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合集)》。
第一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北京某高层建筑
一、文献综述
本课题题目为北京某高层建筑采暖设计。本次毕业设计的任务要求是完成建筑物热负荷设计;分析并确定采暖设计方案和散热器的选型;完成管路系统的设计计算等;不低于规定要求的工程图纸设计任务;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各项设计计算正确,论文条例清晰,图纸符合国家要求,按时完成各项设计任务。
我国供暖历史悠久,很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使用一家一户烧煤取暖的方法过冬,发明了热炕、热墙、热地等多种取暖,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进入近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供暖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已经能够自行设计研制各种类型的成套设施,设计制造多种铸铁、钢材和铝合金的散热设备。供暖方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能源结构已经从单一的以燃煤作为供暖热源发展为以电力、燃油、燃气等多种方式。同时,水、空气、土壤和太阳能等多种新能源也在积极的开发之中。热源形式上,在燃煤的条件下,采暖热源的大型化集中是技术进步的发展方向,而在其他能源的条件下,大型化热源的优势消失,除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外,小型集中和分户供暖,显示出多方面的优越性。传统的散热器对流采暖方式仍是主流,但由于多种原因,正在向辐射采暖方式或完全的空气对流(热风)采暖方式发展。
但目前,能源紧张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被认为是当今世界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国能源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且能源浪费十分严重,所以此次设计应该尽量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要因地制宜地确定综合利用能源的供热方案,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资金短缺等实际困难,在确定设计方案时也要力求节俭,减少工程造价。
本文的设计是对一栋26层的居民楼进行供暖的计算设计。首先通过系统热负荷的计算,然后根据热负荷选用合理的散热器或地暖盘管,计算每间房子所需的散热器片数或盘管面积。根据系统管路图进行水力计算。合理选择制热设备和循环水泵。
设计首先通过热力计算得出系统的总热负荷。根据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使用高质量、美观的散热器。在比较之后选用了高密散热器厂的散热器。系统采用双管同程系统,根据最大热负荷计算出每间房屋所需的散热片的数量。通过对整个系统的水力计算,说明了系统的可行性。根据水利损失在进行了水泵的选择。
根据设计题目收集有关参考资料,如设计院的图纸、手册、设计和施工规范、设备和附件样本、有关参考书等。参观其他居民建筑的采暖系统。设计主要根据本地设计原始资料,依照国家规范及相关手册,参考有关文献逐步进行此项居民楼的采暖设计。设计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符合国家环保规范,在保证舒适性的情况下,运用合理的方案及配套设施达到设计的目的。
本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依据设计计划,结合所学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和规范,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当今规范要求,更安全、节能、可靠、经久耐用、满足建筑功能的采暖系统。具体设计的内容包括:
1.冬季热负荷计算;
2.采暖系统设计和方案认证
3.散热设备选型
4.制热设备及附件设计与选择
5.绘制图纸若干张
本课题是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学习和实践经历,对于巩固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综合运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毕业设计得到系统的、完整的训练,把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融为一体,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能够较早的适应将来工作,满足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的要求。
二、设计方案的.选择、确定
此次毕业设计的参数为:
1.设计地点:北京(北纬39.48,东经116.28)
2.土建资料:本建筑为26层居民楼住宅建筑,地上26层,地下2层,主要用途为居民居住。其中首层层高为3米,2~25层层高为2.9米,26层层高为2.79米。
3.冬季参数:室外采暖计算温度:-7.5度
室外空调计算温度:-9.8度
大气压力:1025.7千帕
最多风向平均风速:4.5 m/秒
4.传热系数:屋面:k=0.45 W/O℃ 外墙:k=0.47 W/O℃
窗: k=2.5 W/O℃ 地下室顶板:k=0.5W/O℃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是供暖设计中最基本的数据。它直接影响供暖系统方案的选择、供暖管道管径和散热器等设备的确定、关系到供暖系统的使用和经济效果。
供暖系统的散热设备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散热设备向房间传热的方式主要有下列三种状况:
1、供暖系统的热媒,通过散热设备的壁面,主要以对流传热方式向房间传热。这种散热设备通称为散热器。
2、供暖系统的热媒,通过散热设备的壁面,主要以辐射方式向房间传热。散热设备可采用在建筑物的顶棚、墙面或地板内埋设管道或风道的方式,此时,建筑物部分围护结构与散热设备合二为一;也可采用在建筑物内悬挂金属辐射板的方式。以辐射传热为主的供暖系统,称为辐射供暖系统。
3、通过散热设备向房间输送比室内温度高的空气,直接向房间供热。利用热空气向房间供热的系统,称为热风供暖系统。热风供暖系统既可以采用集中送风的方式,也可以利用暖风机加热室内再循环空气的方式向房间供热。
以热水作为热媒的供暖系统,称为热水供暖系统。从卫生条件和节能等考率民用建筑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热水供暖系统,可按下述方法分类:
1.按系统循环动力的不同,可分为重力循环系统和机械循环系统。
2.按供、回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管系统和双管系统。
3.按系统管道敷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垂直式和水平式系统。
4.按热媒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低温水供暖系统和高温水供暖系统。
设计热水供暖系统,为使系统中各管段的水流量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流进各散热器的水流量符合要求,就要进行管路的水力计算。
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气象条件以及上述各种条件下的比较,可以初步定下设计方案:供暖系统采用高低层建筑直连供暖技术,在地下一层设备用房中设置中低区直连机组、中区直连机组和高区直连机组,户内系统为双管同程式。
参考文献
[1] 贺平 孙刚.供热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 荣秀惠.实用供暖工程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3] 花慧珍.泵类产品样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4] 萧曰嵘.民用供暖散热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5] 陆耀庆.供热工程.北京:冶金出版社,1994
