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推荐5篇)

时间:2022-10-09 00:31:01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0733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舞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推荐5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舞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推荐5篇)》。

第一篇: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    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印制

年    月    日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及基本内容、框架

(要有明确的题目,并根据题目论述拟开展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论文框架)

二、本研究在行业中的理论或实践现状

(要有相关的选题调查和详细的数字说明,引用资料要说明出处。)

三、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能够为行业的哪些方向的研究提供依据,能够解决哪些实践应用上的难题。)

四、研究所采取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五、设计(论文)总体进度和相关的时间安排

六、指导教师意见

第二篇: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一. 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 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 思维的奥秘

1. 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 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 理性思维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 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 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 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 设计计划方法论

4. 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 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 计划书

a. 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 实施

第三篇:舞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格式

舞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格式范文

随着当前社会就业压力的凸显,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模糊不定,很多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状态。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呈稳定状态,就业方向呈多元化发展,既有从事本专业工作,也有转行跨界的,而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着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那么写一篇合格的舞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舞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论文题目: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研究

一、选题背景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中国学者还没有看到铜鼓对于研究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重要意义,没有把铜鼓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载体来研究的时候,国际学术界就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中国的铜鼓和铜鼓舞蹈,并且在该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作为青铜时期的代表文物,南方地区的铜鼓和北方地区的铜鼎都是由新石器时期的铜釜演变而来的,只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北方的铜鼎在失去作为权力象征的功能后,变成了历史文物静静的躺在了博物馆里,而南方的铜鼓则在权力功能丧失后,回到民间,成为了活着的文化。我国的西南地区是世界上铜鼓最早的发祥地,其历史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且形制众多、分布极广,曾在西南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广为流行,被视为通天的“神器”、“祭器”、“重器”和“宝器”。铜鼓作为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遗留物,不仅是流传千古的文化“活化石”,也是文化传承和历史传承的一个重要标记,而作为铜鼓文化中的舞蹈艺术则是以一种活态的表现形式来展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一直以来,我国西南地区的铜鼓及铜鼓舞蹈就以其独特的辐射性、渗透性,流传至我国各地,甚至世界多国,在铜鼓文化的传播中形成一种民族对话和国际交流,使之到达彼此的沟通和理解,共同促进铜鼓艺术的保护与发展。历史证明,文化保护得当,传承力度加强,民族的发展就越快,而其民族的文化影响和政治影响也就愈大。铜鼓舞蹈作为一种活态的.铜鼓文化,能直观、生动的展现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以铜鼓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就应该保持自身舞蹈文化的原生形态,使其展现自身民族文化的主体特质。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引导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传承与发展的方向,积极保护铜鼓舞蹈这种活态文化的艺术魅力与价值,更好的促进中国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各民族文化多元化的交流。由此可见,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研究具有国际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对铜鼓舞蹈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依据。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拟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西南少数民族,对一些至今仍使用铜鼓的民族开展深入的田野调耍η蠖酝奈幕蜕偈褡逋奈璧傅睦费馗锝猩畈憬舛劣胩剿鳎骄坎煌褡宓耐奈幕捌渫奈璧傅钠鹪础⒘鞔褪⑺サ睦饭旒#纱私沂酒涿褡寰窈臀幕车奶卣骱屠嘈汀Mü陨鲜鑫侍獾纳羁萄芯浚钊胩教治髂仙偈褡逋奈璧傅奈幕诤鸵帐跫壑担⑻岢龆云溆行П;ず痛械耐揪叮怪⒀锕獯蟆K裕韭畚难芯烤哂兄匾睦砺垡庖搴褪导庖澹阂环矫妫芊岣缓头⒄刮髂仙偈褡逋奈璧傅南喙乩砺郏涣硪环矫妫芪髂仙偈褡逋奈璧傅谋;ぁ⒋杏氪葱路⒄固峁┙杓N颐窍嘈牛孀湃嗣嵌悦褡迕窦湮幕约胺俏镏饰幕挪;さ母叨热鲜逗椭厥樱髂贤奈璧傅耐诰蛴氪醒芯拷嵊幸桓鼋虾玫钠趸头⒄梗雇奈璧钢匦禄婪⒁帐跚啻海⒎⒁帐貅攘Γ呦蚋踊曰偷奈蠢础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铜鼓是最早产生于公元前7世纪的一种青铜器。铜鼓制作以铜为主要成分的铜、锡、铝合金等铸造而成,工艺考究。中国是铜鼓的起源地,是最早铸造和使用铜鼓的地区,从公元前7世纪左右一直流传至今。在我国,铜鼓流行并分布于西南,即现在的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海南、重庆南部和湖南西部,而铜鼓最集中的地方则是在广西和云南。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铜鼓出现在云南西部地区,从云南楚雄万家坝等地出土的四十多面铜鼓可以强有力的证明:云南的元江流域――滇池以西、洱海以东、元江以北,金沙江以南是万家坝铜鼓的政治中心。而这些原始类型的铜鼓又与铜釜十分相似,因此,这个地区应该就是铜鼓的起源地。广西的铜鼓流行的也比较早,在历史文献中就有记载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活跃在广西境内的俚人、乌浒、僚等,都已广泛使用铜鼓,在桂东南、桂西南、桂东北等地都有出土的铜鼓,其中以玉林、钦州、梧州、柳州、南宁地区最为密集。从历史文献的记载来看,在古代西南地区广泛使用铜鼓的族群有骆、乌蛮、蛮俚、僚、南蛮、仲蛮、苗、仡佬、黎等各少数民族。铜鼓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到现在,随着各个民族的迁徙、融合、退出,现在还保存并使用铜鼓的民族已经为数不多了,据目前调查研究所知,保留铜鼓文化的民族只有壮侗语族的壮族、布依族、水族、侗族、泰族,苗瑶语族的苗族、瑶族,藏缅语族的彝族,孟一高棉语族的佤族、克木人,以及芒族等。

