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课题开题报告行动研究》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课题开题报告行动研究》。
第一篇: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类型目的和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指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的基础,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及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兴趣是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因素,因此,关注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学生数学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方面研究成果颇丰,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面的理论也成争鸣之势。但是鉴于地域性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其具体针对性尚有欠缺之处。找到一套适合我地区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及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自行探索。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行动研究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探索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规律及可行的数学学习科学方法,同时揭示学生兴趣对数学学习方法形成激发作用,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文献研究、调查法、个案跟踪法和试验法。首先在专家的指导下对现行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进行甄别和梳理工作,针对现行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手段的弱点加以分析,重建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理论,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然后由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共同实践和研讨,三位一体合作对实验学校的教学实践进行共建和交流,及时调整研究过程中的偏差,记录成功的经验。通过两个学年的行动研究,及期末和期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评数据,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总结出研究经验,以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及兴趣状况调查报告行式形成研究中期成果,并提出指导意见向广大教师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和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20xx年7月~20xx年12月1
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月
成立课题组,收集相应资料,开展小学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经验交流和讨论,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对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理论进行重新建构,并着手调查研究。
实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通过经验交流对共建学校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进行教学实践,选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同年级的其他班级作外部参照。实验班的教学主要以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教学为主,对照班用常规教学法进行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理论。
第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手段,实验教师在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并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期终对第二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最终结论。
结题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12月整理各种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教育领导部门和兄弟学校有关教研人员进行评测、推广和借鉴。
预期成果:形成《小学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及兴趣培养研究报告》并结题;参与实验者各自撰写研究成果论文。
第二篇: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结构和内容:
1.选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2.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案
3. 工作进度及具体安排
4. 预期结果
5.参考文献
一、选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选题目的:
近年来,广场舞成为普通人群最喜爱的健身运动方式之一大受欢迎。广场舞作为一种十分经济的健康行为不仅对大众具有良好的身心健康效应,也是特别重要的提高普通人群健康状态和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广场舞对于普通人群健身活动具有哪些积极的影响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健身、休闲、娱乐等正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需要,广场舞以其动感的音乐、丰富的内容、简单易学的动作得到民众的喜爱。广场舞作为民众强身健体、预防众多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推广广场舞能够促进参与民众的身体健康,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对民众的健身活动产生了众多的积极影响。
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
1.1成都市城区居民广场舞参与者基本情况调查
1.2成都市城区居民参与广场舞带来的有利影响
1.3成都市城区居民广场舞参与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
1.4成都市城区居民广场舞长远发展提供合理的发展规划、建议
2. 研究思路、方案
本课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搜集所需资料。对论文的框架结构、试验指标的选取、研究方法等问题向导师进行咨询,了解导师对此论文的看法及建议,并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实施。接着根据确定下来的论文方向和题目,撰写文献综述、选题思路、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案。再接着收集整理数据。最后撰写论文初稿。同时,借助于体育学、舞蹈学和体育生理学所提供的研究结果,对广场舞的开展进行理论分析、现实分析。本课题主要以成都市城区居民参与广场舞的现状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从四个方面探讨成都市城区居民参与广场舞的现状;第一部分分析我国广场舞的发展现状、特征,对我国广场舞的发展做出初步了解;第二部分分析广场舞对成都市城区居民的作用与意义;第三部分深入分析成都市广场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对成都市城市居民参与广场舞未来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工作进度及具体安排
1.20xx年9月20日-9月28日选好导师、确定研究课
2.20xx年9月29日-11月25日查阅文献资料
3.20xx年11月26日整理资料
4.20xx年11月27日-11月30日确定选题依据、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案
5.20xx年12月1日设计问卷调查
6.20xx年12月2日书写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7.20xx年12月22日-20xx年2月22日走访了相关广场进行问卷调查
8.20xx年3月1日-3月15日整理资料,撰写并提交中期报告
9.20xx年3月16日-3月29日完成论文
10.20xx年4月1日-4月15日论文定稿
11.20xx年4月16日-4月30日完成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四、预期结果
我个人就对影响全民健身广场舞推广的因素进行响应的分析和论述,通过调查问卷建设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通过相关的数据研究将问题的原因进行充分的论述过程,在此之中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有关的专家以及学者朋友们进行分享,是本文的创作更加具有逻辑性。本文的.研究和论述我个人的观点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希望大家能够多提自身的宝贵意见与建议,对我们全民健身广场舞的推广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在进行推广全民健身广场舞的过程中我个人认为社会,组织,领导等自身的认识过程进行不断地优化才是我们推广过程的关键所在,对于这一点我们还应该进行充分的认识。并且人力投入应该进行进一步的加大,使群众之间能够形成一种相互带动的良性循环过程,这样推广范围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五、参考文献
1.谭白英。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J].体育学刊,20xx
2.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xx
3.彭文革。广场舞蹈的现状、特征、价值与推广对策探析[J].体育人文社会学, 20xx,(02):2.
