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
第一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次要内容:
1、论文标题:小学语文教改:课文范例与指点相结合
2、论文次要观念:
小学是先生写作的启蒙阶段。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大局部小先生以为作文“难”,存在着“怕”作文、“厌”作文的景象。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讨,我们觉得先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擅长细心察看、仔细考虑,缺乏作文素材的积聚外,不擅长灵敏运用文本中积聚的言语也是形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缘由。面对先生怕写习作的心思,作文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情势下的课改。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结合小先生的实践,以教材中的课文范文,抓住课文的写作特征,指点先生从范文中学习相应的作文知识和技巧,并同时停止仿写训练,次要从课文的精彩片段、构造特点、言语特征三个方面停止仿写训练,不时进步先生的写作程度,把写作当成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二、可行性研讨:
1、研讨现状:
临时以来,作语文教学重头戏的作文教学,不断是我们教学中的单薄环节。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小先生只要13%的先生爱写作文,21%的先生有点喜欢作文,24%的先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36%的先生怕写作文,6%的先生厌恶作文。关于大局部小先生来说,习作真实是“万事扫尾难”:一难是没内容可写,二难是不知从什N中央起笔,三难是言语干涩不详细,于是“怕”和“厌”的心境油但是生。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讨,我们觉得先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擅长细心察看、仔细考虑,缺乏作文素材的积聚外,不擅长灵敏运用文本中积聚的言语也是形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缘由。
经研讨剖析,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不管哪个版本、哪个年级的单元写作训练都和本单元的课文教学是一个无机的全体,与单元课文内容关系严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多精彩片段、典型范例,非常有利于教员指点先生写作。
2、研讨意义:
面对先生怕写习作的心思,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情势下的课改。在教学中,把作文教学与课文讲析无机结合,用课文范例指点先生入手写作,使范例的写作技巧成作文教学的无效资源,以课文范例指点、或让先生触类旁通,或让先生仿写,他们会感到有章可循,有凭可依,写起作文便会随心所欲,运用自若,既有格式的仿照,又有内容的启迪联想,这样临时训练,就能处理先生作文“难”的成绩了,同时进步写作教学的成效。
三、根本任务思绪:
选题DD查阅材料DD写提纲DD论文撰写DD修正DD定稿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进度表:
20xx.4DD20xx.5论文选题、定题
20xx.6DD20xx.8停止初步伐研,写好论文提纲
20xx.9论文开题报告
20xx.10DD20xx.11完成论文初稿,指点教师审阅
20xx.12DD20xx.1论文中期反省
20xx.1DD20xx.2论文定稿打印
20xx.3指点教师审阅
20xx.5毕业论文辩论
第二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由于其注重个体行为心理研究的学科特征,使快乐研究进一步转向主观分析,并突出对快乐的个体心理感受情感与认知的研究。与之相应,心理学家们更愿意以幸福来表征快乐。
1.1 国外的研究综述
1.1.1 由边沁开始的快乐与功利研究
英国伦理学家洛克和边沁是其中坚代表。由于伦理学的学科使命与问题意识,使得伦理学家把快乐与行为的道德准则、价值判断相联系。伦理学的这一道德追问与价值联系,使得哲学中的快乐演绎成为伦理学中的功利。功利是有利于快乐的事情。凡是有利于快乐的事情就是好的,这就是功利主义的行事原则。[1]
1.1.2 经济学关于快乐与效用的量化研究
在经济学中,把快乐概念引入经济学。快乐效用度量问题的研究始于杰文斯创立的边际效用论。杰文斯认为,经济学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以最小痛苦换取最大快乐,人们消费的目的便是追求快乐减免痛苦。19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把物品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属性界定为效用。[2]杰文斯把劳动定义为心身所受的痛苦即负效用,劳动收益得到的快乐则是正效用。而均衡的劳动时间则由劳动的边际收益(正效用:工资产生的快乐)等于边际成本(即由劳动产生的负效用:痛苦)来决定。[3] 在经济学中,快乐概念转化为效用,用以解释人类在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选择行为。从而可见,经济学中效用概念的本质涵义仍然是快乐,快乐即效用。[4]
1.1.3 心理学视角中的快乐指数:主观幸福感测量
从心理学角度看,快乐是个体依据自身标准对生活质量所作的主观性评价与情感性反应,即主观幸福感。[5]由于其注重个体行为心理研究的学科特征,使快乐研究进一步转向主观分析,并突出对快乐的个体心理感受情感与认知的研究。与之相应,心理学家们更愿意以幸福来表征快乐。一些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指人们的良好的生活与行为状态,是人合理地节制感性欲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使人格、理性不断完善的活动。[6]
1.1.4 社会学视角中的快乐指数:生活质量与满意度测量
社会学领域关于快乐与幸福研究的着眼点在于社会群体体验,其目的是找到一种能够用以评价特定社会主观生活质量与满意度的指标体系。社会学视角中的快乐测量主要表现为生活质量主观指标的构建过程。
社会学家意识到,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人得到幸福生活,人人感受快乐。因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人人快乐的状态,可以说是对整个人类的终极关怀。社会学家对快乐的研究是以人群对社会状况的认可即满意程度为注意点的。[7]
1.2 国内的研究综述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重视生活质量的研究。1985年林南等首次在天津展开调查他们认为生活质量是对生活及其各个方面的评价和总结,因此研究以人们的主观态度资料为基础从22个方面测量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1987年,林南等又利用上海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数据从个体生活的13个方面探讨了社会指标与生活质量这两个研究领域之间的因果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林南所做的这两次研究侧重于生活满意具体领域的分析及与社会指标关系的探讨,为我国社会学领域对人们生活满意度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