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舞蹈。铜鼓是从用来煮食物的铜釜中演变而来的,当人们吃完铜釜中的食物,填饱肚子后,心情十分愉悦,于是就把铜釜翻倒过来,用手或木棍敲打它的底部,使其发出简单有力的声音,人们便踏着节拍,或模仿狩猎、或模仿耕作、或敬神娱神,一起舞之蹈之。在晋宁石寨山出土的一个铜鼓形贮贝器的面上,就有一个敲铜鼓跳舞的图案,从图案上可以看出有两面铜鼓平放在地上,两名男子围绕其中一面铜鼓徒手击鼓,边歌边舞,另外两名女子相对一面铜鼓,一人徒手击鼓,一人边歌边舞。在广西的左江花山崖壁画上也有很多击鼓舞人的图像、围绕铜鼓而舞的图像、还有一些铜鼓自身上有的羽人舞蹈图像,从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遗迹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古代,铜鼓的主要功能是用于战争助威、传信集合、祭祀、丧葬、宴会、乐舞、召集、婚庆、节日等,以及一些其他的重大活动中。早期的原始铜鼓舞蹈以祭祀为主,受制于舞蹈生态系统及其内部结构的类型,核心内容是通过用铜鼓舞蹈与神灵沟通,集中反映出古代先民的文化信仰和宇宙观。在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凡春秋祭祀,必杂众乐击之以侑神”和“击铜鼓沙锣以祀鬼神”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铜鼓赛神的传统习俗,大多与祭祀娱神、驱邪逐疫等宗教祭祀活动密不可分的。《新唐书南蛮列传》、《太平寰宇记》、《贵州通志》、《云南通志》等史书中,就有很多对西南少数民族“击大鼓,吹大角,歌舞以为欢”的铜鼓赛神场面的记载和描绘。现遗存于西南少数民族中的跳铜鼓舞蹈的习俗,主要用以祭祀娱神、驱邪逐疫、祈求丰收等宗教祭祀仪式中,或是在节庆民俗仪式中祈求神灵的佑护,跳给神看,用舞蹈动作博得神的欢心,以及在各种节庆习俗中自娱自乐的舞蹈形式。此外,铜鼓舞蹈还是一些民族丧葬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宗教仪式。他们在送葬前连续几天的敲击铜鼓,通过鼓声呼唤亲友参加葬礼,跳铜鼓舞蹈以召唤鬼神前来护v死者的灵魂。早期的铜鼓舞蹈主要是人们踏着简单的鼓点节奏来变化动作和队形,在舞蹈中虔诚地敬神、娱神。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铜鼓舞蹈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的演变创新,单纯以铜鼓伴奏的祭祀娱神的舞蹈已不能再满足人们的审美活动,自娱自乐的成分逐渐强化,人们经过逐渐的改革,铜鼓舞蹈也由原始的劳作祭祀舞蹈逐渐转化、发展为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民俗舞蹈、群众舞蹈、艺术舞蹈等多种舞蹈形式。由此可知,铜鼓舞蹈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的铜鼓舞蹈大都有特定的内容主旨、仪式程序和象征意义,还有特定的舞蹈场域、队形、动作和表演及主持日的规定和禁忌……,然而,在该舞蹈中所呈现的一切,始终都是以铜鼓为核心的,在铜鼓节奏的指挥下,舞者通过强、弱、快、慢、轻、重、缓、急的鼓点,跳起围绕铜鼓变化着的各种各样用以表达特定意义的舞蹈。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论文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与方法论,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立足于从国内外、各民族、各地区等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学术视野,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度深入到云南、广西、贵州等80多个县乡村寨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通过访谈、查阅文献、实地考察等方式方法,在认真思考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新实证、新材料、新思路、新观点和新成果的基础上,深度考察滇、桂、黔三省区少数民族中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普遍性意义的铜鼓舞蹈,尝试运用舞蹈学、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考古学、图像学等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探究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最本源的面貌,力求对各族铜鼓舞蹈的发展变异进行深层解析与探索,进而描述不同民族铜鼓舞蹈的起源、发展和创新规律,揭示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形态和表现形式,发掘西南各少数民族铜鼓舞蹈中的“共性”与“个性”的规律,从而深入探讨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以及对其保护、传承与创新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这类终极问题的深刻研究,为深入剖析铜鼓舞蹈的民族文化,开拓新的途径与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插图主要来自蒋廷瑜著《古代铜鼓艺术》、李昆声、黄德荣著《中国与东南亚的古代铜鼓》、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著《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等著作中的图片,以及杨德]著《铜鼓乐舞初探》、陈远璋著《左江岩画舞蹈图像初探》等论文中的插图,由于文章篇幅的原因,文中所有插图不再注明详细出处,在此对原作者致以深深的歉意并衷心的感谢!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已在本文“参考文献”中一一列出。

