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设计 开题报告(推荐6篇)

时间:2022-10-09 00:28:18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9271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毕业论文 设计 开题报告(推荐6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毕业论文 设计 开题报告(推荐6篇)》。

第一篇: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

②启发人们的思维。

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

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

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

(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

(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

(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第二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 概述

本设计位于城市中心区,且具有综合服务设施的,多功能,复杂的城市标志性建筑。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功能也在相应的变化。具有多用途,集多功能于一身的建筑应运而生。本设计解决的应是走在时尚前列的白领一族,同时兼顾城市市中心大量人口的商业服务功能。

功能方面,采用自由分割的大型商业布局,兼具一切服务设施,比如餐厅,健身,美容等高档场所。满足大多数成功人士的消费方向和水平。

造型方面,作为建设具有城市市标意义的建筑,造型不宜太花哨,亦不宜太简陋。同时不宜做奇形,异体的建筑形式。我追求的是向上的,积极的, 稳重的,现代化的建筑造型。

整体形象应与整个城市未来50多年的发展方向相吻合,且与城市主要建筑物,时代广场等风格一致。

2. 背景

该项目位于某中等城市市中心的繁华商业区,牌楼西街以南,牌楼南街以西的道路转角处,基地原为工商银行和电影院所在地。项目北侧为时代广场。显然此二者为本城市中心体现休闲,娱乐的服务场所。

该地块交通便利,甚至可以说可能会造成交通拥挤,这是其一不利。其二不利。该地块周边服务设施相对完善,需打造具有特色的服务功能与品质。

优点处于商业繁华区,具有发展市场和潜力。

3. 设计要求

合理解决与本设计有关的理论与技术问题,综合提高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能力,并能遵循功能合理、技术先进、经济适用、造型美观、环境相宜的设计原则,从实际出发,正确立意,进行创造性构思,力求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既要发挥优秀的历史传统,又要有面向新时代的新气象,表达其自身的公众形象特点是设计必需考虑的重点。

尊重环境,塑造融技术和艺术性一体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地标建筑,使该建筑成为城市的视觉焦点和形态中心,并有高层综合性建筑的特点。

设计要以人为本,将建筑设计成为满足商业和SOHO现代城等不同使用功能的和谐整体。设计应成为与环境共生的绿色建筑。

4. 方案总体构思

大型商业服务入口以牌楼西街入口,靠近时代广场和朝阳购物中心,面向大人量街道。辅助场所和车行以牌楼南街入口。地块北部主打大型商业服务,东侧主打休闲服务。牌楼西街和牌楼南街交叉口处,做一下沉式广场,海纳百川,汇聚人流。

裙楼屋顶利用为露天餐厅,烧烤娱乐等户外活动。

立面造型主打技术类现代建筑风格。

5. 设计要点

1. 总平面合理组织交通流线,与环境相协调。尤其处理下沉式广场

2. 功能分区合理组合,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3. 设计体现城市形象,与该城市协调。

6. 任务书要求

该项目为包括综合性商场、儿童娱乐、健身、餐饮、SOHO现代城等功能的综合性商业建筑,地下1~2层为停车场,地面1~3层为综合性商场,四层为特色餐饮和风味小吃,五层为儿童娱乐和健身馆;6层以上为单身公寓或酒店式公寓,可成为“小型办公或居家办公”的SOHO现代城功能,适应于中小公司的居住与工作的生活和办公场所。

第三篇: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一、主要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教育部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出台,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总体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培养目标和规格作出明确说明:“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体育教师为本、辐射其他相关领域,根据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需要,应进一步拓宽专业培养口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增强学生选课的灵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1]。”根据体育教育专业篮球必修课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素质所提出的要求,以及响应国家“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需要,结合中学体育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优化篮球教学结构,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优化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的优化。经过合理的教学优化,使其能够顺应这一新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出适合中学和社会需要的篮球教学的新一代体育教师。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必修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对学生的成绩评价进行思考和分析,结合《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对培养目标的规定,提出了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必修课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紧抓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完善评价体系,培养出合格的21世纪体育教师。

改善体育教育专业篮球必修课中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2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必修课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的不确定性