[6] 西压庚.热水供暖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7] T.A.马克西莫夫.供暖与通风(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8] 丁亦如 王琳等热水供暖系统中循环水泵的选择和使用.区域供热,20xx.5期
[9] 刘效洲 余战英等.蓄热式电锅炉采暖系统的设计及经济效益分析.工业锅炉.20xx年第2期
[10] 周静.膨胀水箱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热水供暖系统中的应用.林业科技
[11]温强为,贺平.采暖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2]李岱森.简明供热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二篇: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选题: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沟通问题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涉外商贸谈判中跨文化沟通,是国内企业谈判者难以把握的内容。如何处理好涉外谈判中的文化沟通,如何避免谈判中的误解……,是国内许多涉外谈判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论文从谈判中常见的中外商务谈判的文化冲突分析出发,结合东西方思维方式、商业习惯、社交禁忌与法律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了涉外谈判中的跨文化沟通的策略
商务活动开展必须依 跨文化沟通来实现。跨文化沟通往往会受到不同的文化差异因素的阻碍。这些文化差异包括语言文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法律规范、风俗习惯等因素。要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的沟通,应采取适当的沟通途径,克服文化差异的不利因素,加强理解和融合。
选题的学术前史
跨文化沟通是跨国公司管理中的重要方面。文化、文化层次及文化差异在跨国经营中对跨文化管理和谈判的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的基础有着重要影响。肩负跨文化沟通任务的跨国管理者们应该认识文化差异、尊重其他文化及努力协同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跨文化沟通指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个体的交际行为、审美观念、时间观念和个人成就观会有所不同
选题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沟通问题的重要意义。
2、商务谈判中的文化语言文化差异。
3、商务谈判人员的跨文化交通能力。
难点:商务谈判人员应该具备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计划采用的方法
6月到9月查找资料,10月整理资料,11月完成初稿,12月修改,定稿。
将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进行论述。既对跨文化交流学进行论述,又结合涉外秘书的具体工作进行分析。把跨文化交流学的理论有效的运用到商务谈判的具体工作中去。
论文纲要
目录
第一章 商务谈判中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关于跨文化交流学
第一节 内容
第二节 文化交流学研究的目的
第三节 跨文化交流学的基础研究提高跨文化意识
第四节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第三章 商务谈判人员应该具有的跨文化语言修养
第一节 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文化差异
第四章 商务谈判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参考文献
⑴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1第1版
⑵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⑶王兴孙,陈洁,报道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最新信息,介绍国际商务知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北京)
⑷王健宜、滑本忠编著:潘雪辉、滑本忠、刘肖云、张季芸, 书中所讨论的问题是由三方面的专家共同认为在国际商务沟通方面至关重要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第2版
第三篇: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的及意义: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经过对资产的测试,判断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的其账面价值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所确认的相应损失。资产减值会计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谨慎性。然而,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是“决策有用观”,其目的在于向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未来现金流入或流出等决策相关的信息,而不在于向所有者报告受托责任,显然,资产减值会计更注重信息的相关性,从而影响信息的可靠性。企业所有的资产在发生减值时,原则上对所发生的减值损失及时加以确认和计量。
但是,资产特性不同,其减值会计处理也有所差别,因而所适用的具体准则也不尽相同。由于资产减值计提标准存在多重性,企业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动机,在对资产减值进行确认时会选择利于本企业的准则和会计处理方法,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可比性等。另外,虽然新准则规定禁止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仍不能完全避免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问题。
资产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对其会计处理加以规范有助于推动整个会计工作的进行。规范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处理方法和完善相关会计信息披露,利于在保证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增强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为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预算、财务核算及财务分析,制定经营或投资决策提供更加可靠有效的依据。除此之外,资产减值会计信息质量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会计信息失真方面,加强对资产减值会计进行规范,也有助于增强企业责任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本文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分析企业在计提的过程选择利于本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动机和目的,以及对会计信息一致性、可靠性、可比性等影响,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准则规定中关于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计量与披露,企业责任和会计人员的素质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探讨以规范会计政策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从而最终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加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936年,美国会计学会执行委员会在《影响公司报告的会计原则初探》中提出了可回收金额的概念,这是资产减值会计理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20世纪80-90年代,所有涉及长期资产的国际会计准则已对资产减值作了规定。