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范文样本(范文五篇)

时间:2022-03-14 22:25:01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8243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开题报告范文样本(范文五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开题报告范文样本(范文五篇)》。

第一篇:开题报告范文样本

  选题的缘由和目的

(1)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

(2)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需要;

(4)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需要。

本课题是在认真学习有关政策及理论的基础上,就幼儿园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促进师生素质发展方面做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文献综述

一、研究概述

幼儿园的自然常识教学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和需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外早期儿童教育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引进,活跃了幼教界的思想。重视早期儿童的智力发展成为当时的需要。这一时期的自然常识教育基本上是为智力服务的,内容局限于自然现象,教学方法仍未摆脱教师讲、幼儿观察与听讲的模式。90年代初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幼教界借鉴了国外现代儿童科学教育的有益经验,在自然常识教育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幼儿科学教育进行了科学研究和较全面的改革。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全面的初步的素质。这种素质不是单纯的表现为个体掌握科学知识量的多少,也不是单纯的表现为个体

对知识的学习能力,而是个体表现出的一种热爱科学、理解科学、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内在综合品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通过在幼儿园开展以科技活动的方式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促进师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二、目前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

1.美国的2061计划及有关科学教育研究

2.国内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研究

(1)在全国教育科学“七五”和“八五”规划中,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均为重点研究课题。

(2)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及幼儿教师素质的制约,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始终未能开展。

①我国幼儿教育现状。

②幼儿教师科技素质现状。

a.幼儿教师职前科技知识教育是薄弱环节(调查说明)。

b.幼儿师范学校在校生科技素养水平不高(调查说明)。

c.幼儿教师的科技教育能力和现代科技知识水平有待提高(调查说明)

三、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界定

(1)关于幼儿科学教育。

(2)关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科学教育含义。

(3)关于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界定。

第二篇:开题报告范文样本

一、选题依据

1、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现代排球正朝着速度快、技术娴熟、战术多变、对抗激烈的方向发展。一个排球队要想达到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话,必须拥有优秀的二传队员。由此可见,二传队员的作用在整个排球队伍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意义:对后备二传队员的选材以及培养又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任务。一个成熟的排球二传队员,必须经过数年的磨练,在技术上、生理上、心理上都要得到质的提升,才能带领全队取得更好的成绩。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从中国排球的发展历程来看,二传手的重要性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女排先后6次出战世界杯赛,孙晋芳、杨锡兰和马芳先后3次获得了二传奖。中国男排的每一次大的胜利也都与二传手的超常发挥分不开。同样近年来中国男女排球队在各种大赛中取得的良好成绩,都与二传手的良好发挥是分不开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二传手的个人技术要求非常全面,除了娴熟的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各种基本技术之外,还应掌握相当多的特殊技术和技巧,因为对二传手的技术训练,是一个科学性很强的特殊工作。另一方面是要求二传手在场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沉着果断,心道手到,每个球都要形成攻击力。这需要二传手在身高、速度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传手的先天因素,也是后天训练能够取得较大成效的重要基础。毋庸置疑,“选材是成功的一半”。

在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体育发达国家在训练手段、训练条件方面的差别日益缩小。只有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培养,在同等条件下,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只有加紧对排球二传手的选材和培养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使我国排球运动真正改变面貌。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明确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原则、选材标准,以及对选材后如何对这些后备二传队员进行科学的训练与培养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内容

2.1.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定义

2.2.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原则

2.3.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标准

2.4.二传队员基本技术的训练

2.5.二传队员基本技术的训练

2.6.观察能力的培养

2.7.二传队员战术意识培养

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排球的相关信息,证明所要研究的内容。

3.2专家访谈法:通过与北华大学体育学院齐国杰、张勋、侯成俊等专家就排球二传队员选材的方法以及培养的手段进行了访谈,得出了一些对二传队员的选材及其培养的相关结论。

4、可行性分析

通过在图书馆查询大量的相关资料外,本人还是北华大学体育学院08级排球专选班队员,有了这样的关系基础,在论文研究方法的途径上比较方便。

5、论文研究计划

2011.12-2012.1查阅资料,选题,开题阶段

2012.1-2012.3数据统计

2012.3-2012.4完成论文初稿

2012.4-2012.5修改论文并定稿

2012.5-2012.6论文答辩

三、研究基础

1、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本人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四年的学习与排球训练中,充分了解排球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些必要条件,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我对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及其培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并有了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图书管的大量文献资料充实了我的大脑,是我研究的更加方便。

2、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本人由于能力有限,对大众排球现状还有待更深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学习,更多的排球活动和竞赛还待有我去亲身经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唐奎,排球竞赛裁判手册[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01.