2.2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

2.3新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在篮球教学中运用不够

2.4 教学模式没有跳出传统的圈子

2.5 评价体系陈旧单一

3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必修课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3.1 重新对教学目标进行修订

3.2 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3.3 运用新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技术

3.4 创新教学模式

3.5 完善评价体系

三、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预期目的

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法、调查访问法、调查问卷法、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

手段:发放问卷200份到中学生手上,并让其填写

预期目的:收回150份进行分析,总结。

四、研究进度计划

20xx.01.15~20xx.02.21 学生准备开题报告,翻译外文资料,并撰写第一稿大纲。

20xx.02.22~20xx.03.05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大纲、英文翻译,交指导老师审阅。

20xx.03.08~20xx.03.12 学生修改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大纲、英文翻译,并定稿。

20xx.03.15~20xx.04.02 学生撰写论文第一稿交指导老师审阅,并进行修改。

20xx.04.05~20xx.04.16 学生撰写论文第二稿交指导老师审阅,并进行修改。

20xx.04.19~20xx.04.30

(1)学生根据论文定稿格式要求,完成论文定稿。

(2)学生将有关论文的任务书、英文翻译、开题报告、定稿提纲、论文定稿等资料备齐,上交指导老师处。

五、参考文献

[1]吴志超.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10-12.

[2]张映雄.当代目标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79-81.

[3]应国良.论电化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体育学刊,1998(4):24-26.

[4]王海.试论体育院系篮球必修课教学[J].上海体育科学,2001(5):17-18.

[5]赖志奎.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46-49.

[6]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4-36.

[7]王中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体育教学[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4):100-102.

[8]冯守东.高师体育系篮球技术课教学手段改革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院报,2001(2):92-94.

第四篇: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已不再重视板书。甚至上课不写一个字,只用鼠标一路点击,一堂课就结束了。久而久之,没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教师也不再使用黑板。即使用板书,也毫无章法,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杂乱无章。学生得不到规范化书写的示范,对课堂内容无法把握,更得不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研究此课题能引起语文教师对板书的重视,使这项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提高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板书对于教师来讲是一项基本功,对于语文教师来讲更是如此,规范、工整、美观的书写更能展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精巧的板书设计更能显示语文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2、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优秀的板书设计必定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完成的,课堂上,随着板书的逐步呈现,教学思路、知识体系、文章结构、文章思想内容、文章美点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把握也就更容易,教学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3、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影响与熏陶作用。语文教师长期坚持规范、工整、美观的板书,对学生能起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学生也会模仿老师的书写,从而使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工整。

三、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板书设计是指教师上课前制定的在黑板上书写的计划,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设计。它运用教学直观性原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精心构思,以精要、形象、醒目、简洁的文字或图形显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本课题主要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2、艺术性是指人们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所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那么,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是指语文教师在板书设计的过程中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它主要包括板书布局艺术、板书书写艺术、板书构思艺术。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水平的高低显示了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和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3、研究方向和角度。本课题从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出发,力求通过学习、讨论、实践,着重探索语文教学板书的布局艺术和构思艺术。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开题阶段(20__年3月—20__年5月)选择课题,申请立项,搜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负责人:董__)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__年5月—20__年11月底)

1、研究初期(20__年5月—20__年6月)完成当前本校语文教师板书设计水平及现状调查(座谈、问卷调查;贺__老师负责),语文板书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习(制作课件、座谈交流;董贵钰负责),语文板书设计案例交流(语文教师自己设计板书并附设计说明;参与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2、研究中期(20__年7月—9月)板书设计艺术研究。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板书布局艺术探索。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板书的布局艺术,写出小论文,并附自己板书设计案例和设计说明。(康__老师负责)

(2)板书构思艺术探索。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板书的构思艺术,写出小论文,并附自己板书设计案例和设计说明。(张__老师负责)

(3)中期汇报。准备汇报材料(前段研究工作记录资料以及汇报ppt课件;董__负责)

3、研究后期(20__年10月—20__年11月)参与研究教师撰写论文,参与研究教师汇报课。(参与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__年12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完成结题报告。(董__负责)

