本,遇到作文课,就在五花八门的作文书上去找,内容差不多,连读都不读,抄下来就完事儿了,作文本一交,脑子里没留下蛛丝马迹。还有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就是回去写一篇某某类型的作文。

习作在学生心目中是一座大山,那座山直插云霄,看不到上山的路,看不到山顶,也没有登山必须的工具“安全带、主锁、丝扣锁或自扣锁、扁带,下降器、头盔等。”作文这座山在学生心目中不亚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难和怕。而在老师心目中,也是把作文当成了“攀登珠穆朗玛峰”,老师害怕讲作文,害怕阅作文,害怕讲评作文,归根到底一个字“怕”,学生怕作文,老师怕作文。既然作文是一座山,为啥老师和学生不手拉手一起攀爬?一起欣赏沿路的风景?

综上,教师通过怎样的作文指导,来有效的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用眼去看自然,用心去感受生活,把自己看到感受到的,用文字来表达真实的情感呢?这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让三年级学生养成观察生活、走进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能及时分享和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比较流畅的书面语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能正确的表达思想情感。

(2)使三年级学生做到说写结合。能把日常生活中见识到的,书中积累的,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比较准确的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3)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写出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尽可能丰富些,以此提高习作能力和水平。

(4)让学生掌握围绕一句话把事情说清楚的习作方法。

(5)通过研究提高教师习作教学的能力,学习并积累习作指导的方法,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困难及问题研究。从学生入手,是兴趣没激起还是观察不仔细?是方法缺失还是条理不清?是语言平淡还是口语较多?是描述空洞贫乏还是所学不会应用?等等问题,从教者入手,是方法指导不具体,仿写不及时,素材没抓住等等原因,做细致的分析评估总结,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总结设计出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型策略。

(2)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学策略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借阅图书,让学生爱上阅读,通过讲故事,使学生勇于展示善于表达,从而树立自信心。

②“亲历”对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习作兴趣提高的研究。通过研究提高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激发表达的欲望,习作成为孩子们“我手写我心”的交流平台,享受表达的乐趣。给学生不拘泥形式的创造习作机会,作文素材随手拈来,,不为写作文而写作文,能减轻习作带来的负担的研究。

③及时仿写对习作方法的指导作用研究。为了使意思表达准确,让学生不断尝试变换语气,替换词语,使学生逐步养成字斟句酌的好习惯。

④ “我是小小书法家”“故事大王”“剪报”“成语接龙”“查字典”“巧手大比拼”等班队活动,对学生作文水品提高的辅助作用研究。

⑤探究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的策略。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计划进度、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以下方法:

(1)文献法。

利用校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广泛搜集课题相关资料,为课题后期教学策略设计打好基础。

(2)访谈法。

课题组利用自身资源,对践行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和优秀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访谈,广泛吸收同行的优秀教学经验。

(3)实验法。

本课题将切实利用成员优势,将试推行的教学策略进行试点研究和对比研究,通过同校异班间习作成绩对比、异校间习作成绩对比等,对比分析策略的有效性和不足。

3、计划进度。

20xx.xx―20xx.xx

(1)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

(2)召开研究开题会,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和学习。

20xx.xx―20xx.xx

(1)通过教师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

(2)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上传至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交流和互动。

20xx.xx―20xx.xx

(1)参加研究课题的小组成员,共同对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方法指导进行公开课教学,不断修改总结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指导方法及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

(2)及时归纳特色指导方法,写出随笔、案例、论文等。

(3)定时召开小组讨论会,交流指导心得和经验,撰写并上传课题中期报告。

20xx.xx―20xx.xx

不断跟踪分析,前后对比,取长补短,确定科学有效的作文起步的指导策略。

20xx。10―20xx。11

(1)课题研究成果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

(2)准备结题申请和撰写结题报告。

4、前期研究基础。

课题负责人具备一级教师职称,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二十七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工作中喜欢阅读,善于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教学方法,经常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善于创新。

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是工作在第一线的骨干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工作兢兢业业,富有激情,责任心强。

5、资料准备情况。

当前,课题组已经大量的查阅资料,认真分析学情,拟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研究的真实性,方法的可行性。

本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最终成果,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1。研究的中期成果:

1、成果:

(1)针对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方法指导组织公开课教学,评议课,不断修改总结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

(2)归纳特色指导方法,写出随笔,案例,论文。

2、研究的最终成果:

(1)研究报告。形成《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咯研究》成果报告。

(2)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份。

(3)学生优秀作文集。

(4)“亲历”对学生习作起步兴趣的研究。

(5)成果展览册。将“书法比赛”“我爱阅读”“故事大王”“剪报”“手抄报”等实践活动的实录作记录装订。

3、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

(1)课题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有效性方法、有效性实现途径、有效性动态评价等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2)充分发挥课题组的实践平台优势,将课题成果直接应用到实践中进行验证,最终取得的结论、理论、方法和工具可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第四篇: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专家、同行们:

经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领导小组审批,教师进修学校确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项目,被确立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第二批规划课题。下面仅就开题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立项的背景

21世纪是一个快信息、高科技的知识经济社会,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与独立思考水平。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要求我们要通过更为主动、高效的学习来发展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利用的能力。今天的小学生正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目前在小学六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这又如何能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

在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而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实验研究,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向吉林省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提出了“拓展性阅读教学”立项的申请。经过课题规划领导小组的论证研究,于20xx年4月20日正式批准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第二批规划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学习流程。

拓展性阅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而对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拓展性阅读的预期效果,我们初步设计了这样一个流程:

(1)明确拓展性阅读的内容、方向,给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3)在教师指导下将各自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整理。

(4)学生各自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加深对拓展性阅读主题的理解。

2、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归类。

(1)资料的收集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以填写“拓展阅读卡”的形式进行记录,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收集的资料有全面的了解,以便指导学生进行归类、交流。

(2)资料整理归类

在学生收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整理归类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的进行指导。

3、检查落实

给学生制订读书计划,设计“拓展阅读卡”,里面要填写的内容:阅读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并且在阅读量、质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一篇文章阅读。篇幅:低年级300字左右,中年级800字左右,高年级在1000字左右。文体安排:低中年级以童话、寓言、成语故事为主,高年级逐步扩大范围。

低中年级学生课外读物可由老师指点或推荐,高年级可慢慢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教师通过定期检查“阅读卡”,了解学生拓展阅读的执行情况,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养成习惯,锻炼学生的拓展阅读意志。

4、展示成果

让学生定期汇报阶段性的课外阅读成果,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学困生。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固定园地,让学生展示成果。例如:古诗擂台、美文点评,中外名人,知识集装箱、身心保健、先看后说等。这样,既激发学生开展拓展阅读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其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

1、珲春市一小作为本课题的实验学校,被吉林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确定为“吉林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学校几年来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承担了吉林省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学校拥有一个藏书十几万册的图书馆,并且全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了一条查阅书面资料非常好的渠道。而且学校从一年级开始提前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同时开设了微机课,为学生拓展性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学习,四、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学生家里也配有电脑,为学生的拓展性阅读提供了便利。

3、本课题负责人承担全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市实施以来,多次组织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培训及研讨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程。20xx年,曾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研员。

参研人员中,张桂艳老师是教师进修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董丽红、刘春霞两位教师不但是学校的教学研究管理人员,而且是吉林省科研型骨干教师。张世花老师是州级名师,郝丽媛和宁玉参两位老师是州级骨干教师。她们都是我市小学语文教学骨干,是善于潜心钻研的科研型教师。

4、课题组一定会紧紧依靠顾问组,形成合力,协作研究,攻关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实验组织机构。

2.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听取实验教师汇报。

3.按时培训实验教师。创造条件为实验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的机会,开阔视野,增强信心,提高素质。

4.实验教师按时写教学反思,积累资料,及时获得信息及反馈。

各位领导,老师们,基于上述各种情况,我们有信心,在我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师进修学校科研室的直接指导下,在珲春市一小李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及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本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五篇:快乐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快乐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开 题 报 告

1.课题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通过对学生语文学习情绪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自认为能够专心听讲、积极举手、认真做笔记课堂学习状态很好的学生仅占总数的11.9%,剩下的大部分除去一部分明确地认为自己状态不好,就是觉得自己状态一般。而大量的事实也证实,在实际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所谓感觉一般的学生同样称得上不爱读、不爱写、不想听、不想说的“四不”儿童。他们虽然能够完成听说读写各项活动,但是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主动性不强,对各项活动消极应付。对于这些占大多数的一般学生,他们的消极,教师家长也常常毫无办法,只能指望哪一天奇迹出现孩子突然变得“想要学”。可以说,当前学生被动学习、消极作业、学习压力、厌学心理等导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语文学科的有效发展,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甚至影响了教师职业的幸福感生成,影响到教育对社会的公信力。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长期以来许多身处一线(尤其是在多方教育力量薄弱的农村)的语文教师们有心无力,只能望洋兴叹。不仅如此,学生积极状态缺失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基层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建立,使广大语文教师常常为了学生问题徘徊在压力和痛苦的边缘,这使很大一部分教师工作消极,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不作为状态,又将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状态,从而产生教育负发展的恶性循环。