2002年3月IASB发布了有关改进现有国际会计准则的一份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对IAS36中关于资产减值内部指标和使用价值确定做几项主要变动的建议。此后,各国在其会计准则中对关于资产减值损失的规定又作了一系列更变。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起步比较晚。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存货、固定资产等生产物资进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物价,企业完全由国家掌控,并不计较盈余亏损。因此,根本不需要考虑资产是否减值的问题。所以在1992年第三次会计改革前,在会计法、会计制度中都没有提到资产减值准备这一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逐渐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实体。
经济体制的变革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的存货、投资、固定资产等频繁地发生减值现象,客观上也要求企业对这种潜在的减值进行确认。1992年。不管是财政部首先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还是随后陆续开始实施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都要求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完善以及会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1998年1月财政部颁发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一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和在境内发行外资股公司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时计提四项减值准备,即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跌价准备。
2000年l2月29 日在我国颁布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提出“资产减值”概念,并在原来对四项资产计提减值的基础上,将资产减值计提范围扩大到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在建工程八项资产。并把资产减值明细表纳入报表体系,作为资产负债表的第一附表。这一制度在当时的环境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6年2月5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这一准则比较具体地规范了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增强了实务中的可操作性。这一准则也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和趋同,是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将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至此,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执行从自愿性到强制性,减值的范围从单一项目到八项减值制度的完善,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不断的强化,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稳健性。
我国财政部颁布的新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高度趋同的同时在资产减值准则、企业合并准则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异。我国在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应注意强化证券市场监督;正确看待差异;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资产减值的不断规范也使得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可靠、谨慎。但是,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使得资产减值会计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需要继续研究和发展。
二、本课题的任务、重点内容、实现途径
任务:
认真学习掌握我国关于资产减值损失的企业会计准则,然后在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分析企业选择不同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准则和会计处理方法的目的和动机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靠性、可比性的影响。探讨以规范会计政策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从而最终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加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具体任务如下:
1、搜集毕业论文文献资料。根据论文资料撰写不少于2000字论文综述,文献综述中须引用的中外文资料不少于12篇。
2、撰写毕业论文大纲和详细提纲。论文提纲应分为几个部分或几个层次。写明论文的中心、重点、主要观点、结论等。
第四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专 业:
论文题目:
学 号:
学生姓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指导教师姓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才能进行论文撰写。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我院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
3、学生选题通过后,选题所需查阅的参考资料及文献查询方向、范围可与指导教师协商;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尽量选择近5年来的文献含[专著、教材、论文]不少于8篇。
4、所有正文内容字号为:宋体,小4号字,行距为22磅。(操作方式:点击功能栏中的格式---点击段落---点击固定值----选22磅行距)
5、标题都为:宋体加粗―4号字,行距为22磅。
6、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xx年11月11日”。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本选题目的要明确,充分阐明该选题研究的重要性,说明清楚其理论和实际意义,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建议400字左右
