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开题报告(范文7篇)

时间:2022-03-14 22:38:43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1078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7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7篇)》。

第一篇:精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0xx级 ***专业 ******学习中心******姓名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通过对论文的选题和写作,理解从中国现代戏剧史的角度看曹禺的地位 。中国现代戏剧中占居主导地位的是话剧。曹禺正是站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顶峰的作家。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足以代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的最高成就。通过作家作品的研究分析,总结其取得的成就及对中国戏剧文学的贡献。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自己的论文题目,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查找书籍,利用网络查找论文、档案等相关文件,针对曹禺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整理,比较研究,归纳出自己的观点,总结其取得的成就及对中国戏剧文学的贡献。

3、论文提纲(研究路径/论文(设计)框架)

(1)确定论文题目: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论文题目,经导师指导研究,最终确定论文题目为论曹禺戏剧的成就及意义。 (2)制定研究计划:搜集相关资料、确定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3)撰写论文初稿: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构思论文提

纲,开始撰写论文。

(4)通过曹禺的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一部部杰作,从人物的形象、语言、意蕴、创作等方面对曹禺的戏剧的对中国戏剧文学的成就及意义进行分析归纳。

①从作品的具体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分析作者刻画出特定的历史背景、特殊的环境下所形成的典型人物性格,使复杂丰满的人物形态鲜明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②戏剧语言洗练、含蓄,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反映出他们的精神状态。众多典型而富有诗意的任务形象就是通过抒情的戏剧语言塑造出来的。

③故事层面与意蕴层面紧密结合。

4、论文写作计划(进度安排)

开题报告:20xx-6-12――20xx-6-27

初稿提交:20xx-6-28――20xx-8-28

定稿提交:20xx-8-29――20xx-9-11

终稿提交:20xx-9-12――20xx-9-26

答辩申请:20xx-9-29――20xx-10-7

终稿评阅:――20xx-10-10

5、主要参考文献

[1]曹禺.曹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2]曹禺戏剧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曹禺.日出;田本相,曹禺文集(1)[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

社.1990.

[4]曹禺.雷雨.序[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

[5]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二篇:精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2.1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 注意事项

五、总结

第三篇:古筝教案

古筝教案

第一节课:

一、古筝认识(介绍古筝的基本结构)。

二、认弦。

三、识谱:唱谱练习。

四、学习指法“托”。

第二节课: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练习指法“托”

二、教唱识谱

三、学习指法“抹”,指导练习。

第三节课:

一、复习前期学习内容,练习指法。

二、学习指法“勾”。

三、学习乐曲《上学歌》。

第四节课:

一、复习前期学习内容并进行单个检查(确保每个学员都能跟上学习进度)。

二、学习指法“大撮”。

第五节课:

一、复习《上学歌》及“托、抹、大撮”指法练习。

二、学习指法“4按法”。

三、学习乐曲《小星星》。

第六节课:

一、指导指法练习。

二、指导乐曲《上学歌》、〈小星星〉练习。

第七节课:

一、指导指法练习及乐曲练习。

二、学习指法“7按法”。

三、学习乐曲《新年好》。

第八节课:

一、复习指法练习及乐曲练习。

二、检查单个弹奏乐曲。

第九节课:指导复习指法及乐曲弹奏乐曲。 第十节课:

一、指法练习、乐曲练习。

二、学习乐曲《我的祖国》(上)。

第十一节课:

一、指法练习、乐曲练习。

二、学习乐曲《我的祖国》(下)。

第十二节课:

一、复习全部所学乐曲。

二、上台表演(检验本学期学员学习成果)