综观国内外关于快乐指数的研究,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关于快乐的思考从未停止过,说明快乐对人们整个社会生活的重要性。需要强调的是,快乐是最能够准确表达人类正向情感的概念,幸福、满意、效用、偏好等概念所包含的状况最终都是以主体自身愉悦、快乐的内心体验为根本尺度的。
快乐是人的一种主观的身心体验。事实上,快乐虽然是一种内在的情绪体验,但这种个体体验与感受决不是主观随意的。其实,不同的人对外物的刺激回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不同的人,需要不同,因而对快乐的体验不同。本人认为,快乐是人们主客观统一性的产物。快乐是一种通过外物的刺激作用于主体而产生的内在体验,并且通过主题评价,它随主体身心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快乐最终是通过主体感受的,因此快乐指数又称主观快乐感,是以百分数表示的人们的主观快乐满足程度。[8]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能忽视外界对主体的作用。
2 选题原因及意义
2.1 选题的原因
小学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为其继续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学生未来的人格、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值得思考的是,在素质教育口号下,孩子们是否享受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快乐与否,不仅影响着小学生现在的生活以及学习,甚至伴随着他们一生的成长。作为未来祖国的培养人才,小学生的快乐、快乐感受与快乐指数,是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
在东环小学实习期间,班上的敖文清同学是一个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女孩。在她的脸上,我看不到她天真烂漫的笑脸,看不到孩子们童年时代所应有的快乐。她从不按时完成作业,同学经常嘲笑她不写作业的行为。有一次我问她:为什么不按时完成作业呢?她闷闷不乐地回答:不想写,我后妈不帮我在作业上签字。到底是什么因素让这些四年级的孩子多了一份伤感,而少了一份快乐,我想这不仅是家庭、学校的原因,也许还存在其他的因素,那么这些因素是什么呢?这就引起了我思考。
在思考的基础上,我编制了《小学生快乐指数问卷》,共20个题目,题目涉及可能影响小学生快乐的9个因素(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压力、学校生活、课余时间、自我意识、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2 选题的意义
此研究是从实证的角度,通过自编的问卷调查手段来来探究小学生的快乐程度,进而测算出小学生快乐指数。对于当代小学生的快乐指数实证研究的价值,笔者认为:
(1)对小学生快乐指数进行探究,是检测小学生精神状态的重要指标。对小学生快乐指数进行测量与分析,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善快乐的感受,使其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从而有助于小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2)掌握小学生的快乐状况,能为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3)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使其感受到人生的积极意义,对于他们树立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4)进行快乐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们个性的充分发展,成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人才,提高民族素质,为祖国的未来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3 研究的构想
3.1 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快乐的研究评述。
(2)小学生快乐的研究现状。
(3)对影响小学生快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统计结果。
(4)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小学生快乐的影响因素,探索影响小学生快乐的根源。
(5)根据影响小学生快乐因素以及学生的心里特征,探索和谐、健康、完整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根据研究的结果现实,呼吁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小学生的快乐问题,净化小学生生活中的周边环境。
3.2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3.2.1 对象
调查选取玉林市及乡镇两所小学两个班级四年级共110名学生进行测试,回收有效问卷97份。
3.2.2 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自编《小学生快乐指数问卷》共20个题目分别对玉林市东环小学和桂平市油麻镇中心小学两所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题涉及对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压力、学校生活、课余时间、自我意识、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9个不同情境下的情绪体验。每道题采用李克特氏5点尺度计分的方法,学生从中选择一项符合自己的答案,统计时各项赋分分别为5、4、3、2、1。因此,本问卷关于快乐体验满分为100分,表示很快乐,最低分为20分,表示很郁闷。
(2)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报刊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论文及相关研究成果。
(3)访谈法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编制访谈提纲,对学生进行访谈。
3.2.3 数据处理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3.2.4 研究假设
(1)父母的不同职业、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式影响学生快乐感的主要因素。
(2)儿童的年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快乐感。
(3)城乡学校学生的快乐感现状不同。
(4)调查问卷中的9个因素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快乐感。
4 研究的创新点