2.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应结合选题,与参考文献相联系,是参考文献的概括,需要说明国内、国外的发展情况。
3、本选题的研究方法及预期达到的目的
应结合所要研究具体内容,思路明确、清晰,方法正确、到位,有针对性。
4.本选题的参考文献资料
5.论文撰写提纲
拟定论文的结构,即论文分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论文结构完整、逻辑关系合理、拟写的内容与题目一致。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意见:
应从专业角度对选题的意义、难度、创新性、理论和应用价值以及选题的可行性等方面给出评价
是否同意开题: 1、同意 2、不同意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第五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化解对策。 本课题属于市政管理领域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行政管理。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选题依据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热点问题。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一方面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管理体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不断上升,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原来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统包统揽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只能开始分化并逐步回归社会及社区,社会成员从原来的单位从属逐渐向社区从属过渡,社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和功能逐渐凸显。与此同时,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经济、文化、服务、医疗、环境、治安等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已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课题意义
1.实践意义: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同时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城市社区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发展和市区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城市社区中存在的经济、文化、服务、医疗、治安等问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不仅让居民得不到一个稳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安定与和谐。从另一种角度来讲,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也会导致社区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使本身就缺乏的资源解进一步浪费。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改变这种困境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目前的城市发展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理论意义:研究城市社区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是对以往研究的有益综合、补充与完善。从行政管理和市政管理的角度对城市社区建设进行进一步分析。尽管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课题本身不是新颖课题,也不是学科前沿问题,但由于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热点问题,并且没有研究透,所以仍有非常大的理论研究意义。 因此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课题的研究现状
对于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和专家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各地城市也在积极探索实际的方法。
国内学者的观点:
1.成曦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进路》中认为,城市社区作为一个城市的组成部分,可以隐射一个城市的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因此社区建设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但是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着严重的困境。专业人员不足、社区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过窄、服务配套不健全等问题使社区建设已到达了瓶颈,远远赶不上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要通过社区平台建设、社区管理思路创新、培育和谐社区文化等方式打开社区建设新局面,探索出一条新的社区建设方式。
2.王婉婷《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 认为我国城市社区虽然经过20年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社区建设是当前中国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应该重新明确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改变当前我国政府的社区管理思路,采用多元化主义管理模式,让社区管理更开放、更高效。要在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统筹兼顾,以法律为保障,以善治目标,重新明确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积极培育社区自治组织,大力发展各类志愿者和非营利性组织,加强社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实现政府、社区、居民三者之间良性互动,把城市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优质、治安良好、文体丰富的和谐社区。
3.崔永军在《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研究》中提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不断深化,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一元化的决策方式固化了居民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改变社区资源的获得方式,通过直接控制社会资源来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改变政府的介入方式,从直接全部介入转变为有限介入,发挥社区的自治能力。
国外的做法:
1.在美国,社区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多种多样,但主要分为管理与服务两种组织类型。服务工作主要由非营利组织来实现,他们的资金来源多渠道。政府与民间组织共同合作,社区委员作为政府的工具介入社区,达到管理组织的职能。这种自治模式,他以非营利组织为纽带,社区有严格的规则,并且依靠社团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和法制管理。