第四篇: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选题背景

滇西北流域生活的傈僳族,有着极为丰富的民歌样式及种类,在人类学的视野里,滇西北傈僳族的木刮文化传统是傈僳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滇西北文化模式的集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阿尺木刮”是以傈僳族的生活生产方式而形成的极具民族性格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民俗艺术事项。长期以来,音乐学界对维西地区傈僳族“阿尺木刮”的研究,主要是围绕音乐形态、音乐种类等方面进行的记录和调查,而“阿尺木刮”的生成环境、生成因素以及在历时与共时的交集中所产生的文化意义却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作为最能真实直接表达文化个性的民间歌舞事象,是每个民族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不能脱离它赖以生存的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不能脱离其生长、延续的空间、时间以及人们的音乐行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由黄凌飞老师引荐跟随着云南大学的罗梅老师,一同前往怒江参加傈僳族的阔时节活动,在田野调查过程中,“阿尺木刮”这一具有傈僳族传统气息的歌舞种类,让笔者真正感悟到傈僳族歌舞所具有的完整而充满张力的文化独特性,故选择其为硕士阶段毕业论文的主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1、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作为人类文明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一场革命。无论是从人最为基本的人权问题开始发生了改变,还是从学术研究上都有了质的飞跃。“阿尺木刮”是维西县特有的傈僳族传统歌舞,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社会的关注度较为广泛,将这个地区的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特征进行研究时,应该考虑到这个地区各个族群之间音乐文化内在的本质。将云南滇西北地区的傈僳族“阿尺木刮”的研究,置放在音乐人类学和艺术人类学的理论方法背景中。笔者试图在这样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对维西地区傈僳族“阿尺木刮”这一歌舞生态系统的实地考察分析,运用音乐民族志的分析和音乐民族志的书写方式来呈现文本,这样对“阿尺木刮”进行专门研究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傈僳族“阿尺木刮”过多地运用音乐本体来分析其的音乐的特征,对于这个民族的认知方式、概念体系、音乐行为的描述很少。只有对于这个民族音乐文化的地方性知识的挖掘和阐释,才能够从生成机制中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该民族的音乐。

(二)研究意义

在研究对象确立的同时,尊重其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光和其音乐文化的地性知识,力图客观地呈现研究对象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通过对“阿尺木刮”所依赖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其文化内涵、族群中的族性认同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更深刻地认识傈僳族的“阿尺木刮”,预计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运用音乐民族志这样一种阐释性的理论范式;以文化人类学、艺术人类学为理论视角,将维西地区的傈僳族“阿尺木刮”放在声音及意义的社会背景中,拓宽了艺术审美的视野与领域。人类学家赖斯先生在梅里亚姆的三维模式基础上所提出的“历史构成——社会维持——个人创造和体验”整体模式的运用,体现重视共时研究与历史性研究相结合的学术取向,为中国民族艺术的研究提供新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于维西地区傈僳族村落调查,以个案的形式对其进行分析,采集和收集大量的“阿尺木刮”一手资料,对“阿尺木刮”进行音乐人类学的分析和研究,期望通过理论的层面阐释“阿尺木刮”更深刻的内涵和其背后的意义,并使的维西地区傈僳族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等得到多维多元的展示,使得大家能够更好的认知傈僳族的文化内涵。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维西傈僳族文化学者林永辉收集整理的《维西县傈僳族歌舞———阿尺目刮》文章中对于“阿尺木刮”起源有如下论述的:傈僳族是我国古代西北氐羌部落的一支,经历了漫长的迁徙,直至怒江州、迪庆州维西县一带。“阿尺木刮”是维西地区傈僳族祖先创造且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歌舞事象,当地人在长期的游牧、迁徙生活中,与羊群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且通过模仿山羊的声音和动作形成的一种相互间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维西县文化馆非遗在中心主任和琼辉老师讲述:山羊是傈僳人的图腾,并且傈僳族人是很敬重山羊的,相传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傈僳族有一位很美丽漂亮的女孩,不小心被村子里的头人看上了,头人想要娶这位女孩为妻,但是女孩不同意这门婚事,连夜她就抱着两头小羊上山去了,为此躲避头人的婚礼。躲在深山密林里的女孩,无时无刻地觉得孤独和寂寞,因此身心如此痛苦,只有把羊当作自己的朋友,跟它们交流。她学习羊的叫声来唱歌与羊进行对话,学习羊的动作来跳舞与羊进行玩耍,久而久之就有了这种舞蹈,并且得以传承下来。在“都市时报2008~2009‘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寻踪’系列报道、十七香格里拉傈僳族“阿尺木刮”中的论述为:“傈僳族属南迁的古氐羌人,从古代移民的画卷中可以看出,浩浩荡荡的移民大军,在漠北悠远的星空下南迁,为祈求族群幸福和平安,首领们会选择适当的节日祭祀,祭祀的羊儿歌舞即是起源。”