小学六年的学习,与其说是知识和能力渐渐增长的一个过程,不如说是学习习惯、态度、方法甚至理想、信念逐渐上路的过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完全可以设想:理想状态下,我们的孩子,在语文课程年复一年听说读写熏陶感染濡染浸润下,该是渐渐趋向语言优雅,举止斯文,思维活跃,智慧灵动,该是渐渐像起了读书人,一捧起书读便抑扬顿挫字正腔圆,一拿起笔写便清新秀丽整饬板正,一进入课堂便思维灵动热情高涨„„总之,学语文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作为一名长期坚持“幸福语文”梦想的教师,非常有必要站在孩子们的基础上,立足于有效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探索“快乐学语文”的模式,让孩子们真正快快乐乐地学习语文。

2.课题研究的理论构想

2.1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关于如何提高语文学习效能,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熏陶感染作用,培养真正有素养的人,除去国外的研究,国内很多教师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并且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像薛瑞萍的“心平气和”、韩兴鹅的海量阅读、常丽华的课外积累,乃至诗意语文、简约语文、和美语文等等,都是值得基层教师高山仰止的科研成果。但他们的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没有关注学生课堂四十分钟以外更多时间语文生活情趣的指导建立。

综观诸多语文教育成果,对“快乐学语文”、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研究文章也不在少数,但这些研究常常是断点的、零碎的,或者是针对某一方面教育教学经验的简单积累,并非是作为一种长期的教学实验来进行意义架构;他们对结果的评价也往往只关注知识技能等掌握学习的效果和语文学科单方面学习状态的建构,而对通过语文学科全方位的生命探索,激发和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理,从而实现语文“基础学科”的社会意义,推动小学阶段整体学习状态整体发展等相对忽略。同时,分析诸多的研究,教师针对学习活动中如何依托科学理性的方法,通过教师教学的有效主导,探索语文学科在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发展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在语文课程的整个学习中建立课内外联动的“快乐学语文”教育教学模式,呈现快乐的状态,这样的研究内容也比较少。

可以说,虽然很多教师对如何让学生“我要学”这个问题有许多自己独到并有效的见解,然而这个问题依然是教师队伍中乃至社会上人所共知但却讳莫如深无法解决的的瓶颈。

2.1对语文学习中“快乐”的意义建构。

事实上,对于学生学习为什么消极应付、状态低迷,以往的研究很少立足学生的学习心理,以科学的态度,从回归学习的本原去分析和发现其真正原因。而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也给我们界定“快乐”一个最实在的内涵界定。

2.1.1语文学习的快乐包含在学习整个过程中。

在农村,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习惯思维影响,老师和家长的心目中,语文的进步很难看到。他们认为,学生知道、懂得、学会、获得,都是应该的,依此推断:学习上知识能力的掌握是应该的,不值得欣喜——没有进步,学生就难以得到快乐。

同样,在大家心目中,凡是不懂、不会、不理解,都是不应该的,所以,学生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非但得不到真心的鼓励和支持,甚至还会遭遇来自教师或家长的负面施压。于是,学生最习惯的就是任务式地做会做的题目,重复那些滚瓜烂熟的旧知——学生不快乐。

事实上,学习的过程中,正确的心理应该是这样的,发现自己会的懂的可以为自己感到高兴,因为自己已经掌握;发现难题遇到挑战了更要为此高兴,因为找到了可以进步的地方,解决一个难题面对一次挑战对自己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进步。总之,真正意义的快乐应该是:顺境和逆境同样快乐。所以,“快乐学语文”首先要推动学生在语文学习心理层面建立对“快乐”的正确认识,并能积极去感受。

2.1.2语文学习的快乐包含在课堂内外的所有学习活动中。从大语文教育的层面来说,学生语文的生活既包含课堂四十分钟的师生双边活动,同时更包含大量的四十分钟以外的阅读、练习等以完成作业为目标的学习活动和具有语文特点的生活习惯。然而长期以来,教师高度重视学生各项学习活动的结果,却很少去关注他们从事这些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目中除了被动完成老师要求的任务,再没有其他能够激发起积极参与的情感因素了。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建立大语文的“乐学”教育思想,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在教学中除了关注学习效果,更需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关注学生在从事各类学习活动时是否呈现积极的学习状态,并且能够积极地感受到自身努力多少,收获了多少,体验学习的快乐以及其对于自身成长的促进作用。