2.新加坡城市社区是就政府主导的典型代表。由于国土面积小和人口数量少,他以政府行政主导社区建设的各方面,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紧密结合。 政府在各社区设置了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对社区进行直接和具体的干预。他拥有比较完善的社区管理系统,居民的民主意识比较淡薄,很少主动参与社区管理。
3.日本多采取的是官方和民间相结合的社区混合型管理模式,政府对社区发展的干预比较宽松,类似于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政府主要是负责规划和提供服务。
城市社区建设问题在各个国家都普遍存在,可以通过对其他国家好的模式的研究来完善我国的社区建设。各专家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本课题的研究作了有益的思考,并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但总的来说,目前本课题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有一些,但不多,并且没有研究透,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四、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论文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国内一些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
2.我国有关行政管理和制度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地方性规章制度。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采用文献分析法查阅各种文献刊物,弄清问题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各地区采取的各种措施及各专家学者、作者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
2.通过平时相关课程和新闻媒体对城市社区建设的了解,从各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同时借助院系图书馆查询、网上浏览、各类书店查阅资料等方法来收集资料,分析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通过指导老师的帮助完成论文。
(四)课题的框架及内容
一、社区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二、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社区基础设施落后。
2.社区文化建设资源不足。
3.社区群众的参与意识薄弱。
4.社区服务功能不健全。
5.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不规范。
三、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管理体制不健全。
2.社区建设资金来源单一。
3.社区自治能力不足。
4.缺乏高素质和能力的干部和人员。
四、解决对策
1.探索新的社区管理运行机制。
2.强化社区文化建设。
3.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4.努力提高居民参与共建意识。
5.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建设。
6.培养专业的社区干部和工作者。
(五)课题的重点、难点
1.重点:找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成因。
2.难点:提出应对城市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3.预期困难:(1)初次进行课题研究,经验欠缺;(2)相关资料较少。
4.对策:(1)多和指导教师交流;(2)深入分析资料;(3)调查所在城市的情况。
5.课题成果的可能创新点:从市政管理和行政管理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和揭示问题,找到深层次的原因,争取在成果上有所突破;
(六)论文规模
6000字左右。
五、完成课题的条件
通过认真分析个人情况和课题情况,我认为我对我所选课题是可以驾驭的,课题难易程度是适中的,工作量也是恰当的。我相信我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我所学专业是行政管理,通过大学三年的系统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学习了许多的专业知识,如:逻辑学、统计学、管理学等等,这些知识将很好的帮助我完成课题研究。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我已初步具备了进行知识研究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认真收集和分析资料,可以从中获取许多可用信息,并得到了一定的启发;而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是城市管理,对城市社区建设这方面有较高水平,我能从指导老师那里得到很多帮助。
六、论文进度
1.4月23日确定研究课题,25日提交选题审批表。
2.4月28日接受选题审批表和任务书。
3.5月2日――6月2日,收集资料,做读书笔记。
4.6月5日接受开题报告。
5.6月6日――11月30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论文,完成写作并且定稿。
6.12月1日――15日,接受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格式等的检查,打印和装订。
7.12月16日―18日,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8.12月19日,毕业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詹成付. 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读本[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xx.
[2]魏深义,司福亭,王银峰. 城市与城市化[M]. 郑州:郑州新闻出版社,20xx.
[3]李会欣, 刘庆龙.中国城市社区[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xx.
[4]成曦.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进路[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xx年第4期.
[5]成曦. 新形势下物业管理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和进路[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xx(8).
[6]白玉芳.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初探[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xx年第5期.
[7]王思斌. 论民本主义的社区发展观[J]. 社会科学,20xx(1).
[8]赵冰琴,赵智岗,籍雪梅. 现实语境下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xx年第2期.
[9]李文哲. 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A].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xx年第1期.
[10] 伍.府主导下城市社区建设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x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