第五篇:精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名称:论企业文化建设

一、课题来源:

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在导师的指导下定此题目。

二、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选题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选题的意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市场经济的完善和良性循环的发展,意义更是深远重大。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介绍入手,阐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建设途径,指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三、分析思路:

第一部分:分析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部分: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第三部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四部分:如何解决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四、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论文的创新点:本论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从中总结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通过这些研究分析解决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足发展。

论文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缺乏一定的数据。

五、预期结论:

通过学习与实践,使理论知识深化,专业技能延伸,并为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实施建议。

六、参考文献:

[1]郭纯金.企业文化[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3)

[2]徐震宇.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xx-4

[3]吴金法.经营管理[J].中国新闻传媒集团出版,20xx(3)

[4]刘光明.现代企业家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1)

[5]刑以群,张大亮 .企业文化建设重塑企业精神支柱[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xx-1

[6]范全红,卫爱国.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J].经济师,20xx(1)

[7]支有凤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J].企业天地,20xx

[8]王俊明.如何推进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J].活力期刊,20xx

七、时间安排:

1.20xx.10.15之前,在老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工作。

2.20xx.10.16-20xx.10.30,根据所选题目进行资料收集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做好撰写开题报告以及开题工作。

3.20xx.11.1-20xx.11.30,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做好论文的撰写工作,并形成初稿。

4.20xx.4.18之前,完成论文的终稿,并提交正式毕业论文。

第六篇:古筝教案

附件 教案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古筝基本构造介绍 2.学戴古筝指甲(义甲)

3.古筝坐姿、基本指法“勾”“托”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古筝的相关知识,并初步掌握古筝演奏的基本要求及指法“勾”与“托”。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入门知识讲解

1 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现多用尼龙缠弦,以不同型号的钢丝外面缠以尼龙丝制成的。

(2)琴码(又称:雁柱):支撑琴弦,琴码的右侧为演奏区域,左侧为左手补韵的装饰音区域。

(3)岳山:分为前岳山,后岳山,分别镶嵌在琴面板的首部和尾部。

(4)面板:琴面略有弧度的木板。

(5)调弦盒:内有弦轴,用于调音;琴盒内可以放指甲,琴扳手等物件。

2.学戴义甲

(1) 大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向指尖左上方斜出45度佩戴

食指、中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顺指甲生长方向直戴

(2)学生练习佩戴义甲,教师和家长指导学生佩戴

注意:佩戴时义甲不要挡住手指的关节;胶布的一半应覆盖在自己本身的指甲上。

3.演奏姿势

(1) 座位和琴的高矮比例要合适,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自己的腰部平行 。 (2) 双腿自然弯曲,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放好。

(3)

上身端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半部分,不要坐满整个凳子。第一个弦码对准衣服的中襟,身体离琴一拳的距离。

(4) 两臂和双手松弛而自然抬起,精神饱满,面部表情放松。在演奏时既不要驼背也不要过分挺胸挺肚子,切忌摇头晃脑、脚打拍子等坏毛病。 (5)双手放松呈半握拳状弹琴。

演奏姿势正面图

演奏姿势右侧图

演奏姿势左侧图

三.指法讲解与练习

1.分辨琴弦

提问:古筝共有多少根琴弦?分别有几种颜色?