五、写作提纲

摘要3-4

Abstract4

绪论8-13

一、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8-9

二、研究现状及基本资料9-10

三、研究范围及相关的概念界定10-12

四、研究路线和方法12-13

第一章西南铜鼓13-19

第一节铜鼓概述13-16

一、铜鼓的起源与分布13-14

二、铜鼓的结构与类型14-16

第二节铜鼓的艺术特征16-19

一、音乐艺术16-17

二、舞蹈艺术17-19

第二章西南地区古代铜鼓乐舞图像19-42

第一节花山崖壁画上的铜鼓乐舞图像19-27

一、舞蹈造型19-21

二、舞蹈队形21-23

三、舞蹈动作23-27

第二节铜鼓纹饰上的铜鼓乐舞图像27-37

一、羽毛舞27-30

二、盾牌舞30-32

三、仿生物舞32-34

四、葫芦笙舞34-35

五、徒手舞35-37

第三节古代铜鼓舞蹈的艺术特征37-42

一、图腾崇拜艺术37-40

二、生殖崇拜艺术40

三、巫文化40-42

第三章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文献记载的铜鼓舞蹈42-52

第一节节庆民俗仪式中的铜鼓舞蹈42-48

一、蚂拐节42-43

二、达努节43-44

三、跳弓节44-45

四、补年节45-46

五、芦笙节46

六、节庆自娱46-48

第二节丧葬祭祀仪式中的铜鼓舞蹈48-52

一、勤泽格拉48-49

二、跳铜鼓49-50

三、铜木神鼓舞50

四、贵州布依族铜鼓舞50-51

五、贵州雷山苗族铜鼓舞51-52

第四章西南少数民族现存的铜鼓舞蹈52-86

第一节壮族铜鼓舞蹈52-63

一、广西东兰壮族《铜鼓舞》52-57

二、云南马关壮族《跳铜鼓》57-60

三、云南泸西壮族《铜木神鼓舞》60-63

第二节彝族铜鼓舞蹈63-68

一、广西那坡彝族《铜鼓舞》63-65

二、云南文山彝族《跳铜铜鼓》65-68

第三节瑶族铜鼓舞蹈68-76

一、广西都安、巴马布努瑶《跳铜鼓》68-73

二、广西南丹白裤瑶《勤泽格拉》73-76

第四节苗族铜鼓舞蹈76-82

一、贵州雷山苗族《铜鼓舞》76-79

二、贵州凯里苗族《铜鼓舞》79-82

第五节水族铜鼓舞蹈82-86

第五章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文化内涵86-92

第一节民族文化价值86-88

第二节舞蹈艺术价值88-89

第三节铜鼓舞蹈的保护与传承89-92

结语92-95

致谢95-96

参考文献96-99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康保成主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2]田青主编.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个案调查与研究.[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年。

[3]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

[4]中科院知识产权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

[5]傅谨.薪火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6]蒋志龙.滇国探秘――石寨山文化的新发现,[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

[7]张增祺.滇国与滇文化,[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

[8]张增祺.滇国青铜艺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9]石裕祖.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发展论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10]中国铜鼓研究会编.中国青铜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

[11]蒋廷瑜.古代铜鼓通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

[12]蒋廷瑜.壮族铜鼓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13]李昆声.黄德荣.中国与东南亚的古代铜鼓.[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

[14]蒋廷瑜.古代铜鼓艺术.[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15]蒋廷瑜.廖明君.铜鼓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

[16]韦苏文.中国铜鼓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

[17]张光直.青铜时代.[M].三联书店,1983年。

[18]刘德荣.铜鼓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19]王大道.云南铜鼓.[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

[20]万辅彬.中国古代铜鼓科学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

[21]李春龙.云南史料选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

[22]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3]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24]马薇、马维丽.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

[25]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

[26]刘建.宗教与舞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27]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9年。

[28]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西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9年。

[29]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贵州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9年。

[30]李伟卿.铜鼓及其纹饰,[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

第四篇: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独塔双跨式斜拉桥也是一种较常见的孔跨布置方式,由于它的主孔跨径一般比双塔三跨式的主孔跨径小,适用于跨越中小河流和城市通道。

独塔双跨式斜拉桥的主跨跨径与边跨跨径之比一般为1.25~2,但多数接近1.52,两跨相等时,由于失去了边跨及辅助墩对主跨变形的有效约束作用,因而这种形式较少采用。

斜拉桥与悬索桥一样,很少采用三塔四跨式或多塔多跨式。原因是多塔多跨式斜拉桥中的中间塔塔顶没有端锚索来限制它的变位。因此,已经是柔性结构的斜拉桥或悬索桥采用多塔多跨式将使结构柔性进一步增大,随之而来的是变形过大。