4.王美存。衡阳市区广场健身舞对女性中老年人健身实效研究[J]. 科技信息, 20xx,(21).
第三篇: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
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国内外研究概况;
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
论文计划进度;
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 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研究生开题报告范例研究生开题报告范例。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研究生开题报告。基于 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 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研究生开题报告范例工作报告。由此更能理解 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关于国内外研究现状要注意的问题
一:内容方面,论文综述是为自己后面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服务的,所以论文综述的总结要结合到自己的研究内容上面,切忌总结一些和自己研究内容不相关的部分。
二:每个人的研究问题都不一样,有的人的课题属于老一点或者是热门的课题,这一类的课题一般现有的方法比较多,所以在总结综述的时候尽量要把自己的范围缩小,面不要太大,要点要到位;也有些人选的课题是比较新的课题,由于目前研究的人不多或者是刚刚起步,方法不是那么成熟而且也不多,因此可以考虑在总结综述的时候稍微的将面铺的广一点。在总结文献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关键的词或者概念,如果是大家都知道的,就不要嗦的解释了;如果不是人人皆知的概念,最好是附上一些简洁的解释。
第四篇: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20xx年6月我们制定了一份《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统计表来调查本校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并辅以座谈会的形式,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作文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校三年级学生作文学习现状比我们预想的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1、作文缺乏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而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兴趣不浓,不太喜欢和不喜欢上作文课的学生三(1)班有有33人,三(2)班有32 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9.9%,不太喜欢写和不喜欢写作文的三(1)班有35人,三(2)班有3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74.2%。
2、学生缺乏习作素材
在调查中,针对“在作文中,你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三(1)班有20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三(2)班有17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学生对于写作言之无物这这是造成学生作文虚假现象的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也云:“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我们知道,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这从调查中“如果作文内容自己没有切身感受,你会选择――”三(1)班的学生有27人选择虚构,三(2)班的学生有28人选择虚构这个答案体现出来。
3、作文训练形式单一
在调查中,针对“平时老师出的最多的作文命题形式――”三(1)班和三(2)班的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全命题作文。虽然全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习作的方向,但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经常采用这种单一的训练形式,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
4、作文批改意义的丧失
针对“对于老师的作文批改,你的态度――”三(1)班有20人选择不太在意,三(2)班有17人选择不太在意,两个班一共只有26人选择在意。是的,许多学生在作文发到自己的手时,只轻描淡写地瞄了一下打在自己本子上的作文分数,至于老师对自己作文的修改和评语可能看都不会去看一眼。而许多老师却却为了详批全班几十篇作文,熬了一两个星期的夜晚。所以教师的辛勤劳动对于学生意义不大。
5、教师指导不得法
这在座谈会中一半学生对学生的作文指导课不满意可以看出来。我们许多老师可能心中最没数的就是如何上作文指导课,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中普遍存在重教法,轻学法的倾向。教师只注意研究作文如何出题,如何批改,如何讲评等,对学生不懂观察生活,不会捕捉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题材的人和事,对作文存在害怕心理,缺乏写作方法等问题,却很少加以研究。“师授作文”的模式,在农村小学根深蒂固,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仍沿用“教师出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师指导不得法,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6、作文训练量小
在调查中,针对“一学期中,课外作文训练的次数――”三(1)班学生1―3次的有40人,三(2)班选择1―3次的38 人。从这个回答可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学生的作文训练量偏小,重课内轻课外。大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封闭型的。一学期下来,除课内作文以外,很少让学生到课外生活中观察、练笔。作文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形成,有的教师只让学生完成教材安排的课内作文练习,课外作文量几乎等于零。练习的量太小,形式又单一,学生作文能力难以得到培养。
从以上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我校三年级学生在刚接触作文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对作文的兴趣不浓,许多学生甚至已经对作文产生了畏惧的心理。由于缺乏亲身经历的习作素材,许多学生开始写虚假作文,一旦养成习惯,学生的童真、童趣都会为之扼杀。所以,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针对上述现状,我们认为要使学生的作文真正做到“我口言我心”,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我们可以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适应农村小学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让作文回归其本体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让农村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习作提供肥沃的土壤。基与此,将“让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作文教学的沃土”课题就在这样的思考土壤里萌芽了。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1、进一步更新农村教师传统作文教学观念
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精神、新教改理念,彻底改变教师传统作文“应试化”的倾向,正确理解小学生作文的心理,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
2、精心设计、开展适应本地农村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1)从当地农村经济、自然、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精心开发设计一系列有主题的、重在学生参与和实践的、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例如“农活”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体验农活艰辛,言谈劳动苦甜”实践活动主题,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辟学校的“班级责任田”,让学生尝试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等农活,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
(2)精心规划实践活动内容板块。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农村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地方与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如可以在充分了解本地区的英雄烈士事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缅怀先辈精神,叙述崇敬之情”这一主题板块实践内容。