答:有21根弦。两种颜色:白色、绿色。

讲解:认识绿色琴弦,绿色琴弦都唱“5”(sol),共有四根绿色琴弦,有粗有细,由细到粗,分别代表

高音5;中音5;低音5;倍低音5

练习:教师报出音名,学生在琴弦上指出,进行认弦练习。

2.指法讲解、练习(以下练习根据年龄,一年级以下学生用扎桩法)

在学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感受五指用手抓东西的感觉,五个手指向掌心抓,然后再练习指法。

“勾”:符号;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中指放在中音5上,中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

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勾指法练习”谱例)

学生练习: 跟着老师的节拍弹奏

教学生进行识谱练习:5上面是指法,下面是音符。弹奏时,先找到所要弹奏的音符对应的琴弦,再看是哪个指法(即用哪个手指弹奏)。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托”:符号;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大指放在中音5上,大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

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托指法练习”谱例)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注意:两种指法的练习,是手指主动拨弦,手指的关节要充分活动。不要用整个手臂的移动拨弦。 课后练习:

1.能熟练的佩戴义甲。复述古筝各部位名称。熟悉4根绿色琴弦的位置及音名。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弹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或每天练琴半小时)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在练习中注意孩子的手腕,既不能向上凸出,也不能向右侧凸出。手腕应放平并在演奏过程中保持住。当孩子的手型开始变样,不要强制性地掰弄孩子的手,应该让孩子先停止练习,将手型重新摆好,再开始练习。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复述古筝各部位名称。

2.复述四根绿色琴弦的名称;教授所有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音名及排序规律。

3.复习检查指法“勾”“托”。

4.教授指法“抹”与“小撮”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弹奏指法“勾”“托”,并初步掌握指法“抹”“小撮”,能够准确唱出古筝各个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2)琴码(又称:雁柱);(3)岳山;(4)面板;(5)调弦盒;

复习时,教师可打乱次序,边指相应部位,边让学生说出名称。

2 .复习四根绿色琴弦的名称

指出任意一跟绿色琴弦,让学生报出琴弦的音名。如:高音5等等;可反复多次进行。

二.介绍古筝琴弦的排序及所有的二十一根琴弦

( 倍 低 音 组 ) (

组 ) (

组) (

)倍高音组

古筝的弦序是按

1、

2、

3、

5、6循环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只要记住其中任意的一组即可推出其它组,共有五个音区,分别是倍低音组、低音组、中音组、高音组、倍高音组,唯一特别的是注意倍高音组是由倍高音1一个音构成的,所以共有21根弦。

三.指法复习及新指法的讲解与练习

1.“勾”: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演奏的手指,名称及记谱符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练习。

教师检查手型、触弦、节奏准确性等情况,及时纠正。(最好能够培养学生边数节 奏边练习的习惯,在心中默念节奏)

“托”:教学过程如上。

2.新授指法“抹”“小撮”

“抹”:符号 \\\\ ;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食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向掌心拨弦。用指尖触弦。手指向掌心方向弯曲(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讲解)学生可跟着作练习。

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抹指法练习”谱例)

“小撮”:符号;该指法的符号是“托”和“抹”的组合,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大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放在中音2上,抹,托同时弹弦。

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小撮指法练习”谱例)

注意:弹奏小撮指法时,大指一定要与食指相对,“抹”、“托”同时触弦,注意触弦后虎口呈圆形。(即两个手指的小关节充分弯曲,有捡豆子的感觉)

课后练习:

1.能熟练的佩戴义甲。熟练指出古筝各部位名称。

2.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及位置。

3.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

4.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 (或每天练琴三十分钟)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在练习过程中,继续注意孩子的手腕,在演奏过程中要保持放平。在弹奏小撮时,手指关节要充分活动,手不可跳起。

第三课

教学内容:

1.能够熟练正确地说出古筝二十一根琴弦的排列顺序,能够准确报出任意一根琴弦的音名。

2.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 3.学带左手指甲。

4.教授左手指法:颤音(吟)。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唱出古筝所有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并在手型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初步掌握左手颤音的弹奏方法,训练学生左右手演奏的协调性。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筝琴弦排序知识

1.教师和学生一起将二十一根琴弦的排序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报出来(边指边说)

如:倍低音的

1、倍低音的2……、低音的1……、中音的1……、高音的

1、高音的5……、倍高音的1

2.教师指任意一跟琴弦,学生回答是什么音区的什么音,多做几次练习,了解学生对琴弦排序的熟悉程度。

二.指法复习及检查

1.指法“勾”“托”的复习

请学生说出“勾”“托”指法弹奏时的要求:手型、触弦、弹奏时的要求。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2.指法“抹”“小撮”的复习