由上,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如何让语文学习真正体现个体不断建立“自我意识”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形态,使学生有源源不断的快乐感觉,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不再消极与迷茫,不再有层层的抗拒和挣扎,建立“快乐学语文”的和谐状态,这是值得广大最基层语文教师深思的课题。

2.2课题研究的内涵界定: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情智交融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因素直接决定了其智力学习的程度与效果。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快乐学语文”这一概念,旨在将语文课程的学习从学生心理发展层面进行探索,将长期以来学生消极应对及很少在学生习惯养成、个性培养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的的课内外学习任务进行重新审读,寻找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成就感、学习自主性等形成的积极因素,通过教师的有效推动,促使学生形成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建立健康向上的乐学心理。

如何结合当前实际,积极发挥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发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主导作用,在重视智力因素发展的基础上,关注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发展的推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构建课内外联动的以“快乐学习”为特征的和谐课堂、热力课堂,推动学生卷入快乐主动的学习状态,这是本课题的重要内涵。

3.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本课题通过对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内外阅读、书写态度与质量、做作业、写作文”等诸多语文学习活动在主动性方面有目的地引导、推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积极的学习状态,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快乐指数,并将这样的积极状态辐射。本课题立足于一个普通语文教师的位置,力求通过实践将教师主导行为价值最大化,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让语文学习“快乐”的方法,从而可供更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以建立自信,产生实效,唤醒更多的儿童快乐学习语文,让小学的语文真正成为能够用最具人性最具亲和力的方式,在每一个孩子的童年烙下生命成长的幸福印迹。

3.1课题研究的内容:

3.1.1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有效主导,实施发展性评价与推动,使学生建立自信,积极地投入到听说读写活动中,建立快乐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与相应的学生自我学习状态评价模式;

3.1.2坚持“快乐游戏”、“成长足迹”等作业形式的实践与探究,引导学生建立自主性语文学习活动模式,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滋味,体会学习的意义;

3.1.3以实现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为先导,推动学生建立对语文的喜欢,并从最初的兴趣使然,到后来的意义催动,感受勤奋学习的幸福滋味,让快乐学习成为更长远的习惯,持久地影响学生。

3.2课题研究的目标:

3.2.1通过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渐感受收获的快乐,自信乐观、积极参与面得到极大的提高,形成和谐快乐的课堂学习氛围。3.2.2通过实验,让学生喜欢阅读,喜欢写作,喜欢写作业,形成积极主动的“乐学”氛围。

3.2.3通过实验,让学生养成不断思考的习惯,学会用思考不断地推动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逐步走向勤奋快乐的学习状态。

3.2.4通过实验,总结出一系列有效并切实可行的 “快乐学语文” 课内外联动教学模式。

4.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实验设计 4.1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在实践的过程中,分阶段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对比,以了解实验的效果,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法;

行动研究法

以课堂学习、课外实践、假日学习等学习状态的推动为研究内容,根据实际开展行动研究,进行记录,了解学生发展状况。

观察研究法

在整体关注的基础上,确立以学业不良学生、学业优秀学生、学业中等学生等三类学生为代表的观察对象,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研究。

教育实验法

结合行为主义教育原理,对学生进行实验,推动学生在习惯和状态上上路,用学生的实际效果对教育教学原理进行最实际的诠释。

4.2研究手段及实验设计

在总结过去“快乐语文”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成长足迹”、“快乐游戏”等为形式的作业改革,并探索结合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主导作用的发挥,推动学生建立“快乐学语文”积极状态。教师同时保持书写教育随笔的习惯,探索并记录“快乐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行走足迹,通过积极反思不断提高,实现让师生在“快乐”中获得智慧共生的目标。

在推动学生形成“快乐学语文”的积极状态方面,主要以下列四个方面内容为具体的实验手段进行设计:

4.2.1放大优点,让学生因欣赏而展现上进的火花。

本着寻找学习进步、感受求知幸福的目标,让学生每天自定步调,确立语文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老师则通过不断发现,对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跟踪了解,通过不断的表扬,使学生在欣赏和肯定中得到鼓励,产生并保持更大的学习热情。