(3)精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实践活动开展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作文训练。所以,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要精心预设,根据活动实际需要自主、目的明确地分组,制定详尽的计划,确保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同时,活动在以学生“自主性”为主的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另外,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大胆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逐步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文训练的渗透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中段习作的要求,努力寻找并把握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设计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组织课堂教学,在具体实施中探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训练结合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块:
(1)作文训练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作前素材的搜集和占有,情感的体验和积蓄上,而且也为学生的写作训练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提供了一个训练的平台,写作应该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
(2)处理活动信息,指导作文选材的过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大量的资料。面对如此纷繁的信息,如果让学生将这些杂乱无章甚至良莠莫辨的资料都堆积起来,无疑不利于他们应用这些信息,也必然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围绕作文主题正确选材的方法。
(3)倡导个性表达,物化活动成果的过程。
每个学生的性格气质、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积累都是不相同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各人的体验以及兴趣的侧重点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必然导致其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必须解放文体样式与主题表达的束缚,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认为恰当的作文形式、作文素材及写作角度来表达自我理解的主题,突破传统作文的“三段论”和传统的主题表达方式。
4、改变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多样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教师要创设开放的,多样化的评改的方式。比如相互换读,协商修改。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结合,相互换读文章,相互借鉴、相互吸取,发现问题相互研究,相互评改,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共享以语言文字砌就而成的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安排
课题的研究期是一年,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措施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20xx、6―20xx、10)准备阶段。
建立课题组,分析调研、论证,确定课题计划,制定出课题实施工作方案。
二、第二阶段:(20xx、11―20xx、6)实验实施阶段
(一)、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作文教学理论,确立现代作文教学观念。
从作文教学的历程看,作文教学总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中心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内容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顺应他们的心理,训练方法统一化,齐步走,忽视学生个性的差异。课题申报后,我们先后组织课题实验老师学习有关作文教学理论,了解作文当前作文教学的动态,通过学习,实验教师初步确立:
素质教育观念。即在作文教学中应认识到学生是作文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作文学习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和善学上。作文教学必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整体训练观念。美国的梅耶提出“为学习而写作”。认为我们对写作的看法不要过于狭窄,那种只把写作看成是针对语言课的,是与文学紧密相关的是一种可以单独学会的技巧的看法是不全面的。写作包括记录要点,列出纲目,记下观察情况,表达感受,他们和以往的写散文,写故事等写作行为是一样的。课题组的老师通过学习,深入领会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二)、收集实验数据,建立实验档案。
20xx年6月10日至20xx年9月15日,我们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有关学生作文兴趣、选择内容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3份,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我们发现:两个班对作文兴趣、态度差别不大,其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差异不大,学生的表达能力欠佳,同时我们还抽查了三(2)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作文考试情况,发现词汇量不丰富,选择的作文内容欠生动、真实,写作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能抓住特点来写的学生只有极少数,仍有少数同学语句不通顺,句与句之间过渡不自然,错别字多。
第五篇: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1、当前社会状况
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生的方法,这些后进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平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能力比较差等等。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本身等因素,致使他们成为学校头痛、家长怜惜、社会憎恶的“另类”人。
2、传统教学状况
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味的追求成绩,分数说明一切因而使一部分家长及学生有了“分数万岁,其它白费”的心理,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必将给教育的改革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3、教育思想背景
进步教育运动强调教育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必须提供学生自然成熟与发展的学习环境。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活动的舞台。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
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其实际生活沟通的能力差,成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现出较好的品质,但却不擅长体育,成为“品优体弱生”。有的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但学习成绩差,成为“低分特长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却管不住自己,导致成绩很差,我们称为“自律能力差群体”……因此,后进生具有相对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与评价。
该课题不仅有上述实践意义,还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因为它倾注了所有研究成员的大量心血,我们都明白,怎样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难题,转化后进生的效果怎样更是一个难题,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准确把握后进生工作的重点,寻找突破口,提高转化的效率。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本地区的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对相邻地区的教学有借鉴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及目标