五、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预计包含以下内容:语文教师板书设计水平及现状调查问卷及报告、语文板书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习材料、语文板书设计案例、板书设计布局研究小论文、板书设计构思技巧小论文、汇报课板书设计及说明、板书设计艺术研究论文。

第五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当今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近年来,我国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有了较大发展,听证会、讨论会、行政立法草案公共评论等形式的公众参与成为行政立法和公共决策民主化的重要标志。然而,该制度实施以来,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缺陷:公众参与能力和技术不足,激励机制缺失,行政机关组织公众参与的约束机制有待规范,公众参与信息反馈和保障机制亟需健全等。因此,行政立法的公众参与机制完善成为法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相关内容的探讨,深入分析该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希冀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该制度的理论研究,为该制度的立法完善提供参考借鉴;公众积极参与立法活动,能够进一步增强行政立法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提高立法质量,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一直是近些年我国法学界研究的热点,学者们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公众参与的概念方面,归纳起来有三种主要观点:一是我国学者俞可平支持的广义说,即公众参与就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民主生活的一切活动;二是以蔡定剑为代表提出的互动说,即公众参与是决策者与收到决策影响的利益相关人双向沟通和协商对话的过程;三是狭义说,即公众参与是指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广泛吸收私人参与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立法、行政决定、行政执行的过程,学者杨建顺对此观点予以支持。

其次,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价值方面,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实现公民权利的意义,李海青等学者认为公众参与行政过程是实现公民参政权、监督权、自由表达权等权利的基本途径;(2)制约公共权力的作用,俞可平等学者认为广泛的民主参与是防止政府、制约公共权力的有效手段;(3)提升决策科学性、合法性的意义,王锡锌等学者认为公众参与有利于广泛调动多元化社会的智识与信息,克服政府和精英立法弊端,从而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和包容性。

最后,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现状及问题方面,学者们肯定中国公众参与逐步走向有序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从参与素质看,蔡定剑在《走向》一书中认为,公众有较强的参与意识,但其本身参与技术和能力的有限性限制了其参与范围;(2)从参与效果看,黄凤兰认为参与和决策脱节,缺少信息反馈,进而削弱公众参与的动力;(3) 作为公众参与新类型之一的网络参与,学者林华认为关于这种参与法规规范体系不完善,政府应对网络信息危机的能力不足,导致网络政治空间可能会成为虚拟暴力和的导火索。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内容:

一、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基本理论

(一)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概念

(二)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

(三)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重要价值

二、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现状

(二)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三)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

三、完善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建议

(一)建立激励机制,扩大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范围

(二)完善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程序

(三)建立健全信息保障反馈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预期目标:通过该课题的探讨,加深公众参与理论的研究,健全行政立法制度。

四、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价值分析法、逻辑分析法

主要措施:通过上网和进图书馆搜集与课题相关材料,查阅相关书籍、报刊,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在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下,结合自己所学的法学知识,完成论文的写作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蔡定剑.公众参与:风险社会的制度建设[M].北京:法律出版社,

[2]王锡锌.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实践[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3]杨建顺.行政过程中的民主参与和利益表达[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4]李海青.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公民参与[J].行政与法,

[5]黄凤兰.公民行政参与的法律应对及完善[J].行政法学研究,

[6]邵东华.论行政立法程序中公众参与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代水平.行政立法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Gellhorn.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J].Yale Law Jounaral,

第六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在当代,判例不是我国法律的渊源,但在司法实践中,判例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新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成文法自身的缺陷也表现得比较明显,对判例法进行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中国当代法制建设仍然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制约,而中国古代法律具有鲜明的判例法传统。在这种背景下,考察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能够为当代法制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研究我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形式的演变,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判例存在的原因、条件及价值,进而加深对于中国古代法律的特征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传统法律文化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影响,并从判例法角度为当代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选题研究现状

我国法律史学界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的讨论与研究是多角度的,学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论述:中国古代判例的存在形式、效力及发展演变情况;判例与制定法的关系;中国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形成的原因;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启示。