(1)开展本课题研究,是在汲取国内外有关快乐指数、快乐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影响快乐的因素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编制而成的《小学生快乐指数问卷》,编制问卷采用了专家评判法,同时征询了小学教师的意见以及吸取同学的意见认为这些题目是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的,保证小学生看得懂,能够测量出小学生的快乐感。
(3)本问卷以玉林市城乡两所小学的四年级两个班级的110位学生为样本进行调查,具有代表性,只代表玉林市。
5 研究的进程
本课题研究分为六个阶段:XX年6月至XX年5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6月至XX年11月)
(1)选择研究课题。
(2)编制调查问卷。
(3)发放调查问卷。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XX年12月至XX年1月)
(1)选择毕业论文导师。
(2)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
(3)完成调查问卷统计。
(4)开题报告会。
(5)上交相关表格。
第三阶段:论文撰写、修改(XX年1月19日至XX年5月14日)
(1)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第四阶段:论文评阅、答辩资格审查(XX年5月17日XX年5月21日)
(1)打印装订,送交指导老师和相关专业评阅人评阅。
(2)提出答辩申请,由系学位委员会对我的毕业论文进行资格审查。
第五阶段:论文答辩(XX年5月24日至XX年5月28日)
(1)参加论文答辩会。
第六阶段:整理毕业论文及相关材料(XX年6月1日XX年6月7日)
(1)整理毕业论文及相关材料,按照要求归档或上交,完成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惠雄,刘国珍.快乐指数研究概述[j].财经论丛, XX, (3):29--36
[2]蒋自强,张旭昆.西方经济学演化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348
[3]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300
[4]陈惠雄.快乐原则人类经济行为的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XX:57-66
[5]邢占军.主观幸福感研究:对幸福的实证探索[j].理论学刊, XX,(05)
[6]陈惠雄.快乐的概念演绎与度量理论[j].哲学研究, XX,(09)
[7]林剑.幸福论七题兼与罗敏同志商榷[j].哲学研究, XX,(04)
[8]徐建华,霍丽敏,赵睿.当代图书馆员快乐指数的实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 XX,(06)
第三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三网融合”彻底打破了电视的垄断局面,电视业务及其发展模式将面临较大的冲击。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实用的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多年的积累使电视产业拥有了丰富的内容资源、相对低廉的服务资源、一大批专业的制作团队,以及相关牌照的发放权。在融合发展的环境下,电视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研究电视产业面临的生存现状,探究其寻求发展的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由于“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有重大影响,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多,综合起来主要是对“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在“三网融合”环境下,掌握业务优势和渠道优势的电信运营商逐步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向媒体行业渗透,这必将打破现有的媒体竞争格局,将给电视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把此项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比较多。
舒芳的《机遇与挑战――论三网融合对电视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由于电信的业务能力大大增强,电视用户资源将受到较大冲击,同时电视业的广告市场会受到很大挑战,传统传输渠道的价值和地位降低,传统电视业务必将受到影响。
张海军在《谈三网融合给电视带来的影响》一文中说:各部门之间的竞争不仅有体制上的竞争,还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上的竞争,原本在传统媒体格局中处于较为有利地位的电视媒体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激烈的新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新的增长点。
崔杰在《解读三网融合下电视业运行体制》中指出:“三网融合”直接威胁广电企业的核心电视业务,使其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次,电视传媒缺少相应的市场化运作经验,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转型过程中。此外,电视网络的整和程度较低,这增添了电视在三网融合后市场化运营体制改革的障碍。
第四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 概述
本设计位于城市中心区,且具有综合服务设施的,多功能,复杂的城市标志性建筑。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功能也在相应的变化。具有多用途,集多功能于一身的建筑应运而生。本设计解决的应是走在时尚前列的白领一族,同时兼顾城市市中心大量人口的商业服务功能。
功能方面,采用自由分割的大型商业布局,兼具一切服务设施,比如餐厅,健身,美容等高档场所。满足大多数成功人士的消费方向和水平。
造型方面,作为建设具有城市市标意义的建筑,造型不宜太花哨,亦不宜太简陋。同时不宜做奇形,异体的建筑形式。我追求的是向上的,积极的, 稳重的,现代化的建筑造型。
整体形象应与整个城市未来50多年的发展方向相吻合,且与城市主要建筑物,时代广场等风格一致。
2. 背景
该项目位于某中等城市市中心的繁华商业区,牌楼西街以南,牌楼南街以西的道路转角处,基地原为工商银行和电影院所在地。项目北侧为时代广场。显然此二者为本城市中心体现休闲,娱乐的服务场所。
该地块交通便利,甚至可以说可能会造成交通拥挤,这是其一不利。其二不利。该地块周边服务设施相对完善,需打造具有特色的服务功能与品质。
优点处于商业繁华区,具有发展市场和潜力。
3. 设计要求
合理解决与本设计有关的理论与技术问题,综合提高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能力,并能遵循功能合理、技术先进、经济适用、造型美观、环境相宜的设计原则,从实际出发,正确立意,进行创造性构思,力求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既要发挥优秀的历史传统,又要有面向新时代的新气象,表达其自身的公众形象特点是设计必需考虑的重点。
尊重环境,塑造融技术和艺术性一体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地标建筑,使该建筑成为城市的视觉焦点和形态中心,并有高层综合性建筑的特点。
设计要以人为本,将建筑设计成为满足商业和SOHO现代城等不同使用功能的和谐整体。设计应成为与环境共生的绿色建筑。