2.2.4斜拉桥的施工工艺及描述

主梁施工

主梁除钢主梁和叠合梁采用工厂加工制作,现场起吊拼装形成外,预应力混凝土主梁大多采用挂篮现浇或支架现浇,少数也有采用预制拼装法完成。挂篮悬浇法由于其造价较低,且主梁线形易于控制,采用较为广泛。在我国,挂篮悬浇从后支点发展大前支点(也称“牵索式挂篮”),从小节距发展到大节距,从轻型发展到超轻型从节段施工周期15天发展到最快4天,技术已经逐渐成熟。牵索式挂篮的采用提高了挂篮承载能力,加快了施工速度。

索塔及索塔基础施工

目前中国斜拉桥无论采用H形,倒Y形,还是钻石形索塔,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索塔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支架和模板工艺。近年来大多采用简易支架或无支架施工法;索塔施工模板、提模、翻模及爬模工艺,其中爬模造价较低,浇注节段高达6~9米,施工速度快,外观较光滑。斜拉桥因为其跨径较大使得主塔墩基础竖向荷载相应较大,从而基础工程相应较大。索塔基础一般采用桩基础、钢围堰、沉井、或围堰加桩基础施工方法。

拉索施工

拉索的加工一般采用热剂PE防护法在工厂或现场加工。拉索锚头有热铸和冷铸两种,大多采用冷铸锚头。拉素大多系整束集中防护张拉,但也有个别采用平行钢绞线分束防护张拉。斜拉索的张拉、牵引与张拉。随着斜拉桥的跨径增大,拉索长度和质量随之增大,其张拉、牵引及张挂的力度与难度随之增大。一般采用放盘法自下而上牵引到位或采用整盘吊装上梁后牵引上塔。

第五篇: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电子商务视角下的皮草服装设计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现在这个拿着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轻松付款的时代,已然离不开网络。我们的生活方式因为互联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获得信息、购买物品。网购服装成为了人们购买服装的新选择。

由于人口基数大,国民收入提高,网络销售服装的体量和增长速度都非常耀眼。数据显示,20xx年第 1 季度,中国零售网络销售服装交易规模达 1867.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54.9%.

而冬季是人们购买服装的旺季,皮草服装成为人们青睐购买的对象,销售发展十分迅速。可以看到:著名网络销售皮草女装品牌憨厚皇后仅为双十一就准备了 6000 万的备货。

线上与实体店销售的结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许多实体皮草企业也开始“触网”.中辉旗下著名皮草品牌伊奴珈早在 20xx 年已经在天猫开设了网络销售店,希望在这场网络盛宴中占得一席之地。诺之皮草也开设了网店,却因为各种原因,销售并不乐观。

可见并不是所有企业“触网”都一帆风顺,如何设计好适合网络销售皮草服装,使之受到网民欢迎,对于已经“触网”的皮草企业以及打算“触网”的企业,都非常重要。

二、研究意义及目的

目前网络销售皮草服装的设计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料特点、风格、视觉特征、审美受众等等。设计上与实体店销售具有一定差异。

网络销售皮草服饰的用料更具有创新性、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风格表达偏向明媚、张扬、醒目;视觉上呈现直接、明显、简洁、突出、图案多样的特征。

这些差异来源于线上客户的自然选择,商家不断总结,反映在推出的新款式中。

这样的差异会随着设计发展逐渐深化。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网络销售皮草服装的设计直接反应我国网络销售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它所呈现出来的设计面貌是亲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如果能对网络销售皮草服装的设计特点加以总结,对网络销售皮草服装的设计方法进行提炼,结合设计师自身的原创能力,就更能创作出符合网络销售消费者审美的设计,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

因此,研究我国网络销售皮草服装的设计特点和设计方法,这对皮草设计师有一定参考价值,对我国有意向“触网”的皮草品牌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网络销售皮草服装设计研究的发展有所帮助。

三、研究现状

目前网络销售皮草服装设计方面相关研究处于一个刚起步的状态,没有特别多的研究资料提供很好的参考,但是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应该能对打算“触网”的实体企业有所指导,是值得研究的。