[2]中国排球协会,排球竞赛规则[M].人们体育出版社,2006-04.

[3]虞重干,排球运动[M].人们体育出版社,1999-06.

[4]李宗浩,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08.

[5]葛春林,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01.

[6]陈正宇高扬,体育锻炼与欣赏—排球[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03.

[7]排球教学训练指导〔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8]黄汉开.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刘纯献.体教结合论[J].体育文化导刊,2010,(03):74-77.

[10]钟秉枢.排球(跟专家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第三篇:开题报告范文样本

论文(设计)名称:论生存权在中国的意义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引起思想界对生存权问题的关注,作为后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问题的重要参考。

意义:将民众最重大的日常问题之一(生存问题)上升到政治法权高度,作为制度改良或其他社会进步运动的思想价值基点和贯穿其始终的精神要领之一。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生存权意义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生存权属于宪法所规范的公民权利的一类。自从1991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我国第一份人权白皮书《中国的人权状况》并提出“生存权是中国人民长期争取的首要人权”论点以来,生存权在国内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相比其他公民权利研究和法学学科,生存权的国内研究仍处于新兴发展阶段。处于巨大社会变迁的中国,其生存权研究已赶不上时代需要。关于生存权意义的研究,国内仍为官方学界阐释所主导,围绕生存权本位抑或自由权本位进行探讨争鸣。在国外,生存权研究亦属于一门新兴的宪政学科。在向来以自由权(政治权)和财产权为关注重点的欧美发达国家,生存权研究几乎属于边缘学科。目前国际上生存权研究走得较前的是日本。

生存权意义研究的发展趋势:1991年国务院新闻办提出生存权并将它限定于“人民的温饱问题”至今(参见白皮书所言:“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人民的生存权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生存权的定义正在朝更丰富涵义、更结合具体时代特征的方向发展。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主要研究内容为:

一、生存权对社会个体的意义。一般生活的意义和心理学意义。

二、生存权对社会阶层/特定人群的意义。分别探讨生存权对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城乡游民阶层、青年一代、妇女的意义。

三、中国国家的整体生存权意义。

关键问题和思路:

中国首次提出生存权问题是在1991年,距今已有十七年了,时代和社会发生了巨变。而且当时提出生存权问题带有回应西方人权批评的策略性质。本文的思路是力求从目前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时代社会背景重新地、从战略高度全面地评估生存权的意义。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工作条件:四年法律专业学习和长期以来对我国国情的自觉了解,对国内时政和思想界的关注,曾在网上发表大量评论论辩性质的文章,具备一定的写作功底。学校图书馆和数据库资料丰富,还可凭借贵州省图书馆资源。学校学术研究氛围良好、环境幽雅;时间宽裕充足;老师认真负责,悉心指导。

解决办法:广泛涉猎与论题相关专著及期刊、杂志、报纸资料,充分利用互联网学术资源和思想资源,进入图书馆借阅图书刊物,并登陆维普、万方、超星、读秀网络数据库查阅相关资料,及时向指导老师求教,与同学交流。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1.起止时间:20XX年3月8日~5月31日(1~12周)。

2.查阅资料,撰写文献综述:20XX年3月8日~3月20日。

3.提交开题报告、参加开题报告会:20XX年3月 21日~3月31日。

4.撰写初稿:20XX年4月1日~4月20日。

5.完成二稿、中期检查:20XX年4月21日~5月10日。

6.定稿:20XX年5月11日~5月31日。

7.答辩:20XX年6月上、中旬。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人权状况.新华网-新华资料.

[2]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见:人民日报,2005.6.27.第九版.

[3] 上官丕亮.究竟什么是生存权.中国民商法律网-理论法学-宪政与行政法学专栏.

[4] 北大法学院人权研究中心.国际人权文件选编.北京:北大出版社,2002.5.

[5] 杨海坤,上官丕亮,陆永胜.宪法基本理论.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9—196.

[6] 范电勤.宪法人简论.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中国公法评论网-宪法研究-宪法文稿专栏.2006.11.13.