4. 方案总体构思
大型商业服务入口以牌楼西街入口,靠近时代广场和朝阳购物中心,面向大人量街道。辅助场所和车行以牌楼南街入口。地块北部主打大型商业服务,东侧主打休闲服务。牌楼西街和牌楼南街交叉口处,做一下沉式广场,海纳百川,汇聚人流。
裙楼屋顶利用为露天餐厅,烧烤娱乐等户外活动。
立面造型主打技术类现代建筑风格。
5. 设计要点
1. 总平面合理组织交通流线,与环境相协调。尤其处理下沉式广场
2. 功能分区合理组合,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3. 设计体现城市形象,与该城市协调。
6. 任务书要求
该项目为包括综合性商场、儿童娱乐、健身、餐饮、SOHO现代城等功能的综合性商业建筑,地下1~2层为停车场,地面1~3层为综合性商场,四层为特色餐饮和风味小吃,五层为儿童娱乐和健身馆;6层以上为单身公寓或酒店式公寓,可成为“小型办公或居家办公”的SOHO现代城功能,适应于中小公司的居住与工作的生活和办公场所。
第五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对企业健康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利税40%、就业机会75%的中小企业,现阶段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对外贸易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2.探究中小企业的出口路径的意义中小企业能在国际市场大显身手,也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企业市场,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困难,可以利用出口获得发展资金,也可以吸引海外风投基金或者吸引外资合股以及从海外资本市场出口型中小企业是近年来我国贸易增长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其发展越来越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产业集群化发展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其对企业、区域、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对于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目前产业集群发展的现阶段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集而不群,大而不强,缺乏整体协调发展的支持体系和战略部署。这一点,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尤为凸显。 目前我国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研究还不多见,远远落后于实践中的需要。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以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高集群应对风险能力及集群竞争力为目标。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一)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二)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xx年3月1日――3月6日 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xx年3月7日――3月10日 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xx年5月1日――6月30日 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xx年7月1日――9月30日 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xx年10月1日――10月30日 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6、参考文献 :
1、陈乃醒:“ 我国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服务需求”,《中小企业评论》,20xx年第10期。
2、鲁桐主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年版。
3、邹刚,黄祖辉,周连喜:“中小企业的国外市场进入模式与演进---以浙江省为例的若干分析”,《财贸经济》,20xx年第6期。
4、李时民:《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xx年版。
5、徐剑明:《 国际营销实务与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 20xx年版。
6、尹柳营主编:《中小企业如何发展与腾飞――国际化经营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 20xx年版。
7、顾列铭:“中国如何拥有国际市场定价权”,《中国外资》,20xx年第2期。
8、任建雄、吴兵:“中小企业国际化动因及其国际化战略选择”,《企业天地》,20xx年第5期。
7.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第六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在当代,判例不是我国法律的渊源,但在司法实践中,判例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新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成文法自身的缺陷也表现得比较明显,对判例法进行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中国当代法制建设仍然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制约,而中国古代法律具有鲜明的判例法传统。在这种背景下,考察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能够为当代法制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研究我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形式的演变,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判例存在的原因、条件及价值,进而加深对于中国古代法律的特征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传统法律文化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影响,并从判例法角度为当代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选题研究现状
我国法律史学界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的讨论与研究是多角度的,学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论述:中国古代判例的存在形式、效力及发展演变情况;判例与制定法的关系;中国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形成的原因;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启示。