总体上看,学术界就该问题进行专项研究的论着较少,往往是在论述其他相关问题时间接有所涉及;研究某一具体朝代中判例的论着比较多,从宏观的角度把握中国古代法律判例法特征的论着比较少;虽然对中国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形成的原因作了一定解释,但切入点比较陈旧,原因分析比较肤浅;研究方法多拘泥于历史分析法,缺乏将中国古代的判例与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进行比较性研究的成果;关于古代判例法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影响也缺乏辩证的分析,也未能提出更多的建设性意见。

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思路、框架、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等)

一、基本思路

笔者将依据古籍资料,从中国古代法律中所存在的判例入手,阐述其发展历程,分析出其存在原因,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价值,进而总结出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征。而后联系实际,结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判例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影响及启示。

二、论文框架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文写作:第一部分分析我国古代法律中所判例的演变过程和存在原因;第二部分分析我国古代法律中判例法的地位与作用;第三部分总结我国古代法律判例法特征的表现;第四部分阐述古代法律的判例法传统对我国当代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

三、主要研究方式

本文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研究,首先从制度层面着手,介绍我国古代法律中的判例,而后理性分析其存在原因,并深入阐述其地位与作用,在前文基础上,归纳我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的特征,最后,结合现实,阐述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历史分析法。研究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演变的规律,总结出判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比较分析法。将中国古代法律中所存在的例与律进行比较,将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例与普通法系中的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更清晰展示中国古代法律中判例法的特征。

论文提纲(含论文选题、论文主体框架)

浅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

一、中国古代法律中的判例

(一)中国古代法律中判例的发展历程

从奴隶社会的法制入手,并从封建社会各朝代中撷取代表性法律形式,梳理出古代法律中判例法的演变情况,为后文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判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长期存在的原因

从立法技术、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等角度入手,分析判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长期存在的原因。

二、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的地位与作用

(一)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主要从例与制定法的关系入手,分析判例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的变化情况。

(二)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作用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个案分析例在中国古代法律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三、中国古代法律判例法特征的表现

(一)以例破律

从中国古代以例破律现象入手分析判例的法律效力。

(二)判例集汇编

从《折狱龟鉴》、《棠阴比事》、《名公书判清明集》等判例集汇编入手,分析统治者对判例效力的认识。

四、古代法律的判例法对我国当代法制建设的启示

(一)“混合法”的法律发展趋势

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在当代中国引入判例法的历史基础和可能性。

(二)正确处理判例与成文法的关系

结合中国古代以例破律的弊端,分析如何正确处理判例与成文法的关系。

五、结语

×××××××××××××××××××××××××××××××××

论文主要参阅文献

[1] 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xx

[4] 何勤华:《秦汉时期的判例法研究及其特点》[J].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20xx.11.24

[5] 汪世荣:《中国古代的判例研究:一个学术史的考察》[J].中国法学,20xx,(1):82-89

[6] 汪世荣:《陕甘宁边区刑事调解判例判词点评》[J].中国审判,2XXX,(4):76-77

[7] 武树臣:《“混合法”--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合》[J].政治与法律,1996,(5.):1

[8] 汤唯:《试论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道路》[J].新疆社会科学,1994,(6):63-68

[9] 姚D:《清代刑案律例发展的内因浅析》[J].历史档案,2XXX,(2):25-31

[10] 李玉年:《元代法律体系之构建--元代法律组成解析》[J].安徽史学,2XXX,(3):39-43

[11] 王贵东:《我国古代判例法的特征及其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XXX,(6):123-124

[12] 谢天:《论中国古代法中的例》[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xx,(4):98-100

[13] 赵玉环:《中国古代判例制度及其特征》[J].政法论丛,20xx,(5):86-88

[14] 吴雪元:《谈我国实施判例制度的条件》[J].法学,1991,(12):21

研究进程安排(包括提纲、一稿、二稿、定稿起讫时间)

1、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2XXX.10.5-2XXX.10.25

2、完成一稿 2XXX.10.26-2XXX.12.25

3、完成二稿 2XXX.12.30-2XXX.2.25

4、完成三稿 2XXX.2.27-2XXX.3.15

5、完成定稿 2XXX.3.16-2XXX.3.22

《毕业论文 设计 开题报告(推荐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