[7] 张广兴.社会发展中的人身权利.见: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353.

[8] 刘茂林.宪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260—265.

[9] 胡锦光,任端平.宪法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0.137—143.

[10] [日]阿部照哉,池田政章,初宿正典,户松秀典;周宗宪 译.宪法(下)——基本人权篇.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4.234—235.

[11] 邹东涛.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5(200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8.208—209.

[12] 喻权域.生存权是首要的人权.原载人民日报,1991.11.26.见:喻权域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5.—476.

[13] 喻权域.中美两国人权状况之对比——在中美关系讨论会上的发言.原载光明日报,1994.9.11.见:喻权域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5.—485.

[14] 徐显明.人权的体系与分类.见:张志铭,梅小敖,王好立.中国社会科学文丛•法学卷•上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9.1148—1149.

[15] 徐显明.生存权论. 见:张志铭,梅小敖,王好立.中国社会科学文丛•法学卷•上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9.1195—1197.

[16] [英]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社会改造原理(PrinciplesofSocial Reconstruction).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12.—69.

[17] [法]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12.120—121.

[18] [俄]彼得•阿列克谢也夫•克鲁泡特金(Kropotkin,Piotr Alekseevich).面包与自由.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2.——83.

[19]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4.——3,4,7.

[20] [英]约翰•洛克(John Locke).政府论.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10.—70.

[21] 隋晓明.中国民工调查.群言出版社,2005,1.107.

[22] 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0.—3.

[23] 郑功成.劳资关系恶化是最大的潜在威胁.见:中国青年报,2004.7.12.

[24] [美]罗伯特•诺齐克著,何怀宏等译.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代译序.

[25] [德]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74.

[26] [德]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反杜林论(1878).(单行本)见: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98—299.

[27] [德]卡尔•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1865.6.).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21—422.

指导老师意见和建议:

论生存权在中国的意义的特点,对法学界来说是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就如何解决不同对象的生存权的问题来说,它又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该生已掌握了翔实的资料,就如何写论文有一合理结构安排,符合开题要求,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说明:

1、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设计等;

2、论文(设计)来源:指来源于科研项目、生产/社会实际、教师选题或其他(学生自拟)等;

3、各项栏目空格不够,可自行扩大。

第四篇:开题报告

一选题目的、意义

一)自20世纪80年代叙事学理论被引进中国至今,诸多理论被其他学科所借鉴,开题报告范文。新闻叙事学便是其中之一,其重要研究目的是在充分借鉴叙事学与新闻学的理论资源基础上,从文本出发,揭示新闻叙事的特征、原理及方法。而独特叙述的话语类型――新闻话语则是新闻叙事研究的逻辑起点。

二)本文依托中国社会多元因素错综角力的复杂现实背景,以2008年拉萨“314”事件的新闻报道为特定研究对象,以叙事语法及叙事与意识形态为主要研究路径,分析相关报道的显著的、典型的新闻话语特征。

三)论文从微观(具体新闻文本)、中观(新闻文本组群)、宏观(新闻话语语境)三个层面,解构新闻话语,暴露新闻话语与社会历史、意识形态与读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多元关系。

四)通过揭示媒介新闻话语权背后的权力运作机制,笔者试图论证新闻话语作为国家观念整合力量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五)进一步丰富发展表征理论内涵,提升自身学术研究能力及媒介素养。

二主要方法

一)方法框架(思维意识层面)

1、总方法:元分析-传播话语分析(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传播分析领域)

2、具体方法:

1)结构分析法:

⑴微观:个案研究――【具体新闻文本分析】(定性定量)

⑵中观:【新闻文本组群】(定量定性)

2)认知分析法:

⑴中观:【新闻文本组群】(定量定性)

⑵宏观:【新闻话语语境】(定性)

3)社会文化分析法:

⑴宏观:【新闻话语语境】(定性)

4)批评分析法:

⑴宏观:【新闻话语语境】(定性)

三国外研究现状:

1、布隙蚬赜谏缁崂砺廴现

皮埃尔布隙蛉衔诺渖缁崂砺劬窒抻诖车亩粤⒐叵导岸址ǎ逑至酥鞴勐酆涂凸勐鄣亩粤V鞴勐壅咄孕拍睢⒂⑿卸叩鹊呐卸瞎兰乒撸豢凸勐壅吡ν即游镏省⒕锰跫⑸缁峤峁埂⒒蛭幕呒壤唇馐蜕缁崴枷胗胄卸颜庑┮蛩乜闯墒欠峭话愕模刃卸叩南笳鹘峁埂⒕楹托形坑辛Φ亩鳌2级隙蛉衔秸叨疾豢赡苷嬲斫馍缁嵘睢

在他看来,社会生活必须从下列角度进行理解:既要公平对待客观物质、社会的和文化的结构,又要公平对待正在建构的实践和个人与团体的经验。

布尔迪厄的理论基调是中庸的,其理论解释具有明显的调解倾向,这一方面为其留下了更为宽泛的理论回旋空间,另一方面也提醒笔者人文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在于整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有侧重地研究一面不等于完全忽视对立面的因素。

2、西方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

阿尔都塞将意识形态定义为“具有独特逻辑和独特结构的表象(形象、神话、观念或概念)体系,它在特定的社会中历史地存在,并作为历史而起作用”。认为,作为表象体系的意识形态之所以不同于科学,是因为在意识形态中,实践的和社会的职能压倒理论的职能(或认识的职能)。

核心观点:

⑴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物质的存在;

⑵意识形态不是科学理论,早期马克思属于意识形态阶段,后期马克思属于科学阶段。马克思在1845年的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完成了对以前意识形态的清算;

⑶人道主义、历史主义都是意识形态,因此马克思主义是反人道主义和反历史主义的;

⑷在意识形态的运行下,主体被剥夺了全部自由。因此个体是不存在的,个体出生前就被家庭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询唤为主体了。

该理论提醒之处在于作为传统上层建筑领域的新闻话语同样属于意识形态的“表象体系”,同样具备现实的、“物质”的力量。该理论强调了国家意识形态强大的控制力和

整合能力。而局限在于彻底抹杀了作为个体的主体存在,有失偏颇。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则在文化研究领域较好地突出了个体意识的能动反映。

四国内研究现状

从1996年开始,专门论述新闻叙事学的文章开始出现,1999年吴炜华发表了《新闻摄影的叙事学分析》。2000年范步淹在《新闻前哨》中发表了《新闻叙事学刍议》,认为新闻是一种最典型、最具普遍性、最具影响力的叙事,叙事学是探究新闻学的一条重要路径,因此提出创建新闻叙事学的构想,并对新闻叙事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阐释,但由于当时的理论界认为叙事学是研究虚构故事的理论,故对范步淹提出的新闻叙事学建构的提议没有给予很大关注。

2003年以后,运用叙事学分析研究新闻理论和业务的论文日益增多,2003年尚世海发表了《叙事文体学视角下的新闻与文学》;2005年陈力丹、陈虹、何国平分别发表了《新闻叙事学序》、《试论新闻报道的叙事策略》和《电视民生新闻文本的叙事学分析》等文章。

2005年,曾庆香以《新闻叙事学》命名的专著出版,完成了我国新闻叙事学建构的初创之功。2006年,何纯的《新闻叙事学》也付梓出版。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新闻叙事学的概念虽已被提了出来,但真正属于新闻叙事学的理论却并不多,大部分学者是运用叙事学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新闻学。新闻叙事学专著的出版是新闻叙事学学科建立的重要里程碑,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新闻叙事学的建构已经完成。学者们虽然发表了不少有关新闻叙事学的论文,但对新闻叙事学学科的建构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对于什么是新闻叙事学,新闻叙事学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范畴,也存在这分歧。所有这些问题的回答还都需要对新闻叙事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第五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所在:院(系)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学

论文题目:论钢琴的即兴伴奏

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课题研究意义、文献综述、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进度计划等.