总体上看,学术界就该问题进行专项研究的论着较少,往往是在论述其他相关问题时间接有所涉及;研究某一具体朝代中判例的论着比较多,从宏观的角度把握中国古代法律判例法特征的论着比较少;虽然对中国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形成的原因作了一定解释,但切入点比较陈旧,原因分析比较肤浅;研究方法多拘泥于历史分析法,缺乏将中国古代的判例与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进行比较性研究的成果;关于古代判例法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影响也缺乏辩证的分析,也未能提出更多的建设性意见。
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思路、框架、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等)
一、基本思路
笔者将依据古籍资料,从中国古代法律中所存在的判例入手,阐述其发展历程,分析出其存在原因,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价值,进而总结出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征。而后联系实际,结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判例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影响及启示。
二、论文框架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文写作:第一部分分析我国古代法律中所判例的演变过程和存在原因;第二部分分析我国古代法律中判例法的地位与作用;第三部分总结我国古代法律判例法特征的表现;第四部分阐述古代法律的判例法传统对我国当代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
三、主要研究方式
本文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研究,首先从制度层面着手,介绍我国古代法律中的判例,而后理性分析其存在原因,并深入阐述其地位与作用,在前文基础上,归纳我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的特征,最后,结合现实,阐述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历史分析法。研究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演变的规律,总结出判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比较分析法。将中国古代法律中所存在的例与律进行比较,将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例与普通法系中的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更清晰展示中国古代法律中判例法的特征。
论文提纲(含论文选题、论文主体框架)
浅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
一、中国古代法律中的判例
(一)中国古代法律中判例的发展历程
从奴隶社会的法制入手,并从封建社会各朝代中撷取代表性法律形式,梳理出古代法律中判例法的演变情况,为后文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判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长期存在的原因
从立法技术、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等角度入手,分析判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长期存在的原因。
二、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的地位与作用
(一)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主要从例与制定法的关系入手,分析判例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的变化情况。
(二)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作用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个案分析例在中国古代法律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三、中国古代法律判例法特征的表现
(一)以例破律
从中国古代以例破律现象入手分析判例的法律效力。
(二)判例集汇编
从《折狱龟鉴》、《棠阴比事》、《名公书判清明集》等判例集汇编入手,分析统治者对判例效力的认识。
四、古代法律的判例法对我国当代法制建设的启示
(一)“混合法”的法律发展趋势
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在当代中国引入判例法的历史基础和可能性。
(二)正确处理判例与成文法的关系
结合中国古代以例破律的弊端,分析如何正确处理判例与成文法的关系。
五、结语
×××××××××××××××××××××××××××××××××
论文主要参阅文献
[1] 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xx
[4] 何勤华:《秦汉时期的判例法研究及其特点》[J].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20xx.11.24
[5] 汪世荣:《中国古代的判例研究:一个学术史的考察》[J].中国法学,20xx,(1):82-89
[6] 汪世荣:《陕甘宁边区刑事调解判例判词点评》[J].中国审判,2XXX,(4):76-77
[7] 武树臣:《“混合法”--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合》[J].政治与法律,1996,(5.):1
[8] 汤唯:《试论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道路》[J].新疆社会科学,1994,(6):63-68
[9] 姚D:《清代刑案律例发展的内因浅析》[J].历史档案,2XXX,(2):25-31
[10] 李玉年:《元代法律体系之构建--元代法律组成解析》[J].安徽史学,2XXX,(3):39-43
[11] 王贵东:《我国古代判例法的特征及其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XXX,(6):123-124
[12] 谢天:《论中国古代法中的例》[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xx,(4):98-100
[13] 赵玉环:《中国古代判例制度及其特征》[J].政法论丛,20xx,(5):86-88
[14] 吴雪元:《谈我国实施判例制度的条件》[J].法学,1991,(12):21
研究进程安排(包括提纲、一稿、二稿、定稿起讫时间)
1、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2XXX.10.5-2XXX.10.25
2、完成一稿 2XXX.10.26-2XXX.12.25
3、完成二稿 2XXX.12.30-2XXX.2.25
4、完成三稿 2XXX.2.27-2XXX.3.15
5、完成定稿 2XXX.3.16-2XXX.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