四、提纲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

2 电子商务视角下的皮草服装概述

2.1 电子商务的定义

2.2 电子商务视角下的皮草服装的定义

2.3 网络销售的皮草服装概述

2.4 网络销售皮草服装的设计特点及其与实体店销售皮草服装设计的不同

2.4.1 网络和实体店销售皮草服装设计材料的区别

2.4.2 网络和实体店销售皮草服装轮设计廓形的区别

2.4.3 网络和实体店销售皮草服装设计工艺的区别

3 皮草服装设计方法研究

3.1 皮草服装设计方法概述

3.1.1 多种简单工艺交替运用法

3.1.2 线条、块面、图案元素重复使用法

3.1.3 局部亮点设计法

3.1.4 多元素呼应法

3.1.5 潮流轮廓转移法

3.1.6 不同材质交替使用法

4 网络销售皮草服装设计实践

4.1 实践方法与具体内容

4.2 设计灵感与效果图

4.3 设计立裁与打样以及具体工艺实现

4.4 实践作品成衣展示

5 结论

5.1 全文总结

5.2 本文研究不足之处

5.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五、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企业负责人直接访谈法,资料研究分析法。

本文作者通过采访诺之皮草总裁、天猫爱荷皮草网络销售店总经理等皮草行

业专业人士,获得一定有力的论据支撑。其次本文使用了资料收集研究分析法。

本文立足于网络销售皮草服装设计,对网络销售皮草服装图片进行调查,资料整理分析、获得相关研究数据以支撑本文观点。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实物实践的方式来论证网络销售皮草的设计特点,设计方法,证明总论点。

六、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唐可心。设计--时代的皮革时尚新宣言--耳目一新的第 22 届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 纺织报告。20xx.07.P30-33

[2]李晓蓉。20xx-2015 年皮草服装流行趋势分析。皮革科学与工程 20xx.08 第24卷第4期

[3]侯海燕。影响国际时尚的十大趋势。中国纤检。20xx.08. P52-53

[4]陈小珂。20xx 我国毛皮市场究竟经历了什么。中国皮革。20xx.07 P50-51

[5]中国裘皮信息网。20xx 年皮草市场行情浅析--新形势下皮草的变化特种经济动植物。 20xx.6 P18

[6]梁玮 周富春 毕波 周诚 何秀华。创新驱动时尚发力--真皮标志大会暨时尚峰会在北京圆满落幕。西部皮革。20xx.04

[7]董笑妍。从 CHIC20xx 看行业之皮革皮草内功决胜市场抢位战。 纺织服装周刊。20xx.04

[8]范铁明。东北皮草服装品牌发展与创新。 大众文艺。20xx.05.

[9]骆鸣汉。毛皮技术百问。皮革科学与工程。20xx.04

[10]李韶文。国际皮草品牌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国际商报。20xx.02

[11]王亚娜。国外皮草商抢滩中国市场。国际商报。20xx.01

[12]刘科江。论对比与调和在皮草饰边设计中的审美应用。皮革科学与工程。20xx.08.第 25 卷 第 4 期

[13]董笑妍。难以抗拒的奢华中国皮草产业发展迎来新契机。中国服装纺织周刊。20xx.01 P60

[14]路妍。皮草没有品牌只有货。中国纺织报。20xx.04.

[15]苏米。皮草游走在暴发户和名媛之间。中国纤检。20xx.09.P38-39

[16]罗洁。皮草边角料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探析。艺术教育。20xx.02

[17]杨晓东。皮革业网络销售营销策略探讨。纺织经济市场。20xx.09

[18]曹慧。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动态分析。中国商报。20xx.07

[19]王悦。奢华与节制--兔、羊皮皮草服装流行解析。装饰。20xx.09. P58-59

[20]包铭新。中国古代裘皮服饰概论。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3.06

[21]米米。唯美生存。流行色。 20xx.11.

[22]邵小华。中国裘皮服装内销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山东纺织科技。20xx.02

《舞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推荐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