4.2.2小步子强化,让学生在成功中积极超越,在超越中幸福学习。

小步子原则是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中将教材分解成一步一步的,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作铺垫,后一步学习在前一步学习后进行,由于两个步子之间的难度相差很小,所以学习者的学习很容易得到成功,并建立起自信。运用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现实情况将知识技能、学习态度习惯等培养目标分解成一步一步,实现一步,跟进一步。努力让尽可能多的孩子从消极状态转化为积极的、自觉的乐学状态。

4.2.3记录“成长足迹”,培养自我意识,让思考激发生命的自觉。回归本原的语文学习过程就是促进学生生命自觉的过程。积极鼓励每个学生拥有一本快乐笔记,记录生命成长每一个足迹,让自己与自己对话,通过对话,让自己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做得怎样„„每天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记录和思考,将孩子的学习视域变得更宽广,同时,不断地自我审视会让学生更清楚地见证自己的成长足迹,学习上的每一步都促使她渐渐成为一种快乐的自觉,每天的生活便成了有滋有味的自我实现。

5.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2012年4月—2013年8月)课题实施前期调查,形式一: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学习状态开展调查;形式二:总结过去经验,加强理论学习,对个人教学现状进行诊断,提出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2013年9月 — 2016年9月)(1)开题论证,讨论修订方案,明确本课题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操作步骤。

(2)加强理论的学习,主要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新理念的学习,明确教学目标,学习《语文教育心理学》、《学业不良学生心理学研究》、开展广泛阅读,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迁移理论,转变观念,提升意识。

(3)确定内容重点探究,展开个人研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整,利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地对班级学生上课、作业、课外阅读等学习行为进行推动,及时总结交流以及参加学习研讨,构建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

(4)重视信息的反馈与收集,及时听取多方面的意见,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方案,逐步构建快乐学语文的课内外联动模式。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2016年9月 — 2017年5月)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炼、筛选、整理,形成快乐语文的课内外联动模式,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鉴定。

6.课题预期目标、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6.1预期目标:

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专心思考、积极发言,呈现生动活泼的状态;

孩子们的书写越来越认真,质量越来越高;

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读课外书,读课文,写快乐日记,能够逐步感受到写作业的快乐,在学习上养成很多好习惯;

孩子们积极的语文学习情绪相互感染,不断渗透,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了良好的推动;

6.2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本课题,可以说是一次实实在在的教学实验,是在教师学习多方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教育学、心理学及语文学科等方面的多种科学方法,进行实践,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建立课内外联动的“快乐语文”教师主导模式。

本课题的研究,既是教师对学生良好学习状态的推动,更是教师自身通过指导推动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幸福感。

课题无论是操作者还是操作对象,都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村教师和学生,具有普遍性,课题关注语文教学人文性的追求,把学生非智力心理发展作为学习生命成长的重要推手,所以,获得的实验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迁移性,相应的学习方法完全适用于大部分的农村教师和学生。

第六篇: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中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然而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的作业状况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观。“应试教育”背景下所产生的语文作业问题依然根深蒂固,语文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没有思考的余地,抄作业和不做作业的现象尤为严重学生每天的作业。每天除了抄、背、默,就是各种各样的教辅资料,学生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作业存在着忽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人的主观作用的弊端,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申请了此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除了知识的累积外,更多地有提高人的辨识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作用,对学生而言,通过新型作业,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益。

2、搭建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设计和整合学生作业的同时,需要学习钻研、需要交流共进,在学习交流中,教师的团队意识会加强,同时可以有效地整合校内资源,增强教研组团体作战能力,其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将会迅速提高。

三、课题的研究现状

国外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设计有不同的探索,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学生的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

(1)实践作业。即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

(2)书面作业。即指客观性测试,其形式有回答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等;

(3)口头、听力作业;

(4)表演作业。

国内,特别是自从“减负”以后,有不少的教师进行过有关作业的设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设计作业的质和量,让学生一方面有选择地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另一方面逐渐学会自主探究,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研究和成果还不多见。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作业设计要体现针对性,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要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智能体系,分类设计,如分析型作业、观看型作业、口述型作业、研究型作业等,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教师要努力改变作业的老面孔,抛弃枯燥乏味的抄写,抛弃茫茫题海的战术,创新地布置作业、科学地评价作业,使作业真正取得理想的质量和效果。树立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构建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作业设计体系。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在完成不同类型的作业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并在作业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学以致用,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知识,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最终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素养的一座桥梁。

《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