研究意义:

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对于完美表达一个作品的内涵,起到与演唱者同等重要的作用。在舞台表演艺术中,由于伴奏要与歌唱者一道共同进入“角色”,因此,必须与歌唱者一同研究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在舞台表演时,行腔、换气,伴奏者不仅要能“跟”好、“托”好、“带”好,还能做到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处理,作品的内在意境,体会其轻重缓急的特点及乐句呼吸的深浅,敏捷的细微的感情变化,以便作出快速反应,为演唱者展示音乐的烘托,提供丰富音乐的氛围与再创造,最终与演唱者达到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的艺术境界。即兴伴奏是一门应用的技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它除要求具有钢琴技巧、和声基础外,还要求演奏者具有良好的旋律分析、判断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变能力,能较有创造性地选择好、设计好织体,并应用到伴奏中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变能力。

文献综述:

①刘聪、韩冬著《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1999年8月北京第一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②凯斯特莱尔・略林茨著张瑞、邹国昌、徐振华译《键盘和声学教程》XX年8月第一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③立斐岚著《钢琴伴奏艺术纵横》1996年8月北京第一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④谢耿、陈雪慧著《钢琴即兴配弹教程》XX年1月第一版花城出版社

主要内容:

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对于完美表达一个作品的内涵,起到与演唱者同等重要的作用。钢琴伴奏与歌唱两者就象是鲜花与绿叶,既有各自的特点,又必须有统一的平衡关系,只有处理好这种平衡关系,才会使声乐教学和声乐演唱水平得以提高,才会推动声乐钢琴伴奏艺术更好地发展。

现在我们以系列片《共和国之恋》的主题曲《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为例,具体详细的展开讨论,看看钢琴的即兴伴奏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熟悉、分析歌词、旋律:

具体分析时要注意旋律的风格、情绪、调式、高潮等方面内容,把握住旋律的内涵,对旋律有总体的了解。

二、和声布局:

和声设计是钢琴即兴伴奏中具有“灵魂”地位的重要部分。和声选配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整首旋律伴奏处理的目的性、合理性和完美性。我们要根据对旋律的理解及和声进行原则开始总体布局。

首先进行开始部分、高潮部分、结束部分的和声安排,注重和声的功能性及色彩性,安排好半终止及终止式。然后根据和声进行的规则及效果安排其他和弦。安排和弦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以正三、三度叠置、原位和弦为主、副三、转位、变音和弦为辅,多用第一、四、五级的连接。

2、旋律开始部分以主和弦为主,以强调调式,高潮部分选用不稳定和功能性强的和弦、变音和弦,以增加动感。

三、选用适合的和声伴奏织体:

根据旋律的内容、情绪等设计、选择适当的伴奏织体是即兴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要求伴奏者应掌握各种风格、各种情绪、较多类型的伴奏织体:。

⒈抒情优美类乐曲,多让人感到精神放松,顾而常用分解和弦

⒉坚定有力、庄严宏伟类乐曲,常用柱式和弦

⒊欢快跳跃、节奏感强的乐曲,用带低音的半分解和弦

以上三种形式是伴奏织体的基本形式,常常在伴奏中使用。当然,它还可根据旋律表现之需要进行变化,产生出更多、更适合的音型织体。伴奏音型的使用应统一中求变化。单乐段可只用一种织体,其他曲式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织体,伴奏音型之间有个对比,会在听觉上更舒服好听。

四、旋律中重点部分的处理:

1、长音地方应进地填空:

(a)、把旋律进行加花。

(b)、把伴奏音型及和弦进行理复。

2、高潮部分应加强处理:

(a)、反向的八度、音阶、半音阶进行。

(b)、根据风格使用震音、琶音等。

(c)、选用动感较强的变化和弦、色彩和弦以加强紧张度、烘托气氛。

3、对前奏、间奏、尾声进行较细致的处理。

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正在于“即兴”,它是在没有正谱伴奏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旋律即兴编配伴奏织体,要求凭借伴奏者的智慧与灵感在极短的时间内构思出合乎逻辑的伴奏方案,保证演唱的顺利进行,有时,灵感横溢时的钢琴即兴伴奏还能弹奏出比正谱伴奏更有光彩的效果。因此,即兴伴奏者对钢琴演奏技能、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作曲理论方面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厚实的键盘和声基础和较好的钢琴演奏水平,才能更好地完成钢琴即兴伴奏的编配。

进度计划:

xx.7.8--xx.7.15完成论文选题

xx.7.16--xx.8.31进行资料的收集、阅读和前期调研

xx.9.1--xx.910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

xx.9.11--xx.10.20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xx.10.21--xx.11.19进行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审查及开题答辩

xx.11.20--xx.1.20进行课题调研及论文撰写

xx.121--xx.5.10进行论文评审和修改

xx.5.11--xx.5.31准备并进行论文答辩

开题人(签名):

2xx年x月x日

《开题报告范文样本(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