(一)课题界定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后进生”定义为: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不仅仅指在学习方面。包括:对学业的焦虑。自信心问题。人际沟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别人的理解看法等等问题。
(二)实验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目标。
(2)情感目标:有计划的做好学生系统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3)发展目标:特别加强基础德育建设,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使绝大部分同学成为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勤俭朴素、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讲究礼貌具有一定素质的文明人。
三、实验假说及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验的假说:
我们的这一课题重在探索后进生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后进生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探讨深层的施教艺术。争取转化他们,使这些后进生在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目前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多停留在对后进生转化的理论研究上,缺乏与实践的联系。面对形形色色的后进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在品行等方面还呈现不良心理特征。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势必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并引起一系列行为心理变化。面对教育和教学的困难,仍沿用常规教育策略,成效不大,因此,亟待改变这一现状,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实验新的方法,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充满信心。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进步。
本课题通过个案跟踪分析,着重摸清学生的心理、学习困难形成的主要原因,寻找和尝试指导帮助他们自主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以促进他们品行、能力等方面的进步。预计将有以下突破:
1、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处事态度、价值取向和人际关系,将会使他们学会自主解决困难、消除困扰、走出困境,为学生的今后进一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我们将能够创造一定教科研示范效应,在探索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困难方法、途径和模式的同时,会激励部分对“后进生”失去信心的教师,改变观念,重振士气,引导教师强化教育教学研究的兴趣。
3、我们的研究也会带来一定的教学力量群效应。因为学校不仅是帮助学生成功的场所,同时也是锻造名师、高师之地。这种教研活动辐射出的群体效应是学校所期望的。
(二)实验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2、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
3、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4、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
5、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6、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及呈现形式
(一)主要内容
A、如何缓解学生焦虑。
B、正确看待自信问题。
C、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D、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二)目标及呈现形式
(1)理论目标:本课题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和可塑性以及推广价值,发展已有的理论,开辟“后进生”心理问题探究的新路径,力争对本地区的“后进生”转化研究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对其它地区“后进生”问题的研究与转化起到借鉴功效。主要呈现形式是论文和实验报告。
(2)实践目标:帮助实验对象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探根溯源,找出症结所在,给予方法指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社会的不良诱惑,分清良莠,择善而从。引导他们树立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和谐上进、全面发展的“人”。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论文以及学生的转变数据分析。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罗杰斯在《患者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中指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所有其他的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自我实现指的是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向。这种潜能只有在真诚、共情、无条件关注的环境和条件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罗杰斯认为: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事项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因此他所倡导的以人为心的治疗就是使来访者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并逐步摆脱外力的控制前进。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着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话,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
鉴于以上思想,我们认为应该挖掘初中生自身的潜能,他们“是能思考、能感觉、能体验的一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说到底是学生内心的自我调节。作为学校,要紧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的环境,心理辅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帮助,比如交给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能积极参与的活动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动进行调节。
2、素质教育理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里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能力、培养劳动观念、发展个性、办学形式和教学多样化。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教学要适应儿童每个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差异。教学要多样化。
3、新课程标准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变量控制
(一)基本操作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实验研究,将实验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
(二)无关变量的控制
1、均衡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性别和能力差异,使之符合等组实验要求。
2、对各组学生(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不作宣传和暗示
3、严格控制学习时间,杜绝加班加点。
4、实验教师严格控制年龄差别,学历差别,能力差别及工作态度差别等。
七、实验的方法和研究的过程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借鉴已有的理论经验,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后进生的心理问题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心理测量法、实验调查法、个案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二)实验过程及时间安排
本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明确研究目标,进行课题分工、人员职责和计划安排情况、确定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走访谈话,建立后进生个人档案。
2、实施阶段
具体对实验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心理问题的表现,寻找成因,归纳特点,找出共性的规律以及个性差异,从而寻根追源,因材施教,写出实验论文及阶段总结。
3、巩固实验阶段
统计实验数据、汇总资料,完成实验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