“抹”:要求学生说出演奏的手指,名称及记谱符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数拍练习。

教师检查手型、触弦、节奏准确性等情况,及时纠正。

“小撮”:教学过程同上。(注意食指与大指演奏完毕后,两指弯曲形成一个圆形)

三 左手带指甲, 方法同右手,大指指甲方向向右弯曲45度

老师示范,然后学生练习佩戴

四 新授左手指法“颤音” 1.颤音:又称“吟”弦。符号

;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

步骤一:先单独练习左手动作,在琴弦上先练习排皮球的感觉。

手型:左手握拳,掌心向下,将左手的食、中、无名三指并齐,稍微弯曲呈弧形轻放在琴弦上,大指小指自然放松放好,整个左手有点像数字六的手势;

动作:在保持手型的基础上,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十次上下算一组。(一开始慢练,随着熟练程度慢慢加快速度)

左手正视图

左手侧视图

教师示范:把左手放在中音5琴码的左侧,离琴码20厘米左右处(一掌左右)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十次。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步骤二:两手协调弹奏练习。

左、右手在琴码的左右两侧同弦放好,一定要在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再用刚才练习的动作进行演奏。

步骤三:教师示范两组,学生按节奏练习。(左手均起伏十次,教师喊节奏,学生跟着节奏进行练习)

在中音5上练习。右手指法“托”。左手练习颤音。 再由高音5开始到中音5结束进行两个手的移动练习。

注意:教师在示范时要放慢左右手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弹和颤音是两个不同时进行的动作,可示范错误动作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学生犯错。

课后练习:

1.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 3 熟练佩戴左手指甲 4.颤音练习

(或每天练琴四十五分钟小时)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由于儿童尤其是6岁以下的儿童手臂力气较小,在练习左手指法时,容易出现利用肩膀去使劲儿按压琴弦的情况,造成左臂明显抬高,手腕突出,指关节塌陷的现象,还有肘关节僵死,用整个肩膀上下扇动而产生的颤音。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的肩臂腕放松,用前臂通过腕带动指尖下压倒琴弦上,然后上臂、腕提起,手和腕放松,使弦音恢复原音高。左手颤音时上下幅度一定要均匀。 (找拍球的感觉)

第四课

教学内容:

1.继续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 2.检查左手指甲的佩戴情况以及左手指法“颤音” 3.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熟练佩戴左手指甲,掌握左手指法“颤音”。通过视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划出拍法,初步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复习指法“勾”“托”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2.指法“抹”“小撮”的复习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二 复习左手佩戴指甲及左手指法“颤音”

1 让学生自己佩戴左手指甲,教师进行逐一地检查并进行纠正

2 先集体进行颤音练习,然后进行个别检查,教师进行指导纠正。

三 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1 教学生认识乐谱

在谱子的最前面有调号和拍号:

1=D 是调号,代表了这首乐曲的调式,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所使用的均为D大调乐曲。 4/4 是拍号,代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2讲解节奏:

首先认识什么是八分音符。

在音符的下方有一条直线,叫做减时线,有一条减时线的音符称为八分音符。用划拍法来表示的话,就是每个音符对应一个“↓”或“↑”。两个八分音符组成一个四分音符,即为一拍。在乐曲的中间有很多竖线将乐曲分为很多小节,该竖线称为小节线,每个小节都四拍,即为四个四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所对应的拍法为 ↓↑。

附点:(写在音符右下方的小圆点)表示延长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如:四分附点音符相当于一个四分音符加一个八分音符。第一小节,重点讲解。

第二小节的最后一拍是延时线,表示前面的一个音符延长一拍,也就是要演奏两拍,在演奏中要延长准确,不可抢拍。

教师用↓↑在谱子上划出拍法,学生跟着一起划。教师边唱边划出节拍进行示范。学生伸出手指跟随老师练习第一小节。

3 让学生按照第一小节老师的示范,将全曲的旋律划上拍法。教师进行检查纠正。

课后练习:

1.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 3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左手指法颤音慢速、中速各五组,每组十遍。 4 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曲谱,打准节拍。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第五课

教学内容:

1.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

2.复习检查左手指法颤音。

3.复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4.教授左手指法“上滑音”“下滑音”以及上滑音和下滑音的组合。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已学指法的弹奏技巧。复习《世上只有妈妈好》以达到独立演奏的程度,并初步掌握上滑音和下滑音的演奏技巧。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集体弹奏“勾”“托”“抹”“小撮”。

2.检查左手指法“颤音”。

3 复习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在复习时应注意:附点的演奏方法,老师可进行单独练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注意准确性;在每个乐句的末音加上颤音。

二 教授左手指法“上滑音”“下滑音”

1.上滑音:符号;是滑音的一种,左手手型要求同颤音。

演奏方法:右手弹弦时左手在琴码左方将所弹的音按至下一根琴弦的音高,利用余音使整个上滑过程连为一体。其标记符号在音的右方加“”。

例如:

13

上滑音的左、右手配合是:

1 右手先弹,左手后按;

2 完成上滑音后不要立即松开左手,待弹下一个音时或余音消失后将左手松开;

3 滑音时值各占一半。

教师示范弹奏:右手指法“托”中音5弦后,左手在与颤音相同的位置上向下用力按弦,将它按至下一根琴弦的音高,产生音高上滑的效果。示范时速度要慢,进行分解动作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看清动作。 动作分解:一弹(右手);二按(左手)

学生练习:先练分解动作,等分解动作熟练后,再连贯练习。教师喊节奏,学生按照分解动作进行练习。

下滑音:符号;是滑音的一种,手型要求同上滑音。

演奏方法:左手在琴码的左方先将音按至下一根琴弦的音高,然后右手弹奏琴弦,当右手弹完后将左手慢松开,利用余音使音由高至低连成一体。

下滑音的左、右手配合是:

1 左手先按,右手后弹;

2 由高至低放回到原音;

3 时值上滑音一样,也是各占一半。

教师示范弹奏:左手先将弦按下,右手用“托”演奏中音5弦后,左手慢慢抬起,松开琴弦,直到完全松开琴弦,示范速度要慢。 动作分解:左手先按好,一弹(右手);二起(左手)

学生练习:先练分解动作,等分解动作熟练后,再连贯练习。教师喊节奏,学生按照分解动作进行练习。

上、下滑音连奏练习

教师示范:先进行上滑的演奏,在左手上滑动作完成后,左手保持不动,再次弹奏右手的音符,接着慢慢抬起左手直至抬平。 分解动作:首先进行一弹(右手);二按(左手);三保持(左手);四弹(右手);五抬(左手);六休息(左手)。

学生按节奏进行练习,教师喊节奏并进行检查纠正。

课后练习:

1.左右手指法巩固练习。

2.每首练习曲每天练习五遍(按节拍器节奏练习)。 3.熟练演奏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注意孩子演奏的连贯性,所学的内容会越来越长,在练习中如果发现经常出错或者经常断开的小节,应将此小节单独进行练习,熟练后再进行整段地练习,切忌让孩子不停地进行整段练习。在练习中要首先突破难点,再注重整体性。

此课学习内容较多,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注意:在打节拍时,口与手要保持一致,注意附点音符的准确性。

古堡调查报告

古迹调查报告

古镇调查报告

古筝主持词

古筝开场白

第七篇:音乐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本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而音乐表演艺术则不同,他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音乐表演中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使表演者的对于投入的情感能做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为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情感。他有表演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了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主要问题:

1、什么是音乐表演艺术及意义。

2、音乐的表现与精神性内涵。

3、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本质――情感体验。

4、音乐表演的情感体验――投情。

5、音乐表演―赋予情感以生命。

6、音乐表演中审美情感的体验。

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p大量阅读古筝方面的文献和著作;

2p找出有价值的课题;

3p依据论题精确寻找相关资料;

4p论文撰写;

5p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修改;

6p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措施:

1p在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2p真理原有资料;

3p请教知道老师,与同学交流探讨本论题。

进度安排:

1p20xx年11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p20xx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p20xx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p20xx年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p20xx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p20xx年5月:论文答辩。

7、对于音乐表演者的技巧与表现统一的要求。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